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设计中的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设计中的启发式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66826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0.png)
教学设计中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安排和组织。
而在教学设计中,启发式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中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与优势。
一、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启发性问题、情境或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思考,并从中发现问题的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主动探索和学习。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互动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
4.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1. 提出启发性问题: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设计一个启发性问题:“在一个长方形形状的花坛中,如何安排花卉,使花坛中每个位置的花卉数量最多?”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2. 基于案例的教学:通过提供实际案例或情境,让学生从中抽取问题和规律,进行问题解决。
例如,在科学课上,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验现象或问题,让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结果,从而理解科学知识。
3. 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教学设计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427b4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6.png)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与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相比,启发式教学法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反思,发展和提升自己的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提供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积极地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知识和概念。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启发式教学法中,教师通常扮演的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设计和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性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新的概念和知识结构。
教师还会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
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通常会被分成小组或团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和发现知识。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启发式教学法还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
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同时,学生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主评价,及时总结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启发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积极思考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他们可以在课堂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培养出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b2c2b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d.png)
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启发式教学法概述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
在启发式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像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优秀的案例、有趣的实验、引人入胜的故事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从内心上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启发式教学法中,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或者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对于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启发式教学法中,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这种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团队合作的工作环境。
5.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启发式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模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6.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201a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7.png)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发现和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教师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本文将介绍启发式教学法的定义、优点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定义和原理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发现和探索的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直接教学法有所不同。
传统的直接教学法是教师直接传授知识给学生,而启发式教学法则是鼓励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启发式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则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启发式教学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真实和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分类、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技巧。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在启发式教学法中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合作和讨论。
4.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优点启发式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直接教学法具有多个优点: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真实和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分析和评估信息。
3. 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和教学领域。
教案中的启发式教学法
![教案中的启发式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593d5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5.png)
教案中的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提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案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活动而编写的详细计划,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一、概述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教学方法。
在教案中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案编写准则1.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案中明确指出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2. 提供积极的学习情境:在教案中创造积极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 提出启发性问题:在教案中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案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5. 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在教案中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
三、教案中的启发式教学法实施步骤1. 导入环节:在教案中通过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 探究环节:在教案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或调查等方式主动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 思考环节:在教案中引导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学内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总结环节:在教案中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5. 拓展环节:在教案中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或任务,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案中的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实例以下是一份使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数学教案实例:教学内容:解方程学习目标: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案编写步骤:1. 导入环节:引发学生思考,提出一个例子:小明有若干个球,如果把这些球放在一排,每个位置上放3个球,就会剩下2个球;如果每个位置上放4个球,就会剩下3个球。
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意义(3篇)
![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意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a7548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6.png)
第1篇在教育领域,启发式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学者的关注。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而非被动接受知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践意义,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
这种求知欲的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提高教学效果1. 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这种参与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知识。
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等。
通过实践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引导者”。
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 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教材、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等。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2. 促进教育公平启发式教学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八大教学方法和原则
![八大教学方法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71fdd1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c.png)
八大教学方法和原则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而教学方法和原则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八大教学方法和原则,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启发式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背景的教学法,它通过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情境教学法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它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问题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一种以讨论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法,它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讨论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以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法,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七、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的方法。
分层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八、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因材施教原则强调个性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教案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教案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ac61e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c.png)
教学教案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教案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探讨教学教案中常见的三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及其应用。
一、问题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法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探索解决方案,并引导他们从中发现数学规律。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二、案例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真实或虚拟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际案例或者虚拟情景,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授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历史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培养其历史思维和问题解决思维。
案例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通过案例的引导,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发现启发式教学法发现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提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发现和探索真理。
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原理。
例如,在教授科学实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装置和材料,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自主发现科学原理。
发现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验精神。
通过自主发现,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加深刻,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综上所述,教学教案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拓宽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学生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
![小学生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c392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9.png)
小学生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对于小学生来说既重要又具有挑战性的学科。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启发式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数学教育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小学生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入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和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来设计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模拟买东西和找零的情景,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出加减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二、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动脑筋思考解决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和理解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关图形的特殊性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来解决问题,并自主总结出相关的规律。
三、探究活动法探究活动法是一种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实验或者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和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可以设计一个用食物分割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分数的概念和运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知识。
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与学生喜欢的角色或者情景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同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习更具实践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乘法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商店的老板,通过“卖货”的方式来实践乘法的概念和运算。
总结:小学生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数学知识更具体化和实践化。
启发式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启发式教学法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a5e142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5.png)
在教育领域,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思考的教学方法。
自我国教育改革以来,启发式教学法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在实践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启发式教学法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几点: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发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3.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丽,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体会草原的韵味。
2.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诸葛亮要借箭?他借箭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课文的主旨。
3. 引导讨论,培养合作。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扮演小蝌蚪、青蛙妈妈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授《动物王国》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动物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数学教学方法手段
![数学教学方法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60dc07e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c.png)
数学教学方法手段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教师需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手段,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并引导他们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给定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二、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规律和定理。
通过自主探索,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观察和讨论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数学规律。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几何图形的性质,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够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
通过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法,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启发式教学法心得体会
![启发式教学法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d77f67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a.png)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以下是我在使用这一方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
而启发式教学法则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公式,而是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提出问题: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学生们在讨论和思考中逐渐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这一过程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启发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这种模式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教学《光的传播》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方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尝试、改进,最终找到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这一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再次,启发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高。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地理特点》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收集资料,分析我国地理特点。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发言,互相补充,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这一过程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启发式教学法还有以下优势:1.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们需要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自信心。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3篇)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569ad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e.png)
第1篇摘要:启发式教学法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本文通过对启发式教学法的理论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实践研究;教学案例;优势;挑战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启发式教学法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理论分析1. 定义与特点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其主要特点包括:(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2)强调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3)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基本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2)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探究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践案例1. 案例背景某中学高中物理教师,针对“牛顿第一定律”这一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兴趣;(2)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3)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的规律;(4)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效果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参与度高,学习兴趣浓厚,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四、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48c4c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d.png)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它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启发式教学法的定义、原理、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课堂中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定义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提供引导和提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它要求教师不再扮演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伙伴。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原理启发式教学法建立在以下几个原理之上:1. 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供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提供引导和提示: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充当指导者的角色,通过提供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索。
3. 强调问题解决: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 培养合作精神: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性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法以创新的方式呈现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2.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3. 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和思维方式。
4.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并互相学习。
四、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在各个学科和课堂中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方式:1.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学科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
![学科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7527e9f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7.png)
学科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激发学生思考和主动探索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本文将就学科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提供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不仅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还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原则1.引导性: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而非仅仅灌输知识。
2.探索性: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3.互动性: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合作学习和集体智慧的形成。
4.个性化:启发式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资源。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激发兴趣: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引入故事、提出问题等,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2.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3.设计任务: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化为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4.展示成果: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5.反思总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四、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4.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途径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讨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
![探讨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53def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6.png)
探讨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方法通过提供启示和引导学生思考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以下是对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讨。
一、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探索和发现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尝试各种解决方案,发现规律并进行推理。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从而对数学充满热情。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启发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分析和评估各种解决方案,并做出合理的选择。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数学思考者。
3. 促进数学概念的理解: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他们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比较不同的方法,并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和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和支持。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1. 提供适当的挑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适当的挑战。
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理解。
2. 引导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引导他们建立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
3. 鼓励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启发式教学方法及实践(3篇)
![启发式教学方法及实践(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b41c5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7.png)
第1篇摘要: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启发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然后从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启发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启发式教学法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启发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其在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评价体系方面的具体实践方法。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他人互动、与环境的互动以及与自身的互动,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与建构主义理论相契合。
2. 布鲁姆认知层次理论布鲁姆认知层次理论将认知分为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逐步提升其认知层次。
3. 转化学习理论转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发生在学校,还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践方法1. 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
(3)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探究、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4)创设情境:创设真实、生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 课堂实践(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3930a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c.png)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思考,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 自我探究和发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
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元认知能力 。
05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挑战与对策
Chapter
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01
问题表现
学生在启发式教学过 程中表现出消极态度 ,缺乏主动参与和思 考的意愿。
02
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社会资源
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如企 业赞助、社区合作等,拓宽教学 资源渠道。
01 02 03 04
开发校本资源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发符合启 发式教学需求的校本教材和教具 。
共享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成效总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 过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启发式教 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
合作学习来建构知识。
情境与互动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互 动性,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生动 、真实的情境,促进学生之间的
互动和交流。
个人经验与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人经验 的积累和意义生成的过程,启发 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情 感体验,使学习更具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春秋时期,老祖先孔子已经对“启发式教学”有了论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启发”的条件和时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说的是“启发”的要求和标准。
今人对“启发式教学”进行传承和丰富,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启发教学二十式”,一起来研究吧。
研讨启发式在教学过程,抓住关键问题,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各抒己见,共同做出结论。
探究引路式探究中,“导演”在关键处思想引路,充分发挥“演员”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地“排练演出”,使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民主的色彩,使学生各得其所。
讲练引导式在讲练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整体思维导向,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主要体现在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表现是,教师循循诱导于前,步步启发,学生求索于后,自行分析,综合、消化得出结论。
语言动作式指教师适时运用恰当的表情、动作和艺术语言而达到“意会”,“传神”,“移情”的潜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逼真地掌握知识,在思想感情上得到感染。
故谬激思式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要地方,故意“脱轨”让学生纠正,意欲强化而采取的刺激性启发方式。
它迂回穿插、曲径通幽,具有灵活的特点,在教师有意的或无意的教学情境中,促进知识的增值和巩固。
目标启发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
传授知识绝不仅仅为储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技能和方法,进而能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对待学习中的问题。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精髓就在这个地方。
目标明确是激发动机的诱因和调节行为的标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自觉学习的浓厚兴趣。
类推启发式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突破教材难点,引起他们的相关联想。
通过概括化的活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学习。
运用此法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去探讨新知识和未知领域的东西,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
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感性认认的实际出发,达到开发智力和开发能力的效果。
对比启发式鲁迅说:“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
”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善于分析比较。
对相互关系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在比较和分析中加深理解,积极思考去获取知识。
所以,用对比方式进行讲授、提问、演示等,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
自学指导式“自学能力是具有不同层次的立体范畴,它不是属于一般的能力,而是属于特殊的能力。
”教师在自学辅导课中研究教法,进行自学的思维引导。
这就要求教课前应选择设计怎样区分教材主次,易混淆的知识如何处理、如何审题、怎样确定解题步骤、怎样论证、检查、演算、如何优化自学时间、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利用智商等带有启发性问题,课中随时引路。
反诘启发式在教学中,当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不完全、不正确的理解回答时,教师有时并不直接解答或纠正,而是提出补充问题进行反问,使学生在反问的启发诱导下,进一步开动脑筋,经过独立思考,自觉纠正错误或不足之处,找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叫做反诘式反问法。
教师在运用反诘法时,必须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所在;反诘的问题应与本题有明确的必然的联系,不要离题太远,使学生感到“茫无边际,摸不着头脑”。
假设式启发假设式启发是以虚构的事例来说明某一观点是错误的,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接受正确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赞同某一错误观点的不正常情况,这时,教师就不应硬性制止,而应用假设式启发,即用归谬法的论证步骤。
一般是假设错误观点是正确的,再按错误观点的有关条件进行推理,结果引出矛盾的或是荒唐的结论,从而否定错误观点,肯定正确观点。
激疑吸引式宋朝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
”(朱熹《学规类编》)“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
激疑吸引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蕴含吸引力的思维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意创设问题的情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
比喻启发式中国古代教育经验和方法中,就有“博喻”“善喻”的说法。
孔子就是这方面在的突出的代表之一,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运用比喻阐明抽象道理的记载。
教师要用具体形象的、学生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激发学生联想,启发思维,进行对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地学习。
古代许多学者在百家争鸣中,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驳斥对方的观点,也常用一些发人深省的比喻,写成寓言故事作为论战的武器。
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讲解抽象的概念时,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加以说明。
一般地说,越是深奥、抽象的道理,越需要借助比喻。
教师要对比喻的素材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加工提炼,注意比喻的通俗性、科学性和理想性。
点拨疏通式是教学中调整学生注意力、纠正马虎认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
如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则说“现在有的同学已不在教室了”加以提示。
发现个别学生学习马虎则说:“你计算的结果对吗?”如发现有的学生眉头紧皱则给予必要的点拨疏通,帮助学生克服看问题的表面性、孤立性,排除定势干扰,培养逆向性和多角度思维。
情境启发式按教学的目的和教学法的要求,搞好教室等教学环境的布置,特别要注意美学原则;结合教材内容,创造出多种多样,符合教学法要求的形象化材料、标本、照片、实物等;板书、板画、图表等,要有启发作用。
1、情趣结合在教学中配合恰如其分的神色手势传情,以姿势助说话,也可以借寓或故事把学生带进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使教学形象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感情共鸣,激发学生思维。
2、情意结合教学要提倡“情于心而会于意”。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把课文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进而要求编故事进行复述,效果也很好。
3、语言启发教师的语言,特别是文科教师的语言声调,更要求能够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诵读,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教师必须做到,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充沛,情趣横溢。
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的情趣出现在教材的开头比分布在后面效果要好。
因为在教学开始时出现,可以引起学生长时间甚至是整堂课的积极化,可以提高整堂课的学习质量,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4、环境启发教学法的环境设计和布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学生常常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来学习周围世界的。
他们接触到的语言文字,只有在他们的大脑里引起经验的共鸣时,才产生意义,也才能被记住和理解。
因此,年龄越小,年级越低,越要强调把知识和学生们的亲身经验结合起来,使他们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亲自得到结论。
示范启发式示范启发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规范化示范来启示学生掌握某一技能的启发方式。
它包括潜在型、解题型、操作型、口语型、榜样型等形式。
不论哪种形式,都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规范化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示范启发式的本质是向学生展示规范化的过程。
提示启发式提示启发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突出强调为特征的。
它包括关键型、奠基型、例示型、比较型、实验型等形式。
不管哪种提示,都是教师明确地强调问题的实质或准确地显示问题的突出特征,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正确思维,同时也兼有激发学生的性质。
1、关键型提示是教师指出理解问题的关键词语和关键条件的启发方法。
反映任何事物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其文字表述都有关键的词语,抓住它就可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就不难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2、奠基型提示是教师首先重申与新知识有关或有直接联系的旧知识,让学生理解新知识奠定基础的启发方法。
它就是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
3、例示型提示是教师用通俗、直观的事例提示对复杂、抽象问题的理解的启发方法。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例说明。
这种举例有时用以阐述某一道理,有时是用以形象说明某一事物。
4、比较型提示是教师对相近或相似的几个知识点进行比较,以引导学生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的启发方法。
在各科的知识体系中,由于各知识点之间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可以帮助学生看清几个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对学生准确掌握和理解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5、实验型提示是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显示事物的突出特征,来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启发方法。
直观图示式1、体系型图示是连接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勾画展示若干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图示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整体性认识。
2、推理型图示是定向连接有关知识点,以完成某个观点的推理过程。
这种图示化推理的定向制约性非常鲜明、直观,前后的因果联系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高低来灵活安排,既可粗略,又可细微。
它可以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通俗化、明朗化,很容易引导学生去深刻领会。
3、展示型图示是揭示事物的内部构成,反映定理或观点的内容,表明某些知识点的相互制约关系及说明题意等形式多样、作用广泛的图式。
情感启发式1、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使讲课格外生动、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掌握知识。
2、教师在进行教育性教学时,运用恰当的面部表情,能更好地传神入微,让学生领会教师的心意。
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渗入学生的心头,给予巨大的精神力量。
3、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表情,可制止某些学生的不适当行为,不破坏整个课堂气氛,也不损伤那些学生的自尊心,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同时,通过恰当表情,使语调抑扬顿挫,面部体态适当变化,也符合注意力规律,有利于学生注意的保持。
提问启发式这一方法要求真正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成效。
依据提问的作用不同可分为:1、点明知识规律性的提问;2、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提问;3、分析或概括性的提问;4、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提问。
启发提问应注意的问题:1、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稍高于学生水平,形成“信息差”。
这是启发式的关键。
赞科夫说得对:如果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面前没有出现应当克服的障碍,那么儿童的发展就会委靡无力。
2、抓住主要矛盾,在重点关键问题上提问,而不是事无巨细、每事皆问。
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提问:教材的疑点要问;关键的内容要画龙点睛地问;含蓄的内容要问。
3、提问要从实际出发,按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和实施。
教师讲课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情绪,引起情感共鸣,随时提出些有趣味的问题,使学生兴致盎然的学习。
知识要讲得“有所知,有所不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启发式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启发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使用,而不管适用哪种形式,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