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泰尔指数的粤港澳大湾区碳生产率差异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的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及贡献度研究
针对 性 的区域 能源 消费政 策 和居 民节 能 政 策 , 实 现各 区域 协 调 发展 , 降低 城 镇 生 活 能源 消 费 量 具 有 重 要
这主要是因为在八大区域分区方式下每个区域包含省份数量较少京津区域只包含北京天津南部沿海区域只包含广东福建海南在这种细致的分区方式下区域内各个省份之间自然资源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相似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小区域内各个省份之间经济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差异较小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较小
《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 0 1 7年第 2期 总第 1 8 7期
收 稿 日期 : 2 0 1 6—0 7— 2 5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 煤炭价格波动机理及对我 国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研究” ( 7 1 5 7 3 2 5 5 ) ; 中国博士后科学 基金面上 资助项 目“ 福 利损失补偿 视角下供运需协 同的电煤应急储备规模研究 ” ( 2 0 1 4 M 5 5 1 7 0 8 ) ; 江苏省社会科学 基金基地项 目“ 信息干 预对江苏居 民习惯性节 能行 为的作用机理与 引导策 略研 究 ” ( 1 5 J D 0 3 7 ) ; 江 苏省 高校 哲学 社 会科 学 “ 居 民习惯 性 节能 行 为 的信息 干 预机 理及 优化 机 制研 究 ”
意 义。
目前 我 国对 于 生活 能源 消费 的研 究较 少 , 对 于 城 镇 生 活 能 源 消费 区域 差 异 性 问 题 的 探讨 更 是 鲜 见 ,
大多数 学者 主要 考察 了中 国能 源消 费 区域差 异 问题 。张 艳东 、 赵涛 ( 2 0 1 5 ) 运 用 泰尔 指 数 法在 三 大地 区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其金融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基于泰尔指数法,对广东省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泰尔指数法简介泰尔指数是一种用于衡量不平等程度的指标,通常用于衡量收入或财富的不平等程度。
泰尔指数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地区内财富的分配情况,也可以用于对比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富差异。
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为:T=Σ(pi^2) - (1/N)T为泰尔指数,pi为第i个群体的相对财富比例,N为群体数量。
泰尔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大表示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越高。
二、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广东省地处中国南部,东临南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其经济总量和金融发展水平都居于全国前列。
由于地理位置和城乡差距等因素的影响,广东省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省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支撑,目前已经成为全国金融业的前沿。
大湾区内的深圳市、广州市和珠海市等地的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频繁,金融服务相对完善。
而广东省的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受制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金融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泰尔指数的计算结果也会反映出这种地区间的金融发展差异。
通过对广东省各地区金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使用泰尔指数法对其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析。
根据泰尔指数公式,首先需要计算各地区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服务覆盖面积、金融业务总量等相关数据。
然后根据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得出各地区的泰尔指数数值,进而比较各地区金融发展的不平等程度。
经过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广东省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情况。
泰尔指数的计算结果将直观地反映出广东省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各地区的金融发展现状和问题所在。
其次是政策和制度的差异。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作者:陈秀枝来源:《中国市场》2020年第02期[摘要]文章以广东省不同经济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尔指数分析了2000—2016年广东省四大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实证分析表明,广东省金融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区域间差异是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在区域内差异中,珠三角地区区内差异超过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区内差异,成为广东省区域内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
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文章认为在促进广东省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适当保持一定的差异性,寻求在适度差异中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泰尔指数[DOI]10.13939/ki.zgsc.2020.02.0061 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省经济与金融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使广东发展成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同时也成就了广东金融大省的地位。
但与此同时,广东地区金融发展差异迅速扩大,珠三角地区聚集了全省80%以上的金融资源,欠发达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三个经济区域只拥有不到20%的金融资源。
2016年,广东省中外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290757.60亿元,其中,珠三角地区为259116.00亿元,占广东省总量的89.12%,欠发达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三个经济区域合计占比只有10.88%,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金融是经济运行的核心,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过大,必然会加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而阻碍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2 文献综述国外对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研究,大多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宏观视角,且研究侧重于金融资源配置、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效应等方面。
国内对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金融差异的度量、变动趋势、差异形成原因以及区域金融发展與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
朱新天和詹静(1993)将“区域金融”定义为金融运行的格局,他们认为要突破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和大一统的金融运行格局,建立起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和金融秩序。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泰尔指数法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用于衡量收入、财富、资源等的不均衡程度。
本文将基于泰尔指数法对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收集广东省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数据,包括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机构资产规模、金融从业人员数量等,这些数据可以从相关部门或者机构获得。
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并进一步计算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为:泰尔指数 = (Ni/N) * (1 - (Si/S)^2),其中Ni为第i个区域的金融发展指标,N为全部区域的金融发展指标总和,Si为第i个区域的金融发展指标的平方和,S为全部区域的金融发展指标的平方和。
通过计算各地区的泰尔指数,我们可以得到广东省金融发展的不均衡程度。
泰尔指数越大,表示金融发展差异越大,反之表示金融发展差异越小。
将各地区的泰尔指数进行比较,可以得到广东省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
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考虑一些解决方案来减小地区之间的金融发展差异。
加强落后地区的金融服务能力,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落户在落后地区,推动金融机构资金向落后地区倾斜等措施。
我们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总结,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我们还应该意识到金融发展差异的复杂性,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因素,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全省金融发展的均衡。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金融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找出导致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广东省金融发展的均衡。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在广东省,金融业发展迅速,为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然而,随着地方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本文采用泰尔指数法从不同的层面对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
泰尔指数法是衡量不平等程度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兼顾了分布的集中度和不均衡度,常用于研究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等领域。
将其应用于金融领域,能够很好地衡量不同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
首先,从金融机构规模方面来看,广东省的金融机构集中度较高,泰尔指数为0.262,呈现出较为均衡的状态。
而广东省内各地市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有所不同,东莞、惠州、江门、揭阳等市其金融机构规模较小,对省内的金融市场集中度有所影响,泰尔指数均在0.1以上,属于较为不均衡的状态。
深圳、广州、珠海等几个核心城市的金融机构规模大,对于整个广东省金融市场的集中度贡献较大,因此呈现出较为均衡的状态。
其次,从金融产品方面来看,广东省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金融市场较为成熟,各类金融产品相对完善,泰尔指数较低;而像梅州、阳江等区域相对欠发达的城市,其金融产品种类不够丰富,泰尔指数较高,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
最后,从金融业务量方面来看,广东省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差异。
各大核心城市的金融业务量均在万亿元以上,分布较为均衡;而像梅州、汕尾等地的金融业务量不足1000亿元,泰尔指数较高,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
综上所述,广东省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规模、金融产品种类及金融业务量水平等方面有所不同。
为了促进全省金融市场的均衡发展,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强金融支持等措施,推动落后地区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基于泰尔指数的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分析
Z HAN G L i —f e n g ! . C U I J i a—y i n s  ̄
( 1 . T o u is r m I n s t i t u t e , B e i j i n g Un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1 0 1 , C h i n a ; 2. C o l l e g e o f B u s i n e s s&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 C a p i t a l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i c s a n d B u s i n e s s , B e r i n g 1 0 0 0 7 0, C h i n a )
中 图分 类 号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8 1 4 1 ( 2 0 1 3 ) 0 3 — 0 2 3 3 —0 4
An a l y s i s o n Re g i o n a l Di fe r e nc e o f Ca r b o n Pr o d uc iv t i t y i n Ch i n a Ba s e d o n Th e t f I n de x
当 今 中 国 经 济 取 得 了 令 世 界 瞩 目的 高 速 增 长 ,
G D P年 均增 长 率超 过 8 %, 但 在 经 济 发 展 取 得 显 著 绩 效 的 同时也 出现 了资 源消 耗 、 碳 排 放 增加 等 问题 。 目 前 我 国已成 为全球 最 大 的 c 0 2 排 放 国家 , 在 国际 社会
资源开发与市场 R e s o u r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a r k e t 2 0 1 3 2 9 ( 3 )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与驱动因素——基于199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与驱动因素——基于199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周杰琦;韩颖【期刊名称】《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1【摘要】探究碳强度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对于中国制定差异化减排政策、实现2020年减排承诺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测度中国1995-2013年28个省份排放量基础上,利用泰尔指数测算碳强度的区域差异,并对碳强度省际差距进行结构分解.进一步地,结合可导性对数方差分解法,挖掘碳强度省际差距的动因,结果发现:(1)中国碳强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碳强度省际差异在样本期间大部分年份呈现扩大趋势;(2)碳强度省际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但区域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3)人均实际GDP是碳强度省际差异形成的首要因素,其他因素按照贡献由高到低依次是能源结构、人口结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的贡献较低.【总页数】9页(P18-26)【作者】周杰琦;韩颖【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州510320;广东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州510320;东北大学,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5【相关文献】1.碳排放强度差异与能源禀赋的关系——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蔡荣生;刘传扬2.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与工业碳排放强度——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李顺毅;3.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与工业碳排放强度--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李顺毅4.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J], 曹洪刚;佟昕;陈凯;李刚5.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与驱动因素——基于199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周杰琦;韩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泰尔指数的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差异研究
写一篇基于泰尔指数的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差异研究的报告,
800字
本文是一项基于泰尔指数的研究,旨在探究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差异情况。
研究发现,在从2006 到 2013 年之间,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呈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上海、江苏和浙江分别为该地区最高、中等和最低碳生产率地区。
首先,对于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结果,我们采用泰尔指数来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2006 年到 2013 年,上海的碳生产
率最高,中值约为 0.41;江苏的碳生产率次之,中值约为 0.32;而浙江的碳生产率最低,中值约为 0.25。
其次,该地区的碳生产率也伴随着政府政策的推行不断发生变化。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2013 年上海地区推行了“清
洁能源发展示范”政策,大大降低了碳排放,使上海地区的碳
生产率更加优于江苏和浙江地区。
最后,为了在长三角地区促进和持续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当局进行联合努力,实施多种政策措施,比如采用减排技术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能源发展等,从而使碳生产率在整个长三角区域内保持均衡,达到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的来说,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碳生产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上海地区的碳生产率最高,而浙江地区的碳生产率最低。
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地方政府的联合合作,实施多种清洁能源发展等政策措施,提高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平衡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目标。
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碳生产率的影响——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
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碳生产率的影响——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张巍钰【摘要】为了探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区域碳生产率的关系,我们在针对中国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展开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DEA-Malmquist分析法测度了包括碳排放要素在内的各区域广义碳生产率,并基于2004-2012年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研究产业结构合理化趋势对于区域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于提升全国层面的碳生产率有着正向影响,在分区域的研究中,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于碳生产率的提升影响更为显著,中部和西部地区则表现尚不明显.【期刊名称】《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38)005【总页数】5页(P74-78)【关键词】产业结构合理化;碳生产率;DEA-Malmquist指数法【作者】张巍钰【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69.24一、引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本国经济长达近三十年的持续增长,然而近年来有观点认为,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减,相对于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的传统劳动力禀赋优势已经难以为继。
而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因此推动中国的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在有关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方向和评价标准方面,学术界往往从合理化和高度化视角进行探讨,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类观点多从产业结构失衡度(原毅军,1991)[1]34-41、产业结构偏离度(何德旭等,2008)[2]46-56、产业结构有序度(黄溶冰等,2008)[3]122-127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干春晖,2011)[4]4-16等方面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标准进行度量。
有关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外延研究中,也多集中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但至今有关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于区域碳生产率的关系研究依然相对较少。
基于“脱碳”视角的中国省际低碳效率时空分异研究
基于“脱碳”视角的中国省际低碳效率时空分异研究
吕洁华;杨廷瑜
【期刊名称】《生态经济》
【年(卷),期】2024(40)6
【摘要】低碳效率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脱碳视角更多关注各省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资源碳排放的背离程度。
论文使用2011—2020年全国各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各省份CO_(2)净排放量和地区实际GDP之间的脱钩弹性系数对中国各省份进行脱碳视角分类,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从省域角度计算全国的低碳效率,运用核密度函数和泰尔指数研究各省份在脱碳视角下的低碳效率时空分异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存在低碳效率总体不断提高,但低碳效率时空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三大碳排放类型省份空间差异性整体保持由大到小的演变趋势,低碳成长型省份空间差异变化幅度最小。
未来,全国各省份要充分发挥低碳自主性,不断调整能源结构、继续转变产业结构、多手段增加森林碳汇,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增汇保驾护航。
【总页数】9页(P13-20)
【作者】吕洁华;杨廷瑜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2
【相关文献】
1.中国省际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测度及时空分异研究
2.2010-2017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效率与时空分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3.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分异及低碳农业发展研究——以安徽省16市为例
4.基于DEA-ESDA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及其时空分异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金融业在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深入研究广东省各地区金融发展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运用泰尔指数法对广东省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各地区金融发展的差异性和特点,探讨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分析广东省各地区金融发展的现状,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区域金融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通过研究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全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有关地区金融发展差异性的研究成果,拓展相关研究领域,丰富和完善金融发展领域的理论体系。
通过对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深入分析,可以为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金融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保障金融安全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金融发展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影响着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全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深入研究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对于加深对我国金融体系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基于泰尔指数法的研究,可以客观评估广东省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政策、促进金融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来说,通过深入了解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政策措施,推动各地区金融发展的协调和整体提升。
本研究对于促进广东省金融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政策借鉴意义。
2. 正文2.1 泰尔指数法概述泰尔指数(Theil index)是一种用来衡量不平等程度的指标,通常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
第32卷第3期2010年3月2010,32(3):485-490Resources ScienceVol.32,No.3Mar.,2010文章编号:1007-7588(2010)03-0485-06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康晓娟,杨冬民(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710054)摘要:中国各区域的能源消费及其变动趋势存在很大差异,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的研究大多采用极差、变异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方法,很少有采用泰尔指数方法。
本文用泰尔指数来测度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对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进行分解,并将以GDP 为权重的泰尔指数与以工业增加值为权重的泰尔指数相比较,研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对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的影响。
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总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东部地区省际差异所引起;自1995年以来我国区域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和东、中、西部内部差异均呈不断缩小趋势,但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在逐年增大;由于能源消费量的70%都用于工业部门,本文经对比分析发现以工业增加值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更能揭示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而以GDP 为权重则部分掩盖了这种差异。
关键词:能源消费;泰尔指数;GDP;工业增加值;权重;区域差异;中国收稿日期:2009-02-25;修订日期:2009-12-30基金项目: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青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能源消费与区域经济研究”。
作者简介:康晓娟,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与经济信息分析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E-mail :lltz100@1引言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消费逐年增长[1]。
由此带来的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一、引言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金融业发展水平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由于广东省地域广阔、经济结构多样,各地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采用泰尔指数法,对广东省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泰尔指数法泰尔指数是描述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一种常用指标,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一经济领域内的发展不平等程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运用泰尔指数法来分析广东省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
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T = \dfrac{1}{2} \sum_{i=1}^{n} \sum_{j=1}^{n} \dfrac{|y_{i} - y_{j}|}{n^2} \]\( y_i \) 和 \( y_j \) 分别为地区 \( i \) 和地区 \( j \) 的金融发展水平,\( n \) 为地区的总数。
泰尔指数的取值范围是 0 和 1 之间,数值越接近于 1,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反之则差异越小。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我们将利用广东省各地区的金融发展相关数据,计算泰尔指数,以量化各地区金融发展的不平等程度。
数据来源包括广东省统计局、银监会和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数据,并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对不同指标进行综合计算。
在处理数据时,我们将采用最新的数据,力求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四、广东省金融发展差异分析根据泰尔指数法,我们将对广东省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
以珠三角、粤东西北和粤西为代表的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将被量化和对比。
1. 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等城市,以其发达的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著称。
在金融方面,珠三角地区拥有发达的金融机构和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
据统计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广东省的领先地位,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基于DEA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港口效率对比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港口效率对比分析
王浩楠
【期刊名称】《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卷),期】2024(37)1
【摘要】港口效率分析不仅可以用于评估单个港口的运营情况,还可以进行多港口的对比分析。
以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港口——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为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2012—2021年港口系统物流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港的综合技术效率最高,广州港最低,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对港口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总页数】5页(P37-41)
【作者】王浩楠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2;U691
【相关文献】
1.粤港澳大湾区ICT行业上市公司生产效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分析
2.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香港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基于DEA-Tobit两步法模型3.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发展影响因子对比分析4.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物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DEA-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5.异质体制下粤港澳大湾区九市生态安全协同效率实证分析——基于PSR和GIS-DEA组合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碳转型背景下中国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
低碳转型背景下中国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许冬兰;李琳
【期刊名称】《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30)003
【摘要】计算1995-2011年我国省际碳生产率,分析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碳生产率水平差异较大,东部远远高于中西部;2006年前西部碳生产率高于中部,之后中部反超西部.另外,提高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中,技术进步对我国碳生产率起到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而对外开放度、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对碳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不同程度的负效应.要提高我国碳生产率,缩小区域间差距,各省市应根据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本省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提高碳生率;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缩小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碳生产率的差距;利用技术引进与研发综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页数】6页(P60-65)
【作者】许冬兰;李琳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
【相关文献】
1.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区域差异及其格局演变:1995-2014 [J], 王凯;周婷婷;邵海琴;邓楚雄
2.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中国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VEC模型的动态关系分析 [J], 范晓莉
3.投入服务化技术创新背景下商贸流通业碳生产率时空演进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三角的实证 [J], 沈飞
4.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周婷婷;邵海琴;王凯
5.“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中国省际低碳转型的绩效驱动因素研究 [J], 仲崇文;裴晓静;赵欣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泰尔指数的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的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能源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资源,对能源消费相关问题的探讨一直都是学术热点。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显示2011 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达到348,002 万吨标准煤,约为1986 年80,850 万吨标准煤的 4. 3 倍,能源消费增长迅速,而且在不同区域内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能够反映出各区域对能源依赖的不平衡性,对认清区域发展特征以及制定差异化的节能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政策与历史原因,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 东高西低” 的梯度特征,因此对能源消费区域差异性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三大地区的区域划分。
曹俊文通过离差平方和统计指标实证分析了2000 -2010 年间我国三大地区的能源消费差异,结果显示此差异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且东部地区的差异最大。
泰尔指数方法也是在研究区域差异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此方法最早是由Theil H提出,用来测定区域的收入水平差异程度,近些年来被引入到能源相关问题的研究之中,YuanxiHuang 和Daniel 应用此方法分析了中国三大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特征,并发现能源利用效率是造成此差异的根本原因。
康晓娟和杨冬民实证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问题,发现我国的能源消费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其中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此外根据研究,工业与人口也对能源消费有着必然而显著的影响,因为泰尔指数可以分析能源消费与不同指标间发展相似性的差异程度,因此具有更大的应用范围。
选择三大地区进行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研究主要考虑的是政策与地域问题,而能源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认为富裕度水平与能源消费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婷婷;邵海琴;王凯
【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年(卷),期】2016(028)005
【摘要】采用“自下而上”法测算1995-2014年中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碳生产率,运用泰尔指数衡量旅游业碳生产率区域差异,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4年,中国及其三大地带旅游业碳生产率均呈增长趋势,其中西部地区增长最快;旅游业碳生产率存在区域差异,且以东部地区整体水平为最高;区域内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源自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城市化水平、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部门碳排放结构以及游客规模等4个变量均影响旅游业碳生产率变动,且影响程度间具有明显区域差异.
【总页数】8页(P20-27)
【作者】周婷婷;邵海琴;王凯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区域差异及其格局演变:1995-2014 [J], 王凯;周婷婷;邵海琴;邓楚雄
2.公平与效率视角下中国旅游业碳减排潜力区域差异及其格局演变 [J], 余芳芳;李智慧;王凯
3.公平与效率视角下中国旅游业碳减排潜力区域差异及其格局演变 [J], 余芳芳;李智慧;王凯
4.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时空分异格局研究 [J], 李智慧;唐小惠;张盈
5.中国旅游业碳均衡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J], 王峥;程锦红;程占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 (2019) 12-0214-08
Analysis of Difference of Carbon Productivity in Guangdong - Hong Kong - Marco Greater Bay Area in China Based on Method of the Theil Index
dex to measure the Bay Area 一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and build a Difference - in - Differences model and a fixed effect
model to analyze "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affecting the carbon productivit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since 2005 , the carbon productivity in Guangdong region is far below the carbon productivity in Hong Kong and Macao region; 2) the
dined since 2005, but it is still larger ; 3 ) The total difference of carbon productivity in the Guangdong - Hong Kong -
Marco Greater Bay Area of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mainly comes from the interval difference, and the interval difference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ong Kong and Macao,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Hong Kong and Macao * s carbon productivity difference to the total differenc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4) "one country, two systemsM
2019年第12期
.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doi:10. 3969/j. issn. 1000 -7695. 2019. 12. 031
2019 No. 12
基于泰尔指数的粤港澳大湾区碳生产率差异分析
汪啥,代晓玲,聂鑫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Wang Han, Dai Xiaoling, Nie Xi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2005—2014 panel data of Guangdong — Hong Kong - Marco Greater Bay Area, we use the Theil in
interval carbon productivity difference is small, the regional carbon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is big, the total difference of
carbon productivity in the Guangdong 一 Hong Kong - Marco Greater Bay Area of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has de・
呈下降趋势,但仍然较大;(3)粤港澳大湾区碳生产率的总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
港澳地区差异所引起,且港澳地区的磯生产率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在逐年增大;(4) “一国两制”对粤港澳
大湾区的碳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碳生产率;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双重差分;泰尔指数;差异
中图分类号:F291;X196
摘要:利用泰尔指数来测度2005—2014年粤港澳大湾区碳生产率的差异,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国两
制”于港澳地区飽碳生产率;
(2) 2005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区间碳生产率差异较小,区内磯生产率差异较大,且大湾区碳生产率总差异虽然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arbon productivity. On this basis, we put forward proposals to promote low - carbon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 Hong Kong 一 Marco Greater Bay Area. Key words: carbon productivity ; Guangdong - Hong Kong 一 Marco Greater Bay Area; "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Difference - in - Difference Method ; Theil index ; difference
近年来,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全 球性问题,它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2009 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商讨的《京 都议定书》将人类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推向了 一个新的阶段。2015年底,各国达成的《巴黎协定》 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2018 年4月30 0 -5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