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共222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复习课件
10.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鼓乐:击鼓奏乐
规律: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 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精选ppt
11.云霏霏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名作动,下雨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名作动,游泳
1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精选ppt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 名词处在动词 3.能愿动词 +名词 应处的位置上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名词+补语
唐浮图精选慧ppt 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为:每天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
2.日削月割。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西:向西
规律二: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
用为状语。
精选ppt
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副词、介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 词短语作状语,普通 方位名词、普通名词 名词很少作状语。 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遂迷,不复得路。
“所”字结构:所+ 动词=名词性短语
精选ppt
名词 活用作 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 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 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规律一: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 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 状语。
精选ppt
1.表示比喻。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译为:像……一样。
规律: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 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精选ppt
11.云霏霏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名作动,下雨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名作动,游泳
1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精选ppt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 名词处在动词 3.能愿动词 +名词 应处的位置上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名词+补语
唐浮图精选慧ppt 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为:每天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
2.日削月割。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西:向西
规律二: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
用为状语。
精选ppt
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副词、介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 词短语作状语,普通 方位名词、普通名词 名词很少作状语。 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遂迷,不复得路。
“所”字结构:所+ 动词=名词性短语
精选ppt
名词 活用作 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 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 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规律一: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 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 状语。
精选ppt
1.表示比喻。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译为:像……一样。
(公开课课件)文言文词类活用.ppt
名作状 像老鼠一样 汗: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出汗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若处在主语、宾
例如:
语的位置时,活用为名词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铁甲;锐:锐利的武器。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故:旧知识。新:新知识。
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 红:花。
众妙毕备 《口技》
妙:形容词用作名词,妙处。
六王毕,四海一。
数作动,统一
蚓无爪牙之利……用 数作形,专一 心一也。
学以致用
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意思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高:形作名,高处
2、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作动,擅长
3、稍出近之。
近:形作动,靠近
4、与先君子善。
善:形作动,交好
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形意动,认为……小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 峻的大山。
2、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有时也不 带),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一般动 词。
例如: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 近。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疏远。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 爱。
6、敌人远我。 7、尔安敢轻吾射?
远:形作动,远离 轻:形作动,轻视
谢 谢 观 看 !
6、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 齐王纳谏》
军:名作动,驻军 王:名作动,称王
水:名作动,游泳
刃:名作动,杀 天:一天天地,月: 一月月地 闻:动词使动用法, 使……听到。
7、沉鱼落雁 8、拳打脚踢 9、不翼而飞 10、抱头鼠窜 11、汗牛充栋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若处在主语、宾
例如:
语的位置时,活用为名词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铁甲;锐:锐利的武器。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故:旧知识。新:新知识。
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 红:花。
众妙毕备 《口技》
妙:形容词用作名词,妙处。
六王毕,四海一。
数作动,统一
蚓无爪牙之利……用 数作形,专一 心一也。
学以致用
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意思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高:形作名,高处
2、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作动,擅长
3、稍出近之。
近:形作动,靠近
4、与先君子善。
善:形作动,交好
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形意动,认为……小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 峻的大山。
2、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有时也不 带),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一般动 词。
例如: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 近。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疏远。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 爱。
6、敌人远我。 7、尔安敢轻吾射?
远:形作动,远离 轻:形作动,轻视
谢 谢 观 看 !
6、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 齐王纳谏》
军:名作动,驻军 王:名作动,称王
水:名作动,游泳
刃:名作动,杀 天:一天天地,月: 一月月地 闻:动词使动用法, 使……听到。
7、沉鱼落雁 8、拳打脚踢 9、不翼而飞 10、抱头鼠窜 11、汗牛充栋
高中语文文言词类活用ppt
规律: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就活用为动词。
《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疏远。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 我者,私我也。 偏爱。
《陋室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显灵。
《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
渗湿或沾湿。
规律:数词直接处在谓语的位置上,用作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 而食也。
行千里
六王毕,四海一。
《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使……变绿
《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
《爱莲说》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疲劳。
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相关的动作、行为等。
衣冠禽兽:衣冠,穿着衣戴着帽。衣冠禽兽常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 同禽兽的人。
莫名其妙:名,说出。 不毛之地:毛,长庄稼。 不人不鬼:人、鬼,像人、像鬼。 华而不实: 华、实,名词作动词,开花、结果。
①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二者是主谓、动宾关 系,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面:当面。
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等。 《愚公移山》 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箩筐)。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与朱元思书》横柯(kē)上蔽: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下见小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
上:在上面。 西:向西。 下:向下。 中军:在中军帐里。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三峡》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朝辞白帝彩云间
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 文言文复习之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 (课件125张)
制作 03
2021年上学期
2. 词义的缩小: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 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3. 词义转移: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 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 思了。
长郡中学
制作 03
2021年上学期
2. 词义的缩小: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 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3. 词义转移: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 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 思了。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长郡中学
制作 03
2021年上学期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名 词
长郡中学
制作 03
2021年上学期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名 词
形 容 词
长郡中学
制作 03
2021年上学期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名 词
形 容 词
动 词
长郡中学
制作 03
2021年上学期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名 词
形 容 词
为动词。
如:范增数目项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云青青兮欲雨。 江水又东。
(常用否定副词:弗、否、不、非、毋、莫、 罔、勿、未等)
长郡中学
制作 03
2021年上学期
4、能愿动词+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长郡中学
制作 03
2021年上学期
4、能愿动词+名词。
意动用法的翻译格式: (1)“认为(觉得)……怎么样”。
如:成以其小,劣之。
长郡中学
制作 03
2021年上学期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翻译格式: (1)“认为(觉得)……怎么样”。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共222张PPT)
1.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 可用“象……一样”的格式来翻译. 例如:
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1.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 可用“象……一样”的格式来翻译. 例如: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译文:天下的人象云块一样聚集起来,象回声一样应和着 ,带着粮食象影子一样跟随陈涉起义。]
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古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
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 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些语法 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 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
文言词类的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数词活用作动词 使 动 用 法 意 动 用 法 为 动 用 法
名词的活用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活用 作状语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活用 作状语
名词活用 为使动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意动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1.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 可用“象……一样”的格式来翻译. 例如: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译文:天下的人象云块一样聚集起来,象回声一样应和着 ,带着粮食象影子一样跟随陈涉起义。]
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古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
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 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些语法 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 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
文言词类的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数词活用作动词 使 动 用 法 意 动 用 法 为 动 用 法
名词的活用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活用 作状语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活用 作状语
名词活用 为使动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意动
名词活用 为动词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词类分类
汉语词类一般分为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 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拟声词等十二类。
文言文常见词类及其特点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如“人、山、水、国 ”等。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如“行、走、 说、笑”等。
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如“高、大、 美、丑”等。
代词的活用
01 02
用作动词
代词在句子中可以活用为动词,表示代替、替代等动作。例如,“吾尝 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所”代指“学习的东西”,活 用为动词。
用作名词
代词可以活用为名词,表示被代替的人或事物。例如,“君知我者,鲍 子也”中的“者”代指“人”,活用为名词。
03
用作形容词
代词可以活用为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被代替的人或事物的特征。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 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把……当作 ……”“以……为……”等。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中的“羞”。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一般动词的意动用法一样,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
深化文本理解
词类活用往往涉及文言文 的词义、语法等多个方面 ,掌握词类活用有助于更 深入地理解文言文文本。
提升翻译水平
在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 语时,准确理解并翻译词 类活用现象是提升翻译水 平的关键。
课件内容与结构
课件内容
本课件主要包括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常见类型、识别方法、翻译技巧等方面的 内容。
形容词+补语
形容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形容词就 活用为动词。如“邻之厚,君之薄 也”中的“厚”“薄”。
汉语词类一般分为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 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拟声词等十二类。
文言文常见词类及其特点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如“人、山、水、国 ”等。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如“行、走、 说、笑”等。
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如“高、大、 美、丑”等。
代词的活用
01 02
用作动词
代词在句子中可以活用为动词,表示代替、替代等动作。例如,“吾尝 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所”代指“学习的东西”,活 用为动词。
用作名词
代词可以活用为名词,表示被代替的人或事物。例如,“君知我者,鲍 子也”中的“者”代指“人”,活用为名词。
03
用作形容词
代词可以活用为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被代替的人或事物的特征。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 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把……当作 ……”“以……为……”等。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中的“羞”。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一般动词的意动用法一样,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
深化文本理解
词类活用往往涉及文言文 的词义、语法等多个方面 ,掌握词类活用有助于更 深入地理解文言文文本。
提升翻译水平
在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 语时,准确理解并翻译词 类活用现象是提升翻译水 平的关键。
课件内容与结构
课件内容
本课件主要包括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常见类型、识别方法、翻译技巧等方面的 内容。
形容词+补语
形容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形容词就 活用为动词。如“邻之厚,君之薄 也”中的“厚”“薄”。
高考复习文言语法基础知识词类活用PPT课件
掌握常见活用类型
高考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需要熟练掌握。
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在文言文中,一个词往往有多个义项,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其具体含 义。同时,也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对词类活用的影响。
结合语法和语义分析
在判断词类活用时,需要结合语。
活用为名词或动词。
常见文言文词类及用法
介词
连词
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 在文言文中,介词可以表示时间、处所、 方式等意义,还可以活用为动词或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等。在文言文中,连 词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条件等关系,还 可以活用为介词或副词。
助词
叹词
帮助表达句子的语气或结构等。在文言文 中,助词可以表示疑问、感叹等语气,还 可以帮助构成各种句式结构。
高考复习文言语法基 础知识词类活用PPT
课件
目录
• 引言 • 文言文词类基础知识 • 词类活用现象分析 •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解析 • 高考复习策略与备考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件背景
高考文言文阅读占比较大,其 中词类活用是重要考点之一。
学生对于词类活用的掌握程度 直接影响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 力。
04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 解析
考点概述
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某些 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改变其 词性,从而具有新的语法功能和
意义。
高考中主要考察的词类活用包括 :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 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数词
活用为动词等。
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有助于准 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高阅读
能力和翻译水平。
历年高考真题举例
高考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需要熟练掌握。
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在文言文中,一个词往往有多个义项,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其具体含 义。同时,也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对词类活用的影响。
结合语法和语义分析
在判断词类活用时,需要结合语。
活用为名词或动词。
常见文言文词类及用法
介词
连词
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 在文言文中,介词可以表示时间、处所、 方式等意义,还可以活用为动词或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等。在文言文中,连 词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条件等关系,还 可以活用为介词或副词。
助词
叹词
帮助表达句子的语气或结构等。在文言文 中,助词可以表示疑问、感叹等语气,还 可以帮助构成各种句式结构。
高考复习文言语法基 础知识词类活用PPT
课件
目录
• 引言 • 文言文词类基础知识 • 词类活用现象分析 •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解析 • 高考复习策略与备考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件背景
高考文言文阅读占比较大,其 中词类活用是重要考点之一。
学生对于词类活用的掌握程度 直接影响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 力。
04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 解析
考点概述
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某些 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改变其 词性,从而具有新的语法功能和
意义。
高考中主要考察的词类活用包括 :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 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数词
活用为动词等。
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有助于准 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高阅读
能力和翻译水平。
历年高考真题举例
高考复习文言文的词类活用PPT (共24张PPT)
(6)用连词“而”或“以”,“且”
(8)根据语境判定独立的名词活用 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其特点是必带宾语,动词使其宾语产生 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
3、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其特点是必带宾语,翻译模式:(主语) +以(把)+宾语+为(或看成或当作)+ 表意动的名词 (以 + 种树 + 为 + 职业) 例:驼业种树
至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 法,需要从语意上去判断。 如果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某 种性质,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如果表示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 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某种性质,就 称之为意动用法
例:会盟而谋弱秦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数词的词类活用
数词可活用为动词,也可活用 为名词,由其在句中的位置决一般动词
(1)名词后面带有代词(通常为之), 代词充当宾语 例: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2)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例:秦地可尽王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与所字组成短语的名词用于动词
例:置人所罾鱼腹中
(4)名词后面带补语(通常为介宾短语)
例1:六王毕,四海一。 例2: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例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04
词类活用的作用与影响
增强文言文的表达效果
总结词
增强表达效果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可以使文言文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通过改变词性或用法 ,可以使文言文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表 现力。
丰富文言文的词汇意义
总结词
丰富词汇意义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可以赋予词汇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使文言文的表达更加细腻、深入。通过词类 活用,一些常见的词汇可以拥有更多的含义 和用法,为文言文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举例
在文言文中,“衣”原为名词,表示“衣服”,但在“衣锦还乡”中活用为动 词,表示“穿”;“火”原为名词,表示“火种”,但在“火烧赤壁”中活用 为动词,表示“点燃”。
分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
定义
名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被用作 动词,表示与该名词相关的动作 或行为。
举例
在“沛公军霸上”中,“军”原 为名词“军队”,在此处活用为 动词,表示“驻军”。
VS
详细描述
某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下,其含义会发生改 变,从而引起词类活用。例如,“春风又 绿江南岸”中的“绿”,由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表示“使……变绿”的意思。
上下文义推断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上下文含义来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某个词语的用法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句子的 整体意义和逻辑关系,以确定词类活用的具体含义。
侯张良”(“善”表示“关系好”)。
03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语法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判断其是否活用。例如,在文言文中,名词放在动词之前,可能活用为状语; 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前,可能活用为动词。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用于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行为 或变化。例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隐公元 年》)中的“惊”,表示庄公出生时难产,使姜氏受到惊 吓。
总结词
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常由谓语动词和宾语两部分组成,谓语 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的行为或变化。
详细描述
在使动用法中,谓语动词和宾语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 谓语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的行为或变化。例如,“焉 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亡”, 表示让郑国灭亡的原因。
总结词
动词作状语时,通常置于谓词之前,强调动作行为的特定 状态或方式。
详细描述
动词作状语时,通常置于谓词之前,用以强调动作行为的 特定状态或方式。例如,“项王嗔目而叱之”(《史记· 项羽本纪》)中的“嗔目”,表示项羽瞪大眼睛呵斥对方 。
总结词
动词作状语时,可以根据语境判断其具体含义,有助于理 解文言文的含义。
示孔子主观认为鲁国变小了,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05 特殊词类活用现象
一词多类多用现象
总结词
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词类和用法。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类多用现象较为常见,如“使”字,既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派遣”,也可以作为 名词表示“使者”。这种用法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增加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
特点
具有临时性、约定俗成性和规律 性,体现了古人的语言习惯和表 达方式。
词类活用的分类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表示得到)。
如“故为之文以志”(志,动词 活用为名词,表示记念)。
名词作状语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表示像对待 兄长一样)。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用于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行为 或变化。例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隐公元 年》)中的“惊”,表示庄公出生时难产,使姜氏受到惊 吓。
总结词
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常由谓语动词和宾语两部分组成,谓语 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的行为或变化。
详细描述
在使动用法中,谓语动词和宾语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 谓语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的行为或变化。例如,“焉 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亡”, 表示让郑国灭亡的原因。
总结词
动词作状语时,通常置于谓词之前,强调动作行为的特定 状态或方式。
详细描述
动词作状语时,通常置于谓词之前,用以强调动作行为的 特定状态或方式。例如,“项王嗔目而叱之”(《史记· 项羽本纪》)中的“嗔目”,表示项羽瞪大眼睛呵斥对方 。
总结词
动词作状语时,可以根据语境判断其具体含义,有助于理 解文言文的含义。
示孔子主观认为鲁国变小了,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05 特殊词类活用现象
一词多类多用现象
总结词
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词类和用法。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类多用现象较为常见,如“使”字,既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派遣”,也可以作为 名词表示“使者”。这种用法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增加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
特点
具有临时性、约定俗成性和规律 性,体现了古人的语言习惯和表 达方式。
词类活用的分类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表示得到)。
如“故为之文以志”(志,动词 活用为名词,表示记念)。
名词作状语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表示像对待 兄长一样)。
高考复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共99张PPT)
例二: 范增 数目
项王。
主语(名词)
宾语(名词)
应活用为谓语动词(看)
C,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一:项伯 素善 留侯张良。
主语(名词)
宾语(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善待)
例二:王 怒而疏
屈平。
主语
宾语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
D,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具有了谓语所具有的性 质,特点(谓语有了使令性)。就是 主语使宾语动。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下江陵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头发上指
D.有泉侧出
答案:A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 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 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①范增数目(用眼示意)项王。(《史记·鸿门宴》) ②籍(登记)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③吾师(学习)道也。(《师说》)
规律小结: “名词+名词”时,其中有一 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
2、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 该名词充当了代词的谓语。例如:
①汝幸而偶(匹配)我。(《与妻书》) ②其后名(取名)之曰:“褒禅。”
①执敲扑而鞭笞(奴役)天下。(《过秦 论》)
②顺流而东(向东流)也。(《赤壁赋》)
规律小结:“动词+而+名词”时, 句中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课堂巩固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29张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
(动词活用)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 存在消失的词。例如:
表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 卫
表存在、变化、消失:存在、有、发生、演变、 发展、生长、死亡
表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念、打算、喜欢、 希望、害怕、担心、讨厌 表判断:是、对 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做谓语。
二、形容词作动词
学案检测
(1)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译为:变小变弱。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译为:善待。
(2)形容词放在“之、我、其”等代词前用作动词。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与妻书》)
安逸度过
②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3)能愿动词+形容词充当句中的动词谓语,以表示动作行为。
活用类型
动词的活用主要包括: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使动与 意动用法。例句见下表。
类型
动词的 活用
用作名词 使动用法 为动用法
示例 追亡逐北(逃跑的人) 欲因此降武(使……投降) 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
一、动词作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 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 事物,有时前边有“其”或“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
不专一,有二心)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全)
在文言文中,数词活用为动词或形容词时,一般是用来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 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学案检测
(1)数词用作动词 •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
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 六王毕,四海一 一: 统一(动词)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PPT课件(上课用)
82.成为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条件, 就是每 天精力 充沛的 努力工 作,不 虚掷光 阴。― ―[威廉 ·戴恩·飞利浦] 83.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机会来到 时,立 刻抓住 它。― ―[班杰 明·戴 瑞斯李] 84.不停的专心工作,就会成功。― ―[查尔 斯·修 瓦夫]
40.你要确实的掌握每一个问题的核 心,将 工作分 段,并 且适当 的分配 时间。[富兰克 林] 85.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浪 费是在 于:我 们没有 献出爱 ,我们 没有使 用力量 ,我们 表现出 自私的 谨慎, 不去冒 险,避 开痛苦 ,也失 去了快 乐。― ―[约翰 ·B·塔 布]
6.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 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8.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0.天下云集响应 A.1、3、5、7、9、10 B.l、2、3、5、8、10 C.1、2、4、5、8、10 D.2、4、6、8、9、10
五、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动词使动用法的是
①齐威王欲将孙膑 ②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③汗牛充栋
翻译:使……怎么样
⑵动词的使动
动词使动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因为不及物动 词不能带宾语,但它后面带了宾语时,这个 不及物动词一定是使动用法。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②既来之,则安之 ③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使之鸣 ④中军置酒饮归客
及物动词的使动:武丁朝诸侯
经营的财富。
③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谗言;讥:诽谤之言。
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 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 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这时活用为名词。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险固地势 ②将军身披坚执锐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
绿叶、红花。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
40.你要确实的掌握每一个问题的核 心,将 工作分 段,并 且适当 的分配 时间。[富兰克 林] 85.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浪 费是在 于:我 们没有 献出爱 ,我们 没有使 用力量 ,我们 表现出 自私的 谨慎, 不去冒 险,避 开痛苦 ,也失 去了快 乐。― ―[约翰 ·B·塔 布]
6.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 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8.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0.天下云集响应 A.1、3、5、7、9、10 B.l、2、3、5、8、10 C.1、2、4、5、8、10 D.2、4、6、8、9、10
五、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动词使动用法的是
①齐威王欲将孙膑 ②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③汗牛充栋
翻译:使……怎么样
⑵动词的使动
动词使动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因为不及物动 词不能带宾语,但它后面带了宾语时,这个 不及物动词一定是使动用法。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②既来之,则安之 ③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使之鸣 ④中军置酒饮归客
及物动词的使动:武丁朝诸侯
经营的财富。
③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谗言;讥:诽谤之言。
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 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 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这时活用为名词。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险固地势 ②将军身披坚执锐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
绿叶、红花。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PPT课件
用为名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容词 → 名词,深度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 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 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 “其”、“之”或数词。翻译时应
第27页/共61页
小学而大遗。
细小 ,小的方面; 大 ,大的方面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美好 → 美好的人才;俊杰
第47页/共61页
3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五人墓碑记》)
混乱 → 作乱之事 34、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记》) 与“小”相对 → 重大意义 35、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五人墓碑记》) 重要 → 重要意义 36、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笔直 → 笔直的枝条 繁密 → 繁密的枝条 端正 → 端正的枝条
事:名词 →动词, 侍奉
第41页/共61页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
表》
外、内:名词作状语,在门外,在家里。 7、 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击退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亡”,动词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
9、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第7页/共61页
3.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边邑,把……当作边邑)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镜子,以……为镜子) 意动用法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翻译成“以……为……”或
“认为……是……”或“把……当作……”。
第8页/共61页
吾从而师之。 (《师说》) ( 老师,以……为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 (羞耻,以……为羞耻)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 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容词 → 名词,深度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 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 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 “其”、“之”或数词。翻译时应
第27页/共61页
小学而大遗。
细小 ,小的方面; 大 ,大的方面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美好 → 美好的人才;俊杰
第47页/共61页
3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五人墓碑记》)
混乱 → 作乱之事 34、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记》) 与“小”相对 → 重大意义 35、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五人墓碑记》) 重要 → 重要意义 36、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笔直 → 笔直的枝条 繁密 → 繁密的枝条 端正 → 端正的枝条
事:名词 →动词, 侍奉
第41页/共61页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
表》
外、内:名词作状语,在门外,在家里。 7、 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击退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亡”,动词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
9、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第7页/共61页
3.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边邑,把……当作边邑)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镜子,以……为镜子) 意动用法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翻译成“以……为……”或
“认为……是……”或“把……当作……”。
第8页/共61页
吾从而师之。 (《师说》) ( 老师,以……为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 (羞耻,以……为羞耻)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 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28张
例:
1.驴不胜怒,蹄之 2.树之以桑。
1.蹄:用蹄子踢 2.树:种
(一)名词活用
类别
名词 用作 状语
①普通 名词用 作状语
说明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 处所。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 据、手段或工具。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 或状态。
表示行为的方式或态 度。
示例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间”, 小路,用作状语。解释为“从小路”。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织》) “笼”,笼子,用作状语。解释为“用笼子”。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 门宴》)“翼”,翅膀,用作状语。解释为“像翅 膀一样”。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兄长,用作状语。解释为“像对待兄长一 样”。
动关系。
地跟从。解释为“使……跟从”。
(二)动词活用
例: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3.项伯杀人,臣活之。 4.却匈奴七百余里。 5.外连衡而斗诸侯 6.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劳:使......劳累;饿:使......饥饿; 2.忿恚:使......恼怒; 3活:使......活下来; 4.却:使......退却; 5.斗:使......争斗; 6.鸣:使......发出声音;
(三)形容词词活用
类别
说明
示例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耻”本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却带了宾语,主观上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 认为“相师”具有“耻”的性质,就活用为意动词
形容
词的
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
了。解释为“以……为耻”。 ②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
(三)形容词词活用
2024年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常识之词类活用+课件17张
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这在名文词言文+中名是词比较,普非遍并的现列象修。活饰用关后的系意,义仍且和无这谓个名语词,的意一义般密切前相一关,个其名活词用的做语动境主词要。有: 例:晋军函陵①名。词(+名驻词例,军:非晋)并军列(函修陵《饰。烛关(系驻之,军武且)无(退谓《秦语烛,师之一武》般退前)秦一师个》名)词做动词。 ②名词+代词,这时名②词名词一+般代词活,用这时为名动词一词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例:,人口有有百口百,舌口有,百不舌,能不名能名其其一一处处也也。。(说(出说)(出《)口技(》《)口技》) ③副词(能愿动词例③):副云+词青名(青能词兮愿欲,动雨这词。)(时+下名名雨词词),(这活《时用梦名游为词天活动姥用吟词为留动。别词》。) 例:云青青兮④欲名雨词用。“而(”“则下”与雨动)词或(动《词梦性短游语天相连姥接吟,名留词别活用》为)动词。 ④名词用“⑤而文例言”:文衣“中冠则,而不”见仅之与普。通动(名穿词词上能或衣活服动用,为词戴动上性词帽短,子方语)位(相名《词连冯也谖接常客常,孟活尝名用君作词》动)活词用。 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例之:下。江(陵穿,顺上流衣而东服也,。(戴攻上下;帽向子东)进军()《(《冯前谖赤壁客赋孟》)尝君》)
2.掌据搭配规律 (1)句中一定要有谓语。 (2)名词置于谓语前做状语。 (3)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
例:“此水东流”
形容词的活用 ※ 形容词——名词 ※ 形容词——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 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
例:四美具,二难并。(美好1.动的词事活用物为;名词难得的贤主嘉宾)(《滕王阁序》)
2.掌据搭配规律 (1)句中一定要有谓语。 (2)名词置于谓语前做状语。 (3)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
例:“此水东流”
形容词的活用 ※ 形容词——名词 ※ 形容词——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 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
例:四美具,二难并。(美好1.动的词事活用物为;名词难得的贤主嘉宾)(《滕王阁序》)
《文言词类活用》课件
文言词类活用的教学与学习建
05
议
重视文言文的语境与整体理解
语境是理解词类活用的关 键
在教授和学习文言词类活用时,应注重文言 文的语境,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和 用法。
整体理解有助于把握词类 活用
通过整体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结构,可以更 好地把握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从而加深对
文言文的理解。
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与规律
熟悉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在教授和学习文言词类活用时,应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 现象,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
理解词类活用的规律
通过学习词类活用的规律,可以更好地掌握词语的用法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多读、多写、多练,提高文言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多读文言文,培养语感
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可以培养对文 言文的语感,加深对词类活用的理解 和运用。
解释
在文言文中,一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充当其他 类型的词。这种词性的临时改变,旨在满足句子表达的需要,使句子更加通顺 、完整。
特点
01
临时性
词类活用是一种临时现象,在特定的语境下发生,离开 这个语境,该词则恢复原有的词性。
02
功能性
词类活用后,该词会具备新的语法功能,服务于句子的 整体构造和意义表达。
《文言词类活用》 ppt课件
目录
• 文言词类活用的定义与特点 • 文言词类活用的类型 • 文言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 文言词类活用的意义与作用 • 文言词类活用的教学与学习建议
01 文言词类活用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定义
文言词类活用是指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原有 的词性,从而具备了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课件(224张PPT)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
考点阐释
考查内容 1、涉及能力:
2、涉及知识:
考点阐释
考查内容 1、涉及能力:
根据语境推断实词的具体意义。
2、涉及知识:
考点阐释
考查内容 1、涉及能力:
2、涉及知识:
根据语境推断实词的具体意义。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偏义复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廷 朝廷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旨 立意
廻忆后街之事?
距关,毋内诸侯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正确理解文言文 实词》 课件(2 24张PP T)
1) 加偏旁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正确理解文言文 实词》 课件(2 24张PP T)
赢粮而景从
影 像影子一样
至莫夜月明
暮 夜晚
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廷 朝廷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旨 立意
廻忆后街之事?
回 回忆
距关,毋内诸侯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正确理解文言文 实词》 课件(2 24张PP T)
1) 加偏旁 2) 去偏旁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正确理解文言文 实词》 课件(2 24张PP T)
赢粮而景从
影 像影子一样
至莫夜月明
暮 夜晚
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解词义的能力。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正确理解文言文 实词》 课件(2 24张PP T)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正确理解文言文 实词》 课件(2 24张PP T)
考查方式 1、采用动态考查的方式。 即将词语放在具体的文章中,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理
解词义的能力。 2、选择题和翻译题相结合。
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
考点阐释
考查内容 1、涉及能力:
2、涉及知识:
考点阐释
考查内容 1、涉及能力:
根据语境推断实词的具体意义。
2、涉及知识:
考点阐释
考查内容 1、涉及能力:
2、涉及知识:
根据语境推断实词的具体意义。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偏义复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廷 朝廷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旨 立意
廻忆后街之事?
距关,毋内诸侯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正确理解文言文 实词》 课件(2 24张PP T)
1) 加偏旁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正确理解文言文 实词》 课件(2 24张PP T)
赢粮而景从
影 像影子一样
至莫夜月明
暮 夜晚
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廷 朝廷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旨 立意
廻忆后街之事?
回 回忆
距关,毋内诸侯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正确理解文言文 实词》 课件(2 24张PP T)
1) 加偏旁 2) 去偏旁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正确理解文言文 实词》 课件(2 24张PP T)
赢粮而景从
影 像影子一样
至莫夜月明
暮 夜晚
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解词义的能力。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正确理解文言文 实词》 课件(2 24张PP T)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正确理解文言文 实词》 课件(2 24张PP T)
考查方式 1、采用动态考查的方式。 即将词语放在具体的文章中,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理
解词义的能力。 2、选择题和翻译题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皆指目陈胜。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1.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 可用“象……一样”的格式来翻译. 例如:
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1.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 可用“象……一样”的格式来翻译. 例如: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译文:天下的人象云块一样聚集起来,象回声一样应和着 ,带着粮食象影子一样跟随陈涉起义。]
古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
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二、(2)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 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 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作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
3、能愿动词 +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现代汉语: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作
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二、(2)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作
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古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
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二、(2)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作
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二、(2)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二、(2)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名词的活用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活用 作状语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活用 作状语
名词活用 为使动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意动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活用 作状语
名词活用 为使动
二(1)名词活用为动词
现代汉语:
动词+
宾语 介宾补语
4、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名词处在 了动词应该处 的位置上。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
3、能愿动词 +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
3、能愿动词 +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
3、能愿动词 +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宾语 名词+
介宾补语
能愿动词 副词
+动词
能愿动词 副词
+名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 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如果是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 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如果是后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 属于主谓结构)。如: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 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 构。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 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些语法 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 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
文言词类的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数词活用作动词 使 动 用 法 意 动 用 法 为 动 用 法
(1)名词+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 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如果是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 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如果是后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 属于主谓结构)。如:
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 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如果是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 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如果是后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 属于主谓结构)。如:
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古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
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能愿动词 副词
+动词
二(1)名词活用为动词
现代汉语:
动词+
宾语 介宾补语
文言文:
宾语 名词+
介宾补语
能愿动词 副词
+动词
二(1)名词活用为动词
现代汉语:
动词+
宾语 介宾补语
文言文:
宾语 名词+
介宾补语
能愿动词 副词
+动词
能愿动词 副词
+名词
二(1)名词活用为动词
现代汉语:
动词+
宾语 介宾补语
文言文: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皆指目陈胜。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1.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 可用“象……一样”的格式来翻译. 例如:
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1.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 可用“象……一样”的格式来翻译. 例如: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译文:天下的人象云块一样聚集起来,象回声一样应和着 ,带着粮食象影子一样跟随陈涉起义。]
古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
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二、(2)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 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 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作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
3、能愿动词 +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现代汉语: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作
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二、(2)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作
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古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
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二、(2)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作
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二、(2)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二、(2)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名词的活用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活用 作状语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活用 作状语
名词活用 为使动
名词的活用
名词
名词活用 为意动
名词活用 为动词
名词活用 作状语
名词活用 为使动
二(1)名词活用为动词
现代汉语:
动词+
宾语 介宾补语
4、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名词处在 了动词应该处 的位置上。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
3、能愿动词 +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
3、能愿动词 +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
3、能愿动词 +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宾语 名词+
介宾补语
能愿动词 副词
+动词
能愿动词 副词
+名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 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如果是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 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如果是后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 属于主谓结构)。如: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 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 构。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 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些语法 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 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
文言词类的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数词活用作动词 使 动 用 法 意 动 用 法 为 动 用 法
(1)名词+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 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如果是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 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如果是后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 属于主谓结构)。如:
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 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如果是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 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如果是后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 属于主谓结构)。如:
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古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
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能愿动词 副词
+动词
二(1)名词活用为动词
现代汉语:
动词+
宾语 介宾补语
文言文:
宾语 名词+
介宾补语
能愿动词 副词
+动词
二(1)名词活用为动词
现代汉语:
动词+
宾语 介宾补语
文言文:
宾语 名词+
介宾补语
能愿动词 副词
+动词
能愿动词 副词
+名词
二(1)名词活用为动词
现代汉语:
动词+
宾语 介宾补语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