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精编练习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上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精编练习(含答案)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12《论语》十二章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博学而笃.志(dǔ)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4)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6)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7)曲肱.而枕之肱:胳膊(8)博学而笃.志笃:坚定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D)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
D项是动词,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与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及专题练习1.文学常识(1)《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
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
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尊为“至圣”“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修身做人。
3.写作特点(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2)古今异义①学而时.习之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②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③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⑤可以..为师矣今义:可能、许可(3①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②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③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④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4)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时:原意为时间,文中名词作状语,按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下载.ppt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1.生难字。(5分)
论语( lún ) 不亦说乎( yuè) 愠( yùn)
吾( wú ) 三省( xǐng)
逾矩( yú )
罔( wǎng ) 好之者 2.重点词语解释。(11分)
(1)子曰(先生,本文指孔子)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0/6/262020/6/262020/6/26Jun-2026-Jun-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0/6/262020/6/262020/6/26Friday, June 26,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0/6/262020/6/262020/6/262020/6/266/26/2020
三、课外阅读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 好学也已。” 16.通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 (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智”,智慧 )
【注释】①攲(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覆: 翻倒。④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⑤恶(wū):哪里,怎么。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知之( 代词,它。指任 何学问和事业 )者( 代词,……的人 ) (2)好(喜爱,爱好)之者 (3)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喜爱,爱好 )
11《论语十二章》练习 (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七上《论语十二章》练习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四、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五、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六、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论语十二章-(试卷配答案)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练习一、单选题1.下面对《论语》十二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孔子认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改变的。
C.选文第七章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D.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吾日三省吾身。
2.下列关于《〈论语〉十二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中的”说”是通假字,同“悦”,愉快。
B.《论语》属于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是具体数字,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一定有人可以做老师”。
D.选文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人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可以自得其乐;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等。
二、填空3.(1)《论语》是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之者。
11《〈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七上《〈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1-4题。
(13分)《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人不知而不愠.()(2)吾日三省.吾身()(3)思而不学则殆.()(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编练习第12课《论语十二章》(word文档有答案)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7.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10.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11.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03 拓展阅读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
②女:通“汝”,你,你们。
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
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⑤隅:角落。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2)是以..谓之“文”也()13.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1)是以谓之“文”也(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14.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5.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16.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恼怒,不算得上有才德的人吗?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3.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浮云一样。
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向不可改变。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含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
这里用第二种含义。
指有才德的人。
2.“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是与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君而言,也包括其他人。
“信”,指诚信,是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
3.“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4.“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的本体。
仁义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四、背诵全文。
部编语文七上第12课《论语十二章》 课时练习(含答案)
12、《论语》十二章一、基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3)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5)饭疏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四种用法需要掌握:A.表顺承;B.表并列;C.表转折;D.表修饰。
请辨析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
(填选项)(1)学而不思则罔(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学而时习之(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择其善者而从之( ) (6)博学而笃志( )3、(2024·山东济南历下区期中)下列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有着自己的智慧。
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描绘人生百年的。
杜牧《赠别》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A]诗句中“豆蔻”指女孩子十三四岁。
[B]《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指能够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C]称六十岁为“耳顺”,六十岁还可称“花甲”。
《礼记》中称一百岁为“期颐”,“期”意为期待,“颐”意为供养。
[D]自幼及老,从“总角”到“而立”,从“古稀”到“不惑”,再到“期颐”,每一个称谓都那么美!既能形象的表现年龄特征,又蕴含着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是一种中国式的浪漫。
4、根据提示默写。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是一种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论语〉十二章》中,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教材核心考点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2024年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
答案:示例:我的好朋友最大的特征是乒乓球打得好。 瞧,她小心地注视着对手的一举一动,机警灵活。黄色 的小球迅速朝她飞来,她毫不犹豫地一侧身,抡起胳 膊,“啪”的一下打了回去,小球稳稳落在对方球台边 缘,又滑落地面。“耶!”她左手握拳,高高跃起,脸 上洋溢着快乐和自信。
搭子文化是指因某种共同兴趣爱好或需求而短暂组合 在一起的社交关系。想去旅游,寻一位旅游搭子;不想一 个人吃饭,寻一位饭搭子……“搭子”类似于朋友、伙 伴,但又比朋友关系要浅,其最大的特点是相互陪伴,但 又互不打扰;相互需求,但又不耗费情感精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亦乐乎 ?” (3)[2024·扬州中考改编]《〈论语〉十二章》中“ 学
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两句,告诉我们要 “学”“思”结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论语〉十二章》里面,体现孔夫子“安贫乐道”的 思想,告诉人们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的句子是:“ 不
朋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任务三:探究思考】 12. 故事【甲】【乙】中的两组人物关系分别属于“搭子”
还是朋友?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甲】中人物关系属于“搭子”。理由: 韩亿、李若谷家境相似、目标相同,互相帮助,在参加 考试后就分别。他们之间没有过深的交往,也没有深厚 的感情。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二十 篇,宋代把它与《 大学 》
孟子 》合称为“四书”。孔子,
名 丘 ,字 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
2016年12.《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做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孔子(想)要验证宥座器(攲器)的特点。 示例: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 才能够确认,体现了孔子务实求真的精神。(或:没有必要。因为孔子 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三、课外阅读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 好学也已。” 16.通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 (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智”,智慧 )
13.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5分)
1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 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6分) 态度 15.根据丙文回答问题。(8分) 学 思 (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义简要说明。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吾尝终日不食( ) 曾经 (2)诲女知之乎( ) (3)敏于事而慎于言( ) 教导
谨慎
18.翻译下列句子。(5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的“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词。(5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12章知识点归纳及相关练习及答案《论语》简介《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
《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孔丘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 yì)人。
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
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论语》十二章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
..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4)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6)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
(7)曲肱.而枕之肱:胳膊
(8)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D)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
D项是动词,到。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
5.填空。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
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
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
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
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7.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9.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10.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C)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1.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03 拓展阅读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注释】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
②女:通“汝”,你,你们。
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
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⑤隅:角落。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什么)
(2)是以
..谓之“文”也(因此)
13.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
(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4.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5.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
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
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
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6.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
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