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中医辨证诊治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辅导:精神分裂症辩证分型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辅导:精神分裂症辩证分型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辅导:精神分裂症辩证分型自60年代以来,国内大多医家都是以“重阴者癫,重阳者狂”(《难经》)为辨证和分型依据。

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医者更多采用了根据阴阳、脏腑、气血病机的不同进行辨证分型治疗。

以下为198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精神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修改通过的辨证分型标准:1.痰火上扰①躯体症状:大便秘结,溲赤,面红目赤,喜冷饮,舌红或绛,苔黄腻或黄厚,脉滑数有力。

②精神症状:不协调性兴奋,思维联想障碍,矛盾情感,情绪易激惹,注意力涣散。

2.痰湿内阻①躯体症状:心烦失眠,倦怠乏力,纳呆便溏。

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滑或沉缓。

②精神症状:思维联想障碍,幻觉或妄想,情感淡漠,精神活动迟缓,意志减退或接触不良。

3.气滞血瘀①躯体症状:周身不适,肌肤粗糙,面色晦暗,痛经、经闭、经少色暗或有血块。

舌质紫或瘀暗,少苔,舌下静脉曲张瘀血,脉涩或弦。

②精神症状:行为幼稚或愚蠢,思维破坏,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兴奋躁动。

4.阴虚火旺①躯体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颧红,口干不渴。

舌红无苔,或舌绛苔剥,脉细数。

②精神症状:病情迁延不愈或偶见冲动,幻觉、妄想,情感平淡偶伴激惹,思维联想障碍,孤独退缩。

5.阳虚亏损①躯体症状:面色无华或萎黄,体虚无力,畏寒肢冷,食物不化。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②精神症状:情感淡漠,懒散退缩,思维贫乏或片面妄想,意志减退,寡言少动。

以上各项中躯体症状的第上项为必备症状,并同时具备其他症状中的一项,精神症状诸项中应具备其中3~4项。

若患者症状难以纳人上五型者,可另分型施治。

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

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

精神分裂症
西药治疗的副作用 肝损 肥胖 闭经、泌乳、性功能障碍 EPS TD
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精神障碍早在公元前3~2世 纪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如“木郁达 之”, “生铁落饮”治疗狂证之“热盛”。 后世医家则论述更多
中西医结合运用西医药的特长,疾病的检查、 诊断方法,明确疾病的诊断,再用中医的 辨证论治确定疾病的虚实寒热、气滞血瘀、 脏腑归属等
抑郁症
全球有抑郁症患者约1.2-2.0 亿
WHO(1996)在中国的调查发现抑郁症
的患病率已经达到7%
初级保健中的抑郁障碍患病率>10% 躯体疾病中的抑郁障碍 ---住院病人的患病率22%-33%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分类:
三环类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郁制剂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其他递质机制的抗抑郁药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一是掌握病机,二是掌握病 理,两者结合起来,即是中医的标本兼治的大法, 也是根本治疗手段
中医能治疗哪些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神经症
1.精神分裂症
病因未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
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抑郁症
不良反应
抗胆碱能副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 心血管副作用 性方面的副作用 体重增加 过敏反应 过量中毒
抑郁的中医治疗
电针治疗重症抑郁
而电针与氟西丁治疗无显著差别 取百会和印堂穴 电针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3.焦虑症
焦虑障碍患病人数超过15%,其中
约有8-10%的人罹患恐惧障碍 有5%的个体发现有广泛性焦虑障碍 有1-3%的个体患有强迫症(强迫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治疗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湿痰内停,蒙蔽清窍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湿痰内停,蒙蔽清窍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湿痰内停,蒙蔽清窍(一)主证:神思迷惘,表情呆钝,目瞪不瞬,不言不语,问之不答或答非所问,不叫不知吃喝,不知登厕,姿势木僵,小便清长,大便糖薄,舌淡红,苔薄白腻而滑、脉滑不数。

(二)证候分析:阳主动,阴主静。

本型神思迷惘,目瞪不瞬,不言不语,姿势木僵……一派阴盛阳弱、多静少动之象,属于痰浊蒙蔽清灵之窍无疑。

究其原因,或因素体阳衰湿盛,复被七情所伤,或因患癫狂病后过用苦寒重剂,克伐无辜,损伤了脾胃之阳,致使运化失司,水湿内蕴,酿成湿浊之痰。

心主神明,在五行属火。

阴盛则火衰,火衰则阴浊之痰愈加妄行,无所不至,上蒙清灵之窍则神明失聪。

心为十二官之主,表情、达意、说话、行动,统统均由心神所主宰。

今心之窍被蒙,故一切失常,呆若木鸡。

舌淡苔白是阳弱之据,苔、脉俱滑为湿痰壅盛之征。

(三)辨证须知1.本型临床表现的突出特点是"呆"。

中医所说的"呆"与现代医学以木僵和亚木僵为主的紧张性症状群颇为相似。

木僵又分为蜡像屈曲和违拗型两种类型。

2.木僵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见于急性反应性精神症或癔症,而中医阴邪壅盛痰迷心窍和瘀血阻滞脑窍等又都可以导致木僵的发生。

3.木僵是运动抑制的表现,而感觉并非一定抑制,所以对周围事物仍可感受,只是不起外表反应而已。

中医"呆"的外延较木僵为大,它可包括运动抑制和感觉抑制两方面内容。

4.本型与痰浊内壅,阻塞神明同是阳弱湿痰壅盛,本型阳衰为显,后者痰更壅盛,二者只有程度上的差异,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临床上可互相比照选方。

(四)治疗法则:温阳豁痰,兴奋神明。

(五)选方用药:温阳豁痰醒神汤。

党参18~30 克,桂枝12~18 克,干姜9~12 克,半夏9~15 克,陈皮9~15 克,巴戟天9~12 克,仙茅9~12 克,白术9~15 克,大枣3~5 枚,合欢花18~30 克,夜交藤18~30 克,茯苓9~15克,甘草3~6 克。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焦虑症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焦虑症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焦虑症张学斌、李志孝医师(陕西省礼泉县精神病医院),应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配合小剂量的抗焦虑剂,既达到治病之目的,又避免了药物依赖之忧,有益无害。

【绝技妙法】本病的精神症状大多相似,难以区别,但伴随躯体症状各有特点,因而临床中应细审病情,详查躯体,重视舌脉,方可对症投药而取俘豉之效。

再则应重视治理治疗的作用,使患者了解本病的成因、表现、治疗及预后,树立信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则在治疗中抗焦虑剂的应用不宜过长,若必须应用可几种药物交替使用,以免形成药物依赖。

【常用方药】(1)心神不宁表现为善恐易惊,坐卧不安,舌苔薄白,脉虚数。

治则:养心安神,镇静定志。

方选:平补镇心丹加减。

药用:熟地10g,麦冬10g,天冬10g,党参10g,茯苓10g,远志15g,酸枣仁15g,龙齿15g,五味子15g,甘草3g。

(2)肾精不足表现为恐惧紧张、惶惶不安、伴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虚烦盗汗、潮热遗精、脉弱。

治则:补肾益精定志。

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

药用:熟地10g,山药15g,山萸10g,茯苓10g,丹皮10g,远志15g,枸杞10g,鹿角胶10g,肉桂10g,巴戟天12g,甘草3g。

(3)气血不足表现为善恐易惊,惶惶不宁,伴气短,自汗无力、面色苍白无华、脉弱。

治则:补益气血、安神。

方药:远志丸加减。

药用:远志15g,石菖蒲10g,茯神10g,茯苓10g,龙齿15g,人参10g,当归10g,熟地10g,白术10g,川芎10g,朱砂(冲服)1g。

(4)肝胆不足表现为紧张恐惧、坐卧不安、伴两胁不适、平素胆小怕事、遇事多优柔寡断。

治则:补益肝胆。

方选:补胆防风汤加减。

药用:人参10g,茯神12g,川芎10g,防风10g,细辛6g,独活10g,前胡10g,大枣6枚,生姜3片,甘草3g。

(5)心胆气虚表现为紧张不安、坐卧不宁、伴气短、面色苍白、脉弱、素日遇事胆怯。

治则:益气、温胆、化痰。

方选:四君子汤合温胆汤加减。

中医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诊断精神类疾病

中医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诊断精神类疾病

中医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诊断精神类疾病在中医的诊断体系中,望闻问切四诊是极其重要的方法。

对于精神类疾病的诊断,中医同样依靠这四种手段来获取信息、分析病情、判断证候。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中医是如何运用望闻问切来诊断精神类疾病的。

望诊,是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来获取诊断信息的方法。

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中医首先会观察其神态。

若患者神情呆滞、目光无神,可能提示其精神不振、思维迟缓;而如果患者神情亢奋、目光炯炯,可能意味着其情绪激动、心神不安。

观察患者的面色也能提供重要线索。

面色苍白无华,可能是气血不足导致的精神疲惫;面色潮红,则可能是心肝火旺引起的烦躁易怒。

此外,还会留意患者的形体姿态。

例如,肢体颤抖可能与肝风内动有关,动作迟缓、肢体无力可能反映出气血亏虚、心神失养。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在诊断精神类疾病时,听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患者说话语速过快、声音高亢,往往提示其情绪激动、心肝火旺;反之,说话语速缓慢、声音低微,则可能是气血不足、心气虚弱的表现。

闻患者的口气也能提供一些诊断依据。

口气臭秽,可能是胃火炽盛,导致患者情绪烦躁;而口气清淡无味,则可能是脾胃虚弱,影响了精神状态。

问诊在中医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医生会详细询问其睡眠情况。

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通常表明心神不宁;而嗜睡、整日困倦,则可能是阳气不足、心神失养。

还会询问患者的情绪变化。

是否经常感到焦虑、抑郁、恐惧,以及这些情绪出现的诱因和频率。

比如,长期的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可能导致肝郁气滞,从而出现情绪抑郁等症状。

此外,饮食情况也在问诊范围内。

食欲不佳、食后腹胀,可能是脾胃虚弱,影响气血生化,进而导致精神不振;而食欲亢进、消谷善饥,则可能是胃火旺盛,扰乱心神。

切诊主要指的是切脉。

中医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身体的气血阴阳状况。

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常见的脉象如弦脉,往往提示肝气郁结;细数脉可能表示阴虚火旺,导致心神不安;而沉弱脉则可能反映出阳气不足、精神萎靡。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肝寒脾虚,神不守舍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肝寒脾虚,神不守舍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肝寒脾虚,神不守舍(一)主证:精神抑郁,表情淡淡,头痛失眠,多猜善疑,易恐易惊。

悲观厌世,常欲自杀。

有时焦虑工安,甚则发怒,食纳减少,常吐涎沫,体弱气短,四肢欠温.舌质多淡,苔白或黄,脉多沉弦。

(二)证候分析: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寒脾虚、疏泄和水谷的运化功能失调,水湿内产而酿成痰饮。

痰饮阻蔽清灵之窍,故精神失常,异态种种。

痰饮属阴邪,阴邪盛则阳。

气衰,故表情淡漠,情绪低落。

阴阳各造其极,肝为阳刚之脏,正气与阴邪抗争故发怒。

头为六阳会首,肝脏的经脉上达颜顶,阴寒之气循肝经上行而占居阳位故头痛。

痰饮蟠居中焦阴阳不得交媾故失眠。

痰饮上泛故常吐涎沫。

脾虚阳弱故体弱气短,四肢欠温。

舌淡苔白,脉沉而弦,皆为肝寒脾弱之象。

(三)辨证须知1.本证型的临床特点主要是以悲观厌世、多猜善疑和表情淡漠等为主的情绪低落,属于中医的郁症和癫症范畴,临床可参考之。

2. 常吐涎沫、苔淡苔白、脉弦而沉和四肢欠温是本证型所特有,临床足以以之与其他近似的证型相鉴别。

3.本证型在临床虽然比较少见,却可见于各种精神病,皆可以本证型的治法治疗。

(四)治疗法则:温肝补脾、化痰醒神。

(五)选方用药1.补气消痰汤(见反应性精神病)。

2. 吴茱萸汤∶党参15~30 克,吴茱萸9~18 克,大枣4~8枚,生姜4~8 片。

加减法∶痰多者加半夏9~15 克;神迷甚者加九菖蒲9~15 克,茯苓神各9~15 克;肝气上逆者加生铁落30~60 克。

(六)方义:本方见于《金匮·呕吐哕下利篇》和《伤寒论·厥阴篇》。

原书主治由肝寒脾虚导致寒凝胸膈而引起的"呕而胸满"和"干呕,吐涎沫,头痛"等证。

因其功能与本证型的病机相符,故临床用之有效。

方中吴茱萸温肝散寒,生姜温中散寒,人参益气,大枣甘温而补脾。

至于所加各药,无非法因证施、药随法变而已。

(七)随机变法1.本方药性平和,见效相对较缓,服药病反加重或服五剂以上无效者,再改投其他方药治疗。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脾伤气陷,痰迷心窍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脾伤气陷,痰迷心窍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脾伤气陷,痰迷心窍(一)主证:表情淡漠,目光呆滞,心悸易惊,善恐善悲、自卑感严重,或哭笑无常,或沉默寡言,或喃喃独语,语无伦次,面色胱白,倦怠无力,女子多有月经淋沥不止或量多色淡红的病史。

舌质淡胖,苔薄白而润,脉沉滑无力。

(二)证候分析:脾主统血必赖其升发之气为动力。

脾气素盛之体可因思之太甚而至气结;脾气虚弱之体则易因惊恐而致气机散乱和下陷。

脾气郁结能使水液代谢的功能失调,脾气下陷或散乱也能使之失调而在体内酿成湿痰。

痰迷真窍故哭笑无常,语无伦次。

湿痰属阴邪,阴邪盛则阳气衰,故表情淡漠,目光呆滞,沉默寡言,自卑感严重。

脾与心为母子之脏,脾虚必累及于心。

心脾俱虚故心悸易惊,善恐善悲。

脾虚则倦怠无力,虚而不能统血故月经淋沥不止或量多色淡红。

血不足不能荣面故面色酰白。

舌质淡胖,脉沉无力为正虚之候,脉滑则为痰实之据。

(三)辨证须知1.本证型的临床特点是情绪低落,哭笑无常,语无伦次,属于反应性忧郁和心因性朦胧,临床可参考之。

2.本证型由脾虚气陷和痰邪迷窍两个要件构成,缺一即不能构成本证型。

3.本证型虽属少见,但可见于各种精神病,均可以本型的治法治疗之,不过疗程要延长。

4.本证型绝大多数见于女子,男子少见。

5.本型与前两型证型均属中医的癫证范畴。

临床证状也颇近似,但病机不同,治法也不一样。

在这三型中,一型属于忧思导致气机郁结而酿成湿痰,上蒙清灵之窍,治拟开结解郁,健脾运湿,补气消痰,开窍醒神。

二型属于体内湿浊之痰壅盛而阻塞神明,甚于前者,治拟疏肝健脾,涤痰开窍。

本型则属于脾虚气陷而湿痰迷窍,治拟补脾扶正、祛痰开窍。

(四)治疗法则:补脾扶正,化痰开窍。

(五)选方用药:归脾导痰汤。

茯苓9~15 克,陈皮9~15 克,半夏9~12 克,竹茹12~18 克,胆星6~12 克,枳实9~15 克,郁金9~15 克,九菖蒲9~12 克,甘草6~9克,归脾丸(以药汁送服)9~15 克。

(六)方义:本方系由导痰、温胆两方合剂再加郁金菖蒲和归脾丸组成。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阳明热结,迫乱神明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阳明热结,迫乱神明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阳明热结,迫乱神明(一)主证:精神亢奋,颜面红赤,胡言乱语,言之离奇,烦躁不安,坐立不宁,甚则六亲不识、打人骂人,摔毁物件,部分伴有大便不通,腹部胀满,苔多厚腻、滑润,或白或罩灰黄而不燥,脉多滑数有力。

(二)证候分析:烦躁不安,打人毁物,一派躁狂之象。

《经》日∶"诸狂躁越,皆属于火。

"张景岳也说∶"凡狂,多因于火。

"可见本型与火的关系十分密切。

但火邪不仅有虚、实、内、外之分,还与所在的脏腑、经脉以及兼证有关。

本型系阳明之火与水湿之痰搏结而上迫神明。

阳明经脉上达颜面,阳明之火随经上行故颜面红赤;胃经上通于心,胃火炽盛随经上迫心神,故神识昏瞀,胡言乱语。

四肢为诸阳之本。

火为阳邪,阳盛则四肢有力,打人毁物。

水湿、湿痰内蕴故舌苔滑润而不燥,火与水湿搏结而以之为依附故狂势持续。

(三)辨证须知1.木型突出的体征是躁狂,属于行为和运动障碍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症状群,临床可参考之。

2.火为无形之邪,必赖有形之物作为依附方能在体内久留。

就阳明之火而言、若与肠中之物结合则易形成燥屎堵塞肠道的阳明腑实证,若与水湿或湿痰结合则易形成类似结胸的阳明热结证。

本型即属阳明热结。

它与阳明腑实的临床症状几乎一样,唯以舌苔的润、燥为鉴别。

3.从病因上讲,本型多系体内素有水湿而与火搏结,与火邪灼液酿痰者有异,故治法也不相同。

(四)治疗法则:泻火开结,涤痰安神。

(五)选方用药:大陷胸汤合温胆汤化裁。

大黄10~30 克,芒硝10~30 克,甘遂1~3 克,陈皮6~l2 克,半夏6~12 克,茯苓9~15 克,枳实9~15 克,代赭石15~30 克,朱砂1~3 克,竹茹10~20 克。

加减法∶如失眠甚者可加炒枣仁20~40 克,琥珀2~4克,痰邪盛者可加胆星6~12 克,天竺黄9~15 克。

(六)方义:大陷胸汤由大黄、芒硝、甘遂三味组成,功效善于泻火荡实而破结;温胆汤由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和姜、枣等药组成,功效善于温胆和胃,降逆化痰。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阳明实火,上扰神明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阳明实火,上扰神明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阳明实火,上扰神明(一)主证:热极狂甚,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四肢有力,倍逾平时,彻夜不眠,妄言骂署,面红目赤,呼吸气粗,不机不食,或多食多饥,大便秘结,腹多数胀满,舌苔黄燥,甚则焦起芒刺,脉实。

(二)证候分析:胃在五行属阳土,位居中央,是"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之地。

七情内伤,五志化火,皆可转归阳明而使其势造极。

阳明经脉上绕头面,火邪随经脉上蒸故面目俱赤。

气受火烁,故呼吸俱粗。

胃经上通于心,胃火炽盛则心神颠倒而狂乱和妄言骂詈、彻夜不眠。

四肢为诸阳之本,火为阳邪,阳气盛则四肢有力而倍逾平时。

火邪外迫则恶热故脱衣而走。

火灼津液故口渴多饮。

肠道津液被火灼伤故大便秘结。

燥屎堵塞肠道故腹部胀满。

苔燥脉实俱为阳明火实腑结之征。

(三)辨证须知1. 概括地说,狂的病因主要是气、火、痰,病位主要在肝、胆和阳明。

中医认为肝无外窍,必赖阳明作为转邪外出的通道,所以治疗肝胆火邪炽盛的方剂常常加入泄泻阳明大肠的泻下药物。

可见火在这三个不同病位所表现出来的临床证状虽然不同却并不是界线绝然分明,而是互有相兼。

中医赖以划型、立法、选方、择药的依据主要是看何者为主何者为辅,切忌削足适履。

明于此,就能对狂态几乎完全一样而病位、病机、治法却又不同的证型作出鉴别。

2.腹满、苔燥、脉实不弦皆为本证型的独有之特征,足以与肝胆火逆型作出鉴别。

3.口渴多饮而尿色黄足以与阴不潜阳、肾关不固的多饮尿清相鉴别。

(四)治疗法则:通下泄火,荡涤浊秽。

(五)选方用药:加减承气汤。

生大黄15~30克(后下),芒硝15-30克(冲),积实1218克,礞石15~30克,皂角3~4.5克,猪胆汁1~1.5汤匙(冲),醋30~50开(冲),竹沥汁30~60毫开(冲),朱砂2~3克(冲),石膏15~30克,知母12~18克。

加减法:大渴甚者加石膏60~90克,知母12~18克;无口渴喜饮者去石膏,知母。

(六)方义:本方系由气、皂角丸和白虎汤合剂化裁而成。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火血相搏,瘀结血室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火血相搏,瘀结血室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火血相搏,瘀结血室(一)主证:喜怒无常,时狂时癫。

癫则神识颠倒,不知秽浊、着耻;狂则六亲不识,打人骂人,登高狂歌,呼喊,其者裸体奔跑。

月经期尤甚。

甚时多伴彻夜不眠。

平时月经紫黑,有瘀血块,经期紊乱,甚或经闭。

舌质红绛,或罩紫气,或有瘀斑、瘀点,苔多黄腻,脉或沉数、或浮取数、重按涩。

(二)证候分析:《经》日∶"喜则伤心,怒则伤肝"。

肝伤则气机上逆,逆气郁结则化火; 火能酿痰,也能入血;血能令火难散;火能令血不循经脉而瘀结。

火邪属阳,瘀血属阴。

《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

"阴阳胜复,故时癫时狂。

火邪只盛故打人骂人,高歌狂呼;瘀血阻窍故神识颠倒,不知秽耻。

经期冲任脉盛,经汛来潮,反助邪火,故病势益甚。

但因瘀血阳滞,经血欲外泄而不遂,故周期紊乱,甚则经闭。

经色紫黑,或有瘀块,以及舌有斑点。

皆为血瘀之外候,脉数苔黄为火之征.(三)辨证须知1.本型以时癫时狂、狂癫交替发作为特征,属于情感、行为、思维乱的部分表现之一。

2.本型系由火邪和瘀血两者共同作祟,缺一即不能构成。

3.本型之火多系五志所化,尤其以肝气郁结化火为多见。

它既不同阳明腑实证又不同热结阳明证,也不同火痰扰神证,临床务必留意。

4.本型仅见于女子,月经不调、经危异常,病起于经期,三者必具其一,方可诊为本型。

5.本型与桃仁承气汤所主治的证型同为热入血室,临床极易混淆,鉴别在于∶ ①本型火邪较后者更盛,且系内生,治拟通腑祛瘀与泻火凉血并重;②桃仁承气汤型的火邪多系外邪乘血室血虚入里而转化,治拟通腑祛瘀为主,佐以辛温之桂枝,既助活血之力,又具微散在表余邪之意。

(四)治疗法则:泻火凉血,祛瘀醒神。

(五)选方用药:新制桃仁承气汤。

鲜生地150~250 克(捣汁,分冲),生大黄60~120 克(泡汁分冲),桃仁9~15 克,丹皮9~15 克,红花6~12 克,郁金9~15 克,胆星6~12 克,香附6~15 克,甘草6~15 克加减法;痰多者加白矾1.5~3 克(研末分冲)、九葛蒲6~12 克,肝气不舒加柴胡9~15 克,气郁甚者加木香6~12克,气结者加枳实6~12 克,火邪不甚者减大黄、生地的剂量。

中医四诊在精神病临床中的运用

中医四诊在精神病临床中的运用

四诊在精神病临床中的运用四诊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手段来收集疾病外在征候以作为辨证施治依据的诊察方法。

中医治疗精神病亦不例外。

但因精神病有别于一般的内科病,故在四诊的运用上亦有其特殊之处。

本章仅简要介绍与精神病关系密切的有关内容,并非四诊内容的全部。

一、望诊(一)面,中医的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三阳的经脉又皆上汇于面部,所以凡精神活动异常大多数要在面部表现出来。

如满面深红兼见目赤气粗,多属阳明经邪火炽盛,常见于狂病、外感热病的极期阶段和醉酒者。

如红色仅见于颧部或面见粉红色多属阴虚火旺,可见于心肾阴虚的失眠症。

面色晦暗常显云体内多有痰或血瘀。

面色乍青乍白多由惊恐引起,常见于癔症或诱因为惊恐的癫症。

面色无华而兼有心悸者,多属心血不足。

(二)目,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注于目,多种精神活动皆可从目中反映出来,所以目才会有心灵窗口的美称。

临床实践所见,不管七情内伤,还是外感六淫,都能耗伤五脏六腑的精气,都能影响正事的精神活动功能,都能从心灵的窗口中显示出来.。

1.双目睁开、同时兼见攥拳、深度昏迷、牙关紧闭、呼吸气粗……为闭证;双目闭合同时兼见口开、深度昏迷、呼吸微弱、脉微肢冷、或两手撒开,或遗尿,或汗出如油……属于脱症。

二者均多见于脑出血或其他急性病的垂危期。

2.目不认人、兼见面赤气粗为火邪炽盛,多见于急性感染病的极期或躁狂症;兼见神呆如痴或目瞪不瞬大多数属于痰迷心窍,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躁狂忧郁症的抑郁型。

3.眼神涩滞不流利,或眼眶周围尤其下眼睑皮色晦暗,皆为湿痰内停。

明代医家楼英在《医学纲目》一书中曾经说过“凡有痰者,眼皮及眼下必有烟灰黑,一看便知,不必诊脉”。

4.双目巩膜红赤,毛细血管充血明显,多属阳明头炽或肝火上炎;毛细血管虽充血,但色嫩红则为阴虚火旺。

5.双目巩膜的毛细血管呈暗黄色为内有湿痰。

6.双目巩膜白中罩青色为肝气郁结太甚而尚未化火,或虽化火而火势不甚,仍以气郁为主。

(三)舌,中医的心开窍于舌,肝的经脉络舌,脾的经脉贯舌,肾的经脉系舌、胃为水谷之海,舌为水谷人胃的必经之地。

精神病中医辨证诊治

精神病中医辨证诊治

狂病狂病多因五志过极,或先天遗传所致,以痰火瘀血,闭塞心窍,神机错乱为基本病机,临床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骂詈毁物,动而多怒,甚至持刀杀人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西医学的精神分裂症与情感障碍中的躁狂症等,出现与本病类似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洽;分证论治·痰火扰神治法:清泄肝火,涤痰醒神;方药:程氏生铁落饮;·痰结血瘀治法:豁痰化瘀开窍;方药:癫狂梦醒汤;·瘀血阻窍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开窍;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味;·火盛伤阴治法: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方药:二阴煎;·心肾失调,治法:育阴潜阳,交通心肾;方药:黄连阿胶汤合琥珀养心丹;预防与调摄狂病预防、调摄的关键在调情志,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以及积极治疗情志为患之疾;护理着重在于配合治疗,防止意外,早日康复;癫病癫病是由于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导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或阴阳失调,精神失常,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出言无序,静而多喜少动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西医学精神分裂症及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症,其临床表现与本病类似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分证论治·肝郁气滞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沉默不语,善怒易哭,时时太息,胸胁胀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痰气郁结症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秽洁不分,不思饮食;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治法:理气解郁,化痰醒神;方药:加味导痰汤;·心脾两虚症状: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锐减,舌淡苔腻,脉沉细无力;治法:健脾养心,调畅气机;方药:养心汤送服越鞠丸;·气阴两虚症状:久治不愈,神志恍惚,多言善惊,心烦易怒,躁扰不寐,面红形瘦,口干舌燥,舌红少芒或无苔,脉沉细而数;治法:益气养阴;;方药:四君子汤送服大补阴丸;痫病痫病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使脏腑受伤,神机受损,元神失控所导致的,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又称为“痫证”、“癫痫”、“羊痫风”等;自新生儿至老年均可发病;西医学的癫痫包括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出现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不同类型,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临床表现神机受累引起元神失控,意识丧失,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二便失禁,或发则怪叫,移时苏醒,除疲乏无力外,一如常人;分证论治『发作期』·阳痫症状:病发前多有眩晕,头痛而胀,胸闷乏力,喜伸欠等先兆症状,或无明显症状,旋即仆倒,不省人事,面色潮红,紫红,继之转为青紫或苍白,口唇青紫,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喉中痰鸣,或发怪叫,甚则二便自遗;发作后除感到疲乏、头痛外,一如常人,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熄风;方药:黄连解毒汤送服定痫丸;·阴痫症状:发痫则面色晦暗青灰而黄,手足清冷,双眼半开半合,昏愦,偃卧,拘急,或抽搐时作,口吐涎沫,一般口不啼叫,或声音微小;醒后周身疲乏,或如常人,舌质淡,苔白腻,脉多沉细或沉迟;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温化痰涎;方药;五生饮;『休止期』·痰火扰神症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症情加重,甚则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多沉弦滑而数;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开窍;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风痰闭阻症状:发病前多有眩晕,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舌质淡,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治法:涤痰熄风镇痛;方药:定痫丸;·气虚血瘀症状:头部刺痛,精神恍惚,心中烦急,头晕气短,唇舌紫暗或舌有瘀点、瘀斑,脉弦而涩;治法:补气化瘀,定风止痫;方药:黄芪赤风汤送服龙马自来丹;·心脾两虚症状:反复发作不愈,神疲乏力,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治法:补益心脾为主,辅以理气化痰;方药:归脾汤合温胆汤;·肝肾阴虚症状:痫病频作,神思恍惚,面色晦暗,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脉沉细而数;治法:滋养肝肾;方药:大补元煎;郁病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根据郁病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及焦虑症等;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当这些疾病出现郁病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分证论治·肝气郁结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方药:柴胡疏肝散;·气郁化火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药:丹栀逍遥散;·血行郁滞症状: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或身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方药:血府逐瘀汤;·痰气郁结症状: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方药:半夏厚朴汤;·心神惑乱症状: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舌质淡,脉弦;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方药:甘麦大枣汤;·心脾两虚症状: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药:归脾汤;·心阴亏虚症状: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肝阴亏虚症状:情绪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或头痛且胀,面红目赤,舌干红,脉弦细或数;治法: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方药:滋水清肝饮;。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肝胃火旺,神明错乱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肝胃火旺,神明错乱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肝胃火旺,神明错乱(一)主证:起病急骤,头痛不眠,面红目赤,狂妄不安,毁物自伤,骂人打人,奔跑呼叫,不避亲疏,渴喜冷饮,大便秘结,数日不解,舌质红绛,苔黄厚糙,或灰黑,脉弦滑数。

(二)证候分析:胃阳索盛之体,暴怒伤肝,气机逆乱所化之火极易横逆犯胃而形成肝胃之火并炽之势。

肝开窍于目,胃经上达头面,肝胃炽盛之火循经脉上冲,故面目俱赤,头痛失眠。

火性暴急而传变最速,故起病急骤。

火能令人昏狂。

火势盛极故狂妄奔跑,打人毁物,不避亲疏。

水能敌火。

胃火盛极欲求水自救故渴喜冷饮。

火邪损伤肠道水液故大便秘结。

舌质红绛、苔黄厚糙或灰黑,脉弦滑数皆为肝、胃火旺的体征。

(三)辨证须知1.本证型的临床特征主要是躁狂,属于运动性精神兴奋症状群。

在本病称为心因性意识朦胧或反应性兴奋状态,临床可参考之。

2.除本症外,本证型还可见于躁狂忧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均可依本型的治法治疗。

不同的是,巩固性治疗的时间要长得多。

3. 本证型与肝胆逆火(《躁狂忧郁症。

二型》)和阳明实火(七型)的临床证状几乎完全一样,鉴别在于∶ ①病位∶躁狂二型主要在肝胆,七型在阳明,本型则在肝胃;②症状∶肝胆逆火以口苦为特有,尿赤为显、苔黄腻但不至糙裂,七型便秘腹满,舌苔黄糙,甚则焦黑,虽易与本型相混,但脉实不弦;本型与躁狂二型的脉象易混,可从舌苔糙裂和渴饮、便秘程度等几个方面着眼;③治法∶躁狂二型以苦寒重剂清泻肝胆实火为主,佐以通腑而使肝胆之邪外出;七型主要是荡涤阳明实火、燥屎和秽浊,本型则肝胃并重。

(四)治疗法则:清肝通腑,泻火安神。

(五)选方用药:加减大柴胡汤。

柴胡9~15 克,黄芩9~15 克,半夏12~24 克,赤芍9~15 克,枳实9~15 克,胆星9~12 克,石膏24~25 克,生大黄15~30 克,芒硝12~24 克,大枣3~6枚,黄连9~12 克。

加减法∶舌苔兼腻象者,加厚朴9~12 克,九菖蒲9~12克;痰多者加大贝12~18克,白矾3~4.5 克(冲);肝火盛甚者加龙胆草9~15 克;血热者,加生地18~30 克,丹参9~15 克;肝气上逆者加代赭石18~30 克。

中医医案——抑郁型精神病

中医医案——抑郁型精神病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豁痰开窍、疏肝解郁法治愈癫证病案:邓某,女,34岁。

主诉及病史:患精神病(抑郁型),其人素性孤僻,遇事多疑,常疑其爱人有外遇,渐至感情低落,精神失常,独语妄言,无故哭泣。

诊查:舌苔白薄,脉象弦滑。

辨证:证属痰蒙清窍,情志抑郁。

治法:宜豁痰开窍、疏肝解郁,先用导痰汤加味。

处方:法半夏9g 云茯苓9g 小枳实5g 胆南星9g 远志肉5g 石菖蒲5g 广郁金5g 制香附9g 广橘皮5g 生甘草3g 磁朱丸10g (另包吞服)服药10剂,无任何反应,再服药10剂,妄言独语减少;继用逍遥散加半夏、陈皮、香附、郁金等味,妄言哭泣等减轻,较前安静;后用归脾丸(成药)养心安神,病情好转,上班工作。

据悉两年后,除偶因情绪不好,间有小发作外,一切正常。

按语胸怀狭窄,遇事多疑,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

方用导痰开窍、疏肝解郁,“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法虽中肯,但必须胸怀1开朗,愈后疗效才能巩固。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155-156,谭日强医案。

谭日强,1913年生,湖南省湘乡县人。

中医教授。

17岁拜师学医,1934年考入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36年毕业后留校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在湘西、湘南一带行医;抗战胜利后在长沙开业。

1952年到湖南省立中医院工作,1960年调湖南中医学院任教。

曾任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湖南省中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50余年,擅长内、妇科,对心血管病、血液病、肝脏病的防治颇有研究。

主要著作有《传染性肝炎的辨证治疗》、《金匮要略浅述》等书。

2。

从中医角度认识精神病

从中医角度认识精神病

从中医角度认识精神病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影响情绪、思维和行为的疾病,包括大家熟知的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

精神障碍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方法来治疗精神疾病,但很多患者非常恐惧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而选择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精神病的基本理论是“以人为本,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经络、精气、血液等互相依存、相互影响,任何一方面的失衡都可能导致精神病。

因此,中医药治疗精神病,主要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环境,缓解症状,改善脏腑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1精神病的中医认识中医将精神病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患者体质等综合因素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精神病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痰火内扰型精神病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妄想、口干、口苦、脉弦、苔黄等症状。

中医认为病因是由于长期情绪不畅或饮食不当,导致肝气郁结、痰火内扰所致。

治疗方法是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可以使用中药丹参、黄连等。

肝郁气滞型精神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认为病因是由于长期的情绪压抑,导致肝郁气滞所致。

治疗方法是疏肝理气、舒筋活血,可以使用中药柴胡、枸杞子等,目前还有舒肝解郁胶囊等中成药物可以使用。

脾虚湿困型精神病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泻、脾虚胃弱等症状。

中医认为病因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当、生活习惯不良,导致脾虚湿困所致。

治疗方法是健脾化湿、温中益气,可以使用中药白术、山药等。

除了以上三种类型外,中医还将精神病分为心神不宁型、气阴两虚型、血瘀阻络型等不同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精神病,中医医师会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环境,改善脏腑功能,缓解症状,达到治疗精神病的目的。

2中医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中医药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身体锻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病
狂病多因五志过极,或先天遗传所致,以痰火瘀血,闭塞心窍,神机错乱为基本病机,临床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骂詈毁物,动而多怒, 甚至持刀杀人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

西医学的精神分裂症与情感障碍中的躁狂症等,出现与本病类似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洽。

分证论治
-痰火扰神
治法:清泄肝火,涤痰醒神。

方药:程氏生铁落饮。

•痰结血瘀
治法:豁痰化瘀开窍。

方药:癫狂梦醒汤。

•瘀血阻窍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味。

•火盛伤阴
治法: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方药:二阴煎。

•心肾失调,
治法:育阴潜阳,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阿胶汤合琥珀养心丹。

【预防与调摄】
狂病预防、调摄的关键在调情志,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以及积极治疗
情志为患之疾。

护理着重在于配合治疗,防止意外,早日康复。

癫病
癫病是由于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导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或阴阳失调,精神失常,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出言无序,静而多喜少动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

西医学精神分裂症及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症,其临床表现与本病类似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肝郁气滞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沉默不语,善怒易哭,时时太息,胸胁胀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
•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秽洁不分,不思饮食。

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方药:加味导痰汤。

•心脾两虚
症状: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
锐减,舌淡苔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调畅气机。

方药:养心汤送服越鞠丸。

•气阴两虚
症状:久治不愈,神志恍惚,多言善惊,心烦易怒,躁扰不寐,面红
形瘦,口干舌燥,舌红少芒或无苔,脉沉细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四君子汤送服大补阴丸。

痫病
痫病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使脏腑受伤,神机受损,元神失控所导致的,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


称为“痫证”、“癫痫”、“羊痫风”等。

自新生儿至老年均可发病。

西医学的癫痫包括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出现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不同类型,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临床表现】
神机受累引起元神失控,意识丧失,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二便失禁,或发则怪叫,移时苏醒,除疲乏无力外,一如常人。

分证论治
『发作期』
•阳痫
症状:病发前多有眩晕,头痛而胀,胸闷乏力,喜伸欠等先兆症状,或无明显症状,旋即仆倒,不省人事,面色潮红,紫红,继之转为青紫或苍白,口唇青紫,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喉中痰鸣,或发怪叫,甚则二便自遗。

发作后除感到疲乏、头痛外,一如常人,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熄风。

方药:黄连解毒汤送服定痫丸。

•阴痫
症状:发痫则面色晦暗青灰而黄,手足清冷,双眼半开半合,昏愦, 偃卧,拘急,或抽搐时作,口吐涎沫,一般口不啼叫,或声音微小。

醒后周身疲乏,或如常人,舌质淡,苔白腻,脉多沉细或沉迟。

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温化痰涎。

方药;五生饮。

『休止期』
•痰火扰神
症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憑黄。

病发后,症情加重,甚则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多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风痰闭阻
症状:发病前多有眩晕,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舌质淡,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治法:涤痰熄风镇痛。

方药:定痫丸。

•气虚血瘀
症状:头部刺痛,精神恍惚,心中烦急,头晕气短,唇舌紫暗或舌有瘀点、瘀斑,脉弦而涩。

治法:补气化瘀,定风止痫。

方药:黄英赤风汤送服龙马自来丹。

-心脾两虚症状:反复发作不愈,神疲乏力,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治法:补益心脾为主,辅以理气化痰。

方药:归脾汤合温胆汤。

•肝肾阴虚
症状:痫病频作,神思恍惚,面色晦暗,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脉沉细而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大补元煎。

郁病
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根据郁病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瘡病及焦虑症等。

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

当这些疾病出现郁病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肝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
暧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
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
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梔逍遥散。

•血行郁滞
症状: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或身
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方药:血府逐瘀汤。

•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 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

-心神惑乱症状: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舌质淡,脉弦。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

•心脾两虚
症状: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

•心阴亏虚
症状: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

•肝阴亏虚
症状:情绪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或
头痛且胀,面红目赤,舌干红,脉弦细或数。

治法: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方药:滋水清肝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