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心理学案例分析

【篇一:教育学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并不难,所以不要有畏难的情绪,沉下心来复习做题吧。下面我

们来看看由整理而出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希望考生们都能顺利通过!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

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

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

的效果??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

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

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

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

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

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

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

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

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

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

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

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

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

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

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

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

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

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

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

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 小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

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

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篇二:教育学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 基本情况:(青春期逆反心理)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

兴趣。

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

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

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

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闹一场。

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

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还有一次,放学路上与

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了他的

家长。

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后才回家。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

师讲道理。

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

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师会惩

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找出证据和

证人。

答:一、原因分析吴某的叛逆行为时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

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

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会表

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2. 受家庭生活环境影

响 3. 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

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二、解决方案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其次,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

第一,了解自己。

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

第二,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第三,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第四,改善与家长的关系,

学会理解父母。

第五,经常找老师谈心,把老师当朋友。

三、小结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

从家长的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

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作为学校,应加强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

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积极、鼓励的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

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