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复习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论:

一、古生物学(概念)-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范围应包括各个地史时期的地层中保存的一切与古生物有关的资料。

二、化石(概念):指保存在各地质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三、化石的保存条件:1、生物的自身条件。需要有能够保存下来的硬体,以矿质硬体为佳。软体不利于保存。1)矿化组分:比较稳定的是方解石、硅质化合物、磷酸钙等。不太稳定的是霰石、含镁方解石。2)有机质硬体:如几丁质薄膜、角质层、木质物等。

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1)物理条件:如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生物尸体易被破坏;(2)化学条件:如水体pH值小于7.8时,CaCO3易于溶解;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3)生物条件:如食腐生物和细菌常破坏生物尸体。

3、埋藏条件。(1)需要有利的环境,能迅速地将生物埋藏起来,并且不遭受其他因素(如地下水)破坏。

(2)与埋藏的沉积物性质有关: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

(3)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冻土等。

(4)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

(5)基底上的内栖生物,以及一些表栖生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的生物遗体。

4、时间条件。1)埋藏前的暴露时间: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埋藏后不被再挖掘出来。2)石化作用时间: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生物进行石化作用过程。3)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

5、成岩石化条件。埋藏的尸体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在漫长的地史成岩过程中,逐步石化,形成岩石的一个部分。石化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

四、化石的保存类型:(一)实体化石(指地史时期中保存下来的生物遗体,为生物遗体的全部或某一部分,多为骨骼部分):1、未变质实体(这类化石很少,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保存。他们一般没有经过明显的变化。如琥珀、干尸、细菌、猛犸象等)。2、变质实体(当生物被沉积物掩埋后,经过了明显变化(石化)才形成的化石)。(二)模铸化石(指在岩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遗体的印模和铸型)。1、印痕(生物体印在岩层中的顶底层面上的痕迹,一般是扁平的生物或不太硬的生物所形成。如:树叶、笔石、水母等)。2、模:具凸凹壳的生物体印在围岩上的痕迹。(1)外模-生物体的外凸部分印在围岩上的凹形,相反地体现了生物壳外表的大小形态和纹饰。(2)内模-生物壳的凹面印在围岩上的痕迹,它相反地为凸形,反映了壳内表面的大小、形态和构造。3、核。反映生物壳内外空间形态的整体,这样的复铸物称为核。外核-当生物壳体溶解后,外模使其填充物保持了壳

体原来的外形,但他们没有内部构造,是实心体。内核-壳体内部的空腔被填充后的形态体。4、铸型。外内模之间的壳被溶解后,填充物又在原来的地方铸成了形态逼真的“壳”。这种“壳”没有壳的微细构造,但有内核或内模。(三)遗迹化石。在地史时期的沉积物中所保存下来的生物活动时留下的遗迹或遗物。如:足迹、爬迹、粪、卵、孔、穴、石器。(四)化学化石。古生物体中的有机质保存在地层中,但他经过了一定的分解才能保存到现在。如:蛋白质分解后形成的氨基酸、脂肪酸、烃等。

五、3种石化作用:形成变质实体化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1)充填作用:地下的矿物质充填到生物体的硬体组织那些疏松多孔的地方,使硬体变得更加致密。这种石化作用没有改变生物体原来的组织结构,但增加了重量和成分。如龙骨(中新生代脊椎动物化石)。(2)交代作用(置换作用)如硅化木。生物硬体被埋藏后,不断被地下水所溶解,同时又被地下水所携带的矿物质所交代。这种石化作用保持了生物硬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构造(有时可以以分子进行交代,因此可以看清其细胞结构),但它改变了生物硬体的成分。(3)升溜作用(碳化作用)。一般发生在几丁质、几丁-蛋白质或蛋白质骨骼中。这些有机质中的易挥发成分(氧、氢、氮)在地下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往往被遗失掉,留下比较稳定的炭质形成薄膜。如:植物的叶子、笔石和某些节肢动物。

六、(非常重要的概念)种-又称物种,它是由于一个或许多个居群(或称种群)所组成的一个自然单位,同种的个体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

构造、生理和生态等特征,都能互相交配而繁殖后代。

属:是由起源上有直接联系,在形态、构造、生理、生态等特征上相似的若干个物种所构成的分类单位。即由一些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亲缘关系又十分亲近的一些物种所组成的较高一级的分类单位。

七、命名法则:(属以上的命名是重点)生物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1.生物分类的各个单位名称都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来命名。

2、从门至科级分类单位的命名。都采用单名法名字,用正体字书写或印刷,第一字母大写。例如Protozoa 原生动物门Rhizopoda 根足虫纲Foraminifera 有孔虫目Fusulinidae 蜓科。门、纲、目的名称没有固定的词尾。科级名称则有固定的词尾,它是由属于这个科的一个典型属名的词根加上一个固定的词尾-idae或-aceae构成的。

3、属级分类单位的命名(单名法)。属的命名采用单名法。但属名要用斜体字来书写和印刷。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例如Fusulina Fischer et Waldkeim,1829其中Fusulina是属名,Fischer et Waldkeim是命名者的姓氏,1829是命名的年号。

4.种级分类单位的命名(双名法)。种名采用双名法,它由本身的种名和它所从属的属名两个名字一起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都用斜体字书写和印刷。但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用小写。例如Fusulina cylindrica Fisoher et Waldkeim,1829。其中的cylindrica是种名,Fusulina是该种所属的属名,译作筒状蜓。

5、亚种采用三个拉丁词构成学名,即属名+种名+亚种名三个词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