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的教案(应)
高中语文《君子之风》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君子之风》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本节课的目标是理解___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其中,我们需要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以及“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我们还需要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___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先通过幻灯片展示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并解释了其含义。
接着,我们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君子之风,并进行板书。
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我们着重讲解了第12.8章和第7.38章。
我们以评价一个人美丽为例,说明了美丽可以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来评价。
同样,评价一个人是否是君子,我们可以用“文”和“质”来体现。
其中,“文”指外在形式的修饰,如仪容、举止、礼节等;“质”则指内在本质的纯真朴实。
我们还讲解了一些常用的成语和文言词语,如“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任重道远”等,并要求学生背诵重点章句:15.9、4.16、6.11、7.16、7.19、6.23、8.7.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成语积累和价值观渗透。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正确理解___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发展要求。
棘子成强调君子的“质”,否认了君子的“文”,认为只要有好的品质就行了,不需要文饰。
___反对这个观点,认为文化思想的修养与人的资质是一个东西,文化思想的保留及传达要靠“文”,强调“文”、“质”合一。
同时,___也指出,质朴胜过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才能成为君子。
文”的体现可以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即温和严肃、威而不猛、庄重安详。
在7.6章和15.18章中,可以总结出儒家所提倡的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追求志向、执守据理、依据礼法、广泛涉猎于艺,而具体做法可以通过集体朗读15.18章来实现。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中“君子之风”的含义,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做人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为有道德、有品质的君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君子之风”的含义。
(2)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君子之风”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查找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2. 请学生选择一篇古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分享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君子之风》原文2. 参考资料:关于“君子之风”的相关文章、视频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君子之风”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3. 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典文学知识竞赛。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君子之风”。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2课时。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第二课时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布置。
十、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 注重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教案中应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如何将“君子之风”的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千百年来,人们往往乐以君子自居,但君子到底有怎样的行为准则呢?在我们当今的社会里,你认为怎样的行为准则可称君子?(学生发言,谈自己看法,约三分钟。
)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下古人对君子的言行举止是如何要求的?以及君子是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的?二.诵读:论语是语录体的文章,也就是把当时的对话记录下来,既是对话就有一个特定的场景和语境,下面每个同学任选一句反复诵读品味,谈一下你认为孔子是在怎样的情景下或针对什么情况说出这一句话的?(学生自读章句,揣摩情景,谈自己看法。
要求讲述尽量流畅,指名二三个学生回答,约十分钟。
)下面我们来读刚才大家还没读到的语段。
(约两分钟)(指出学生读错的字,易读错的字有:智者乐山zhìyào 孙以出之xùn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kuò。
)三.逐章把握孔子的义利关系及君子的准则。
(一).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大家可否看出这一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字(志:名作动,追求。
)大家还要注意据:执守。
依:依据。
游:广泛涉猎。
文学常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是从理想,道德,人格,技艺四方面来要求君子的。
我认为有健全的人格和坚持正道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曾说在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时,如果有人站出来反对,可能以后的文革就发动不起来。
(一分钟)(二)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这章句中两个句子都是特殊句式,应是什么句式呢?(宾语前置句和判断句。
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其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君子之风”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3)培养学生与人相处时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君子之风;(2)运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公民;(3)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介绍“君子之风”的起源、发展及其含义;2.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君子之风的体现,如礼貌用语、文明礼仪等;3.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君子之风,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4.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运用君子之风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君子之风”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3)培养学生与人相处时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践行君子之风;(2)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君子之风”的含义、发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君子之风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君子之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5. 总结反思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激发他们对君子之风的热爱。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君子之风》课文;2. 辅助材料:相关案例、视频、图片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语文《君子之风》教案
语文《君子之风》教案《语文《君子之风》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君子之风一、导入提问:我喜欢兰花,喜欢它的清新淡雅的君子风姿。
春夏之交,是兰花盛开的时节,兰花又被称为君子之花,那究竟什么是君子呢?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在我们的原始印象里,君子应该是什么样的?生:过渡:以上是同学们对君子的初步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孔子眼中的君子和我们眼中的有什么异同。
【板书】课题二、解题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文章的标题,“君子之风”,风是什么意思?(风范,作风)古代关于“君子”的解释,大体有以下几种,同学们认为本文讲的君子是指哪一类人?Ppt.(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2)指地位高的人(3)后来指道德高尚的人(4)对别人的尊称# 齐读第一章和第二章,思考:既然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那么1、2章里,哪几个字简练地表达了道德高尚这个内在涵义呢?课文:(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明确:道德仁义【板书】所以周予同在他的《孔子》一书中说:Ppt. “君子”是一位人格圆满表现的理想人物。
“君子”的成分,以德行为最重要。
小结:可能有同学会说,老师,人格圆满这个词语太高大上了,离我们的世界太遥远了吧?哪里是太遥远了,反倒是近得不得了了,老师上个月才听了场高考作文的公开课,就有观点指出,浙江的高考作文似乎是在试图塑造中学生的理想人格。
这说的不正是现代意义上的君子吗?三、文本解读过渡:同样有一位爱极了兰草的君子曾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这里的道德仁义,我们权且可以看作是内美,但是,道德仁义从来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又以哪些外在的表现形式来作为评判君子的标准呢?(一)请男生们来读一读1、2、12章,说说君子的风范有哪些外在的表现形式?(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游习六艺】【板书:艺】*什么叫“游”于艺?为什么要“游”于艺?游:游习。
君子之风公开课教案
《君子之风》教学目标:1、掌握“游”“喻”“鄙”“奚”“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理解并积累文中的成语。
2、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3、背诵15。
9、4。
16、6.11、7.16、7。
19、6。
23和8.7章。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一、导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短短的一部论语,君子一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直到现在我们还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坦荡荡,那么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同样也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今天让我们走进《论语》,学习第六课《君子之风》,一同感悟经典,提升修养。
二、整体感知现在让我们重点研讨下面五个章节,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这五章并做上记号.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
18)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
16)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14。
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12.8)正音:请两位学生依次朗读这五章。
点拨:板书(逊)(智)现在让我们高声齐读。
现在请同学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等会儿请同学脱离文本翻译。
好,现在让我们合上书,看屏幕,翻译的同学要做到先朗读,后翻译。
依次翻译:点拨:重点字词及句式。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也是比较现实的目标,他教书育人,就是培养君子.让我们再次高声齐读这五章,边读边思考怎样的人才是君子,也就是说君子的标准是什么?现在请每人选择一个章节,想一想,孔子认为怎样的才是君子?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互相补充。
《君子之风》教案范文五份
《君子之风》教案范文五份《君子之风》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3.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4.背诵重点章节。
教学课时:2课时教常设计与安排:1.释题何为君子?链接《论语》读本,《君子――人格圆满的理想人物》中第一段:君子就阶级的身份而言为“贵族”;李零《丧家狗》附录:君子为道德君子。
学生说说对“风”的理解风范、风度、作风君子之风谈的是君子的自我修养。
2.课文内容(1)君子应有怎样的内在修养a.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个称为君子的人是全面均衡发展的人。
就高中生而言,你有什么启发?做人与读书b.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句式:介词宾语前置义礼逊信,是君子德性中所需要的成分。
链接《论语》读本,p73,二(李零《丧家狗》);p74,南怀勤《论语别裁》,c.喻于义理解孔子的义利观链接:《儒家的价值观》第三段。
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的__观。
d.杀生成仁仁道是君子最重要的德性e.不耻恶衣恶食耻,以。
为耻(意动用法)为什么说“这样的人不值得跟他讨论”?君子既以德行为重,所以要轻视世间的物质生活;君子考虑道的问题,不考虑食的问题。
f.不患得患失鄙,庸俗浅薄的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g.仁、知、勇延伸,仁者、知者;课本上的参考翻译,我倒赞同南怀瑾的。
(2)君子修养应该注意什么a.箪食陋巷回的生活条件如何?贫穷。
他如何对待?不忧,不改乐。
乐在什么?内在的道德修养。
孔子如何评价回的?有道德。
孔子为什么会如此高度评价孔子呢?是因为他在回的身上找到了他的影子。
与孔子的哪一点很像?b.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名作动;枕,意动用法。
乐亦在其中矣,也是乐内在的道德修养。
于我如浮云,你读出什么?孔子对坚持道义的信念非常坚定。
浮云有怎样的比喻义:一是喻福贵短暂,二是喻与富贵无关,三是喻富贵无足轻重。
君子之风(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君子之风(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君子之风(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课程背景《君子之风》作为一篇传统文化经典,不仅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有着独特的地位。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如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君子之风》的精神内涵,是一项关系到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教育任务。
本次课程以高二选修《君子之风》为例,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规划。
通过丰富的形式和手段,即演讲、讨论、阅读和写作,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君子之风》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君子之风》的文化历史背景、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理解《君子之风》的主旨思想和基本内容,并运用汉语言表达出来;3.通过阅读体验、演讲和讨论等形式,感受《君子之风》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4.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水平。
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选修教材:《君子之风》教学时数:5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君子之风》概述1.文化历史背景2.创作背景及文学价值3.主体思想及文本结构4.名言警句第二课:《君子之风》第一篇1.学贵无怨无尤2.孔子的品德3.名言警句第三课:《君子之风》第二篇1.劝学2.治学方法和标准3.名言警句第四课:《君子之风》第三篇1.交友2.处世方法3.名言警句第五课:《君子之风》第四篇1.修身养性2.孝亲3.名言警句教学方法1.单元预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谈话、搜索网络等方式,了解《君子之风》的文化背景,提前预习教材内容。
2.演讲和讨论: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个课堂问题,鼓励学生就自己对《君子之风》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和讨论,并依据教材中的论述,进行相关主题的演讲。
3.阅读体验:将教材的内容以“公司化”形式呈现,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同时思考教材所呈现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
4.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展开写作练习,既可以选用散文形式,也可以选择诗歌形式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对《君子之风》的理解与感悟。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君子之风”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2)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自律自强的品质;(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君子之风”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2)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如何通过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PPT等相关教学材料;(2)与课程相关的话题案例或视频资料;(3)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所需道具或器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或阅读材料;(2)准备与话题相关的个人经历或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君子之风”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君子之风”的理解和看法。
2. 授课:(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君子之风”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个人经历或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互动环节:(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展示“君子之风”的场景;(2)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君子之风”,并分享讨论成果。
五、作业布置:2.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君子之风”的体现,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合作性,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了解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方法。
《君子之风》教案:强调道德修养,鼓励自我反省
《君子之风》教案:强调道德修养,鼓励自我反省。
一、强调道德修养作为君子,要以道德为本,树立高尚的道德标准。
在教育中,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好的品德和行为,什么是不好的。
并且,要让他们知道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影响到自己和他人,让他们明白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优秀的品格。
比如,在交际中,教育者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礼貌和尊重,告诫他们注意自己的言语和举止,让孩子们明白礼貌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权益。
在学习中,教育者可以告诉学生要诚实做事,不欺骗他人,不抄袭,不剽窃。
在生活中,教育者可以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让他们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让孩子们通过这些小事成为优秀的君子。
二、鼓励自我反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为只有通过自我反省,才能找出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
在教育现场,教育者可以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的短板,在学习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在交往中了解自己的过错。
并且,教育者还应该指导孩子们如何修正这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比如,在交往中,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相处过程中更加圆满。
在学习中,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弱项,在课堂上更多的珍惜时间和机会,努力学习和提高。
在生活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在习惯、行为和思想上进行自我反省,让他们更好的成长和进步。
三、高度重视实践教育里不能孤自赏,每一个良好的教育理念都要在实践中验证。
同样,君子之风教育也需要在生活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其重要性,让他们在生活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将其融入到生活习惯中,成为自己的信仰和行为习惯。
比如,在生活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互动活动,让双方以礼相待,增强互相尊重意识,体验以及体验生活中的公益活动,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如何热爱生活、改进生活和珍惜生命。
在学习中,提高学生聆听教育者的指导,从而实现自我提高、自我的纠正、自己的自我超越。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孔子主张的“君子之风”的内涵与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理解倡导“君子之风”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船沉没时,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的片段。
1.同学们,刚才在影片中生死抉择之际,男士们主动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之举,就是西方“绅士精神”的体现。
这种精神无疑是西方民族文化的外化,成就其民族集体人格的独特的文化标识。
而我们中国也有这种独特的文化标识,却在国际化的今天被长久地淡忘,只不过我们不叫“绅士”,我们称之为“君子”。
而我们谈论的“君子”是一种怎样的形象,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已对它有所描绘、设计,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论语》选读之六:《君子之风》,去探究中国文化中的“君子”形象。
2、君子画像1.君子的风范问1:孔子心中的君子是怎样的形象呢?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里胜过了表就显得粗野,表胜过了里就会浮华,表里协调如一,然后成为君子。
”明确:君子应文质彬彬(文质兼备)(板书)。
过渡:这好像和我们一般的想法不太一样。
一般我们都比较强调“质”(里),而忽略“文”(表),这和谁的观点一样?(棘子成)学习第13章(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贡子贡捍卫老师的观点,认为君子应文质兼备,即外在的行为表现应当与内在修养统一协调。
文:修饰,这里指对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
(外在的行为表现)质:指本质纯真朴实。
(内在的修养)明确:文质兼备与君子之称才相谐调。
反之,衣衫褴褛,佩饰粗糙,谈吐阻滞,举止小气,抬手野蛮,投足张扬。
这样就与君子之称极不对称。
2.君子的养成过渡:那么,文质彬彬的君子应如何培养?(齐读1、2两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6)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君子之风》教案教学目标 1. 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 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3.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君子最初的含义是君之子,男性贵族,君在甲骨文是国君手握权杖发号施令的样子,子是男性的尊称。
君子的风范(形象)应该是怎样的?说说与君子有关的成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动口不动手。
君子之交淡如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二、字词归纳 1. 通假字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女奚不曰女通汝知者不惑知通智 2. 词类活用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不义而富且贵义: 名词作动词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乐:意动用法耻恶衣恶食者耻: 意动用法 3. 文言句式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句何以文为?宾语前置句贤哉,回也!主谓倒装未足与(之)议也省略句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省略句 4. 一词多义道志于道,据于德(正道)夫子之道也(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会天大雨,道不通(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以君子义以为质(介词,把)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乐以忘忧(连词,相当与“而”)何以文为(介词,用)三、课文解读(一)君子一词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是孔子的培养目标。
在孔子眼中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找出并朗读相关的句子。
1、六艺兼修(7.6) 孔子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博采众长。
2、仁以为己任(15.9)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
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君子之风》。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君子之风的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文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君子之风》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审美鉴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概念的具体化。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解读。
(3)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君子之风》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君子之风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韵。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君子之风。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学生通过举例,分析诗歌的美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道德品质。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君子之风》。
2. 写一篇关于诗歌《君子之风》的读后感。
3. 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与鉴赏。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君子之风》教学设计
《君子之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君子之风》目标:通过学习《君子之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君子风度,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君子之风》的内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君子之风》中的道德准则,培养高尚的品德。
3. 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君子之风》的原则。
4. 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成为一位君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认同君子风度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促进和谐相处。
3. 学生能够培养正直、宽容、礼仪和谦虚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君子之风》的内涵和意义。
2.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君子之风》中的道德准则,培养高尚的品德。
教学准备:1. 《君子之风》中的例子和故事。
2. 板书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你们知道什么是君子风度吗?如果一个人具有君子风度,他有什么样的品质和行为表现?请简单描述。
第二步:学习(30分钟)1. 给学生讲解《君子之风》的概念和内涵。
引用一些《君子之风》中的例子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
2. 分小组讨论:你们身边有没有人表现出君子风度?请举例说明。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君子之风》的核心准则,如尊重他人、正直宽容、礼仪谦虚等。
4. 分小组或个人阅读《君子之风》中的一篇文章或小故事,然后回答问题:这个故事中,主人公表现出哪些君子风度的品质?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第三步:运用(20分钟)1.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君子之风》的原则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2. 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情景中运用君子风度的品质。
例如,模拟学校里的欺凌情况,让学生扮演被欺凌者和旁观者,分析他们应该如何运用君子之风来解决问题。
3. 学生完成个人或小组作业: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写一篇关于如何运用君子风度的经历或观察,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君子之风》教案:秉持高尚情操,启迪学生思想
《君子之风》教案:秉持高尚情操,启迪学生思想。
一、君子之风的基本内涵我们需要了解“君子之风”的基本内涵。
君子之风是指在行事举止上追求道德、智慧、修养、正直、善美等方面的文化品格,是一种高尚的生命境界和人格修养。
它具有两个核心特点:一是以德为先,以德为本,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德,注重道德的自我修炼和自我约束;二是注重实践,实干为先,追求实用与效益,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君子之风既是一个道德理念,也是一个文化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
二、如何在教学中秉持君子之风了解了君子之风的基本内涵之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教学中秉持君子之风,启迪学生的思想和提高其情操。
1、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基石。
在教育中,教师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互动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辨别是非、从容应对挑战、拥有正确的行为规范。
同时,倡导“德与学并重”的观念,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意义。
2、注重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给予引导,综合素质的提高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善加地培养学生的修养。
学生的修养包括道德、智慧、艺术、体育、心理、劳动六个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说话方式、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文化艺术活动、运动健身等方式,创造合理的培养环境和氛围,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
3、营造文化教育氛围文化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君子之风的重要体现。
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认知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方面,增加文化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阅读、创作、表演等能力,增进学生对艺术、文学、历史等文化领域的认知,营造出以文化为本位的教育氛围。
三、结语君子之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文化认知。
《君子之风》公开课教学设计
《君子之风》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
2、能力目标: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背诵重点章句:15.9﹑4.16、6.11、7.16、7.19、6.23、8.7 。
3、思想感情价值观目标: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发展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成语积累、价值观渗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些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名言,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甜酒)。
(幻灯出示:明确含义:荡:清除,洗涤。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也就是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 君子之间的交情像水一样清淡,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也就是说:小人之间的交往只是基于酒肉的交情。
)从这两句至理名言我们看出做人应该要学做君子,这两句都是《论语》中的名句,一本《论语》君子一词在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今天让我们学习君子之风。
板书:君子之风二、直接分析文章1、分析12.8章、7.38章我们平常讲一个人很美,往往从两方面着手评价,即:外在的美,就是容貌美(与身俱来的),内在的美,即心灵美,修养好、气质美等(后天的修炼得来)。
屈原说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与修能。
意思是说:我生来就有纯正的血统和高尚的品质,又在后天不断地努力完备自己的才能以担当大任。
对于“美人”我们可以用内在美、外在美来评价,那么对于君子的风貌,我们要可用“文”与“质”来体现,那么何谓“文”又何谓“质”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30页上的12.8、7.38两章。
君子之风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君子之风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君子之风的含义,培养学生君子之风的品质和行为准则。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君子之风的思考和实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的人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了解君子之风的概念和内涵;b.掌握君子之风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自律能力;b.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c.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自我提升能力。
3. 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态度;b.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1.导入(15分钟)a.以问题导入:什么是君子之风?请举例说明。
b.学生回答问题,并讨论各自的见解。
2.讲解君子之风的概念和内涵(20分钟)a.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君子之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b.提供各种形式的案例,加深学生对君子之风的理解。
3.探究君子之风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35分钟)a.分组讨论和总结:君子之风应具备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b.学生展示各自的总结,互相交流和学习。
4.培养君子之风的品质和行为(40分钟)a.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君子之风的行为实践;b.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促进学生的反思和改进。
5.总结与展望(10分钟)a.学生自主总结君子之风的学习收获;b.展望将来如何持续培养和践行君子之风。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1.教学手段:问答、讲解、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2.教学资源:课件、教辅资料、案例材料。
五、教学评价和反思1. 教学评价:a.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b.收集学生对君子之风的定义和行为准则的总结;c.评价学生的反思和改进能力。
2. 教学反思:a.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b.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c.课堂氛围和学生参与程度。
六、延伸拓展1. 在社区开展君子之风主题演讲比赛;2. 鼓励学生更多参与公益活动,培养诚信、公正、勤奋等君子之风的品质;3. 家庭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君子之风的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之风一、导入新课。
“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只指国王以下、大夫以上的官员,常与小人对举。
如《左传》:“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政治地位孔子:“君子”是指品德高尚的人。
——道德水平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道德修养,才算有“君子之风”?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君子之风》。
(板书:君子之风)看看孔子告诉我们有哪些法则可以让我们向君子靠近。
二、整体感知1、读第1章和第2章政治和道德素养:道、德、仁、义、礼、孙、信知识文化水平:六艺2、自由诵读课文第3—9章。
思考:其中哪些品质不是君子应该具有的?(具有这些特点的是小人)(板书)小人:求生害仁喻于利耻恶衣恶食患得患失三、解读1、杀身成仁。
(生命?仁义?)1)齐读第3章。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总结: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
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
孟子也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这段文字,是对孔子“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思想的最好阐发。
后代许多民族英雄、仁人志士,像汉代的苏武,宋代的岳飞、文天祥,明代的于谦,清末的谭嗣同,在国家与民族的危急时刻能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离不开传统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
3)(提问)同学们能想到哪些名人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宋史·文天祥传》2、见利思义。
(利?义?)(第4、8章)1)【读解】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小人重利的事例联系现实比比皆是,你能想到什么?——奶粉事件、黑煤窑、废水污染、乱砍乱伐……君子重义的事例:——有人重利,只顾眼前利益乱砍乱伐,也有人重义,为子孙后代植树造林,改善生存环境,这个人就是张学厚。
引入柳林七旬翁:耗千万资产造百亩良田。
(76岁,一千余万元积蓄,在吕梁山开发出百亩良田,“高山出平畴”,他说“为后代造福”。
)3)讨论: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你觉得他是不是主张只能要义不要利呢?(学生自由发言)其实在本文第8章就有这样的语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插入对“浮云”的理解)可见孔子并不是反对正当的求利,而是轻视不义的富贵,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要符合道义。
其实,孔子何尝不希望富贵呢!他曾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里仁》)“人之所欲”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内。
但如果“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会去享受)”,也就是说孔子看得更重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即“道”“义”。
《吕氏春秋》里有一则记载: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地名)为养。
孔子辞不受。
入谓弟子曰:“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甚矣!”令弟子趣驾而行。
4)教师小结:由此,孔子的义利观是?反对见利忘义,主张见利思义、重义轻利。
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即今之过眼烟云浮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淡至轻,喻富贵无足轻重3、安贫乐道。
(耻?乐?)(第5、7、8章)1)士人在追求正道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重重险阻,处境困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恶衣恶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障碍,孔子为什么会认为以恶衣恶食为耻的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学生讨论)解答: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
”(《卫灵公》)(译:君子用心于道而不用心于食。
君子只担忧道的不能实现,却不在乎自己的贫穷。
)孔子要求士人在追求正道时,要排除外界的物质享受干扰。
孔子的弟子中就有这样一个。
在《论语》中好几次被孔子批评的子路,有一次受到老师的表扬:“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子罕》译:穿着破烂的旧丝棉袍子和穿着狐貉裘的人站在一起,不觉得惭愧的,也许是仲由吧!)而这一章里的人,以恶衣恶食为耻,怕自己穿坏衣服,怕自己没有好的吃,讨厌物质环境艰苦,说明他的心志已经被物质的欲望占领了,这样注重口腹之欲的人怎能与他谈学问、谈道呢?历史上成就一番大业的志士仁人,有几个是沉湎于物质享受的呢?而一心追求口腹之欲的人,又有几个能成就事业、青史留名的呢!越王勾践便是其中一例。
2)(6.11)耻恶衣恶食者的做法令孔子非常不满,那孔子认为人在贫穷中、人在困窘时应该怎样呢?有人的表现让孔子称赞了,这个人是?颜回,颜回是怎么做的?(学生找原句回答)3)在如此难耐、恶劣的环境中颜回能够自得其乐,我们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为:安贫乐道。
同学们,这几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自己身体力行可不容易,问题设计:安贫乐道你能做到吗?4)俗话说有其师,有其徒,孔子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堪称安贫乐道的典范。
孔子和颜回能耐得住饭食和住所的简陋的高贵的品质,并能够自得其乐,但却没有说出什么是他的快乐。
你们来说说。
——原来这快乐缘于一个字。
颜回和孔子都是以“义”为了,这个“义”就是仁义,道义。
因为他们心中有了仁义,有了道义,才能够安于贫困,也就是为了精神的追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
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4、乐以忘忧。
(患?乐?)(第6、9、10、11章)1)“患失”很好理解,即得到后,担心失去,即朱熹所说“好利无厌,故既得而患失。
”但对“患得”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患不得之”,即担心得不到;一种是朱熹“惮于任事,故未得而患得”,即害怕承担责任,担心得到。
2)这些人太斤斤计较个人利益了,对这种人来说,人生就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指出,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
所以会患得患失,常年处于忧思、忧虑之中。
对身体会不好,比如马尔泰·若曦。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要做到三忘。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忘食、忘忧、高峰是忘老)3)同学们认为怎样的人才能够具有如此的心境呢?——孔子追求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快乐,而是在追求学问、追求正道的过程中体味到无穷乐趣。
此章乃孔子之自述。
孔子生平,惟自言好学,而其好学之笃有如此。
学有未得,愤而忘食。
学有所得,乐以忘忧。
学无止境,斯孔子之愤与乐亦无止境。
如是,惟日不足,而不知年岁之已往,斯诚一片化境。
——钱穆《论语新解》孔子这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面貌,如同《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身处困境却依然乐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以自下而上的飞翔姿态永远定格在滕王阁的秋水长天中,孔子“乐以忘忧”的豁达心境也永远定格在历史长河中!4)由此我们就想到了前面的患得患失者,问题设计:在人生追求中,“患得患失”“乐以忘忧”哪种态度能让我们走得更远?(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5)看第10章,孔子在追求正道,想要到达怎样的境界?怎样理解“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不忧】: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知者不惑】: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
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
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
【勇者不惧】: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个人做到了内心的仁、智、勇,从而少了忧、惑、惧。
也就是到达真君子的境界了。
6)到达这种境界后,人们总是喜欢把人的品格和自然界的某些事物联系起来,赋予人格化的品质。
比如梅兰竹菊。
知者为何与水相联?为什么知者动、知者乐?仁者为何与山相联?为何仁者静、仁者寿?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水的特性是流动性强,所以知者如水,思维活跃、反应快,学习的时候比一般人轻松,能够从知识中获得快乐,处理人际关系时也能左右逢源,充分受生活乐趣,所以知者动、知者乐。
山的特性是稳重,所以仁者如山,仁者静(沉静)。
山不仅稳重,而且仁爱。
《尚书大传》上记有孔子的一段解释:草木在山上生长,鸟兽在山上繁衍,财用在山上出产。
山把它的所有无私地给予人类,这同“仁者爱人”的思想是一致的。
至于仁者寿,按照倡导“独尊儒术”的汉代董仲舒的解释:“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四、回顾总结:小人:求生害仁喻于利耻恶衣恶食患得患失君子:杀生成仁喻于义安贫乐道乐以忘忧五、“文”与“质”(第13、14章)以上所说都说君子所应具有的素养(8+4),是一种内在,即“质”,本质。
那么君子是不是只要“质”就可以了呢?——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在形式的“文”,文饰。
但子贡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正所谓我们现在所用的一个关于文和质关系的成语——文质彬彬《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兼有的孔子是怎样的形象呢?——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六、(第12章)要具备君子的素养,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啊!要终其一生完成吧,“死而后已。
”结束语:同学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要做一个君子,其内心的精神是根本,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义”,所以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远离小人,努力向理想中的君子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