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第一篇: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观察蜗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介绍蜗牛,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2.会用总分的结构描述蜗牛的特点。

3.用上“接下来我观察的是蜗牛的”“ 更神奇的是”等连接语连接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题目(板书:蜗牛,书空题目,强调“内”的写法)2.科学曹老师已经带领我们观察过蜗牛了,考考你,先来看蜗牛有哪几部分组成。

(板书)你还了解有关蜗牛的哪些知识?3.过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看来蜗牛已经是大家的老朋友了,但是就这样把观察的写下来,显得很乱。

二、观察蜗牛的触角1.我们从“头”开始,先来看它的触角。

你能先说说你观察到的。

(生说,板书重点词或好词。

特别是有想象部分,板书并给予表扬:是呀,观察日记不光要仔细观察,还要加进自己的想象。

)2.有一位小朋友也写了自己观察到的触角。

我们来看看。

出示:蜗牛的头上有两对触角。

长长的一对上有眼睛,短短的一对用来闻气味。

蜗牛爬行的时候,触角会伸缩,很有意思。

(1)生说,在PPT上加括号。

(2)生写。

(3)交流。

(拿2-3个优生和1个差生,师生互评。

)下水文:蜗牛的头上有两对一长一短的触角。

长的一对顶端有圆鼓鼓的小黑点,那是蜗牛的眼睛。

蜗牛总是睁着它那芝麻大的眼睛,好奇地探寻着世界,好像有千万个为什么。

蜗牛向前爬行的时候,总爱摇着头,晃着两只长着眼睛的触角慢慢前进,仿佛在刺探前方的敌情。

要是你用手触碰一下它的触角,它就像触电似的马上缩回它的安全屋——蜗牛壳里,老半天才慢慢地爬出来,谨慎得很!蜗牛的触角可以自由地伸缩,很有意思。

像以前最古老的电视机上的天线。

短的一对可以感知到气味和味道,嘿,这不就是我们的鼻子嘛!3.要是给这段文字加上总起句,你会?这样就是用总分的结构完整地介绍了蜗牛的触角。

三、迁移运用:观察蜗牛的其他部位和活动 1.连接语:除了蜗牛的触角,你还想说说蜗牛的什么?(生说,师板书)板书预:观察想象头触角嘴巴(进食)腹腹足(爬行)壳尾吴老师送你一个过渡句:接下来我观察的是蜗牛的更神奇(有意思)的是()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六课时 观察蜗牛的反应教学设计

第六课时 观察蜗牛的反应教学设计

二年级班(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授课人授课时间课题第六课时观察蜗牛的反应授课课时第 6 课时总课时共16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蜗牛的身体主要由头、腹足和外壳构成,头部有长短不同的2对触角,长触角的顶端长有眼。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蜗牛,初步形成提出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观察小动物充满兴趣,认真细致、乐于记录;乐于将发现的动物反应主动与他人分享;乐于饲养小动物。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对比的思路设计实验的能力;发展观察、比较、描述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分组实验材料:蜗牛,棉棒2支,小玻璃瓶2个,分别装少量白醋和糖水学生课前寻找并饲养的蜗牛。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教学导入这节课,我们将观察蜗牛的身体特征和蜗牛的反应,大家在哪里找到的蜗牛?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二、新课学习1.认识蜗牛(1)出示蜗牛。

(2)从整体到局部、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蜗牛的外形。

(3)组内交流之后再全班交流。

(4)画一画:把蜗牛的样子画下来,并标注出蜗牛的身体外形结构及感官。

2.探究蜗牛对气味的反应(1)明确问题:蜗牛到底有没有鼻子,会不会闻味道?(2)讨论:面对不同气味的食物,怎样让蜗牛在看不见的前提下观察它的行为?(3)完善实验方案。

例如将同一只蜗牛放在桌子上,用分别蘸取了糖水和醋的两根白色棉棒吸引蜗牛,观察蜗牛的反应。

(4)学生实验,实验之后汇报交流。

3.探究蜗牛对声音的反应(可与上一活动分组并行开展)(1)讨论:蜗牛对声音有什么反应?(2)将同一只蜗牛放在桌子上,并依次对它大声喊和鼓掌。

(3)观察到什么现象?说一说我们的发现和想法。

4.观察蜗牛的爬行(1)想一想:蜗牛靠什么行走,怎样行走呢?(2)将蜗牛放在有色透明塑料板上,观察蜗牛行走的方式和轨迹。

(3)提问:蜗牛遇到不同的“路况”,会怎么行进?(4)将蜗牛分别放在细线、木棍和直尺上,观察蜗牛是怎样行进的。

观察蜗牛的小学教案

观察蜗牛的小学教案

观察蜗牛的小学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蜗牛的奇妙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 蜗牛模型或实际蜗牛(如有条件)。

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蜗牛的外貌和生活环境。

3. 纸张、铅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貌特征,例如:壳的形状、颜色、触角等。

2. 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实践探索:1. 分发纸张和绘画工具,让学生绘制自己心目中的蜗牛。

2. 学生互相展示并比较自己绘制的蜗牛,讨论不同之处并解释可能的原因。

3. 引导学生思考:蜗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外形特征?它们是如何生活的?知识拓展:1.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介绍蜗牛的生活习性,例如:喜欢潮湿的环境、缓慢的移动速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蜗牛为什么喜欢潮湿的环境?它们为什么移动缓慢?实践探索:1. 在教室或学校周围的草地上,组织学生进行蜗牛观察活动。

2. 学生们可以搜集蜗牛,观察它们的行为和生活环境,并记录下来。

3. 学生们可以尝试触摸蜗牛,感受它们的外壳和身体的湿润。

总结活动:1. 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验,讨论他们对蜗牛的新认识。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观察和探索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其他生物,例如:蚯蚓、昆虫等。

2. 学生可以制作简易的观察记录表,记录不同生物的特征和行为。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记录的质量。

2. 学生可以完成一个简短的写作任务,描述他们对蜗牛的观察和体验。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蜗牛研究,了解蜗牛的繁殖、食物来源等方面的知识。

2.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究蜗牛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变化。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观察蜗牛幼儿园教案

观察蜗牛幼儿园教案

观察蜗牛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蜗牛的食物和生活环境;2.蜗牛的生长发育过程;3.蜗牛的保护意义;4.环节五:观察蜗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教师先与幼儿交流一下学习蜗牛的原因,引出话题,让幼儿对蜗牛产生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蜗牛的食物和生活环境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介绍蜗牛的食物和生活环境,让幼儿了解蜗牛的饮食和生活习性。

•蜗牛的生长发育过程教师借助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了解蜗牛的生长发育过程,从种类、体型、颜色等方面比较不同发育阶段的蜗牛。

•蜗牛的保护意义教师向幼儿介绍蜗牛在自然界的作用和保护意义,让幼儿意识到保护自然界中的一些微小生物也是很重要的环保行动。

步骤三:观察实践教师将每组配备一个小塑料盒、苹果切片和一些落叶,教师向幼儿讲解蜗牛的喜好食物和生活环境,并放入一个蜗牛,让幼儿观察、探究蜗牛的行为,在观察中,幼儿可以发现蜗牛的移动速度慢、体形柔软、喜欢舔泥、喜欢在降雨后出现,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步骤四: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让幼儿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加深对蜗牛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次教学活动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对蜗牛的兴趣程度以及是否能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2. 对幼儿的观察和提问,了解幼儿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3. 收集幼儿制作的蜗牛观察记录及时进行评价。

五、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对蜗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够观察、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观察蜗牛|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观察蜗牛|教科版
-观察蜗牛的步骤,如观察生活环境、形态特征、行为等。
-观察记录表的填写方法,包括日期、时间、地点、观察到的现象等。
-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安静、避免干扰蜗牛等。
5.蜗牛的保护与关爱:
-蜗牛生存面临的威胁,如人类活动、环境污染等。
-保护蜗牛的措施,如减少农药使用、保护湿地等。
-学生如何参与蜗牛保护,如宣传环保、参与志愿者活动等。
-实验法:在观察蜗牛过程中,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应用:
-多媒体设备: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蜗牛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总结环节,展示蜗牛生态图片,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软件:利用互动白板,展示蜗牛的生态环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运用虚拟实验室,模拟观察过程,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度。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过观察类活动,但对科学观察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仍需加强。
2.能力层面:
-学生观察力和注意力有限,观察过程中可能难以全面、细致地捕捉到蜗牛的特点。
-学生在表达和描述观察结果时,可能存在词汇量不足、语句组织能力较弱等问题。
-学生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观察训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同时,我还会加强对学生的合作训练,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我还计划加强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素质层面:
-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但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欲较强,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认可。
4.行为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其注意力。

观察小蜗牛科学教案

观察小蜗牛科学教案

观察小蜗牛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掌握如何进行观察和记录科学观察实验。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平板电脑或投影仪2.小蜗牛和透明容器3.标定尺和显微镜4.电脑和打印机以备打印相关观察记录表三、教学过程1. 导入和前期准备(5分钟)•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向学生展示一个小蜗牛。

•提问学生,小蜗牛是什么动物?有哪些特征?有什么生活习性?•将小蜗牛放在透明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小蜗牛的外观和行为。

2. 探究小蜗牛生长过程(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只小蜗牛的生长过程。

•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只小蜗牛和一个透明容器,还有一些食物供小蜗牛食用。

•学生可以观察小蜗牛在容器中的行为,如移动、觅食和休息。

•学生可以观察小蜗牛的身体颜色、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鼓励学生观察并记录小蜗牛的生长过程。

3. 观察记录的整理(15分钟)•每个小组将他们的观察记录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鼓励学生使用标定尺和显微镜来测量和观察小蜗牛的细节。

•学生可以使用电脑和打印机来打印观察记录表。

4. 学生观察结果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将他们的观察记录展示给其他小组和全班。

•学生可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引导学生从观察记录中总结小蜗牛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5. 结束和总结(5分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学到的知识。

•强调观察记录的重要性和科学观察实验的方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

四、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其他科学观察实验来观察和记录其他生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可以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来研究其他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命特征。

五、教学评价•对学生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

•对学生分享观察结果的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对学生对小蜗牛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的理解进行评价。

以上是观察小蜗牛科学教案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通过此教案,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小蜗牛的生长过程,培养自己的科学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同时也能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科学原理。

4、观察蜗牛教案

4、观察蜗牛教案

4、观察蜗牛教案第一篇:4、观察蜗牛教案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观察蜗牛1.知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食物和周围的环境。

3.能逐渐养成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动物。

教学重难点知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食物和周围的环境。

能逐渐养成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教具:蜗牛,盘子,白醋,滴管等教学时间:1课时(20xx.9.24-20xx.9.30)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谈话: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教师出示谜面: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学生猜完,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观察蜗牛。

(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一)蜗牛生活在哪里? 1.师生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找蜗牛,那同学们分别是在哪找到的? 2.学生汇报地点。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生活环境的图片并思考:蜗牛生活的环境有什么特点?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小结:蜗牛大多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二)观察蜗牛的反应,有什么发现? 1.蜗牛喜欢吃什么?(1)师生谈话:蜗牛喜欢吃什么? 我们怎么设计实验去更好地观察它们?(2)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设计好的实验思路。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先将蜗牛放在盘中,再向蜗牛中间活动区域摆放菜叶、西红柿等(物品不超过3种),安静,耐心地观察蜗牛的反应,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4)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5)教师小结:蜗牛会通过嗅觉,味觉等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2.蜗牛对刺激的反应。

(1)师生谈话:蜗牛是怎样感知环境的? 让我们分别用滴管吸取豆浆、白醋等液体滴在蜗牛活动中间区域,观察它们的反应。

(2)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蜗牛的反应,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完成相关问题。

(4)教师小结:蜗牛会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周围环境。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了解蜗牛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食性和生殖方式;b) 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c) 提高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b) 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精神;c)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蜗牛的外部形态及生活习性;2. 蜗牛的食性和生殖方式;3. 观察蜗牛的方法和实验记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蜗牛的相关知识,唤起学生对蜗牛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蜗牛是什么,它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等。

2.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到校园或家中的花园、阳台等地方,收集一些蜗牛到实验室或课堂做观察实验。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用放大镜等工具仔细观察蜗牛的外形、表皮、触角、腹足、生殖器官等,并且记录下来。

3.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蜗牛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如:蜗牛喜欢吃什么?怎样才能让蜗牛产卵?学生可以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4. 实验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文字、图片、图表等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蜗牛现象,形成实验报告。

5. 分析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所得结论,并与他人分享交流。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与结果,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做出思考。

四、教学手段1. 图片或视频展示;2. 蜗牛标本;3. 放大镜;4. 实验记录表;5. 电脑或其他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观察;学生在观察实验中是否能够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学生能否记录实验过程并形成实验报告。

2. 实验报告学生是否按要求记录实验数据;学生对实验结果是否能够做出合理的分析。

3. 思维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在实验中主动思考,提出新的问题和想法;学生是否能够进行信息的整合和判断。

六、教学反思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通过开展有趣的蜗牛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蜗牛的基本生活习性和特征,掌握观察蜗牛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1. 蜗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2. 观察蜗牛的方法和技巧;3. 蜗牛的生长发育过程;4. 蜗牛的保护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教师展示蜗牛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深化(30分钟):(1)教师讲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给学生讲解蜗牛觅食、运动、休息和产卵等基本行为。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蜗牛的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蜗牛的活动和行为,引导学生发现蜗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拓展(20分钟):(1)教师播放有关蜗牛生长发育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长发育过程;(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蜗牛在大自然中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4. 巩固(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蜗牛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蜗牛模型,加深对蜗牛外形特征的认识并培养动手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蜗牛模型,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并反思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表达对蜗牛的保护态度。

五、教学手段:1. 图片、实物和视频资料;2. 音响设备;3. 相关实验设备和材料。

六、教学评价:1. 学习情况观察: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蜗牛模型作品质量及表达学生对蜗牛的理解。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单元测试和学情分析,评价学生对蜗牛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对蜗牛保护意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蜗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观察蜗牛

小班科学教案观察蜗牛

小班科学教案观察蜗牛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小班幼儿开展科学活动,通过观察蜗牛,帮助幼儿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以及其生存环境的需求。

通过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蜗牛的外貌、生活习性以及生存环境的需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训练他们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蜗牛的特征。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参与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欲。

4. 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蜗牛是自然界中的重要一员。

三、教学准备1. 蜗牛(多只)2. 透明玻璃容器(蜗牛能爬行的)3. 湿润的土壤4. 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生菜、胡萝卜)5. 放大镜6. 白纸和铅笔7. 图片或绘本介绍蜗牛的基本知识四、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 引导幼儿回忆他们曾经见过的蜗牛,帮助他们描述蜗牛的外貌特征。

2. 展示蜗牛图片或绘本,让幼儿观察图片上的蜗牛外观,并与他们的描述进行比较。

实地观察蜗牛(25分钟)1. 将蜗牛放入透明玻璃容器中,加入湿润的土壤,确保容器内的湿度适宜。

2. 将适量的食物放入容器中,让蜗牛觅食。

3. 让幼儿围绕容器进行观察,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蜗牛的外貌特征、爬行方式以及觅食行为。

4. 鼓励幼儿用手指轻轻触摸蜗牛,感受其表皮的光滑和冰凉。

观察记录(10分钟)1. 分发白纸和铅笔,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蜗牛特征记录下来,可以用简单的图画或写字形式。

2. 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记录,并倾听其他同伴的观察结果。

3. 教师逐一点评幼儿的观察记录,肯定他们的努力,并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

开展讨论(10分钟)1. 引导幼儿回顾整个观察过程,帮助他们总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需求。

2. 引导幼儿思考蜗牛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它们?3.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主动回答教师提问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

拓展活动(15分钟)1. 分组让幼儿亲手制作一个蜗牛家园,用一些自然材料(如小石子、树叶、树枝)搭建一个小型蜗牛生活环境。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1. 引言1.1 教学意义蜗牛作为生物,是一种常见且神奇的生物,它们拥有独特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观察蜗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生物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蜗牛的外部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运动方式,从而增加对生物的兴趣和了解。

通过观察蜗牛,学生可以感受到生物的奇妙之处,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观察蜗牛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细致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致性。

通过观察蜗牛,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蜗牛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和素养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细致性和耐心。

在科学课中,观察蜗牛是一种非常有意义和有效的教学活动。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学意义】结束。

1.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态及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引导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3.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技巧。

5.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观察、分析、判断、表达等多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教学目标的设定旨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观察蜗牛展开。

通过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运动方式,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态习性和生存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1. 蜗牛的外部特征:介绍蜗牛的壳、触角、眼睛等外部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蜗牛。

《蜗牛》教案(最新10篇)

《蜗牛》教案(最新10篇)

《蜗牛》教案(最新10篇)蜗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

画有同心圆的纸、玻璃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

蜗牛爬行是怎样的?它靠什么来爬行的?二、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2.引导说出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

小结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腹足三、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发现什么?1.引导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

2.引导学生让蜗牛在小木棒、棉线上爬行。

3.引导观察蜗牛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推测一下这些粘液所起的作用。

四、蜗牛赛跑。

1.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蜗牛爬得快?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

(用苹果、桔子等实物引诱蜗牛朝一个方向爬行)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

(让蜗牛在棉线上爬行)☆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

(让蜗牛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爬行)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

(让蜗牛在白纸上爬行,画出蜗牛爬过的路线,然后用细线沿着纸上的路线放好,记下起止点,把线拉直,量出线的长度就是蜗牛爬的路程。

)3.各小组选择一种方法,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

五、交流、小结。

蜗牛是怎样爬行的?你能想出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进行爬行比赛吗?教学建议:1.棉线要根据蜗牛的大小来选择,不能太细,以免蜗牛掉下来。

2.蜗牛赛跑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尽量多的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局限于一二种方法。

《蜗牛》教案篇二教材说明:本课教材中的蜗牛主要是用螺旋线画出不同动态的蜗牛,并添画环境。

教学目的: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结构特征和生活环境,理解蜗牛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分析和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细致和耐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身边生物的观察和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爱护生物、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结构特征2. 了解蜗牛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在实验室或者教室里准备好蜗牛,并在学生聚集后,引入话题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可以拿一只蜗牛作为引子,向学生们展示蜗牛的壳、触角等部位,并向学生们提问:“你们见过蜗牛吗?它是什么动物?它在哪里生活?我们要来仔细地观察一下蜗牛,看看它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2.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者故事等形式,向学生们介绍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结构特征,让学生们对蜗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学生实际操作给学生们准备好放大镜、玻璃盒、植物叶片、水源和干净的小笔等实践工具,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每只蜗牛提供一个生活环境,如干燥的环境、潮湿的环境等,并观察蜗牛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并记录下来。

4. 实验总结学生们结合实验结果,对蜗牛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进行总结,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对其生活状态的影响,如潮湿的环境对蜗牛的生活状态有何影响等。

5. 知识梳理教师进行知识梳理,让学生总结蜗牛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并对蜗牛的结构特征进行梳理,强调蜗牛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6.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蜗牛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如蜗牛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蜗牛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作用等。

七、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让学生们对蜗牛的观察与实验有个全面的了解,强调蜗牛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自然探索:观察蜗牛生长成长教育教案

幼儿园自然探索:观察蜗牛生长成长教育教案

【幼儿园自然探索】观察蜗牛生长成长教育教案一、简介在幼儿园的自然科学教育中,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践,亲身感受自然界的魅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观察蜗牛的生长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耐心,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幼儿园观察蜗牛生长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自然探索。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3.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引入在引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幼儿们展示蜗牛的图片或实物,并引导他们谈论蜗牛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可以提问:“大家知道蜗牛是怎样的动物吗?它们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点?”通过引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第二步:实地观察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到校园或自然环境中,寻找蜗牛的踪迹或蜗牛的栖息地。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观察蜗牛的行动、外形、身体构造等特征,并鼓励幼儿们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

第三步:养护和观察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蜗牛,放置在幼儿园的小圈养区或玻璃容器中,并让幼儿们亲自参与蜗牛的喂养和观察。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记录蜗牛的生长变化、行为习性等,也可以让幼儿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对蜗牛的观察和体验。

第四步:讨论和总结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就观察到的蜗牛的生长变化进行讨论,并引导他们总结蜗牛生长的规律和特点。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们进行思考和交流,比如:“蜗牛为什么要在壳里生活呢?它们是如何吃东西的?”通过讨论和总结,巩固幼儿们对蜗牛的观察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深刻地意识到自然探索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蜗牛的生长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启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热爱。

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们对于观察活动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参与度,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并记录蜗牛的一举一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2观察小动物蜗牛|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2观察小动物蜗牛|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观察小动物蜗牛|教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蜗牛的基本特征,如壳的形状、身体结构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尊重生命的态度。

教学内容蜗牛的基本特征:介绍蜗牛的壳、身体、眼睛和触角。

蜗牛的生活习性:讨论蜗牛的食物、生活环境等。

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蜗牛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蜗牛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难点:观察方法的正确使用和观察结果的准确记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蜗牛图片、实物模型、相关视频资料。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放大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蜗牛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活动:学生分组,每组一只蜗牛,使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

3. 讨论与分享:每组分享观察结果,教师引导讨论。

板书设计观察小动物——蜗牛内容:蜗牛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观察方法。

作业设计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蜗牛,并记录下来。

绘画作业:画出自己观察到的蜗牛。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蜗牛特征的理解程度。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增强互动性和实践性。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观察蜗牛,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习到关于蜗牛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

作业和课后反思的设计旨在巩固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观察中。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目的: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兴趣,为后续的观察活动做铺垫。

活动:教师通过展示蜗牛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蜗牛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互动:提问学生“你们对蜗牛有什么了解?”或“蜗牛生活在哪里?”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观察活动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只蜗牛,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近距离观察。

观察指导: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强调观察时要轻柔,不要伤害蜗牛。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合作探究;观察蜗牛的运动,发现蜗牛运动中蕴藏着的奥秘,与同学分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处等。

课前准备:1、学生5或6人为一个小组(桌子抽屉里事先放好放大镜、一块玻璃片、一块木板、小刀、钢丝、滑板、树皮)2、学生自带铅笔、直尺等各种文具。

3、用纸盒装若干蜗牛,塑料杯若干只,用报纸盖好。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大家快看屏幕,这些是什么?”老师边展示几组漂亮的蜗牛图片边问。

生:“蜗牛!”“蜗牛!”学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画面中,脱口说道。

师:“仔细想想,你在哪里见到过或捉到过蜗牛?”生:“夏天,下过雨后的墙上,墙角边。

”“路旁的草丛里。

”“草地里。

”“树下。

”“砖缝里。

”……学生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断地相互补充着。

师:“这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学生顺理成章地归纳出了结论。

师:“那我也想请大家说说就目前你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生:“有壳!”“没有骨头,身体软绵绵的,能缩进壳里去,也能从壳里伸出来!”“身上有粘液!”“头上有四条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触角,两条长,两条短!”“没有脚,但它却能爬行!”……看来学生已对蜗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师:“真不错,今天啊,老师已经把蜗牛请进了我们的课堂,等一下我们再一起来观察蜗牛,但为了使我们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蜗牛,我们还得使用一件工具,这是什么?”“放大镜!”“以前用过吗?”“用过的!”学生非常自信的回答着。

《观察蜗牛》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观察蜗牛》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观察蜗牛》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观察蜗牛》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观察蜗牛》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饿行为特征。

2.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3.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4.愿意和他人合作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描述、画蜗牛,蜗牛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

知道蜗牛有不同种类。

难点:描述蜗牛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具准备:(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的容器、放大镜等。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西红柿、苹果皮等。

板书设计:第一课观察蜗牛1.外形: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短,后面一对长,顶端有眼睛.2.不同种类:不同的栖息地有不同的颜色、不同习性的蜗牛.3.生活环境:阴暗、潮湿。

教学活动:1.同学们都应该很熟悉蜗牛这种动物,虽然蜗牛属于夜间活动的动物,但有时在白天饿某个时候也很可能变的非常活跃,你也可以通过提高栖息地湿润度或在栖息地制造水坑等刺激蜗牛的`出现,有时也可以用布或盒子把栖息地包起来,增加黑暗度也非常有效。

如果采取了这些方法,蜗牛仍然不出来,可以试着改变它的生活周期。

学生活动: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具体方法。

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的设计:以蜗牛为圆心作圆后,在圆上等距离的地方放置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食物,观察蜗牛会朝哪个方向爬行。

至于用几只蜗牛、几种食物做这项实验,各组可不相同,但请注意,对于小小的蜗牛来说,实际观察活动之中只需要一片嫩菜叶、一小块苹果、一小片肉类,其他食物也只需少量。

进行蜗牛吃食物的观察,最好用饿了一段时间的蜗牛,喂饱了的蜗牛食物的反应会是消极的。

同时,应及时记录观察、统计结果。

学生活动:设计统计表、记录观察、汇报结果。

3.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下怎么样给蜗牛安家:(1)找一个大木匣或大口瓶等容器,在容器内放上两节手指厚的沙土,往沙土中洒一些水,使沙土潮湿;(2)把蜗牛放进瓶里,在瓶里放一些蜗牛喜欢吃的菜叶、黄瓜之类的食物,在瓶口扎一块纱布,把瓶子放在遮阳处;(3)经常给沙喷水,保持暖瓶内湿润;经常喂食;经常清除蜗牛吃剩下的食物和它的粪便,过1-2周换一次沙,以保持蜗牛生活环境的清洁;(4)让室温保持在21摄适度左右,蜗牛将最活跃。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观察蜗牛》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节重要内容,通过观察蜗牛的生长、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设计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蜗牛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爱护小动物,培养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心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详细观察蜗牛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1.引入活动(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观察蜗牛的外貌特征,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蜗牛为什么有这样的外貌特征?生长规律是怎样的?2.实验活动(30分钟):教师告诉学生要进行一个观察蜗牛的实验,将蜗牛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蜗牛的活动和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蜗牛在不同环境中的活动情况。

3.实验数据分析(10分钟):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并填写到表格中,课堂上一起分析蜗牛在不同环境中的活动情况,看看有没有规律。

4.讨论与总结(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蜗牛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实验结果和体会。

5.归纳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蜗牛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的知识点,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手段1. 实物展示:准备蜗牛样本供学生观察。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

3.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容器、土壤等器材。

4. 教学板书: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等内容。

七、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记录:学生填写实验观察记录表。

中班科学教案观察蜗牛

中班科学教案观察蜗牛

中班科学教案观察蜗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蜗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够观察蜗牛的外部形态并描述。

(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记录蜗牛的行为,培养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尊重和关爱。

(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学习蜗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观察和描述蜗牛的外部形态。

三、教学准备1.蜗牛模型或实物。

2.放大镜。

3.细绳或细线。

4.纸、铅笔等观察记录工具。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教师出示蜗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引导学生描述蜗牛的形态特征,如:头部有触角,身体柔软,有一个壳等。

2.教师询问学生对蜗牛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呈现1.教师出示蜗牛模型或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部形态,如:头部、身体、壳的颜色和纹路等。

3.教师提醒学生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蜗牛的细节。

步骤三:操作1.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根细绳或细线,让学生细心地固定绳或线在蜗牛的壳上。

2.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绳或线上的刻度,测量蜗牛壳的长度和宽度。

3.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蜗牛壳的形状和纹路,观察是否有损伤或变异。

步骤四:记录1.教师向学生解释记录的重要性,告诉学生观察记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2.教师发给每位学生纸和铅笔,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蜗牛外部特征进行绘画或描述。

3.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

步骤五:总结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总结。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蜗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教师对学生观察和记录的好处进行概括和说明,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延伸1.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并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2.组织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自然博物馆,进一步了解各种生物特征和习性。

放大镜观察蜗牛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放大镜观察蜗牛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放大镜观察蜗牛教案一、引言在幼儿教育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实践,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而放大镜观察蜗牛是一种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蜗牛并培养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套以放大镜观察蜗牛为主题的幼儿教案,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探索。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放大镜观察蜗牛的活动,使幼儿能够:- 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观察蜗牛的外形和特征,并进行描述;- 发现蜗牛的生活习性,并进行简单记录;-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关爱意识。

2. 教学准备- 蜗牛(可以是真实的或者是模型);- 放大镜;- 简单的观察记录表;- 纸、铅笔。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答或故事引入蜗牛的话题,并激发幼儿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问:“大家知道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们如何能更好地观察蜗牛呢?”引导幼儿思考。

步骤二:介绍放大镜教师向幼儿展示放大镜,并简单介绍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示范如何通过放大镜观察小物体,并鼓励幼儿尝试。

步骤三:观察蜗牛外形和特征教师将蜗牛放在观察台上,鼓励幼儿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和特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幼儿观察,例如:“蜗牛的壳是什么形状的?”、“蜗牛有几只触角?”等等。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帮助他们进行描述和记录。

步骤四: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观察任务,例如观察蜗牛是如何移动的、观察蜗牛喜欢吃什么等。

鼓励幼儿亲自动手观察,并在观察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所观察到的蜗牛的特征和习性。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蜗牛慢慢爬行、为什么会有壳等问题,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评价通过这套教案,幼儿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蜗牛,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观察、描述和记录蜗牛的特征和习性。

通过观察,幼儿可以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关爱意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延伸除了观察蜗牛,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小动物,例如蚂蚁、蝴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介绍蜗牛,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2. 会用总分的结构描述蜗牛的特点。

3.用上“接下来我观察的是蜗牛的”“更神奇的是”等连接语连接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题目(板书:蜗牛,书空题目,强调“内”的写法)
2.科学曹老师已经带领我们观察过蜗牛了,你了解了有关蜗牛的哪些知识?
3.过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看来蜗牛已经是大家的老朋友了,但是就这样把观察的写下来,显得很乱。

二、观察蜗牛的触角
1.先来看蜗牛有哪几部分组成。

我们从“头”开始,先来看它的触角。

你能先说说它的样子,也就是看到的。

生说一点,板书重点词或好词。

连起来说。

预:
蜗牛的头上有两对一长一短的触角。

长的一对顶端微微突起,有圆鼓鼓的小黑点,那是蜗牛的眼睛。

蜗牛向前爬行的时候,总爱摇着头,晃着两只长着眼睛的触角慢慢前进。

蜗牛的触角可以自由地伸缩,很有意思。

短的一对可以感知到气味和味道。

2.观察日记除了写看到的,再加进自己的活动和想象,你的文章就变彩色了。

(板书:想象)
出示:蜗牛的头上有两对一长一短的触角。

长的一对顶端微微突起,有圆鼓鼓的小黑点,那是蜗牛的眼睛。

蜗牛向前爬行的时候,总爱摇着头,晃着两只长着眼睛的触角慢慢前进。

蜗牛的触角可以自由地伸缩,很有意思。

短的一对可以感知到气味和味道,
(1)生写,再交流。

(2)修改。

(拿1-2个优生,再叫其他同学补充。


下水文:蜗牛的头上有两对一长一短的触角。

长的一对顶端有圆鼓鼓的小黑点,那是蜗牛的眼睛。

蜗牛总是睁着它那芝麻大的眼睛,好奇地探寻着世界,好像有千万个为什么。

蜗牛向前爬行的时候,总爱摇着头,晃着两只长着眼睛的触角慢慢前进,仿佛在刺探前方的敌情。

要是你用手触碰一下它的触角,它就像触电似的马上缩回它的安全屋——蜗牛壳里,老半天才慢慢地爬出来,谨慎得很!蜗牛的触角可以自由地伸缩,很有意思。

像以前最古老的电视机上的天线。

短的一对可以感知到气味和味道,嘿,这不就是我们的鼻子嘛!
3.要是给这段文字加上总起句,你会?
这样就是用总分的结构完整地介绍了蜗牛的触角。

三、迁移运用:观察蜗牛的其他部位和活动
1.连接语:
除了蜗牛的触角,你还想说说蜗牛的什么?(生说,师板书)
板书预:观察想象
头触角
嘴巴(进食)
腹腹足(爬行)


吴老师送你一个总起句:
接下来我观察的是蜗牛的
更神奇(有意思)的是
2.生写
壳:(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不同种类的壳有左旋或右旋的;一圈一圈螺旋形的;壳比较硬;透明的,在阳光下能看见壳里蜗牛的躯体;跟田螺的壳差不多。

)背上背着重重的壳,当遇到危险时,就会钻进壳里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到侵害。

口: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6000颗牙齿左右。

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蜗牛可以在各种物体上爬行:爬行时用它的足紧贴在别的物体上,足部肌肉作波状蠕动,缓慢地向前爬行。

蜗牛与鼻涕虫一样,腹面有长而扁平的足,借肌肉收缩而前进,前进时分泌粘液,干后闪闪发亮。

我们可以做一个有趣的观察实验,测定蜗牛爬行速度:把一只蜗牛放在干燥地面,它每分钟移动9-13厘米;爬到遮阴地面时速度减慢,每分钟移动6-8厘米;再爬到有薄水层的地面时速度加快,每分钟滑行25-30厘米。

西方有些国家每年都举行蜗牛赛跑。

1985年西班牙举行蜗牛赛跑,有8个国家68只蜗牛选手参加,在竞赛角逐中,西班牙一只参赛蜗牛获得冠军,它在5分钟内跑完了124厘米。

蜗牛吃食物、排泄和呼吸
3.大屏幕展示,师生共批。

(批改重点: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
四、小结。

上了这节课,你的收获?
今天我们是选取蜗牛的一个方面,观察加想象,这是按部位观察。

其实,写观察作文的方法有很多种,还有分期观察、比较观察等等。

不同的观察对象决定不同的观察方法,我们以后再来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