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生物多样性知识: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与保护优先区域
生物多样性知识: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与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种类和分布的多样性。
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点。
而在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过程中,选择保护的优先区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是指拥有高度生物多样性的地区。
这些地区包括有世界自然遗产、重要鸟区、全球热点生物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等多种划分。
此外,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也包括各种生态系统,例如热带雨林、珊瑚礁、草原、湿地、河流和湖泊等。
其中,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是最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它们是指面积相对较小、但植物物种多样性很高、濒危物种很多的地区。
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和赤道附近,包括南美洲的保护地、马达加斯加南部、东部和西部、东非山地、中国云南西南部和西藏南部等地区。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优先区域是指最需要保护的区域,通常是分布有大量稀有濒危物种或者受到大规模生态环境破坏的区域。
选择保护优先区域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同时保障这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存能力。
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的优先区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基于物种的保护,即特别重视具有革命性进化意义或者是存在生态重要性的物种。
二是基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即对于具备重要生态意义的生态系统进行特别重视。
例如,热带雨林、珊瑚礁和草原等生态系统,它们所拥有的广泛的生物多样性和显著的生态功能,对于全球生态系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对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属于世界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野生动物数量和面积大量下降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全国各地陆续设立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公园。
目前,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已经基本确立。
其中,三江源、长江上游、祁连山、昆仑山、祁连山、扎龙、安达、泰山、黄山、峨眉山、四川盆地等区域被认为是我国地理分布上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需要特别加强保护措施。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格局与保护
人口
2007年,人口4.27亿人,约占全国1/3强,平均人口密度24 0人/km2。
最密集地区: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
城市
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最多的流域。 流域有城市241个,地级以上城市89个,县级城市152个。超过100万的
超大城市有14个 5个城市化区域与经济圈:长三角、皖江、武汉、成渝和长株潭。
报告提纲
一、研究背景 二、长江流域概况 三、生物多样性格局与保护优先区域 四、面临的威胁与保护对策
1.面临的威胁 2.保护现状与对策
乡镇居民点影响
长江源头区、青海南部高原区、若尔盖地区地广人稀,居民点分布很少。 中上游人居适宜度提高,居民点数量随之迅速增加 中下游居民点分布密度最高
道路交通影响
优先区威胁分析
优先区威胁分析
报告提纲
一、研究背景 二、长江流域概况 三、生物多样性格局与保护优先区域 四、面临的威胁与保护对策
1.面临的威胁 2.保护现状与对策
已建自然保护区
长江流域共建设有自然保护区738个,总面积472,570km2,占全流域面积的22%。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1个,面积348,952 km2,省级保护区215个,面积64,345 km2。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内建有保护区311个,面积达399218km2,占优先区面积的42.3 %。
每年3月离开越冬地云贵高原,集群北上,飞抵 青藏高原的草甸、沼泽地带,4月下旬开始繁殖, 筑巢于沼泽地带地势较高的草墩或泥墩上。在长 江流域,黑颈鹤主要分布于沱沱河、通天河、若 尔盖湿地等地区 保护区:大山包、会泽、三江源、若尔盖等 威胁:高原地区湖泊的开发利用,以及大规模排 水、改造沼泽、游牧区域扩展
交通体系
长江流域建设成了由水运、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等级公路组成的 交通网络。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第一条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的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含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法律、法规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当遵循保护优先、持续利用、公众参与、惠益分享、保护受益、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资源利用效率高、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小的绿色生产方式,防止、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对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采取低碳、循环、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自觉抵制损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促进绿色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环境友好型的生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协调。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生物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激励机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志愿者及当地群众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保护知识、利用技能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营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保护知识的宣传,对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编者按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陆河流域核心水源区,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长期以来,其生态保护与治理一直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高度关注。
2017年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在此之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依靠自身科研优势和长期研究积累,应国家和地方之所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及时向甘肃省委呈送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并获省长重要批示。
现将该建议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以期在国家公园建设试点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和决策咨询作用。
1 祁连山生态环境现状(1)生态环境现状冰雪及多年冻土消退明显。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祁连山冰川总体处于物质亏损状态,普遍退缩减薄。
有证据表明,近50多年以来,祁连山冰川面积减少超过20%,冻土分布范围的减少速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冰雪及多年冻土消退明显水源涵养力下降。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大量人工采伐活动被禁,自然林得到了有效保护,人工林也出现密度过大、林冠郁闭度高,深层土壤旱化现象加剧,从而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水源涵养力下降超载过牧造成草地严重退化。
祁连山保护区草地退化成因既有环境因素,也存在人为因素,但人为活动占主导作用。
特别是祁连山东段温性草原区处于农牧交错带,受人类干扰因素较大,草地开垦率较高,同时过牧还为鼠类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超载过牧造成草地严重退化山区水资源管理困难复杂。
祁连山区近几十年来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加之其特殊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等,造成山径流变化复杂,因此人为调控山区水资源的困难很大。
山区水资源管理困难复杂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受人为活动与自然环境变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导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活动范围逐步缩小,数量也明显减少。
四川生物多样性条例
四川生物多样性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的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含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法律、法规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当遵循保护优先、持续利用、公众参与、惠益分享、保护受益、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资源利用效率高、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小的绿色生产方式,防止、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对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采取低碳、循环、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自觉抵制损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促进绿色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环境友好型的生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协调。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生物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激励机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志愿者及当地群众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保护知识、利用技能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营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保护知识的宣传,对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以太行山片区为例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2):61-67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d o i :10.3969/j.i s s n .1001-7461.2021.02.09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以太行山片区为例收稿日期:2020-03-30 修回日期:2020-06-1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高寒草地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适应性管理研究与示范 (2016Y F C 0501904);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2019H J 2096001006)㊂ 作者简介:汉瑞英,助理研究员㊂研究方向: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㊂E -m a i l :183********@163.c o m*通信作者:赵志平,博士,副研究员㊂研究方向: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㊂E -m a i l :z h a o z p @c r a e s .o r g.c n 汉瑞英,赵志平*,肖能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摘 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重要物种的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区域㊂基于生态学 源 汇 理论,提取2000-2016年生态系统转移变化较小㊁生境质量较好的生态斑块和各类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并进行连通性评价,提出生态网络优化方案㊂结果表明,林地㊁灌丛是该区域物种迁移和扩散过程中起主导连接作用的景观类型,占生态廊道面积比例的63.9%,其次是草地,占生态廊道面积比例的13.87%;潜在生态网络结构连接度较高,但部分廊道结构较复杂,冗余性较高;通过重力模型优先选择相互作用力>5的生态廊道,并提取出32个生态断裂点和28个 暂栖息地 ,最终提出保护生态源地㊁分级生态廊道㊁规划暂栖息地和修复生态断裂点等生态网络优化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太行山优先区-太行山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方法和建议㊂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网络;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重力模型中图分类号:X 1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461(2021)02-0061-07T h e E c o -n e t w o r k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i n B i o d i v e r s i t y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P r i o r i t y Ar e a A C a s e S t u d y o f t h e T a i h a n g Mo u n t a i n A r e a H A N R u i -y i n g ,Z H A O Z h i -p i n g *,X I A O N e n g-w e n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0001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p r i o r i t y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 r e a o f b i o d i v e r s i t y i s t h e h a b i t a t f o r i m p o r t a n t s p e c i e s ,a n d t h e k e y ar e a f o r b i o d i v e r s i t y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B a s e d o n t h e s o u r c e a n d s i n k t h e o r i e s o f e c o l o g y ,t h i s s t u d y ex t r a c t e d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p a t c h e s ,w h i c h p r e s e n t e d l i t t l e c h a n g e s i n e c o s y s t e m t r a n s f o r m a n d h i g h h a b i t a t q u a l i t y,a n d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s ,w h o s e l a n d c o v e r w e r e s t a b l e d u r i n g 2000t o 2016,a s e c o l o gi c a l s o u r c e a r e a s i n t h e T a i h a n g M o u n t a i n a r e a .T h e n m i n i m u m c u m u l a t i v e r e s i s t a n c e m o d e l w a s u s e d t o b u i l d p o t e n t i a l e c o l o gi c a l c o r r i d o r i n t h e s t u d y a r e a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f o r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s o u r c e a r e a s ,a n d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F i n a l l y ,a n e c o l o g i c a l n e t w o r k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w a s p r o po s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f o r e s t l a n d a n d s h r u b w e r e t h e l a n d s c a p e t y p e s t h a t p l a y e d l e a d i n g ro l e s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s p e c i e s m i g r a t i o n a n d s p r e a d i n t h i s a r e a ,a c c o u n t i n g f o r 63.9%o f t h e p o t e n t i a l e c o l o gi c a l c o r r i d o r a r e a ,f o l -l o w e d b y g r a s s l a n d ,a c c o u n t i n g f o r 13.87%.T h e e c o -n e t w o r k w a s h i g h l y co n n e c t e d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s o m e c o r r i d o r s t r u c t u r e s w e r e c o m p l e x a n d r e d u n d a n t .W e e x t r a c t e d 32e c o l o g i c a l b r e a k p o i n t s a n d 28t e m p o r a r yh a b i t a t s ,a n d g a v e a d v i c e s o n e c o l o g i c a l n e t w o r k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 ,s u c h a s e c o l o gi c a l s o u r c e a r e a s p r o -t e c t i o n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r r i d o r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t e m p o r a r y h a b i t a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b r e a k po i n t r e s t o r a -t i o n .T h i s r e s e a r c h c o u l d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b i o d i v e r s i t y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i n t h e T a i h a n g M o u n t a i n p r i o r i t y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 r e a o f b i od i ve r s i t y.K e y w o r d s:b i o d i v e r s i t y;e c o-n e t w o r k;m i n i m u m c u m u l a t i v e r e s i s t a n c e m o d e l;g r a v i t y m o d e l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种基础[1]㊂完整的生境斑块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源地[2]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和城市化使得生态系统严重破坏,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3],生物多样性锐减㊁生境退化[4]㊂生态学家和生物保护学家提出通过构建生态网络来维持和增加生境的连接,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斑块之间的相互联系[5],尤其是在物种丰富度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构建生态网络可以促进区域物种的迁移和交流,保证其生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㊂生态网络将破碎孤立的生态斑块连接起来,扩大物种的生境范围,形成连通的生态系统,容纳更多的物种,为区域物种迁徙交流提供安全的生态廊道[6]㊂生态网络的构建和优化研究起源于欧美,现欧美地区生态网络的研究更侧重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突出构建切合环境的生态网络[7]㊂M.G u r r u t x-a g a等[8]充分考虑生态源㊁生态廊道㊁廊道缓冲区㊁连接点等要素,利用最小成本距离法构建生态网络,以期优化区域生态网络体系,提高区域物种多样性㊂R.H.J o n g m a n等[9]对泛欧洲生物和景观多样性战略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国家生态网络,发展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决策㊂T.R.L o o k o n g b i l l等[10]通过实地观察动物迁移,结合复合动力模型,构建栖息地斑块间的生态廊道,从而有效保护物种多样性㊂胡炳旭等[11]基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提取京津冀生态源地,构建京津冀地区城市群生态网络,提出修复和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意见㊂目前, 源地识别 确定阻力面 获取廊道 已经成为生态网路构建的基础框架,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方法能够很好反映生态景观对廊道提取的影响[12]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重要内容,这些区域集中分布着中国绝大多数的生态系统和物种,保护优先区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13]㊂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太行山片区是津京冀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干扰,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强㊂尽管优先区内分布有小五台山㊁百花山和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空间分布不均匀,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网路㊂研究以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为案例区,充分考虑土地利用㊁人类活动㊁地形等因素以及动植物生境质量,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构建了该区域的生态廊道,并运用网络结构分析方法评价了研究区生态网络,并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提出可行的生态网络优化建议㊂研究可为生物多样性优先区生态网络的构建提供方法依据㊂1研究区与数据来源1.1研究区概况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太行山片区地跨北京市昌平区㊁房山区,河北省怀来县㊁逐鹿县㊁宣化县等11个县,总面积11275k m2,地理位置介于38ʎ32'-40ʎ20'N,114ʎ22'-116ʎ07'E㊂研究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㊂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961m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区域林地资源丰富,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保护重点为原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华北落叶松(L a r i x g m e l i n i i v a r.p r i n c i p i s-r u p-p r e c h t i i)㊁青杄(P i c e a w i l s o n i i)㊁白杄(P i c e a m e y-e r i)㊁林麝(M o s c h u s b e r e z o v s k i i)㊁猕猴(M a c a c a m u l a t t a)㊁褐马鸡(C r o s s o p t i l o n m a n t c h u r i c u m)等重要物种及其栖息地㊂图1研究区位F i g.1 T h e l o c a t i o n m a p o f t h e s t u d y a r e a1.2数据来源及处理自然保护区分布图来源于中国自然保护区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科学数据中心;筛选京津冀基础规划数据中各级公路㊁铁路矢量数据;D E M数据来源于国家科学数据服务平台(h t t p://w w w.c n i c.c n/z c f w/s j f w/ g i k x s i i x/),空间分辨率为30ˑ30m;植被归一化指数N D V I数据来自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26西北林学院学报36卷中心国际科学数据镜像网站(h t t p://w w w.g s c l o u d.c n),利用最大值合成法获取年N D V I数据,空间分辨率为500ˑ500m㊂2研究方法2.1生态源地提取生态源地是物质㊁能量甚至功能服务的源头㊂生境斑块面积越大,越有利于陆生物种的生存[14]㊂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生态源地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15]㊂本研究对‘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㊁‘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战略研究“中保护区范围进行矢量化,得到自然保护区矢量边界,并利用2000㊁2016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提取2000-2016年间土地类型转移变化较小㊁且土地覆被完整性较好的林地㊁灌丛和草地斑块㊂2.2基于M C R模型构建潜在生态廊道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 C R)指物种从源到目标的运动过程中,需要的最短路径或最小阻力成本路径的模型[16],即阻力越小,生态流越易进行,阻力越大,生态流越不易进行㊂计算公式如下:M C R=f m i nði=m j=n D i jˑR i(1)式中,M C R为最小累积阻力值;f为M C R与变量(D i jˑR i)之间的正函数,D i j为从源j扩散至空间某点穿过生态表面i的空间距离,R i为生态表面i 对源扩散方向的阻力㊂不同景观类型对物种生存㊁繁衍和迁移的景观阻力不同㊂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并参考已有研究[13,17],考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状况㊁交通网络㊁人工建筑因素;地形因素也会对陆生生物的扩散产生影响,根据区域物种分布情况,将高程(D E M)分级后赋值,采用层次分析法(A H P)确定各个阻力因子的权重,此方法将研究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然后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18](表1)㊂基于构建的生态阻力面,利用G I S中的c o s td i s t a n c e工具,依次提取每个源地到其他源地的最小耗费路径,并剔除重复路径,构建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㊂2.3生态网络结构分析网络连通性是衡量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联系程度的指标[19]㊂斑块大小㊁面积和形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连通性水平㊂采用α指数㊁β指数㊁γ指数和成本比反映潜在网络连通性㊂计算公式如下:α=(n-m+1)/(2l-5)(2)β=n/m(3)γ=n/3(m-2)(4)c=1-n/l(5)式中,n为潜在生态廊道数量,m为生态节点数量,l 为潜在生态廊道长度,c为成本比㊂表1生态阻力面赋值及权重T a b l e1 V a l u e s a n d w e i g h t s o f c o s t s u r f a c e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阻力赋值权重土地利用有林地10.23灌木林5稀疏林15草原草甸5稀疏草地15湿地30耕地50建设用地100裸土㊁裸岩地80D E M>2000400.131500~200020700~150010<7005N D V I>0.610.210.45~0.6100.30~0.4520<0.350交通网络高速公路㊁铁路1000.13国道90省道85县道80水域大水库(面积>50k m2)900.16中型水域(10~50k m2)60较小水域(1~10k m2)20小水系㊁滩地5距建设用地距离0~500m1000.14500~1000m701000~2000m40>2000m52.4生态网络优化2.4.1基于重力模型的生态廊道提取阻力较小的生态廊道有利于物种的迁徙和扩散[20],大型斑块和较宽生态廊道的生境质量较好,能较大程度减少物种迁徙和扩散的阻力㊂在已经构建的潜在生态廊道的基础上,基于重力模型计算出各生态源地间的相互作用力,定量评价每条潜在生态廊道的相对重要程度,从而提取重要生态廊道,即选择物种扩散和迁徙阻力较小的生态廊道:F a b=N a N bM2a b=1P aˑl n A a1P bˑl n A bS a bS m a x=S2m a x l n(A a A b)S2a b P a P b(6)36第2期汉瑞英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以太行山片区为例式中,F a b为生态源地a和b之间相互作用力,N a 和N b分别表示生态源地a和b的权重值,M a b为生态源地a和b之间标准化的廊道阻力值,A a是生态源地a的面积,P a为生态源地a的阻力值,S m a x是所有潜在生态廊道累积阻力最大值,S a b是生态源地a与b之间的生态廊道累积阻力值㊂一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连通性不仅取决于两点之间廊道的距离和阻力,还取决于节点自身的重要性㊂斑块中心度指数A i能很好表征网络中一个节点对其他节点的综合影响力[21]㊂A i=ðni=1G i j/n(7)式中,G i j是点i和点j之间的相互作用力;n为网络中斑块节点的总个数㊂2.4.2识别生态节点和生态断裂点生态节点可以为进行长距离迁徙的物种提供休憩地,生态作用关键,但生态节点阻力值较大,是区域生态网络运转的薄弱环节[22]㊂在累积阻力面上,生态节点一般位于生态廊道上功能最薄弱处,生态节点包括生态廊道和最小阻力路径的交点㊁潜在廊道与重要廊道的交点㊂选取重要生态廊道和最小阻力路径的交点作为物种的暂栖息地㊂交通道路会增大物种在生态源地间迁移的阻力[23],阻碍物种在生态源地间的迁移和交流㊂生态廊道与交通线路交汇区域形成生态断裂点,迁徙动物很难跨越,需要及时修复这些生态断裂点来保障动物的迁徙和交流㊂研究选取铁路㊁高速公路和国道3种道路矢量数据与生态廊道的图层叠加,识别生态断裂点㊂3结果与分析3.1潜在生态廊道构建3.1.1生态源地提取研究共选取了18块生态源地(图2)㊂2000-2016年,生态源地中没有转移的区域占源地总面积的92.16%,生态源地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㊁落叶阔叶灌丛㊂研究选取的生态源地在2000-2016年,植被类型基本保持不变,生态系统结构较稳定㊂3.1.2潜在生态廊道构建根据设定的阻力值,加权得到各级指标层叠加后的阻力面(图3)㊂结果显示,整个优先区内生态阻力值较小,受人类活动较频繁因素和植被覆盖因素的影响,阻力较大地区集中分布于蔚县㊁房山区东部㊁易县和涞源县㊂基于M C R模型构建潜在生态廊道,生态廊道能够有效的将太行山优先区连接起来(图4)㊂廊道主要集中在逐鹿县㊁北京市门头沟区和房山区西侧㊂连接优先区北部小五台山㊁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廊道密集度较高,由于现有自然保护区边界破碎㊁小型斑块较多,短距离廊道将这些小型斑块连接到一起,廊道冗余性较高㊂驼梁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生境斑块分布分散,较长的生态廊道主要将这些远距离的生态源斑块连接起来㊂从表2可知,优先区廊道总长度为2806.86k m,廊道总面积为221.95k m2,约占优先区总面积的1.96%㊂林地㊁灌丛是生态廊道景观构成的主要类型,占潜在生态廊道景观总面积的63.9%,其次是草地景观类型,占潜在生态廊道景观总面积的13.87%,表明林地㊁灌丛和草地是该区物种迁移和扩散过程中起主导的连接作用,这些区域能为物种提供栖息地及食物来源,林地㊁灌丛㊁草地图2生态源地空间转移变化F i g.2S p a c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s o u r c es图3生态阻力面F i g.3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s t s u r f a c e46西北林学院学报36卷表2潜在生态廊道景观构成T a b l e2 L a n d s c a p e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p o t e n t i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r r i d o r s类型面积占研究区比例/%生态网络中的廊道面积/k m2占生态廊道总面积的比例/%林地3697.890.3957.3825.85灌丛5660.470.7492.4141.64高覆盖度草地278.780.1719.428.75低覆盖度草地302.740.1313.396.03园地48.860.034.462.01农田1045.220.2215.67.03水域21.330.087.443.35建设用地156.890.020.890.40交通用地7.450.000.360.16采矿用地44.410.000.20.09裸土㊁裸岩地4.860.1810.44.69合计112601.97221.95100在研究区生态网络体系构建中起关键作用㊂农田占生态廊道面积的比重较大,为7.03%㊂人工建设用地总共占生态网络的0.65%,这些区域不利于物种迁徙,对物种迁移和扩散造成阻隔,将是区域生态网络构建和优化时重点关注的地方㊂3.2网络连通性评价潜在生态网络连通性分析结果:α=0.53,表明生态网络物质循环和流通性较高,物种扩散路径较多;β=1.15,表明潜在网络连接较复杂,廊道具有较高连通性;γ=0.62,表明各个生态节点连接度较高,且成本较低,生态网络构成在经济上较有效㊂c=0.98,表面潜在生态网络建设成本相对较高,主要原因为潜在网络空间重复性高㊂且结构复杂㊂结果表明,需要对潜在生态网络进行优化分析,消除网络冗余性㊂表3生态源地中心度(A i)和廊道重要性(G i j)矩阵T a b l e3 D e g r e e c e n t r a l i t y(A i)a n d c o r r i d o r i m p o r t a n c e(G i j)斑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A i 1012.085.3530.460.50.110.180.220.180.230.1250.1723.213.450.672.120.981.213.40 202.643.120.660.451.251.661.341.480.731.3812.3412.5511.109.259.540.543.89 301.570.080.210.270.720.420.360.360.171.243.293.380.361.570.970.83 400.150.220.493.385.251.281.160.211.681.580.321.190.0810.601.53 500.030.180.200.130.120.060.091.141.180.440.270.090.030.22 600.510.100.070.090.050.070.520.490.330.190.080.080.14 700.350.300.300.150.232.662.681.110.670.240.100.49 8020.3920.381.170.9443.3216.792.311.060.360.075.21 900.660.180.3622.0017.541.260.620.190.032.38 1003.511.3513.036.971.820.740.280.061.54 1100.070.210.160.080.030.010.000.03 12024.6210.304.531.380.430.052.30 13083.1623.087.672.330.2548.36 14019.488.232.150.221.67 15049.868.810.083.26 16042.078.322.80 1701.380.08 1800.003.3生态源地间相互作用力分析为了消除潜在生态廊道冗余性,剔除相互作用较弱的重复廊道,选取相互作用较强的重要廊道,基于重力模型,构建了18个生态源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矩阵(表3),根据廊道重要性和生态源地中心度定量评价,将相互作用力>5的重要生态廊道提取出来,并剔除经过同一生态源地造成冗余的廊道,结果表明,源地13㊁14相互作用力最强㊁中心度最高,其次是源地15和16㊁8和13㊁16和13,这些源地对生态网络具有重要的支配与主导作用㊂3.4生态网络构建优化结合优先区重要生态廊道现状,找出关键生态节点,建立暂栖息地㊂根据研究区重要生态廊道分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情况,规划了28个 暂栖息地 (图5),这些节点多数聚集在研究区北部,少数分布于研究区中西部,这些 暂栖息地 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的连通性,促进生态网络的循环运转㊂在研究区生态网络结构图上叠加交通道路分布图,提取出32个生态断裂点(图5),这些生态断裂点沿廊道分布,有的甚至位于自然保护区,应重视这些断裂点,及时采取修复措施㊂基于G I S空间分析工具,叠加生态源地㊁重要生态廊道㊁潜在生态廊道㊁ 暂栖息地 和生态断裂点图层,从而构建太行山优先区的生态网络体系㊂由56第2期汉瑞英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以太行山片区为例于研究区边界空间上不连续,从涞源县到阜平县驼梁自然保护区只分布一条生态廊道,在生态网络优化时应适当增加这条廊道的宽度,确保物种正常迁移和扩散㊂同时,重点规划保护连通性较强的重要生态廊道,对于其它潜在生态廊道,可进行生态化改造,恢复其重要生态功能㊂建设暂栖息地时,应增加其四周斑块的绿地率,设置标志,禁止人类建设活动㊂对于生态断裂点,应通过一些工程措施及时修复,建立野生动物专用通道,保障物种交流和迁徙㊂图4 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分布F i g .4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o t e n t i a l e c o l o gi c a l c o r r i d o rs 图5 生态网络构建结果F i g .5 R e s u l t s o f e c o l o gi c a l n e t w o r k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4 结论与讨论以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太行山片区为例,选取2000-2016年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变化较小㊁生境质量较好的林地㊁灌丛㊁草地斑块和现有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源地,充分考虑不同土地类型㊁高程㊁交通㊁植被覆盖以及人工建筑对物种迁徙过程中的阻力,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构建与分析了生态廊道,并提出生态网络优化对策㊂结果表明,林地和灌丛是构成潜在生态廊道的主要类型,林地㊁灌丛和草地在该优先区物种迁移和扩散过程中起主导的连接作用㊂网络连通性评价结果表明,潜在生态廊道具有较高连通性,但由于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和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边界分布零散,边界破碎度较高,导致该区域分布的生态廊道结构较为复杂,冗余性高㊂基于重力模型提取相互作用力>5的重要生态廊道,并提出修复生态断裂点和规划 暂栖息地 的生态网络优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太行山优先区太行山片区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区域,构建与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生态网络,对于区域生物物种保护至关重要㊂现有研究在构建区域生态网络时,选取源地多直接将已有自然保护地㊁面积较大的林地㊁湿地等[24-25]生境质量较好的生态斑块作为生态源地,很少考虑源地自身生态系统结构时空演变过程,而生态系统转移变化较大的生态斑块,其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物种繁衍栖息㊂本研究除了考虑生态系统稳定性,还通过识别关键生态节点和生态断裂点,规划分级生态廊道,提出优化生态网络措施,弥补由于现有规划不合理或者保护力度不够而造成的生态损失㊂在规划的暂栖息地中,优先区北部和中部地区的节点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网络结构,对生态网络的有效运行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对这些暂栖息地进行实地考察,对符合条件的暂栖息地规划建设保护小区㊂生态断裂点削弱甚至阻断了廊道,选取影响较大,尤其是位于核心源地的断裂点,通过建设地下通道,生物迁徙廊道等方式,恢复其景观连通性,保证物种间正常的交流㊂后续研究在生态源地选取方面可以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㊁重要物种栖息地㊁景观连通性等因素㊂由于生态网络自身开放性的特点,其构建从生态源地的选取㊁生态阻力面生成㊁廊道分级优化等方面存在复杂多样的方法体系,尤其是构建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网络,由于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和迁移路径,需针对不同物种设计规划不同的生态廊道,构建复合型的生态网络㊂参考文献:[1] C A R D I N A L E B J ,D U F F Y J E ,G O N Z A L E Z A ,e t a l .B i o d i -v e r s i t y l o s s a n d i t s i m p a c t o n h u m a n i t y[J ].N a t u r e ,2012,486:66西北林学院学报36卷59-67.[2]尹海伟,孔繁花.城市与区域规划[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3]伍娬,王志杰,潘远珍.基于G I S的安顺市景观格局空间梯度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6):214-223.WU W,W A N G Z J,P A N Y Z.S p a t i a l G r a d i e n t a n a l y s i s o f u r b a n l a n d s c a p e p a t t e r n i n A n s h u n c i t y b a s e d o n G I S[J].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2019,34(6):214-223.(i n C h i n e s e) [4]高昌源,付宝荣,李晓军,等.辽宁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识别[J].应用生态学报,2020,31(5):1673-1681.G A O C Y,F U B R,L I X J,e t a l.R e c o g n i t i o n o f p r i o r i t y a r e a o fb i o d i v e r s i t yc o n s e r v a t i o n i n 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N o r t h e a s t C h i-n a[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E c o l o g y,2020,31(5):1673-1681.(i n C h i n e s e)[5]史芳宁,刘世梁,安毅,等.基于生态网络的山水林田湖草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以广西左右江为例[J].生态学报,2019, 39(23):8930-8938.S H I F G,L I U S L,A N Y,S U N Y X.B i o d i v e r s i t y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o f m o u n t a i n s-r i v e r s-f o r e s t s-f a r m l a n d s-l a k e s-g r a s s l a n d s u s i n ga n e c o l o g i c a l n e t w o r k:a c a s e s t u d y o n t h e Z u o y o u j i a n g r i v e rb a s i n i n G u a n g x i P r o v i nc e,C h i n a[J].A c t a E c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019,39(23):8930-8938.(i n C h i n e s e)[6] G U O W,Y A N G L S,S U N Y P.E c o l o g i c a l n e t w o r k p l a n n i n g o fu r b a n g r e e n s p a c e i n u r b a n c e n t e r o f S h u n d e d i s t r c t[J].C h i-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l o g y,2012,31(4):1022-1027.[7]J O N GMA N R H G,K U L V I K M,K R I S T I A N S E N I.E u r o p e a ne c o l o g i c a l n e t w o r k s a n d g r e e n w a y s[J].L a n d s c a p e a n d U r b a nP l a n n i n g,2004,68(2/3):305-319.[8] G U R R U T X A G A M,L O Z A N O P J,B A R R I O G D.G I S-b a s e da p p r o a c h f o r i n c o r p o r a t i n g t h e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n e t-w o r k s i n t o r e g i o n a l p l a n n i n g[J].J o u r n a l f o r N a t u r e C o n s e r v a-t i o n,2010,18(4):318-326.[9] J O N GMA N R H,G R I F F I O E N A,J O N E S-WA L T E R S L,e ta l.T h e p a n E u r o p e a n e c o l o g i c a l n e t w o r k:P E E N[J].L a n d s c a p eE c o l o g y,2011,26(3):311-326.[10] L O O K I N G B I L L T R,G A R D N E R R H,F E R R A R I J R,K E L-L E R C E.C o m b i n i n g a d i s p e r s a l m o d e l w i t h n e t w o r k t h e o r yt o a s s e s s h a b i t a t c o n n e c t i v i t y[J].E c o l o g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2010,20(2):427-441.[11]胡炳旭,汪东川,王志恒,等.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J].生态学报,2018,38(12):4383-4392.HU B X,WA N G D C,WA N G Z H,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n e t w o r k i n t h e B e i j i n g-T i a n j i n-H e b e i m e t r o p o l i t a n r e g i o n[J].A c t a E c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018,38(12):4383-4392.(i n C h i n e s e)[12]王志恒,汪东川,胡炳旭,等.考虑滑坡敏感性的天津蓟州区生态网络构建[J].生态学报,2018,38(12):4351-4362.W A N G Z H,W A N G D C,H U B X,e t a l.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e c o-l o g i c a l n e t w o r k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J i z h o u d i s t r i c t i n T i a n j i n g[J].A c t aE c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018,38(12):4351-4362.(i n C h i n e s e)[13]陈龙,刘春兰,马明睿,等.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北京区域)急需保护物种的空间分布㊁热点识别及保护成效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35(4):451-458. [14]许文雯,孙翔,朱晓东,等.基于生态网络分析的南京主城区重要生态斑块识别[J].生态学报,2012,32(4):1264-1272.X U W W,S U N X,Z HU X D,e t a l.R e c o g n i t i o n o f i m p o r t a n te c o l o g i c a l n o d e s b a s e d o n e c o l o g i c a l n e t w o r k s a n a l y s i s:a c a s es t u d y o f u r b a n d i s t r i c t o f N a n j i n g[J].A c t a E c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 2012,32(4):1264-1272.(i n C h i n e s e)[15]张雪平.生态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6]蒙吉军,王雅,王晓东,等.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贵阳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7): 1052-1061.[17]殷炳超,何书言,李艺,等.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及应用研究[J].生态学报,2018,38(12):4373-4382.Y I N B C,H E S Y,L I Y,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a n e c o l o g i c a l n e t w o r k m o d e l f o r a c o a s t a l m e g a l o p o l i sb a s e do n l a n d-s e a i n t e g r a t i o n[J].A c t a E c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018,38(12):4373-4382.(i n C h i n e s e)[18]康秀琴.基于A H P法的桂林市8个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33(6):273-278.K A N G X Q.E v a l u a t i o n o n p l a n t-s c a p e o f e i g h t p a r k s i n G u i l-i n b y A H P m e t h o d[J].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F o r e s t r y U n i-v e r s i t y,2018,33(6):273-278.(i n C h i n e s e)[19] B A U D R Y,M E R R I AM H G.C o n n e c t i v i t y a n d c o n n e c t e d n e s s:F u n c t i o n a l v e r s u s s t r u c t u r a l p a t t e r n s i n l a n d s c a p e s.i n:S c h r e i b e r K F,e d s.C o n n e c t i v i t y i n l a n d s c a p e e c o l o g y,p r o-c e ed i n g o f t h e2n d I n te r n a t i o n a l s e m i n a r of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 l a n d s c a p e e c o l o g y [M].M u n s t e r:m u n s t e r-s c h e G e o g r a p h i s c h e A r b e i t e n,1988.[20]史娜娜,韩煜,王琦,等.青海省保护地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J].生态学杂志,2018,37(6):1910-1916.S H I N N,H A N Y,WA N G Q,e t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o p t i m i-z a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n e t w o r k f o r p r o t e c t e d a r e a s i n Q i n g h a iP r o v i n c e[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l o g y,2018,37(6):1910-1916.(i n C h i n e s e)[21]郭徽,俞龙生,孙延军,等.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J].生态学杂志,2012,31(4):1022-1027.G U O W,Y U L S,S U N Y J,e t a l.E c o l o g i c a l n e t w o r k p l a n-n i n g o f u r b a n g r e e n s p a c e i n u r b a n c e n t e r o f S h u n d e d i s t r i c t,F o s h a n c i t y,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o f S o u t h C h i n a[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 E c o l o g y,2012,31(4):1022-1027.(i n C h i n e s e) [22]陈小平,陈文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网络构建与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5):1611-1618.C H E N X P.C H E N W B.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i c a ln e t w o r k i n P o y a n g l a k e e c o-e c o n o m i c z o n e,C h i n a[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E c o l o g y,2016,27(5):1611-1618.(i n C h i n e s e) [23]周圆,张青年.道路网络对物种迁移及景观连通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4,33(2):440-446.Z H O U Y,Z H A N G Q N.I m p a c t s o f r o a d n e t w o r k s o n s p e c i e sm i g r a t i o n a n d l a n d s c a p e c o n n e c t i v i t y[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E c o l o g y,2014,33(2):440-446.(i n C h i n e s e)[24]张林.上海浦东基本生态网络空间格局分析及演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25]杜士强,于德永.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及其构建原则[J].生态学杂志,2010,29(8):1646-1654.D U S Q,Y U D Y.U r b a n e c o l o g i c a l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i t s c o n-s t r u c t i o n p r i n c i p l e s[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l o g y,2010,29(8):1646-1654.(i n C h i n e s e)76第2期汉瑞英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以太行山片区为例。
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及保护措施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不同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是指那些拥有异常高度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其中很多物种是特有的并且面临灭绝威胁的地区。
这些区域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并探讨相关的保护措施。
1. 亚马逊雨林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覆盖着九个国家的大片土地。
这个区域拥有超过40,000种植物物种、3,000种鱼类物种、1,300多种鸟类物种和400多种哺乳动物物种。
然而,由于森林砍伐、农业扩张和野生动物走私等人类活动的破坏,亚马逊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正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亚马逊雨林,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限制非法砍伐和推广可持续农业实践。
2. 马达加斯加岛马达加斯加岛是一个绝对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大约有85%的物种是在这个岛上独有的。
这个岛屿有着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如卢旺达树携(一种独特的害虫树)和稀有的金丝猴。
然而,过度的森林砍伐、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和土地开垦等人类活动正在威胁这个宝贵的生态系统。
保护马达加斯加岛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监管和执行野生动植物贸易法规,并提高公众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大堡礁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系统,被认为是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
这个区域拥有超过1,500种鱼类物种、400种珊瑚物种和4,000多种贝类物种。
然而,气候变化、过度捕捞、污染和海洋酸化等威胁正在导致珊瑚礁的退化。
为了保护大堡礁,采取的措施包括限制捕捞、控制污染、建立保护区和开展科学研究以了解珊瑚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
4. 非洲草原非洲草原是一个广阔的生物多样性热点,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大型草食动物,如狮子、大象和斑马。
然而,草原的面临许多威胁,包括非法狩猎、土地开垦和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
为了保护非洲草原,各国政府和环境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巡逻和反击非法狩猎行为、开展自然保护教育、促进可持续农牧业和开展生态旅游。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考核试卷
6.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价值?()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B.食品、药品和生物材料的生产
C.文化、教育和审美价值
D.所有以上选项
7.以下哪些国际协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生物多样性公约》
C.《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D.《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包括生境破坏、过度开发、生物入侵和气候变化。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可持续农业实践、控制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加强环境教育和国际合作。
3.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依存,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生态旅游收入增加、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系统服务对农业和渔业的支持。
4.公众参与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可以提高保护意识、推动政策制定和实施。挑战包括:公众意识不足、参与渠道有限、缺乏专业知识和资源。
A.政府机构
B.非政府组织
C.科研机构
D.企业
15.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生物多样性之都”?()
A.东京
B.纽约
C.蒙特利尔
D.内罗毕
16.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以下哪个国际年有关?()
A.国际生物多样性年(2010年)
B.国际地球年(2008年)
C.国际湿地年(2015年)
D.国际森林年(2011年)
17.以下哪个项目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项目?()
A.大规模开发原始森林
B.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C.放任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
D.提高单一作物种植比例
10.国际合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
附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 —2—目录1、大兴安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5)2、小兴安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9)3、三江平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4)4、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7)5、松嫩平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2)6、呼伦贝尔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7)7、锡林郭勒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9)8、阿尔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31)9、天山-准噶尔盆地西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33)10、塔里木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41)11、祁连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44)12、西鄂尔多斯-贺兰山-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47)13、羌塘-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53)14、库姆塔格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59)15、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61)16、六盘山-子午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74)17、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79)18、横断山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82)19、岷山-横断山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92)20、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01)21、桂西黔南石灰岩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10)—3—22、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14)23、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23)24、大别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29)25、黄山-怀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33)26、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37)27、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47)28、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62)29、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66)30、海南岛中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69)31、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72)32、桂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75)33、黄渤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78)34、东海及台湾海峡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79)35、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80)附表中国内陆陆地及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81)—4—1、大兴安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大兴安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西北部。
生物多样性8(濒危等级及保护优先序及保护措施)共42页
3、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 ①原有生境发生破碎或原有生境不复存在; ②物种数目下降到极低水平,个体难以找到配偶; ③物种生存条件(食物)突然变化。
IUCN建议: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 于1000只时,应当将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 保护物种的一项重要措施。
33
4、确定迁地保护的最小种群
濒危物种的遗传学和种群生物学特征决定了迁地保 护种群的大小。
15
2、动物红皮书:沿用IUCN等级,使用了野生灭绝、 国内灭绝、濒危、易危、稀有、未定等级。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使用了一级、二 级两个等级,将中国特产、稀有、或濒于灭绝的 野生动物列为一级保护;将数量较少或者濒于灭 绝危险的野生动物列为二级保护。
16
五、保护优先序确定
物种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设法利用有限 的资源、人力、经费及土地或水域,保护尽可能多的物种 多样性。为此需要考虑下列问题: 1、如何测度某一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 2、一些物种是否比其他物种更值得保护? 3、怎样利用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的互补性,达到尽量利用 数量有限的保护区尽可能多地保护物种多样性? 4、如何选择设计保护区,以利用最少数量的保护区覆盖 某一类群的全部物种?
2.63
0.37 -0.98 5.09 0.19
Ⅺ 133.77 34.17 255.44 116.68 277.91
2.08
0.31 -1.17 4.90 0.29
Ⅻ
99.60
33.57 337.01
82.81
161.23
1.62
0.23 -1.47 4.60 0.41
XIII 66.03
39.26 594.52
⑤ 自然性
⑥ 科研性
28
生态保护考核试卷
9.破坏
10.消费模式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生态保护红线政策通过划定关键生态区域,限制开发活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2.节能减排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措施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推广低碳技术等。
7.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_______。
8.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提供食物、水源、空气质量调节等,这些服务被称为_______。
9.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造成_______的现象。
10.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_______。
生态保护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
A.尊重自然
B.综合利用
C.严格限制开发
A.长白山天池
B.呼伦湖
C.贺兰山天池
D.喀纳斯湖
19.下列哪种行为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
A.退耕还草
B.过度放牧
C.植树造林
D.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
20.以下哪个城市被列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A.重庆
B.南京
我国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我国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根据我国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以及主要保护对象分布特点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8个自然区域,即东北山地平原区、蒙新高原荒漠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高寒区、西南高山峡谷区、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华东华中丘陵平原区和华南低山丘陵区。
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类型的代表性、特有程度、特殊生态功能,以及物种的丰富程度、珍稀濒危程度、受威胁因素、地区代表性、经济用途、科学研究价值、分布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包括大兴安岭区、三江平原区、祁连山区、秦岭区等32个内陆陆地及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以及黄渤海保护区域、东海及台湾海峡保护区域和南海保护区域等3个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一)内陆陆地和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1.东北山地平原区(1)概况。
本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全部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24万平方公里,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4个,面积567.1万公顷;国家级森林公园126个,面积276.5万公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个,面积64.8万公顷;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4个,面积4.9万公顷,合计占本区国土面积的8.45%。
本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包括大兴安岭区、小兴安岭区、呼伦贝尔区、三江平原区、长白山区和松嫩平原区。
(2)保护重点。
以东北虎、远东豹等大型猫科动物为重点保护对象,建立自然保护区间生物廊道和跨国界保护区。
科学规划湿地保护,建立跨国界湿地保护区,解决湿地缺水与污染问题。
在松嫩-三江平原、滨海地区、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图们江下游和鸭绿江沿岸,重点建设沼泽湿地及珍稀候鸟迁徙地繁殖地、珍稀鱼类和冷水性鱼类自然保护区。
在国有重点林区建立典型寒温带及温带森林类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以及以东北虎、原麝、红松、东北红豆杉、野大豆等珍稀动植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作者:暂无
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7年第10期
为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提出了27个重要区域,1998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提出了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但上述区域都没有落实具体边界,所以无法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影响了保护成效。
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 ~2030)》,在综合考虑生态系统代表性、特有程度、特殊生态功能,以及物种丰富度、珍稀濒危程度、受威胁因素、地区代表性、经济用途、科学研究价值、分布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在全国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013年8月,环保部启动了优先区域边界核定工作,并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了优先区域范围。
优先区域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多种类型的保护地,还强调这些保护地的连通性,将这些保护地周边的重要区域,甚至是部分城镇纳入优先区域范围,保证了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充分贯彻了山水林田湖统一保护和修复的理念。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FORESTRY AND ECOLOGY生态保护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文/湖南省林业局总工程师 王明旭5月22日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联合国环境署提议的旨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性主题纪念日。
生物多样性是解决一切包括气候、健康、粮食和水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和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的概念,即“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湖南省具有地貌类型多样、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集中的特点,使湖南生物多样性呈现出全球和全国价值。
从全球来看,武陵-雪峰山脉和南岭-罗霄山脉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公布的“全球200”136个的陆地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之一,洞庭湖是36个淡水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之一。
东、西、南洞庭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武陵源、崀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湘西是世界地质公园。
以洞庭湖和雪峰山脉、罗霄山脉、武陵山脉共同构成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线上主要栖息地。
从全国来看,湘黔川鄂交界处山地为我国15个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先保护关键区域之一;洞庭湖是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地区中8个优先重点保护的湿地区域之一,南岭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中湖南境内有5个市、21个县级行政区、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占该区县级行政区和国家级保护区的26.6%和36%,俗称的“南岭五岭”有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和骑田岭4个岭位于湖南境内。
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湖南有4个市、10个县级行政区、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占该区县级行政区和国家级保护区的22.7%和40%。
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70%以上范围在湖南。
在全国“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中,湖南省属于长江重点生态区、南方丘陵山地带范围。
至2020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59.96%,森林活立木蓄积量6.18亿立方米;湿地保有量稳定在23.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75.77%;草原资源14.4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7.04%。
20-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目录前言一、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一)概况(二)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问题与挑战(一)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三)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三、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任务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一)内陆陆地和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二)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与行动优先领域一: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优先领域二: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部门和区域规划,促进持续利用优先领域三: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优先领域四: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优先领域五: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优先领域六:促进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合理利用与惠益共享优先领域七: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优先领域八: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优先领域九:加强生物多样性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优先领域十: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伙伴关系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落实配套政策(三)提高实施能力(四)加大资金投入(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附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项目前言“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每一缔约国要根据国情,制定并及时更新国家战略、计划或方案。
1994年6月,经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同意,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目前,该行动计划确定的七大目标已基本实现,26项优先行动大部分已完成,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9.17•【文号】环发[2010]106号•【施行日期】2010.09.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通知(环发[2010]1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宣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广电总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新华社,中科院,海洋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第126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二○一○年九月十七日附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目录前言一、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一)概况(二)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问题与挑战(一)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三)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三、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任务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一)内陆陆地和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二)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与行动优先领域一: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优先领域二: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部门和区域规划,促进持续利用优先领域三: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优先领域四: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优先领域五: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优先领域六:促进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合理利用与惠益共享优先领域七: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优先领域八: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优先领域九:加强生物多样性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优先领域十: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伙伴关系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落实配套政策(三)提高实施能力(四)加大资金投入(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附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项目前言“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国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生物多样性调查问卷篇一:中国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报告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中国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有较古老的地质历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区已抬升为陆地),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繁复多彩的生态组合,是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
中国是地球上种子植物区系起源中心之一,承袭了北方第三纪、古地中海古南大陆的区系成分;动物则汇合了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大部分种类。
中国的种子植物有30000余种,仅次于世界种子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
中国有脊椎动物6300余种,其中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数的13.7%,中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数的20.0%,都居世界前列。
不仅如此,特有类型之多,更是中国生物区系的特点。
已知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为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1的10.5%,种子植物有5个特有科,247个特有属,17300种以上的特有种。
中国拥有众多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白鳍豚(Lipotesvexillifer)、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鹦鹉螺(Nautiluspompilius)、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biloba)、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和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等等,是人所共知的。
中国有7000年以上的农业开垦历史,中国农民开发利用和培育繁育了大量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其丰富程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不仅许多起源于中国,而且中国至今还保有它们的大量野生原型及近缘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3—目录前言 (6)一、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8)(一)概况 (8)(二)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 (9)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问题与挑战 (10)(一)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 (6)(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6)(三)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3)三、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10)(一)指导思想 (10)(二)基本原则 (10)(三)战略目标 (10)(四)战略任务 (12)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4)(一)内陆陆地和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0)(二)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8)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与行动 (30)—4—优先领域一: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 (30)优先领域二: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部门和区域规划,促进持续利用 (32)优先领域三: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 (34)优先领域四: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36)优先领域五: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 (40)优先领域六:促进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合理利用与惠益共享 (43)优先领域七: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45)优先领域八: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47)优先领域九:加强生物多样性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48)优先领域十: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伙伴关系 (48)六、保障措施 (49)(一)加强组织领导 (49)(二)落实配套政策 (40)(三)提高实施能力 (50)(四)加大资金投入 (51)(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51)附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项目 (52)—5—前言“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每一缔约国要根据国情,制定并及时更新国家战略、计划或方案。
1994年6月,经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同意,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目前,该行动计划确定的七大目标已基本实现,26项优先行动大部分已完成,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6—开展。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生物安全、外来物种入侵、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等问题的出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流失严重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为落实公约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效应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环境保护部会同20多个部门和单位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提出了我国未来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目标、战略任务和优先行动。
—7—一、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一)概况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态系;拥有高等植物34984种,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6445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7%;已查明真菌种类1万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4%。
—8—我国生物遗传资源丰富,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也是野生和栽培果树的主要起源中心。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栽培作物1339种,其野生近缘种达1930个,果树种类居世界第一。
我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家养动物品种576个。
(二)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1.部分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
我国人工林树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差。
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
内陆淡水生态系统受到威胁,部分重要湿地退化。
海洋及海岸带物种及其栖息地不断丧失,海洋渔业资源减少。
2.物种濒危程度加剧。
据估计,我国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15%—20%,其中,裸子植物、兰科植物等高达40%以上。
野生动物濒危程度不断加剧,有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约44%的野生动物呈数量下降趋势,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下降趋势明显。
3.遗传资源不断丧失和流失。
一些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栖息地丧失,野生稻原有分布点中的60%—70%已经消—9—失或萎缩。
部分珍贵和特有的农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鱼等种质资源流失严重。
一些地方传统和稀有品种资源丧失。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问题与挑战(一)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1994年以来,行动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和项目实施监督机制、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等原因,行动计划中的部分行动和项目实施效果欠佳。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1.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初步建立。
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主要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畜牧法、种子法以及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颁布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包括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部分省级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地方法规和规范。
2.实施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计划。
行动计划发布后,—10—我国政府又先后发布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年)》、《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也分别在自然保护区、湿地、水生生物、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等领域发布实施了一系列规划和计划。
3.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我国成立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机制,初步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履约国家协调机制。
各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生物多样性管理相关机构。
一些省级政府也相继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调机制。
4.生物多样性基础调查、科研和监测能力得到提升。
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了多项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物种调查,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出版了《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以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物种编目志书。
各相关部门相继开展了各自领域物种资源科研与监测工作,建立了相应的监测网络和体系。
—11—5.就地保护工作成绩显著。
到2008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2538个,总面积14894.3万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13%,超过全世界12%的平均水平,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建立森林公园2277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709处,面积973.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1%;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7处, 面积841.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0.88%;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00处,国家地质公园138处。
全国各类保护区域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7%。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17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等113处。
6.迁地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和种质资源移地保存得到较快发展,全国已建动物园(动物展区)240多个,植物园(树木园)234座。
至2008年底,我国已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国家长期库2座、中期库25座;国家级种质资源圃32个;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基因库1个,中期库3个,种质资源圃14个;国家级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6个。
保存农业植物种质资源量达39万份。
此外,—12—我国林木种质资源、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水生生物遗传资源、微生物资源、野生动植物基因等种质资源库建设工作也初具规模。
7.生物安全管理得到加强。
国家设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农业、林业等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
外来入侵物种预防和控制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立了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协作组,成立了跨部门的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委员会,相关部门设立了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的专门机构。
8.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进步。
我国积极履行公约,参与国际谈判和相关规则制定,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相关技术的交流。
通过开展培训和宣传,科技人员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得到增强。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和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生物物种资源家底不清,调查和编目任务繁重,生物多样性监测和预警体系尚未建立,生物多样性投入不足,管护水—13—平有待提高,基础科研能力较弱,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问题的能力不足,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
2.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城镇化、工业化加速使物种栖息地受到威胁,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增加。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和无序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加剧。
环境污染对水生和河岸生物多样性及物种栖息地造成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和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增加了生物安全的压力。
生物燃料的生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新的威胁。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待评估。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实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公平合理分享利用遗传资源产生的惠益为目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与机制建设,强化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能力,提高公众保护与参与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二)基本原则——保护优先。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14—采取积极措施,对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实施有效保护,保障生态安全。
——持续利用。
禁止掠夺性开发生物资源,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科学、合理和有序地利用生物资源。
——公众参与。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强化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机制。
——惠益共享。
推动建立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公平、公正分享其产生的经济效益。
(三)战略目标1.近期目标。
到2015年,力争使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完成8-1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本底调查与评估,并实施有效监控。
加强就地保护,陆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5%左右,使90%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