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范围

合集下载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湖泊、河流、水库、水塘等自然形成的水体,也包括人工修建的水体。

地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因此评价地表水的质量等级非常重要。

对地表水的评价等级划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水质指标地表水的质量主要通过一些水质指标来评价,如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根据这些指标的含量,可以将地表水的质量等级划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五个等级。

二、水体透明度水体透明度是评价地表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透明度主要受到悬浮物质、浊度和溶解物质等因素的影响。

透明度较高的水体一般质量较好,反之则质量较差。

三、水体颜色水体颜色是反映地表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可分为无色、浅黄、深黄、灰黑等几个等级。

颜色较浅的水体一般质量较好,反之则质量较差。

四、水体气味水体气味也是评价地表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水体气味一般可分为无味、异味、恶臭等几个等级。

无味的水体一般质量较好,异味或恶臭的水体则质量较差。

五、水体生物水体中的生物也是评价地表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出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水体中生物的丰富多样性和数量较多的水体一般质量较好,反之则质量较差。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可以将地表水的质量等级划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五个等级。

优质水体具有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富含溶解氧、无污染物质和富含生物等特点,适合人类生活和生产使用。

良好水体在一些指标上可能稍有不足,但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影响较小。

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水体则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评价地表水的质量等级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评价等级划分,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和使用地表水资源,同时也能够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和治理地表水资源,确保人类的生活安全和健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在采用数学模式预测时,其具体调查内容应根据评价 等级及海湾特点按照海湾水质数学模式、环境水力学参数 等的需要决定。
例题: 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下列 不属于河流的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是( )。 A.流量 B.弯曲系数 C.潮差 D.水温分层 E.糙率
A.污水排放量 B.清洁生产水平的先进性 C.污水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D.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
2.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 2.1熟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
知识点: 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 ⑴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 ⑵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的达到水域 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特 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 ⑶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大小、河 流规模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 ⑷湖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考虑污水排 放量的大小来确定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以排污口为圆心,以 调查半径为半径)。
③内容:水选取用的预测模 式及应输入的环境水力学参数的需要决定其内容。 ④与水质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量,原则上只在一个时 期内进行。它与水质调查的次数和天数不要求完全相同 ,在能准确求得所需水文要素及环境水力学参数的前提 下,尽量精简水文测量的次数和天数。
按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 参数的多少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见下表) 1.3各类地面水域的规模
是指地面水体的大小规模,具体规定如下表所示:
例题:
1.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排放量中不包 括( )。 A.间接冷却水 B.含热量大的冷却水 C.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 D.循环水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的水环 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依据中包括( )。

第五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9

第五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9

第二节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等级及评价范围
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 评价等级划分 评价范围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规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一级评价 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对于不同级别的地表水环 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等的评价工作内 容与技术质量要求有所不同。
态破坏型。 (3)界定新、改、扩建项目,明确是否有“以新带老”
的问题。
2.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
1993),结合建设项目外排水污染源的特点和当地水环境的 特征,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通过水质与水文调查、现有污染源调查,弄清水环境现 状,确定环境问题的性质和类型,并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要求)
(1)根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要求,明确包括水质要求和环境效益在内的环境质量目 标;
(2)根据国家排污控制标准(排放标准),分析和界定 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污染源强(水质与水量指 标);
(3)选择合理的水质模型,建立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目标 的关系,根据各种工况下不同的污染源强,进行水环境影响 预测评价;
必要时应进行工程涉及水域的水环境容量预测分析。
6. 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 根据上述的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比较优化建设方
案,评价建设项目对地表水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预测受影响 水体的环境质量变化和达标率,为了实现水环境质量保护目 标,提出水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四、 地 表 水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工 作 程 序

简述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判据

简述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判据

简述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判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通过对水体的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等进行综合评价,来判定地表水环境是否受到污染或破坏,并为保护和恢复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在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通常会将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等级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水环境问题。

划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判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指标:水质是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中常采用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悬浮物、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来判断水体的水质状况。

根据水质指标的浓度和超标程度,可以将水环境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优良、良好、一般、差等。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表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评价中可以通过调查和监测水体中的水生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来判断生物多样性的程度。

根据不同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可以将地表水环境划分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物多样性一般、生物多样性贫乏等等。

3. 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功能是地表水环境的关键要素之一,包括水体的自净能力、水质净化能力、生态调节能力等。

评价中可以通过研究和评估水体的生态系统功能,来判断地表水环境对外界干扰的响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根据生态系统功能的强弱,可以将地表水环境划分为功能完好、功能受损、功能丧失等等。

4. 污染源和排放量:评价中还需要考虑到污染源的种类和排放量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程度。

不同的污染源和排放量可能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不同的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因此评价等级的划分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通过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判据,可以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地表水环境的问题。

这种划分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相应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以促进地表水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06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06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③用排水状况
④厂矿企业、事业单位 的废、污水处理状况
(四)现状调查内容
(2)非点源调查 ①概况:原料、燃料、废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堆放面积、 堆放形式、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 方式等。 ②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 • 应说明非点源污染物是有组织的汇集还是无组织的漫流,是 集中后直接排放还是处理后排放;是单独排放还是与生产废 水或生活污水共同排放等。 ③排放数据 • 主要水质参数,并调查有关排放季节、排放时期、排放量、 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数据。 ④其他非点污染源 • 对于山林、草原、农地非点污染源,应调查有机肥、化肥、 农药的施用量,以及流失率、流失规律、不同季节的流失量 等。对于城市非点源污染,应调查雨水径流特点、初期城市 暴雨径流的污染物数量。

<1000 大、中 中等 小 简单 中、小
Ⅰ ~Ⅴ
Ⅰ ~Ⅳ Ⅰ ~Ⅴ Ⅰ ~Ⅳ
第二节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
(一)现状调查方法
• 搜集资料法、现场实测法、遥感遥测法。 (二)现状调查范围 • 水环境调查范围主要是受建设项目影响较显著的地表水区域。 1、在确定某具体建设开发项目的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时,
(二)评价等级的划分
1、评价等级划分的原则 (1)污水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杂,则建设项 目的影响越大,要求影响评价做得越仔细,评价 等级就越高。 (2)地表水域规模越小,其水质要求越严,则 对外界影响的承受能力越小,因此,相应地对影
响评价工作的要求越高,评价级别也相应越高。
评价等级 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 m3/d 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复 杂程度 复杂 中、小 ≥20000 大 中等 中、小 大 简单 中、小 大 复杂 中、小 <20000 ≥10000 大 中等 中、小 简单 中、小 大、中 地表水域规模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面污染源
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
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三、水体自净
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
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时间的
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之为水体的自 净作用。 物理自净:蒸发、凝聚、吸附、自然沉淀等
化学自净: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
注:调查面积是指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的半圆形面积。
海湾环境现状调查范围
污水排放量 m3/d >50000
20000~50000 10000~20000 <5000 调查范围 调查半径/km 调查面积(按半圆计 算)/km2
5~8
3~5 1.5~3 ≤1.5
40~100
15~40 3.5~15 ≤3.5
地表水水质要求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为依据,划分为五类:I、II、III、IV、V。 水质级别要求越高,相应的评价级别也高。
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 时,由当地环保部门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可根据建
设项目及受纳水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评价级别。
一、评级工作等级
例:某污水中含有六价铬、COD、BOD、挥发酚、氨氮、 硫化物,此污水的复杂程度?
受纳水域的规模
河流:按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
♠大河: ≥ 150m3/s; ♠中河:15~150 m3/s; ♠小河:<15m3/s。 湖泊和水库:以枯水期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和水面面积划
分水域规模。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25km2 中湖(库):2.5~25km2 小湖(库) :<2.5km2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50km2 中湖(库):5~50km2 小湖(库) :<5km2

环境影响评价之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

环境影响评价之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
4
附:地表水水域规模划分
5
3、 6
等级判定(查表法)
7
[例]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800 m3/d,经类比调查 知污水中含有COD、BOD、Cd、Hg,PH为酸性,受纳水 体为一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0 m3/s,水质要求为4类,此 环评应按几级进行评价? 方法:对照污水排放量:为5000~10000t/d之间 水质复杂程度:含有持久性污染物(Cd、Hg)、非持久性 污染物(COD、BOD)、酸碱(PH为酸性),污染物类型 数=3,复杂程度为“复杂” 水域规模:介于150 m3/s到15 m3/s之间,为中等河流 水质要求:4类 查表可知,此环评应按二级评价要求进行
8
1、概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89) 《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 )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上海市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DB31/445-2009) 《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2009) 》(2009.10.1)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544-2001 )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596-2001 )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87-92)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456-92)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552-83) ……问题:上海市一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应执行哪个标准?
境》(HJ/T2.3-93)确定; 方法:建设项目排放的废水量、废水组分复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垂线上取样水深的确定
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 垂线上一个点取一个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 水面下0.5m处,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水样的对待 二、三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 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 一个水样。其它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 样。 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 样。
感潮河段、河口水文调查
应根据评价等级与河流的规模决定,除与河流调 查内容相同外,还应重点调查与潮水(感潮)有关的 数据资料,包括:感潮河段的范围,涨潮、落潮及平
潮时的水位、水深、流向、流速及其分布、横断面、
水面坡度以及潮间隙、潮差和历时等。如采用数学模 式预测时,具体调查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及河流规模 决定。
——取样断面
布设在评价河段上的断面应包括对照断面、消减 断面和控制断面。 对照断面:应设在评价河段上游的一端(排污口上游 100~500m处)、基本不受建设项目排水影响的位置, 以掌握评价河段的背景水质情况; 消减断面:应设在排污口下游污染物浓度变化比较显 著的完全混合段,以了解河流中污染物的稀释、净化 和衰减情况; 控制断面:应设在评价河段的末端或评价河段内有控 制意义的位置,诸如支流汇入、建设项目以外的其他 废水排放口、工农业用水取水点、地球化学异常的水 土流失区、水工构筑物和水文站所在位置等。
小型湖泊、水库
①当平均水深小于是10m时,水面下0.5m,并距底不 小于0.5m处设一取样点; ②当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m时,水面下0.5m处和水深 10m,并距底不小于0.5m处各设一取样点。
(3)水样的对待 小型湖泊、水库
如水深小于10m时,每个取样位置取一个水样; 如水深大于等于10m时则一般只取一个混合样,在上 下层水质差距较大时,可不进行混合。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9 第九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9 第九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况 数学模式的选择

污 染 源 简 化



调 查
参数估计




模式计算
强 确 定

评价建设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
9.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
9.4.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及基本资料 1 评价的目的 (1)从保护水环境的角度回答拟建项目是否适宜 (2)对可以进行的建设项目,针对工程可行性研究中
三级
地表水水 地表水水 域规模 质要求
≥20000
中等
大 中、小
I~III I~IV
大 中、小
IV、V V
简单
大 中、小
I、II I~III
大 中、小
III~V IV、V
复杂
大 中、小
I~III I~IV
大 中、小
IV、V V
10000

I、II

III、IV


中等
20000
中、小
I、II
中、小 III~V
2 河口简化 包括河流汇合部、河流感潮段、口外滨海段、河流与湖
泊、水库会合部。 (1)感潮段可按潮周平均、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简化为稳
态进行预测 (2)河流汇合部分为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3段 (3)与水库、湖泊汇合部按河流和水库、湖泊两部分预测 (4)河口断面沿程变化较大时,分段进行预测 (5)口外滨海段可视为海湾
简单
大 、中 I~IV
9.1.3 地表水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 1 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尽量收集相关资料 2 现有污染源调查:(1)点源-排放、排放数据、用排水状况、
废污水处理状况;(2)非点源-基本情况、排放方式、排放去 向与处理情况、排放数据 3 地表水水质调查 4 地表水利用状况调查

第五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

第五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

中河 20~40 15~30 10~20 5~10
小河 30~50 25~40 15~30 10~15
>50 000 50 000~20 000 20 000~10 000 10 000~5 000
<5 000
<3
<5
5~15
km:指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上游一般500m。
湖泊(水库)
m3/d >50 000 50 000~20 000 调查半径km 4~7 2.5~4 调查面积km2 25~80 10~25
情况确定。对有水库调节的河流,要注意水库放水或不放水
时流量变化情况。对于海湾,应确定评价期间的大潮期和小 潮期。 (2)评价等级不同,对调查时间的要求亦有所不同。
各类水域在不同评价等级时水质的调查时期
水域 河流 湖泊 水库
一级评价
二级评价
三级评价
条件: 丰、枯、平 一般: 丰、平、枯 一般: 枯、平 一般:枯 至少: 平、枯 可只: 枯
2. 划分评价等级的具体依据 (1)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2)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3)地表水域规模(受纳水体的规模) (4)水环境质量要求
(1)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它含污染物极少的清 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
200~1000~5000~10000~20000~
m3/d
(2)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判据
水质复 杂程度 污染物类型的数量 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因子数目 复杂
≥3
2 2 1 1

≥10 <10 ≥7 <7
中等 简单
(3)地表水域规模(受纳水体的规模)
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范围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范围
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2ph值693溶解氧饱和率90或7565324高锰酸盐指数24610155化学需氧量cod1515203040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3346107氨氮nh3n015051015208总磷以p计002湖库00101湖库002502湖库00503湖库0104湖库029总氮湖库以n计0205101520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规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序号基本项目分析方法测定下限mgl方法来源1水温温度计法gb13195912ph值玻璃电极法gb6920863溶解氧碘量法02gb748989电化学探头法gb11913894高锰酸盐指数05gb11892895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5gb11914896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2gb7488877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005gb747987水杨酸分光光度法001gb7481878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001gb11893899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005gb1189489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第 二 阶 段
1.提出环保建议和措施 2.小结
第 三 阶 段
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 范围



分级原则:按可能影响大小来分级,可 能影响大的一级,以此类推。 影响因素:建设单位-水量、水质复杂 程度 环境情况-受纳水域自净能力(规模)、 水质要求(功能)
分级的依据


二方面(建设方、环境特征); 四点: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针对建设单位;水域规模、水质类 别--环境容量、水域功能。 关键是:污染量和污染性质; 环境许可(环境容量和功能)。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掌握水域功能和标准的分类; 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 规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 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总氮、总磷)的标准限值; 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 规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

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的确定教学课件.

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的确定教学课件.
模 块 四 :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工 作 范 围 的 确 定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模块四 环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的确定
分项目二 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 评价范围的确定
分 项 目 2 : 地 表 水
☆《环境影响评价》☆
模 块 四 :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工 作 范 围 的 确 定
分 项 目 2 : 地 表 水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影响评价》☆
模 块 四 :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工 作 范 围 的 确 定
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分级依据
分 项 目 2 : 地 表 水
模 块 四 :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工 作 范 围 的 确 定
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划分依据(之一)
模 块 四 :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工 作 范 围 的 确 定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
分 项 目 2 : 地 表 水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影响评价》☆
模 块 四 :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工 作 范 围 的 确 定
分 项 目 2 : 地 表 水
低于第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 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需按照环境影响报告 表的有关规定,简要说明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 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 分析。
分级的意义
同评价的深度、广度有关; 级别越高,工作越全面、详细!
分 项 目 2 : 地 表 水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影响评价》☆
模 块 四 :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工 作 范 围 的 确 定
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分级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代替 HJ T 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代替 HJ T 2.3-93)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GB 18421 海洋生物质量 GB 18486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 50179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GB/T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GB/T 14914 海滨观测规范 GB/T 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T 25173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HJ 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442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 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HJ 884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准则 HJ 942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9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SL 278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 体,以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
3.3 水污染当量 water pollution equivalent 根据污染物或者污染排放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有害程度以及处理的技术经济性,衡量不同污染物
对地表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或者计量单位。
标安全而预留的负荷量。
4 总则
4.1 基本任务
在调查和分析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对 地表水环境质量、水环境功能区、水功能区、水环境保护目标及水环境控制单元的影响范围与影响程 度,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明确给出地表水环境影响是否可接受的结论。
4.2 基本要求
4.2.1 建设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水污染影响与水文要素影响。根据其主要影响,建设项目 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以及两者兼有的复合影响型。 4.2.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按本标准规定的评价等级开展相应的评价工作。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分为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精讲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精讲
Sij>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 标准,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 水体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某河流断面监测数据如下表:
内容
DO
pH BOD5 挥发酚 石油类 总汞
监测浓度
(mg/l)
3.3
7.5
5
0.008
0.7 0.0012
评价标准 3(饱和溶解
(mg/l)
氧为8)
6-9
6
0.01
某高尔夫球场项目,其建设完成后包括27洞高尔夫球场及 配套会所、高尔夫球练习场,员工人数预计830人,最大设 计接待能力为650人/d。另外,球场运营过程中农药化肥使 用情况如下:农药包括杀虫剂和杀菌剂,乐斯本、绿福乳 油、杜邦万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使用的肥料主要 为N-P-K高效复合肥。球场内有5个人工湖,球场生活污水、 废水部分进入人工湖、球场附近的水库、河涌。
等。
(1)充分混合段
重点
采用完全混合模型
(2)混合过程段
平直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型(岸边排放、非岸边排放)
弯曲河流:稳态混合积累流量模型
评价等级不同扩散参数的选取方法不同。
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岸边排放
C(x,
y)
exp
K1
x 86400
u
Ch
H
CpQp
M y xu
exp
uy 2 4M yx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方案
⑴监氨测氮因、子水:温p、H、硫溶化解物氧、、挥悬发浮性物酚、、C氰OD化、物BO、D5苯、类石、油砷类、、氟 化物、磷酸盐、有机氯、有机磷、汞、铬(六价)、铜、 锌、铅、镉、粪大肠菌群、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 锰。
⑵监测断面:在黄河共布设?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分别为: 县城西北侧水源地监测断面。 罗家沟与黄河交汇处下游500m监测断面。 张义沟与黄河交汇处上游500m监测断面。 石空区东南侧水源地监测断面。 张义沟与黄河交汇处下游1500m监测断面。 ⑶监测时间及频率 各监测断面连续采样3天,每天采样1次。 ⑷监测分析方法 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和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L
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的单位) 单位:mg/L
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 单位:mg/L
第三节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总则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 对于不同级别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现状调查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
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 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 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 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 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第二节 常用水环境标准
1、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93)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方
法及要求,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节 常用水环境标准
1、导则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
简单:
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3. 受纳水域的规模
河流: 按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 大河: ≥ 150m3/s; 中河:15~150 m3/s; 小河:<15m3/s。 湖泊和水库: 以枯水期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和水面积划分水域规模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25km2 中湖(库):2.5~25km2 小湖(库) :<2.5k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4 5 6 7 8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 总磷
9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 紫外分光光度法
0.05
GB11894-89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 热水、矿水、盐卤水。 分五类:
I:天然低背景含量。各种用途; II:天然背景含量。各种用途; III: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生活饮用水及工、 农业用水; IV:农业和工业用水。 V:不宜饮用。用水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掌握本标准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 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 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按照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的原则,下列行业执行各自的排放标准: 造纸工业、船舶、船舶工业、海洋石油开发工业、纺 织染整工业、肉类加工工业、合成氨工业、钢铁工业、 航天推进剂使用、兵器工业、磷肥工业、烧碱、聚氯乙 烯工业。 其他水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本标准。 在本标准颁布后,新增加国家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行业,按其适用范围执行相应的国家水污染物行业标准, 不再执行本标准。
序号 1 2 基本项目 水温 pH值 分析方法 温度计法 玻璃电极法 碘量法 电化学探头法 0.5 重铬酸钾法 稀释与接种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5 2 0.05 0.01 0.01 0.2 测定下限(mg/L) 方法来源 GB13195-91 GB6920-86 GB7489-89 GB11913-89 GB11892-89 GB11914-89 GB7488-87 GB7479-87 GB7481-87 GB11893-89
6
4 15 3 0.5 0.1 (湖、库 0.025) 0.5
5
6 20 4 1.0 0.2 (湖、库 0.05) 1.0
3
10 30 6 1.5 0.3 (湖、库 0.1) 1.5
2
15 40 10 2.0 0.4 (湖、库 0.2) 2.0
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规项目的 监测分析方法
了解地下水水质监测的监测频率和监 测项目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 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 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 (丰、枯水期)。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 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 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 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 目。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分四类: 一类: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 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二类: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 三类:一般工业用水、滨海风景旅游 区; 四类: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 区。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掌握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分级; 掌握污染物按性质及控制方式进行的分类; 掌握污染物排污口设置的有关要求; 熟悉新、改、扩建项目按年限执行不同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的有关规定; 了解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二、常用水环境标准




常用标准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依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依次划分五类: I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 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 III类: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 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农业用水、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水环境污染控制管理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计算题
建议:请同学们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完成思考题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地面水定义: 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有关海湾 (海岸带) 水污染源: 性质:持久性污染物 非持性污染物 酸碱污染物 废热


了解地下水质量单组分评价的方法 和原则



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地下水质量时应遵循的原则: 按本标准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代号与类别代号 相同; 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 使用两次以上的水质分析资料进行评价时,可分别进行 地下水质量评价,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全年平均值 和多年平均值或分别使用多年的枯水期、丰水期平均值 进行评价。 例:挥发性酚类Ⅰ、Ⅱ类标准值均为0.001mg/L,若水 质分析结果为0.001mg/L时,应定为Ⅰ类,不定为Ⅱ类。 单项组分评价方法与地表水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相同。
分类 序号 标准值 项目 水温 pH值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1 2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控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6~9 饱和率 90%(或 7.5) 2 15 3 0.15 0.02 (湖、库 0.01) 0.2
3
4 5 6 7 8 9
溶解氧 ≤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COD≤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 总氮(湖、库,以N计)≤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掌握水域功能和标准的分类; 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 规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 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总氮、总磷)的标准限值; 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 规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
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规项目(水温、 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 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的标准限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