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

合集下载

高校德育生态问题研究

高校德育生态问题研究

高校德育生态问题研究从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德育生态问题、和谐高校德育生态的构建两个方面,论述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社会生态环境,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地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高校德育工作德育生态问题和谐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国有经济日益繁荣、社会道德有效的提升,都离不开和谐的生态环境。

但是也不难发现,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潜在严重的社会和环境危机:拜金、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泛滥,社会公害和腐败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价值体系的颠覆,环境污染的严重,乃至科学技术进步所引发的社会道德伦理问题,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

尽管各国伦理学家针对诸多道德伦理问题,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寻求解决这些危机的方法,有的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与整个社会道德进步和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的目标相比,却显得任重而道远,高校道德教育在困惑和探索中进行。

一、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德育生态问题1.高校德育师资建设的忽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基地,是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主战场,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职责。

高校教师作为办学主体,其政治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

高校德育师资建设的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教育部门对的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第二,是高校对德育工作者的职能定位没有明确的整体规划。

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使大多数非政治辅导员的教师认为德育是政治辅导员的职责,自己的任务就是上好课或做好自己科研工作,德育工作与自己无关。

第三,是德育教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但是高校又不注重德育教师的“充电”和继续教育,致使德育教师的知识更新滞后于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老生常谈,不能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许多热点、难点,难以洞悉当代的大学生独特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不能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困惑的症结所在,很难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上所说 的那 样 嗅觉灵 敏 。上海 某著名大学数 学系 的研究 生
与 自然界 的辨证关 系 时 , 出。 指 人和人 类社会 是 自然界长期
发展 的产物 ” 。 3高校 以多种 形 式开展 生态道德教 育。 当前高校生 态 . 道德教育方式 主要倾 向于灌输 式。 同时 , 高校也组织进 行 了
的“ 课桌文化 ” 在课桌 上有刻着 大学 生“ , 丰富 多彩” 的杰作 ,
还有 的大学 生随意践 踏草坪 。 青青 的草坪上走 出 了一条 “ 光
明大道 ” ( ) 爱其 他生命意识淡漠 。 。3关 清华学生刘海洋将硫
酸泼 向北京 动物 园几 只黑熊 。原因只是他想 验证是否 如书
洋、 山川等 自然风貌 和矿 产等 自然 资源 : 在讲 “ 社会 主义道 德建设” , 出社会公德 的 内容涵盖 了人与人 、 时 提 人与社会 、 人 与 自然之 间的关 系 , < 在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 理= 在讲人 》 中,
识, 学生 宿舍 区浪费 水现象十分严 重 。( ) 坏公共财物 现 、 2破
1 7日教育 部给 国家环保 总局 的< 教育部关 于 在各级各类 院 校 开 设 环 保 课 程 普 及 环 境 教 育 有 关 情 况 的 函> 教 高 函 ( [0 3 9号 ) 明确指 出 :为 了贯彻 落实 ‘ 20 ] 中, “ 环境保护 , 教育
改革开放 以来 .我 国开 始重视高 校生态道德教 且取得
丰富多彩 的实践 活动 。如 , 团中央 发起 “ 保护母 亲河行动 视程度不够 . 高校生 态道德教育与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 展水平 不相适应 。 以这 样说 . 可 高校生态 道德教育仍 然是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 育的薄弱 环节 .有待进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探究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探究
自 己 的 文 明 水 平 , 终 实 现 人 与 自 然 的 和 谐 统 一 和 协 调 发 展 。 目 前 , 国 社 会 正 处 于 转 型 期 , 与 自 然 最 ” 我 人
的矛 盾 日益 暴 露 出来 , 现 了 生 态 环 境 的 不 断 恶 化 与 人 们 生 态 道 德 素 质 相 对 较 低 之 间 的 矛 盾 。要 解 决 这 出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的 内 涵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是 一 种 新 型 的 道 德 教 育 活 动 , 指 教 育 工 作 者 从 人 与 自然 相 互 依 存 、 睦 相 处 和 互 惠 共 是 和 生 的 生 态 道 德 观 出 发 , 发 和 引 导 人 们 为 了 人 类 长 远 利 益 和 更 好 地 享 用 自然 、 用 生 活 , 觉 提 高 爱 护 自 启 享 自
第 4期
严 月 萍 : 学 生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问 题 探 究 大
3 5
道 德 理 念 去 自觉 维 系 生 态 平 衡 、 境 保 护 和 不 可 再 生 资 源 的 可 持 续 利 用 。 环 笔 者 认 为 , 态 道 德 教 育 是 把 抽 象 的 道 德 说 教 与 客 观 的 自然 现 实 生 活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 围 绕 自然 生 生 把 态 发 展 的教 育 与 科 学 技 术 研 究 辩 证 统 一 起 来 , 正 确 的 价 值 观 理 性 地 看 待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 境 保 护 与 用 环 自然 界 生 态 平 衡 关 系 的 教 育 。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的 内 容 包 括 生 态 道 德 意 识 教 育 、 态 道 德 素 质 培 育 和 生 态 道 生 德 规 范 教 育 等 方 面 。生 态 道 德 意 识 教 育 的 目的 在 于 使 生 态 道 德 观 念 转 化 为 当 代 大 学 生 的 生 态 道 德 实 践 , 并 且 使 他 们 将 来 能 够 成 为 具 备 综 合 素 质 的 合 格 公 民 。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包 含 了 生 态 知 识 的 传 递 和 生 态 伦 理 的

浅析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浅析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浅析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态环境逐渐变得重要,生态文明在现代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大学生中的生态文明素养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以及其原因。

一、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匮乏
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了解较少,他们大多数只知道生态环保重要而未曾深入研究过具体知识,更不懂得如何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缺乏基础的了解,也导致了他们对生态问题的认知不够全面。

二、缺乏生态文明的道德标准
大学生中生态道德意识普遍欠缺,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负责任。

他们缺乏保护环境的主动意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没有感知到对其他人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缺乏生态道德标准。

三、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的欠缺
大学生基础知识缺乏的情况大多是因为生态文明教育缺失。

大学教育中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介绍并不够突出,导致学院生对生态环境缺少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知识。

四、自我的认知缺陷
另外,由于大学生自我的认知缺失,导致了他们对于生态文明素养重要性认识并不充分。

在他们的思维模式中,生态环保只是对社会替代品做贡献的一种凭据,类似于一种追求时髦或者经济收益的手段。

总之,大学生个体观念、生态文明知识、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了他们缺乏生态文明素养。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生态知识,建立严格的生态文明标准,将有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和成长。

因此,大学教育应重视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投入,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启迪和性格塑造,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其素养和科学素养。

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

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

惯, 在公共场所 随地吐痰 、 乱扔废弃 物品 , 给 环 境 造 成 了 一
定程 度 的 破 坏 。
保 护 人 自身 的生 存 环 境 与 发 展 环 境 时 所 必 须 遵 守 的 道 德
规范和行为准则 , 生 态 道 德 反 映 了 人 们 对 自然 界 和 人 类 社 会 所 应 承 担 的 责 任 和 义 务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以生 态 道 德 为
重专业教育 , 忽 视 各 个 学 科 的 课 堂 教 学 与 课 外 实 践 活 动 对 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 , 缺 乏 对 学 生 的 环 境 意 识 教 育 和 环 境 问题一般知识的教育 , 使 大 学 生 未 充 分 了 解 环 境 对 于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乃 至 整 个 人 类 发 展 的 重 要 性 以 及 目前 环 境 问
点 出发 ,引 导 受 教 育 者 为 了 人类 的 长 远 利 益 和 更 好 地 享 用
注 重 提 高 大 学 生 的思 想 道 德 素 质 。这 种 传 统 的道 德 教 育 并 没 有 真 正把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的 理 念 及 其 内 容 融 入 到 道 德
教育体系当中。当前的高校 多是重视 专业人 才 的培 养 , 注
对 自然 的盲 目行 为 。 ” [ 1 ] 其 实 质 是 要 求 人 们 用 道 德 理 念 去维护生态平衡 、 保护环境 、 促进资源持续利用 。 加 强 大 学 生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是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一 个 主要 方 面 , 也 是 提 高 大 学 生 思 想 水 平 和 道 德 修 养 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针对 高校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方 面 存 在 的 问题 , 寻 求 解 决 的 途径 和 方 法 , 提 出切实 可行 的措 施 , 以 提 高 大 学 生

大学生生态道德的现状及教育机制研究——以浙江省高校为例

大学生生态道德的现状及教育机制研究——以浙江省高校为例
广 泛性 , 调查的数据基本上 能够反 映出当前我省大 学生生态
3 7 . 8 7 %的人选择“ 大致 了解但并 不经常遵 守” , 1 3 . 8 3 %的人
选择“ 稍微知道点 分类标 准 , 但 不 区分 对待 ” , 7 . 4 5 % 的人 选 择“ 根本不知道分类 的标 准” 。
何强 制力约束 和监督 的 自觉行为 J 。 调研统计显示 , 当被 问及“ 如 果在你 身边存在乱 扔垃圾
养成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 确的世界观 、 人生 观 、 价值观 , 是促
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 有 效提高社会文 明程度 的重要途径 。加 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对解决 当今生态危机 、 建设 生态 文 明起着重要作用 。

要: 大 学生生态道德 建设 问题 已经为全社会 所关注 , 多山多水的 自然条件和农耕 经济的传统与发达的市场
经济使得 浙江省 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建设更有 它 自身的特 点和规 律。基 于此 , 通过对 浙江省 大学生生 态意识现状 的
调查 , 揭示其养成的原 因与根 源, 并 阐述推进浙江省大 学生生 态道德教育的对策 , 以期 达到教 育机制构建的 目的。
作者简介: 胡榕( 1 9 8 1 一 ) , 男, 浙江温州人 , 讲师, 硕士, 从事大学生思想道德研究、 生态文化研究。
二、 大学生生态道德的现状及原 因分析
本文 以浙江省 1 2所 高校 的 1 5 0 0 名在 校大 学生作 为调
查对象 , 共发放问卷1 5 0 0 份, 回收有 效 问卷 】 4 2 0 份, 问卷有
的现象 , 你会怎么做” , 1 1 . 7 0 %的人 选择“ 及时制止 ” , 7 . 8 7 %
2 0 1 3年 4月 第3 2卷第 4期

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

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

1 加 强 大 学 生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是 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 .
的 基 本 要 求
改革开放 3 0多年来 ,我国经济迅速 发展 ,综合 国力 明显增强 ,人 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是近 年来我 国的人 口、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 展的矛盾 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缺乏、 物价上 涨等社 会 问题 此起彼伏 ,这些 问题 的 出现有 其历 史必然性 ,同时更重要 的是 由于 人类在 社会建 设中忽视生态平衡 、掠夺式开发利用 自然 资源 、盲 目 发展而 犯的错误 引起 的 ,已 日益成为 阻碍我 国进一 步发展 的最 主要 的问题 。党的 十六届三 中全会提 出 要坚持 以人为 本 ,全面协调 、可持 续的科学 发展 观 , 促进 自然、经济 、社会、人 的全面发展。党 的十七大 又明确提 出了要建设生态文 明。特别提出了 “ 生态文 明观念在全社会牢 固树立” 0 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 。2 0 堡 召开 的可持续 发展 问题 会议通 过的 ( ( 可持续发展 问题 世界 首脑会议 执行计 划》 中,我 国 明确提 出 了 “ 育是 发展 科学技术的必然先决条件 ,要把可持续 教 发展纳入各级教育 系统 ,运用教育推动可持 续发展” 5. 强 大 学 生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也 是促 进 学生 全 面 加 的战略 目标 。高校有其 独特 的资源 ,能以 自身的生态 发 展 的要 求 文 明建设带 动全社会 的生态文 明建设 。 中国 2 l世纪议 程》 中明确地提 出:“ 应该把增 2. 强 大 学 生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是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强公众 的环保意识 和支持环境发展 的态度 、价值 观、 加 基 本要 求 树立 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 的观念作为现代教育重要 目 生 态文 明社 会是 人类 历 史发展 的更高 级 阶段 , 的。 ”人类对 自然观认识经历 了 “ 自然 中心主义—— 是 以尊重和 维护生态 环境 为主 旨, 以未 来人类 社会 人类 中心主 义 ——生态整 体主 义” 的认 识过程 ,特 的可继续发展为 目标 ,为社会物质文 明、精神 文明、 别 是现在 人类 更加注重 生态环境 的作用 。 大学 生掌 政治文 明提供生 态文 明的社 会基础 ,是人 类社会 所 握着 人类先 进的科学 文化 知识 ,高校 通过对大学 生 有人 的共同愿景 。 生态 文 明与 生态道德 教育 ,能 使他们 从人类 的整 体 人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 ( 生态和谐)是社会主义和 利益 出发 ,处理人 与 自然 、人 与人 、人 与社会 的关 谐 社会 的基 本要求 和重要特 征 。和谐 社会是 人和 自 系 ,树 立对 自然美的 追求 ,成为保 护生态环 境的使 然 的和谐 ( 生态 和谐 ) 、人和人 ( 会)的和谐 ( 社 人 者 。促进 了大学 生整 体观念 素质的提 高 ,有利于 实 际和谐 ) 、人和 自身的和谐 ( 个体和谐 )所 构成的系 现 大学生 的全 面发展 。 统 。在 这个 系统 中生态 和谐 构成 了其它和谐 的 自然 二 、加 强大学 生生 态 文明 与生态 道德教 育 物质条件 。从客观 方面来看 ,人际和谐 的核心是物质 的 内容 的合理配 置 。只有大力 发展生 产力 才能保证 社会公 正。 自然界是 生产力的最初的构成要素 。从微观层 面 目前对 大学生 的生态 文明与生 态道德教 育应是

高校生态德育现状及归因分析

高校生态德育现状及归因分析
关 键 词 :高校 生 态 德 育 现 状 归 因分 析
党 的十八大 报告 巾明确指 出 : “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是 关 系
然, 因此 , 很多 专家都 建议应 重视生 态道德教 育 。但 是我 国
对 生态德 育无论是在 理论层 面 , 还是实 践层 面 . 都 处 于 初 步 阶 段 。在 全 社 会 高 度 重 视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 大 背 景 下 . 大 学 生 的 生 态 道 德 现 状 令 人 堪 忧
人文生 态环 境 , 促 进社 会 的和谐 发 展 ; 在 自然 领 域 , 要 摆 正 人 在 自然 巾 的 位 置 有 意 识 地 控 制 人 在 自然 界 的 盲 目行 为 ,
营 造 人 与 自然 和 睦 相 处 、 互 惠 互 利 的 自然 生 态 环 境 【 。 社
会 的和谐 发展 和 人 与 自然 的 和谐 共 生 是 当代 德育 教 育 的
弱的环节 。
的提高对 于我 国生态 文明社会 的建成 有着重 大的影 响 。高
校作为 教育 的主体 , 有 责任 加强对 大学生 的生态 道德 教育 。 生态 德育 作 为 一种 新 的 教育 范 式 , 它是 在 横 向 比较 、 纵 向 扬奔 的 基础 上 指 出教 育 者从 人 与 人 、 人与社会 、 人 与 自然 的道 德 观 出发 , 引导 受 教 育者 树 立 崭新 的人 生观 、 自 然 观
( 一) 高 等 院 校 生 态德 育 的 缺 失
首先, 高校对 生态德育 的认识 不到位 。 许 多高校还 未能
把 生 态 德 育 提 到 战 略 的 高 度 来 重 视 。 一 些 高 校 重 视 对 校 园 环境 的硬件建设 , 在 美 化 校 园 上 投 入 较 大 的精 力 , 却 忽 视 了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意识教育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意识教育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意识教育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意识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的教育培养,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行为能力。

高校生态意识教育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生态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生态知识是环境保护和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学生只有了解环境问题、认识生态价值,才能真正意识到环境的重
要性。

高校可以设置相关选修课程,将环境问题和生态学知识融入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通过讲座、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高校生态意识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

生态道德是指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道德
要求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包括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等方面。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组织环境保护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
价值观,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高校生态意识教育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生态行为能力。

生态行为能力是指学生在面临环
境问题时,能够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参与例如组织清洁社区、推行垃圾分类等,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
性和积极性。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探析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探析


( ) 下
2 0 ・ O9 3
高校 生态道德教育探析
樊 静
( 长安 大 学
【 摘
陕 西西安
705 ) 104
要l 本文就 我 国高校 生态道德教 育存在的 问题进行 分析 ,
指 出了高校生 态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 出了高校 实施生 态 道德教 育的途径。
育的开展 , 可以培养 广大师生的生态道德 意识 , 使他们形 成科 学的生 态观和文化观 , 而进一 步提 高广大师 生的精 神文化水平 和道德 观 从
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关键词 】 生态道德教 育; ; 问题 意义; 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的发展 , 人类生存环境 日 益恶 化 , 为促进 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 构建人 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 系, 生态道 德教育 的问题由然而生, 日 并 益成为道德教育所关 注的又一新 内容 。 高校生 态道德教育, 是生态道德教育 的主要阵地 , 它把生态道德作为 教育 内 容之一纳入 学校教育体系 当中,从而引导受教育者为 了人类 长远 利 益 和更好地享用 自 、 然 享受生活贡献 力量 。 高校 生态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 ) 一 从学校方面来看 , 高校课 程安排存在漏洞 。 前高校开设 的 目 公共基础必修课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思想品德课和心理健康 教育等相关课程 , 除了某些专 业开设有关环境保护类的课 程 , 讲授一 些相关专业和技术法规等层面知识之外 ,并未将生态学课 程列为高 校非生态专业 、生物专业 的公共基础必修课。 、 因此 , 高校大学生的生 态道德教育还是—个及其 薄弱 的环节 , 甚至是一个 空白。 ( ) 二 从学生方面来看 , 生态道德意识薄弱 , 缺乏责任感 。主要表 现在生态知识孤陋寡 闻、 公共环保意识较差 、 公益环保活动毫无兴 对 趣。 一部分人在校园里 随意践踏草坪 、 乱扔垃圾、 随地 吐痰 ; 宿舍 内 在 开长明灯 、 费水资源 、 浪 宿舍环境脏差乱等现象较为严重 。大学生 当 中不 懂的尊重生命个体 , 缺乏生态道德意识 的案例 时有发生 , 比如 曾 引起 社会广泛关 注的清华 大学学生刘 海洋 的 ” 硫酸烧 熊事件 ” 以 , 及某大学 曾发生的 ” 微波炉烤宠物事件 ” 。由此可见 , 生态道德观念 还没在我们 当代大学生心 目中完全树立起来 。 ( ) 三 从教师方面来看 , 教学思路缺乏前瞻性。 日常教学 中 , 教师 只注重课堂教育 ,只是简单 的向学生灌输生态道德和环境保 护等方 面的知识 ,许多教师 的 目 只停 留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层 面和外部层 光 面, 即只是关 照人类在其环境之间在物质能量方 面的交流和转化 。 因 而总是把生态 问题 的解决寄托在与此相关的技术手段上 ,忽视在各 学科 的教学 中灌输生态道德观。现有的教师都是过去 的教育思想 和 教育体 制下培养出来的 , 是典型的 ” 向度 ” , 单 人 即仅仅 具有为生产

生态道德理念教育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

生态道德理念教育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7 8 3 6 . 2 0 1 3 . 0 9 . 0 4 8
生 态 道 德 理 念 教 育 下 的大 学 生 思 政 教 育
杨 艳
( 铜仁学院 , 贵州 铜仁 5 5 4 3 0 0 )

要: 近年来 , 全球社会 的生态环境意识有 了很 大的提 升 , 人们 日益重视 对 自然的生 态环境保 护 , “ 绿 色、 生
育的途径建议
( 一) 在课堂 教学 中强化生 态道德教育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8—1 6
环境 发展 的实 施现状来展开教学 , 这才能使学生对生态道德
产生正确的认识与共鸣 ; 二是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者简介: 杨艳( 1 9 7 5一 ) , 女( 侗族) , 贵州贵阳人, 讲师, 硕士研究生 ,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的生态道德意识以及生态道德情感。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
生态文 明、 生 态道德意识构建在 当前社会发展现状下 的重要 性, 增强他们对 于生态道德的认 同感 ; 其次 , 对传统思想 政治
教学方式进行改进 。要 在大 学思想 政治课 堂教 学 中对 学生
生进行生态道 德教育 , 这是 当前社会思想 意识发 展下对大学 思想道德教育 工作所 提出的必然 要求 , 也 是大学 思想道德 教
态、 环保 ” 已经成为 了当前 国际社会 的主流理 念。在这 样的国际社会 思想发展 环境 下 , 我们 也应 当坚持 “ 生态道德 ” 理念 , 并对学生进行针 对性的思想政治教 育, 以提 高当代 大学生的生态道德 意识 。这样 才能保证社会生态道德 意识 的有效延 续, 实现对 自然生态环境 的保护 , 使 全球 社会 能够走上科 学可持 续的发展 道路 。为进一步提 高大 学生思想 政 治教 育中生态道德教 育的有 效性 , 基 于教 学实践 经验 , 结合 先进 的生态环保理念 意识 , 对在 当代 大 学生思想政治 教 育 中实现 “ 生态道德” 教 育的途径提 出部 分探讨性 意见。 关键词 : 生 态道德 ; 大学生 ; 思想政 治; 教 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7 8 3 6 ( 2 0 1 3 ) 0 9一 O 1 1 6— 0 2

我国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我国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大参考.
史等;语言学细分为口 语表达能力、 幽默感、 批判性思维等。
80
处于探索阶段, 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方案。 在内容上, 生态道 德教育如何与其它学科相衔接、 如何配置学校生态道德教育 内容使之形成上下贯通的完整的体系等方面, 还未形成有效 的机制。如我国《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虽提到了“ 环境 教育”但这些多附属于地理教学中, , 其教学内容和学时都受 到限制, 难以形成较完整的生态道德教学体制。特别是作为 道德教育, 我国长期以来只注重课堂灌输、 认知的培养和知 识的传授, 缺乏道德实践活动的影响。而没有生态道德行为 的体验, 就使生态道德教育的认知成为空洞的理论, 没有生 态道德的行为也就没有生态道德情感的体验, 没有生态道德 行为的检验和锻炼, 生态道德行为习惯也只能是空谈。 二、 我国学校生态道德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1. 客观来看 ,1)我国生产力水平低 , ( 经济欠发达 , 这种 情况直接导致我国普遍存在的落后的物质生产方式, 毁 如“ 林开荒”“ 、毁草造田”“ 、刀耕火种”等破坏 自然生态的事时 有发生, 这不但直接毁坏了环境, 而且在客观上对我国学校 生态道德教育产生很大的阻碍。(2)我国人口 众多。 到目 前 为止, 我国人口总量已经超过十三亿, 庞大的人口数量给我 国环境 、 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 , 同时也给我国生态道德教育 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3)我国公民整体素质低下, 且环境 意识和环保观念淡薄。 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 特别是 “ 老少边穷” 地区文盲和半文盲数量比重较大 , 当地有些领 导不重视生态道德教育,有些领导干部对生态道德教育说 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2. 主观来看 , 一些单位和个人在对待经济发展和生态 环境保护关系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由于缺乏生态道德素 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的“ 趋利性” 成为一些人的主要 思想与行动 目 , 标 于是出现了某些地区、 某些部门或个人 ,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强调经济效益 ,而忽视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他们为了本地区、 本部门的局部利益或一己 私利, 不惜牺牲全局和整体利益;甚至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 长远利益。 他们不惜一切手段, 急功近利, 竭泽而渔, 掠夺性 使用和浪费自 然资源, 破坏生态环境,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与 目 标的驱动下 ,必然会出现忽视教育尤其是生态道德教育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大学 生 生 态道 德 教 育 是 高 校 德 育 的 新 领 域 , 是 大 学 生
道德 社 会 化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在 2 0 0 9年 1 2月 期 间 ,我 ~
并 敬 畏 大 自然 , 非 常 关 心 ” 的 占 5 . ,选 择 “ 较 重 18 比
视 ” 的 占 4 . ,有 6 9 的 学 生 选 择 了 “ 关 心 自 己 身 O6 . 只 边 的 环 境 ” “ 关 心 ” 的 仅 占 0 7 。 当 问 到 “ 我 国 , 不 . 对
们分 别 从 大学 生 “ 态 状 况 态 度 倾 向 、生 态 知 识 掌 握 情 况 、 生 生态 教育 氛 围 现 状 、保 护 生 态 环 境 实 际 行 动 ” 四 个 方 面 ,
在全 国五 所 重 点 大 学 ( 京 大 学 、 吉 林 大 学 、武 汉 大 学 、 北 兰州 大学 、东 北 师 范 大 学 ) 进 行 了大 学 生 生 态 道 德 状 况 抽
[ 键 词 ] 大 学 生 生 态道 德 关
教育
[ 图 分 类 号 ]G6 1 E 献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 10 - 5 4 2 0 ) 0 — 0 2 — 0 中 4 文 文 0 5 8 3(0 9 5 19 3
[ 者 简 介 ] 郑 晓 艳 ,王 柏 ,郝 淑 媛 , 吉林 大 学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 林 长春 10 1 ) 作 吉 3 0 2
现 代 教 育 科 学
高 教 研 究
M 0DERN EDUCAT1 0N CI S ENCE
20 0 9年 第 5期
大 学 生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问 题 研 究
郑 晓 艳 王 柏 郝 淑媛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育形式单一、 缺乏实践环节等。
针对这些挑战,需要完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加强实践环节,以提高教育效果。
02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基 础
生态伦理学与生态道德观
生态伦理学的内涵与基本原则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汇报人 •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基
础 •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
方法
目录
•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挑战与 对策
• 案例分析与应用 • 结语与展望
01
生态道德教育概述
生态道德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01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 旨在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 责任感,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 和谐共生。
06
结语与展望
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总结与反思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培养生态意识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生态道德教育是通过知识传授、实践体验、环境熏陶等 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和行为习惯,提 高他们的生态道德水平。
近年来,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 重视,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 了大批具备生态意识和责任感的人才。
改善。
案例三
总结词
某地区多所高校联合开展生态道德教育 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环保 意识和行动力。
VS
详细描述
这些高校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 动、讲座、展览以及知识竞赛等形式,使 大学生在参与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还促使他们将环保理念付诸行动。经过 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校园环境得到了明 显改善。

浅析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浅析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浅析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生态文明素养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素养提升,也对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浅析。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环保意识很多大学生缺乏对环保的基本意识,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浪费资源、乱扔垃圾、过度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现象。

甚至一些大学生在户外活动中随意破坏植被、游玩时乱扔垃圾。

2. 行为偏差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对环保法规不重视的现象,甚至有人明知违法却仍然随意破坏环境。

一些大学生在野外郊游时破坏植被,擅自采摘珍稀植物,破坏生态平衡等现象时有发生。

3. 缺乏环保行动很多大学生对环保行动的参与度较低,不愿意主动参与环保组织的志愿活动,对于环保行动缺乏积极性。

以上问题的存在说明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解决。

二、存在的原因1. 教育缺失一些大学在教育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方面投入不足,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针对性。

学校教育缺乏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系统培养,导致一些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认识不足,缺乏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2. 社会影响社会风气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一些媒体宣传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对环保意识的宣传不足。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淡漠。

3. 个人素养不足一些大学生个人的素养和道德修养可能存在不足,对环境保护缺乏基本的敬畏之心,对于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打破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关注。

三、解决对策1. 加强教育大学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上应该增加环保相关的课程,增强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2. 激发热情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各种环保志愿活动,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消解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消解

人、 人与集体、 人与社会的关系 , 使人的行为符合集体和社 会的 授法 为主, 忽视 学生对生态的情感体验和判 断。他 们不仅忽 而
规范 , 促进社会 的和谐发展 。而 当人与 生态 的矛盾 日益尖锐之 视 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 , 而且遵 守的还是传 统教学方 式 , 他们完
后, 历史就 赋予德 育 以新 的使命 , 即把长期 以来 所形成 的道德 全 没有 把多媒体这种现代 的科学技术手段 充分利用起来 , 学生
探索 , 得了一定的成绩 , 取 但在新 形势 下, 生态道德教育面 临的 还较为薄弱 , 致使生态道德教育受制度缺乏 困扰 。
困境 也 不 容 回 避 。
4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方式单一 , 实践流于形式 。在 当前 的
1 .生 态道德教育的 内容迷 失。在人与 自然矛盾 尚不突 出 学校 生态 道德教育的过程 中, 教师往往满足于单纯 的特 定价值 之时 , 德育 的核心 是正确 处理人 与社会 的关系 , 通过调节 人与 观 念和道德 准则 的传 递 , 留在生 态道德 知识的宣 讲上 , 停 以讲

道德教育 的工作制度 、 管理制度 、 评估制度等方 面并没有细化 , 导致 其操作 性不强 , 原则性 和弹性条 款较多 , 现实 中 由于执 行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 的困境
对于生态道德教育 , 国高校在 内容和方法上做 了有 益的 不力 , 我 使得规范形同虚设。可见, 国生态道德教育 的制度建设 我
原 则 、 德 规 范 从 社 会 领 域 扩 展 到 生 态 领 域 , 导 人 们 科 学 地 就 无法真切 的体验到 多媒体技 术为提供 的绚丽多彩 的图片、 道 指 悦
认 识人和 自然 的关 系及人在生物 圈中的正确地位。但是 , 在全 耳 动听 的音 乐 、 活泼 生动的视频动 画 , 能使 大学 生的多种感 不 球生态 日益严 峻背景下 , 我国高校德育 内容 主要 围绕如何处理 官 同时 感知学 习,导的关系而展 开 的, 相对 忽略 了如何 处理 识, 也就没有兴趣积极的参与生态道德 实践活动 。 人与 生态 、 当代 人发展与 未来人 发展关 系的 引导, 生态系统 对 5 .生态道德教育资源匮乏。目前 , 高校生态道 德教育 没有 和人类未来发展承担责任的教育却很少 。 这种对 生态道德教育 统一教材和教学大纲 , 现行教材缺乏生态道德 教育的意识和 内 方 向的迷 失, 大学生难 以形成 正确 的生态价值 观取 向, 使 甚至 容 , 赶不上飞速发展变化的现实 。虽然新 教材 增加 了 自然教 育 导致 价值观 与生态道德要求 背道 而驰 ,形成非可持续发展观 。 过度 向生态系统索取 , 而不 履行生态责任。 2 .生 态道德 教育内容单薄。目前 , 高校生态教育的主 渠道 的 内容 , 但是仍显不 够。少数 高校确定 的教材 , 于注重知 识 过 性、 理论性 、 系统性, 在趣味性、 实用性和指导性方面不足 。 自然生态养育 了人类 , 生态文学 艺术 可以唤醒人对 自然 的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代 大 学 生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现 状
德 情 感 ,从 而使 大学 生 自觉 养 成 尊 重 、保 护 、合 理 开 发 利用 自
1 学 生 生 态 道 德 知 行 脱 节 。 生态 道 德 教 育 是道 德 教 育 内 . 大 然 ,正 确 处 理 人 与 自然 关 系 的文 明道 德行 为 的教 育 活 动 大 学
性 。 限据 学生 的 思 维 特 点 , 堂 提 问要 由易 到 难 、 课 由简 到 繁 、 由 学 水平 的全 面 提 高 。 ()提 高初 中数 学 课 堂 教 学质 量 有 效 控 制 2 浅入 深 、由形 象 到 抽 象 ,层层 递进 ,这 样 才 能使 学 生 的思 维 由 学 生 的 两极 分 化 , 进 学 生 的整 体 发展 。() 高初 中数 学 课 堂 促 3提 “ 知区” “ 近发展区” 最后向 “ 未 向 最 , 己知 区” 化 , 期达 到 理 教 学质 量 增 强 了学 生 学 习 的 成 功 感和 自信 心 , 进 了学 生 非 智 转 以 促
职 业 教 育
当代 大 学 生 生 态 道 德教 育 问题 及 对 策 研 究
简 红艳 李 宁 何 瑾
( 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 院基础部 , 湖北 襄樊 4 1 l ) 4 I8
【 摘 要 】 态道 德教 育是 针 对全 球 日益 恶化 的生 态危机 以及 大学 生 自身缺 乏 生态道 德 而提 出来 的, 是道德 教 育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生 它 加 强 大学生生 态道 德教 育是 树立 和 落 实科学发展 观 、 力构 建社 会主 义和 谐社会 的重要举措 , 有 利于 大学生全 面发展 , 利 于人力 资源 努 也 有 保 障 的可持 续发展 。 因此 , 对 当前 大学生 生 态道德 教 育存在 的 问题 及原 因, 大学 生进行 系统 、 面的 生 态道德教 育 显得 生; 态道 德 ; 生 教育 加强 大 学 生生 态 道 德 教 育 有 利 于 大 学 生 全 面 发展 、符 合 大 本 原 则 和 规 范 ,自觉 养 成 与 自然 环 境 和 生 态 系 统 的 良好 发 展 相 学 生 德育 发展 的要 求 ,有 利 于 人 力 资源 保 障 的可 持 续 发展 。对 适 应 的道 德 文 明 习惯 的 教 育 活 动 。大 学 生 生态 道 德 教 育 是 指 教

高校德育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_莫敏秋

高校德育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_莫敏秋

第!"卷第#期肇庆学院学报$%&’(")%’# *+,-年.月/012)3405673089):1)9$;2<9=>/?@A!,,-高校德育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莫敏秋(华南师范大学宣传部,广东广州FC+.-C)!!!!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影响着社会物质、精神与政治文明。

在建设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中,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加强对大学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和高校德育的需要。

高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并教育学生以生态文明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关键词:高校;德育;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CA.文献标识码:G文章编号:C++DBH""F(!++")+-B++--B+"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C]这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生态文明。

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生态文明观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

所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这一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任务,高校德育应责无旁贷地承担。

一、协调发展中生态文明的意义生态文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形态。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面对工业文明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众多的学者开始重新认识生态问题,并提出生态文明概念。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成果的总和,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环境的共处相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Feb.,2013第31卷第1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Vol.31 No.1浅谈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臧新辉(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 要]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其生态道德素质的提高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高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有责任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

针对现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寻求生态道德教育的新途径,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转变教育理念,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战略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3)01-0082-03 生态道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主要方面。

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

目前,我国处于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充分表明了我国生态危机的严重性。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无疑就成了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在全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现状令人十分堪忧。

我们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生态道德的理解和认识不深刻,主要表现在缺乏生态道德责任感,生态道德认识模糊;生态道德意识不强,生态知识欠缺;缺乏生态道德情感,对自然权利认识不足;缺乏自觉的生态道德行为,自律意识淡薄。

1.生态道德教育地位在高校没有得到提升,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相对淡薄大学生环境知识总体水平不高,而且具有局限性和不均衡性;环保参与意识不强,行动滞后;大学生过分依校在内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将学生的发表论文数量、学术统计数据等作为硬性要求,从而促使研究生产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不能潜心做研究。

应着手建设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认定、监督和惩罚措施,加大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学术失范成本。

同时要推动和完善学术奖励机制,对在学术道德建设方面表现突出、有较高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敢于揭发学术失范行为的研究生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3.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倡导和树立高校学术道德典范,引导研究生学风建设。

首先导师要率先垂范,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和道德水准,用高尚的学术品格教育和感染研究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塑造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其次,高校应当有意识地在研究生中选取既有一定理论研究水平又能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的优秀人员树立学术道德示范,围绕他们形成集体意识和群体效应,发挥榜样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学术风气建设还要借助于各种学术活动的开展。

高校应定期举办学者讲坛、学术报告会、学术交流等活动,促进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研究生相互交流和碰撞,开拓视野,提升能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4.推进研究生实现自我教育与管理。

只有将学术道德、诚信意识内化为研究主体的坚定信念,他们才能自觉恪守学术道德。

所以,研究生应当努力拓宽专业知识面,丰富理论视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习惯;应当加强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认知,准确把握学术标准与尺度,明确学术研究中的 可为 与 不可为 ;应当自觉培养良好的学术习惯,从日常学习生活、考试做起,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反对学术欺诈;应当自觉培养正确的学术价值观,维护和发扬科学的学术精神,增强学术道德情感,磨练学术道德意志。

[参 考 文 献][1]江新华.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钟芳芳,肖文英.基于道德认识谈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相互教育,2008,(1).[3]杨守建.中国学术腐败批判[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高登辉]82[收稿日期]2012-11-06[作者简介]臧新辉(197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2010级硕士研究生。

赖政府,对政府工作又缺乏了解。

很多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环保观念,也能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但在行为上却不能从自己做起,也不愿从小事做起,更多同学对环境保护问题上所应承担的责任认识还不清楚,在知与行上差距很大。

现今大学生生活方式上、行为习惯中、思维方式方法和价值观念取向等方面中与生态道德的要求不相协调,对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生态道德行为的缺失逐渐成为影响校园和周边社会环境的一大问题。

如用电严重浪费、校园内长流水、一次性用品的过度消耗,没有形成一种自我约束意识,对废旧物品也没有进行分类的习惯。

在高校的校园总体建设中,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中也缺乏生态理念,这些都对学生的生态观念和认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尚不完整,生态道德教育资源缺乏目前,各高校只推崇专业教育,忽视生态道德教育,用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解决生态问题,缺少了对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引导,也没有将生态教育列入高校教育的必修课程。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资源严重匮乏,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生态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

制约生态道德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师资严重缺乏。

而且在当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停留在生态道德教育知识的宣讲上,缺少了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学生对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判断也被忽视。

因而很大程度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使得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为空谈,致使教学效果难尽如人意,。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教育的规范教材严重缺乏,现有的教材,偏重于知识性和理论性,而在趣味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方面显然不足。

二、高校进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生态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利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觉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

1.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生态道德观强调自然适应并满足人以及人适应自然的统一,强调人类的价值与利益和自然的价值与利益相统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伦理精神,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由于我国目前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缺少了对生态伦理学知识和生态科学知识的系统普及,才使大学生的生态情感的培养趋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没有对生态科学文明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真正了解,学生很难对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和环保的紧迫性产生足够的认识。

这样就没有忧患意识,就很难对生态道德教育产生实效性。

而生态科学知识、生态伦理学知识是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情感的重要理论基础。

因此,强化对大学生生态科学、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使之树立生态世界观,并学会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具体化表现,也是解决大学生缺乏生态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科学知识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一切自然存在物都是按照生态学规律生存和发展的,进而了解到人人都有对其他生命存在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也就具备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依据。

2.生态道德教育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情感和荣辱观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生态情感过程中,生态意识得以强化有赖于生态道德教育中树立正确的生态世界观。

生态道德情感是人们按照生态道德观点来处理生态道德关系以及评价生态道德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

生态情感产生于两个方面:第一,生态情感是人类自然进化的必然产物,而地球又是万物之母,从而人们就会对大自然和地球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亲情。

第二,人们面对大自然的美好景观而产生的生态情感,人在审美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对自然的敬爱之情进而产生一种敬畏和想要呵护自然的情感。

因此,应当从生存与审美的角度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情感,进而唤起他们热爱生态环境的良知,以 仁民爱物 的情怀去处理人与自然的美好关系。

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道德教育重要内容。

这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得到极大地丰富。

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道德教育,引导其树立 八荣八耻 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开辟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在大学生中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是使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创业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升华。

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科技意识和资源意识是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使大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我国政府提出的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的真正涵义,进而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振奋中华民族精神面貌,使之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也是新时期长远的、系统的教育工程体系。

高校既是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基地,也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只有不断对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才能使教育活动的领域和渠道得以拓宽,进而使教育成果得以巩固,切实提升育人的根本。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师生广泛参与到生态道德教育中来,才能使生态道德教育充满生机,永葆活力,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83三、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在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要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达成共识。

首先是更新教育理念,要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应在生态环境意识、生态环境道德、环境法治观、环境审美在内的生态教育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并使他们具备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技能,才能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中,要想使大学生们成为热爱自然、敬爱生命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要使之树立正确的资源与生态环境意识。

1.在高校道德教育课程的建设中,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高校德育范畴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应将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其中,让生态道德教育在学校的主流课堂中进行。

生态道德教育既是全民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生态伦理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长久发展。

因此,现今非常迫切的是将生态道德教育列为高校公共必修课程。

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导向、规范、约束、凝聚和激励等功能,因此通过它,可以潜移默化和更好地激发大学生们的环境忧患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建立健全其生态道德。

最终目标是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