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大全

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大全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汲取智慧,了解过去,把握当下,更好地面对未来。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一个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大全,带你穿越时空,领略不同的历史风采。
一、古代史1.古埃及文明:古埃及以尼罗河为母亲河,拥有庞大的金字塔、法老王墓地,以及保存完好的木乃伊。
埃及人民崇拜太阳神拉,实行集权统治。
2.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雅典是古代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希腊文明对西方政治、哲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3.古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帝国之一,拥有强大的军队与行政体系。
罗马法与基督教影响深远,为后世的欧洲文明奠定了基础。
二、中世纪史1.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政治稳定、文化繁盛。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甫、李白等大诗人居多。
2.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的东部遗产,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与宗教影响。
拜占庭对希腊东正教、东方艺术等领域影响深远。
3.日本平安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中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日本文化达到巅峰,诞生了许多传世经典。
三、近代史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5至16世纪欧洲的一次文化运动,标志着中世纪欧洲文化的结束与现代文化的兴起。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2.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民为争取独立与自由而进行的战争,标志着美国独立的开始。
这场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3.二战与冷战:二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战争,结束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与角力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
四、现代史1.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巨大转变。
中国逐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互联网革命:互联网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传播方式与商业模式。
谷歌、脸书等互联网巨头崛起,互联网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
3.全球化: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收获与感悟

学习《中国经济史》古代部分的收获(shōuhuò)和困扰——仓廪实而知礼节(lǐjié),衣食足而知荣辱第一(dìyī)部分:对于中国古代(gǔdài)经济思想史的思考(s īkǎo)和感悟(一)、关于导论部分经济史,顾名思义,即是:研究经济发展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在不同时期的运行机制和绩效。
其中运行机制和绩效主要受国家的政治、文化、社会、哲学、道德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就可以清晰的反映出中国的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是中国人对于文明的探索史。
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经济学”这个名称,当时的“经济学”是指“经世治物”,它明显区别于现代的经济学。
“经世济民”这一影响中国人民数千年的经济理念影响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在中国的经济思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世世代代读书人的理想,经济学乃是一门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从经济思想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可将经济思想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简单的经济思想;二、经济学说;三、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
我一直不能够对于我国这么漫长的历史,商品经济也是很久之前(唐代之后)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什么我国却没有形成“经济学”?通过对于中国经济知识的了解,我认为,大概会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古代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生活以及人们的经济关系都比较简单;其次,自然经济在生活中地位处于主导,商品经济知识自然经济的附庸;最后,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各个地区、各经济单位之间的交流、联系不密切。
因此,经济思想的发展也是处于比较低的阶段,使得中国的经济长期处于经济学形成以前的阶段,经济思想参差不齐,涵盖面宽窄不同的经济学说形式存在;同时,简单的经济思想形式的思想大量存在,所以不能形成单独的科学的经济学。
但是,从事实我们知道,我国古代的经济、文化都是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经济研究的范围较广,经济研究的史料的数量也比较多,保存比较完整,中国的经济思想也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经济史01-世界与中国经济发展史

3、经济史课程的开设
☆经济史作为大学的课程最早是法兰西学院(1868年) ◎1872年法国的勒瓦瑟成为法兰西学院经济史教授, 法国近代经济史之父。 ◎1880年代,剑桥、牛津等大学开设经济史课程。 ◎西方经济史作为一门课程或独立学科,是在19世纪70—80年代。
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1)经济史提供大量的经验或事实 经济史造成了当前的事实,它也包括当前的事实,
凡已经发生的事实,都可以看作历史。 这就大大扩展了经济学的实证范围。 从经济学方法论意义上讲,这种扩大可以为
经济理论的真理性验证提供更多的事实依据。
(2)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比经济学家所感知的现实经济世界要 可靠得多 一方面,这是由于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事实,
经济史的任务, 不仅要为经济学理论提供更多的证实性材料, 而且要为经济学理论提供更新更好的假设。 而经济学利用新的假设,重新进行推理性研究。
☆ 例如, 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模型,
主要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变化说明生产率的变化和经济增长。 要素投入变化无法说明的增长,归为技术进步。
美国经济史学家诺思, 通过对16-18世纪国际贸易史的研究考察, 证明在这个期间,航海技术并没有发生变化, 但世界贸易量却大大增长了, 其主要原因在于国际贸易体制更为合理, 运输航线更加安全, 从而降低了海洋运输成本, 最终使得海洋运输生产率大大提高。
派因费弗尔等人于1929年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得名, 1946年易名为《经济、社会和文明年鉴》。
年鉴学派的主张: 第一,提倡“全面的历史”,主张扩大史学研究范围; 第二,提倡打通史学与社会科学。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1)发明:西汉早期(考古发现甘肃天水放马滩)。
西汉,帛、竹、木、纸四种书写材料并存。
(2)改进:东汉蔡伦制成“蔡侯纸”(公元105年)——原料易得、造价低廉、实用方便。
(3)外传:经阿拉伯人于12世纪传入欧洲(4)影响(两最):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战国:司南。
《韩非子》中提到“司南”。
(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指南针在航海中使用。
(3)传播: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4)指南针应用和意义: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航行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促进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时代的到来)。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商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
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2)应用:唐末宋初开始运用于军事。
武器:火药箭、火炮、火球。
(资料《武经总要》)(3)影响:火药在欧洲的运用,推动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带动采矿冶金业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4.印刷术的进步⑴雕版印刷术: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⑵活字印刷术:①发明: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改进:元代:木活字、转轮排字盘;明代:铜活字;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中国古代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专题练习-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

14.唐政府屡次宣布禁止商人和没落士族联姻,但商人仍凭借经济实力和“衰宗落谱”的士族联姻,以致 “其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往往反自称禁婚家,益增厚价”。材料反映了
15.□本学者认为,与依靠强权将诸民 Nhomakorabea夷为平地的“罗马和平”不同,唐王朝在处理诸民族关系上则
A.材料中的“大盗”指的是“安史之乱”B.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C.节度使的大量设立削弱了中央集权D.是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7.唐前期女性喜欢穿袖子很短的上衣,叫做半袖,男装中也有袖子很短的半臂:鸟、狮、马、孔雀、鹿等 动物的形象也大量被用作织物的纹饰。这体现出唐代
A.实现男女社会地位平等B.崇尚阳刚与力量之美
A.均田制已经无法维持B.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
C.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D.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
10.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 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开放与包容的社会风尚D.摆脱儒家伦理的束缚
8.唐代诗人张籍在《贾客乐》描述了商人“年年逐利西亚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 为贩宝翁。”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9.唐初凡“食实封”的贵族由国家按照实封户数把客户拨给封主,租调由封主自行征收。但开元年间规定, 封主应得的租调由政府统一收齐后送往京师,封主再行到京领取,不准自己到封地催征,凡子孙承袭者, 封户递减十分之二。这种变化表明
2021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的出处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的出处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的出处,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先贤们对世界万物、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总结。
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这一理念的渊源、内涵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天地之常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倡导者,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他认为天地是自然界的根本,是维系万物生存的基础,所以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时他还强调道德准则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主张做人应该守信用、尊重他人,与人和睦相处。
这种思想体系成为后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古今之通谊是天地之常经的内涵之一。
这一理念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界、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欧亚大陆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这一交流促进了经济繁荣和文化交融,使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同样,中国古代军事指导书《孙子兵法》也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观点,强调了对敌对势力的了解和尊重,以及与敌对势力的合作与交流。
这种观点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和平共处和友好相处的智慧和理念。
第三,天地之常经的出处还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生活在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社会中,他们借助诗歌、词曲等文学形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例如,《山海经》描绘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川地理和神奇的事物,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无限想象和探索。
另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名句,表达了对于自然万物互通相融和人类之间长久友好交往的美好愿景。
最后,天地之常经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一观念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它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在政治方面,孔子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体系的重要基石,影响了中国古代君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高中历史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2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学设计

第 9 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一、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三单元第3课,对世界经济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总结与升华,本单元前两课分别是《古代的商业贸易》《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从时段上讲,本课讲述的是20世纪也就是现当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古代的商业贸易》讲述的是古代商业贸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讲述的是近代商业贸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节课关联中外、贯通古今,从古代到现当代,商贸活动从地方性行为扩大发展为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的活动,逐步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的商贸、金融进入20世界,伴随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教材编写者将本节课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子目为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第三子目是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第一子目是将必修关于20世纪中外经济史的情况作了简单的复习,这部分知识也作为国际金融与国家贸易发展的背景。
这部分涉及到的20世纪世界经济情况:垄断资本主义、苏联的斯大林体制、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苏东剧变、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等。
这部分内容很多,通过提点带面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建立必备的知识基础。
这部分涉及的中国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一带一路”等。
这些知识学生较为熟悉,可以通过活动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
第二子目是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这部分涉及的知识有:经济大危机与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1995年成立的WTO、技术推动贸易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这部分在必修知识的基础上加入了技术变革的维度,需要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给学生展示。
第三部分是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这部分涉及的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5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他们分工各异,一个负责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维持汇率稳定;一个负责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意义作用类汇总

意义作用类汇总一、古今中外政治文明1.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形成多民族国家。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4)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阻碍社会进步。
3.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1)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4.罗马法的影响:(1)维系统治: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2)影响后世: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5.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6.鸦片战争的影响:⑴社会性质: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而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⑶革命任务: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我反帝反封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7.近代列强侵华的影响:(1)对列强,拓展了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中国,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日益贫穷和落后,客观上加快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8.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1)作用:①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②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反侵略的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拉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中国和世界的交融

中国和世界的交融摘要:一、前言二、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融1.丝绸之路2.郑和下西洋三、现代中国与世界的交融1.改革开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一带一路倡议四、中国与世界的科技交融1.5G 技术2.人工智能3.航天科技五、结论正文:【前言】自古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互动从未停止。
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改革开放,中国始终积极参与世界事务,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
本文将从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融、现代中国与世界的交融以及中国与世界的科技交融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融】古代中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成为世界交流的重要枢纽。
其中,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融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物质交流,还推动了文化、科技的传播与交流。
此外,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航海技术及对外交往的积极态度。
【现代中国与世界的交融】自1978 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各国共建经济带,实现互利共赢。
这些都表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愈发紧密。
【中国与世界的科技交融】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5G 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使中国成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强国。
此外,中国在航天科技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展示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雄厚实力。
这些科技成果的传播与交流,使中国与世界的科技交融更加紧密。
【结论】总之,中国与世界的交融贯穿古今,不仅在物质层面,还在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古今中外专题(中美、中日、中欧、中朝、中非、中阿)

古今中外专题(中美、中日、中欧、中朝、中非、中阿)一、中美关系:在当前的多极化趋势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在斗争中合作,在斗争中发展。
(一)近代:1、晚清政府统治时期:(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以攫取侵华特权。
1867年美国单独侵略台湾失败,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剿杀义和团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3)辛亥革命时期,参与破坏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一战期间及战后,加紧与日本争夺中国。
先是扶植黎元洪,后通过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2)袁世凯死后,扶植直系、滇系、桂系军阀。
(3)1924――1927年间,参与破坏国民大革命运动。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积极扶植蒋介石,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掌权。
蒋由此走上亲美外交路线。
(2)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经济扩张,其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3)为取得在华经济优势,首先与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仿效,使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一定成果。
(4)随着日本侵华的加深,美对日侵华态度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
4、抗日战争时期:(1)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
岳麓版专题九:中外科技和经济全球化 素材

专题九:中外科技和经济全球化一、中国古今重要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西汉时出现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传播。
战国出现司南,北宋形成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火药发明于唐代,宋元广泛运用于军事上。
13-14 世纪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影响:四大发明为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欧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2、现代科技成就:两弹一星(导弹、原子弹(1964)、人造卫星(1970)):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银河型计算机863 计划以及神舟号飞船、嫦娥一号、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20 世纪90 年代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国策。
二、世界古近代重要科科技成就1、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和杠杠定律2、17 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3、19 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写成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既是是生物学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4、20 世纪美籍德国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成为原子能利用的理论基础,被誉为最富创造力的科学家三、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时间:18 世纪60 年代2、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主要发明:史蒂芬孙—火车富尔敦—汽船4、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改变了世界面貌,欧美国家日益强大,亚非拉地区日益落后5、对中国的影响:工业革命后,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 世纪中后期2、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主要领域:新能源(电力与石油)、新机器(汽机与飞机)、新通讯工具(电话与电报)4、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垄断组织产生;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5、特点: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6、主要发明: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电话—贝尔有线电报—莫尔斯无线电报—马可尼(三)第三次科技革命1、时间:20 世纪四五十年代2、主要标志:原子能、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3、核心技术:计算机技术(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4、特点: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发展进程高速化5、影响: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扩大了各国的经济差距;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出现原因:科技的发展;市场经济席卷全球;区域集团与跨国公司的推动2、具体表现: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3、影响:利—减少了贸易障碍,加强了各国的经济联,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
小宋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对七个主题单元

小宋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对七个主题单元小宋是一个热心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小学生,他希望用这门课程认识更多有关中国历史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为他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是他要学习的课程之一,要求他掌握七个主题单元的内容。
第一个主题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对小宋来说,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很重要,因为文化是历史的一种反映。
他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以及古代的文物,如八角亭,古筝,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并发现中国古代文化仍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传承。
第二个主题是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助于探究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小宋在学习中发现,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分为三个等级:皇室、百姓和士大夫,而这种三元社会结构在当今社会仍有跟进。
第三个主题是政治,政治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核心,小宋在学习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分为封建政治和民主政治两个类型,封建政治以皇室权力为中心,而民主政治更加重视民意和公众参与,而这两种政治模式仍然存在于当今社会中,并在不断发展。
第四个主题是外交,外交是一种跨越地域的政治活动,小宋学习中发现,古代中国的外交活动主要是通过使节或使命的方式开展的,以表示中国对外的友好,因此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的文明交流,使世界的不同文明能够相互学习、交流和和谐。
第五个主题是军事,军事是古代中国开展的一种政治活动,小宋学习中发现,军事在中国古代占据着重要位置,他通过阅读有关古代战役的记载,如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而当代中国也凭借先进的军事技术发展着。
第六个主题是经济,小宋在学习中了解到,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农业经济为主。
他发现,虽然古代的农业技术并不高明,但也有许多著名的农业成就,比如水利和渠道灌溉,以及其他农业技术,例如水稻杂交技术。
他发现,当代中国仍在利用这些古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七个主题是哲学,小宋学习中发现,中国古代的哲学有许多重要的学术思想,其中最著名的有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家学说和法家学说。
古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古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经济在古代就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自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加迅猛,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分析古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经济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陆路和海路与中亚、东南亚、中东以及欧洲进行贸易。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制造业强国,生产丝绸、瓷器、铁器等商品,并通过贸易出口到世界各地。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古代全球贸易的繁荣。
同时,中国还向其他国家传播了种植技术、农业知识等,对世界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中国还创造了大量的数学、科学、医药等重要发明和发现,这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放以来,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制造业强大,成为世界工厂,并且成为全球主要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国。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规模经济使得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比如中国的电子、纺织、家居品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中国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国企业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利用中国的市场和资源优势来扩大业务。
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世界各地企业的发展。
另外,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通过购买海外国债和投资标的,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贸易协定,如世界贸易组织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推动了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然而,中国的经济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消耗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空气、水质污染严重。
中国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也导致了全球资源紧张。
此外,中国的竞争力也引发了一些贸易争端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
总而言之,古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今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与发展

3.材料二中的日本向中国隋唐学习后在本国进行了什么改革?在近代中 国向日本学习后在本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请你列举两例日本在近代 对中国 人民犯下的罪行。
日本:大化改新;中国:戊戌变法。 两例:芦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综合拓展
材料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 一个在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2013 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 演讲时提出。这一地区资源丰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四:截至2014年4月,中方统计的纳入文化交流年框架 内的交流项目有150多项,包括演出、展览、宗教、青年交 流等各类活动,以及“海上丝绸之路”、 “欢乐春节”等 专题活动。中国文化部已与东盟方共同商定了文化交流年 宣传语——“同享文化、共创未来(Our Culture,Our Future)”。
要点整合
4.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1)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 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2)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发表了中美 《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 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 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要点整合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 (1)秦汉至明朝中期,实行以对外开放为主的外交政策; (2)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要点整合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
(1).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 (2).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 (3).王朝统治者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综合拓展
材料一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 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 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国家主 席习近平在3月27日,法国巴黎召开的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 大会上如是说。 材料二 美国防长哈格尔的访华之行(4月7日至10日)“火 花四射”,有些出乎外界预料。在中美防长会晤之后的新 闻发布会上,哈格尔指责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加剧地 区紧张,中国防长常万全则警告美国勿纵容日本;此外, 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也当面向哈格尔传达了中国民众对 其访华前夕护日、护菲言论的不满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课件:中外经济发展(共33张PPT)

完
经济体制改革的引路人邓小平
邓小平(1904~1997) 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 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 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 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 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1、请依此对邓小平一生的贡献作简要分类
一战
资本输出 放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战后至二战
美国扩大在华权益, 资本输出、日本侵华 战争、掠夺资源
戊戌变法、 民间实业
辛亥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
抗日运动、 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解放战争
美国支持国民政府独占 中国市场,摄取特权
解放战争→
鸦片战争后,大量洋货涌入上海通商口岸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3、手段:学西方技术或“器物”
1898戊戌变法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手段:学西方制度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内容谭 : 政治上:嗣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经济上:同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 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康刊有,为开放言论梁。启超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张謇(jiaⅴn)
多钟所有制并存
加入WTO
重工业
一五计划:
交通运输业
东北基地: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大型轧钢厂
西北基地:
川藏、 新藏、 青藏公路 宝成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沿海基地:
生
农业
合作社
产
三
资
大
改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中职专用】《中国历史》

5、佛教
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西汉
末年传人中国。东汉明帝时,
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至洛阳。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符合当
时民众渴求平等的愿望,并
得到统治者的扶持,逐渐在 社会上传播开来。
河南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老城以东 12千米,始建于东汉, 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现存古迹为元、明、清时所 建。
狩猎出行画像石 (东汉) 陕西绥德县出土。
历史纵横:画像石和画像砖
山东画像石有的表现 渔猎、耕织、战斗、伎乐、 舞蹈,有的表现神话世界、 历史故事、神龙仙怪。
历史纵横:画像石和画像砖
四川画像砖的画面题材也很广泛,包括播种、收割等生产场景,集市、 宴会、游戏等社会风俗场景和官僚车骑出行的场景,还有庭院建筑、室内 陈设等画面。
历史纵横:汉赋、乐府和散文
乐府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 掌管音乐歌舞的机构。
乐府铜钟(秦) 1976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园遗址出土
历史纵横:汉赋、乐府和散文
乐府采集民间诗歌、 编选配乐而成诗集,内容涉 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 《孔雀东南飞》等。
历史纵横:汉赋、乐府和散文
贾谊
两汉时期的优秀散文作品 众多,贾谊的《论积贮疏》《 过秦论》和晁错的《论贵粟疏 》等,文辞激切,极富文采, 对后代的散文创作影响深远。
三、秦汉文化
②、王充思想 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 元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他反 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 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 不为鬼”。
三、秦汉文化
2、史学 我国史学肇始于先秦时期,是世 界史学的独立发源地之一。两汉 时期,我国史学有很大发展,西 汉的司马迁和东汉的班固是著名 的史学家。
一、秦汉科技
1、造纸术 秦汉科学技术成果丰硕。除发 明、改进造纸术外,还在医学、 数学、天文历法等领域,取得 很大成就。
人类经济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读《世界经济千年史》

人类经济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读《世界经济千年史》作者:杨晨宇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2期摘要:《世界经济千年史》是安格斯-麦迪森教授2001年出版的著作,书中详细介绍了千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之轮廓和西方经济发展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以及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经济。
麦迪森教授在书中强调个别经济事件之间在当时历史和国际背景下的因果关系和它们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以系统地揭示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
麦迪森教授科学和严密的论证使得本书成为一本研究世界经济必备的参考工具书,其影响力也将经久不衰。
关键词:人类经济;世界;千年;发展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175-04一、作品和作者简介拿到这本书还没有读之前,看了这个书名后,笔者不禁想到:要讲整个世界的经济,而且时间跨度是一千年,要写出这样的一本书,工作量该是如何的巨大呀!并且,正因为其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要写出可靠、翔实、经得起推敲的东西,作者治学的品德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除了人品之外,扎实、浑厚的专业知识基础更是写出这样一本纵贯古今的大作的必备条件。
既不能过于抽象、概括化,又不能仅仅只限于几个地区、具体某些年代的讨论。
总之,如何做到详略得当、顾此的同时又不失彼,笔者觉得是这类书籍想要成功的第三个条件。
当笔者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这本书后,最初的疑问全都得到了解答;而且,书中论述的世界经济千年走势之真实、准确、科学程度让人叹为观止,而其对所引用材料的论证以及对所采用的论证方法的阐释更是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总之,读完这本书后,笔者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对世界经济近千年来的发展有了一个准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可贵精神,在今后求学的生涯中,它都会使笔者受益匪浅。
本书的英文原本是在2001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巴黎出版的,其书名为The World Economy:A Millennial Perspective,此外还有法文版。
古今贯通的意思

古今贯通的意思古今贯通的意思指的是过去和现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和共通之处。
虽然时光在流转,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但是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往往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寻找到解决的方法或者启示。
古今贯通的理念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无论是文化、科技、经济还是社会制度,都存在着古今贯通的现象。
首先,在文化领域,古今贯通可以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找到体现。
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和礼仪习俗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深入人心的影响力。
例如,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无论是尊敬长辈、关心家人以及尽孝的思想,都是以往时代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延续与应用。
同样,在西方文化中尊重他人、积极表达感谢和关心等行为也是融入了借鉴古代道德伦理的价值观。
其次,在科技领域,古代的科技成果仍然对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古人们的发明创造与现代科技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演化过程。
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现代科技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造纸术的发明扩大了知识的传播和记录的范围,印刷术使得信息的传输变得更加高效,指南针成为了探索的利器,火药在军事和民用方面皆有应用。
这些古代科技成果的应用在现代依然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
此外,在经济领域,古今贯通可以从经济理论的演进中找到体现。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即供求关系和需求与效用的理论。
虽然在古代和现代的经济环境差异巨大,但是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和资源最优分配的基本需求始终没有改变。
古代的货币交换、商品买卖等经济行为与现代的市场经济仍然存在共通之处。
例如,中国古代的“郡县制”为地方相关部门管理和经济调控提供了基础模式,在现代的行政管理和地方经济发展中仍然有影响。
最后,在社会制度方面,古今贯通可以从社会组织形式的演变中找到体现。
尽管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在古代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人们对于社会秩序、公平正义以及个体自由的追求是共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古到今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后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更将会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世界历史分为大致的几个时段,在不同的时段中中国经济对世界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无一例外的是它们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古代中国时期,约相当于公元前四到五世纪到公元1840年;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约相当于公元1840年到1949年;三,社会主义新中国时期,从公元1949年以后。
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外经济交往的法理和内涵有着质的区别。
首先,毫无疑问,中国的文化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文化,乃至中国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形成了目前仍在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南亚中华文化圈,就是在美国这个最现代与中国文化最不同的国家里,也挡不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透,在他们的书店中总能看到中国古代的典籍,还有中医、气功、武术、京剧等等也在影响着一些美国人的生活。
除宗教以外,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化在世界范围能有中国文化这样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古代曾经无比地强大。
文化强大不过是国家强大的最高表现而已,而且当一个国家强大到特别的程度时,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会成为世界的,就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就是从古代开始形成的对世界影响的继续。
中国文化的强大源于在几个标志性的历史时期经济的繁荣,对世界的影响势必有如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对现代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
下面就这几个标志性的历史时期做一下简短的探讨:无一例外认为秦朝的统一是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其主要依据是秦统一后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措施,如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驰道、拆关塞,结束了战国时期各国关塞壁垒,货币制度混乱的局面,使得各个地区物产流通,有利于商品交换,这就是影响全球经济的一个开端。
但由于秦无视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把东方六国的经济结构强行纳入秦的经济发展轨道之中,中断了东方六国商品经济的继续,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制度的统一所带来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现实。
而这种可能到了汉初才转变成现实。
中肯的说,秦修筑的长城和隋开凿的运河,对后续的西汉和唐的兴盛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
秦长城成为抵御匈奴的屏障,为西汉初期实施“与民休息”政策提供了安全保障。
有了“文景之治”的养精蓄锐才有汉武帝的大败匈奴。
虽然是这样汉朝的经济较秦时有了更加平衡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
对内他使用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力量,禁止诸侯国自己制造钱币,改革了选择官僚的制度,提倡儒学,建立了比秦始皇更加集权的中央官僚机构。
经济上召开了“盐铁会议”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尤其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与外国交流的最主要通道之一。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
它东面的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
张骞西行的直接后果,是促使汉朝打败匈奴。
结果,汉朝不仅在河西走廊建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个郡,还进而派兵远征葱岭以西的大宛,获得武帝梦寐以求的天马----汗血马。
到了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控制了塔里木盆地。
汉朝的使者,可以得到西域各个绿洲王国的供应,西行变得更加容易,使者相望于道,往来不绝。
客观上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传到了北方的民族,如:冶铁、牛耕等,佛教也是那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
这时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东方自古就重视经济全球化,这与现在呼吁的全球一体化不谋而和。
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
据《史记》、《汉书》等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通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
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
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
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
茶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最大。
各国语言中的“茶”和“茶叶”这两个词的发音,都是从汉语演变而来的。
中国的茶改变了许多外国人的饮食习俗,例如,英国人由于中国的茶而养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而日本人则由于中国的茶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道”。
中国大量物品的出口促进了古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向外扩散,与此同时,有一件很另人瞩目的事就是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总是处于入超的优势地位,但中国却从未因为贸易中的获利而导致国内的通货膨胀,这充分表明中国有着极大货币包容量和极其完善的的经济运转系统。
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和经济的正常运转起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进入唐代以后中国的经济更是飞速发展,开元、天宝年间经济达到了顶峰。
当然在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的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科学教育等等也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最前端,这使得世界经济和其他方面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大唐。
由此,唐朝的经济对于当时的世界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一多民族繁荣的封建国家,唐太宗在政治机构的建设、“唐律”修订、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制定还有学校与科举方面都做的全面详尽的改革和创新,在唐太宗在位期间(626年—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较为安定,经济较快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与此相似的是武则天的武周统治,唐玄宗的“开元之治”。
经过一百年的恢复和发展,唐朝的社会经济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达到高峰,呈现出繁荣局面。
农业、手工业、矿业、商业都有了古之少见的繁荣发展。
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高度发展、国力强盛的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处于世界的先导地位。
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
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以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也不绝于途。
那时和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主要有70多个。
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
北路可达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南路可达尼泊尔和印度;往东可到朝鲜半岛。
海路交通方面,去日本有三条路;到达南亚诸国如苏门答腊、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国家是从广州经越南海岸;到西亚的海路,主要是从广州出发,经东南亚越印度洋、阿拉伯海至波斯湾沿海各国。
在唐代,还初步开辟了到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
这些事实说明,唐朝在当时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是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
例如,新罗即当今的朝鲜,统一以后,来唐朝贸易的商人很多,十分活跃,北起登州、莱洲,南到楚州、扬州,都有他们的足迹。
新罗和唐朝的经济交流至为频繁,新罗的特产工艺品以及人参、牛黄等药材大量的流入唐朝,新罗商人则从唐朝贩回丝绸、茶叶、图书等。
唐朝对新罗的影响是多方面而且是巨大的,上元二年(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唐朝的政治制度也由新罗仿效且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737年,新罗王逝世,唐玄宗特地挑选经学家邢涛前往吊祭,并对他说:“新罗号为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
以卿学术,善与讲论,故选吏使充此”。
由此可知,唐文化影响下的新罗已经是相当发达的了。
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往也空前兴旺发达。
除了不断拓展和延伸陆上国际商道、扩大通商地域范围外,着重发展了海上贸易。
并相继在重要通商口岸设“市舶使”,这就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千年的“市舶”制度。
有人认为这就是后世政府外贸机构和海关机构的萌芽。
到宋朝时候,经济进一步发展,工商业在国家的财政收入的比重中超过了农业,这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极少见的,宋朝一代,特别是南宋,由于地理上的因素,也由于统治者为了缓解财政危机而鼓励海外贸易,商品经济和对外经济交往非常发达,特别是海上贸易。
宋初,京师设“榷易院”,公元1080年还颁布“市舶条例”,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
这部制订于11世纪的宋代市舶条例,其后经修订补充,迄宋之末,实施近200年。
从其内容来看,堪称后世海关法、外贸法和涉外税法的先河,其基本规定多为后世同类立法所师承和发展。
这在世界贸易立法史上显然具有开创性的历史价值。
元朝是我们历史上少有的少数民族统治的繁盛时期,元大都不仅是著名的政治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而且大都文化繁荣。
那里,来自欧、亚、非诸国的使团和商队络绎不断,“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大都又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设计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
元朝海外贸易发达,它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泉州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在元朝的对外贸易中瓷器是主要出口货物之一是瓷器,在肯尼亚出土的元代瓷器,它证明了元朝同东非国家间确实存在有贸易关系。
宋、元时期有不少的阿拉伯人定居在中国,最后安息在中国的土地上。
泉州、广州、明州等地,至今还保存有宋元时期阿拉伯式样或基督教式样的坟墓和墓碑,其中比较典型的在泉州。
泉州的清净寺是我国回族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国与阿拉伯各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元代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元代对外交往中,有一件关乎世界历史大变革的事件就是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的影响。
他来到中国,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并著写了《马可·波罗行记》,这对欧洲可以说有划时代的影响。
15、16世纪,欧洲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对货币尤其是黄金的狂热追求使他们不择手段的想尽一切办法,而当时的封建国家又对大财团相当的依赖,所以十分支持商人的要求,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记》传入欧洲,欧洲人把马可·波罗所在的东方想象成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所以探险家们纷纷的要求远航去开辟新航路,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就是在东方的诱惑下走错了航路而发现的,这是人类地理大发现道路上的第一步。
后来,达·伽马发现好望角,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等等,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可谓惊天动地,因为,它不仅打破了人类各大洲之间的隔绝状态,而且,虽然他们本来的目的是为了黄金和白银,并且大肆的进行殖民扩张,搞令人作呕的奴隶贸易,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洲把他们先进的社会制度带到了他们的所到之处,封建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动摇。
不管这对当地人来说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这毕竟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除此,它还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了全球的经济生产大合作,另外,地圆学说被人类相信、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