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技术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名词解释: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
它是一套协议的结合,用于定义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
通俗的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搜索引擎: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搜索技术,分为网络蜘蛛型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和基于人工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分类目录)。
谷歌、百度是前者的代表,雅虎是后者的代表。
社会化搜索:通过整合用户力量,来补充及其搜索的不足。
人肉搜索也可以被看作一种社会化搜索。
社会化搜索引擎主要指基于人们的社交网络、针对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产的内容进行搜索的技术。
Web2.0:指允许用户广泛参与网站内容建设和交互的技术,网络不仅是“可读”的,也变得“可写”,整体指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相比Web1.0,Web2.0具有强烈的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
与此相关的技术有RSS、博客、维基、SNS、微博、微信等。
Web2.0是一种用户参与的架构,这既指网站内容建设,也指网站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建设。
Web2.0的指向试图将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
Web2.0的应用还是一种社会纽带,是个体吸纳与整合社会能量的接收器,也是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换器。
自媒体:在网络技术特别是Web2.0技术环境下,不从属于专业媒体的个体或组织通过各种网络手段进行自主的信息传播的新形式。
UGC(UCC):用户生成内容,不仅可以使信息生产的成本转移到用户,从而减轻网站的负担,而且用户生产的内容更具个性化,更能满足常委需求。
同时它也有助于用户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更容易产生黏着力。
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
主要特征有内容生产与社会相结合;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社会化媒体常常能产生大众传播的效果,“社会化”意味着依赖于人们关系的集成,要在人们的社会互动基础上产生较大规模的社会聚合。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一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理论框架。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梳理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网络传播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的传播活动。
它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全球性等特点。
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信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泛的范围传播。
二、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 TCP/IP 协议、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这些技术是构建网络通信的基石,确保了数据的准确传输和网络的稳定运行。
(二)多媒体技术涵盖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处理和编码技术。
使得网络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用户对于多样化信息的需求。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如4G、5G 网络,以及移动应用开发平台,为网络传播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和灵活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传播信息。
三、网络传播的类型(一)网站传播各类网站是网络传播的重要平台,包括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社交媒体网站等。
网站通过页面设计、内容组织和更新,吸引用户访问和互动。
(二)社交媒体传播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创建个人账号,发布动态、分享观点、与朋友和关注者进行交流互动。
社交媒体的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强的特点。
(三)电子邮件传播虽然在即时通讯工具兴起后有所式微,但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正式沟通和信息传递方式。
(四)搜索引擎传播用户通过输入关键词,搜索引擎能够快速检索并呈现相关的网页和信息,帮助用户获取所需内容。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一)受众的特征网络受众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参与性等特点。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信息,并且能够积极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
(二)受众的行为包括信息搜索、浏览、评论、分享等。
《网络传播学》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口碑传播是指受众在接收到传播内容后,向他人 推荐或分享的行为,口碑传播的效果往往比传统 广告更为显著。
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
信息泛滥Βιβλιοθήκη 01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和快速性导致了信息的泛滥,大量无用的、
虚假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给受众带来困扰。
社交变革
02
网络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社交习惯,人们可以通过社
交媒体等平台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实施处罚措施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网络传播行为,依 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撤销资质等 。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 打击跨境网络传播违法行为。
网络传播的自律机制
行业自律组织
企业自我约束
成立相关的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自律规范 和标准,引导会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伦 理准则。
网络传播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自律意识。
详细描述
网络传播学的跨学科性表现在它融合了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实践性则体现在它 关注网络信息传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态性则是因为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传播方式不断 变化,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02 网络传播的原理与技术
网络传播的原理
信息的高速流动和广泛覆盖。
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是网络传播的核心技术,包括 TCP/IP协议、HTTP协议、SMTP协议 等,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 通。
云计算技术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 存储、分析和可视化,为网络传播提 供了更加精准的目标用户分析和个性 化推荐。
论网络传播的利弊

论网络传播的利弊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媒体成为了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同时也开创了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传播活动,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
几年间,我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网络的各种影响逐渐地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网络信息传播也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同时也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聊天交友工具、网购也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最爱,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上教育、网上会议等等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
网络传播的优势(1)网络传播的时效性,让我们以最快的方式捕捉到最有用的信息。
网络传播最明显的优势当然就是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摆脱了时空限制。
现在一般的最新新闻都会最先在网络上出现,在网络上发布一条新闻,也能迅速的被受众接收到,甚至国外的信息我们也能很快的知道。
传统媒体作为专业的传播机构,必须由专业人士来运作,采集、制作和发布信息的成本较高,且有一套较为复杂的流程,因此要做到随时随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实时报道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网络传播具有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特点,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生的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事件情况传播出去,甚至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现场直播。
同时网络信息运用了许多的多媒体技术,让网络传播摆脱了传统媒体单一的表现手法,使网络新闻具有了新的活力。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吸引受众,激起受众的阅读兴趣,让受众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信息。
所以说网络传播的运用,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人们消除对事物认识的种种不确定性,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国家大事、时事要闻。
网络技术在信息获取和传播中的重要性

网络技术在信息获取和传播中的重要性网络技术在信息获取和传播中的重要性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和传播信息。
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连接着全球各个角落的人们,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快速和广泛。
本文将探讨网络技术在信息获取和传播中的重要性。
首先,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
过去,人们想要获取信息往往需要依靠传统的媒体,比如报纸、电视和广播。
这些传统媒体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信息的传递也有一定的限制。
而现在,有了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
只需要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我们就可以获得大量相关的信息,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筛选和获取。
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获取效率和便捷性。
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快速和广泛。
过去,人们传播信息往往需要依靠传统的媒体和口头传播,这样的传播方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而现在,有了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渠道来传播信息。
无论是文字、图片、音频还是视频,我们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传播。
而且,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只需要点击发送按钮,信息就可以瞬间传到目的地,而且可以同时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信息可以迅速在网络上扩散,使得更多的人可以迅速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此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
过去,人们的信息传播主要局限在本地、本国范围内。
而现在,有了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信息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
无论是个人网站、新闻网站、社交媒体,还是云平台、在线课程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传播信息。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可以全球互通,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得以广泛传播,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新媒体网络技术在影视传播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新媒体网络技术在影视传播领域的应用与实践随着新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影视传播领域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影视传播模式逐渐被新媒体网络技术所取代,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而且还可以和其他观众进行互动。
如今,新媒体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影视传播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网络技术在影视传播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一、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1. 网络直播随着网络直播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传播。
无论是综艺节目、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来实现。
观众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不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
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2.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也成为了影视作品传播的重要渠道。
影视传播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宣传片、花絮、剧照等内容,吸引粉丝关注。
粉丝们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影视明星、制作团队进行互动,增加了影视作品的人气和话题度。
社交媒体的存在大大推动了影视作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
3.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为影视传播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观众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沉浸式地体验影视作品,仿佛置身于剧情中。
这种全新的体验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为影视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1. 《猎场》网络直播2017年播出的电视剧《猎场》在播出时采用了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传播。
观众们不仅可以通过电视收看此剧,还可以通过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在线视频平台进行直播观看。
观看者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在任何地方随时观看该剧,大大丰富了该剧的观众群体,提高了该剧的收视率。
2. 网络剧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宣传许多网络剧在宣传期间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宣传片、花絮等内容,并与粉丝进行互动。
《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等网络剧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拥有大量的粉丝,他们的关注和转发极大地推动了这些网络剧的话题度,降低了宣传成本,提高了剧集的关注度。
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

ARPANET的诞生,标志着互联网的雏形出 现。
1990年代
WWW的出现,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全球性 的信息共享平台。
1980年代
互联网开始向公众开放,电子邮件、FTP等 应用出现。
2000年代
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使得 网络传播更加便捷和个性化。
网络传播技术的分类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
1999年
美国科学家Kevin Ashton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其目的是通过射频 识别技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物品跟踪和追溯。
2009年
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旨在推进物联网的发 展和应用。同年,中国也启动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至今
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 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
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
目录
• 网络传播技术概述 •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 网络传播技术的前景与挑战
01
网络传播技术概述
网络传播技术的定义
定义
网络传播技术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信 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解释
网络传播技术涵盖了从信息发布、传 输到接收的整个过程,涉及到的技术 包括但不限于网页技术、电子邮件、 即时通讯、社交媒体等。
特点
便捷性、实时性、个性化、社交性等。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
2G时代
数字信号通信,除了语音通话 外,还能提供短信、低速上网 等服务。
4G时代
超高速数据通信,支持高清视 频传输、实时游戏等高带宽应 用。
1G时代
模拟信号通信,主要提供语音 通话服务。
3G时代
高速数据通信,支持图片、音 乐、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传输。
网络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已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的新技术,网络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应用日趋重要。
二、网络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应用网络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程序的信息检索系统,能够在互联网中查找有关某个问题或主题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一定的排名规则将检索结果进行排序。
新闻工作者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搜索到与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相关的新闻和信息,并且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上的新闻分析工具,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2.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这些平台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交流、分享和沟通的渠道,也成为新闻采编的重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容易从社交媒体中获取新闻信息,因此也更容易产生新闻事件传播的网络效应。
3.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自动提取新知识的技术,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更加精准地进行新闻采编。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大规模的用户数据,找出用户的消费习惯、兴趣爱好和社会互动特征。
根据这些特征,新闻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为读者挑选新闻,并且更好地预测未来趋势。
三、网络技术在新闻发布中的应用网络技术在新闻发布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互联网新闻平台互联网新闻平台已成为新闻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之一,该平台包括自媒体、门户网站、网络新闻媒体等。
互联网新闻平台可以通过不断更新发布新闻信息,及时反映社会事件和舆论动态,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
2.手机APP手机APP已成为新闻信息发布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更加方便地为读者提供新闻服务,如今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有相应的手机APP。
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手机APP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尤其是随着5G技术的普及,手机APP将成为新闻信息发布和传播的一种全新方式。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1. 网络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
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全球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2. 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网络传播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传播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3. 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网络传播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网络安全等问题。
二、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1. 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包括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等环节,是网络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
2.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是研究传播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和传播媒介等方面,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包括信息传递、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等,对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和特点1. 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包括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形式,它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全球性等特点。
2. 网络社交网络社交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包括社交平台、社交应用等,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改变了传统社交方式。
3. 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品和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它具有精准定位、互动性和成本效益等优势,成为主流的广告形式。
四、网络传播的影响因素1. 技术因素网络传播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包括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它们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推动了网络传播的发展。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网络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广告投入、市场需求、盈利模式等,它们决定了网络传播的商业化程度和发展方向。
网络传播

3.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全新的生活理念
网络传播的弊端
1.低门槛进入使假新闻泛滥,信息可信度下降,影响了媒介的公信力
2.长期以来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生活,淡漠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3.网络的开放性使不良信息滋生,对青少年成长和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网络传播的分类
从应用角度划分
1.网络信息传播
2.网络广告传播
2.直网站(最大的特点是分众,一般专注于某一领域或行业,而专业和权威也正是垂直网站吸引用户的最重要手段,垂直网站的受众通常是这一领域或行业的爱好者)
按不同传播主体分类
1.政府网站一级政府在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与业务应用,并获得个性化服务。
第四章网络信息传播与管理
网络信息传播概述
网络信息:指通过计算机终端发布和传播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
5.网络暴力
6.商务应用的迅速发展滋生了网上交易中诈骗、犯罪等问题
7.网络传播对公共信息安全提出了挑战
8.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因反复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精神行为障碍的产生,即“网络成瘾”
9.数字鸿沟问题严峻(在所有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模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传播迅猛兴起,对传统媒体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模式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和趋势,其对信息的获取、传播和互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多种多样,从新闻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到短视频平台等,每个平台都有各自特点和优势。
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获取喜欢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参与的平台。
这种多元化的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且个性化的信息选择。
二、互动性强的传播方式新媒体传播模式注重互动性,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传播模式更加注重用户参与和互动,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互动功能,用户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
这种互动性强的传播方式拉近了用户与媒体之间的距离,提升了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
三、全方位的传播渠道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模式不再被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地点、任何时刻都可以进行信息传播。
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可以在瞬息万变的网络空间中迅速传播,使信息的辐射范围更广,受众更为广泛。
此外,新媒体传播模式还可以将信息以多种形式传达给用户,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提供了更为全方位的传播渠道。
四、个性化的传播体验新媒体传播模式注重个性化传播体验,通过智能算法、推荐系统等技术手段,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和行为习惯精准推送内容。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种个性化传播体验提高了信息消费的效率和满意度。
五、信息传播速度快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模式具有即时性和快速性。
通过互联网,信息可以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实现了实时新闻报道和事件迅速传播。
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资讯,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模式有效地满足了人们对于时效性信息的需求。
六、多元化的内容形式新媒体传播模式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传递信息。
不再局限于纯文字和静态图片,而是可以通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丰富信息的表达。
新媒体网络技术在影视传播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新媒体网络技术在影视传播领域的应用与实践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影视传播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影视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多样性、实时性和互动性的需求,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影视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网络技术在影视传播领域的应用与实践,并分析其对传统影视传播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1. 视频平台与社交媒体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人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观看各种影视作品。
社交媒体平台也成为了影视传播的重要渠道,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影视作品的片段、花絮和观后感,可以有效增加影视作品的曝光度和话题性,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和讨论。
2. 直播技术直播技术的兴起为影视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影视制作方可以通过直播技术与粉丝实时互动,进行作品的宣传、预告片的发布以及片场花絮的展示,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提高了影视作品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3. 视频剪辑和特效软件视频剪辑和特效软件的不断进步,使得影视制作变得更加便捷和专业化。
通过这些软件,影视工作者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剪辑和特效处理,为影视作品增添更多的创意和艺术性,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4.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影视传播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通过VR和AR技术,观众可以沉浸式地感受影视作品带来的视听盛宴,增强了影视作品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为影视传播注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
二、新媒体网络技术对传统影视传播的影响1.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的影视传播方式受限于时间和空间,观众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观看影视作品。
而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这一限制,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观看影视作品,极大地提高了影视作品的传播范围和观众群体。
2. 增强了体验感和互动性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影视传播增加了更多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和评论、直播互动等方式,观众可以更加直接地参与到影视作品的传播和讨论中来,增强了影视传播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网络时代新闻媒体传播手段分析

网络时代新闻媒体传播手段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和传播媒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新闻媒体形态早已被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所替代,新闻内容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在这个全民连线的时代,网络时代新闻媒体传播手段成为了现代人们获取新闻的首选,从而占据了新闻媒体的主渠道。
一、即时性传播手段互联网的即时性特征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更为快速的体验,使得各类高新技术设备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首先,网络图片的广泛应用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形式,丰富了传播媒介。
其次,直播技术的进步,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得新闻报道能够更加直观、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最后,智能手机等高科技终端的应用,使得读者对新闻资讯可以更加随时随地的掌握。
二、多媒体融合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来展现新闻,如采用音视频的手段来丰富新闻报道与主题,包括弹幕、动图以及吸引眼球的视频片段等。
今天的新媒体平台,可以让读者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甚至电子书等功媒体形式获取信息,并能随时随地地分享和转载。
这种媒体融合所呈现出来的新闻呈现方式,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多元化地获取信息。
三、社交媒体传播社交媒体是传统媒体以外的一种媒体形态,是互联网传播的一种新方式。
它以社交关系为基础,不需要传统媒体的去中心化管理,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快速、低成本。
在新闻报道中,社交媒体也深刻地影响到现代传媒。
读者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渠道提供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更加丰富,依靠社交媒体的数据分析技术,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信息还能领先其他新闻媒体。
传播是新闻媒体的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网络时代也将其不断发扬光大。
网络时代新闻媒体传播手段的丰富与多样性,使得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和报道彰显出更多的智慧。
因此,在网络时代,新闻媒体的传播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更具有活力的传播,且能更好地与读者互动,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这也让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位潜在的新闻报道者,促进了媒体信息的精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说网络传播技术下的新闻自由问题研究
摘要
进入21 世纪,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的交流活动已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将它冠名以“微时代”。
所谓微时代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
它是以信息的技术化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时代。
它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但也将世人裹挟在欣喜与焦虑、便利与浮躁、理性与盲目的博弈之中。
本文从传播学和社会学入手,对两个学科的一个结合点“网络传播环境下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在互联网络迅猛发展,网络社会初步形成的今天,由于网络传播本身存在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交互性、个人化、去中心化和传播极大自由等特点,它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新闻自由问题。
这些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具有传播的广泛性、非理性和难控性等,新闻自由的问题在网络传播环境中有怎样的发生、发展机制,如何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成为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而网络传播既是产生某些新闻自由问题的促进其发展的“土壤”,同时,网络
传播本身如果利用得当又具有促进这种问题解决的功能。
而网络传播环境下各种问题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会对网络传播产生反
作用力,它既是是网络传播影响力的造就者,又会是网络传播公信力的摧毁者。
本文着重研究对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于新闻自由的客观影响。
关键词网络传播技术新闻自由
从20 世纪60 年代末至今, 国际互联网(Internet)诞生并高速
发展, 使人类步入信息化社会。
互联网不仅是人类传播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时代;同时, 它也将引领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文明———网络文明。
现在, 全世界绝大多数互联网用户都是通过浏览WWW 网页来了解“变动的世界” , 并用自己的传播行为影响这个“世界的变动”。
由此, 互联网开始挑战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 并以其独特的传播技术特征迅速在当代社会信息传播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技术特征主要包括:(一)数字化传播。
互联网传播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 将所有的信息转化成“比特(bi t)”进行存贮、处理和传输。
(二)星状网络传播。
互联网是一个“网间网” ,它将世界各地已经存在的各种通信网络, 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网、电话网等联接在一起。
(三)多媒体传播。
多媒体技术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综合处理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 并将它们整合成为具有交互性的有机整体。
多媒体技术一般具有集成性、互动性、实时性三个特性。
(四)交互式传播。
在互联网上, 信息不仅是计
算机“推(push)”给受众的, 更是受众自己将信息“拉(pull)”
出来的;受众不仅能自主地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观念、意愿与情感, 而且不同的受众还能彼此在线交流。
这种传播方式被称为“交互式传播” , 又称“传受一体的传播”。
文化所蕴含的感性主题的延伸。
身心二元性一直是西方哲学所坚持的基本立场, 主体性哲学推崇理性、灵魂、精神, 感性则总被视为价值的对立面而备受压抑。
感性本质上就是身体对所处时空的感受和体验, 这种感受和体验是人对自身的认同的重要源泉。
后现代文化释放了感性的核心文化地位, 对身体的重要性的重
新发现“已成为新近的激进思想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身体的狂欢促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这便是视觉文化, “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人类文化全面视觉化的趋势使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正向一种以图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
转变,形象崇拜和形象狂欢成为20世纪以来的生活方式。
感性的释放和高扬是后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主题, 也是当今时代的文
化现实, 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诸如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
主导、媒介科技的推波助澜等等, 总之, 这一过程有其内在逻辑而并非偶然的。
那么新闻自由无论在近现代或当前,都是与大众传播或新闻事业相关的话题,大众传播的目前发展状态本身也体现了新闻自由展现的程度。
大众传媒的诞生与发展为新闻自由的展开提供了现实的物质载体和舞台,同时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中心的大众媒体自身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并且实现了新闻自由多方面的展开。
而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和新内容,由此,网络传播时代新闻自由无论是作为一项公民的民主权利还是网络传播本身的要求或提供的可能性,其与传统大众媒体的新闻自由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具体和深刻的变化。
新闻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一部分,是大众传播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新闻信息自身运行的一种良性状态。
新闻自由作为公民民主权利的一部分,包括公民发表言论的自由、接近媒介自由以及知晓权等,但是在传统大众传播生态环境里,新闻自由往往更多地表现为统治阶级创办、控制媒介的自由和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自由;而广大的受众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形式上自由,但在具体的传播环境里,他们只有接受、选择被媒介
传输新闻的自由。
因此,在这样的传播环境里,新闻自由的形态没有完全展开,而以新的传播媒介、新的传播方式为基础的网络传播大大改写了新闻自由展现的形态。
“很多学者在讨论什么是信息民主化时,大家的理解是网络产生之后,新媒介给每一个上网的公民更大的自由度和表达意见的机会。
”`
另外,传统媒体时代人为的压制延迟新闻发布是各国司空见惯的现象,而在网络传播世界里,人们第一次有可能了解最新讯息,不论职位高低、财力大小,只要掌握上网浏览基本常识,任何一位网民都可以获知每个网上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人们的知情权得到极大的满足。
因此,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全息性使人们
有机会看到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世界,而较少具有从别人的眼光里看世界的局限。
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摆脱了对某方信息源的片面性信赖,其认识和思考更具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也意味人们的思维模式将越来越摆脱简单化和线性化束缚,而更加具有非线性和主体化的特征。
人们的思想更趋开放,更趋多元化,享受“信息的即索即得,能创造更高层次的民主”33。
这些种种变化都是网络传播环境里新闻自由带来的良胜结果。
新闻传播理念、新闻信息自身运行的要求和作为公众的一种民主权利,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网络传播环境里,新闻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新闻信息接受者个人化主动化意识增强和实际地位提高,传受双方的实质上互动关系的形成、新闻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及对时空真正意义突破,所有这些,既是网络新闻传播超越传统媒体传播的
关键所在,更是网络新闻自由的具体真实展现。
在互联网上,采访报道新闻信息,不再是职业记者的专利,任何有条件上网的人都
可以成为传者;今天,大部分网民都有自己的电子信箱,一些人还有自己的网页,较大的组织、单位开设自己的网站,这些与在传统媒体结构下人们追求的自由创办媒体的理想是相通的;批评自由如今在互联网上更方便、大胆、无忌,公民的言论自由充分在网上体现出来。
网络职业传播者将会充分利用网上采访国内外对象,在网上各站点之间寻找新闻线索,大大提高了新闻信息传播
时效性。
超文本式写作有利于真实、全面再现新闻信息,网络用户更能真实、全面的了解事实真相。
因此,网络传播新闻自由有
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同在网络传播里,网民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了发表意见权和知晓权的平等。
网络传播模式为环状式,任意两点都是相通的。
在这个模式中,每个圆点既可以代表定期发展信息的网站和组织机构,也可以代表偶尔在BBS(电子公告栏)
上发表建议的网民。
他们之间处于平等的网状信息
流交织之中,现实生活中种种差异在网络面前不复存在,人人都
隐藏在网络背后,以特殊的符号形式进行交流。
人们在网上发布、传播和接收的比特流的具体内容很难全面控制,甚至连全面监视都不可能。
人们在大众传播里很少发表言论意见的权利、不平等性在网络传播里得到较大解放。
在全球范围内,不管是多数人的观点还是少数的观点,甚至个人观点,都有机会遇到知音,引起共鸣。
“每个人都有匿名权发表意见,不会因言论的偏激或失当而受到惩罚。
网络本身作为一种平民化公共设施,只要支付计算机购置和上网费,便可拥有使用权,传播媒介不再归少数在网络传
播中,新闻信息的快捷传播只是传播新闻所要求的自由度
一方面,`网络的全球连通又在空间上保证了新闻信息的快捷传播。
但是,因特网虽然相当于一个纯数字体系,一个令人振奋的新领域,在那里流行着可以置法律不顾的自由,但是现在看来那是光
辉灿烂的错觉。
因为最后证明政府事实上拥有对网络空间的主权。
虽然因特网常被视为存在于各出处却不存在于任何地方,就像一片自由漂动的云彩,可实际上它毕竟得服从地理、因而服从
法律的限制和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