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基本光学知识和相机透镜及成像原理
摄影原理的讲解
摄影原理的讲解摄影是一门用相机记录瞬间的艺术和技术,不仅要了解摄影器材和操作技巧,还需要掌握摄影原理。
本文将从光学原理、光圈、快门、ISO、曝光等方面对摄影原理进行深入探讨。
一、光学原理摄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线的传播和反射原理进行成像。
光线从被摄物体发出或反射,在光线通过透镜之后,成像到成像面上,形成虚像。
这个成像过程中,透镜的作用是光路的调节,通过调整透镜直径和位置以及透镜组装的方式,使光线聚焦在称为成像面的地方,形成像。
二、光圈光圈是指在相机镜头内部调整光线的机构,在光圈不同的状态下,确定出经过透镜的光线的光通量。
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相机的曝光量和景深。
通常用F值表示光圈大小,即F1.8、F2、F2.8等,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光线的通量也越大,景深越浅。
三、快门快门是控制相机曝光时间的机构,控制光线的进入和离开时间。
快门时间的长短决定了照片曝光的时间长度,快门速度用秒、分、小时等形式表示。
快门速度越慢,曝光时间越长,拍摄的场景会更加明亮。
快门速度越快,曝光时间越短,拍摄的场景会更加清晰。
快门对于拍摄运动物体非常重要,较高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运动物体,防止拍摄时晃动造成画面模糊。
四、ISOISO是指感光度的国际标准,最初的感光度的表示方法是使用ASA,目前普遍使用的是ISO。
在摄影中,ISO数字越大,画面感光越强,一般可调范围是从ISO100到ISO6400,高ISO值可以在低光环境下捕捉更多的细节。
但是相对应的缺点就是画面噪点增多,画质下降。
五、曝光曝光是指相机所接收的光线总和,通常使用快门、光圈和ISO 三个要素来调整曝光量。
曝光量过多,画面会过曝,丢失了画面的细节和纹理。
曝光量过少,画面会过暗,缺乏细节和色彩,拍摄的效果不好。
曝光的合理调节是衡量一张照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结摄影原理是摄影的基础,对于想要进一步学习摄影的人来说,理解原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摄影技术,提高摄影水平。
从本文中可以了解到相机的光学原理,以及光圈、快门、ISO和曝光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热爱摄影的人来说,这将是一篇十分有价值的文章。
相机镜头的光学成像原理
相机镜头的光学成像原理相机镜头是拍摄照片和录制视频时不可或缺的元件。
它通过光学成像原理将被摄物体的图像投影在感光介质上,从而实现图像的捕捉和记录。
本文将介绍相机镜头的光学成像原理,并探讨其关键要素。
一、相机镜头的基本构造相机镜头通常由多个光学元件组成,包括透镜和镜片等。
透镜的作用是折射光线,而镜片则能够反射光线。
通过合理设计和组合这些光学元件,相机镜头能够将光线聚焦在感光介质上,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
二、透镜的作用透镜是相机镜头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它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并将光线聚焦在感光介质上。
透镜通常由一段或多段曲面构成,这些曲面可以是平面、球面或非球面等。
透镜的形状和曲率半径决定了光线的折射和聚焦效果。
三、焦距与光圈焦距是相机镜头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焦距越短,镜头的视角就越大,能够拍摄更广角的场景;焦距越长,镜头的视角就越小,能够拍摄更狭窄的场景。
相机镜头还配备了光圈,用于调节进入镜头的光线的量。
光圈的大小决定了光线通过镜头的开口大小,从而影响图像的明亮度和景深效果。
四、成像过程相机镜头的成像过程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光线进入镜头:当光线通过镜头的透镜或镜片时,会受到折射、反射和散射等影响。
这些光学效应决定了光线的传播路径和质量。
2. 光线聚焦:透过透镜的光线会根据其入射角度和折射率的差异而聚焦或发散。
透镜的形状和曲率会决定光线的聚焦效果,从而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形状。
3. 投影在感光介质上:通过透镜聚焦后的光线会在相机的感光介质(例如胶片或图像传感器)上形成图像。
感光介质的材质和特性决定了对光线的敏感度和图像的质量。
4. 图像记录:一旦图像投影在感光介质上,相机的快门会打开,光线会照射到感光介质上并记录图像。
记录过程中,感光介质会根据光线的强弱和颜色来记录图像的细节。
五、光学畸变和纠正在相机镜头的光学成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光学畸变,如畸变、散焦和色差等。
这些现象会导致图像失真或颜色偏差。
摄像原理知识点总结
摄像原理知识点总结摄像原理是指摄像机通过光学、电子和机械系统,将外界的物体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进而成像、传输、存储和显示的过程。
摄像原理的研究对于理解和应用摄像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摄像原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光学原理1. 光的传播与成像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传播过程中,光可以经过折射、反射、散射等现象,最终使得物体在感光表面上形成像。
通过理解光的传播过程,可以有效地控制摄像机的成像效果。
2. 透镜原理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可以将光线聚焦到焦点上,实现成像的功能。
通过改变透镜的形状、材质和尺寸,可以调节焦距、焦深和光圈大小,从而影响成像的清晰度、景深和光照条件。
3. 光学畸变光学畸变是指透镜在成像过程中产生的形变,主要包括弯曲畸变、色差和像散。
了解光学畸变的成因和特点,可以帮助摄像师在实际拍摄中避免和纠正畸变问题。
二、电子原理1. 光电转换光电转换是指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
当光线照射到感光表面上时,感光表面内的光敏元件会吸收光能,产生电子-空穴对,并导致电位差的变化。
这一过程是摄像机成像的基础,影响着成像的灵敏度、动态范围和信噪比。
2. 信号处理在光电转换之后,摄像机会对产生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模数转换和编码等处理,以便实现信号的传输、存储和显示。
信号处理是摄像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对信号质量和数据量具有直接影响。
3. 彩色成像彩色成像是通过感光元件对红、绿、蓝三种光波的敏感度,以及色彩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再现,实现对真实景物的复原与再现。
摄像技术中的色度平衡、对比度增强、色彩空间转换等技术,都是为了实现更加真实、鲜艳、立体的彩色成像效果。
三、机械原理1. 对焦系统对焦系统是摄像机镜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调节镜头的位置,使得成像物体能够在感光表面上得到清晰的像面。
通过理解对焦系统的结构、调节方式和原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景深和清晰度,实现主体目标的突出和环境干扰的减少。
相机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
相机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相机成像是指相机通过光学系统和成像传感器将物体上的光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再转换成可视的图像的过程。
相机成像涉及到光学、传感器、图像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对相机成像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光学系统1.1 光学系统组成光学系统是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由镜头、光圈、快门和滤镜等组成。
1.2 镜头镜头是相机光学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光线聚焦到成像传感器上。
镜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
镜头的焦距、光圈、变焦方式、防抖等都是镜头的重要参数。
1.3 光圈光圈是控制镜头入射光线的大小和量的装置。
光圈大小的调节可以控制光线的透过量,从而控制图像的曝光量和景深。
1.4 快门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成像传感器的时间和速度的装置。
快门的快慢决定了影像的曝光时间,影响照片的动态效果。
1.5 滤镜滤镜是用来过滤入射光线中特定波长成分的装置,如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
在特殊的光线条件下,使用适当的滤镜可以对图像进行修饰。
二、成像传感器2.1 成像传感器的种类成像传感器主要有CCD和CMOS两种类型。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传感器在感光元件之间传递电荷,其优点是信噪比高、低噪声,但功耗较大。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传感器直接将感光元件产生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其优点是功耗低、易于集成,但信噪比相对较低。
2.2 成像传感器参数成像传感器的参数包括像素数、感光元件大小、感光元件类型等。
像素数决定了图像的分辨率,感光元件大小和类型决定了图像的噪声和动态范围。
2.3 成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成像传感器通过感光元件的感光和电荷转换来实现对光信号的采集和转换。
传感器在接受到光线后,感光元件产生的电荷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经过处理成为可见的图像。
三、图像处理3.1 图像处理的主要功能图像处理包括白平衡、曝光补偿、锐化、降噪等多种功能。
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
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
首先,光的传播是摄影成像的前提条件。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常数,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当光线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
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速度会改变,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根
据介质的折射率,我们可以通过透镜将光线聚焦在一个点上,形成成像。
其次,透镜成像是摄影成像的关键过程。
透镜是一种能够集中和分散
光线的光学元件。
透镜的形状和折射率决定了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发生弯曲、散焦或聚焦的效果。
利用透镜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可以实现物
体的放大、缩小和透视等效果。
当光线通过透镜时,光线会按照特定的规
律被透镜折射和反射,并最终聚焦在成像平面上形成物体的镜像。
最后,光敏材料的感光是摄影成像的关键。
摄影过程中使用的光敏材
料可以是胶片或数码感光元件(如CCD、CMOS)。
在感光材料上,有一层
可以感光的荧光层,光线进入感光材料后会激发荧光层上的银盐颗粒,使
其发生化学反应。
将感光材料暴露在光线下一段时间后,银盐颗粒发生颜
色变化,形成了底片上的图像。
总结起来,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光的传播、透镜成像和光敏材
料感光三个过程。
通过透镜将光线聚焦在成像平面上,并利用光敏材料对
光线的感光,最终形成物体的图像。
这一基本原理是摄影术的基础,也是
现代摄影技术发展的核心。
照相机成像知识点总结
照相机成像知识点总结照相机是人们用来记录生活和瞬间的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照相机成像是通过光学、电子、机械等多种原理相互配合完成的,了解照相机成像知识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做一些总结和介绍。
1. 光学成像原理光学成像原理是照相机成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照相机通过镜头将外界景物的光线聚焦到感光材料上,形成像差。
在照相机中,主要使用的是透镜组来实现光学成像。
透镜组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当光线垂直射入凸透镜时,凸透镜将光线聚焦到焦点上,形成一个倒立和缩小的实像。
而当光线垂直射入凹透镜时,凹透镜将光线发散,无法形成实像。
而在照相机镜头中,通常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通过这种方式使光线聚焦于感光材料上,形成清晰的像差。
2. 曝光原理曝光是指相机感光材料所接受的光线的量。
在照相机成像的过程中,曝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曝光过度会导致图像过曝,而曝光不足会导致图像暗淡。
曝光的控制需要通过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来完成。
快门速度指的是相机感光材料感光的时间长短,快门速度越快,感光时间越短,适合拍摄运动或者快速动作。
光圈大小指的是透镜孔径的大小,光圈越大,进入镜头的光线越多,适合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拍摄。
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可以控制曝光的量,保证图像的亮度适中。
3. 感光原理感光原理是照相机成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感光材料通常是以银盐晶体为基础的胶片或者数字传感器。
银盐晶体感光材料在受到光线的照射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暗影和明影,通过显影和定影的方式将暗影和明影固定在感光材料上。
而数字传感器则是通过像素单元对光信号进行捕捉和转化,形成数字图像。
不同的感光材料对于光线的反应速度和敏感度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拍摄的时候需要根据环境光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感光材料。
4. 色彩成像原理色彩成像是照相机成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色彩成像原理是通过透镜组和感光材料的组合来实现的。
照相机成像的基本原理
照相机成像的基本原理
照相机成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光学系统将光线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转化为成像图像的过程。
以下是照相机成像的基本原理的几个关键步骤:
1. 光线通过透镜:当光线进入相机时,首先经过透镜系统。
透镜会聚光线,使其在焦平面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2. 焦平面:焦平面是透镜的一个特定位置,它是光线聚焦的地方。
当光线通过透镜聚焦后,将会在焦平面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际大小的图像。
3. 光敏元件:在现代数码相机中,焦平面上放置了一个光敏元件,通常是一个光电二极管(CCD)或者是一个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芯片。
这个光敏元件由许多光敏单元组成,它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电信号。
4. 光电转换:当光线打到光敏元件上时,光线的能量将被转化为电信号。
每个光敏单元都会捕捉到接收到的光线,并将其转换为一个电荷。
这些电荷在光敏元件上积累,形成一个电信号。
5. 数字化处理:电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会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和压缩,然后存储在相机的存储介质上(如内存卡)。
这些数字信号可以通过连接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进行后续处理和编辑。
总结来说,照相机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线通过透镜聚焦、形成图像在焦平面上、光线被光敏元件转化为电信号,然后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
摄影光学的原理和应用
摄影光学的原理和应用一、摄影光学的基本原理摄影光学是指利用光线经过透镜的折射、反射等光学现象来记录图像的过程。
了解摄影光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摄影技术和摄影设备有着重要的意义。
摄影光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光的传播方式:光线在空间中以直线传播,传播速度为光速。
2. 光的折射规律:根据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3. 光的反射规律:根据反射定律,光线在与物质边界面发生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 透镜的成像原理:透镜是利用透明介质的折射现象实现光线的聚焦和分散的光学元件。
二、摄影光学的应用摄影光学在现代摄影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摄影光学在多个方面的具体应用:1. 镜头设计与制造摄影中最重要的光学元件就是镜头。
摄影光学用于设计和制造不同类型的镜头,如定焦镜头、变焦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等。
通过光学设计和精细加工,可以实现不同焦距、不同光学性能和不同成像效果的镜头。
2. 光圈控制光圈是控制摄影中进入镜头的光线量的装置。
摄影光学原理用于光圈的设计和控制,通过改变光圈的开合程度,可以调整曝光量,从而控制图像的亮度和景深。
3. 对焦机制摄影中,对焦是调节镜头与图像的清晰度的过程。
通过光学原理实现的自动对焦机制可以使得摄影者更加方便地进行对焦操作,提高拍摄效率和准确度。
4. 图像稳定技术摄影中的图像稳定技术是利用光学原理来抵消拍摄过程中相机晃动造成的模糊和抖动问题。
通过光学元件的移动,将相机的晃动补偿掉,从而得到更清晰、稳定的图像。
5. 摄影测量和测距摄影测量和测距是利用摄影光学原理进行空间测量和距离测量的技术。
借助摄影测量仪器和相关算法,可以实现对地面上物体的测量和定位。
6. 摄影色彩管理摄影光学原理也应用于色彩管理领域。
色彩管理是指通过光学传感器、色彩模型和色彩管理软件等手段来实现摄影领域中色彩的精确还原和控制。
7. 光学滤镜的应用光学滤镜是摄影中常用的辅助光学器件,通过对穿过镜头的光线进行滤波和调节,可以改变图像的色调、对比度、饱和度等效果。
相机镜头的工作原理
相机镜头的工作原理相机镜头是相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它起到了收集光线、调节焦距和成像的重要作用。
了解相机镜头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相机的工作原理和拍摄技巧。
本文将介绍相机镜头的工作原理,包括光学原理、焦距调节和成像原理。
一、光学原理相机镜头的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原理,主要包括折射、散射和透射。
当光线通过镜头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会改变传播方向。
镜头的曲率和折射率决定了光线的折射程度,从而影响成像质量。
镜头由多个透镜组成,每个透镜都有不同的曲率和折射率。
透镜的曲率决定了光线的聚焦能力,而折射率决定了光线的折射程度。
通过调整透镜的曲率和折射率,可以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调节焦距。
二、焦距调节焦距是指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的距离。
相机镜头可以通过调节焦距来实现对物体的聚焦和成像。
焦距的调节主要通过改变透镜与成像平面的距离来实现。
在相机镜头中,通过调节透镜组的位置和形状来改变焦距。
当透镜组向前移动时,焦距变短,可以实现对远处物体的聚焦;当透镜组向后移动时,焦距变长,可以实现对近处物体的聚焦。
焦距的调节还可以通过改变透镜组的形状来实现。
例如,变焦镜头通过改变透镜组的形状来实现焦距的调节,从而实现对不同距离物体的聚焦。
三、成像原理相机镜头的成像原理是指光线经过镜头后在成像平面上形成图像的过程。
成像原理主要包括光线的聚焦和光圈的控制。
光线的聚焦是指通过调节焦距和透镜组的位置来使光线在成像平面上聚焦。
当光线通过透镜组时,会根据透镜的曲率和折射率发生折射,从而使光线聚焦在成像平面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光圈的控制是指通过调节光圈的大小来控制光线的进入量。
光圈是位于镜头中心的可调节孔径,通过调节光圈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从而影响图像的亮度和景深。
总结:相机镜头的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原理,通过折射、散射和透射来实现对光线的收集和调节。
焦距调节是通过改变透镜组的位置和形状来实现对物体的聚焦。
成像原理是指光线经过镜头后在成像平面上形成图像的过程,包括光线的聚焦和光圈的控制。
摄影成像的原理有哪些内容
摄影成像的原理有哪些内容
摄影成像的原理涉及光学、物理和化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
1. 光学原理:光线从被摄体上反射或透射,并通过镜头进入相机。
镜头通过透镜组或反射镜组将光线聚焦到感光元件上,形成图像。
2. 聚焦原理:镜头的焦距和光圈的大小会影响光线的聚焦程度。
调节镜头位置或光圈大小可以改变焦点的位置和景深。
3. 曝光原理:曝光是摄影中光线照射到感光元件上的时间长短。
合理的曝光时间可以使得图像亮度适中,不过曝或欠曝都会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4. 感光原理:感光元件(如胶片或CCD/CMOS芯片)对光敏感。
当感光元件受到光线照射时,光子会激发光敏化学物质或电荷传感器,产生电信号。
5. 彩色成像原理:彩色摄影使用各向异性滤光片或彩色滤光阵列,包括RGB (红绿蓝) 和CMYK (青黄洋红黑) 等,通过对不同光谱波段的选择性过滤,将不同颜色的光线分别记录在感光元件上。
6. 对焦原理:通过调节镜头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使麻将面感铁统历风尘雨上的图像能够清晰呈现。
7. 快门原理:当快门打开时,光线才能通过镜头进入相机内部,照射到感光元件上。
快门速度的快慢决定了光线照射的时间长短,从而影响曝光程度。
这些原理共同作用,实现了摄影中的成像过程。
camera相关知识点总结
camera相关知识点总结一、相机的基本原理1. 光学原理相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透镜将光线聚焦在感光元件上,以记录被摄物体的影像。
光从被摄物体上反射出来,通过透镜进入相机内部,形成倒立的实际大小的实像。
这个实像成为感光元件上清晰的倒影。
感光元件的光感受器件(CCD或CMOS)是记录这个图像的关键部件。
2. 快门原理快门是相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控制相机的曝光时间。
当快门按下时,快门会打开一小段时间,让光线进入感光元件,这就是曝光时间。
曝光时间越长,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就越多,照片的亮度就越高;曝光时间越短,光线就越少,照片的亮度就越低。
此外,快门速度还会影响运动物体的清晰度,快门速度越快,动态物体就越清晰,反之越模糊。
3. 光圈原理光圈是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部件。
光圈大小用F值表示,F值越小,光线进入相机的量就越大,照片的景深就越浅;F值越大,光线进入相机的量就越小,照片的景深就越深。
光圈的调节对照片焦点的对准和景深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4. ISO原理ISO是感光度的单位,它表示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线的灵敏度。
ISO值越高,相机对光线的灵敏度就越高,在暗光环境下也能拍摄清晰亮度的照片;ISO值越低,相机对光线的灵敏度就越低,适合在明亮光线下的拍摄。
二、不同类型相机的特点及用途1. 单反相机单反相机是专业摄影师最常用的相机类型之一。
它具有高像素、快速对焦和成像质量高的特点。
单反相机拥有更多的手动调节功能,可以拍摄出更具创意的照片。
此外,单反相机还可更换镜头,满足不同拍摄场景的需求,如广角、长焦和微距等。
2. 微单相机微单相机是一种介于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之间的相机类型。
它拥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更适合日常携带。
微单相机的成像质量、对焦速度和手动调节功能也较为出色。
它通常搭配可更换镜头,可以满足不同拍摄场景的需求。
3. 数码相机数码相机是便携式相机,适合普通人日常拍摄用。
它体积小巧,操作简单,成像质量和对焦速度一般较低。
物理照相机成像原理
物理照相机成像原理
物理照相机成像原理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光学、机械和化学原理,将物体投影到感光介质上,形成图像。
以下是物理照相机成像原理的详细解释。
1. 光学原理:物理照相机使用透镜将光线聚焦到一点上,透镜具有折射作用。
当光线通过透镜时,会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和强度,并将光线中不同波长的成分聚焦到不同的位置上。
这样,透过透镜的光线就可以形成清晰的图像。
2. 机械原理:物理照相机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镜头、快门和机械结构等。
镜头是主要光学部件,能够调节物体与感光介质之间的距离。
快门是控制进光时间的机械设备,它打开时,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感光介质上的图像开始形成;当快门关闭时,光线不再进入相机,感光介质上的图像形成完成。
3. 化学原理:感光介质是照相机成像的关键部分,它可以记录光线的强度和颜色信息。
在胶片相机中,感光介质是胶片;而在数码相机中,感光介质是光电传感器。
当光线照射到感光介质上时,感光介质中的银盐颗粒(在胶片中)或光敏元件(在光电传感器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感光介质上的暗、亮部分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强度。
总结起来,物理照相机成像原理的过程是:透过光学原理使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到一点;然后通过机械原理控制快门打开,允许光线进入相机,进而通过化学原理使光线在感光介质上产生
反应,形成图像。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照相机来捕捉到现实世界的真实图像。
相机成像光学原理
相机成像光学原理
相机的成像光学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和聚焦特性。
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在镜头内部经过折射后,会聚焦在感光元件(如胶片或电子传感器)上。
这一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的光学组件:透镜、光圈和快门。
首先,透镜是相机的主要光学元件,它主要负责将光线聚焦到感光元件上。
透镜是由多层玻璃或塑料组成,以改变光线的折射角度和路径。
形状不同的透镜可以产生不同的成像效果,例如广角和长焦。
其次,光圈是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量的装置。
它由一系列可调控的金属片或者叶片组成,可以调整光线通过的孔径大小。
通过控制光圈的大小,可以调节景深,即几何焦点范围的虚实对比,使得前景和背景的清晰度不同。
最后,快门是用来控制光线进入感光元件的时间的。
它由两个帘幕组成,当快门释放时,第一个帘幕打开,允许光线进入;当感光元件曝光完毕后,第二个帘幕关闭,结束曝光。
快门速度的不同可以捕捉不同时间点的图像,从而实现高速或者延时摄影。
总结起来,相机的成像光学原理是通过透镜将光线聚焦到感光元件上,然后通过光圈控制光线的进入量,最后通过快门控制光线进入的时间,从而实现图像的捕捉和记录。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拍摄清晰、逼真的照片和视频。
摄影基础的成像原理
摄影基础的成像原理摄影的基础是成像原理,它涉及光学、化学和物理的知识。
摄影的成像原理是指通过光学透镜将光线聚焦在感光材料上,进而记录下被摄主体的影像。
本文将从光学原理、感光材料和摄影过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摄影的成像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摄影的光学原理。
光学原理是摄影成像的基础,它依靠光线的传播和折射来实现成像。
当光线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摄影中主要使用透镜来聚焦光线,透镜有正透镜和负透镜两种类型。
正透镜能够使光线逐渐汇聚于一点,该点称为焦点。
负透镜则使光线逐渐发散。
这样,光线经过透镜后汇聚于感光材料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
光线的折射、散射和汇聚是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
其次,感光材料是进行摄影成像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光材料主要包括胶片和数码传感器两种类型。
胶片感光材料在曝光时,光线作用下,暴露在感光表面上的感光颗粒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隐像。
在显像过程中,胶片中隐像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从而可见影像。
相比之下,数码传感器是一种电子器件。
在曝光时,数码传感器通过光电转换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而生成数字图像。
感光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方式不同,但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感光颗粒的化学反应或电信号的转换来记录影像。
最后,我们来了解摄影的过程。
摄影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曝光、成像和显影。
曝光是摄影中的第一步,它是指光线通过透镜照射在感光材料上的过程。
曝光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影像的明暗程度,曝光过量会导致画面过亮,曝光不足则会导致画面过暗。
成像是指通过光学透镜将光线聚焦在感光材料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
透镜的镜头质量和对焦精度是影响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显影是将感光材料中的隐像转化为可见影像的过程。
胶片显影是通过显像剂对隐像进行化学反应,而数码图像则可直接通过计算机进行后期处理。
总结来说,摄影的成像原理是通过光学透镜将光线聚焦在感光材料上,记录下被摄主体的影像。
摄影的成像原理依赖于光线的传播和折射、感光材料的化学反应或电信号转换,并通过曝光、成像和显影等过程完成。
摄影光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光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镜头原理1. 镜头的构造和分类镜头是摄影中最核心的装置,它通过对光线的折射和聚焦来实现成像。
镜头通常由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组成等构造。
根据其焦距和光圈的不同,镜头可以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两种。
2. 镜头的参数镜头的参数包括焦距、光圈、镜头接口等,这些参数决定了镜头的成像特性和使用方式。
焦距越长,可以拍摄到的远景物体越清晰,反之焦距越短时可以拍摄到的近景物体越清晰。
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大,景深越浅。
而镜头接口则是决定了镜头可以适配的摄影机型。
3. 镜头的成像原理镜头的成像原理涉及到光线的折射、聚焦和形成实际影像的过程。
通过镜头折射的光线聚焦在底片或者成像传感器上,形成清晰的影像。
不同的镜头通过不同的透镜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成像效果。
二、光圈1. 光圈的作用光圈是控制光线进入镜头的孔径,通过调整光圈大小可以控制进光量和景深。
适当地调整光圈大小可以控制景深,使得拍摄主体清晰,背景虚化。
2. 光圈值光圈值是针对光圈大小的标准参数,通常以F数表示。
光圈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大,景深越深。
光圈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小,景深越浅。
常用的光圈值有F1.4、F2.8、F5.6等,这些数值代表了不同的进光量和景深。
3. 光圈调节光圈大小可以通过镜头上的光圈环或者相机的菜单进行调节。
在拍摄时,根据需要可以根据拍摄对象和环境来调整光圈大小,以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
三、快门1. 快门的作用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感光元件的时间的装置,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可以控制曝光时间,拍摄清晰的静态或者动态影像。
2.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通常以秒为单位表示,例如1/500s、1/125s等,这些数值代表了快门打开的时间。
快门速度越快,曝光时间越短,适合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
快门速度越慢,曝光时间越长,适合拍摄低速或者静态的物体。
3. 快门调节快门速度可以通过相机的快门拨轮或者菜单进行调节。
在拍摄时,根据需要可以根据拍摄对象的运动状态来调整快门速度,以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
摄影的基本光学知识和相机透镜及成像原理
第三章摄影的基本光学知识和相机透镜及成象原理中国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于我们拍摄照片来说,要能加快拍得好的照片,就要先“磨刀”,就是说,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你过去没用过的数码相机,那先要耐心的从头至尾的一步步的对着你的相机使用说明书了解和掌握相机的操作方法。
然后再学习和掌握有关的照象理论知识,只有首先这样办,摄影者才能更快更好的拍出理想的照片,也就是说,首先这样办,不仅不会耽误你的照象工作速度,相反会使你少走弯路提高照象工作的速度及提高照象质量,能主动的自由的遨游摄影自然王国,否则由于你不得照象要领而会陷于被动,忙乱,耽误了大好的拍照时机甚至拍出不理想的照片。
第一节照象光学基本知识光与照象的关系是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摄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用光艺术。
所以摄影者要拍出好照片,就应了解光的基本知识。
DC通过被摄景物所发出的光的作用而把被摄物体的影像记录在DC的存储器上。
借助光的作用还能把肉眼难以看见的一些细微特征或者看不清的痕迹等拍照下来。
因此,没有光,感光物质(CCD,底片)就不起变化,就不能成像,光对感光物质所起的照射效果不同,就会显示不同效果的图象。
因而,善于运用光,控制光,是打造照片的艺术性,更好的表现被摄景物的特征,使照片具有强感染力的重要手法。
要善于运用光,控制光,就要对光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首先说,光是电磁波,既然是电磁波,它的传播就具有波动性而且向四面八方传播。
光又是由极小的质点光子组成的,因此,它的传播又具有粒子性。
光的粒子从发光体上辐射出来,并以极快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运行速度为30万公里/秒)呈直线性向四面八方传播。
光的两向性现已被人们证实,在解释光的干涉,绕射和偏振等现象时,需用波动学说。
在说明光的发射和吸收时,要用微粒学说。
另外,光波如同水波一样,是一种横波,它的特点是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光波的波长与频率和速度的关系为:V=λ×f式中v是光速,λ是光的波长,f是光的振动频率。
第三章 摄影的基本知识
度,常称为摄影航高。它是相对于被摄区域内
地面平均高程基准面的设计航高,是确定航摄 飞机飞行的基本数据,按H=mf计算得到. 绝对航高是相对干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是指摄影 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通过相对航
高H与摄影地区地面平均高度A。计算得到H绝=
H+ A
三、像片重叠度
式中:lx、ly为像幅的边长; Px、Py为航向和旁向重叠影像部分的长 度。
一. 摄影的基本原理
1、摄影物镜
摄影物镜:相机上由单个凸透镜或凹凸透镜组合(等 效透镜)成的精密光学成像系统。
一. 摄影的基本原理
1、摄影物镜
一. 摄影的基本原理
2、物镜的光圈和光圈号数
光圈的起着控制光束柱面积的真实光圈孔径 称为有效孔径,以d表示。 有效孔径与物镜焦距F之比,作为控制影像亮度 的一个因素,称之为相对孔径,其倒数就是光圈 号数。
一. 摄影的基本原理 3、摄影机快门
摄影机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的机件装置,它 是摄影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快门从打开到关闭所 经历的时间称为曝光时间,或称快门速度。
曝光时间1/60s 光圈7.1
曝光时间1/400s,光圈2.8
一. 摄影的基本原理
4、景深和无穷远点
景深: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 最远点的距离。
H=Et 其中H:曝光量 E:照度 t:曝光时间 曝光时间与照度的关系为: t2 / t1 E1 / E2 2 t / t ( k / k ) 曝光时间与光圈号数的关系为: 2 1 2 1 如果曝光时间改变一倍,则光圈号数则改变 倍。
2
一. 摄影的基本原理 3、摄影机快门
一次快门的开关过程
使用11光圈号数
使用3.5光圈号数
一. 摄影的基本原理
摄影成像原理介绍
1、光的定义
光是一种能量物质,是由一种无质量的电磁辐射—光子组成的,它可以被几 乎任何物质吸收掉。 光是一种能量的形态,它可以从一个物体传播到另一个物体,其中无需任何物 质作媒介。 光源由微观粒子组成,说明光也是微观粒子运动产生的现象。 任何一个物体,只要它的能量比绝对零度高一些,就会辐射出电磁波。 实验证明,光在传播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波动性,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 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出来的是波动性,少量光子表现出来的是粒子性,光的 波长越长波动性越明显,波长越短,粒子性越明显。
2、透镜成像原理
凸透镜: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 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 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在焦点上时 不会成像。 在2倍焦距上时会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凹透镜:凹透镜成像的几何作图与凸透镜者原则相同。从物体的顶端亦作为 两条直线: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凹透镜后偏折为发散光线,将此折射光线 相反方向返回至主焦点;另一条通过透镜的光学中心点,这两条直线相交于一 点,此为物体的像。
3、小孔成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 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4、感光显像原理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 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 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器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传统相机成像
1、镜头把景物影像聚焦在胶片上; 2、片上的感光剂随光发生变化; 3、片上受光后变化了的感光剂经显影液显影和定影; 4、形成和景物相反或色彩互补的影像; 5、所形成的像是实像。
相机成像的原理基础是
相机成像的原理基础是相机成像的原理基础是光学原理和图像传感技术两个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相机成像的原理基础。
一、光学原理:相机成像的基础是光学原理,主要包括光线的传播、折射、反射和成像等过程。
1. 光线传播和折射:光线在空气、玻璃、透明介质等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定律描述了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相机镜头中的透镜就是利用折射原理将光线聚焦到成像平面上。
2. 反射和成像:光线在发生反射时,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进行反射。
相机的反光镜利用反射原理将光线引导到取景窗或光学取景器中,使得摄影者能够看到实时的景物。
而在成像过程中,光线经过透镜的折射和聚焦后,最终落在感光元件上,形成图像。
3. 焦距和光圈:透镜的焦距决定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聚焦效果,焦距越长,光线聚焦的距离越远;焦距越短,光线聚焦的距离越近。
光圈的大小决定了通过透镜的光线量,光圈越大,透过的光线越多,光圈越小,透过的光线越少。
二、图像传感技术:图像传感技术是相机成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感光元件、色彩滤波阵列和图像处理等。
1. 感光元件:感光元件是相机中的核心部件,用于将光线转变为电信号。
常用的感光元件有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两种。
当光线照射到感光元件上时,感光元件会根据光的强弱将光转化为电荷或电压信号。
2. 色彩滤波阵列:为了获取彩色图像,相机在感光元件上配备了色彩滤波阵列(Color Filter Array,CFA)。
CFA会在感光元件的每一个像素点上加上红、绿、蓝等不同颜色的滤光片,以便捕捉不同颜色的光线。
常用的CFA有Bayer阵列。
3. 图像处理:相机中的图像处理单元会对感光元件采集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和优化,包括降噪、色彩校正、对比度调整等。
这些处理能够提高图像的质量和还原度。
总结起来,相机成像的原理基础是光学原理和图像传感技术两个方面。
光学原理涉及光线的传播、折射、反射和成像等过程,而图像传感技术则涉及感光元件、色彩滤波阵列和图像处理等。
光学影像知识点总结
光学影像知识点总结一、光学影像的基本原理光学影像是利用光的透射、反射和折射等现象,通过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器件对光进行调控,使得光能够在感光体上产生影像。
光学影像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光的传播和干涉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会发生折射现象,同时在两条光线相交的地方会发生干涉现象。
这些现象是光学影像产生的基础。
1.2 透镜的作用原理透镜是光学影像中最基本的光学器件之一,主要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凸透镜可以使平行入射的光线在焦点处聚焦,而凹透镜则会使平行入射的光线发散。
透镜的作用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定律,通过透镜的调节能够控制光线的聚焦和散射。
1.3 相机的成像原理相机是光学影像中用于捕捉影像的设备,其成像原理主要包括光的透射、聚焦以及感光材料的作用。
通过透镜的调节,能够让光线在感光材料上形成清晰的影像。
1.4 光学影像的分辨率分辨率是用来描述影像清晰度的指标,它取决于感光材料的性能以及光学系统的调节。
在数字相机中,分辨率还包括了影像的像素数,它决定了影像的细节和清晰度。
1.5 光学影像的失真和修正在光学影像中会出现各种失真现象,如透视失真、径向失真等。
这些失真可以通过透镜的设计和调节来进行修正,从而得到清晰、真实的影像。
以上是光学影像的基本原理,了解这些原理对于理解光学影像的形成和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光学影像的应用领域光学影像在生活和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摄影、医学影像、卫星遥感等多个领域。
2.1 摄影摄影是最常见的光学影像应用,通过相机可以捕捉静态或动态的影像。
摄影在旅游、纪实、广告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2.2 医学影像医学影像是通过X射线、CT、MRI等设备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的一种技术。
这些影像能够帮助医生诊断疾病、指导手术,并且在医学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3 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是利用卫星携带的摄像机来观测地球表面的技术,它可以用来监测气象、地貌、环境等变化,对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摄影的基本光学知识和相机透镜及成象原理中国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于我们拍摄照片来说,要能加快拍得好的照片,就要先“磨刀”,就是说,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你过去没用过的数码相机,那先要耐心的从头至尾的一步步的对着你的相机使用说明书了解和掌握相机的操作方法。
然后再学习和掌握有关的照象理论知识,只有首先这样办,摄影者才能更快更好的拍出理想的照片,也就是说,首先这样办,不仅不会耽误你的照象工作速度,相反会使你少走弯路提高照象工作的速度及提高照象质量,能主动的自由的遨游摄影自然王国,否则由于你不得照象要领而会陷于被动,忙乱,耽误了大好的拍照时机甚至拍出不理想的照片。
第一节照象光学基本知识光与照象的关系是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摄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用光艺术。
所以摄影者要拍出好照片,就应了解光的基本知识。
DC通过被摄景物所发出的光的作用而把被摄物体的影像记录在DC的存储器上。
借助光的作用还能把肉眼难以看见的一些细微特征或者看不清的痕迹等拍照下来。
因此,没有光,感光物质(CCD,底片)就不起变化,就不能成像,光对感光物质所起的照射效果不同,就会显示不同效果的图象。
因而,善于运用光,控制光,是打造照片的艺术性,更好的表现被摄景物的特征,使照片具有强感染力的重要手法。
要善于运用光,控制光,就要对光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首先说,光是电磁波,既然是电磁波,它的传播就具有波动性而且向四面八方传播。
光又是由极小的质点光子组成的,因此,它的传播又具有粒子性。
光的粒子从发光体上辐射出来,并以极快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运行速度为30万公里/秒)呈直线性向四面八方传播。
光的两向性现已被人们证实,在解释光的干涉,绕射和偏振等现象时,需用波动学说。
在说明光的发射和吸收时,要用微粒学说。
另外,光波如同水波一样,是一种横波,它的特点是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光波的波长与频率和速度的关系为:V=λ×f式中v是光速,λ是光的波长,f是光的振动频率。
第二,光是电磁波,而且是电磁波的一部分。
我们通常所说的光是电磁波中的可见部分电磁波(即我们眼睛所能感受到的),即光波。
由于光波波长很小,所以为方便起见,一般用毫微(m μ)米单位度量。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80-780mμ米,在整个电磁波中占很小一部分。
见下图太阳光通过棱镜的折射后,折射出一条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不同的颜色的色光所组成。
各种色光的波长如下:红760-620毫微米橙620-590毫微米黄590-530毫微米绿530-500毫微米青500-470毫微米蓝470-430毫微米紫430-380毫微米第三,光是直线传播的,几何光学把光作了点和线的假设。
以发光体作为发光点,发出的光是直线形。
从发光体发出的光,向四面八方直线传播,每一条光线的一端都连在发光点上,形成无限光束。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物体被照射而形成背影,小园孔透光,而其它光线被挡等。
第四,每一条光线的传播是独立的,在传播中不会受其它光线的照射而改变其原有状态和传播方向,照样独立传播,就象其它光线不存在一样。
正因为光的传播的独立性,所以在照相中,被照景物上的各点发出的光都能互不影响的进入照相机镜头内,使被拍景物能够保持原样而在相机感光器件或底片上成象。
第五,光能形成反射光,折射光和偏振光当光在其运行方向上照射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就会改变其原来的入射方向形成反射光。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物体表面可分为镜面,光滑面和粗糙面三种。
干净玻璃,物体的镀镍或镀银面是镜面。
油漆面,搪瓷面属光滑曲面。
海绵,布匹,纺织品,云层等属粗糙面。
粗糙面能造成光线的漫反射现象。
使照射的景物细节不清晰。
当光从一个透明介质透过另一个具有不同密度的透明介质时。
光线的运行方向也会改变。
投入到另一介质的光线会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形成折射光,但其运行方向仍然是直线。
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常数。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将自然光分离出偏振光。
光的偏振也是一种光的波动现象。
因为光是横波,所以能产生偏振现象。
如果某一个光波光线只在一个方向振动,这样的光波就称为偏振光。
太阳,电灯所发出的光称为自然光,具有各种振动方向,如下图所示:如果只有一个单反向的振动光线,则称为偏振光。
如下图:如果某一个方向具有较大的振动而其它方向具有较小的振动,则称为部分偏振光。
如下图:第六,偏振光的产生和作用要取得偏振光,需使用偏振片。
偏振片内部有一定间隔而且平行排列的晶丝所形成的平行栅缝,这些平行栅缝使具有只与栅缝排列方向相同的振动方向的光波能够透过偏振片,而其它振动方向的光线则被堵挡,于是在偏振片的后面就出现了一个振动方向与栅缝排列方向相同的单一振动方向的光波,这就是偏振光,见下图:电灯自然光具有无数条栅缝的偏振光偏振光偏振光有自然偏振光(主要是光线的反射线或折射线而产生的偏振光线)和人造偏振光。
人造偏振光就是在相机镜头上罩上一个偏振镜,使得被拍景物上的只有一种振动方向的反射光线能够透过镜头,而被拍摄景物上的其它方向杂乱无章的反射光线不能透过镜头,这样就会获得纹理清晰、真切的图象,还可限制图象的亮度,使天空或背景变暗。
使用偏振片照相,这在公安指纹拍照或具有天空白云的风光照中常采用,这样拍得的图象使指纹清晰可见,天空更蓝,白云更洁白。
第七,光与色彩的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能看到各种物体并能区分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就是因为光对它们的照射而产生的。
如果在没有光线照射的黑暗环境里,我们就只能看到乌黑一片,看不见各种物体和他们的颜色。
因此可以说,有光才有色。
平常我们看到的白光是由七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混合光。
但专从照相这方面来讲,为了实际应用,简化和方便,只取了三种颜色作为组成不同颜色的基色。
就是说,将波长从760-430 mμ的可见光谱分为红绿蓝三种颜色,即我们通常所称的R(red),G(green),B( blue) 三色。
红绿蓝三色光又称为三原色。
白色光则由这三种原色光组成。
三原色组合应用是彩色照象的基础。
人眼看到的颜色尽管各种各样,可它们都是由红绿蓝这三原色光组成。
两种等量混合的原色光它们的组合有如下规律:红+ 绿=黄绿+蓝=青蓝+红=品红红+蓝+绿=白X + X + X =黑发光原能发出不同颜色的混合光-白光,而不发光的自然界的物体为什么会有多种多样的不同颜色呢?这是因为当发光体(如阳光,灯光)发出的混合颜色的光照射到不发光的物体上时,有的色光被物体吸收的多些,因而被反射的少些。
而有的被吸收的少些,则被反射的多些。
这些反射出来的多少不同的反射光所混和成的颜色就构成了这一物体所具有的颜色。
我们人的眼睛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就感受了这个颜色。
另外,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同一物体所呈现的颜色也有不同变化。
例如,在白光下呈现绿色的布,在暗室的红灯下看,却为黑色。
因绿色物体只对绿色光反射,其它都吸收,因此在红光下无绿光可反射,而对其它都吸收,所以就呈现黑色。
再如,在白光下呈现白色的纸,由于它能反射所有的照射它的颜色光,所以在白光下看它是白色,在红光下是红色,在绿光下是绿色。
如果同时有红蓝光照射它,就显品红色。
另外,被拍摄物体旁边景物有什么颜色,就容易受这种颜色影响而偏这种颜色。
如偏白色的物品在绿树旁或红墙旁它的颜色就偏绿或偏红。
人穿红衣服时,皮肤偏白的人脸就较多反射红色光,显得红光满面。
所以在照相时要考虑光源对被摄物体表面颜色的影响及光线相互反射效应。
在上一章讲述相机的白平衡时,就谈到这个问题。
第八,色彩三要素由于自然界色彩样式很丰富,不能一一划分,我们可以依据它们的共同特征分为三个要素来识别色彩。
⑴色别(色相)色别就是指某一物体具有什么颜色(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这个颜色有别于其它物体的颜色。
⑵亮度(光度)表明某种颜色的亮暗差别。
如绿色中有明绿,暗绿,这就有颜色深浅的差别。
对拍摄的景物来说,如果明暗很强而色别很弱,则拍得的景物不真实。
反之,如果色别很强,而明暗很弱,则没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同样强度的光照条件下,不同颜色的亮度不一样。
如黄色显得较亮,红和绿中等,而蓝和紫显得较暗。
⑶饱和度表示被拍得的景物的色彩的鲜艳程度,色觉强弱,颜色中所含色彩成分的多少。
我们可以看到,在直射光的照射下,物体的颜色要鲜艳些,就是说饱和度高,而在散射光下,饱和度就差。
所以阴天时拍摄的彩色片,景物颜色大部分为灰暗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节光学透镜和成象原理一.透镜的基本知识1,透镜的结构透镜是由玻璃体或塑料体球面组成的中间与边沿厚薄不同的透明体。
透镜可分为聚光透镜和发散透镜。
如下图所示:2,主轴(光轴)和光心通过透镜曲率中心的线就是通常所说的主轴(或光轴)。
须指出,所有光线在主轴上通过时不发生折射。
透镜的中心点就是光心。
3 透镜的焦点,焦距,焦平面,象,象点,象平面和象距照相机是通过镜头来拍摄景物的,而镜头拍摄到的景物的清晰与否最重要的是由镜头的特性参数焦点和焦距的选择决定的。
⑴. 焦点:当一束与主轴平行的光线投射到凸透镜上时,经凸透镜折射(主轴的光线不发生折射)而会聚于凸透镜后方主轴上的一点,这个会聚点就是该透镜的焦点。
⑵.焦距:由焦点至透镜光心的距离称焦距。
⑶. 焦平面:透过焦点作垂直于主轴的平面称焦平面。
一般将无限远处的景物或太阳所投射到相机透镜的光线看成是平行光线。
如果光线从相反的方向投射,同理也可得到焦点,焦距和焦平面。
通常将透镜对着光线的前面的焦点成为前焦点,后面的称为后焦点。
焦点与焦距如下图所示:应当指出,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参数。
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了被摄景物在成象介质(CCD或胶片等)上成象的大小,可以说是物和象大小比例的尺度。
譬如说,相机镜头有三倍焦距,这就是说,相机镜头能把被摄景物放大三倍而成像。
当对同一距离远的同一个被摄目标拍摄时,镜头焦距长的所成像大,短的则成像小。
由于拍摄要求不同,有些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差非常大,有短的焦距为几毫米,十几毫米,长焦距有长达几米的相机。
⑷.象点.象.象平面照相机的镜头是由透镜组成的,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作用,被摄景物上的各点发出的不同方向的发散光通过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这个点就称象点,通过象点所作的垂直与主轴的平面就称象平面,而像就是由像平面上的无数象点构成的。
在主轴上边的景物光线成像在主轴下边,在主轴下面的景物光线成象则在上面。
另外,左面的景物成像在右面,右面的则在左面。
形成与实物完全相反的倒象。
如下图所示:前面说过,对每个透镜都有它固定地焦距数和焦点,这个焦距数和焦点是对着太阳或无限远处的景物测定的(因为太阳或无限远处的景物发出并透过镜头的光我们认为是平行光)。
前面说过,透镜的焦点和焦距是透过透镜的平行光在透镜后面的光轴上汇聚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