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管理学原理》课程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A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Management A 课程属性:必修课学时:40 学分: 2.5先修课程:后续课程:适用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一、课程简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

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管理学》是教育部高教司确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1单元: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明确现代管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提高对管理学重要性认识。

阐明管理学基本问题,了解管理学历史发展,展示现代管理学学科发展动向和前沿问题。

2、能力培养有意识地培养作为管理者的技能,培养泰罗标准化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

3、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解注重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学的内容与特点,管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内容。

【难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第2单元: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道德的定义、若干道德观、崇尚道德的管理特征、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社会责任的定义、社会责任观。

2、能力培养能坚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验、训练和强化职业道德行为,提高组织道德素质的途径和承担社会责任有一定的思考和应用。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教学目的与课程要求
1、课程简介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科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本课程重点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启示、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

2、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认识管理在人类各项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将来从事有关管理理论研究或实际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3、课程要求
本课程将紧紧围绕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管理技能为主线,系统地讲解管理实践和理论的演变以及管理的基本职能。

具体要求学生:
(1)了解管理要解决的基本矛盾、管理的含义、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作用、管理者、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

(2)了解组织环境的概念与分类、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的环境对管理带来的复杂性、动态性的影响。

(3)掌握计划职能的基本要素、战略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决策与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4)掌握组织工作的性质、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部门化、直线与参谋的关系、组织结构形式、组织的变革。

(5)掌握领导的性质、各种领导理论、激励的性质、激励的理论、激励员工的措施。

(6)掌握控制的概念、控制系统的基本内容、控制与计划的关系、控制的过程以及控制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材料
1、课程教材
林志扬.管理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里基·W·格里芬.管理学(第九版).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管理学原理 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  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PUMA5001大类基础课本科生2.0 36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增强学习、研究、应用管理学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份:第一部份是管理学基础部份,含管理、管理者、管理学,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组织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第二部份以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为主线来展开分析和讨论,分别阐明各项基本职能的概念、内容、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等。

了解管理的概念、职能,管理者类型、角色、技能,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学科性质。

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管理思想,以及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管理思想,以及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1.1 掌握管理的概念、职能,管理者类型、角色、技能。

1.2 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管理思想。

了解决策的类型和决策过程,掌握决策基本方法。

了解组织设计的任务、影响因素和原则,认识组织的基本问题,掌握典型的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合用范围,了解组织的类型。

2.1 掌握决策的类型和决策过程。

2.2 掌握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合用范围。

了解导致组织变革的原因,变革的阻力以及克服变革阻力的措施。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内容和方法,以及当前社会所关注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

了解领导的概念、影响力的来源和三种领导理论。

3.1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内容和方法。

3.2 掌握领导的概念、影响力的来源和三种领导理论。

掌握激励理论的内容、作用,把握激励规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

了解团队类型、动力,掌握团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4.1 掌握激励理论的内容、作用。

4.2 掌握团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了解沟通的过程、沟通的形式、沟通的障碍及增强沟通有效性的途径。

《管理学原理》大纲

《管理学原理》大纲

组织职能
设计组织结构
根据组织目标和战略,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和权力。
配置资源
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
建立协作机制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建立沟通渠道等方式,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和 配合。
领导职能
确立领导地位
通过个人魅力、专业知识和经验等,确立自己在 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法
人力资源规划
根据组织战略和业务需求,制定人力 资源规划,包括人力资源数量、结构 和素质等方面的规划。
招聘与选拔
通过招聘、选拔和录用等环节,获取 符合组织需求的人才。
培训与开发
通过培训、轮岗、导师制等方式,提 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绩效管理
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和流程,对员工的 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激励员工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管理者在处理员工关系和分配资源时应公 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企业和员 工的合法权益。
勤奋敬业
廉洁自律
管理者应勤奋工作,尽职尽责,为企业和 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
管理者应廉洁奉公,不谋取私利,自觉遵 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06
管理实践与应用
企业战略管理实践
企业愿景与使命
明确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实现 这些目标所需承担的责任。
通过合理的库存控制策略,降低库 存成本并满足生产需求。
03
02
生产过程组织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 品质量。
质量管理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 品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
04
财务管理实践
预算编制与执行
根据企业战略和运营计划,编制财务预算并 监控执行过程。

管理学原理大纲

管理学原理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编写人:罗哲、徐恩元、范逢春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Science课程号:课程类别:类级平台课学时:48 学分: 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真正学会对认识进行再认识、对思想进行再思想;二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内涵、要求及科学有效实现的方法,对管理职能和过程有一个基本了解;三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具体的管理案例分析,并能够在学完课程后对管理实践进行考察,提高学生分析管理问题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要使学生不仅能够知道“管理”的过程、而且能够弄清“管理”的逻辑;四是开启学生思维并使之追求管理智慧,使学生通过管理学知识的学习而真正学会并能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管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

本课程的学习时,要求学生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作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力争弄懂弄通教材内容;二要认真完成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和案例分析,并积极就课堂讨论题目作好准备;三是自发作些社会(机构或组织)管理调研,以为弄懂课程内容积累感性认识和锻炼自己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标注内容表明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3学时)第一节管理的内涵一、管理的必要性二、管理的概念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两重性二、管理的职能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一、管理者的角色二、管理者的技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第二节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二、科学管理理论阶段三、行为科学阶段四、管理理论丛林阶段五、管理理论的新发展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3学时)一、管理原理的特征二、系统原理三、人本原理四、责任原理五、效益原理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2学时)一、管理的法律方法二、管理的行政方法三、管理的经济方法四、管理的教育方法五、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计划第一节计划的内涵一、计划的概念二、计划的特征三、计划的重要作用四、计划的类型第二节计划的编制过程一、确定目标二、认清现在三、研究过去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五、拟订和选择可行的行动计划六、制定主要计划七、制定派生计划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第三节预测一、环境分析1.外部一般环境2.外部特殊环境(行业环境)3.内部物质环境4.内部文化环境(组织文化)二、预测1.预测的含义2.计划与预测的关系3.预测的作用4.预测的步骤5.预测的方法第四节决策一、决策的内涵二、决策的理论三、决策的影响因素四、决策的方法第五节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二、目标的性质三、目标管理的过程四、目标管理的优点与不足第六章组织*(3学时)第一节组织设计概述第二节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三节部门化一、职能部门化二、产品部门化三、区域部门化四、综合标准与矩阵组织第四节集权与分权一、权力的性质与特征二、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三、组织中的集权倾向四、分权及其实现途径第五节人员配备(2学时)一、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二、管理人员的选聘三、管理人员的考评四、管理人员的培训第六节组织力量的整合*(2学时)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二、直线与参谋三、委员会第七章领导*(2学时)第一节领导的性质和作用一、领导的含义二、领导的作用第二节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一、领导者素质及条件二、经济全球化对企业领导提出的新要求三、领导集体的构成第三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一、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二、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三、管理方格理论四、权变理论第四节领导艺术一、做领导的本职工作二、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三、争取众人的信任和合作四、做自己时间的主人第八章激励*(2学时)第一节激励的性质一、激励与行为二、内因与外因第二节激励理论一、需要层次理论二、期望理论三、公平理论四、强化理论五、激励模式第三节激励实务一、委以适当工作,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二、正确评价工作,合理给予报酬,形成良性循环三、掌握批评武器,化消极为积极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进取精神第九章沟通(1学时)第一节组织中的沟通一、沟通的重要性二、沟通过程三、沟通的类别四、非正式沟通及其管理五、企业中的沟通网络第二节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一、有效沟通的障碍二、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第三节冲突与谈判一、冲突的起源二、冲突处理三、谈判第十章控制(2学时)第一节控制原理一、控制的必要性和基本原理二、控制的类型第二节控制的要求一、适时控制二、适度控制三、客观控制四、弹性控制第三节控制过程一、确立标准二、衡量工作成效三、纠正偏差第四节控制方法(1学时)一、预算控制二、非预算控制三、成本控制第十一章创新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一、作为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二、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三、创新的类别与特征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一、目标创新二、技术创新三、制度创新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五、环境创新第三节创新的过程和组织一、创新的过程二、创新活动的组织第四节管理创新第十二章管理伦理一、有关伦理的几种观点二、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三、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四、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四、教材《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周三多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1五、主要参考资料1.《管理学》,[美] H·孔茨,C·奥唐奈等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2.《管理学基础》,小詹姆斯·H·唐奈利等著;李柱流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3.《管理思想的演变》,[美] 丹尼尔·A·雷恩著;孙耀君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4.《管理学(第10版)》,[美]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张晓君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5.《管理实践》,[美] 德鲁克著;帅鹏等译,工人出版社,19896.《科学管理原理》,[美] F·W·泰罗著;胡隆祖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7.《管理思想发展史》,孙耀君著,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8.《中国历代治国思想要览》,梁振中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9.《管理哲学》,张福樨,杨静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10.《管理学新论》,李福海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11.《管理学原理》,杨文仕,张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2.《管理学》,王德中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3.《管理学教程》,戴淑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4.《管理学原理(第二版)》,林志扬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5.《管理学(第四版)》,斯蒂芬·P·罗宾斯著;黄卫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六、成绩评定成绩由期末成绩、期中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期末成绩占60-70%;期中成绩占10-20%;平时成绩占10-20%11 / 11。

管理学原理 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  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PUMA5001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授课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开课学期:秋季学期学分:2学分指定教材:马工程教材陈传明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2019年版一、教学目的:《管理学原理》是揭示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增强学习、研究、应用管理学的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管理学基础部分,含管理、管理者、管理学,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组织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第二部分以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为主线来展开分析和讨论,分别阐明各项基本职能的概念、内容、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等。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管理导论1、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学的内涵与本质第二节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三节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2、教学要点介绍组织、企业、管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适度原理、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1、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第二节现代管理流派第三节当代管理理论2、教学要点主要介绍了统一指挥、例外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值等基本概念。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及泰勒、韦伯、巴纳德等代表理论和主流观点。

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1、教学内容第一节决策的概念、要素、功能及任务一、决策的定义二、决策的原则三、决策的依据第二节决策的类型与特征一、决策的类型(一)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三)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四)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五)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六)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二、决策的特点(一)目标性(二)可行性(三)选择性(四)满意性(五)过程性(六)动态性第三节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2、教学要点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决策的各种方法。

第四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1、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一、一般环境分析方法二、具体环境分析方法三、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方法四、针对环境变化的分析方法第二节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第三节不同的决策方法一、决策背景研究方法二、活动方案生成与评价方法三、选择活动方案的评价方法2、教学要点介绍PEST分析、SWOT分析,脚本法、DHS模型、政治协商决策模型等;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1、教学内容第一节实施决策的计划制定第二节推进计划的流程和方法第三节决策追踪与调整2、教学要点介绍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作业计划、滚动计划法;目标管理、PDCA循环,刚性预算,弹性预算等概念第六章组织设计1、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影响因素一、问题的提出(一)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二)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二、组织设计的原则(一)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二)权责对等的原则(三)命令统一原则三、经营环境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四、经营战略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五、技术及其变化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一)生产技术对企业组织的影响(二)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的影响第二节分析组织结构第三节分析组织整合第一节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一、正式组织的活动与非正式组织的产生二、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二)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三、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第二节直线与参谋一、直线、参谋及其相互关系二、直线与参谋的矛盾三、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一)明确职权关系(二)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三)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条件第三节委员会一、运用委员会的理由二、委员会的局限性(一)时间上的延误(二)决策的折中性(三)权力和责任的分离三、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2、教学要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分;直线与参谋及其相互关系;委员会的作用及局限性。

管理学原理大纲范文

管理学原理大纲范文

管理学原理大纲范文一、导论1.1管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1.2管理学的历史演变1.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组织理论2.1组织的定义和特点2.2组织的类型和形式2.3组织的设计和结构2.4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三、领导理论3.1领导的定义和角色3.2领导力的要素和特征3.3领导风格和理论3.4领导的能力和技巧四、决策理论4.1决策的基本过程和要素4.2决策方法和技巧4.3决策风险和不确定性4.4决策质量评价和反思五、沟通理论5.1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5.2沟通的过程和要素5.3沟通的障碍和解决方法5.4沟通技巧和方法六、激励理论6.1激励的定义和作用6.2激励理论的发展和分类6.3激励的要素和机制6.4激励策略和实践七、控制理论7.1控制的定义和目标7.2控制过程和要素7.3控制方法和技巧7.4控制效果评估和调整八、变革理论8.1变革的定义和原因8.2变革的过程和阶段8.3变革的策略和实践8.4变革的影响和评价九、团队管理理论9.1团队管理的定义和特点9.2团队管理的原则和要素9.3团队建设和发展9.4团队冲突管理和解决十、跨国管理理论10.1跨国管理的定义和挑战10.2跨国管理的策略和模式10.3跨国管理的组织和协调10.4跨国管理的实践和案例十一、社会责任理论11.1社会责任的定义和范围11.2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和价值11.3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和评价11.4企业社会责任的未来发展十二、管理伦理理论12.1管理伦理的定义和要素12.2管理伦理的原则和价值观12.3管理伦理的问题和挑战12.4管理伦理的应对和解决以上是《管理学原理》的大纲,涵盖了管理学的基本领域和重要概念。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决策理论、沟通理论、激励理论、控制理论、变革理论、团队管理理论、跨国管理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管理伦理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理论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组织管理中的挑战和问题,提升管理能力和素养。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英文):Principles of Management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高升专学时:64 学分:4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课程作用:管理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无处不在,任何一个部门、组织,只要协同运作,就要管理。

当今世界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要在21世纪初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富民强,就必须管理科学化,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经营理念、经营体系和管理方式。

学习《管理学原理》课程,能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使学生了解组织的正常运作规律,掌握正确的管理思维,把握市场运作与组织战略之间的关系,成为真懂管理的管理者,具有基本功的作用与意义。

2、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2)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2)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现代科学的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了解管理与现实生活中各种活动的联系;重点把握管理的本质特征。

了解管理的定义、目的、有效性、管理者的基本职能以及管理者的分类、技能结构。

理解经营职能、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

全面理解法约尔提出的十四条管理原则。

内容提要:企业与管理的关系、社会与管理的关系。

管理的定义、目的、有效性;管理者的分类、技能结构。

经营职能(法约尔)、管理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全面理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历史结合,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内容提要:中外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发展史。

第三章计划职能与计划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理解计划的概念,了解计划的目的和类型,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特点和步骤;掌握编制计划的步骤。

管理学原理 课程大纲

管理学原理 课程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大纲课程编号:XXXXX 学分:X 学时:XX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XXX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介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管理思维和提升管理能力。

通过对管理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案例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决策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管理学的主要理论体系和核心模型;3.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提高管理决策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管理学基础1.1 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1.3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2. 管理学理论体系2.1 古典管理学2.1.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2.1.2 法约尔行政管理原理2.2 人际关系管理学2.2.1 霍桑实验及其启示2.2.2 麦克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2.3 现代管理学2.3.1 奥斯汀的过程管理理论2.3.2 德鲁克的管理职能理论2.4 组织行为学2.4.1 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4.2 组织结构和文化2.4.3 员工动机和激励3. 管理决策3.1 决策理论和模型3.1.1 理性决策和行为决策3.1.2 决策环境和决策风险3.2 决策过程和决策技巧3.2.1 问题识别和信息收集3.2.2 多元思考和方案评估3.2.3 决策实施和结果评估4. 领导与团队管理4.1 领导理论和风格4.1.1 特质理论和行为理论4.1.2 变革型领导和服务型领导4.2 团队形成和发展4.2.1 团队构建和角色分配4.2.2 团队协作和冲突管理4.3 领导力的培养和应用4.3.1 领导力评估和提升方法4.3.2 领导力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四、教学方法和要求1. 理论讲解: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2. 实践案例: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4. 演讲展示:要求学生进行演讲和展示,提升表达能力和领导才能;5. 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的理解;6. 知识检测:定期进行考试和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分:X学分4、课程总学时:X学时5、授课对象:具体专业和年级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旨在为学生提供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熟悉管理的各项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理解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决策等重要管理领域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管理实践能力,能够制定简单的管理计划和方案。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管理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职能和性质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3、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2、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3、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三)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1、组织环境组织环境的概念和分类(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环境)具体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公众等)环境分析方法(PEST 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 分析)2、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内容(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的塑造(四)决策1、决策的概念和类型决策的定义决策的类型(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2、决策的过程识别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效果3、决策的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名义小组技术)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五)计划1、计划的概念和类型计划的定义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作业计划)2、计划的编制过程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制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3、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分解、目标的实施、目标的评价)(六)组织1、组织设计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组织部门化(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组织的层级化(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集权与分权、授权)2、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3、人员配备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标准、方法)管理人员的考评(内容、方法)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方法)(七)领导1、领导的概念和性质领导的定义领导与管理的关系领导的权力来源2、领导理论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领导行为四分图、管理方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权变理论、路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3、领导艺术领导用人艺术领导决策艺术领导激励艺术(八)激励1、激励的概念和过程激励的定义激励的过程2、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3、激励的方法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培训教育激励(九)沟通1、沟通的概念和类型沟通的定义沟通的类型(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单向沟通、双向沟通)2、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沟通的障碍(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沟通障碍的克服(运用反馈、简化语言、积极倾听、控制情绪、注意非语言提示)3、有效沟通的实现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培养“听”的艺术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十)控制1、控制的概念和类型控制的定义控制的类型(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直接控制、间接控制)2、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3、控制的方法预算控制非预算控制(比率分析、审计控制、损益控制)(十一)创新1、创新的概念和作用创新的定义创新的作用2、创新的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创新环境创新3、创新的过程和组织创新的过程创新的组织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系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管理学原理》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

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

《管理学原理》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客观规律,总结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管理类所有专业和经济类专业学生,总学时为64学时二、课程内容概述:《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二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入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环境与道德;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创新等管理的职能活动。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习管理的兴趣,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法,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四、教学方法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积极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团队学习、专家现场授课、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

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

具体形式主要有:模拟公司系列实训、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管理游戏等。

3、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体系: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全程考核系统。

(1)理解概念、注重能力(2)多元性与开放性答案(3)实行全程化考核。

2、考核比例:平时(30%)+期末(70%)平时考核(课堂发言、出缺勤、课后作业等)期末考核(闭卷考试)六、教学辅助资料1、《管理学原理案例库》2、《管理学原理习题集》3、《管理学试题库》4、《管理学实训指导书》5、管理学多媒体课件七、教学参考资料1、《管理学》,周三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管理学》,斯蒂芬•P •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管理学原理案例库》,刘兴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管理学原理习题库》刘兴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八、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教学目标】:知识点:1、理解管理概念及其研究对象;2、认识作为管理者角色承担的职能3、理解管理的二重性4、认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能点:有意识地培养作为管理者的技能【讲授内容】1、管理的内涵、特征、管理的职能、管理的性质2、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3、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授重点】管理的职能、管理的性质、管理者技能【实践教学】1、调查与访问——了解管理者的职责与素质2、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管理有大小事吗案例二:百年老院的现代管理启蒙3、组建一个模拟公司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管理理论的萌芽2、理解泰罗制、法约尔管理思想及其韦伯的科学组织理论;3、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4、理解管理科学理论的几种代表理论5、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技能点:培养泰罗标准化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讲授内容】1、管理理论萌芽2、古典管理理论3、行为科学理论4、管理科学理论5、管理理论新发展【讲授重点】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实践教学】1、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田忌赛马案例二:新达公司的效率第三章管理环境与管理道德【教学目标】:知识点:1、理解管理环境的分类及其构成因素2、了解几种道德观3、理解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4、掌握社会责任的内涵技能点:1、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2、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与价值取向【讲授内容】1、管理环境的分类及其构成因素2、道德观3、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4、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5、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讲授重点】管理环境;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社会责任的内涵【实践教学】1、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向科的困惑案例二:某宾馆处分职工的道德困境2、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3、讨论题:对于你来说,社会责任意味着什么你认为工商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吗为什么第四章决策【教学目标】:知识点:1、理解预测的程序和方法2、理解决策的依据3、掌握决策的类型4、理解决策的几种定性方法5、掌握决策的盈亏平衡法技能点:1、培养运用头脑风暴法决策的能力2、培养应用盈亏平衡法分析决策问题的能力3、培养在不确定性情况下进行决策方法选择的能力【讲授内容】1、预测概念、程序、内容和方法2、决策的定义与依据3、决策的类型4、决策的过程5、决策的方法【讲授重点】决策的依据、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的应用、盈亏平衡决策法【实践教学】1、管理游戏头脑风暴2、分析与讨论:案例一:铱星的悲剧3、实验室计算机模拟确定性决策方法的应用第五章计划【教学目标】:知识点:1、熟悉计划的类型2、掌握计划的编制环节3、掌握目标管理的内涵4、理解战略管理的含义技能点:1、培养战略分析的思维2、掌握目标管理方法的运用3、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能力【讲授内容】1、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2、计划的类型3、计划编制过程4、目标管理5、战略管理【讲授重点】计划的内容、类型、编制方法;目标管理;战略管理【实践教学】1、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拟订可考核的目标2、管理游戏推理判断开关3、模拟分析一份企业计划第六章组织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点:1、理解组织结构的构成与形式2、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部门化、层级化3、掌握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功能4、理解组织变革的内容技能点:1、掌握部门划分的方法2、培养组织文化建设的能力【讲授内容】1、组织与组织设计2、组织的部门化、层级化3、组织文化建设4、组织变革管理【讲授重点】组织结构的形式;组织的部门化、层级化;组织文化【实践教学】1、课堂讨论直线职能型和矩阵型,哪一种结构设计你最愿意在其中工作哪一种又最不愿意呢为什么2 、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工作职责分歧2、组建一个模拟公司,建立组织结构与公司制度,培养组织结构的初步设计能力。

4、为模拟公司设计组织文化,写作一份组织文化建设方案。

第七章人员配备【教学目标】:知识点:1、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2、了解员工招聘的方法3、掌握绩效考核的程序、方法与要求;技能点:1、培养人力资本管理意识2、培养绩效评估方法的应用【讲授内容】1、人力资源计划2、员工的招聘与解聘3、员工培训4、薪资报酬5、绩效评估【讲授重点】人力资源供需计划、绩效考核【实践教学】1、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何慕事件”的幕前幕后案例二:GE公司“机舱面试”选择接班人2、素质拓展:龙马传奇第八章领导【教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领导的概念,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及其领导者的权力来源2、理解几种有关领导方式的理论3、理解如何获得领导有效性技能点:1、培养提高自身权威2、培养有效运用权力的能力;【讲授内容】:1、领导的内涵2、领导风格类型3、领导理论4、领导艺术【讲授重点】领导权力的来源、领导风格类型、领导理论【实践教学】1、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闲可钓鱼”与“无暇吃鱼”2、模拟公司演讲第九章激励【教学目标】:知识点:1、掌握激励的原理;2、理解激励的理论3、掌握激励的方法技能点:1、培养激励有效性的意识2、培养激励员工的能力【讲授内容】1、激励原理2、激励的需要理论3、激励的过程理论4、激励实务【讲授重点】激励原理、激励需要理论、激励的方法【实践教学】1、案例分析:案例一:林肯电器公司案例二:童友玩具厂2、趣味阅读并讨论:猎狗与兔子第十章沟通【教学目标】:知识点:1、掌握沟通的原理2、了解有效沟通的障碍3、理解组织冲突的原因和管理4、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5、理解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技能点:1、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2、培养组织冲突管理的能力【讲授内容】1、沟通的原理2、沟通的方法3、人际交往的各种技能4、组织冲突与谈判5、团队建设【讲授重点】沟通原理、冲突管理、团队建设【实践教学】1、沟通游戏领导与沟通2、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某市轻型汽车制造厂案例二:强生公司的“泰莱诺尔”中毒事件3、沟通训练:实地交际与沟通,培养与陌生人交际沟通的能力。

第十一章控制【教学目标】:知识点:1、理解控制的必要性。

2、了解控制的类型。

3、掌握基本控制方法的运用4、了解控制过程的工作步骤和相互关系。

技能点:1、培养控制意识能力2、掌握控制过程的几个环节【讲授内容】1、控制概念及其意义2、控制类型3、控制方法4、控制过程5、有效控制【讲授重点】控制类型、控制过程、控制方法【实践教学】1、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经济学院的教学过程控制案例二:100个土豆是如何变成40个2、顶岗实训——质量监督助理3、到实习基地企业调查访问4、实训四——控制感知与质量问题分析第十二章管理的创新职能【教学目标】:知识点:1、理解创新的内涵及其在管理职能中的意义。

2、了解技术创新的类型及其基本方法。

3、了解组织创新的类型及其基本方法。

技能点:1、培养创新意识2、培养创新能力【讲授内容】1、创新及其作用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3、创新过程及其管理4、工作流程的再造【讲授重点】创新的基本内容、创新活动的过程、流程再造【实践教学】1、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王安实验室与惠普公司:两种不同的变革方式2、管理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