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和土壤遥感与信息

合集下载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吴克宁、高向军土地行政与公共管理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吴克宁、高向军土地行政与公共管理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吴克宁、高向军土地行政与公共管理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下设3个专业,其中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分为4个研究方向。

二、考试的科目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科目组导师考试科目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科目312土地科学技术学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1.地籍管理2.土地管理学总论04土地行政与公共管理吴克宁①1001英语②2027土地资源学③3038土地经济学高向军同上谢俊奇同上三、导师介绍吴克宁,男,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亚热带过渡区土壤发生多元性与第四纪环境变化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子专题,国家计委项目“河南省国土资源遥感调查及信息化工程”子专题。

高向军,男,汉族,1956年3月生,北京人,1975年1月参加工作,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

2002.01——2008.12,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党委书记2008.12——,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局长谢俊奇:男,1962年11月生,河北望都人,汉族。

1988年加入九三学社。

现任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院长。

中国林学会、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理事。

高级工程师。

1995年至199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9年至2001年任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处长。

2001年至今任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院长。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土壤发生分类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土壤发生分类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2014年 科研热词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 甘肃省 定量化分类 地貌 土壤亚类 亚类 3s技术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面向对象分类 高寒草甸 陆地资源卫星 遥感 草毡表层 监测分析 盐渍化信息提取 盐渍化 珠江口沿岸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 建设用地扩展 塔里木河 地表热环境 图像分割 剥蚀 三江源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科研热词 粘细菌 形态 展望 土壤地理学 土壤发生学 土壤制图 土壤信息系统 回顾 分类 hsp60基因 16s rrna基因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科研热词 非点源污染 闽北地区 长乐江流域 钾长石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芽孢杆菌 系统分类 矿物分解细菌 源识别 浙江 水耕人为土 氮素 未来展望 有机酸 找矿矿物族 找矿矿物学 成因矿物学 学科体系 发生特性 发生学性质 发展历史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arcswat

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途径作者:张文太盛建东贾宏涛武红旗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3期摘要农业资源与环境是为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在土壤肥料高效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专业。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本科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核心,系统的学科建设是基础。

结合新疆农业大学特色专业建设,从学生、教师、院校和社会资源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途径,并列举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教学社会资源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506个专业之一,也是12个学科门类中农学门类的27种专业之一,隶属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这一专业主要由1998年以前的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组建发展而来,目前全国共有53所高校设置该专业。

①专业课程包括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地理学和地质地貌学等。

以这四门课程为例,结合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现状,总结了提高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途径,并列举了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些经验。

1 加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正在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201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的第九份关注农业的中央一号文件。

《意见》中指出要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强调农业水土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以及基本农田的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至关重要。

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与本科生培养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增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攀高,2011年为26.9%,预计2020年将达到40%。

土层分类资料

土层分类资料

02
土层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
土层的密度、孔隙度和渗透性
土层的密度
• 定义:单位体积土体的质量,单位: g/cm³ • 影响因素:矿物颗粒、有机质、水 分等 • 密度的测定方法:杠杆法、浮力法、 射线法等
土层的孔隙度
• 定义:土体中空隙体积与总体积之 比,单位:% • 影响因素:矿物颗粒、有机质、水 分等 • 孔隙度的测定方法:容积法、质量 法、射线法等
土层分类的意义
• 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效率 • 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 防治地质灾害 • 保护生态环境
国际通用的土层分类体系
中国土壤分类体系
• 土壤质地分类:包括砂土、壤土、黏土等 • 土壤肥力分类:包括肥沃土、中肥土、瘠薄土等 • 土壤盐碱分类:包括盐土、碱土、中性土等
国际土壤学会(ISSS)土层分类体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
• 土壤养分循环评估: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养分循环模型等 • 土壤生物多样性评估:生物调查、生物多样性指数等 • 土壤气候调节评估:气候模型、遥感技术等
土层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土层的保护
• 土壤侵蚀防治:植被覆盖、土壤改良、地形整理等 • 土壤污染控制:污染源控制、土壤修复、土壤质量监测等 • 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恢复等
土层的矿物组成
• 定义:土体中各种矿物的质量百分比 • 主要矿物:石英、长石、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 • 矿物组成的测定方法:偏光显微镜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等
03
土层的工程性质与分类
土层的承载力与变形特性
土层的承载力
• 定义:土体在单位面积上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单位:kPa • 影响因素:土的密度、抗剪强度、压缩性等 • 承载力的测定方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载荷试验、动载试验等

土壤学部分专业名词

土壤学部分专业名词

土壤学部分专业名词1 土壤soil。

2 土壤学soil science3 发生土壤学pedology4 耕作土壤学edaphology5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6 土壤物理[学] soil physics7 土壤化学soil chemistry8 土壤生物化学soil biochemistry9 土壤矿物学soil mineralogy10 农业化学agrochemistry11 土壤分析化学soil analytical chemistry12 土壤生物学soil biology13 土壤微生物学soil microbiology14 土壤生态学soil ecology15 土壤微形态[学] soil micromor-phology16 土壤资源soil resources17 土壤区划soil regionalization18 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19 土壤管理soil management20 土壤利用soil utilizaion21 土壤改良soil amelioration, soil improvement22 土壤侵蚀[学] soil erosion23 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4 农业化学分析agrochemistry analysis25 土壤信息系统soil information system, SIS26 土壤遥感soil remote sensing27 土壤圈pedosphere28 土壤景观soil landscape29自然土壤natural soil30人为土壤anthropogenic soil31 耕作土壤cultivated soil32 森林土壤forest soil33 草原土壤steppe soil34 荒漠土壤desert soil 35 水田土壤paddy field soil 36 旱地土壤upland soil37低地土壤lowland soil38湿地土壤wetland soil39 盐渍土壤salt-affected soil40 山地土壤mountain soil41高山土壤slpine soil42 风化作用weathering43物理风化physical weathering44化学风化chemical weathering45 生物风化biological weathering46 风化产物weathering product47 风化残余物weathering residue48 风化强度weathering intensity49 风化指数weathering index50 风化淋溶系数ba value51 半风化体saprolite52 风化壳weathering crust53 碎屑风化壳clastic weathering crust54 含盐风化壳salic weathering crust55 碳酸盐风化壳carbonated weathering crust56 硅铝风化壳siallitic weathering crust57 铁铝风化壳ferrallitic weathering crust58[成土]母质parent material59 土壤发育soil development60 土壤发育序列soil development sequence61 年代序列chronosequence62 地形系列toposequence63 原始土壤primitive soil, initial soil64 幼年土壤young soil65 成熟土壤mature soil66 顶极土壤climax soil67 古土壤学paleopedology68 古土壤paleosol69 埋藏土buried soil70 裸露埋藏土exhumed soil71 残遗土relict soil72土壤年龄soil age73 土壤绝对年龄absolute age of soil 74土壤相对年龄relative age of soil75 放射[性]碳定年radiocarbon dating76 [表观]平均停留时间[aparent] mean residence time, AMRT77 土壤地球化学soil geochemistry78 土壤生物地球化学soil biogeochemistry79 土壤发生soil genesis80 土壤形成soil formation81 土壤形成因素soil-forming factor82 土壤形成过程soil-forming process83 淋溶作用eluviation84 淋洗作用leaching85 螯合淋溶作用cheluviation86 [机械]淋移作用mechanical eluviation, lessivage87 淀积作用illuviation88 淋淀作用eluviation-illuviation89生物积累作用biological accumulation90 腐殖质积累作用humus accumulation91 泥炭形成[作用] peat formation92 盐化[作用] salinization93碱化[作用] solonization94 次生盐化[作用] secondary salinization95脱盐作用desalinization。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分类原则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分类原则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分类原则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分类原则评述1. 介绍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是我国土壤科学家根据我国国土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条件,在总结和综合国内外土壤分类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编制而成的。

该分类系统充分考虑了我国广袤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土壤类型,提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土壤分类体系。

在整个土壤科学领域中,这一系统在我国土壤分类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动我国土壤科学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分类原则1992年的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总共包括了12个主要类型和56个细类土壤,其中每个类型都是根据其地理形成背景、土壤过程和成因等综合因素进行的分类。

在这个土壤分类系统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几项分类原则:2.1 地质基础原则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充分考虑了我国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条件,将我国土壤划分为东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貌类型,以及相应的土壤类型。

2.2 地理环境原则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着重强调了土壤形成和演化的地理环境条件,包括了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因素,将这些因素作为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

2.3 土地利用原则该分类系统还将土地利用作为土壤分类的重要原则之一,因为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往往会导致土壤的不同特征和用途,因此在土壤的分类中不可忽视土地利用对于土壤形成和特征的影响。

2.4 土壤特征原则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还根据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土壤的形成和特征。

3.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准确地结合了我国广袤的地理环境、地质构造和土地利用情况,充分考虑了土壤特征和地理环境对土壤形成演化的影响,为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分类系统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当今社会和土壤科学的要求。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引言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农业文化背景的国家,土壤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土壤系统分类名称,是土壤科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有效管理土壤资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全面评估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土壤系统分类名称,并根据其在土壤科学中的价值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是指根据土壤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将中国国土划分为不同的土壤类型。

主要包括红壤、黄壤、黑土、褐土、草地土壤、河流湖泊沉积土壤等类型。

1. 红壤红壤是中国最重要且分布广泛的土壤类型之一。

其特点是颜色红艳,富含氧化铁和氧化铝。

红壤有良好的通气条件,适合发展农作物。

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长期的低度风化和淋溶作用使得土壤呈红色,造就了丰富的红壤资源。

2. 黄壤黄壤是我国南方的另一重要土壤类型,以黄色为主,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黄壤形成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冲积平原和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黄壤的肥力较高,适宜农业生产。

3. 黑土黑土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土壤类型,以黑色为主,含有机质丰富。

黑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适合发展小麦、大豆等作物。

黑土的良好保水能力和保肥性能,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4. 褐土褐土是我国华南、台湾和西南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颜色呈棕色或黑褐色。

褐土在多年受雨蚀和风蚀的影响下,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土层。

褐土广泛用于发展茶叶、水果和果树等农业作物。

5. 草地土壤草地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特有的土壤类型,适于草原植被的生长。

由于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草地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但缺乏养分。

草地土壤的发展对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6. 河流湖泊沉积土壤河流湖泊沉积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和华南地区的平原地带,颜色多样,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对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土类、亚类划分及其调查制图的辨析

对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土类、亚类划分及其调查制图的辨析

土 壤 (Soils), 2014, 46(4): 761–765①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12100、2008FY110600)资助。

作者简介:张凤荣(1957—),男,河北沧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地理、土地资源评价和利用规划。

E-mail: frzhang@ ②北京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农业局,农林科学院. 北京土壤(内部资料). 1984对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土类、亚类划分及其调查制图的辨析①张凤荣1,王秀丽1,梁小宏2,孔祥斌1,张青璞1,杨黎芳2(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2 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4)摘 要:按照中国发生分类对新采集的68个北京市山区的土壤剖面进行了分类命名,并与剖面点所在土壤普查图上的分类名称进行比较,结果是只有18个剖面的分类名称一致。

造成分类名称不一致的原因:①发生分类以区域典型土壤剖面分类命名,而区域内很多土壤不同于典型土壤剖面;②发生分类往往以现代生物气候带为主要分类标准命名区域土壤,而不是根据土壤性质;③分类不一致的最大原因可能是制图精度不够。

研究认为,土壤分类必须依据土壤性质本身,而不是土壤形成因素;采取野外单土壤性质调查制图,室内叠加单土壤性质图形成多属性图斑,根据分类系统对它们进行综合分类,以提高分类制图精度。

关键词:土壤普查;土壤分类;分类标准;土壤图;对比 中图分类号:S155; S159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普查)是国家“六五”重点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所列第一项“全国自然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研究的重要组成内容。

国务院为此发布了国发[1979]111号文件,批转了“农业部关于开展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自1979年开始,在土壤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和部署下,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国大约8万农业科技人员历经16年的勤奋工作,完成了历史上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形成了《中国土壤》[1]、《中国土壤普查技术》[2]、《中国土壤普查数据》[3]等成果。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中国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划分的一种分类体系,主要分为三级和六级分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等级。

中国土壤分类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建立,目前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是根据1978年修订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进行的。

该分类系统主要基于土壤的成因、性质和用途,是一个较为综合全面的分类等级。

中国土壤分类分为三级分类和六级分类。

三级分类主要侧重于土壤的性质和特征,一级为大类,二级为次级,三级为小类。

六级分类在三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一级为大类,二级为次级,三级为小类,四级为亚类,五级为常用含义组,六级为特定含义组。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级分类和六级分类的具体内容。

一、三级分类:1.一级分类:主要分为12个土壤大类,包括黄壤、红壤、黄棕壤、黑土、褐土、林土、沼泽土、盐渍土、草地土、荒漠土、亚麻土、沙质土。

2.二级分类:根据土壤的其他特征和性质对一级大类进行细分,一共分为62个次级分类。

3.三级分类:在二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的更加具体的特征和性质进行细分,一共分为242个小类。

二、六级分类:1.一级分类:与三级分类一致,主要分为12个土壤大类。

2.二级分类:与三级分类一致,一共分为62个次级分类。

3.三级分类:与三级分类一致,一共分为242个小类。

4.四级分类:在三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主要根据土壤的特性和用途进行划分,一共分为879个亚类。

5.五级分类:根据土壤的常用含义进行分组,方便使用者对土壤的理解和应用。

常用含义组共有198组,如砖红色、黄棕色、灰褐色等。

6.六级分类:根据土壤的特定含义进行分组,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特定需求,比如耕地土壤、水稻土壤、园地土壤等。

以上就是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的具体内容。

该分类体系主要基于土壤的性质、特征和用途进行划分,对于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个分类系统,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

绪言重点:掌握土壤及肥力的概念,掌握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土壤肥力及其概念土壤: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是可以剖析的物质实体和一个运动、开放的系统。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土壤地理学是土壤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分布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科学。

研究内容①土壤发生的研究:研究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土壤的形成过程。

②土壤分类的研究:根据土壤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入相当的分类单位,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

③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认识和探讨土壤在空间分布上是有规律的,是土壤地理学的基本任务和研究内容。

④土壤调查、制图及土壤资源数量统计与质量评价的研究:土壤是一种资源,认识和利用这种资源,需要进行土壤调查,在其基础上还要进行土壤资源的数量统计和质量评价。

⑤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不同土壤系统中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区域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同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与预测。

⑥土壤保护的研究: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做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土壤地理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①土壤野外调查研究方法。

②定位或半定位动态观测研究方法。

③室内分析研究方法。

④数理统计研究方法。

⑤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章土壤剖析重点:掌握土壤剖面发生层的划分;掌握土壤流体物质组成及其主要诊断特性;掌握土壤固相物质组成及其特性;掌握有机质的组成及特征;掌握土壤质地、结构等主要物理性质。

土壤形态一、土壤剖面发生层的划分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土壤发生层:指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且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层次,简称土层。

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土壤剖面划分:1、有机层(O)以已分解的和未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土层;2、腐殖质层(A)形成于表层或位于O层之下的矿质发生层。

土壤学 土壤图

土壤学 土壤图

土壤图土壤图是反映不同土壤的分布与特性的地图。

分为普通土壤图和专门土壤图两大类。

前者包括土壤类型图、土壤区划图等,综合性强,内容全面,用途广泛,是土壤图中最基本的图种;后者着重反映土壤的某种特性或某一特定服务对象所需要的内容,如森林土壤图,工程土壤图、土壤养分图、土壤酸碱度图、土壤渗透图、土壤盐渍化程度图和土壤侵蚀图等。

土壤图一般指土壤类型图,其基本内容是表示土壤覆盖层的发生学类别——土类、亚类、土属(组)、土种及变种的地理分布,及土壤的机械成分和成土母质。

土壤图应反映土壤发生学类型的水平和垂直地带性规律,同时也要反映耕作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大比例尺土壤图(>1∶25万)应表示个别农业用地的质量、土种和变种,用于土地规划及估量土壤条件。

中比例尺土壤图(1∶5万至1∶20万)应反映到土属一级,用于流域规划及估计地区的土地资源。

小比例尺土壤图(<1∶100万)着重反映土壤的地理规律,表示土类和亚类。

土壤区划图是根据土壤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特点相结合进行的分区划片,是以土壤发生学为基础而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

土壤图在规划与指导农业生产、评价土地资源、正确选择农业用地、规划农业企业布局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土壤学”分类下的词条:(共1727个)真菌简介真菌(Fungus)一词的拉丁文Fungus 原意是蘑菇。

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个类群,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约有1万属12万余种(属与种都是单位,且属大于种),真菌学家戴芳澜教授估计中国大约有4万种(种为单位)。

按照林奈(Linneaus)的两界...9千字2012-11-04 残剑指寒江流沙地理专业名词——流沙流沙是大自然所设计出的最巧妙机关,它可能藏在河滨海岸甚至邻家后院,静静地等待人们靠近,让人进退两难。

在公元1692年时,牙买加的罗伊尔港口就曾发生过因地震导致土壤液化而形成流沙,最后造成三分之一的城市消失、两千...2千字2012-09-24 c2010n崩塌概述◎崩塌[汉语拼音]bēngtā[英文]collapse; crumble; cave in; fall down; avalanche [解释]崩落而倒塌【近义词】倒塌[其他详细拓展] 崩塌是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僵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5千字2012-06-09 yangke19941112砾基本信息砾拼音:lì繁体字:砾部首:石,部外笔画:5,总笔画:10 五笔86:DQIY 五笔98:DTNI 仓颉:MRHVD 笔顺编号:1325135234 四角号码:12694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U+783E 注解释义基本字义● 砾(砾)lìㄌㄧˋ◎小石,碎石:~石...1千字2012-08-15 yangke19941112水力个人履历水力:出生于江苏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中国土壤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栗钙土 :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干 草原植被下发育而成旳土壤,具有 较薄(20~30cm)腐殖质层,1m内 有钙积层。
上图为栗钙土剖面
上图为栗钙土景观
土地利用:植被干草原;属于农牧兼宜 型土壤。建设口粮田和人工草场育肥基 地;主要发展畜牧业,防超载过牧,草 场退化;秸杆还田,少耕免耕,等高耕 作,保持水土;防风蚀,防护林体系。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黑土: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形 成旳淋溶土壤。 微酸性土壤,具有深 厚旳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很高,土 壤肥沃。
上图为黑土剖面
上图为黑土景观
土地利用:自然植被为森林草甸或 草原化草甸。黑土区是我国主要旳 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大豆、高粮、 玉米、小麦。易发展畜牧,进行大 农业生产。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黄壤:暖热阴湿气候下,氧化铁高度 水化形成针铁矿,使土壤产生“黄化过 程”,同步生物积累过程和富铁铝化过 程明显。土壤鲜黄色,强酸性,有机 质含量高,开垦后迅速下降。
上图为黄壤剖面
上图为黄壤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 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苔 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马 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农业利用 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以及茶叶和蚕桑。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红壤: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物 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下形成旳地 带性铁铝土 。土壤红色或棕红色, 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构造。
上图为红壤剖面
上图为红壤景观
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 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 等人工林,是主要旳粮、棉、油、茶、柑枯 和蚕丝旳生产基地。

11第四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

11第四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采用了33个诊断层和25个诊
断特性。 诊断层如表3-10: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分7级,土纲、亚纲、土类、亚
类、土属、土种、变种。 1、土纲:最高级分类单位,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的 诊断层或诊断特征划分,共分14个土纲。
初育土 干旱土 均腐殖土 灰土

地带性土壤类型与生物、气候条件吻合;非地带性土壤 类型受母质性质、潜水位高低的影响。
在自然或人为作用下,具有一定特征的成土过程:灰化 过程或潜育化过程、粘化过程、富铝化过程、熟化过程 每一个土类具有独特的剖面形态及相应属性,尤其具有 鉴定土壤类型的诊断层,灰化层、粘化层、潜育层等



同一土类内,具有相似的肥力特征和改良利用方向与途 径,如红壤的酸性、盐碱土的盐基离子含量、褐土的干 旱问题等。
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 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高山土等12个土纲。
②亚纲:根据成土过程中土壤水分与温度的差异将土纲划为
不同的亚纲。铁铝土分为湿热铁铝土和温暖铁铝土。
③ 土类:分类基本单元,是在一定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 因素下,经过一个主导或几个附加次要成土过程,具有 一定相似发生层次。划分依据:
4、亚类:土类的辅助级别,根据是否偏离土类中心, 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性及是否具有母质残留特性划 分。
土壤系统分类中土壤命名采用分段法:
土纲、亚纲作为一段,土类、亚类作为一段,命名改
变用景观命名的惯用法,另外还借鉴了发生学的一些 命名,如红壤、砖红壤等。
这里的红壤与发生学分类中的红壤不完全等同。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目前仅涉及到亚类以上的级别单位
硅铝土
铁硅铝土
铁铝土 盐成土 潮湿土 有机土 变性土 火山灰土 人为土 其他土壤

9 土壤环境信息系统2(最新最全)

9 土壤环境信息系统2(最新最全)
图上距离:真实世界的实际距离 = 1:400万 图上2mm:真实世界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2mm * 4000000 = 8000000mm = 8km 制图比例尺1:50000,图上2mm
真实世纪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中国土壤图(1:1400万)
中国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图(1:1400万)
土壤属性数据
有条件最好用国际上著名的软件
(2)软件系统
ESRI公司及其产品系列 ESRI公司
(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 Inc.) 1969年成立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主要从事GIS工具软件和GIS数据生产 产品主要是运行于UNIX/WINDOWS NT 平台上 ARC/INFO,由两部分组成,Workstation Arc/info 和Desktop Arc/info ArcView也是其主要产品之一
晚,但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 在遥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1977年研制出利用
计算机处理与输出地图图形的方法 输出第一张全要素地图 1978年,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才得以确立
土壤信息系统的有关概念
土壤数据、土壤信息、土壤信息系统 土壤数据 表征土壤圈或土壤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
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 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等的总称 是土壤特征的表征
土壤空间数据
描述土壤及其有关实体的所处的位置,大地参照系 或实体相对位置
表征土壤空间分布特征通常用土壤图 用不同的比例尺,如1:1000 万、1:400 万等
国家级: 1:1000 万、1:400 万、1:250万和1:100万 省 级:1:100 万、1:50万、绝少数1:20万 地市级:1:20万 县 级:1:10万或1:5万

华师大导师资料

华师大导师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1、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1)龚胜生,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系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兼任政协湖北省第十届政协常委暨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医学地理委员会副主任致力于地理学交交叉领域的研究,开创了中国历史医学地理新领域,主要招收人文地理学“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历史地理学”两个方向硕士研究生和“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方向博士研究生,在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向硕士生。

目前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历史医学地理学、旅游开发与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10余项。

华大人文地理学领军人物,开创中国历史医学新领域,学术能力强,官职较多,可报。

2、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变迁1)龚胜生(略)。

3、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1)曾菊新,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校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省文化经济协会副会长。

现任城乡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湖北省文化经济协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咨询专家,教育部高校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武汉市咨询产业促进会理事,武汉市宏观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同时兼任《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和《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的编委。

主攻方向是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城乡发展与规划。

其代表性学术著作有《空间经济:系统与结构》、《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等5部;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国家自然科学、教育部和湖北等多项研究项目。

头衔比较多,可报。

4、土地资源开发及利用1)周勇,教授,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学院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耕地资源系统认知与监测评价专刊来啦

耕地资源系统认知与监测评价专刊来啦

耕地资源系统认知与监测评价专刊来啦# 重要消息 #今天,小编隆重推出《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1年第6期,也是本年度最后一期:耕地资源系统认知与监测评价专刊。

专刊特邀主编:胡月明教授、史舟教授、吴文斌研究员、张甘霖研究员。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时间里,学报公众号将陆续推送该专刊的重点论文、主编访谈、基金项目等相关内容,敬请关注!耕地是人类活动长期改造地表环境形成的自然-人文要素综合体,是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承载着食物供给、质能循环与生态调节等多重功能,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和社会进步。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耕地保护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然而,长期的建设占用、灾害损毁、生态退耕以及土壤污染、不合理耕作等已经并持续导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降低。

同时,耕地占补平衡中大量存在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等现象,导致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明确要求“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严格监督检查”,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分别开展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与监测评价、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等业务工作,响应中央提出的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要求,形成“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成为当前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的挑战,如何科学、高效地监测与评价耕地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各类项目的大力、持续资助之下,我国耕地资源研究领域,特别是耕地资源监测与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现阶段对于耕地资源的要素耦合性、结构复杂性、功能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管服差异性的认知综合性和系统性不足,耕地资源监测评价目标单一、手段滞后、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突出,为了更加丰富耕地资源研究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创新,《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策划了“耕地资源系统认知与监测评价”专刊,邀请本领域相关专家,从耕地系统认知、耕地监测评价、耕地生态保护、耕地大数据4个方面介绍了耕地资源最新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郑超硕士
山西农业大学、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毕如田
郭治兴
广东省不同经济地区土壤酸化时空变化
2
李超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
张凤荣
沙区土类/亚类的遥感调查制图方法
2
张晗硕士
江西农业大学
赵小敏
近30年南方丘陵山区耕地土壤养分时空演变特征
2
杨泽栋硕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白中科
山西省大型煤炭基地复垦分区探究及修复对策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和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2017年联合学术研讨会
优秀报告名单
题目
报告人
导师
辽宁省植稻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王天豪硕士生
沈阳农业大学
王秋兵教授
中国东北地区不同开垦年限耕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研究
王妍博士生
沈阳农业大学
王秋兵教授
基于环境因子邻域分析的历史土壤图代表性样本筛选
1
周彩云硕士
江西农业大学
赵小敏
龙南县离子型稀土矿区复垦土壤质量研究
2
孙强强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
孙丹峰
甘肃民勤土地退化治理政策失效分析
2
罗凡博士
上海大学
胡雪峰
Nitrate and nitrite contents in vegetessment of dietary risks
高鸿硕士生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
赵玉国研究员
基于MGWRK的黑河流域土壤电导率数字制图
杨顺华博士生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
张甘霖研究员
基于不同变量筛选方法的土壤厚度制图研究
芦园园博士生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
张甘霖研究员
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的尺度特征及效应研究
宿宝巍硕士生
山东农业大学
赵庚星教授
基于Geoda的不同生境中土壤动物分布及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
2
孙小香硕士
江西农业大学
赵小敏
基于冠层光谱和BP神经网络的水稻叶片全氮含量模型
2
刘艳婷硕士
江西农业大学
陈美球
家庭经济禀赋、政策认知与宅基地流转意愿—基于江西省456份问卷调查
2
于瑞阳硕士
山东农业大学
朱西存
夯土齐长城黄岛段土壤电导率的高光谱估测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
李绍稳
Linear Multi-task Learning for Predicting Soil Properties Using Field Spectroscopy
1
段丽君硕士
华中农业大学
张海涛
典型柑橘种植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与含量预测
1
张楚硕士
四川农业大学
袁大刚
川西地区具有机土壤物质特性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
果晓玉硕士生
沈阳农业大学
边振兴副教授
基于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的土壤碳酸钙含量反演研究
林卡硕士生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
李德成研究员
工矿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卢新哲博士生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胡雪峰教授
基于适宜性及障碍因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
李婷硕士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吴克宁教授
基于地理权重回归的南阳市配方施肥潜在效益分析
2
江叶枫硕士
江西农业大学
郭熙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与普通克里格法的稻田土壤砷空间分布预测
2
侯艺璇硕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赵华甫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作物Cd含量预测及种植分区
2
钟珊硕士
江西农业大学
赵小敏
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和人口承载力的贵溪市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
2
李俊翰硕士
山东农业大学
高明秀
滨海季节性干旱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分异特征
巫振富博士生
郑州大学
陈杰教授
赵彦锋副教授
多尺度耕地信息无损提取与表达
王鹏研究生
山西农业大学
毕如田教授
优秀论文名单
获奖
等级
姓名
单位
导师
论文题目
1
蒋卓东博士
沈阳农业大学
王秋兵
中国北方第四纪黄土状物质发育土壤铁锰结核空间分布规律
1
匡丽花博士
南京农业大学
赵小敏
基于乡镇尺度的耕地生态安全格局及障碍因子研究
1
齐海军博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