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合集下载

地球化学模型在土壤重金属形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地球化学模型在土壤重金属形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地球化学模型在土壤重金属形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摘要:重金属进入自然环境中之后会在土壤、沉积物和地表水体中经历吸附-解吸、沉淀-溶解和氧化-还原等各种迁移转化过程,导致其赋存形态多样,进而影响其化学活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等,因此重金属的形态研究对其风险评估和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球化学形态模型;土壤;重金属形态;研究;应用进展一、地球化学形态模型的发展地球化学形态模型即基于所研究体系中各组分全部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常数,考虑反应过程中的物料平衡、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通过计算获得各物质形态浓度的方法。

虽然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可用此方法计算物质的形态浓度,但由于环境体系中涉及反应众多,直到计算机出现,大规模的形态计算才成为可能。

20世纪60—70年代,以MICROQL为代表的地球化学平衡计算程序被开发使用,形态计算开始应用于水环境领域。

到了80—90年代,描述离子在矿物表面吸附行为的表面络合模型快速发展;90年代以后,一些代表性SCM模型,如双电层模型、广义双电层模型、电荷分配-多点位表面配合模型等逐渐完善;同时也出现了WHAM、SHM等一批优秀的描述离子在天然有机质表面吸附行为的热力学模型。

这些表面络合模型极大地充实了地球化学形态模型。

同时,一些热力学数据库也逐渐形成和完善,如国际纯粹及应用化学协会的关键数据库、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的标准数据库、联合专家形态系统的热力学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包含化学形态变化涉及的化学计量关系、平衡常数、反应焓变等相关参数,可以编入形态计算软件。

在此基础上,一批涵盖了水相络合、吸附-解吸、沉淀-溶解、溶解-挥发、氧化-还原等众多过程的计算程序被相继开发应用,如MINETEQ、ECOSAT、CHEAQS等。

进入21世纪之后,一方面,借助现代表征技术手段,如EXAFS等,表面络合模型的参数和结构更趋细化;另一方面,结合了多介质多界面的综合模型数据库逐渐充实,使用地球化学模型预测复杂环境体系中离子的形态成为可能。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Vol. 38 No. l(Tol. 146)2021・79・2021年38卷第1期(总第146期)贵 州 地 质GUIZHOU GEOLOGY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分析技术研究进展贾双琳1,李长安2(1.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18;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贵州都匀558000)[摘要]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作为评价土壤污染程度的指标越来越被认可,为了更好地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分析测试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重点阐述了单步提取法、连续提取法,对单步提取法中中性盐、络合剂、酸溶液三类提取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等仪器分析方法进行综述。

建立有效、准确的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测试方 法,以及标准物质等方面的研究,将为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及土壤污染修复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分析技术;有效态[中图分类号]P595;S1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43(2021) -01-0079-06由于人类活动如污水灌溉、堆放垃圾、重金属冶炼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渣,煤、石油等燃烧排放 的烟尘等,产生的重金属随大气沉降或降雨等被引入土壤中,造成土壤中重金属污染。

用重金属 有效态含量来评价土壤污染程度越来越被认可。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不同,活性不同,其毒性和环境行为也不同(周卫红 等,2017)。

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包 含三个部分即环境有效态、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和 毒性生物有效性重金属。

在环境行业标准中,将 土壤中能够被植物根系吸收的元素称为有效态, 通常分析测试的量是指环境标准中定义的部分,且一定的提取剂所提取的量即为有效态量,这部 分通常是经过相关试验验证为有效的部分。

有效态在重金属污染研究中被称为可提取态o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认 识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评价金属活动态的潜在 性和活动态引发的风险,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数 据成为土壤污染风险评价的重要参数。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研究进展

3、联合修复
联合修复是综合运用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的一种方法。通过联合使用化学修 复剂和生物修复剂,充分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达到快速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 目的。同时,可以降低治理成本,提高修复效果。例如,在植物修复过程中,结 合使用螯合剂等化学修复剂,可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降解。在微生物修复 过程中,联合使用特定的有机酸等化学物质,可提高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转化效率。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特 征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种植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工 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都会将重金属带入土壤中。农业种植 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和污泥等,也会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气候变化如 降水分布不均、土壤风化和侵蚀等,也会促进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富集。
1、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是指通过向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与重金属元素发生反应,降低其 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常用的化学修复剂有有机酸、无机酸、螯合剂等。这些 修复剂可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易被植物吸收的形态,从而减少重金属对植 物的毒害作用。然而,化学修复存在成本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2、生物修复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评 估
为了客观地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 评估指标应包括重金属含量、生物有效性、土壤理化性质等。评估方法可采用化 学分析、植物生长试验、微生物数量及活性测定等。评估结果应综合考虑污染程 度、修复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以评估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优劣性。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 法研究进展
目录
01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 现状与危害
02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 治理技术
03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 修复效果评估

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土壤重金属的来源非常复杂,重金属在土壤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后会不断累积并发生迁移,遭遇重金属污染后的土壤的空间特性更加复杂。

在面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时必须要准确进行监测才能够更好地完成重金属污染来源分析,明确重金属污染的变化情况,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从源头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1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一般而言,对农田土壤造成危害的重金属种类主要有铅、镉、汞、准金属砷等有毒元素。

除此之外,重金属还包括有毒性的钴、铜、锌等常见的元素。

重金属分散到土壤中,难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会不断积聚到土壤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慢慢会对土壤产生影响,形成有害物质,甚至会转变为烷基化合物。

这种物质的毒性非常大,如果被植物或其他生物吸收,就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或人体中,从而影响动物的生命,威胁人类的健康。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主要是由当地区域内化学工业生产、金属矿山的开采冶炼、污水灌溉、喷洒含有重金属元素的农药,以及含氯、汞、铜、砷等元素的化肥等多种元素造成的,其中,冶炼所排放的含重金属废气沉降与有色金属矿业采选、使用废水进行农作物的灌溉以及废渣等废弃物通过溶蚀扩散、渗入农田土壤,经过不断的积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日益加剧,这也是污染农田土壤的主要来源。

尤其是矿冶活动的开展,导致周围土壤和江河下游沿岸区域内的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从地理区域结构上分析,矿冶的活动区域范围主要呈典型的区域性分布或呈流域性分布。

其中,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是贵州、广西和云南等西南省份,湖南和江西等华中地区,以及长三角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经过长时间重金属的大量积累,当地区域内的农田土壤问题较为严重,已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严重者甚至会给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2土壤重金属检测技术分析2.1实验室监测技术首先,光度法。

光度法的监测数据是依据光学类型的监测设备进行土壤质量监测分析的,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各种离子成分,了解和确定土壤中蕴含的重金属污染物成分。

土壤重金属污染进展论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进展论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广、毒性大,隐蔽性强,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金属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途径等进行了探讨。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重金属有多种不同的定义。

在环境化学领域中,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4或5的金属。

重金属污染物不但包括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还包括毒性较弱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重金属元素。

土壤重金属污染隐蔽性强、毒性大、难降解且能沿食物链富集,是人们优先考虑去除的污染物。

1污染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大体可以分为工业来源、农业来源、交通来源。

1.1工业来源。

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含有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工厂排放的烟气、粉尘等气体污染物经大气环流扩散,以干、湿的沉降方式进入到水体与土壤中,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如采矿、选矿、矿物加工等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是土壤中汞、铅、镉、砷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1.2农业来源。

主要来源于农田污水灌溉、污泥利用,化肥、有机肥、农药和杀虫剂的滥用以及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等。

农用物资施用和农业污灌是农田土壤中汞、铬、砷、铜、锌等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1.3城市交通来源。

主要来源于汽车排放的尾气及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

汽油、润滑油的燃烧和发动机及其他镀金部件磨损可释放出铅、镉、铜、锌等重金属粉尘。

2污染危害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就很难被微生物降解或者从土壤中去除,因此重金属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都产生重大危害。

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都会发生变化,危害极大。

2.1导致经济损失。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会造成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土壤质量下降和生物毒害增多,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从而影响到粮食供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

2.2危害人体健康。

酸雨、土壤添加剂等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提高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使得重金属较易被植物吸收利用,重金属污染物难以降解,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的身体健康,引发骨痛病、儿童血铅、高血压、心脑血管,癌症等疾病。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摘要】本文综述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及相关内容。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讨论了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治理技术。

在展望了未来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和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

本文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提供参考,希望能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关键词】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迁移与转化、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治理技术、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超过环境容忍度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金属污染不仅会直接影响土壤质量,影响作物生长和食品安全,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了解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迁移规律、影响和治理技术对于有效预防和治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至关重要。

当前,国内外学者围绕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和解决。

开展本研究,深入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迁移与转化规律、影响及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影响,探索其来源、迁移与转化规律,揭示这种污染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

通过研究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治理技术,为有效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展望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性建议和指导,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

研究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土壤环境的健康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

重金属污染土壤评价研究分析报告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评价研究分析报告进展[]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专业:09级环境工程姓名:余学学号:S200900316课程论文题目:重金属污染土壤评价研究进展课程名称:环境工程研究进展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重金属污染土壤评价研究进展摘要: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地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地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城市污染地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地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吨,Cu 340万吨,Pb 500万吨,Mn 1500万吨,Ni 100万吨.据我国农业部进行地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公顷地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地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地64.8%,其中轻度污染地占46.7%,中度污染地占9.7%,严重污染地占8.4%.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地特点,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因此,治理和恢复地难度大.本文在讨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来源和分布地基础上,评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旨在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地有效修复提供科学地依据.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废物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主要有:土壤重金属总含量,有效含量,土壤酶活性以及植物中毒临界含量等.重金属污染地土壤中往往伴有多种重金属元素及元素之间地交互作用,这些元素主要以下列途径进入环境之中.1大气沉降随着大气沉降进入土壤地重金属大气中地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能源、运输、冶金和建筑材料生产产生地气体和粉尘.除汞以外,重金属基本上是以气溶胶地形态进入大气,经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入土壤.据Lisk报道,煤含Cr、Pb、Hg、Ti等金属,石油中含有相当量地Hg(0.02—30mg/kg),这类燃料在燃烧时,部分悬浮颗粒和挥发金属随烟尘进入大气,其中10—30%沉降在距排放源十几公里地范围内,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600吨地汞是通过煤和其它石化燃料燃烧而排放到大气中去地HJ.例如比利时每年从大气进入土壤地重金属量就有Pb 2509 hm2、CA 199 hm2、As 159 hm2、Zn37509 hm2.另外,汽车运输对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主要以Pb、Zn、Cd、Cr、Cu等地污染为主.它们来自于含铅汽油地燃烧和汽车轮胎磨损产生地粉尘,据有关材料报导,汽车排放地尾气中含Pb 量多达20—50g/L.,它们成条带状分布,因距离公路、铁路、城市中心地远近及交通量地大小有明显地差异.BepHHn等研究发现在公路两侧50m地距离有被污染地痕迹,每月累积地易溶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地强度顺序为:Cu、Pb、Co、Fe和Zn.在宁一杭公路南京段两侧地土壤形成Pb、Cr、Co污染带,且沿公路延长方向分布,自公路两侧污染强度减弱.经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地重金属污染,与重工业发达程度、城市地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率、交通发达程度有直接关系,距城市越近污染地程度就越重,污染强弱顺序为:城市一郊区一农村.2随污水进入土壤地重金属利用污水灌溉是灌区农业地一项古老技术,主要是把污水作为灌溉水源来利用.污水按来源和数量可分为城市生活污水、石油化工污水、工业矿山污水和城市混合污水等.生活污水中重金属含量很少,但是,由于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矿企业污水未经分流处理而排人下水道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从而造成污灌区土壤重金属Hg、As、Cr、Pb、Cd等含量逐年增加.淮阳污灌区土壤Hg、CA、Cr、Pb、As等重金属1995年已超过警戒线.其它灌区部分重金属含量也远远超过当地背景值.随着污水灌溉而进人七壤地重金属,以不同地方式被土壤截留固定.95%地Hg 被土壤矿质胶体和有机质迅速吸附,一般累积在土壤表层,自上而下递减.郑州污水灌区水中Hg地浓度达到0.242mg/kg,而土壤Hg含量0.194mg/kg.污水中地As多以3价或5价状态存在,进人土壤后被铁、铝氢氧化物及硅酸盐粘土矿物吸附,也可以和铁、铝、钙、镁等生成复杂地难溶性砷化合物.而Cd很容易被水中地悬浮物吸附,水中Cd地含量随着距排污口距离地增加而迅速下降,因此污染地范围较少.Pb很容易被土壤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吸附.Pb地迁移性弱,污灌区Pb地累积分布特点是离污染源近土壤含量高,距离远则土壤含量低.污水中Cr有4种形态,一般以3价和6价为主,3价Cr很快被土壤吸附固定,而6价Cr进入土壤中被有机质还原为3价Cr,随之被吸附固定.因此,污灌区土壤Cr 会逐年累积.3固体废弃物污染进入土壤地重金属固体废弃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不同种类其危害方式和污染程度不同.其中矿业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最为严重.这类废弃物在堆放或处理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水洗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水体扩散.沈阳冶炼厂冶炼锌地过程中产生地矿渣主要含Zn、Cd,1971年开始堆放在一个洼地场所,其浸入液中Zn、Cd含量分别达6.6×103mgL-1和7.5×10mgL-1,目前已扩散到离堆放场700m以外地范围,重金属污染物浓度是以同心圆状分布.对武汉市垃圾堆放场,杭州铬渣堆放区附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地研究发现,这些区域土壤中Cd、Hg、Cr、Cu、Zn、Pb、As等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有一些固体废弃物被直接或通过加工作为肥料施人土壤,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如随着我国畜牧生产地发展,产生大量地家畜粪便及动物加工产生地废弃物,这类农业固体废弃物中含有植物所需N、P、K和有机质,同时由于饲料中添加了一定量地重金属盐类,因此作为肥料施入土壤增加了土壤Zn、Mn等重金属元素地含量.磷石膏属于化肥工业废物,由于其有一定量地正磷酸以及不同形态地含磷化合物,并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从而被大量施人土壤,造成了土壤中cr、Pb、Mn、As含量增加.磷钢渣作为磷源施入土壤时,土壤中发现有Cr地累积Ll引.随着工业地发展以及城镇环境建设地加快,污水处理正在不断加强.我国现有80余座污水处理厂,估计污泥产生量在400万吨以上,由于污泥含有较高地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因此土壤成为污泥处理地主要场所.一般来说,污泥中Cr、Pb、Cu、Zn、As极易超过控制标准.许多研究指出,污泥地施用可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其增加地幅度与污泥中地重金属含量、污泥地施用量及土壤管理有关.固体废弃物也可以通过风地传播而使污染范围扩大,土壤中重金属地含量随距污染源地距离增大而降低.如大冶冶炼厂,每年排放数千吨地粉尘,引起大冶县广大农田地污染,直径20km范围内地土壤Cr、Zn、Pb、Cd含量均大大高于背景值.4 随农用物资进入土壤地重金属农药、化肥和地膜是重要地农用物资__对农业生产地发展起着重大地推动作用,但长期不合理施用,也可以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绝大多数地农药为有机化合物,少数为有机一无机化合物或纯矿物质,个别农药在其组成中含有Hg、As、Cu、Zn等重金属.如随着西力生消毒种子进入土壤地Hg为6—99 hm2;在农业地区,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地家庭园林中,由于经常施用含瓜农药,土壤中舡地残留量明显增加,美国地密执安州土壤中As含量达到112mg/kg.杀真菌农药常含有Cu和Zn,被大量地用于果树和温室作物,常常会造成土壤Cu、Zn累积达到有毒地浓度.如在莫尔达维亚,葡萄生长季节要喷5—12次波尔多液或类似地制剂,每年约有6000—8000吨地铜施入土壤.重金属元素是肥料中报道最多地污染物质.氮、钾肥料中重金属含量较低,磷肥中含有较多地有害重金属.复合肥地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母料及加工流程所带入.肥料中重金属含量一般是磷肥>复合肥>钾肥>氮肥.Cd是土壤环境中重要地污染元素,随磷肥进入土壤地Cd一直受到人们地关注.许多研究表明,随着磷肥及复合肥地大量施用,土壤有效cd地含量不断增加,作物吸收Cd量也相应增加.近年来,地膜地大面积地推广使用,造成了土壤地白色污染.由于地膜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含有Cd、Pb地热稳定剂,同时也增加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参考文献1.冯春雨.白红娟.肖根林.贾万利.柴春镜重金属污染土壤地生物修复研究现状[期刊论文]-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4).2.高文文.刘景双.王洋有机质对冻融黑土重金属Zn赋存形态地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1).3.卢立晃.余建明.叶永和.许秀兰.隋玉杰.范赛荣野苋菜植物修复皮革工业铬污染土壤地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0(1).4.李光德.张中文.敬佩.周楠楠.林立.袁宇飞.于淼茶皂素对潮土重金属污染地淋洗修复作用[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9(10).5.杜瑞雪.范仲学.魏爱丽.蔡利娟.张斌山东沿岸经济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期刊论文]-山东农业科学 2009(8).6.胡维军.蔡葵.赵明.董玉群.张风昌崂山茶区施用鸡粪茶园土壤镉含量状况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农业科学2009(7).7.王晓悦热处理对钠长石修复水体中Cd2+地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z2).8.阿力坦巴根那.余海龙高速公路边坡生物防护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防护林科技 2009(4)9.吴志谦.罗兵浅谈土壤重金属污染地植物修复[期刊论文]-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2009(5)10.曾玉梅.叶竹荣徽县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7).11.王卓理.马建华.耿鹏旭.谷蕾平顶山市煤矿塌陷区复垦土壤重金属分布及污染分析[期刊论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4).12.陈文清.侯伶龙.刘琛.张爽根际微生物促进下鱼腥草对镉地富集作用[期刊论文]-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2).13.解英.杨铁金.闫明.孟璐微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微量铅[期刊论文]-高师理科学刊 2009(2).14.何惠.解英.杨铁金.闫明微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水样中微量铅[期刊论文]-环境保护2009(6).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GMsIa。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于瑞莲1,胡恭任1,2(11华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福建泉州 362021;21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13)摘 要: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相关报道,概述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的常用方法及其特点,重点阐述铅、锶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指出采用Pb 、Sr 、Zn 等同位素示踪,空间分析与多元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追踪重金属污染源和评价污染程度是今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环境工程;污染源解析;综述;重金属污染;铅锶同位素示踪;土壤中图分类号:X53;X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11(2008)04-0158-08收稿日期:2006-03-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3061);泉州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7Z43);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070714)作者简介:于瑞莲(1970-),女,山东高密县人,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环境污染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联系人:胡恭任(1966-),男,江西赣县人,研究员,博士后,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环境污染研究中特别关注的重金属主要是生物毒性显著的H g,Cd,Pb,Cr 以及类金属As,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Cu 和Zn 等。

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元素的富集。

食物链中重金属来源主要是植物通过被动从土壤中吸收,对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严重危害。

因此,查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质来源,并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对实施污染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

遗憾的是,以往的工作大多局限于污染程度方面的研究,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大都局限于重金属的分布、赋存形态和生态环境危害与修复等内容,而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的解析方面较少,概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的常用方法及其研究方法中的一些特点,重点阐述了铅、锶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中的重点。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是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组成和存在形式的一种方法,其研究进展对于深入了解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规律,保护土壤环境和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系统综述目前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

重金属形态分析的主要技术包括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生物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是目前研究重金属形态分析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基于不同重金属形态的化学性质差异,通过适当的提取剂提取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并通过各种分析手段进行测定。

常用的提取剂包括酸提取剂、还原提取剂、络合提取剂等。

物理分析方法主要利用分离和分析技术,如颗粒大小分析、电子显微镜等,研究重金属在土壤颗粒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

生物分析方法是通过分析重金属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效性,如通过土壤微生物活性测定、植物生物监测等方法,评估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生态效应。

目前,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主要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研究者在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优化提取剂的选择和使用条件,以提高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此外,还将物理和生物分析方法与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综合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

2.形态分析对环境风险评估的应用。

重金属形态分析可以定量研究土壤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分布和迁移规律,评估土壤重金属的迁移风险和生态风险。

研究者通过形态分析,建立了重金属形态迁移模型,预测了土壤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提供了重要参考。

3.重金属形态分析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研究。

农业生态系统是土壤中重金属的重要归趋场所,对重金属的形态分析可以揭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机制,从而为合理利用农田资源、保护农产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一些研究表明,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农业管理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优化水肥管理和耕作制度,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风险。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检测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检测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检测分析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时代发展速度的提升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相对严重,不利于农业以及工业的持续发展。

就目前我国土壤污染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大量的土壤环境已经遭受了重金属的污染,并且污染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基于此,必须加大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调研力度,做好重金属污染的及时监测,并通过监测数据结果制定合理的土壤治理和修复方案,实现对土壤改良的目标。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引言近些年,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因重金属污染而丧失使用价值的土地面积更是不断增加,而想要消除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必须加强相关检测技术的应用,结合土壤污染实际,对检测手段进行改进。

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工作质量应在原有技术基础上,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工作,重视检测设备体系的研发与引入,充分结合具体工作需求以及检测工作发展现状,提高检测技术的最终作业水平。

现阶段,我国土壤重金属检测工作发展迅速,但因起步较晚等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仍显不足,从业工作者需针对性开展深入研究工作,精准测量土壤中各类重金属含量,为后续开展土壤保护以及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创造有利条件。

1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土壤自身循环能力会受到重金属土壤的污染严重降低。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就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我国已经有超过5000万亩的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并且该数值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

土壤重金属不但具有隐蔽性,而且很难治理,这对于人类的正常活动以及未来发展都十分不利。

对当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知,我国当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而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两点:(1)自然环境。

成土母质风化是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的土壤问题,这就导致重金属积累条件更加适宜,加上恶劣天气和水源作用等方面的影响会改变重金属元素结构,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也产生一定的变化。

(2)人类活动。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解析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解析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解析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活动、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解析方法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定义、危害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详细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畜禽养殖等)、交通运输(如汽车尾气排放、道路尘埃等)以及城市建设(如建筑垃圾、城市污水等)。

这些来源释放的重金属通过大气沉降、水体流动和生物迁移等途径进入土壤,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

在解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文章综述了多种方法和技术,如污染源解析技术(包括同位素示踪、多元统计分析等)、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生物有效性评估以及风险评估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深入了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形态、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有效性,为制定针对性的污染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如加强重金属污染源头控制、发展新型污染治理技术、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等。

通过综合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有望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有力支持。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大类。

自然来源主要包括成土母质的风化和侵蚀,以及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自然事件带来的重金属元素。

然而,这些自然过程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贡献相对较小,通常不会超过土壤背景值。

相比之下,人为活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更为显著。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源。

例如,矿山开采、冶炼、电镀、化工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含重金属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如果不经过妥善处理,就会对周边环境,特别是土壤造成污染。

土壤样品中汞的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1)

土壤样品中汞的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1)

文章编号:1006 446X(2010)11 0019 06土壤样品中汞的形态分析研究进展胡一珠1 邓天龙1,2 胡志中3 郭亚飞1,2(1.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2 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3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81)摘 要:土壤中汞的活性及其生物有效性因其赋存形态不同而存在差异,汞赋存形态分析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土壤环境中汞赋存形态分类、样品预处理技术和汞形态分析技术研究进展,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土壤;汞;赋存形态;预处理;形态分析中图分类号:O656 5 O614 24 文献标识码:A汞作为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重金属元素,因其具有污染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剧毒性等特点,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

当前汞已被各国政府及UNEP、WHO及FAO等国际组织列为优先控制且最具毒性的环境污染物之一[1]。

目前研究已发现汞在大气、土壤和水环境中的毒性及环境行为,随其所在自然环境中的赋存形态、迁移活性及生物有效性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汞的形态分析已成为当前全球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

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土壤环境中汞的赋存形态、预处理和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这有助于揭示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和土壤沉积变化规律。

1 土壤环境中汞赋存形态分类汞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H g0、H g2+2、H g2+、有机汞这4种化学形式存在。

而在土壤环境中的汞存在形态主要受p H、有机、无机配体及Eh等因素的影响,如在正常的Eh和p H范围内,汞就能以零价形式存在[3]。

研究进一步发现,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态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外源汞进入土壤后的不同形态汞将逐渐向惰性汞转化[4]。

传统土壤环境中汞赋存形态是根据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分类,随着研究的深入,汞的形态分类方法多按其提取方式不同而分类[5]。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治理途径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治理途径研究进展

二、研究成果与不足
化学治理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但可能会 对土壤生态造成破坏,且需要大量的化学物质,可能带来二次污染。生物治理方 法具有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但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等生物体的生长繁殖速度较慢, 治理周期较长。物理治理方法虽然可以直接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但工程量大, 成本较高,可能破坏土壤结构。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治理途 径研究进展
目录
01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 现状与问题
03
三、未来研究方向与 建议
02
二、治理途径研究进 展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重金 属是指密度大于5 g/cm3的金属元素,包括汞、铅、铜、锌、钴、镍、镉等。这 些金属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可能释放到土壤中,导 致土壤污染。本次演示将围绕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治理途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三、未来研究方向与建议
2、深入研究生物修复机理:深入探究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修复机理,发掘更 高效的生物修复方法。
三、未来研究方向与建议
3、联合修复优化:进一步优化联合修复技术,提高治理效果,降低成本,减 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未来研究方向与建议
4、考虑环境因素影响:气候变化、土壤类型、水文条件等环境因素对治理效 果的影响,提高治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结论
四、结论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单一的治理方法往往难以 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因此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和联合治理等多种手 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治理技术如纳米材料和基因工程的应用为土壤重金属 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四、结论

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重金属土壤污染研究进展摘要:重金属污染以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全世界各国的土壤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危害之大,之广是当今社会所不能忽视的。

本文章重在对重金属土壤污染地区,污染程度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和最新治理方法进行综合概括,希望能提高对重金属污染的认识并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

1 土壤重金属污染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进入土壤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日益增多,重金属和有机物是2种主要的污染源【1】。

重金属作为一类危害很大的土壤污染物,具有移动性小,周期长,易积累,毒性大等特点。

目前,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t、Cu为340万t、Pb为500万t、Mn为1500万t、Ni为100万t【2】,其中,镉以移动性大、毒性高、污染面积最大被称为“五毒之首”【3,4】。

据报道,我国土壤镉污染面积约为13300 hm2,土壤镉含量达1~10 mg·kg,致使生产的农产品镉超标率约10.2%,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5,6】。

我国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是随农药、化肥和地膜等重要的农用物资和用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工业废水或城市生活污水等进行农业灌溉所引起的。

农药、化肥和地膜是重要的农用物资,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但长期不合理施用,也可以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绝大多数的农药为有机化合物,个别农药在其组成中含有Hg、As、Cu、Zn等重金属。

近年来,农业中广泛使用地膜,但由于地膜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含有Cd、Pb的热稳定剂,增加了土壤重金属污染【7】。

在我国,局部、小规模利用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农田灌溉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大规模的污灌始于20世纪50年代,近年来污水灌溉已成为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污灌面积迅速扩大,以北方旱作地区污灌最为普遍,约占全国污灌面积的90%以上,南方地区的污灌面积仅占6%,其余在西北和青藏【8】。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环境领域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其造成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土壤本身,还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随着工业化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不断上升,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了解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农药施用、废弃物填埋等人类活动,这些活动会导致土壤中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进而对土壤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了解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完成内容】1.2 研究意义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土壤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环境问题。

研究重金属污染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重金属是一类具有较高密度和较高比重的金属元素,其对生物体具有慢性毒性作用,长期接触会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通过深入研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可以有效评估人类暴露于重金属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人民健康。

重金属污染会影响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会对土壤微生物、植物生长和土壤固定碳等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研究重金属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了解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分布和影响机制,有助于科学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为减少重金属排放、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重金属污染问题,可以推动土壤环境治理工作的进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活动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厂废气、废水中的重金属物质经常排放到环境中,经过降雨等过程沉积到土壤中,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升高。

2. 农药、化肥使用: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农药、化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成分,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积累大量的重金属,特别是农田土壤。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1. 背景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显示,在约140万公顷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7,中度污染的占7,严重污染的占4。

这表明我国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较为严峻。

在环境污染研究中,重金属通常指的是汞(Hg)、镉(Cd)、铅(Pb)、铬(Cr)以及类金属砷(As)等具有显著生物毒性的元素,也包括有一定毒性的一般元素,如锌(Zn)、铜(Cu)、镍(Ni)、钴(Co)、锡(Sn)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这些元素引起的,它们通过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工业废弃物排放等多种途径进入土壤。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后,会直接导致粮食、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增加,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重金属在土壤中难以被分解、转化或吸收,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的特点,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和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2. 问题陈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铅(Pb)、镉(Cd)、铬(Cr)、汞(Hg)等,由于其生物富集性和不易降解性,能通过食物链累积并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特别是在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作物生长,还可能通过作物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

土壤重金属污染还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

当前,尽管各国政府和环保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如制定排放标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实施土壤修复项目等,但这些措施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和技术限制,难以有效执行这些措施土壤修复技术成本高昂,且周期长,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应用。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然而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农田土壤的质量遭受损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

重金属是一类具有较高毒性和持久性的污染物质,包括铅、镉、汞等元素,它们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减少,影响土壤呼吸作用和养分循环,降低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由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农作物的重金属超标问题也日益普遍。

面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严峻形势,科研人员们积极探索各种修复技术和方法,以恢复土壤的健康和生产力。

本文将就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相关文献,深入了解不同修复技术对于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性。

通过比较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我们可以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推动农田土壤环境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指导。

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农田土壤的生态环境恢复,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土壤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土壤的影响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同时也会危害人类健康。

重金属如铅、镉、汞等在土壤中积累过多会导致土壤酸化、微生物死亡、植物缺乏营养等问题,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重金属还可能通过农作物的吸收进入人体,引发健康问题,如中毒、癌症等。

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也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实验时间:9月10号本次实验通过Z-2000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空白样(石英砂)和土壤样品中所含可交换态Cu、Pb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实验的误差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供试土壤中重金属铜的生物可利用性、分析土壤形态的分布特点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误差分析。

目录一、概述 (2)二、实验目的 (2)三、实验原理 (2)四、仪器和试剂 (3)五、实验步骤 (3)(一)、可交换态(EXCH) (3)(二)各形态提取液用Z-2000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4)六、计算和分析 (4)七、误差分析 (4)八、思考与讨论 (5)(一)、实验结果分析供试土壤中重金属铜的生物可利用性。

(5)(二)、试分析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点,并根据文献进行比较。

(6)(三)、Z-2000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误差的简略分析。

(7)八、实验总结 (8)九、参考文献 (8)一、概述土壤作为生物可利用重金属的一个重要蓄积库,其所含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被植物、动物数十倍地富集,但土壤中的重金属的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所决定。

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性、生物有效性及生物毒性与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有关,因此,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分析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特别是环境分析。

目前研究最彻底、应用最广泛的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是Tessier 等提出的顺序提取法及其修正方法,适合Cd、Co、Cu、Ni、Pb、Zn、Fe 和Mn 等多数重金属的提取,并按照提取顺序,将土壤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 5 种形式。

本次实验只做可交换态的重金属浓度提取、测定和分析,可交换态是指主要吸附在粘土、腐殖质和其他成分上的金属,易于迁移转化,同时较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当土壤pH值降低时,交换态金属含量明显升高,可交换态可以较好的反映土壤近期受到的污染状况。

二、实验目的了解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意义,掌握土壤可交换态金属的提取方法,学会振荡器、离心机等常规仪器使用方法。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植物生长和养分循环的功能。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g/cm³的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

这些重金属可以通过工业废水、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等途径进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

在中国,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长期以来,工业污染、农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不断累积,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潜在风险。

加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治理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影响,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影响、监测方法、治理措施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系统性研究,可以为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保护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影响、监测方法以及治理措施,进一步认识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为未来的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建议。

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影响机制,寻求有效的监测和治理措施,以期为改善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方案。

通过这项研究,将进一步增进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了解,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促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重要自然资源,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生存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机制,为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近十年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近十年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近十年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其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和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十年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的进展,包括污染源的识别、污染程度的评估、污染机理的解析以及污染防治对策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学者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样本进行采集和分析,研究者们逐渐揭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也不断涌现,为深入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也应认识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对于某些特定区域或行业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调查和研究;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长期效应和生态风险评估等方面,也亟待加强研究力度。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和综合性研究,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规律和机理,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源的识别土壤重金属污染源的识别是有效应对和减轻污染的首要步骤。

近十年来,中国的研究者们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污染源的识别主要依赖于详尽的现场调查、污染源解析技术,以及大数据和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通过现场调查,研究者们可以获取到关于污染状况的一手数据,包括土壤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分布情况等。

这些数据为后续的污染源解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利用污染源解析技术,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同位素示踪等,可以深入解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重金属是如何进入土壤的,从而确定主要的污染源。

例如,主成分分析可以确定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类型,如工业排放、农业活动、交通排放等;同位素示踪则可以追踪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路径,为污染源的识别提供更为直接的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进展罗小三,周东美,陈怀满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10008)E-mail:dmzhou@ & trhjhx@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概括和评述了当前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方法,详细讨论了各种形态分离手段和痕量重金属的测定技术,提出了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形态分析 环境1. 引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科学家就认识到,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存在形态,元素总量已经不能很好地说明环境中痕量金属的化学活性、再迁移性、生物可给性以及最终对生态系统或生物有机体的影响[1,2]。

事实上,重金属与环境中的各种液态、固态物质经物理化学作用后以各种不同形态存在于环境中,其赋存形态决定着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3]。

正因如此,通过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定量确认环境中重金属的各种形态已成为环境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其环境介质包括土壤、沉积物、水体、植物和食品等[4-6]。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分析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元素的形态分析方法日趋完善,并且在化合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元素毒性及生态毒性确定、食品质量控制、临床分析等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作用[7]。

土壤环境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接地带,它是地表环境系统中各种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过程、界面反应、物质与能量交换、迁移转化过程最为复杂和最为频繁的地带。

而重金属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尤为重要。

但土壤是一个多组分多相的复杂体系,类型多样,其组成、pH和Eh等差异明显,加上重金属来源不同、在土壤中的形态复杂,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更为困难[8]。

本文对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方法、常用技术、应用进行了概括,对当前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预期发展方向。

2. 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2.1 元素形态元素形态的概念可追溯到1954年Goldberg为改善对海水中痕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理解而将其引入[9]。

其后,元素的形态得到广泛研究,但不同的学者对形态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Stumm[10]认为形态是指某一元素在环境中的实际存在的离子或分子形式;- 1 -Florence[11]认为形态分析即确定元素各单独的物理-化学形式,它们的总和构成样品的总浓度;也有学者认为重金属的形态包括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等[12]。

Ure[13]认为土壤中痕量元素的形态即其存在的定义的物类、形式或相的鉴定和量化(species、form or phase,可功能性地定义为如植物可给性物类,或依据用于分离它们的试剂/步骤操作性地定义,或定义为该元素特殊的化学化合物或氧化态)。

与元素形态(elemental speciation)有关术语的定义在多次痕量元素形态会议上被讨论,并在最近的一篇评论中给了出来,这些定义源于IUPAC接受的用语[14]。

化学物种(chemical species)是指化学元素的某种特殊形式(specific form),如分子态、络合结构或氧化态;元素形态(speciation of an element)指某元素具体的化学物种在某体系中的分布;形态分析(speciation analysis)即鉴别和测定元素各种形态,包括取样方法、测定及质量控制。

2.2 重金属形态分类重金属在环境样品中的形态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分类的统一标准,而且形态的研究涉及不同的学科,各领域对重金属形态的划分和研究也有所侧重。

如根据元素在样品中的稳定程度将其分为稳定态和不稳定态;根据元素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活性分为活性态和非活性态。

目前水体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较为活跃,由溶解态和悬浮物吸附态的简单划分发展为:自由金属离子、不稳定无机络合物、不稳定有机络合物、不稳定有机物吸附态、不稳定无机物吸附态、稳定无机络合物、稳定有机络合物、稳定无机物吸附态、稳定有机物吸附态、颗粒态等物理和化学形式[15]。

植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常分作无机态和有机态。

土壤重金属形态研究一般分溶解态(土壤溶液)和颗粒态(土壤固相)两方面,前者主要研究价态和化合态,后者研究其结合态。

在土壤科学和环境化学研究中,往往用各种不同的浸提剂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连续抽提,并根据所使用的浸提剂对重金属的形态分组。

由于浸提剂系列的组成和浸提方法不同,有水溶态、交换态、吸附态、有机结合态、松结有机态、紧结有机态、碳酸盐态、无定型氧化锰结合态、无定型氧化铁结合态、晶型氧化铁结合态、硫化物态和残渣态等多种形态说法[16]。

以上皆为操作性定义分类,与重金属在环境中的真实形态还有一定距离,所以目前的重点是确定更深层次的元素形态,最科学地反映重金属的存在形态。

2.3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完整的形态分析方案应包括采样、样品预处理、物类分析和评价。

最理想的方法是尽可能地进行原位分析,但多数情况下很难做到,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就成了形态分析的重要一环[17]。

样品预处理的关键在于防止处理过程中形态(如氧化态、络合程度、有机金属状态)的转变。

近似原位分析的直接形态分析主要针对固相表面和土壤液相重金属的形态,通常的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还得经过形态分离、测定等程序。

由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很低,所以形态分析要求分离方法必须选择性好、回收率高,测试方法要求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的痕量或超痕量分析方法。

3. 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分析3.1 电化学方法电化学分析方法可有效地用来分析溶液中痕量重金属形态,重金属的不同化学形态可以在电极上逐级进行反应 [18,19]。

近年来由于脉冲极谱法、单扫描极谱法以及新极谱法的兴起,- 2 -尤其是极谱催化波、络合物吸附波、溶出伏安法和电位溶出分析(PSA)等的成功应用,使得极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不少元素检出限可达10-8~10-11mol l-1,有的甚至可达10-10~10-12 mol l-1)、线形范围宽、分析速度快(利用导数单扫示波极谱,一般可不除氧,7~21s完成一次测定)等特点,在环境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

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将重金属形态按其电极行为特征分为电极不稳态(ASV-labile)和惰性态(Inert)。

电极不稳态包括游离离子和一些简单无机络合物,被认为是可能的毒性态;惰性态一般是一些结合紧密的有机络合物,较少具有毒性特征。

电极动力学过程与重金属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过程类似(如图1所示),所以ASV能较好地反映出重金属的毒性[21]。

缺点是溶液中存在的腐殖酸(HA、FA)和其它有机物影响电极富集和溶出过程,给定量带来误差。

采用ASV 法可以同时分析As(Ⅲ)和As(Ⅴ),检出限为0.2 ppb[22,23]。

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因其高灵敏度已得到广泛应用[24,25]:Santos 等[26]对不同形态的Zn、Cd、Pb、Cu进行了同时测定,Sébastien [27]分析了土壤溶液中Pb的形态。

图1 金属络合物透过细胞膜示意图ML—非脂溶性金属络合物 ML’— 脂溶性金属络合物 P—运载蛋白 M2+—金属离子 阴极溶出伏安法(CSV):比ASV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并且较少污染样品。

Barra[28]通过SWCSV,在Cu(Ⅱ)及溶解氧存在时测定了自然水体中的无机As形态(Ⅲ、Ⅴ),方法灵敏,检出限为ppb级。

Li 等[29]采用[Cr(Ⅲ)-DTPA络合物吸附]-催化阴极溶出伏安法(CCSV),通过区分Cr(VI)、活性无机Cr(Ⅲ)及非活性有机Cr(Ⅲ)络合物,确定自然水体(包括土壤排水)中Cr形态。

Ferri [30]用DPCSV分析ng/l水平的Se(IV)。

Xue [31]通过配体交换(LE)和DPCSV研究了淡水(包括地下水)中Ni形态及络合动力学。

Sedlak [32]用竞争配体平衡(CLE)-CSV及螯合树脂柱分配(CRCP)-GFAAS通过区分不稳定态(即金属阳离子、无机络合态和弱有机络合态)、中强有机络合态(如腐殖物质络合物)和强有机络合态(如多齿配体络合物),确定污染水体中Cu、Ni形态。

Korolczuk [33]通过灵敏的高选择性步骤,用伏安法测定了在Cr(Ⅲ)及HA存在时的痕量Cr(VI)浓度,检出限pM,并应用于土壤样品。

根据PbTTMAPP在-0.74v(vs.SCE)的络合吸附波,利用导数示波极谱研究水体中痕量Pb的形态,对溶解态自由铅离子、络合铅离子、总铅以及悬浮态铅进行测定,检出限为0.002ppm [34]。

Adeloju[35]在Cu(Ⅱ)存在时,用玻碳汞膜电极通过恒电流阴极溶出电位法(CSP)测定As(Ⅲ、Ⅴ)。

计时电位溶出分析(CPSA)对研究宽范围配体/金属比时的金属离子络合状况有很大潜力[36]。

离子选择性电极(ISE)可以直接测定金属阳离子和小分子无机阴离子的行为,常用于分析不同氧化态的元素,缺点是线形响应范围都在高浓度区(一般在10-6 mol l-1以上)。

化学修饰电极、微电极也是具有潜力的电化学分析技术[37]。

- 3 -3.2 同位素方法灵敏度高,可测出10-14-10-13mol l-1,测量简便,不受其它非放射性杂质的干扰,省略了许多复杂的样品处理和分离手段,能进行原位测定。

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考察金属元素形态的来源、路径、生物有效性及转变情况[38]。

同位素稀释技术起初用来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Scheifler[39]则用该法评价了土壤中不同形态Cd的动物有效性。

3.3 表面分析技术许多X射线吸收或衍射技术可用来对固体样品中的金属化学形态进行分析,如EXAFS、XANES、XRD及微探针分析[40-42]。

EXAFS与PCA和LSF联用对土壤或沉积物中痕量元素形态的定量测定被认为是个有意义的途径[43]。

X射线荧光(XRF)、TXRF、激光微探针质谱(LMMS)、扫描电镜(SEM)、紫外光电子能谱等也是表征表面元素形态和分布的有用工具[41,44]。

NMR、UV-Vis、IR、Mossbauer、ESR等技术也可用于形态分析,但由于敏感性和特异性问题常需将化合物分离。

NMR对阐释金属配体络合物的K d尤其有效。

4.重金属的形态分离环境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一般很低,各形态分量则更低,因此有必要在测定各形态之前进行分离富集,同时减少基体干扰,最终降低分析方法的检出限。

4.1 固相(土壤/沉积物)重金属的形态分离土壤中痕量元素形态的确定通常由连续提取(sequential extraction)来实行,即用一系列化学活性(酸性、氧化还原能力和络合性质)不断增强的试剂逐级提取与土壤固相特定化学基团结合的重金属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