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共49页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策略探索

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策略探索

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策略探索发布时间:2022-03-09T14:15:12.55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3月2期作者:郑战强[导读] 随着核心素养落地要求的提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的策略探索就显得至关重要。

那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能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教学时遵循史料选择的一般原则,掌握史料实证的一般策略,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让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现在仍面临很多问题,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探索之路其实还非常漫长,我期待更多的同行参与到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中来。

郑战强南乐县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摘要:随着核心素养落地要求的提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的策略探索就显得至关重要。

那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能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教学时遵循史料选择的一般原则,掌握史料实证的一般策略,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让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现在仍面临很多问题,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探索之路其实还非常漫长,我期待更多的同行参与到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中来。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实践策略探索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3-075-02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落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最关注的改革焦点之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的策略是落实史料实证素养的妙方良药。

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笔者将自己学习、探索与思考的结果进行了梳理。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植入史料实证的重要意义叶小兵老师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其中最具学科本质和特点的就是学生如何运用材料去研究历史问题。

叶小兵历史教育教学案例(2篇)

叶小兵历史教育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叶小兵,一位富有激情和责任心的历史教师,在我国一所普通中学担任历史教学工作多年。

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案例以叶小兵老师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其在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做法和成效。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叶小兵老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我国古代史,主要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历史课题研究。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叶小兵老师以我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为线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叶小兵老师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

同时,通过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小组合作探究叶小兵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进行深入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4)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叶小兵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和指导。

(5)课堂小结叶小兵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案例分析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国古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历史学院师德先进个人叶小兵教授事迹材料-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师德先进个人叶小兵教授事迹材料-首都师范大学

为师为德,育人为本叶小兵教授,男,在我校历史学院从教33年,现任历史教育学教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在北京市和全国中学历史教学界具有很高的声望。

叶老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以历史教学为基础,把育人作为根本,为高校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叶小兵老师对本科教学全身投入,倾注了大量的精力。

他一直坚持每个学年都给本科生上课,并领导和指导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和见习工作。

1997年被评为教授后,他仍坚持每年给本科生讲授两至三门课程。

他主讲的《历史教育学》《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等课程,有突出的特点:(1)讲清有关的教学理论问题,尽可能地向学生介绍本学科学术前沿的一些问题,注意解析新的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理论;(2)注重介绍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路和动向,使学生了解现在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认清今后的发展趋势;(3)非常注意教学实际技能的传授,鉴于本科生对中学教学不甚了解,就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讲解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以使学生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本领;(4)注重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计划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如每人课堂讲述五分钟的活动、教材分析、教案写作的作业、组织教学技能比赛等,以使学生提高实际教学的能力;(5)尽可能多地介绍中学教学的好经验、好办法,使学生了解如何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增长处理教学问题的本领和经验;(6)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学历史教育,热爱历史教育工作,提高当好历史教师的信心;(7)充分利用北京市的教学资源,邀请北京市的特级历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历史教研员为学生讲课或讲座,介绍他们在教学一线的经验。

正是由于他的课内容丰富充实,教法多样灵活,教学态度严谨认真,讲课深入浅出又幽默风趣,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密切,因而受到历届学生的好评。

不少学生都说到,上叶老师的课既有收获,受到启迪;又是享受,感受到名师的人格魅力和风采;还能开拓视野,提高认识。

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

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
2 (一)立足历史学科特征提炼历史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关键特征。在史学研究范畴,“史”更多指的是“史料”,但是在中学历史教学范畴,“史”既包括“史实”,也包括“史料”。中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研究人员,希望中学生仅依靠对“史料”的分析来学习历史,是非常不现实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近些年来,“史料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达到了深入人心的地步,但恐怕没有一个历史教学研究者或历史教师会认为,“史料”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唯一桥梁、唯一来源。“史料教学”理念的提出,更多的对以往教学中的“以论带史”或“教教材”等诸多弊端的“纠偏”或“补史学习,应该是基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基于史料分析的学习的有机结合。 由此可见,过于强调“史料实证”,恐怕不合常理。可以预料到,“史料实证”的提法或许会给历史教师的思想带来诸多困惑:基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会不会不重要了?历史课会不会要变成“史料为王”的课堂了?以后的历史教学会不会要在“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史料”上下功夫了?,,历史教师思想上的这些困惑显然必须正视,不能回避。个人以为,用“证据分析”比“史料实证”要更科学一些。因为,证据既可以指“史料”,也可以指“史实”。显然,立足“史论结合”这一历史学科的关键特征,“证据分析”成为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应是合理的。 立足证据的历史分析只是实现“史论结合”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在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时,以何种历史观为指导,在很多情况下,比占有多少证据更为重要。例如,在占有接近或相同的史实和史料的情况下,持不同历史观的研究者,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甚至悬殊的认识,这已成为史学研究的常态。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清末、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大致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过程,这其中,历史观的变化是一个关键推手。可以说,历史观是“史学的灵魂”,

简述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取向

简述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取向

简述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取向
叶小兵
【期刊名称】《课程.教材.教法》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内容上有很多新的变化。

新历史课程标准在理念和取向上,坚持课程的思想导向,强调初中历史教育的基础性,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注重学生的学会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总页数】4页(P35-38)
【作者】叶小兵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新世纪新取向--摭谈课程标准中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新建构 [J], 郑红勤
2.体验《语文课程标准》的新取向 [J], 刘永前
3.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J], 刘彩芳
4.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究 [J], 闫长虹
5.《音乐教学大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音乐课程标准》三者之间的比较 [J], 王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借力思维导图,着力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借力思维导图,着力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篇•经验交流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此次高中课标修订,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1)制订新课程方案,突出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

(2)研制我国学生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高考命题的立意,在经历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时代之后,正式进入核心素养立意时代。

为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作为一线高三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认为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历史教学,可以提高高三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和内涵1997年12月,国际组织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

近年来,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共识。

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并被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灵魂”的地位。

借鉴世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教育国情,《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

”二、思维导图与核心素养的内在关系思维导图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两个头条名词,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能否在中学历史课堂上为他们建构一条桥梁,把理论落实到实践层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做了如下工作。

我对比分析了思维导图的特点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思维导图的四个基本特征历史核心素养(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

(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

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人教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素养史料研读与方法推荐讲课文档

人教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素养史料研读与方法推荐讲课文档
第九页,共23页。
如今的文献分类:(私人资料) 杂史、野史、回忆录、自传、自定年谱、日记、书 信、墓志、家谱、族谱、杂志报纸、账簿、契约、 佛藏、道藏、语录、笔记、地理书、游记、农书、 医书、文艺作品(文集、诗集、词曲、歌谣、小 说),等等。
第十页,共23页。
◎如何看待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
直接史料又称为一手史料、原始史料,间接史料又称为二手 史料、传抄史料。
第三页,共23页。
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 性人文社会学科。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 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与考证, 形成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认识。对史料的研习与 运用,既是重要的史学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 判历史的基础。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第四页,共23页。
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表
现出对史料的理解;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 水平3 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中国近代史的代表:
张革非:《中国近代史料学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第十四页,共23页。
史料的搜集
专业电子搜索
四 库 全 书 电 子 版
第十五页,共23页。
史料的搜集
专业电子搜索
中 国 基 本 古 籍 库
第十六页,共23页。
史料的搜集
专业电子搜索









叶小兵教授关于新课改的课件

叶小兵教授关于新课改的课件

教学内容整合的方法
从学生认识历史的角度进行整合 从历史发展的本质特点进行整合 从不同版本教材的长处进行整合
六 对历史现象进行梳理
由于新课程是主题探究式的, 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以历史现象 为主,未突显史事的过程。 在学生对基本史实不甚清晰的 情况下,如何梳理历史现象, 就成为教学的难点。
将现象、状况建立在过程中 用典型事例说明现象、状况 找准现象、状况的逻辑关系 分析概括现象、状况的特点 建构现象、状况之间的联系
注重对因果联系 和内在联系的讲解
在方法上:讲解法 方面要全
如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方面可有: 商品经济、货币经济、 城镇贸易、海外贸易。
事例突出
如宋元海外贸易的管理。
特点发掘
如都市贸易的时空扩大。
本质把握
七 关注课题之间的联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 “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 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 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 只有最适用的教学方法
适合教学目标的方法 适合教学内容的方法 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适合教师运用的方法
运用教法促进学生学会: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问题的核心 对历史境况的特点有深刻感悟 能概括问题所涉及的历史发展 对相关史料进行研读加以辨析 论从史出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积极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见解
转型—发展—多样化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构是什么?
选修6:皖南古村落 课本的结构: 1. 西递 2. 宏村 3. 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 4. 璀璨的徽派建筑艺术
重新整合为:
1. 远眺:依山傍水的布局,人与自 然的和谐统一 2. 近看: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 装饰之美,营建之精 3.纵观:追溯皖南古村落形成的经 济文化源头 4.透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细节, 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使用建议讲稿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使用建议讲稿
人物扫描:介绍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知 识的补充 或拓展 。
示例:《明朝的灭亡》的一则“人物扫描”
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 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 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 后来他称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课文辅助栏目: 问题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 讨论。
为什么教?为什么学?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课例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为什么教?为什么学?
中国近代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它反映在政治上, 是一系列政治变革此伏彼起;反映在经济上,是新 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 近代中 国社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 的过程。
示例:
《三国鼎立》
的一则“问题思考”
●课文辅助栏目: 材料研读:结合课文内容提供史料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
示例:
《远古的传说》
的一则“材料研读”
●课文后设: 知识拓展: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 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示例:《动荡的春秋时期》的“知识拓展”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用足用好教材 提升学科素养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使用建议
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 ”结合的方式编写。“点 ”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 “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 本线索。按时序编排,叙 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呈现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 。贯通解释中国古代史上 各个发展阶段以至整个古 代历史的整体面貌。
治智慧。
广州市豪贤中学林丽霞

叶小兵解读初中历史新课标2019版

叶小兵解读初中历史新课标2019版

如中国现代史部分:
增:雷锋、08年奥运会。(2处) 减: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法》、1954年宪法、国企改革、 《民法通则》、《刑法》、万隆会议、“亚太经合组织”、计 算机网络技术、“863计划”、杂交水稻、教育、文艺、体育、 就业制度、医疗保险。(16处)
如世界古代史部分:
增: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早期大学、《查士丁尼法典》。 (4处) 减:南方古猿、三大人种、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社会 和父系社会、布匿战争、丕平献土、琅城起义、希波战争、马 可·波罗、阿拉伯数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荷马史诗》等 古典文学、阿基米德、麦加清真寺、巴黎圣母院。(16处)
3.对课程内容的修改
(1)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弱化学习主题,依照历 史发展时序的原则,重新编写每一个学习板块 中的导言。
导言将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 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事进行了概述,揭示出 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能够 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结构。
(2)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 的史事,删除实验稿中过难、过偏的内容,降 低难度。同时,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 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内容。与实验稿的知 识点相比,新订课标减少了五十多个知识点, 增补了二十多个必要的知识点,实际减少了三 十来个知识点,使内容总量有所下降,进一步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内容更加集约, 重点更加突出,更适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再如将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 开始,改为全国性抗战开始。 因为,“全面抗战”是与“片面 抗战”相对应,而“全国性抗 战”则是与“局部抗战”相对应。
(4)在编排形式上,将课程内容要求和教学
活动建议以双栏表格的形式,列表对应显示
出来,使之更为直观,更易于教师的教学。

浅谈用好新教材培养初-学生历史时空观素养

浅谈用好新教材培养初-学生历史时空观素养
于学生理 解并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形 成鲜明的印象!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
起虽然线条粗犷但节点清晰的历史 时空观(
古 迹 遗 址 图 片 让 历 史 细 节
更加明了
运用好新教材中大量的图片是
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认识的比较有 效的方法( 郑樵在 +通志, 说! )置图于右! 置书于左( 索象于图! 索理于书' 他论证了 )左图右史' 学史方法的科学性! 也充分说明了 文字历史与图片历史之间的关系( 以第三课 +远古传说, 中的古迹遗 址 图 片 为 例 ! 课 本 第 页 四 张 文
二 如何让 点 更加鲜明 黄牧航教授在 +历史新课程的
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
观, 一文中还写道# 在新课标理念 下!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转变教 学观念!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 展的阶段特征( 笔者非常赞同这样 的观点( 时空观念的形成! 除了对 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清晰之外! 还 需要了解每个重要的 )点'! 每个 历史阶段的特征明了! 大的发展脉 络才不会错乱( 在认真研究新编初 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之后! 发现
一文中写道# )新课标的理念并不 要求学生建立起非常严格* 细致的 历史时空观( 淡化历史教学的专业 性! 增强其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 功能! 减轻学生的负担(' 笔者在 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并发现! 新教 材较之旧教材不同点之一! 是每个 单元都加了单元导语( 而且单元的
标题都有明确的历史阶段分期及其 主要特征( 以第一单元的导语为 例! 在这段文字中! 首先指明了本
时空观念的课堂教学策略校本行动 研究, 的研究内容( 本文以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新编历史教材的使用为 例! 就如何用好新教材帮助学生建 立时空观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就 教于方家(

黄国信: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羊城大讲堂(2016)

黄国信: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羊城大讲堂(2016)
Fra bibliotek
《史记》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 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 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 之药皆在焉。 【清】陈裔虞《博罗县志》:按史唐尧时浮山自蓬 到来傅于罗山故名傅罗后讹为博罗之名最古置县自 秦始皇三十三年与龙川并隶于南海郡。 《后汉书· 郡国志》:“博罗有罗浮山,以浮山自 稽浮来,傅于罗山,故置傅罗县。”
一、潘氏家族定居广东 民国《潘世德堂族谱》记载云: 相传宋咸淳六年,诏徙保昌氏实广州,故州人纪事多托始 于咸淳,而按《通鉴纲目》,咸淳六年无此诏,又考各氏族 谱多言来自南雄珠玑巷,历言胡姬逃难,雄人虑祸南徙之由。 曲里传闻,儒者或不道。惟考《通志》陈犹传,其先汴梁人, 金陷汴,播迁南雄珠玑巷里。咸淳间,世事日非,遂移家新 会下峒云,简确明白,未尝龂龂于诏徙、虑祸两事也,盖综 南宋百六十年论,中州人以时率南来,度岭后,就耕谋食, 迁徙益南,此当时实在情形,其我滨海都堡,繁庶所自,始 乎我族。(潘斯滢:《族谱序》,载民国影印本《潘世德堂 族谱》卷一,页三。) 从潘氏家族族谱的记载中,可见潘家追随都堡祖先因避战乱迁 至南雄珠玑巷,后来又迁至新会下峒云,后世逐渐南迁。


课标以及教育研究论文的分拆讲解; 研究实践中的一体化:时间、史料、解释;

从核心素养到核心能力:历史学科核心思维能力

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韩丽美硕士论文总结

研究实践: 1、依时序排比分析史料(系列史料,一组史料, 研究实践),2、分析材料的语境(context):什 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出于什么目的?(单 一史料)(教学) 题外话:史料都是真的,但有局限性与适用性 常见问题:不作语境分析;以概念代替材料;逻辑 漏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