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92217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课程大纲

城市设计课程大纲

城市设计课程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一、课程概述课程目标:介绍城市设计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课程的学习目标。

课程内容:概述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任务,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

课程安排:介绍课程的总体安排,包括时间表、学习进度和评估方式。

二、城市设计基础知识城市设计的概念:介绍城市设计的定义、历史和发展。

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空间规划、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绿化景观等方面。

城市设计的要素:介绍城市设计的要素,包括建筑物、道路、公园、广场、标志性建筑等。

三、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介绍城市规划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介绍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方面。

城市规划的方法:介绍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调查分析、预测评估、规划方案制定等。

四、城市设计实践城市设计项目分析:介绍具体的城市设计项目,包括项目背景、设计目标、设计原则等。

城市设计方案制定:引导学生制定城市设计方案,包括方案构思、方案设计、方案评估等。

城市设计方案实施:介绍城市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包括施工图绘制、施工管理等。

五、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介绍:介绍国内外优秀的城市设计案例,包括设计理念、实施效果等方面。

案例分析方法:介绍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调查分析、比较分析等。

学生分组讨论及分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具体的城市设计案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总结与评价学习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课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实践项目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

建议与展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和发展展望。

城市设计整体调研提纲

城市设计整体调研提纲

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病症以及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它的早期症状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十分重要。

以下是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病症和治疗方法。

一、常见病症
1、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患者常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
或出血量逐渐增多。

2、阴道分泌物:患者可能会出现白带增多、有味道、有异色,特别是在过了更年期的女性。

3、下腹部疼痛: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腹部不适或疼痛。

4、排尿困难:病人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或尿频等症状。

5、贫血:由于不规则出血或持续的阴道流血,造成患者体内
血液的流失,导致贫血。

二、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是切除子宫的常规方法。

在早期诊断的情况下,仅有单侧子宫手术的情况也是有可能采取的。

对于绝经后的患者,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颈癌的区别就不是那么明显了,手术将自然排除双方。

根据病情,存在多种不
同程度的手术方案。

2、放疗:放射治疗是子宫内膜癌治疗的另一种方法,通常只
在手术无法切除所有癌细胞的情况下使用。

在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放射治疗可以起到控制疾病进展的作用。

3、化疗:化学治疗可以用于手术或放疗之后的治疗,可以用
于控制疾病的进展并破坏残留的癌细胞。

总之,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患者应当注意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或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题目上庄村更新设计、劈柴院街区城市设计、青岛中山路街区城市设计……二、课程学时总计12周,72学时。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巩固与检验现阶段所学知识、原理、方法、技能,并进行灵活的综合运用;学习思考城市设计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的关系问题,建立和培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通过交流讨论、徒手草图表达、正式图纸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培养学生严谨的设计态度和规划设计的表达与表现能力,以及实际应用城市设计的相关方法与原理,掌握空间环境、交通组织、绿化系统、景观小品、市政设施的综合规划设计方法;训练学生规划前期的调研能力,重点强调基地的特征和场所精神,深入思考规划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初步具备规划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AUTOCAD、PHOTOSHOP、SKETCHUP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与分析城市现象,关注城市发展动态和前沿课题,构建一个布局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设计方案,同时塑造一个环境优美、方便舒适且富有个性的空间环境。

四、用地环境与现状上庄村位于青岛市黄岛区上庄村,北邻中学,西侧是国家4A级森林公园和一在建高端地产项目,南向是一规划中的大学基地,东侧是相邻村落。

本规划地块四周群山环绕,水系发达,环境优美,基地现状情况详见附图。

设计者可根据地形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道路选线和走向。

劈柴院街区城市设计……青岛中山路街区城市设计……五、设计要求1.本次设计应充分考虑规划用地的功能定位。

结合规划区自身优势和现状条件,选择恰当的用地性质,确定开发规模,进行土地适宜性和承载力分析,确定建设用地总的开发规模,确定各项建设用地的比例。

2.对片区的整体形态、开敞空间、城市轮廓和天际线、视线走廊等进行总体设计;对建筑体量与风格、色彩、高度、植物配置、标识系统、小品等提出整体设计原则,强化地区空间的整体感。

城市设计提纲

城市设计提纲

城市设计提纲城市设计是政府对于城市建成环境的公共干预。

它所关注的是城市形态和景观的公共价值领域(public realm),不仅包括公共空间本身, 而且涵盖对其品质具有影响的各种建筑物。

城市设计是一项集结化的设计领域,集合了许多要素于一体。

涉及到传统设计,并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市政工程(现在通常称为环境工程)和建筑学相互重叠。

他是由规划和交通运输政策、建筑设计、发展经济、景观和工程技术等有关事物形成的,但是又超越了这个范围。

它是为某个地区建造一种视觉效果,并且利用技术和资源来实现那种视觉效果。

它与特定产品的设计有关:新城镇、新郊区、城市和郊区的新辖区、城市改造、城市广场和街道等等。

广义上来看,就是城市和辖区级别的城区公共设计。

城市设计作为公共干预通常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广场和公园等)的具体设计,称为形态型(physical)、作为结果(result)的城市设计;另一种是制定和实施城市形态和景观的公共价值领域的控制规则,称为管制型(regulatory)、作为过程(process)的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policy)。

城市设计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形象与特色,保障地区物质空间环境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操作规则以期为后续的设计和公共环境建设提供可操作的指南,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其主要研究范围及成果内容有:1.现状研究地块城市区位环境分析现状土地利用分析现状自然环境分析现状交通条件分析基地开发建设的SWOT分析场地综合评价2.城市设计土地利用规划及规划总平面城市空间形态分析(城市天际轮廓线控制分析、建筑高度控制分区等)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含车行及步行系统组织设计、无障碍设计及城市公共交通组织设计)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设施布局分析(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绿地系统分析、开放空间体系分析等)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环境小品、沿街建筑界面控制、地面铺地设计、街道景观设计以及城市夜景设计等)城市照明设计(属于夜景设计范畴,灯光数量间距布置及灯的明度控制等)广告标示设计(控制调整沿街广告牌高度、尺度、色彩、字体等)城市市政工程设计(现状、规划改造的市政设施等)街区及地块细则(街区及地块细则是对街区或地块的建设开发进行具体而直接的引导和控制,主要内容包括街区(地块)的功能引导、空间组织、建筑形态、交通出行组织以及开放空间组织等。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教学提纲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教学提纲
城市是否具有魅力,对居民是否具有亲切感、认同感、归属 感,关键取决于城市肌理的细腻与丰富程度。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2 城市设计基本原理
2.1 城市设计三大基本理论 2.1.1 图底理论
■ 城市空间微观层面 有助于我们客观、深入的分析城市空间现状,化无为有,可以化消 极空间为积极空间,使开敞空间得到完形,并且通过渗透性界面达 到化大空间为小空间。
2.生理、心理与高度距离 实体高度H、水平距离D、由D∶H比值不同的感觉。 (1)D∶H=1,垂直视角45°,一部可看清实体细部; (2)D∶H=2,垂直视角27°,可看清实体整体; (3)D∶H=3,垂直视角18°,可看清实体整体及其背景
卢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3 城市设计空间与尺度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简洁律”原理。好 的图形应当是组织结构简洁明了的,解除人 们因混乱引起的定向丧失,使内在的紧张感 得到消除。简洁并不是简单或缺少信息。而 是通过简洁的结构特征,以明确的方式,把 复杂的材料组织成有序的整体。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2 城市设计基本原理
2.1 城市设计三大基本理论 2.1.3 场所理论
在知觉场中,图形倾向于轮廓更加分明、更加完整和更好的定位, 具有积极、扩展、企图控制和统治整体的强烈倾向,而背景则因缺少组 织和结构而显得不那么确定,表现消极、被动,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 的态势。图形和背景可以相互转化。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2 城市设计基本原理
2.1 城市设计三大基本理论 2.1.1 图底理论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3 城市设计空间与尺度
3.1 城市公共空间尺度与心理感受
3.1.2 城市公共空间尺度
1、生理、心理与水平距离 两人相处1-2m距离产生亲切感;

城市设计教材纲要

城市设计教材纲要

城市设计课程纲要第一章城市设计发展概述1.城市设计概念的认知理论认知:注重城市设计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寻求普遍意义城市设计的内涵和外延1.1.1 不列颠百科全书:为社会、经济、审美和技术服务,涵盖了个体工程、系统工程、区域设计等形体环境设计1.1.2 林奇.凯文:城市空间应保证城市各种活动,实现多种价值观应用认知:注重城市建设中具体问题的及其解决途径1.2.1 政策取向1.2.2 工程取向2.城市设计历史发展2.1 城市设计的萌芽时期2.2 古代国外城市设计史2.2.1 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贯穿与城市设计中,追求与自然环境地协调,体现人的尺度,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

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特点:“以空间、轴线、建筑实体、连续空间、引力及延伸等模式”2.2.2 古罗马时期:突出政治、军事的地位,强调街道布局,引入主次干道的概念特点:轴线对称、纪念性,公共建筑的附属性2.2.3 中世纪时期:城市规模小,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特点:空间封闭,尺度宜人,理性原则2.2.4 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城市设计模式,以便利、美观为设计原则2.3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史2.3.1 中国古代城市特点2.3.2 各时期的代表和特点(汉以前;汉至宋;明清)2.3.3 北京城的城市发展沿革2.4 近现代西方城市设计史2.4.1 工业革命18、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城市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产生严重的城市问题,污染,工业化的急功近利特点:城市设计缺乏整体观念,艺术性的缺乏2.4.2 20世纪30年代末的新建筑运动:功能秩序解决城市问题,考虑社会进步和公众的基本生理、生活需求。

特点:重视经济、社会、立法,忽视历史文化,城市出现大量无特色的消极空间2.4.3 《雅典宪章》后20世纪中期:重视城市环境问题,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五要素的城市意向的形成2.2.4 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强调城镇和谐性、新旧建筑关系、公共空间形式及小规模改造街区,历史、传统、文化、地方特色、邻里、场所精神。

城市设计 教学大纲

城市设计  教学大纲

城市设计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235Z10课程名称:城市设计/Urban Design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建筑设计(I\II);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原理适用专业:城乡规划教材:1. 王建国著.城市设计(第三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教学参考书:2. 王一著.城市设计概论--价值认识与方法.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理想空间》等期刊杂志4.相关的政策与设计规范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城市设计是专业核心课程,直接衔接城市设计原理课程,是城市设计课程设计周的先修课程。

本课程结合原理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的工程项目,目的在于进一步熟悉城市设计原理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并予以运用。

通过全真模拟工程实践,了解城市设计全过程,掌握设计方法,熟悉技术规范,并能对设计成果进行品质优良的规范表达。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全面掌握城市设计的专业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其他的专业知识,解决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些问题,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能力:城市设计经过现场调研、基地现状要素梳理、方案构思、成果表达各个阶段,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多次的分组讨论、多方案选择、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评价的能力;熟练的运用CAD、PHOTOSHOP、GIS等专业软件的制图能力;图文并茂、辅以模型、详略得当的表达能力。

素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城市建设做贡献。

在均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的素质。

通过经典案例的欣赏与方案对比讲评,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城市设计课程大纲

城市设计课程大纲

城市设计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城市设计是研究和规划城市空间的学科,旨在创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本课程将介绍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城市规划与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城市发展的概念、理论和实践;2. 掌握城市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对城市环境和人文特征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三、课程安排1.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的定义和目标- 城市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城市设计的实践案例2.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城市规划的参与主体与政策法规- 城市规划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区划3. 城市设计工具- GIS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CAD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4. 城市设计案例研究- 国内外城市设计典型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项目规划与管理- 城市设计方案评估与优化5. 城市设计实践- 独立或小组完成一个城市设计项目- 进行城市设计方案讨论与提案-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比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个人项目(30%):完成一个城市设计项目,并撰写设计报告。

3. 期末考试(40%):考察学生对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城市设计导论》、《城市规划原理与方法》等2. 课件:提供相关案例、资料和PPT讲义等3. 实地考察:安排实地考察,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实践经验六、参考书目1. Lynch, K. (1981). 城市规划的形态。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Alexander, C. (1977). 一个自然的系统——建筑的城市观。

北京:中国建筑工業出版社。

3. Montgomery, J. (2016). 小城市——寻找社区伙伴。

北京:中国建筑工業出版社。

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资深教师团队承担,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大纲02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大纲02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大纲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课程代码: 070053学时: 32 (讲课学时: 32 实验学时: 课内实践学时: )学分: 2.0一、适用专业: 城市规划专业、有关其他专业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从城市形体环境设计的层次, 了解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内容、方法、程序, 从而提高城市设计能力, 提高专业调研能力和专业信息获取能力, 提高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了解国际国内相关较深层次研究, 形成一个积极的、可不断开拓的开放系统。

城市设计属应用学科, 其理论的讲授内容势必应不断充实与更新。

二、课程教学大纲说明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主干课, 通过对城市设计基本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建立广义的专业理念, 掌握必要的相关知识, 为今后应对社会发展、拓展专业领域打好基础, 因此在城市规划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在修完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上, 对城市设计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教学目的是:建立以城市设计为思维角度, 形成新的设计观念;了解城市与本专业的关系, 拓宽专业视野, 健全专业知识, 为适应日益综合、宽泛的设计领域的要求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决城市相关问题的素质, 使原有的专业知识架构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教学手段:《城市设计概论》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 是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后的较高层次的理论学习, 因此理论课的教学应逐步从被动式教学转向主动式教学, 最终转向互动式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核心部分教学, 提高教学的形象性;象上设计课一样上理论课, 运用实物投影系统, 进行作业讲评与课上徒手草图绘制;安排室外调查, 到城市中去体会实际的城市形体环境及城市生活, 深入理解城市设计理论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三、各章教学结构及具体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基本要素、过程与成果、景观与空间、开发与管理等。

城市设计提纲

城市设计提纲

1、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

因此,包括两个方面:①对城市中人的活动的组织、引导和安排②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组织、布局和构图2、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比较城市规划目的: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控制工作对象:以二维为主,社会、经济和形体环境相结合,具有计划性成果:战略性的政策、法规、规划方案,以文字为主,实现动态控制实施时间:体现为发展过程,时间跨度大委托人:政府机构参与者:规划师、政府官员、社会和经济学家城市设计目的:促进形体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工作对象:以三维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及整体形象的把握,具有设计性成果:战术性的政策、计划、方案、导则,实行动态控制+引导实施时间:体现为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大委托人:政府机构、开发企业、多种委托人参与者:城市设计师、政府官员、开发商、建筑师等建筑设计目的:为修建活动服务工作对象:建筑物内外部空间/外环境设计成果:修建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指导具体施工实施时间:在确定的时间内委托人:开发企业、业主、建造主参与者:建筑师、使用者3、城市设计的内容1、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

从三维的角度将平面的土地使用转化为立体的建筑布局、交通方式和基础设施的安排,理出一个清晰的框架,从而可做为控制、指导城市建设,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2、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

包括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新旧建筑艺术形式、公共空间体系的建立、使用活动设计、不同时间和季节的景观变化等。

3、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政策。

城市设计的成果完成,并经过公众参与和专家评审以后,将被作为地方法规指导城市建设。

因此,城市设计成果有一个向法律文件转化和立法的过程。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设计师不但参与立法,还应是执法群体中的一员。

4、城市设计的类型----三种类型开发型城市设计保护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社区设计5、城市设计元素主要设计元素有:土地使用/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开放空间/使用活动组织/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步行街(区)/标志与标牌(1)、土地使用:目的对用地定性,进行使用性质分区。

城市设计 教学大纲

城市设计   教学大纲

城市设计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140Z10课程名称:城市设计/Urban Design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及原理、城乡规划原理、风景园林设计原理、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居住建筑设计及原理、城市设计原理适用专业:建筑学教材1.王建国.城市设计(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教学参考书2.Dieter Prjnz.城市设计.上)(下)(第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3.约翰•伦德•寇耿. 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第1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城市设计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对建筑学专业本科生而言,深入研讨城市设计难度较大,教学主要立足于基本概念、原理和工作方法的基本了解。

该课程设置在《城市设计原理》课程之后,通过专题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对一定区域范围城市空间形态的把握和设计能力。

建筑学专业学生通过设计实践,促进其思维拓展与转换,形成由建筑到城市、由城市到建筑两个方向的整体设计观念,有效地提高宏观设计实践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城市设计调研方法及实践;城市形成过程中城市现状、建筑与景观、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城市各要素基本含义及其空间组织方式;城市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城市建筑群体空间形态布局的基本方法;设计导则编制的标准和方式;地块开发控制图则的编制方法。

能力: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相关先进分析工具,掌握城市设计的操作程序与步骤,了解各层次城市设计的基本要求;能通过城市设计,解决城市景观空间、社会政治和经济目标诉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素质:学生应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能用整体性、公共性、可控制三种思维综合的方式来看待城市设计,能通过城市设计手段解决城市中现存的各种问题;设计实践分组进行,学生应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实践教学课时为8课时,分为优秀城市空间调研(4课时)、城市城市设计场地调研(4课时)。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20131022课程英文名称:Urban Design课程总学时:64讲课:10实验:48讨论:6 适用专业:建筑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2月一、大纲使用说明(-)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 •课程地位:《城市设计》是建筑学大三学生继学习建筑学基础课程及相关专业课后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内涵,掌握城市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树立城市设计的观念,掌握其相关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实践中的能力,是建筑设计入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熟悉城市设计概念与地位、城市设计性质与任务;了解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系统掌握城市设计的发展历史;了解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掌握城市设计的研究对彖、类型与内容;掌握城市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了解城市设计机构组织;熟悉城市设计的编制与成果表达;了解城市设计的决策、实施、操作与管理;了解城市设计评价标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的基本要求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1、了解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理解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2、了解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学握城市设计的内容与层次;3、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及最新发展动态;4、掌握当代城市设计的内容、原则与方法;5、掌握当代城市设计的过程与成果表达形式;6、学会运用当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逬行城市设计实践;7、了解城市开发的概念与类型;掌握不同阶段城市开发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三)实施说明1.教学条件(1)采用指定教材、辅助教材及参考书目作为教学辅导资料。

(2)学生课下自学可利用系资料室、校图书馆、网络资源。

2.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课采用多媒体逬行教学。

(2)讨论教学课采用“教师总结+分组讨论+自由讨论”方式逬行教学。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72844课程名称:城市设计英文名称:Urban Design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64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0学时)学分:4适用对象: 环境设计专业考核方式:分散考试先修课程:景观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二、课程简介(中英文,200字左右)1、通过对城市规划设计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讲授使学生对城市空间的设计方法有较深入的理解。

2、通过对不同类型城市空间的实地调研分析和讲解提高学生对宏观空间的感受和实际设计能力。

3、通过设计实训使学生具备初步城市设计及表现能力,并结合课堂陈述方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design methods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students have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methods of urban space.2,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t types of urban space, we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perception of the macro space and the actual design ability.3, through the design training, students have the preliminary urban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bility, and combine the form of class presentation program to improve students' expressio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城市设计是一门环境专业学科主干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组织体系分析图
土地使用分析图
建筑小品和城市家具设计
鸟瞰图
透视图
三、实验内容
(无)
四、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说明: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总学时




课堂
讨论
上机
电化
教学
课外
辅导
习题数
其他
形式
备注
课程设计
52
讨论与评讲
8
总计
60
五、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城市设计王建国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授课提纲:
一.导论
(1)名词概说:城市的定义
(2)地图的伟力:地图与图像的价值取向
(3)解构的含义:解析与建构。
(课堂讲授70%,阅读讨论30%)
二.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
(1)早期城址及其形态
(2)宋代以前的中国城市
(3)中世纪前的欧洲城市遗产
(课堂讲授80%,阅读讨论20%)
三.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读书报告(作业)思考题:
1.选读一部有关城市历史的书,借助地图给以评述(文字配地图)
2.结合某城市历史古迹的考察,画出城市历史复原图,并做介绍(文字配地图)
3.结合城市历史、城市现状和有标志性建筑街区的保护,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阐述自己的观点。(文字配地图、图像)
4.结合城市制度与地理环境,举例阐述中国城市职能分区与城市景观特征(文字配地图)
教学方式:课程设计
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内容:
通过对某一真实地段的基本设计条件进行分析研究与收集资料,运用城市设计的基本知识与设计技能,独立完成该地段的城市设计方案,最后成果为附说明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以手绘或电脑绘图,应包含以下内容:
城市设计文本及说明
总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分部平面图
规划结构分析图
自然生态体系分析图
电话:62757547(办),62757677(宅);电子信箱:lixc@
课程简介:
借助地图的分析、考古资料的运用、城市建筑景观的鉴赏,用比较的视角解构中外城市起源、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运用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铨释中外城市在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方面折射的社会共性与文化异质。
学会辨认与利用城市地图和航空照片,分析城市选址、成长的地理条件,城市风貌形成的历史过程,探索城市形态、布局与社会制度的依存关系。
马克尧主编《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8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上、下),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
侯仁之《北京历史城市地理》,北京出版社,2000
李雄飞、王悦《城市特色与古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国城市地图集》(上下册),地图出版社,1995
曹婉如等《中国古代地市设计》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专业适用)
(60学时)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城市规划专业2004年教学计划制订
(一)教学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概论
2、后续课程:
(四)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
“比较城市史:地图、形态与文化”教学大纲
[作者:李孝聪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25文章录入:hejin]
课程名称:比较城市史:地图、形态与文化
Comparative Urban History
课程号:02131200
上课时间:周三第11~12节(19:10—21:00)
上课教室:理教107
任课教师:李孝聪(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美]芒福德著,倪文彦、宋峻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
王景惠、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读书报告和论文相结合的作业(作业成绩占50%)
考试日期:2004年5月24日
作业要求:
所有作业都必须用电子文本撰写,完成后用电子邮件传送给助教。图文并茂的作业将受到赞赏!
交作业终止期:2004年5月19日
本课程助教:
钟铁军:<zhtiej@>,电话:51604008
覃影:<qinying_yb@>,电话:51605582
(1)从“清明上河图”到“盛世滋生图”
(2)文艺复兴的城市理念
(3)商业资本的城市改造
(课堂讲授80%,阅读讨论20%)
四.中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规划
(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和宪章
(2)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3)现代化的诱惑和误区
(课堂讲授80%,实践作业20%)
考试形式:
与课堂讲授内容相应的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50%)
以中、外有特色的历史名城为例,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法规》,掌握历史文化名城应如何保护和规划。
以个人实践介绍历史文化旅游的感受,分析城市景观的摄影构图;从中外城市的建筑风格上去欣赏和品味城市的自然环境与历史人文氛围。
本课程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面授、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能够解读城市历史。
(2)城市空间设计梁雪肖连望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小城镇中心城市设计夏健龚恺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图解都市计划Dieter Prinz著,崔征国译,詹氏书局,1991。
(5)图解都市景观Dieter Prinz著,崔征国译,詹氏书局,1991。
城市文化历史方面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课程讲授,使同学了解中外城市发展历史、了解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基本理论、主要流派及学术特长,了解有关城市和建筑优秀风格形成的特点,并认识保持发展城市文脉的重要意义。通过理论讲授和规划设计实践使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要求,了解城市历史保护地段及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的目的、原则及相关技术要求。课程安排如下:
参考书:
A.E.J. Morris,History of Urban Form 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s,Longman Scientific & Technical,1994
M.C.Branch,Comparative Urban Design,Arno Press Inc. 19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