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 (第一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导学案(第一课时)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赋的节奏、情感和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

2、细读。理解字词;自读诗句,运用查字典、看注释、联系诗句等方法理解疑难。

3、重音和节奏的把握。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

2、根据学法指导,准确断句和感受重读;

3、准确翻译句子,结合特殊句式和活用。

【导学过程】

1.作者及写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字,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与父弟,合称“三苏”。

2.文体

“赋”的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3、方法点拨:重音和节奏(见背面)

一、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

【学习过程】 1.注音

壬戌()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冯()虚御风

桂棹()倚歌而和()之愀()然舳舻()

山川相缪()酾()酒横槊()渔樵()

江渚()匏()樽蜉蝣()扁()舟扣舷()

狼藉()枕藉()嫠()妇是造物者无尽藏()

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1—2节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

二、合作探究【审问·慎思】

1、朗读1、2自然段,翻译句子。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文意感知

第一节,作者用“”、“”、“”、“”等词语形容长江月夜的景色,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特点;又用“”、“”、“”等词语写出了身在此景中的主观感觉。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的乐趣,溢于言表。

第二节,作者用、的写作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箫声的悲咽低回的特点,从而使情感由喜而悲。

三、巩固落实

四、拓展:

1、作者资料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

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这个时期,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有同名书法作品《赤壁赋》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2、方法点拨:重音和节奏 (1)读出重音。一般地,着重强调的动词、韵字要重读。如“舞.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

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韵字

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

(2)读出节奏。断句在关联词之后、如:况/吾与子 / 渔樵于 / 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

者 / 而观之。

3、标出重读和停顿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前后赋者,苏公之所作也。曹操气吞宇内,楼船浮江,以谓遂无吴矣。而周瑜少年,黄盖 裨将,一炬以焚之。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下,盖忘意于世矣。观江涛光涌,既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 ──([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引晁补之《续离骚序》) 碑记文字铺叙易,形容难,犹之传神,面目易模写,容止气象难描模。……《赤壁赋》:“清风徐来,…… 水落石出”,此类如仲殊所谓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宋]俞文豹《吹剑四录》) 余(唐庚)作《南征赋》,或者称之,然仅与曹大家辈争衡耳。惟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 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宋]唐庚《唐子西文录》) 《赤壁赋》卓绝近于雄风。──([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此赋学《庄》、《骚》文法,无一句与《庄》、《骚》相似,非超然之才,绝伦之识,不能为也。萧洒神奇,出尘绝俗,如乘云御风而立乎九霄之上,俯视六合,何物茫茫,非惟不挂之齿牙,亦不足入其灵台丹府也。 余尝中秋夜泛舟大江,月色水光与天宇合而为一,始知此赋之妙。──([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卷七)

钟惺曰:《赤壁》二赋,皆赋之变也。此又变中之至理奇趣,故取此可以赅彼。

文征明曰:言曹孟德气势皆已消灭无余,讥当时用事者。尝见墨迹寄傅钦之者云:“多事畏人,幸无轻出”,

──([明]杨慎《三苏文范》卷十六)

东坡在儋耳与客论食品书,纸末云:“既饱以庐山康王谷廉泉,烹曾坑斗吕,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 坡先生前后《赤壁赋》,亦足以一笑也。”观此有所谓曹大家辈诸赋尚得争衡,独此二赋,一洗万古,不能仿 佛其一语,良然。

骚赋祖于屈宋,穷工肆极,若长卿者,可为兼之。予云宏丽,盖于《高唐》:《长门》凄惋,不下《九章》:

又有赋事赋物,如《芜城》。《赤壁》、《恨别》两赋,亦皆原本屈宋,第语稍浮露;若文通高华,子瞻飘洒,各

自擅扬。世之耳食者,闻宋无赋,诋两《赤壁》不直一钱,则屈三闾不应有《卜居》、《渔父》;且文何定体, 即三闾又从何处得来?

邵宝曰:风月二字是一篇张本。──([明]郑之惠《苏长公合作》卷一)

如陶渊明《归去来辞》,于举业虽不甚切,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两晋文章,此其杰 然者。苏子瞻《赤壁赋》之趣,脱自是篇。 ──([明]归有光《文章指南》)

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明]茅坤《宋大家苏文忠公文抄》卷二十八)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行歌笑傲,愤世嫉邪。──([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东坡全集录》卷一)

出入仙佛,赋一变矣。──([清]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 二《赤壁》俱是夜游。此篇十二易韵,以江风山月作骨,前面步步点出,一泛舟间,胜游已毕,坡 翁忽借对境感慨之意,现前指点,发出许多大议论。然以江山无穷,吾生有尽,尚论古人遗迹,欷歔凭吊,虽文中引入,则文境奇。其论曹公之诗、曹公之事,低徊流连,两叠而出,则文致奇。盛言曹公英雄,较论我生微细势奇。迨至以水月为喻,发出正论,则《南华》、《楞严》之妙理,可以包络天地,侔同造化,尤非文人梦想所能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三) 欲写受用现前无边风月,却借吹洞箫者发出一段悲感,然后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风月不死, 先生不亡也。──([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 起道一段,就风月上写游赤壁情景,原自含共适之意。入后从渺渺抒怀,引出客箫,复从客箫借吊 古意,发出物我皆无尽的大道理。说到这个地位,自然可以共适,而平日一肚皮不合时宜都消归乌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