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满江红秋瑾教学设计满江红秋瑾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满江红秋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秋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预习复习1、导入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朽,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二、问题导学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满江红秋瑾》: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掌握词中的生字词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秋瑾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词意,掌握词中的生字词和典故。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秋瑾的思想感情,理解词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授法:讲解《满江红》的词意、生字词和典故,让学生对词有初步的了解。
2. 朗读法朗读法:让学生朗读《满江红》,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词的情感。
3. 分析法分析法:分析《满江红》的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4. 讨论法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的主题、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秋瑾的生平事迹、《满江红》的书法作品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词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 播放一段关于秋瑾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她的爱国精神。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秋瑾是谁吗?她有什么贡献? - 引出课题:秋瑾《满江红》。
2. 讲授新课 - 介绍秋瑾的生平事迹和她的文学成就,让学生对秋瑾有更深入的了解。
- 讲解《满江红》的词意、生字词和典故,让学生对词有初步的了解。
- 让学生朗读《满江红》,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词的情感。
- 分析《满江红》的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 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的主题、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巩固练习 - 让学生背诵《满江红》,加深对词的记忆。
- 让学生做一些关于《满江红》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巩固学生对词的理解。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满江红》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所作的《满江红》。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作者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2. 通过分析《满江红》的词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满江红》中汲取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满江红》中的历史背景和革命意义。
重点:分析《满江红》的词句,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满江红》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这首词的激昂情绪,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秋瑾的背景和革命事迹,让学生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3. 分析:分析《满江红》的词句,解释其中的历史和革命意义。
4. 讨论:分组讨论《满江红》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5. 练习:让学生朗读《满江红》,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学生的理解。
6. 欣赏:让学生欣赏其他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板书设计:满江红秋瑾革命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满江红》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答案:略2. 作业题目:请学生找出其他有关秋瑾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秋瑾纪念馆或者进行相关主题的社会调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秋瑾和她的革命事迹。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革命历史的小说、诗歌等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教学章节为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部分。
主要内容为分析《满江红》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秋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满江红》所表达的家国情怀。
2. 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瑾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满江红》。
2.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满江红》,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背景介绍:讲解秋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家国情怀。
4. 诗歌鉴赏:a. 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画面美。
b. 讲解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比喻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c. 逐句解析,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满江红》的鉴赏题,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满江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2. 内容:a. 诗歌背景:秋瑾生平、创作背景b. 诗歌意境:分析诗中的画面美c. 修辞手法:对仗、拟人、比喻等d. 情感表达:剖析作者的家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满江红》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示例:a. 意境:诗中描绘了一幅英勇抗争、壮志凌云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b. 修辞手法:通过对仗、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她的思想和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感受她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
2、引导学生品味《满江红》这首词的语言特色,体会其韵律之美。
3、帮助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秋瑾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词的艺术特色,如用典、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2、难点体会秋瑾作为女性革命者的独特心境和精神境界。
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情感与当下生活相联系,培养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传奇女性的内心世界,她就是秋瑾。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秋瑾以她的勇敢和才华,写下了一首激昂慷慨的《满江红》。
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感,让她能如此豪迈地抒发心中的壮志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
她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首词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当时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但婚姻的不幸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让她的内心充满了苦闷和愤懑。
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前途的追求。
(三)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情感。
3、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研读词句,深入理解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开篇这一句,大家想想,秋瑾为什么说“小住京华”?这里的“京华”又指的是什么地方?(引导学生理解秋瑾在京城的短暂停留以及她内心对京城繁华的一种别样感受。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这里的“篱下”有什么深意?黄花盛开,秋景如此美好,可秋瑾为什么没有欣赏的心情呢?(让学生体会秋瑾对身处困境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五节,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的朗读与解析、意境赏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2. 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满江红》。
3. 分析《满江红》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满江红》中意象、意境的理解与赏析。
教学重点:秋瑾生平事迹的了解,诗词的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满江红》原文及译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瑾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满江红》的学习兴趣。
2. 诗词背景介绍:讲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爱国情怀。
3. 朗读指导:播放《满江红》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朗读方法,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满江红》,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例题讲解:结合诗词内容,讲解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
7. 意境赏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满江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2. 作者:秋瑾3. 背景简介:秋瑾生平事迹4. 诗词内容:逐句解析5. 艺术特色:意象、意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满江红》的意境美。
2. 答案示例:《满江红》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前途的期望。
诗中的意象生动、意境深远,如“红叶满江红,千山鸟飞绝”描绘了一幅秋天江景,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她的文学成就和爱国精神。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课文《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愤慨,对民族命运的深切担忧,以及对妇女解放的追求。
教学时,应着重分析词的语言、形象、情感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词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 分析词的语言特点,领会词的艺术魅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词的语言特点,领会词的艺术魅力。
难点:理解词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情景引入:播放《满江红》的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
然后,提问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词的背景,介绍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这首词的动机。
分析词的语言特点,如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等,让学生领略词的艺术魅力。
3. 例题讲解(15分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满江红》中的名句,分析其含义、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词,提高文学素养。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如:请学生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表达效果。
5. 课堂互动(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秋瑾背景:外国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主题:愤慨、担忧、追求特点: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抒发真情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满江红》,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含义。
答案:略2. 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表达效果。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满江红》这首词的思想内涵。
2、品味词中的语言,感受其抒情方式和艺术特色。
3、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把握秋瑾的思想境界。
分析词的艺术手法,如用典、对比等。
2、教学难点体会秋瑾作为女性革命者的独特情感和精神追求。
引导学生将词中的爱国情感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意境。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和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近代中国革命的视频片段,引出秋瑾这位革命志士。
提问学生对秋瑾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秋瑾的生平经历,包括她的家庭背景、革命活动等。
讲述《满江红》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词是在怎样的时代环境下产生的。
3、初读诗词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4、词句解读逐句讲解词的意思,重点解释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
引导学生思考词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情感分析探讨秋瑾在词中所抒发的爱国之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抗争。
分析词中体现出的秋瑾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6、艺术特色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探讨用典的作用,如“四面歌残终破楚”“青衫湿”等典故的含义和效果。
7、拓展延伸让学生比较秋瑾的《满江红》与岳飞的《满江红》在情感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引导学生思考秋瑾的爱国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8、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词的内容、情感、艺术特色等。
强调秋瑾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秋瑾 的满江红优秀教案
秋瑾的满江红优秀教案教案标题:秋瑾的满江红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秋瑾的生平和主要贡献;2. 分析《满江红》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3. 提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案步骤:1. 课堂导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前,播放一段秋瑾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秋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了解秋瑾的生平和主要贡献(2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查找相关资料并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和主要贡献。
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3. 分析《满江红》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段《满江红》的诗句,让学生通过诗句分析推断整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4. 进行诗歌朗诵和欣赏(15分钟)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满江红》的诗歌朗诵,并配以背景音乐,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5. 开展相关讨论和思考(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就秋瑾的人物形象、她与《满江红》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供相关问题进行引导。
- 你认为秋瑾为什么要写下《满江红》这首诗?- 通过《满江红》这首诗,你对秋瑾有了什么新的认识?6. 比较与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就《满江红》与其他优秀古典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其风格和意义上的异同,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
7. 提出创作任务(10分钟)通过分析与比较的过程,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一个创作任务,可以是写一篇关于秋瑾和《满江红》的感想,也可以是自己创作一首诗歌表达对秋瑾的敬佩之情。
8. 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秋瑾的重要地位和《满江红》的历史意义,鼓励学生主动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教案延伸:1. 可以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更多秋瑾和《满江红》的资料,并撰写一篇详细的研究报告。
2. 鼓励学生进行对秋瑾的相关题材创作,可以是绘画、剧本、音乐等形式,展示在学校的文化展览中。
3. 在课堂结束后,可以播放秋瑾的相关影视作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她的事迹和精神风貌。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通过诗词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2. 诗词《满江红》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分析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诗词《满江红》的译文和注释2. 学生教材:诗词《满江红》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秋瑾的照片、革命事迹图片和相关视频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鉴赏:让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对诗词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诗词《满江红》的主题和秋瑾的革命精神,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秋瑾和《满江红》的读后感,深入思考诗词中的革命思想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深入了解秋瑾的其他诗词和革命事迹,进一步感受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词,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交流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读后感作业: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秋瑾和《满江红》的理解和感悟,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满江红》详细内容:本课主要学习秋瑾的《满江红》一词。
这首词是秋瑾在辛亥革命前夕,以满江红为词牌,表达她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词中充满了激情和斗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
2.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
3. 分析《满江红》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满江红》的内容和意义,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
难点:分析《满江红》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教科书、字典。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满江红》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词的激情和斗志。
2. 朗读:让学生跟随音频一起朗读《满江红》,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讲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解释词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4. 分析:分析《满江红》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词的艺术魅力。
5.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回答有关《满江红》的问题。
6. 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自己创作以满江红为词牌的词,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板书结构:背景和意义词牌特点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满江红》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答案:由于作业是主观性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秋瑾的其他词作,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方面1. 秋瑾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秋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女革命家,她的词作多体现出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
《满江红》正是她在革命前夕,以满江红为词牌,抒发自己的爱国激情和革命斗志。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满江红》。
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与解析,对作者秋瑾的背景介绍,诗词中表现手法和情感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满江红》的朗读技巧,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 分析并理解秋瑾通过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满江红》的朗读节奏,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诗词中意象的解读,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满江红》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探究:学生朗读诗词,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了解作者秋瑾的背景。
3. 讲解:教师详细解析《满江红》的每一句,分析诗词的意象、手法和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和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意象:例如“红”字在诗词中的作用。
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手法,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2. 内容:作者:秋瑾意象:红、马、剑等手法:对偶、排比、设问情感:爱国、壮志未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朗读并背诵《满江红》。
选取诗词中的一个意象,进行解读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2. 答案:诗词背诵:学生自行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意象解读:示例:“红”字象征着革命热情,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教育。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引言《满江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由秋瑾创作。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满江红》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秋瑾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教学目标了解秋瑾的事迹和爱国精神。
学习《满江红》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发学生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的思考。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秋瑾的事迹和爱国精神介绍秋瑾的生平和奋斗经历。
讲解秋瑾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家民族做出的贡献。
展示一些与秋瑾相关的历史文物和图片。
第二部分:《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解读《满江红》这首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的呼唤。
教学步骤引入秋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介绍秋瑾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引发学生的思考。
解读《满江红》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组织学生朗读和讨论诗歌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的呼唤。
总结本次教学,鼓励学生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秋瑾事迹和爱国精神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对《满江红》这首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
评价学生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结语通过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了解秋瑾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学习《满江红》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的思考,引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担当。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精选6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篇1《满江红》是一首词。
作者秋瑾在词作中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教读本文,即以词的文体特点入手,以声律、物象、意格作为读词的根本,以吟词调、读画面、品心怀为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教学重点1.吟诵词作,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难点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预习要求?1. 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
2. 朗读课文。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铺垫 (5分钟)?1.由《满江红》词导入:岳飞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古今许多人都写过《满江红》,很少有岳飞这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瑾的词作《满江红》。
2.同学们都知道秋瑾是个女英雄,为革命献身。
针对这首词,我们再做一下补充。
知识卡片1:(1)秋瑾( 1875-1907),字璿卿,别号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
出身诗书之家。
(2)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3)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学生能够掌握《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
学生能够欣赏《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讲解、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朗诵、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秋瑾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体会《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让学生学习秋瑾的精神品质和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掌握《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学习秋瑾的精神品质和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让学生对词有初步的理解。
讲解《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要领。
演示法教师示范朗诵《满江红》,让学生感受朗诵的魅力。
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满江红》的艺术魅力。
练习法让学生练习朗诵《满江红》,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让学生练习写作《满江红》的读后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义。
1. ◦ ◦ ◦ 2. ◦ ◦ ◦ 3. ◦ ◦ ◦ 1. ◦ ◦ 2. ◦ ◦ 1. ◦ ◦ 2. ◦ ◦ 3. ◦ ◦ 4. ◦组织学生讨论秋瑾的精神品质和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习秋瑾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秋瑾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爱国精神。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秋瑾是谁吗?她有什么贡献?讲授新课讲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让学生对词有初步的理解。
讲解《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要领。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2. 学生能够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3. 学生能够欣赏《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2. 教学难点:欣赏《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欣赏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秋瑾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秋瑾是谁吗?她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学生自由回答)3.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秋瑾的一首词《满江红》,这首词表达了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吧!(二)讲授新课1. 教师介绍《满江红》的词牌名和作者秋瑾。
2. 教师朗读《满江红》,学生边听边看课文。
3. 教师讲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
4.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让学生感受词的情感力量。
5. 教师介绍《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让学生欣赏词的艺术魅力。
(三)巩固练习1. 教师让学生朗读《满江红》,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3. 教师让学生欣赏一些关于《满江红》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感受词的艺术魅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等。
2. 教师强调《满江红》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学习和欣赏这首词。
(五)布置作业1. 教师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和背诵《满江红》,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2. 教师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秋瑾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3. 教师让学生欣赏一些关于《满江红》的音乐作品和舞蹈作品,感受词的艺术魅力,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位于教材第三章《宋词欣赏》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的朗读与解析、意象赏析、情感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满江红》的词意;2. 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如词牌、词律、词韵等;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的韵律、意象的把握;2. 教学重点:《满江红》词意的理解、情感表达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秋瑾生平,引入《满江红》的学习;2.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词的节奏与韵律;3. 解析:详细讲解词牌、词律、词韵等知识;4. 例题讲解: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情感表达;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他诗词的意象与情感;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学习心得;8.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拓展。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秋瑾;2. 词牌、词律、词韵;3. 意象:山河破碎、壮志未酬等;4. 情感:激昂、悲壮、忧国忧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谈谈你对《满江红》情感表达的理解。
2. 答案:(1)意象:山河破碎、壮志未酬等;(2)情感:激昂、悲壮、忧国忧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了解近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词的韵律、意象的把握;2. 例题讲解: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情感表达;3. 作业设计: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了解近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一、词的韵律、意象的把握1. 词的韵律:讲解词牌、词律、词韵等知识,强调《满江红》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教案:《满江红》(秋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近现代诗词《满江红》,作者是秋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渴望,以及对旧社会制度的批判。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秋瑾的思想感情,以及她所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
2. 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音频资料,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让学生对秋瑾有初步的了解。
2. 诗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满江红》,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诗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内容,解释生僻词语,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秋瑾的思想感情,理解她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5.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学生现场作答,检测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板书《满江红》板书内容:近代秋瑾男儿列,女儿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犹记,烽火扬州路。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满江红》的内容,谈谈你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她对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批判了旧社会的制度。
她勇敢地挑战了当时的封建礼教,倡导女性解放,为国家民主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她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与重点”和“教学过程”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准确理解并背诵《满江红(小住京华)》这首词,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o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秋瑾作为女性革命家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诵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词的内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o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课堂互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秋瑾作为女中豪杰的壮志豪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o引导学生理解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追求,激发对女性平等和自立的尊重与认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理解并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准确背诵全词。
o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把握秋瑾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2.难点:o深入理解秋瑾作为女性革命家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o学习并尝试运用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理解秋瑾词作中的深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背景介绍:讲述秋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特别是她作为近代著名女革命家,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女性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秋瑾的敬佩之情。
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满江红(小住京华)》,简要介绍这首词是秋瑾在北京期间所作,表达了她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和对女性解放的渴望。
(二)初读词文,整体感知(15分钟)1.朗读词文:教师先范读词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学生自由朗读词文,注意纠正发音和断句,初步感受词中的情感。
2.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理解词文大意。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重点讲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苦将侬强派作蛾眉”、“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等。
3.概括词意: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大意,教师总结归纳,梳理词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指出词中秋瑾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和对女性解放的渴望。
(三)精读词文,深入分析(25分钟)1.分析意象和情感:o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公开课精品教案】《满江红》(秋瑾精品教案
【公开课精品教案】《满江红》(秋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属于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全文、诗词鉴赏、重点词汇解析、诗词意境体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作者秋瑾的生平,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兴趣。
2. 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体会诗词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意境的体会,对爱国主义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诗词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的解析,诗词鉴赏方法的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秋瑾相关的历史视频,激发学生对秋瑾和《满江红》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
3. 诗词全文朗读: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鉴赏:分析诗词的结构、用词、意境,引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
5. 重点词汇解析:讲解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含义。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7.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题材的诗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
8.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一首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秋瑾)2. 内容:作者:秋瑾背景:戊戌变法失败,民族危机加深结构:上片描绘景象,下片抒发情感重点词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鉴赏一首你喜欢的诗词,并写出鉴赏心得。
结合《满江红》的意境,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小短文。
答案:1. 鉴赏心得: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首诗词进行鉴赏,注意从结构、用词、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小短文:围绕爱国主义,结合《满江红》的意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秋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的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预习复习
1、导入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山阴(今)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问题导学
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满江红秋瑾》中的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不因人热”,因:依靠。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
比喻为人孤僻高傲。
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
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
’灭灶更燃火。
”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
惟其如此。
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
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概括文章的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4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
用下列句式说话:
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
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苦闷忧愁: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总结:
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峨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三、自学探究
四、展示点评
五、拓展延伸
中考: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中“终破楚”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牢笼的喜悦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