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案)公式法教案1

合集下载

数学八年级下册《 公式法》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数学八年级下册《 公式法》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因式分解》教学设计4.3公式法(一)一、教材依据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因式分解3.公式法(一)平方差公式二、设计思路1、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看:(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乘法和乘法公式以及实数的基础上,学习了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基础上,运用逆向思维把平方差公式逆过来,应用到特殊两项式的因式分解上。

(3)是对因式分解中出现的特殊两项式的归纳总结。

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范例。

(4)它在应用过程中的几种特殊形式是培养学生探索、合作、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以及深化逆向思维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和整体思想的很好载体。

2、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角度看(1)学生七年级下半年学习了整式乘法和乘法公式,八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实数。

具备了学习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特殊两项式的因式分解的知识结构。

(2)由于学生初次学习用公式法因式分解,认清公式的结构和符号特征是难点,因此不宜延伸拔高太大(比如:公式中的字母a、b为复杂三项式、多次幂、以及无理数等),以防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造成对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错误认识。

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指望把所有问题都在这一节课里解决。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拔高内容可以作为有余力学生的研究题目。

(3)学生本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迸发出的思维火花,情感等都是本节课较好的教学资源。

3、从学法和教法的角度看(1)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涉及思路是要改变长期以来主宰课堂的“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法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法,主要体现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思想。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做题都累计加分,开展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去学习知识。

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套公式,一问“为什么这样做?”便不知所措。

数学八年级下册《 公式法》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数学八年级下册《 公式法》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数学初中八年级下北师大版《4-3.1公式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公式法(一)2.内容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本节课又安排了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旨在让学生能熟练地应对各种形式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为下一章分式的运算以及今后的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几节课的基础上,已经基本了解整式乘法运算与因式分解之间的互逆关系,在七年级的整式的乘法运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差公式,这为今天的深入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通过前几节课的活动和探索,学生对类比思想、数学对象之间的对比、观察等活动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与基础,本节课采用的活动方法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观察、对比、讨论等方法,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经验.三、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2)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3)使学生了解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分解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渗透数学的“互逆”、换元、整体的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完整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向别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难点: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范例教学法。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六、教学过程2.简便计算板书设计二、例题1)25–16x 2 (2)9a 2–241b。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4.3.2《公式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4.3.2《公式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4.3.2《公式法》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是关于二次根式的,而14.3.2《公式法》是这一章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将方程转化成标准形式,应用求根公式来求解。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一元二次方程,但当时并未深入探究其解法。

说陌生,是因为学生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公式法,对于公式法的推导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式法的原理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一元二次方程,但当时并未深入探究其解法。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加减、乘除和因式分解等基本运算,对于解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可能还停留在“试错法”和“图像法”等直观解法上。

因此,学生对于公式法的理解和应用会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公式法的推导过程理解不深,只是机械记忆公式;2. 在应用公式法解题时,容易忽视对方程条件的判断,导致解题错误;3.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可能无法熟练运用公式法求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公式法的推导过程,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能够判断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3.通过对公式法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式法的推导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2.在解题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公式法,并判断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3.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如何运用公式法求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理解公式法的原理和应用。

2.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演示和步骤解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公式法的推导过程。

3.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公式法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公式法》教案

八年级数学《公式法》教案
重点
难点
1.重点: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难点:领会因式分解的解题步骤和分解因式的彻底性.
课时
一课时






一、观察探讨,体验新知
【问题牵引】
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式.
(1)(a+5)(a-5); (2)(4m+3n)(4m-3n).
【学生活动】动笔计算出上面的两道题,并踊跃上台板演.
(1)(a+5)(a-5)=a2-52=a2-25;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投影显示或板书)
(1)x2-9y2; (2)16x4-y4;
(3)12a2x2-27b2y2; (4)(x+2y)2-(x-3y)2;
(5)m2(16x-y)+n2(y-16x).
【思路点拨】在观察中发现1~5题均满足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可以使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2.试证两个连续偶数的平方差能被一个奇数整除.连续偶数的平方差能被一个奇数整除.
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作业
设计
教学后记
板书
设计
备注:年级、学科、课时、时间、周次、个性化补充、作业设计、教后记、板书设计为任课教师必填项目。
(4)(x+2y)2-(x-3y)2=[(x+2y)+(x-3y)][(x+2y)-(x-3y)] =5y(2x-y);
(5)m2(16x-y)+n2(y-16x)
=(16x-y)(m2-n2)=(16x-y)(m+n)(m-n).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练习第1、2题.
【探研时空】
1.求证:当n是正整数时,n3-n的值一定是6的倍数.

公式法的教案范文

公式法的教案范文

公式法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式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式法的定义和原理。

2. 常见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3. 公式法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公式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常见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2. 难点:公式法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式法的定义、原理和常见公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公式法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公式法解决问题。

2. 讲解:讲解公式法的定义、原理和常见公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公式法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公式法解决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了解他们对公式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目: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目,评估他们运用公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案和课件: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法。

2. 练习题目: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案例分析:提供不同学科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公式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公式法的定义和原理,讲解常见公式。

2. 第2周:分析公式法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

3. 第3周:进行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公式法解决问题。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公式法。

八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法》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法》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重点:强调公式法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明白公式是如何得出的,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一个或多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公式法进行求解。
2.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分工合作,将公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给出解答。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公式法。
2.设想二: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设想三: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巩固公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实际应用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反思和总结,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5.家长参与:
-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过程,了解孩子在学习公式法方面的表现,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6.设想六:评价与反馈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共同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导入,如“小明家有一块长方形的地,如果知道长和宽,如何计算面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设计:练习题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完整版)因式分解——公式法教案

(完整版)因式分解——公式法教案

因式分解——公式法(1)一.教课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十四章因式分解——公式法第一课时二.教材剖析分解因式与数系中分解质因数近似,是代数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

在后边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宽泛,如:将分式通分和约分,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以及解方程都将以它为基础。

所以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因式分解中表现了数学的众多思想,如:“化归”思想、“类比”思想、“整体”思想等。

所以,因式分解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依据《课标》的要求,本章介绍了最基本的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完好平方公式)。

所以公式法是分解因式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现阶段的学习要点。

三.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构造特色,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过程与方法: 1. 培育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沟通的能力2.培育学生察看、剖析和创新能力,深入学生逆向思想能力和数学应企图识,浸透整体思想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而加强学好数学的梦想和信心四.教课重难点要点: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难点:正确理解和掌握公式的构造特色,并擅长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易错点:分解因式不完全五.教课方案(一)温故知新1.什么是因式分解?以下变形过程中,哪个是因式分解?为何?22(1)( 2x - 1) = 4 x- 4x + 1;(2)3x2 + 9xy - 3x = 3x( x+ 3y + 1);(3)x2 - 4+ 2x = ( x + 2)( x - 2) + 2x.2.我们已经学过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什么?将以下多项式分解因式。

(1) a3b3 - 2a2 b - ab ;( 2) - 9 x2 y + 3xy2 - 6 xy.【设计企图】经过复习因式分解的定义和方法,为持续学习公式法作好铺垫。

3.依据乘法公式进行计算:(1)( x + 1)(x -1);(2)( x + 2 y)(x - 2 y).4.依据上题结果分解因式:(1) x2 - 1;(2) x 2 - 4 y 2 .由以上 3、 4 两题,你发现了什么?【设计企图】经过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引出公式法因式分解进而引出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3.2《公式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3.2《公式法》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公式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将一个表达式平方的情况?”(如: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时,需要将长和宽相加后的结果平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奥秘。
其次,理论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公式的记忆和应用感到困惑。在讲解过程中,我强调了公式记忆的重要性,并通过反复举例来强化记忆。但我也注意到,单纯的重复可能不足以帮助所有学生理解。今后,我考虑引入更多变式题目,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公式,以此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通过讨论和实验操作,加深了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然而,我也观察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公式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小组讨论这种形式不太适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课堂中,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小组活动。
4.思维发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提炼出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与记忆:完全平方公式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a+b)²和(a-b)²两种形式。教师需重点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并通过实例强化学生对公式的记忆。
-公式法的应用:培养学生将完全平方公式应用于因式分解的能力,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
-因式分解中的符号处理: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学生可能会对符号处理感到困惑,例如在(a-b)²中,如何正确转换为a²-2ab+b²。
-抽象思维的培养:从具体的数字运算过渡到字母表示的公式,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公式法及根的判别式》教案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公式法及根的判别式》教案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公式法及根的判别式》教案1一. 教材分析《公式法及根的判别式》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公式法,以及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判别式。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解决一元二次方程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对解一元二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是一种新的方法,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

同时,根的判别式是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重要工具,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式法的原理,掌握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理解根的判别式的意义,掌握根的判别式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根的判别式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公式法的原理;根的判别式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公式法的原理和步骤;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公式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和根的判别式的定义。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判断根的情况。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典型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和根的判别式的计算方法。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八年级数学《公式法》教案

八年级数学《公式法》教案

初二数学备课组第12 周供13 周用主备课稿教学方法采取对知识系统“演绎”、“提升”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数形结合,直观演绎【解释与比较】观察下列图形,写出相关的整式乘法公式:(1)如图1所示.(2)如图2所示.(3)如图3所示.(4)如下图在宽为a的正方形空地上修两条互相垂直宽度为b的水泥路,•其余的部分种植草坪,你能计算出草坪的面积吗?【教师提问】a2-2ab+b2=(a-b)2,请你用图形反映(a-b)2的结果,由图5•可得等式(a+b)2=(a-b)2+______.【辨析与理解】(1)(x-y)2=x2-y2;(2)(x+y)(y-x)=x2-y2;(3)(x+3y)(x-3y)=x2-3y2;(4)(x-3y)2=x2-3xy-3y2.(5)分解因式:x2-4=(x-2)2;(6)分解因式:a2±2ab+b2=(a±b)(a b)【运算与方法】1.把图6左框里的等式分别乘以(x+3y),所得的积分别写在右框相应的位置上.2.利用乘法公式计算:(1)102(2)301×299 (3)(m+n)2(m-n)23.已知:(x+a)(x+b)=x2+(a+b)x+ab,利用这个等式计算:(x-3)(x+7)=_______.(x+5)(x+9)=_______.【运用与探究】1.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3cm,则它的体积为多少?表面积为多少?2.一块长方形花坛的面积为2a2x-4ax3m2,长为2axm,求它的宽.3.长方形花坛的宽为m米,长比宽多4米,若将长和宽分别增加3米,则增加后长方形的面积为多少?如果已知增加后面积增加了15平方米,请计算出原来的长和宽来.4.有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正整数,现将它的边长逐次增加(每次增加1),•考察其面积的增加量,记录如下.(如图7所示)原边长 1 2 3 4 …原面积 1 4 9 16…增加后的边长 2 3 4 5 …增加后的面积 4 9 16 25…面积的增加量 3 5 7 9 …探索面积的增加量,有怎样的规律?请你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你的发现.5.设a表示一个两位数,b表示一个三位数,把a放在b【备课组长意见】通过让学生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分解因式,有针对性训练。

初二【数学(人教版)】因式分解——公式法(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初二【数学(人教版)】因式分解——公式法(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2分钟1.5分钟0.5分钟归纳总结拓展提升例:利用因式分解计算22224914.35114.3)2(202120202020)1(⨯-⨯-+分析:(1)中2220212020-可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成)20212020()20212020(-⨯+,进而再进行化简运算;(1)中可以先提取共同的因数3.14,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计算.解:2021202120202020)1()20212020(2020)20212020()20212020(2020202120202020)1(22-=--=-⨯++=-⨯++=-+28.6210014.3)4951()4951(14.3)4951(14.34914.35114.3)2(2222=⨯⨯=-⨯+⨯=-⨯=⨯-⨯例:如图,在一块长为a的正方形纸片的四角,各减去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其中a=1.86,b=0.34,求剩余部分面积.分析:求正方形减去四角后的面积,即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小正方面即可。

先可以列出式子为a2-4b2,若直接带入数值,发现运算量较大,所以可以先将a2-4b2因式分解后,再代入数值运算,可大大简化运算过程。

解:S剩= a2-4b2=(a+2b)(a-2b)把a=1.86,b=0.34带入S剩=(1.86+2×0.34)×(1.86-2×0.34)=2.72×1 =2.72四.归纳总结问题:今天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22bababa-+=-问题:怎样判断能否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需要满足所给多项式能够写成两项平方差的形课后作业式,或者在变形后能够写成两项平方差的形式.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单项式或多项式.问题:在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若多项式中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因式;(2)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继续再分解为止.五.拓展提升如图,100个正方形由小到大套在一起,从外向里相间画上阴影,最里面一个小正方形没有画阴影,最外面一层画阴影,最外面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0cm,向里依次为99cm,98cm,…,1cm,那么在这个图形中,所有画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多少?解:每一块阴影的面积可以表示成相邻正方形的面积的差,而正方形的面积是其边长的平方,这样就可以逆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了.则S阴影=(1002-992)+(982-972)+…+(22-12)=100+99+98+97+…+2+1=5050(cm2).答:所有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5050cm2.六.课后作业1.下列所向是能否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为什么?22222222)4()3()2()1(yxyxyxyx--+--+2.分解因式16)4(4)3(49)2(251)1(422222+----ayyxbaba3.已知x+2y=3, x2-4y2=-15,求x-2y的值和x, y的值.。

八年级数学上册 14.3.2 公式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数学上册 14.3.2 公式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14.3.2 公式法(3)4a2+2ab+14b2=(2a)2+2×2a·12b+(12b)2=(2a+12b)2(6)a2+a+0.25=a2+2·a·0.5+0.52=(a+0.5)2(2)、(4)、(5)都不是.方法总结:分解因式的完全平方公式,左边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其中有两个数的平方和还有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或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的相反数,符合这些特征,就可以化成右边的两数和(或差)的平方.从而达到因式分解的目的.例题解析出示投影片[例1]分解因式:(1)16x2+24x+9 (2)-x2+4xy-4y2[例2]分解因式:(1)3ax2+6axy+3ay2(2)(a+b)2-12(a+b)+36学生有前一节学习公式法的经验,可以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与同伴交流、总结解题经验.[例1](1)分析:在(1)中,16x2=(4x)2,9=32,24x=2·4x·3,所以16x2+14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即解:(1)16x2+24x+9=(4x)2+2·4x·3+32=(4x+3)2.(2)分析:在(2)中两个平方项前有负号,所以应考虑添括号法则将负号提出,然后再考虑完全平方公式,因为4y2=(2y)2,4xy=2·x·2y.所以:解:-x2+4xy-4y2=-(x2-4xy+4y2)=-[x2-2·x·2y+(2y)]2=-(x-2y)2.练一练:出示投影片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1)6a-a2-9;(2)-8ab-16a2-b2;(3)2a2-a3-a;(4)4x2+20(x-x2)+25(1-x)2Ⅲ.随堂练习课本P198练习1、2.Ⅳ.课时小结学习因式分解内容后,你有什么收获,能将前后知识联系,做个总结吗?(引导学生回顾本大节内容,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最后出示投影片,给出分解因式的知识框架图,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Ⅴ.课后作业课本P198练习15.5─3、5、8、9、10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法一、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分解因式→公式法→a2±2ab+b2垐?噲?(a2±b2)←多项式乘多项式←整式乘法,两数平方和加(或减)两数积的2倍=两数和(或差)的平方.二、例题解析:[例1](略)[例2](略)三、练一练:(1)、(2)、(3)、(4).四、小结。

14.3公式法(教案)

14.3公式法(教案)
14.3公式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4章《解直角三角形》中的14.3节《公式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三个基本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各边与它所对的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即a/sinA = b/sinB = c/sinC。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三个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并能够熟练掌握公式的转换和运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公式法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学习公式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三个基本公式,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公式推导和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点
(1)掌握直角三角形三个基本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
-正弦定理:理解a/sinA = b/sinB = c/sinC的含义,能够运用该公式进行计算。
-余弦定理:理解a^2 = b^2 + c^2 - 2bc*cosA的含义,能够运用该公式进行计算。
-正切定理:理解tanA = a/b的含义,能够运用该公式进行计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公式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公式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公式法教案

公式法教案

公式法教案公式法是一种通过应用特定的公式或模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在数学、科学、工程和经济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公式法不仅可以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还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公式法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习和理解各种公式和模型的含义和应用范围;2. 掌握如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公式和模型;3. 学会正确运用公式和模型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公式法的定义和概念,并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公式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第二步:介绍一些常用的公式和模型,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示范和实例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公式和模型。

第三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课堂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公式和模型解决具体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通过讨论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公式。

第四步: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报告,展示他们所选择和应用的公式或模型,并解释其使用原理和步骤。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公式法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步:结合实际问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公式和模型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合理的推理,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和求解。

第六步: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公式和模型,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通过上述步骤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公式法的实用性,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3.2 公式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3.2 公式法

14.3.2 公式法第1课时公式法(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弄清公式的形式和特征,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3.通过对比整式乘法和分解因式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难点:观察多项式的特点,判断是否符合公式的特征和综合运用分解的方法,并完整地进行分解.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将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1)x2+2x;(2)a2b-aB.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1)572-562;(2)962-952;(3)(1725)2-(825)2.师生活动:学生完成第1题,口答结果,回忆什么是因式分解.追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学生回答后尝试第2题,学生计算有困难时提醒学生观察这几个小题的特征.通过第1题复习因式分解的定义,回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提供方法.第2题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问题1:观察下列多项式:x2-4和y2-25.(1)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2)能否进行因式分解?你会想到什么公式?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总结:①他们有两项,且都是两个数的平方差;②会联想到平方差公式.(3)尝试分解x2-4和y2-25.问题2:观察平方差公式:a2-b2=(a+b)(a-b)的项、指数、符号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分析、讨论、总结,最后得出下列结论.(1)左边是二项式,每项都是平方的形式,两项的符号相反;(2)右边是两个多项式的积,一个因式是两数的和,另一个因式是这两数的差;(3)在乘法公式中,“平方差”是计算结果,而在分类比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学习,逆用公式,得到平方差公式,同时观察,归纳运用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练一练的设计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认知层次,该题也涉及积的乘方等知识,要放手让学生去做,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为公式法分解因式铺平道路.解因式中,“平方差”是能得到分解因式的多项式.由此可知如果多项式是两数差的形式,并且这两个数又都可以写成平方的形式,那么这个多项式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练一练:(1)4a2=( )2;(2)49b2=( )2;(3)0.16a4=( )2;(4)1.21a2b2=( )2;(5)214x4=( )2;(6)549x4y2=( )2.做此填空题的作用在于训练学生迅速地把一个单项式写成平方的形式.也可以对积的乘方、幂的乘方运算法则给予一定时间的复习,避免出现4a2=(4a)2这一类错误.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分解因式:(1)4x2-9;(2)(x+p)2-(x+q)2.2.分解因式:(1)x4-y4;(2)a3b-aB.可放手让学生思考求解,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纠正学生解题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并对各种错误进行评析.学生解题中可能发生如下错误,教师板书:(1)系数变形时计算错误;(2)结果不化简;(3)化简时去括号发生符号错误.巩固新知,分析思路,渗透整体的数学思想,并体会因式分解是一般方法,即一提二看三检查.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1.举一个例子说说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应具有怎样的特征;2.因式分解的一般过程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3.除了平方差公式外,你还学过什么乘法公式?猜想具备什么形式的式子还可以进行因式分解?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教材第119页第2题【板书设计】公式法平方差公式:a2-b2=(a+b)(a+b)一提二看三检查,分解要彻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因式分解的第二节课,主要是研究用平方差公式以及用提公因式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由于因式分解和整式的乘法是对多项式从相反的方向进行了恒等变形,因此提出的第1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因式分解的概念,为第2个问题的顺利解决奠定了基础.课题的引入简单而紧扣主题.【教学目标】1.在掌握了因式分解意义的基础上,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对比较简单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2.在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算能力,用不同的方法分解因式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进一步体验“整体”的思想,培养“换元”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难点:观察多项式的特点,判断是否符合公式的特征和综合运用分解的方法,并完整地进行分解.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1:什么叫因式分解?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因式分解的方法?问题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ax4-a;(2)16m4-n4.问题3:结合上题思考因式分解要注意什么问题?①一提二看三检查;②分解要彻底.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尝试因式分解,教师巡回指导,归纳因式分解中注意的问题.追问:我们学过的乘法公式除了平方差公式之外,还有哪些公式?请写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如何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多项式因式分解.通过说明,回忆因式分解的概念,类比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问题1:根据学习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经验和方教学时要始终注意分析公式的特法,分析和推测什么叫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能够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具有什么特点?问题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a2+2ab+b2;(2)a2-2ab+b2.将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反过来写即是分解因式的平方差公式.同样道理,把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写即分解因式的完全平方公式.反问:能不能用语言叙述呢?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即a2+2ab+b2=(a+b)2,a2-2ab+b2=(a-b)2.讲解:我们把具备a2+2ab+b2,a2-2ab+b2这种形式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问题3: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如果是,请分解因式.(1)a2-4a+4;(2)x2+4x+4y2;(3)4a2+2ab+14b2;(4)a2-ab+b2;(5)x2-6x-9;(6)a2+a+0.25.放手让学生讨论,达到熟悉公式结构特征的目的.学生解答之后反思:什么样的式子是完全平方式呢?学生归纳:①三项式;②两项为两个数的平方和的形式;③第三项为加(或减)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 征,给予学生清晰的印象,分解因式的完全平方公式,左边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其中有两个数的平方和还有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或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的相反数,符合这些特征,就可以化成右边的两数和(或差)的平方,从而达到因式分解的目的.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分解因式:(1)16x2+24x+9;(2)-x2+4xy-4y2.2.分解因式:(1)3ax2+6axy+3ay2;(2)(a+b)2-12(a+b)+36.学生尝试完成,如有困难,可提醒学生因式分解的一般过程是什么?完全平方公式中a,b各表示什么意义?该环节应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达成共识.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1.举一个例子说说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应具有怎样的特征.2.谈谈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思考方向和分解的步骤.3.谈谈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注意点.对这些问题进行回顾和小结,能从大的方面把握因式分解的方向和培养观察能力.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教材第119页第3题【板书设计】公式法a2±2ab+b2=(a±b)2一提二看三检查【教学反思】将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得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对初学因式分解的学生来说,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①不知道用哪一个公式;②不懂得如何套用公式;③当公式中的字母a,b为多项式时,因结构复杂不知从何入手.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策略:①让学生掌握多项式因式分解公式并熟记这些公式;②从多项式的项数入手,分辨用哪一个公式,如果多项式是两项式,那么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如果多项式是三项式,那么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

八年级数学上因式分解—公式法学习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因式分解—公式法学习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因式分解,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2.通过例题的练习,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3.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运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掌握一些常见的分解公式。

教学难点:1.运用公式法解决复杂因式分解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书籍和练习册。

学生准备笔记本、课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复习因数分解的方法。

2.提问学生,如何做因式分解?二、讲解因式分解—公式法(10分钟)1.通过例题解析,介绍因式分解的公式法。

2.阐述因式分解—公式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教师让学生记住常见的因式分解公式。

三、练习(30分钟)1.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因式分解—公式法的运用。

2.老师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解释难题的解法。

3.让学生自主解题,互相审题和指导。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归纳总结因式分解—公式法的基本要点。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五、拓展应用(15分钟)1.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应用因式分解—公式法解决。

2.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答,促进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总结回顾(10分钟)1.教师对课堂进行总结,强调因式分解—公式法的重要性。

2.教师进行小结,提醒学生对公式法的重要性进行二次总结。

扩展:1.教师可提供一些拓展练习和应用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因式分解—公式法的运用。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提高解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因式分解—公式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和困难。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公式法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待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因式分解—公式法。

初中数学公式法全套教案

初中数学公式法全套教案

初中数学公式法全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公式法与平方差公式之间的互逆关系。

2. 能够应用公式法正确分解因式。

教学重点:1. 公式法分解因式。

2. 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导入:回顾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 提问:在整式乘法中学过哪些特殊的公式?能否用来分解因式?二、讲解新知1. 平方差公式:介绍平方差公式的内容,即 a^2 - b^2 = (a + b)(a - b)。

2. 公式法分解因式:解释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步骤,包括确定公式的适用性、代入公式、分解因式等。

三、实例演示1. 举例说明公式法分解因式的过程,如分解因式 x^2 - 9。

2. 引导学生跟随步骤,一起分解因式。

四、练习与巩固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公式法分解因式的题目。

2. 提供解答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

五、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他特殊公式应用于分解因式。

2. 提供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公式法进行分解因式。

六、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思维和数感的培养。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综合应用中能否灵活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法与平方差公式之间的互逆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步骤。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感,提高他们在综合应用中灵活运用公式法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法》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法》教案、教学设计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式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公式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公式法解决。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题思路,共同完成问题。
(3)各小组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练习题:完成课本第56页第1-6题,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熟练运用公式法,注意书写格式规范,保持解答过程的简洁。
2.提高题:完成课本第56页第7-10题,这部分题目难度有所提高,旨在让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法,提高解题能力。
3.实践题: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一道涉及公式法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锻炼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题: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以下问题:如何运用公式法解决二次方程相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每个小组整理一份讨论报告,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公式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善于发现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式法教案1
八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片,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你能叙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定义吗? 问题2: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步骤是什么? 问题3:你能将a2-b2分解因式吗?你是如何思考的?
[生]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其实是整式乘法的逆用,?也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2.提公因式法的第一步是观察多项式各项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没有公因式,?就不能使用提公因式法对该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3.对不能使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多项式,不能说不能进行因式分解. [生]要将a2-b2进行因式分解,可以发现它没有公因式,?不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但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个多项式是两个数的平方差形式,所以用平方差公式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a2-b2=(a+b)(a-b).
[师]多项式的乘法公式的逆向应用,就是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公式,如果被分解的多项式符合公式的条件,就可以直接写出因式分解的结果,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称为运用公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Ⅱ.导入新课
[师]观察平方差公式:a2-b2=(a+b)(a-b)的项、指数、符号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分析、讨论、总结,最后得出下列结论) (1)左边是二项式,每项都是平方的形式,两项的符号相反.
(2)右边是两个多项式的积,一个因式是两数的和,另一个因式是这两数的差. (3)在乘法公式中,平方差是计算结果,而在分解因式,?平方差是得分解因式的多项式.
由此可知如果多项式是两数差的形式,并且这两个数又都可以写成平方的形式,那么这个多项式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出示投影片
[做下列填空题的作用在于训练学生迅速地把一个单项式写成平方的形式.?也可以对积的乘方、幂的乘方运算法则给予一定时间的复习,避免出现4a2=(4a)2?这一类错误]
填空:
(1)4a2=( )2; (2) b2=( )2; (3)0.16a4=( )2;
(4)1.21a2b2=( )2; (5)2 x4=( )2; (6)5 x4y2=( )2. 例题解析: 出示投影片: [例1]分解因式
(1)4x2-9 (2)(x+p)2-(x+q) [例2]分解因式
(1)x4-y4 (2)a3b-ab
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求解,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纠正学生解题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并对各种错误进行评析.
[师生共析]
[例1](1)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1)中的2x,(2)中的x+p?相当于平方差公式中的a;(1)中的3,(2)中的x+q相当于平方差中的b,进而说明公式中的a与b?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单项式,甚至是多项式,渗透换元的思想方法)
[例2](1)x4-y4可以写成(x2)2-(y2)2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了.但分解到(x2+y2)(x2-y2)后,部分学生会不继续分解因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回顾因式分解定义后,?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要求是必须进行到多项式的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2)不能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
a3b-ab?有公因式ab,应先提出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解:(1)x4-y4 =(x2+y2)(x2-y2) =(x2+y2)(x+y)(x-y).
(2)a3b-ab=ab(a2-1)=ab(a+1)(a-1). 学生解题中可能发生如下错误: (1)系数变形时计算错误; (2)结果不化简;
(3)化简时去括号发生符号错误. 最后教师提出:
(1)多项式分解因式的结果要化简:
(2)在化简过程中要正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并注意合并同类项. 练一练: (出示投影片)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6(x+y)2-49(x-y)2 (2)(x-1)+b2(1-x) (3)(x2+x+1)2-1 (4) - . Ⅲ.随堂练习
1.课本P196练习1、
2. Ⅳ.课时小结
1.如果多项式各项含有公因式,则第一步是提出这个公因式.
2.如果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第一步考虑用公式分解因式.
3.第一步分解因式以后,所含的多项式还可以继续分解,?则需要
进一步分解因式.直到每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Ⅴ.课后作业
1.课本P198习题15.5─2、7题.
2.预习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