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课后习题答案
仪器分析实验课后习题答案仪器分析实验课后习题答案仪器分析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实验操作来了解和掌握各种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技巧。
在课后的习题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仪器分析实验课后习题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什么是仪器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是一种通过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来进行化学分析的实验。
它主要包括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学习,以及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技巧。
通过仪器分析实验,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仪器分析实验中常用的仪器有哪些?在仪器分析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化学分析仪器等。
光谱仪可以用来测定物质的吸收、发射和散射光谱,色谱仪可以用来分离和检测混合物中的成分,质谱仪可以用来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电化学分析仪器可以用来测定物质的电化学性质等。
3. 仪器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哪些?在仪器分析实验中,数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平均值的计算、标准差的计算、数据的拟合和回归分析等。
平均值的计算可以用来估计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标准差的计算可以用来评估测量结果的精确性,数据的拟合和回归分析可以用来建立模型和预测未知数据。
4. 仪器分析实验中常见的误差有哪些?在仪器分析实验中,常见的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的不准确性或者操作方法的不恰当而引起的,它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的不稳定性或者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不同而引起的,它会导致测量结果的波动。
5. 仪器分析实验中如何减小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在仪器分析实验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其次,要严格按照操作方法进行实验,避免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另外,要重复实验多次,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光谱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 掌握光谱仪器的操作方法,包括紫光/可见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荧光光谱仪。
3. 学习分析玻璃透光率、薄膜吸收光谱、固体粉末红外光谱和固体发光材料荧光光谱的测试方法。
4. 了解影响光谱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并尝试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
1. 紫外-可见光谱: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与分子中的电子跃迁有关,通过测量吸收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 红外光谱: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与分子中的振动、转动有关,通过测量红外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官能团和化学结构。
3. 荧光光谱:物质在吸收光子后,会发射出光子,通过测量荧光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聚集态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3. 荧光光谱仪4. 标准样品(玻璃、薄膜、固体粉末、发光材料)5. 仪器操作说明书四、实验步骤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30分钟。
(2)设置波长范围、扫描速度、灵敏度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吸收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60分钟。
(2)设置波数范围、分辨率、扫描次数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红外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3. 荧光光谱仪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30分钟。
(2)设置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扫描速度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荧光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通过比较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待测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仪器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和定性定量测定,并掌握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仪器分析是基于物理、化学和光电原理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利用仪器仪表的测定功能,对样品中所含化合物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实验仪器:本实验使用的仪器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1. 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并进行预热。
2. 调节仪器的波长和光程,根据待测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和光程。
3. 准备待测样品溶液,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配比将样品溶解并稀释至适当浓度。
4. 将样品溶液倒入光度计试管中,注意不要溢出。
5. 调节样品的基线,即让光度计读数稳定在零点附近。
6. 启动仪器测量功能,记录样品的吸光度读数。
7. 根据测得的吸光度数据和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浓度。
8. 定性判断样品中的化合物,可以根据吸光度谱和特征峰的位置进行判断。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仪器时要仔细阅读仪器操作手册,并熟悉仪器的安全操作方法。
2. 样品溶液的配制要准确,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3. 光度计试管和仪器的光路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和漂白。
4. 测量数据要准确记录,避免失误或遗漏。
5. 实验后及时关闭仪器,清洁试管和仪器,保持仪器的正常使用。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和操作,得到待测样品的吸光度数据,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通过定性判断,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
根据实验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比较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结论:通过仪器分析实验,有效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获得了样品的浓度和化合物种类。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仪器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操作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避免误差的引入。
同时,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也十分重要,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仪器分析实验》课件
异常情况处理
遇到异常情况时,应冷静处理, 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仪器使用与维护
正确使用仪器,注意仪器的保养 与维护。
实验结束阶段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汇报
以报告形式汇报实验结果,包括数据、图表和 结论。
仪器清洁与归位
清洗并整理实验器具,确保仪器归位。
0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意义。
误差来源分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误差来源,如仪器 误差、操作误差、环境
因素等。
误差传递与控制
研究误差在数据处理过 程中的传递规律,采取 有效措施减小误差对结
果的影响。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收获与体会
实验技能提升
01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掌握了多种仪器分析实 验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01
实验目的明确
了解实验的目标,
为后续步骤提供指
02
导。
仪器检查与准备
确保所有仪器干净 、完好,处于正施准备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03
,穿戴必要的防护
装备。
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 确配置所需的试剂
。
实验进行阶段
操作规范
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 实验操作。
数据记录
实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现 象。
数据筛选与取舍
将不同量纲或不同单位的数据转换为 统一标准,便于比较和分析。
异常值处理
识别并处理异常值,排除实验误差和 异常情况对结果的影响。
数据归一化处理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筛选关键数据 ,合理取舍无关紧要的数据。
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引言仪器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仪器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技术,探索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光谱仪器对不同样品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样品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实验方法1. 准备样品:收集不同类型的样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混合物。
确保样品干净、纯净,并根据需要进行预处理。
2. 使用光谱仪器:使用光谱仪器对样品进行分析。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光谱范围和检测方法。
记录下样品的光谱图,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变化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观察样品的变化。
记录下不同条件下的光谱图,并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不同样品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有关样品组成和性质的数据。
以下是一些实验结果的讨论:1. 有机物分析:我们选择了一种有机染料作为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光谱仪器,我们得到了该有机染料的吸收光谱图。
根据光谱图的峰值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推断该有机染料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温度下,有机染料的吸收峰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分子内部的振动和转动有关。
2. 无机物分析:我们选择了一种金属合金作为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光谱仪器,我们得到了该金属合金的X射线衍射图谱。
根据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确定该金属合金的晶体结构和成分。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压力下,金属合金的衍射峰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晶体结构的压力效应有关。
3. 混合物分析:我们选择了一种复杂的环境样品作为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光谱仪器,我们得到了该环境样品的质谱图。
根据质谱图的峰值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推断该环境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环境样品的质谱图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光照引起的化学反应有关。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引言:仪器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它通过使用精密的仪器设备,结合相应的分析技术,对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全面分析,展示仪器分析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多种常用仪器设备进行物质分析,包括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等,以便全面了解目标物质的结构和组分。
二、实验原理1.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利用质谱仪分析目标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它通过将物质分子中的粒子进行电离,并根据其质量-电荷比进行区别和测量。
通过分析质谱图,可以判断样品的分子量、它的含量等。
2.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基于物质吸收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特性。
通过红外光谱仪,可以分析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识别功能团,从而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利用物质中原子核的共振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该方法通过让样品在强磁场中受到长度和频率固定的射频脉冲照射,从而获得样品吸收的一维、二维、多维数据,用于分析分子间的连接关系、原子间的距离和角度,以及确定各原子之间的化学环境等。
三、实验过程1. 样品制备选取目标物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样品制备,以保证样品的纯度和适配性。
2. 质谱分析将样品注入质谱仪进行分析,获取质谱图。
根据质谱图的峰位置和峰强度,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分子量和组成。
3. 红外光谱分析将样品放入红外光谱仪,检测物质吸收红外辐射的情况。
比对样品的吸收峰位和峰形,可以初步推断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和官能团。
4. 核磁共振分析将样品放入核磁共振仪,利用核磁共振吸收信号进行分析。
通过解析核磁共振谱图,可以进一步推断样品的结构和力学性质,例如化学环境、原子位移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我们得到了目标物质的质谱图、红外光谱图和核磁共振谱图。
通过对谱图的解析和比对,我们初步确定了样品的组分、化学键类型、官能团等重要信息。
仪器分析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具备仪器分析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仪器分析课程。
本文以某高校仪器分析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提高仪器分析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1.仪器分析基础理论: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等。
2.仪器分析实验: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3.仪器分析应用:涉及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领域。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分组实验、虚拟实验、现场实验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
3.实践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创新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实践1.理论教学实践(1)采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仪器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实验教学实践(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虚拟实验:利用虚拟实验软件,使学生熟悉仪器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3)现场实验: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使学生了解仪器分析的最新进展。
3.实践教学实践(1)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验。
(3)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获
取样品的成分和含量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仪器和试剂:
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试剂为甲醇、乙醇、水等。
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样品粉碎并过筛,取适量样品称重。
2. 样品提取,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样品中的目标成分提取出来。
3.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参数。
4. 样品分析,将提取得到的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
5. 数据处理,根据色谱仪输出的数据,进行峰面积积分计算,得到目标成分的
含量。
实验结果:
通过HPLC分析,得到了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信息,同时也确定了样品的成
分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较高的目标成分,达到了预期的分析要求。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仪器分析的方法,成功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了
有意义的数据结果。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HPLC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为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运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仪器分析自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3. 学习利用仪器分析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spectrophotometry)是一种利用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测定,通过测定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实现对样品中特定成分的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移液器、容量瓶、试管、洗耳球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溶液、标准溶液、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1)取若干个100mL容量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用溶剂定容至刻度线。
(2)用移液器吸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显色剂,充分混匀。
(3)将试管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4)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或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溶液,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步骤进行显色。
(2)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1)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为:A = 0.0183C + 0.0026,相关系数R² = 0.9989。
(2)根据线性方程,计算标准溶液的浓度范围在0.05~1.0mg/mL之间。
2. 样品测定:(1)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为0.8mg/mL。
(2)根据样品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质量。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成功绘制了标准曲线,并利用标准曲线对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
3. 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待测成分的定量分析。
七、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概述仪器分析是化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来分析和识别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组成,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制造提供数据和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三种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与操作,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测定分子的吸光度,从而确定其浓度。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测定苯甲酸的吸收光谱,并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判断苯甲酸的化学结构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苯甲酸的紫外光谱主要在280nm处有一个吸收峰,证明其有芳香环结构;同时,其对紫外光谱的吸收强度与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定量分析。
实验二: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析痕量金属元素的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来测定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分别为0.4mg/L和0.5mg/L,与标准值相接近,说明该方法可靠。
实验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离和识别化合物中的各种成分。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分析香料中的各种成分,并通过母离子扫描和碎片离子扫描来确定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香料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该香料的主要特征。
同时,根据高准确度的质谱数据,我们还可以对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碎片离子进行进一步分析,为该香料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论通过对三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的使用与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技能,掌握了多种化学和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和生物学的认知和理解,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新仪器分析实验2——实验报告
最新仪器分析实验2——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熟悉最新仪器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掌握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过程。
3. 分析并解释实验数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样品中的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对各组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本实验将采用反相色谱法,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分离效率。
实验材料:1.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2. 待测样品溶液。
3. 流动相溶剂。
4. 色谱柱。
5. 检测器。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按照实验要求,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稀释和前处理。
2. 仪器校准:根据仪器操作手册,对HPLC进行校准,确保检测器灵敏度和色谱柱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3. 流动相准备:根据实验方案,配制合适的流动相比例。
4. 色谱分析:将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谱。
5. 数据处理:使用色谱软件对色谱图谱进行积分、定量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校正。
实验结果:1. 色谱图谱:展示实验得到的色谱图,包括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2. 定量分析:列出各组分的浓度或含量。
3. 分析误差:讨论可能的误差来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
实验讨论:1. 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如色谱峰的拖尾、分离度不够等。
2. 探讨改进实验方案的可能性,如改变流动相组成、温度控制等。
3. 讨论实验结果对实际应用的意义,例如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最新仪器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可靠的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是有效的,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为未来的实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仪器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它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
仪器分析实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一、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1.2学时安排:32学时1.3授课对象: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1.4学时分配:-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二、教学目标2.1知识与理解-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2.2能力与技能-掌握基本的仪器操作技巧-具备设计和实施仪器分析实验的能力-能够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合理地解释实验结果和提出改进意见2.3态度和价值观-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合作意识-重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教学内容3.1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热学分析仪器:热重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光谱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色谱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电化学分析仪器:电位滴定仪、电导仪等-其他仪器:核磁共振仪、电子显微镜等3.2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实验设计及流程制定-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误差分析与精密度评价-仪器校正与标定3.3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学生选择特定的仪器进行实验-研究仪器性能和优化操作条件-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报告3.4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学生组队完成一项综合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并采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四、教学方法4.1理论讲授4.2仪器操作演示4.3实验操作指导4.4实验报告撰写和讨论五、实验报告评分标准5.1实验设计和操作30%5.2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0%5.3实验报告撰写和考勤20%5.4实验室安全与卫生10%5.5队伍合作与表达能力10%六、实验设备及耗材根据实验项目的需要,提供合适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方法,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仪器分析是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仪器有光谱仪器、色谱仪器、质谱仪器等。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使用光谱仪器进行样品的分析。
光谱仪是指利用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发射进行分析的仪器。
三、实验步骤1.将待测样品放入光谱仪器中,确保样品与光源之间没有空气或其他杂质。
2.打开光谱仪器的电源,按照仪器的说明书调整波长和光强。
3.开始测量样品的吸光度或发射光强。
4.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出样品的浓度或其他需要的物理量。
5.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吸光度数据可以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曲线的关系,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浓度的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了标准曲线。
通过对标准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样品的浓度。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通过使用光谱仪器对样品进行测量,得到了样品的吸光度数据,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仪器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六、实验改进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光源的调试和准确测量样品的吸光度。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1.林国维.仪器分析实验室教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2.张青山.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以上为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共计1200字。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仪器分析实验报告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石油醚,丙酮,无水硫酸钠,16种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标准储备液,标准使用液。
3步骤:(1) 试样制备:取同一批次3个完整独立包装样品(固体样品不少于0g、液体样品不少于0L),置于硬质玻璃器皿中,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粉碎混匀,液体样品混合均匀,待用。
(2) 试样处理(不含油脂液体试样):量取混合均匀液体试样5.0L,加入正己烷2.0L,振荡1in,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进行G-S分析。
(3) 空白试验:实验使用的试剂都按试样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后,进行G-S分析。
(4) 色谱条件:色谱柱:HP-5S石英毛细管柱30×0.(内径)×0.μ]; 进样口温度:2℃;升温程序:初始柱温60℃,保持1in,以℃/in升温至2℃,保持1in,再以5℃/in升温至280℃,保持4in; 载气:氦气,流速1L/in;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进样量:1μL。
(5) 质谱条件:色谱与质谱接口温度:280℃; 电离方式:电子轰击源;检测方式:选择离子扫描模式; 电离能量:70eV; 溶剂延迟:5in。
(6) 分析。
(二)结果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质谱图丰度/z-->(三)分析查阅资料得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结构为推论:质荷比为113的结构为质荷比为149的结构为质荷比为167的结构为质荷比为279的结构为二.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食品中防腐剂的实验(一)方法 1仪器:aters超高压液相色谱仪(AQUITY UPL)、超声波清洗仪、超纯水制备仪、万分之一天平。
2试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乙腈、甲醇(均为分析纯)、超纯水。
3步骤:(1) 标准液的制备:标准混合使用液:精密称取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各0.01g,用一只100L容量瓶以乙腈:水=1:1中定容,吸取1L,于L容量瓶中水定容,配制浓度均含4μg/L的酯类混合物的标准溶液,混匀备用。
仪器分析及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实践能力。
3. 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3. 液相色谱(HPLC)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美国安捷伦公司7890A-5975C型号。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日立F-4700FL型号。
3. 液相色谱(HPLC):Agilent 1200系列。
4. 试剂:全氟三丁胺标准品、高纯氦气、实验样品等。
四、实验原理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通过气相色谱将样品分离,再利用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实验中,利用全氟三丁胺标准品对质谱仪的质量指示进行校正,并对质谱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最好的峰形和分辨率。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利用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发射荧光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中,对四种不同的溶液进行三维光谱扫描,得到相应的光谱文件,并使用Excel和Matlab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液相色谱(HPLC):通过高压泵将流动相输送至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
实验中,利用反相HPLC对-VE进行定量分析。
五、实验步骤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1)开机,预热仪器;(2)设置气相色谱条件,如载气流量、柱温等;(3)设置质谱条件,如扫描范围、碰撞能量等;(4)进行样品分析,记录色谱图和质谱图;(5)关闭仪器。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1)开机,预热仪器;(2)设置光谱扫描条件,如激发波长、发射波长等;(3)对四种不同的溶液进行三维光谱扫描;(4)使用Excel和Matlab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5)关闭仪器。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红外(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2. 学会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3. 熟悉红外光谱图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分子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在红外光区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产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从而获得物质的红外光谱图。
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可以提供有关物质结构的信息,如官能团、化学键、分子构型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红外光谱仪、样品池、电子天平、移液器、烘箱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溶剂、干燥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用电子天平称量,移入样品池中,并加入适量溶剂,使样品充分溶解。
将样品池放入烘箱中,在规定温度下烘干,直至样品池中的溶剂完全挥发。
2. 样品池清洗:将烘干的样品池用去离子水冲洗,并用干燥剂干燥。
3. 红外光谱扫描:将干燥后的样品池放入红外光谱仪中,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设置合适的扫描范围、分辨率和扫描次数。
4. 数据处理:将扫描得到的红外光谱图导入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基线校正、平滑处理、峰位和峰强分析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外光谱图:在红外光谱图中,可以看到多个吸收峰。
根据峰位和峰强,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2. 官能团分析:在红外光谱图中,3350-3400 cm^-1处的宽峰属于O-H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羟基;2920-2850 cm^-1处的峰属于C-H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烷基;1730-1750 cm^-1处的峰属于C=O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羰基。
3. 化学键分析:在红外光谱图中,1500-1600 cm^-1处的峰属于C=C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烯烃;1200-1300 cm^-1处的峰属于C-O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醚键。
4. 分子构型分析: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峰位和峰强,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的分子构型。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样品池的清洗和烘干,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现在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如何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提取、净化和浓缩。
3. 通过实验,分析样品中的未知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
4. 熟悉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如峰面积归一化、保留时间校正等。
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合物中化合物的高效手段。
它结合了气相色谱(GC)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MS)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GC-MS的原理是:首先,将样品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然后进入质谱仪进行检测和鉴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型号7890A-5975C)、气相色谱柱(DB-5MS,30m×0.25mm×0.25μm)、进样器、质谱仪、工作站等。
2. 试剂: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石油醚、丙酮、无水硫酸钠、样品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用正己烷溶解,转移至离心管中。
- 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振荡混匀,静置,取上层溶液。
- 将溶液转移至浓缩管中,在氮气吹扫下浓缩至近干。
- 用正己烷溶解残渣,转移至进样瓶中,备用。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 打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预热约30分钟。
- 设置气相色谱参数:柱温程序、流速、进样量等。
- 设置质谱参数:扫描范围、扫描速度、离子源温度等。
- 启动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数据分析- 将色谱图导入工作站,进行峰面积归一化。
- 根据保留时间和质谱图,对未知化合物进行鉴定。
- 查阅标准谱库,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成功分离并鉴定了样品中的多种化合物。
2. 鉴定结果与标准谱库中的谱图高度一致,证明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样品前处理过程中,部分样品溶液出现浑浊现象,可能是因为样品中含有杂质。
- 部分化合物的质谱图与标准谱库中的谱图相似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样品浓度较低或存在同分异构体。
环境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环境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常见环境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的使用技巧。
3.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如何进行环境样品的前处理、分析及数据处理。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环境仪器分析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环境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分析方法:1.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的特性,对样品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分析。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对样品中的有机物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天平- 烧杯- 移液管- 滤纸- 水浴锅2. 试剂:- 环境样品- 标准溶液- 稀释剂- 硝酸- 氢氟酸- 磷酸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 称取一定量的环境样品,加入适量的硝酸和氢氟酸,进行消解。
- 将消解液定容,待测。
2.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选择合适的波长和仪器参数。
- 将待测溶液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
- 将待测溶液注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
- 根据质谱图和保留时间,对样品中的待测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浓度。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吸收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和仪器参数。
- 将待测溶液注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浓度。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分光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待测溶液时,溶液中的物质会吸收部分光能,导致光强度减弱。
根据比尔定律,溶液中某物质的浓度与其吸收光强度成正比。
通过测定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烧杯、玻璃棒等。
2. 试剂:待测溶液、标准溶液、盐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溶液: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于容量瓶中,用盐酸稀释至刻度,得到一系列标准溶液。
2. 测定吸光度: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分别倒入比色皿中,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3. 绘制标准曲线: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 测定待测溶液吸光度:将待测溶液倒入比色皿中,测定吸光度。
5. 计算待测溶液浓度: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²大于0.99。
2. 待测溶液浓度: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浓度,计算得到待测溶液的浓度为X mol/L。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移液管、容量瓶等仪器的准确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在测定吸光度时,应选择合适的波长,以避免干扰物质的干扰。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分光光度计,避免损坏。
4.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误差、仪器误差等因素引起的。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乙酸的电位滴定分析及离解常数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通过醋酸的电位滴定,掌握电位滴定的基本操作和滴定终点的计算方法。
2. 学习测定弱酸常数的原理和方法,巩固弱酸离解平衡的基本概念。
二、 实验原理电位滴定法是在滴定过程中根据指示电位和参比电极的电位差或溶液的pH 值的突跃来确定终点的方法。
在酸碱电位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不断加入,被测物与滴定剂发生反应,溶液pH 值不断变化,就能确定滴定终点。
滴定过程中,每加一次滴定剂,测一次pH 值,在接近化学计量点时,每次滴定剂加入量要小到0.10mL ,滴定到超过化学计量点为止。
这样就得到一系列滴定剂用量V 和相应的pH 值数据。
常用的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绘pH~V 曲线法 以滴定剂用量V 为横坐标,以pH 值为纵坐标,绘制pH~V 曲线。
作两条与滴定曲线相切的45°倾斜的直线,等份线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滴定终点,如图3-10(a )所示。
(2)绘△pH/△V ~V 曲线法 △pH/△V 代表pH 的变化值一次微商与对应的加入滴定剂体积的增量(△V )的比。
绘制△pH/△V ~V 曲线的最高点即为滴定终点[图3-10(b)]。
(3)二级微商法 绘制(2∆pH/△2V)~V 曲线。
(△pH/△V )~V 曲线上一个最高点,这个最高点下即是2∆pH /△2V 等于零的时候,这就是滴定终点法。
该法也可不经绘图而直接由内插法确定滴定终点[图3-10(c )]。
确定滴定体积以后,从pH ~V 曲线上查出HAc 被中和一半时(1/2Ve )的pH 值。
此时,pH=pKa,从而计算出Ka 。
醋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如下:其离解常数为][]][[Ka HAc Ac H -+=当醋酸被中和了一半时,溶液中:[Ac -]=[HAc],根据以上平衡式,此时Ka=[H +],即pKa=pH 。
因此,-++⇔AcH HAcpH~V图中12Ve所处的pH值即为pKa,从而可求出醋酸的酸常数Ka。
三、仪器和试剂仪器:pHS-3c型酸度计,电磁搅拌器,pH复合电极,10mL半微量碱式滴定管,100mL小烧杯,10.00mL 移液管,100mL容量瓶。
试剂:0.1mol/LHAc,0.1000mol/LNaOH标准溶液,pH=4.00(25℃)和pH=6.86(25℃)的标准缓冲溶液。
四、实验步骤1.打开酸度计电源开关,预热30min。
接好复合玻璃电极。
2.用pH=6.86(25℃)和pH=4.00(25℃)的缓冲溶液将pHs-3C型酸度计进行两点定位。
3.粗测:准确吸取醋酸试液10.00mL于100mL小烧杯中,再加水约20mL。
放入搅拌磁子,浸入pH复合电极。
开启电磁搅拌器(注意磁子不能碰到电极),用0.1000mol/L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1mL读数一次,待到超过化学计量点,初步确定滴定终点。
3. 细测:同上,准确吸取醋酸试液10.00mL于100mL小烧杯中,再加水20.00mL。
放入搅拌磁子,浸入pH复合电极和甘汞电极。
开启电磁搅拌器,用0.1000mol/L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开始时每点隔1mL读数一次,在12Vep处和化学计量点附近时间隔0.10mL读数一次,记录每个点对应的体积和pH值。
4.数据处理(1)根据记录的体积和pH值数据,计算各点对应的∆V和∆pH值(2)绘制pH-V和(∆pH/∆V)-V曲线,分别确定滴定终Vep。
(4)二级微商法由内插法确定终点Vep。
(5)计算原始试液中醋酸的浓度,以g.L-1表示。
(6)在pH-V曲线上查出体积相当运12Vep的pH值,即为HAc的电离常数pKa,并与文献值比较(aK文献=1.76×510-),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5)∆pH,∆V,∆pH/∆V,2∆pH/∆2V可计算或编程处理。
五、注意事项1.pH复合电极在使用前必须在KCl溶液中浸泡活化24h,电极膜很薄易碎,使用时十分小心。
2.切勿把搅拌磁子连同废液一起倒掉。
六、思考与讨论1.用电位滴定法确定终点与指示剂法相比有何优缺点?2. 当醋酸完全被氢氧化钠中和时,反应终点的pH 值是否等于7?为什么?实验二 啤酒总酸的测定一、目的要求:1、了解电位滴定的特点及应用范围2、掌握啤酒总酸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啤酒中含有各种酸类200种以上,这些酸及其盐类物质控制着啤酒的pH 值和总酸的含量。
(总酸度: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用每100mL 酒样所消耗的NaOH mmol 数来表示。
)啤酒总酸的检验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无酸不成酒”,啤酒中含适量的可滴定总酸,能赋予啤酒以柔和清爽的口感;但总量过高或闻起来有明显的酸味也是不行的,它是啤酒可能发生了酸败的一个明显信号。
国标规定啤酒总酸度应<2.6mmol/100mL 酒样,在实际生产中则控制在<2.0mmol/100mL酒样。
本实验利用酸碱中和原理,以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啤酒样品中的总酸。
但因为啤酒是含磷酸盐的弱酸性溶液,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所以在化学计量点处没有明显的突越(如图所示),用指示剂指示的话不能看到颜色的明显变化。
可以用pH 计在滴定过程中随时测定溶液的pH 值至pH =9时即为滴定终点。
即使啤酒颜色较深也不妨碍滴定。
图 3NaOH 滴定啤酒总酸滴定曲线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 pH S-3C 型酸度计、pH 复合电极、碱式滴定管、磁力搅拌器2、试剂① 浓度大约为0.1mol/LNaOH 标准溶液 ② 市售啤酒 四、实验步骤:p HV(ml)1、酸度计的调试将酸度计预热30min 。
将pH =6.86(25℃时)的标准缓冲溶液置于塑料烧杯中,放入搅拌子,将复合电极插入标准缓冲溶液中,开动搅拌器,对酸度计进行定位。
再用pH =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校核,使仪器读数与该温度下的文献值相差再±0.02单位之内。
2、样品的处理用倾注法将啤酒来回脱气50次准确移取50.00mL 酒样于100mL 烧杯中置于400C 水浴锅中保温30分钟并不时振摇以除去残余的二氧化碳然后冷却至室温。
3、在烧杯中放入搅拌子,以适当的速度进行搅拌。
用NaOH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每加1.0mL NaOH 记录一次pH 值,到pH =8.5时,每0.1mL 记录一次数据,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pH =9.00时,记录下所用NaOH 的体积V(mL),继续滴至pH =9.5止。
根据所得数据绘出NaOH 滴定啤酒总酸的滴定曲线。
4、啤酒总酸的测定由定义可知,总酸度(mmol)=NaOH NaOH V C ⋅⋅2(pH =9.00),并判断测定啤酒总酸度是否合格。
五、思考题:1、本实验为什么不能用指示剂法指示终点,而可以用电位滴定法?本实验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1、 电位滴定有哪些特点?2、 本实验的误差来源有哪些?实验三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几种牙膏中游离氟一、目的要求:学习氟离子选择型电极测定微量F -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适量的氟可增强牙齿钙的抗酸性,抑制细菌发酵产生酸,能够坚固骨骼和牙齿,预防龋齿;但氟浓度过高,又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出现氟斑牙、氟骨病等慢性氟中毒,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心率不齐等急性氟中毒。
如果人体每公斤含氟量达到32~64 mg 就会导致死亡。
含氟牙膏中氟含量较高,且为游离态,所以牙膏中游离氟的检测非常必要。
根据GB8372-2001该标准规定:含氟牙膏总氟量要大于等于牙膏总重的0.04%,并小于等于0.15%;可溶氟或游离氟则必须大于等于0.04%。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种以LaF 3单晶膜为敏感膜、NaF+NaCl 为内参比溶液、Ag-AgCl 为内参比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
以氟电极作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同时浸入含氟待测液中组成工作电池Hg ,Hg 2Cl 2|KCl(饱和)||F -待测液|LaF 3|NaF ,NaCl |AgCl ,Ag在待测溶液中加入TISAB ,控制待测溶液离子强度恒定时,电池的电动势与溶液中氟离子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25℃时,本实验采用GB8372-2001的方法进行测定。
本方法测定的是游离的氟离子浓度,某些高价阳离子(例如三价铁、铝、和四价硅)及氢离子能与氟离子络合而有干扰,应在塑料烧杯内进行测量。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 pH S-3C 型酸度计、氟离子选择性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磁力搅拌器、离心机2、试剂(1) 95mg/L F -离子标准溶液:将分析纯NaF 在1200C 烘干2h ,并冷却。
准确称取NaF (Mr =41.99)0.2100g ,用去离子水溶解,移入1L 容量瓶,稀释至刻度,得到95mg/L F -离子标准溶液。
然后存在聚乙烯瓶中待用。
(2)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 :于1000 mL 烧杯中加入500 mL 水和57 mL 冰醋酸,58g NaCl ,12g 二水合柠檬酸钠,搅拌至溶解。
继续滴加50%NaOH 溶液,至溶液pH 值5.0-5.5之间,冷却至室温,并稀释至1000 mL 。
(3) 含氟牙膏3支 四、实验步骤: 1、样品制备从含氟牙膏中称取牙膏50g(精确至0.001g)置于50mL 塑料烧杯中,逐渐加入去离子水搅拌使溶解,转移至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倒入2个具有刻度的10mL 离心管中,使其重量相等。
在离心机上以2000r/min 的速度离心30min ,冷却至室温。
取其上清液备用。
2、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准确吸取95 mg/L F -离子储备溶液0.50 mL 、1.00 mL 、1.50 mL 、2.00 mL 、2.50 mL ,置于25mL 容量瓶中,加入TISAB2.5mL ,用水稀释至刻度得标准溶液。
3、标准曲线的绘制将配制的标准溶液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逐一转移至塑料小烧杯中,将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浸入液面下,并放入搅拌子。
开动搅拌器,调节至合适的速度,搅拌2~3min ,至读数稳定时,读取各溶液的电动势值。
测量结果列表记录。
4、牙膏中游离氟的测定吸取步骤1中所制上清液0.50mL (根据情况而定)置于50mL 容量瓶中,加TISAB 5.0mL ,用去--=F C FRTK Εln --=F C K Εlg 0592.0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转入塑料小烧杯中,以相同的速度进行搅拌,读数稳定后读取其电位值。
五、数据处理:1. 将配制的系列标准溶液所测定的数据,用计算机处理有关数据,以lgc 或为横坐标 ,相应的电位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也可在普通坐标纸上作E(m V )-lgC 图.2. 根据牙膏样品所测得的电位值,根据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计算样品溶液的浓度值,并计算出相应牙膏中游离氟的含量(以质量百分含量表示),并判断各样品中牙膏含氟量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