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知识点一、化学基础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化学实验与安全物质的分类及性质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二、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原子与分子元素的周期表及特性离子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及分子式金属与合金三、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烧与氧化还原反应电解与非电解质强酸、弱酸、强碱和盐水的电离与电离度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四、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酸碱指示剂及酸碱滴定法酸碱盐及其性质酸雨的形成与防治PH值及其测定五、氧化还原与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电解与电解质电化学电池的构造及原理电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金属腐蚀的原因与预防六、常见物质的制备与应用氧气、氧化铜、氧化锌等常用气体的制备氨气、氯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备与应用金属的制备与应用酸、碱、盐及其他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七、碳化合物的结构与应用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与性质醇类、酮类、醛类的结构与性质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八、化学能源与环境保护石油的成因及提炼煤的成因及利用火电、水电及核能的利用可再生能源与节能减排化学废料的处理与资源回收九、实验技能与科学思维实验记录的基本要素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与操作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的运用相关化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全部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同学们将能够掌握基础化学知识,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过程,熟悉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相关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制备与应用,理解碳化合物的结构与应用,认识化学能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希望同学们通过积极学习,提高化学知识水平,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绪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 (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1)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0)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2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31)第九单元溶液 (35)第十单元酸和碱 (39)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45)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48)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51)常见物质的俗名 (53)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53)常见反应的现象 (57)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60)多功能瓶 (61)除杂 (62)鉴定 (6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及杂质(0.03%)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
3、氧气(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制取氧气:制取方法: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③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④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 水电解实验:化学反应: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1 质量比:1 :8“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优秀5篇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优秀5篇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篇一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 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包括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3. 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元素。
4.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改变化学组成时展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展现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二、常见元素和化合物1. 常见金属元素:铁、铜、锌、铝等。
2. 常见非金属元素:碳、氧、氮、硫等。
3. 常见气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4. 常见酸和碱: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等。
三、物质的状态变化1. 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溶解过程可以是物理变化也可以是化学变化。
2. 蒸发: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3. 凝固: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4. 熔化: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5. 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无液体阶段。
四、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特征:生成新物质、伴随能量变化、发生常见化学反应。
2.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和数字称为化学式和化学计量数。
3. 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五、质量守恒与化学计算1.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2. 量的关系:利用化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3. 摩尔与质量的关系:物质的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六、离子与离子反应1. 离子:电荷不为零的原子或原子团。
2. 离子的命名:阳离子通常使用元素名,阴离子通常使用非金属元素名加上后缀“-ide”。
3. 构成物质的离子之间通过电荷吸引力作用形成离子晶体。
七、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电子的转移。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 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 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反应条件。
5.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6.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能够反映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7. 化学反应类型- 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每种反应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8.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
9. 酸碱盐的性质- 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10. 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比例。
-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1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包括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蒸馏等基本操作。
- 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
12. 化学安全知识- 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正确使用化学药品和仪器。
- 学会处理化学实验中的意外情况,确保实验安全。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放热或吸热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方程式中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5.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6.022×10^23个粒子的任何物质的量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2.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常见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或形状的改变,不涉及原子的重新排列- 化学变化: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通常伴随能量变化四、常见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2.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3. 置换反应- 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其中的一种元素4. 双置换反应- 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五、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蒸馏等- 使用各种实验器具,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2. 实验安全- 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潜在危险-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 熟悉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六、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计算- 利用摩尔概念进行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2. 化学反应的计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3. 溶液的浓度计算- 计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摩尔浓度等七、化学与生活1. 化学元素的应用- 金属元素在建筑、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非金属元素在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2. 化学与环境保护- 了解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如何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3. 化学与健康- 了解营养素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学习如何通过化学知识维护个人健康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与化合物、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类型、实验操作与安全、化学计算以及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第一章元素及其周期性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构成,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和化学性质的物质。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成一张表,表头为元素符号,表格中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分布。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行为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列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的构造依据是元素原子的电子结构及其周期性规律。
周期表上元素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类。
•金属元素是指性质落在半导体和非金属之间的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指那些数字属于瞬时、振荡、瞬变或有独立共振结构的元素或离子。
•半金属元素通常被描述为同时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比如硼、硅等。
元素周期性元素周期性是指周期表中每个周期内,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元素的周期趋势和族内变化规律元素周期性的表现有周期性的趋势和族内的变化规律。
1.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递增;原子半径和化学元素周期数成反比关系;原子半径和原子核电荷数成正比关系。
2.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变化规律随原子序数增大,电离能逐渐增大;电子亲和能和化学元素周期数成正比关系;电子亲和能和原子核电荷数成反比关系。
3.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半径的变化规律金属原子的化学性质随原子半径和电子密度变化而变化。
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密度越低,相应的,金属原子的化学性质越活泼。
第二章化学式和化合式化学式化学式是指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所含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的符号组合。
1.分子式分子式是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的种类与相对数目所表示的化学式。
2.电离式电离式是指化合物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离子化的化学式。
3.范德华(分子)式范德华式是指在离子化学式的基础上,表示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和分子的化学性质。
化合价化合价是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学结合力大小的一种量度,用于表示元素或原子在化合物中所起的化学作用性质。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的一切事物的总称,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3.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相对原子数的一种表示方法。
4. 分子与离子:化合物中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起来的基本单位称为分子,具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
5. 原子核:原子核是构成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粒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二、原子结构1. 原子模型发展历程:汤姆逊提出的“酸葡萄干模型”→卢瑟福的“金箔散射实验”→玻尔的“量子理论”。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云中的电子按不同能级分布。
3.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是指元素中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质量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个数。
4. 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
5. 量子数:描述原子中电子状态的参数,主要包括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三、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 原子、分子、离子:原子是构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由至少两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基本单位,离子是具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 金属元素的特性:大多数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具有光泽,易被吸附氧化形成氧化物。
3. 非金属元素的特性:非金属元素多数为固体或气体,具有不良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大多为非金属化合物。
4. 金属的原子排列: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相互连接形成金属晶体,金属结构特征包括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5. 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电静力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产生电子对。
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电子数目为两个原子价电子数的总和。
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1. 化学反应: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化学物质的过程。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总结(推荐15篇)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篇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8、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9、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10、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第2篇1、“观”即观察,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反应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产生的各种现象;反应中观察反应条件及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最后针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观察后要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2、“动”“动”即积极动手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
做实验前一定要了解,最后认真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
3、“记”化学在同学们脑中;“记’即记忆。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变化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而物理变化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分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而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观察中,需要观察物质变化前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变化中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以及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在药品取用时,需要遵守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同时,应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时,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里。
在基本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药品的取用。
对于块状固体,需要一横、二放、三慢竖;对于粉末状固体,需要一斜、二送、三直立;对于液体的取用,需要瓶盖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污染和溅出浪费。
在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需要给固体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对于液体的加热,也需要预热、用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向上倾斜,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可打印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可打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学习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原理。
为了帮助九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点,我们提供了以下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的可打印版本。
1. 物质的组成1.1 元素与化合物1.2 原子结构1.3 元素的性质1.4 化合物的性质1.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2. 化学反应2.1 化学方程式2.2 反应类型2.3 化学反应速率2.4 化学平衡2.5 氧化还原反应3. 酸碱盐3.1 酸和碱的定义3.2 酸碱中和反应3.3 中和滴定3.4 酸碱盐的性质3.5 酸雨的形成与防治4. 金属及其化合物4.1 金属元素4.2 金属的物理性质4.3 金属的化学性质4.4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4.5 金属的提取与利用5. 碳与碳化合物5.1 碳的存在形态5.2 碳的化合价5.3 类似碳的元素5.4 碳的同素异形体5.5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分类6. 高分子化合物6.1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6.2 常见高分子材料6.3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6.4 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改性7. 实验技术与安全7.1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7.2 实验操作技巧7.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7.4 实验室安全与事故处理以上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是经过整理和总结的,并采用了清晰的图表和简明的文字来展示。
您可以将其打印出来,帮助自己巩固化学知识,更好地备考和学习。
希望这份打印版化学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集第一单元绪言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2. 原子和分子- 原子:原子核、电子- 分子:分子中原子的连接、分子的极性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的改变、物质形状的改变- 化学变化:新物质的生成、能量的释放或吸收2.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第三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元素- 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2. 化合物- 化合物的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的命名: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2.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化学平衡:可逆反应、平衡常数、平衡移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量数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化学式、离子式- 反应条件的表示:温度、压力、光照等第六单元燃料和能源1. 燃料-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清洁能源:氢气、太阳能、风能等2. 能源- 能源的分类: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第七单元化学与生活1. 化学与健康- 人体所需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2. 化学与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减少化学物质排放等3.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化肥和农药:合理使用、残留问题-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防腐蚀措施、金属的防护方法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集,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或离子组成的。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形成的。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在原子核外围的轨道上运动。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相邻的元素有着相似的性质。
4. 原子与离子:原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离子。
5.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固体的分子间距离小,分子振动小;液体的分子间距离相对较大,分子振动较大;气体的分子间距离非常大,分子运动非常剧烈。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原有的物质被转化成新的物质。
2. 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到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速率快的反应称为快速反应,速率慢的反应称为缓慢反应。
3. 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酸有酸性气味、酸味,红色物质变蓝、蓝色变红;碱有碱性气味、碱味,红色物质变绿、绿色变红。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物和还原物发生变化的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5.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或吸收能量。
吸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释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
三、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非金属则相反。
2. 金属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根据其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进行排列。
3. 阳离子与阴离子:金属元素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4.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化合: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化合物。
四、非金属元素1. 氧元素:氧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大气、水和土壤中。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篇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OH-NO3-CO32-硫酸根磷酸根铵根SO4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1价K+、Na+、H+、Ag+、NH4++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3价Fe3+,Al3+-1价Cl-、OH-、NO3-3、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H2O+O2↑(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篇二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化学知识点(一)一、物质与化学变化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质量和能量的物体,它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2. 物质的分类:(1)按组成形式分类:①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氢、氧、铁等。
②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氧化铁等。
(2)按物态分类:①固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强,分子振动受限,形状不随容器改变,如盐、糖等。
②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振动较大,形状随容器改变,如水、乙醇等。
③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极弱,分子自由运动,形状和容器相同,如氧气、氮气等。
3. 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离子、分子的排列和排布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4.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仅改变物质的物态和形状,而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由同一类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它只有一种原子,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2. 元素的符号:元素的符号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每种元素的缩写,由一个或两个拉丁文母原子符号代表:如氢的符号为H,氧的符号为O,碳的符号为C。
3. 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 化合物的命名:化合物的命名有两大类,即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①离子化合物:正离子+负离子,如NaCl——氯化钠。
②分子化合物:组成部分按照一定规律命名,如CO2——二氧化碳。
(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①命名碳链:选择最长的主链,从一端开始编号,给出各个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
②命名取代基:依次加上各个取代基的名称和位数,如2-甲基丁烯。
三、化学式1. 化学式的概念: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式。
2. 化学式的种类:(1)分子式:分子式是用化学符号分别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原子数的示意式。
九年级上册化学最全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最全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 原子与分子a.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b. 分子的概念和特征2. 元素和化合物a. 元素的定义和分类b. 化合物的概念和命名规则3. 混合物a. 溶液的概念和分类b. 溶解度和饱和度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a. 反应物和生成物b. 反应类型的分类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与平衡a. 方程式中的符号和表达b. 平衡方程式的原理和方法3.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a. 反应物的计算和预测b.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和中和反应a.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b. 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2. 金属和非金属a. 金属的一般性质和应用b. 非金属的一般性质和应用3. 气体和溶液a. 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关系b.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计算四、化学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a.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达b.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表面积等2. 反应速率的控制和反应机制a. 反应速率的控制方法b. 反应机制的概念和解释五、化学能与化学反应热1. 化学能的概念和分类a. 内能、焓和反应热的关系b. 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2. 反应热与化学平衡a. 反应热和热力学定律b. 反应热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六、离子反应和电化学1. 溶液和离子的概念a. 溶质和溶剂的定义和区分b. 离子的构成和离子反应2. 电化学基础a. 电流、电解质和非电解质b. 电解和电解质溶液的性质3. 电化学的应用a. 电池和电解概念和分类b. 电化学分析和电镀七、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性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a. 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分类b. 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2. 周期性规律的解释a. 电子结构和周期性b. 元素性质与周期性规律的关系综上所述,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涵盖了物质组成与分类、化学反应与方程式、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能与热、离子反应和电化学以及元素周期表与周期性。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一、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就像一个超级侦探,专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比如说水,化学要搞清楚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它为啥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还有它怎么从液态变成气态(蒸发)或者固态(结冰)的。
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这就像是给物质化个妆,外表变了,本质可没变。
像把冰融化成水,水再变成水蒸气,虽然状态变来变去,但它还是水,没有变成别的东西。
- 化学变化:这个就比较酷了,是物质彻底改头换面,变成了新的物质。
就像木材燃烧,最后变成了灰烬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回不去原来木材的样子喽。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现象,像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或者生成沉淀。
不过要注意哦,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比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药品取用- 固体药品:块状的要用镊子夹,就像夹菜一样,把它放到试管口,再慢慢竖起来让它滑下去;粉末状的就用药匙或者纸槽,把它送到试管底部。
- 液体药品:如果是少量的,就用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可别伸进容器里面,不然就像乱闯禁区一样不礼貌啦。
大量液体就直接往细口瓶里倒,标签要朝着手心,防止液体流下来把标签腐蚀了,就像给标签穿个防护服。
- 物质的加热- 加热用酒精灯,灯帽要正放,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得用灯帽盖灭,就像给它戴个小帽子让它安静睡觉。
加热固体的时候,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就像给试管里的固体一个小斜坡,让水顺利流走。
加热液体呢,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然液体就像调皮的孩子容易溅出来伤人。
二、空气1. 空气的组成空气就像一个大杂烩,里面有好多成员呢。
主要是氮气,占了大约78%,氮气就像个低调的大哥,虽然含量多,但不怎么爱出风头。
氧气占了大约21%,这个氧气可就厉害了,是我们呼吸离不开的东西,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小燃料,让我们能有活力。
还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虽然含量少,但每个都有自己的小作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离子化合物- 离子:由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组成的粒子。
- 离子键:通过电荷吸引力而连接在一起的带电粒子的力。
- 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类型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方程。
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反应物结合形成一个产物。
- 分解反应: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更多产物。
- 双替反应:两个化合物交换离子产生两个新的化合物。
-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导致氧化和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
- 氧化剂:接受电子的物质。
- 还原剂:提供电子的物质。
反应速率- 受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
- 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物质的量。
- 反应速度常数:用于描述反应速率的常数。
化学平衡- 平衡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 反应物的浓度比例:用反应物的摩尔比来表示。
- 平衡常数:描述平衡位置的值。
酸碱中和反应- 酸:产生H+离子的物质。
- 碱:产生OH-离子的物质。
- 盐:由酸和碱反应得到的化合物。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
燃烧反应- 燃料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 可燃物:能够与氧气反应的物质。
- 不完全燃烧:燃料没有完全反应,产生了其他副产物。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 周期: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的编号。
- 族:元素周期表中纵列的编号。
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基本粒子。
- 质子: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
- 中子:带中性的基本粒子。
- 电子: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第1页共7页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必记知识学习化学要重点记忆的知识: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物质的化学式、原子团的写法、常见元素化合价、原子团的化合价、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现象、物质的用途、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实验制法。
第1 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观察实验的步骤、方法:实验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等;实验中:实验条件、伴随的现象(如:光、焰、烟、声、色以及沉淀生成、气体产出和热量放出等) ;实验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等。
二、绿色化学--- 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没有污染的化学,主要特点:(上册课本P32,了解即可)1.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 产品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人体健康。
三、熟记28 种元素符号和名称:(上册课本P75)名称氢氦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符号H He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名称氩钾钙锰铁铜锌银钡铂金汞碘铅(补充)符号Ar K Ca Mn Fe Cu Zn Ag Ba Pt Au Hg I Pb巧记常见的元素符号书写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若由两个字母元素符号第一写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1、氢,H :“氢”字下面“工”字的倒转即“H”2、氦,He:在英语中“e”的发音可为“ai ”,“hai ”3、碳,C:煤的主要成份是碳,半块煤的形状象 C4、氮,N:氮的汉语拼音“dan”中的第三个字母5、氧,O:地球的表面布满了氧气,地球的形状像O6、氟,F:氟的汉语拼音“fu ”中的第一个字母7、氖,Ne:在英语中 e 的发音可为ai ,nai8、钠,Na:钠的汉语拼音“na”9、镁,Mg:美(镁)观的汉语拼音“mei guan ”中的第一个字母10、铝,Al :铝在地壳中是排第一多的金属;A是排在字母顺序表中第一位置。
第二个字母是汉语拼音“l ǚ”的第一个字母11、硅,Si :河里的沙子的成份是二氧化硅,河里的流水象“S”,“i ”是河里一粒粒的沙子12、磷,P:人的骨头含有白磷,骨头的形状象P13、硫,S:硫与流同音,流水像“S”...14、氯,Cl:“氯”字中有“录”字上面有“彐”开口象C,第二个字母是氯的汉语拼音“l ü”的第一个字母。
15、氩,Ar:氩与汉语拼音“ra ”同音, “ra ”两字母对调位置即“Ar”16、钾,K:钾与甲同音,甲在甲乙丙丁⋯顺序中排第一,而K 在扑克牌中是点最大17、钙,Ca:乞丐很饿张开口一口吃掉烧饼;C象张开的口, a 象烧饼。
18、锰,Mn:锰的汉语拼音“meng”的第一和第三个字母组合。
19、铁,Fe:F 象一把锄头,而锄头是铁做成的; e 是铁的汉语拼音“tie ”的第三个字母。
20、铜,Cu:“铜”字右边的“同”字里面有“一口”,一口吃掉鱼(ü)的两点,ü去掉两点即u21、锌,Zn:饭堂打饭的窗口形像“n”,想像你在饭堂排队打饭排在队伍的最后面,等得好辛(锌)苦;字母Z排在字母表中的最后面。
22、银,Ag:银是贵重金属理所当然排在第一 A 的位置,g 象银项链。
23、钡,Ba:钡的汉语拼音“bei ”,“a”发“ei ”音。
24、铂,Pt:第一个字母P是铂的汉语拼音与“po”同音,第一个字母即可,第二个字母t ,铂与铁属于金属,而铁的汉语拼音“tie ”的第一个字母。
25、金,Au:金是贵重金属理所当然排在第一 A 的位置,u 是无眼睛的金鱼(鱼—ü)26、汞,Hg:汞字上面“工”的倒转即“H”,第二个字母是汞的汉语拼音“gong”的第一字母“g”。
27、碘,I :碘的汉语拼音“dian ”中的第二个字母。
28、(补充)铅,Pb:手握铅球一上一下的形状像P、b。
四、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如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性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等) 。
的性质。
( 如:可燃性、助燃性(O2) 、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气体:H2,CO,CH4液体:C2H5OH,石油可燃性等) 。
如木柴能在空气中燃烧(可燃性);煤气能使人中毒等。
固体:C,S,P,Mg,Fe,Al, 石蜡学:的科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一、蜡烛燃烧实验:①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②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成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的方法:用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两端先变黑(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③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产物水(H2O)的检验方法: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产物二氧化碳(CO2)的检验方法: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④熄灭蜡烛时,产生一缕白烟(白烟是具有可燃性的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能燃烧。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呼出气体中氧气(O2)比吸入空气的量少,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比吸入空气的量多。
①证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CO2)比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方法:向 1 瓶空气和 1 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瓶中出现的浑浊较多,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
②证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O2)比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少的方法: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气体分别伸入 1 瓶空气和1 瓶呼出的气体中,在空气瓶里,木条燃烧无多大变化,而在呼出气体瓶里,木条燃烧减弱,甚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③证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多的方法: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无变化,而氧化性:CuO,Fe2O3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还原性:C,CO,H2 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上册课本P150-153 )量筒试管集气瓶烧杯滴管酒精灯蒸发皿锥形瓶烧瓶玻璃棒铁架台水槽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一)可以直接加热(不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即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一般只能读到0.1 毫升,如9.8 毫升是合理的;9.85 毫升是不合理的。
(三)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 克,如9.8 克是合理的;9.85 克是不合理的。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易潮解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易潮解且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也不应少于1/4 。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焰心、内焰、外焰。
焰心温度最低、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铁架台上配套用的)、试管夹(木制的)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 处(或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手拿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 处;用手拿住长柄。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过滤用)、长颈漏斗(加液用,注意“颈”字不能写成“劲”字)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 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如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用药匙或V 形纸槽②块状及大粒状药品(如:锌粒、石灰石等):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b、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c、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二)重要实验操作:1、装置气密性检查:(1)利用热胀冷缩:如图A,先将导气管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为广口瓶等,则用双手紧贴外壁),若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C D E(2)如图B,利用气压的原理:关闭弹簧夹,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至形成浸没长颈漏斗下管口,继续向长颈漏斗加水液面高度保持一段时间不变,则装置不漏气。
(3)如图C,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到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
在导管口连接注射器,当推活塞时,如果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或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