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对称问题

合集下载

运用“对称变换”的思想方法解题-解析版--高中数学

运用“对称变换”的思想方法解题-解析版--高中数学

运用“对称变换”的思想方法解题在中学数学中,对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种形式:1.中心对称:①点关于点的对称;②曲线关于点的对称。

2.轴对称:①点关于直线的对称;②曲线关于直线的对称。

3.平面对称:①点关于平面的对称;②曲线关于平面的对称。

4.多项式对称:①一般轮换对称;②顺序轮换对称。

几何中的轴(面)对称和中心对称是最直观的对称,平面图形绕其内一定点旋转2πnn ∈N *的变换,也是常见的对称变换。

典型例题1定理一:函数y =f x 满足f a +x =f a -x 的充要条件是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 =a 对称。

定理二:函数y =f x 满足f a +x -b =b -f a -x 的充要条件是y =f x 的图像关于点a ,b 成中心对称。

定理三:函数y =f x 满足F x =f x +a -f a 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y =f x 的图像关于点a ,f a 成中心对称(注:若a 不属于x 的定义域,则f a 不存在.依次解答如下问题:(1)设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 =1对称,若x ≤1时,y =x 2+1,求x >1时y 的解析式;(2)若函数y =x 2+mx +1x的图像关于点0,1 中心对称,求m 的值;(3)已知函数f x 在-∞,0 ∪0,+∞ 上的图像关于点0,1 中心对称,且当x ∈0,+∞ 时f x =x 2+x +1。

根据定理二求出f x 在-∞,0 上的解析式;(4)设函数y =f x ,y =g x 在定义域R 上的图像都是关于点a ,b 中心对称,则对于函数y =f x +g x ,y =f x -g x ,y =f x ⋅g x 及y =f xg x ,指出其中一个函数的图像一定关于点成中心对称,再指出其中一个函数的图像可以不关于点中心对称,并分别说明理由;(5)讨论函数f x =x -23 x +53 +x -3 -2x -83的图像的对称性。

高中数学专题---对称问题

高中数学专题---对称问题

高中数学专题--- 对称问题基本方法:对称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类型有:1. 点关于点成中心对称问题(即线段中点坐标公式的应用问题)设点()000,P x y ,对称中心为(),A a b ,则点()000,P x y 关于(),A a b 的对称点为()002,2P a x b y '--.2. 点关于直线成轴对称问题由轴对称定义可知,对称轴即为两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利用“垂直”“平分”这两个条件建立方程,就可以求出对称点的坐标,一般情形如下:设点()000,P x y 关于直线y kx b =+的对称点为(),P x y ''',则有0000122y y k x x y y x x k b '-⎧⋅=-⎪'-⎪⎨''++⎪=⋅+⎪⎩,可求得(),P x y '''.特殊情形:①点()000,P x y 关于直线x a =对称的点为()002,P a x y '-;②点()000,P x y 关于直线y b =对称的点为()00,2P x b y '-;③若对称轴的斜率为1±,则可把()000,P x y 直接代入对称轴方程求得对称点P '的坐标.一、典型例题1.已知椭圆C :2214x y +=,A 为椭圆左顶点,设椭圆C 上不与A 点重合的两点D ,E 关于原点O 对称,直线AD ,AE 分别交y 轴于M ,N 两点.求证:以MN 为直径的圆被x 轴截得的弦长是定值.2.已知椭圆22143x y +=与直线y kx m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如果存在过点10,2P ⎛⎫- ⎪⎝⎭的直线l ,使得点M N ,关于l 对称,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二、课堂练习1.已知椭圆22184x y +=,上顶点为,P O 为坐标原点,设线段PO 的中点为M ,经过M 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3,0C -,若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直线BC 上,求直线l 方程.2.已知椭圆22:194x y C +=. 点P 为圆22:13M x y +=上任意一点,O 为坐标原点.设直线l 经过点P 且与椭圆C 相切,l 与圆M 相交于另一点A ,点A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为B ,证明:直线PB 与椭圆C 相切.三、课后作业1.已知椭圆:Γ221106x y+=.ABC∆的顶点都在椭圆Γ上,其中,A B关于原点对称,试问ABC∆能否为正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已知椭圆2212yx+=,记椭圆的右顶点为C,点(),D m n(0n≠)在椭圆上,直线CD交y轴于点M,点E与点D关于y轴对称,直线CE交y轴于点N.问: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OQM ONQ∠=∠(O为坐标原点)?若存在,求点Q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已知椭圆22413yx+=,右顶点为A,设直线l:1x=-上两点P,Q关于x轴对称,直线AP与椭圆相交于点B(B异于点A),直线BQ与x轴相交于点D. 若APD线AP 的方程.。

高中数学平面几何对称问题(共25张PPT)

高中数学平面几何对称问题(共25张PPT)
思考:若l1//l2, 如何求l1 关于l2的对称直线方程?
直线关于特殊直线的对称
Ax By C 0
x轴
Ax B( y) C 0
A( x) B( y) C 0

y轴
Ay Bx C 0
yx
A( y) B( x) C 0
练习
求直线m:2x+3y-1=0关于点P(1,4)对称的直线 n的方程.
二.轴对称(即关于直线的对称)
(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
例3.求点A(-7,1)关于直线l:2x-y-5=0的对称点B的坐标.
解(法一) 设B(m,n)由点关于直线对称的定义知: 线段AB⊥l 即;
n 1 2 m (7)
y x
几种特殊的对称(当堂口答):
点P(x,y)关于下列点或线的对称点分别为:
(-x,-y) 关于原点:__________; 关于y轴: __________; (-x,y) (-y,-x) 关于直线y=-x:______; (x,-y) 关于x轴:__________; (y,x) 关于直线y=x:______; 关于直线x=a:_______. (2a-x,y)
(1)|PA|+|PB|最小,并求出其最小值;
(2)||PA|-|PB||最大,并求出其最大值.
例:已知x,y满足x+y=0,求
( x 3) 2 ( y 1) 2 ( x 2) 2 ( y 3) 2 y 的最小值。 N(-2,3)
P O x M(3,-1)
M′(1,-3)
A( x) B( y) C 0 补:关于原点:____________ ;
应用一:解决物理光学方面的问题

高中数学同步教学课件 对称问题

高中数学同步教学课件 对称问题

经过直线AB反射回到P点,则光线所经过的路程为
A.2 10
B.6
C.3 3
√D. 26
1234
由题易知直线AB的方程为x+y=3,点P(0,2)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1 (0,-2),设点P(0,2)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P2(a,b),如图,
∴a2b+-a 22× +2 b-=13,=-1,
a=1, 解得b=3. ∴P2(1,3),
3.直线关于点对称 方法一:在已知直线上任取两点,求出这两点关于已知点的对称点的坐 标,再由两点式求出直线方程; 方法二:在已知直线上任取一点,求出该点关于已知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再利用两直线平行,由点斜式得到所求直线方程.
4.直线关于直线对称 求直线l1:ax+by+c=0(a,b不全为0),关于直线l2:dx+ey+f=0(d,e 不全为0)的对称直线l3(其中直线l1与l2不平行) 第一步:联立l1,l2的方程,求出交点P(x0,y0); 第二步:在l1上任找一点(非交点)Q(x1,y1),求出点Q关于直线l2的对称 点Q′(x2,y2); 第三步:利用两点式写出l3的方程.
2.点关于直线对称 点P(x1,y1)关于直线l:Ax+By+C=0(A,B不全为0)对称的点为P′(x2,y2), 连接PP′,交l于点M,则l垂直平分PP′,所以PP′⊥l,且M为PP′ 的中点,
kl·kPP′=-1, 又因为 M 在直线 l 上,故可得A·x1+2 x2+B·y1+2 y2+C=0, 解出(x2,y2)即可.

∵BB′的中点a2,b+2 4在直线 l 上,
∴a2-b+2 4-1=0,即 a-b-6=0.

由①②得ab= =-5,1,
∴点B′的坐标为(5,-1).

高中数学同步课件 培优课 直线系方程与对称问题

高中数学同步课件 培优课 直线系方程与对称问题

√C.(-3,1)
D.(-2,1)
直线 l 的方程可化为 解得xy==1-,3,
m(x+2y+1)-x-3y=0,令x-+x2-y+3y1==0,0,
∴直线 l 恒过定点(-3,1).
1 234
2.点(3,9)关于直线x+3y-10=0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1,-3)
C.(-1,3)
B.(17,-9) D.(-17,9)
第一章 §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课标要求
1.熟悉常见的直线系方程,能运用直线系方程简化运算; 2.掌握对称原理,能解决常见的对称问题.
内容索引
一、直线系方程的应用 二、几类常见的对称问题 三、利用对称解决最值问题
课堂达标
课时精练

直线系方程的应用
例1
求证:无论m取什么实数,直线(2m-1)x+(m+3)y-(m-11)=0都经过一个定 点,并求出这个定点的坐标.
思维升华
2.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点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最大 (1)当两定点A,B在直线l的同侧时(A,B连线与l不平行),连接BA并延 长,交直线l于点P.此时,点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最大,最大 值 为 |AB|. 如 图 ③ , 在 直 线 l 上 任 取 一 点 P′ , 则 有 ||P′B| - |P′A||≤|AB| = ||PB|-|PA||. (2)当两定点A,B在直线l的异侧时,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 BA′并延长,交直线l于点P.此时,点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最 大 , 最 大 值 为 |A′B|. 如 图 ④ , 在 直 线 l 上 任 取 一 点 P′ , 则 有 ||P′B| - |P′A||≤|A′B|=||PB|-|PA||.

高中数学中曲线对称的解法及应用

高中数学中曲线对称的解法及应用

高中数学中曲线对称的解法及应用
曲线的对称有三种情况:关于x轴对称、关于y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

一、关于x轴对称:
当曲线关于x轴对称时,对于曲线上的任意一点P(x,y),其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
P'(x,-y)。

对于关于x轴对称的曲线,求解的方法如下:
1. 将给定曲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记作(x1, 0),(x2, 0),....(xn, 0);
2. 列出关于x轴对称的方程y = -y0,其中y0为已知条件的y坐标;
3. 将方程y = -y0代入原曲线方程,得到关于x的方程;
4. 解关于x的方程,得到对称点的横坐标;
5. 将所得的横坐标带入原曲线方程,得到对称点的纵坐标。

关于x轴对称的曲线常见的应用有:考察函数奇偶性、求解关于x轴对称的特殊点(例如顶点、交点等)。

曲线对称的解法主要是通过确定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然后列出对称方程,并代入原曲线方程求解,最后得到对称点的坐标。

这种方法在解题和应用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曲线的特性和性质。

高中数学对称性求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对称性求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对称性求解题技巧对称性在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还可以提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数学对称性求解题技巧。

1. 图形对称性求解题技巧图形对称性是指图形中存在某种对称的特征。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对称性来简化问题。

例如,对于一道求解平面镜反射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性。

通过将问题中的图形沿着镜面进行对称,我们可以获得一个与原图形相同但在镜面另一侧的图形。

这样,我们可以利用对称的图形性质,简化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求对称图形中某个点的位置或某条线段的长度,从而快速求解问题。

又如,在解决关于几何形状的证明问题时,可以利用图形的对称性来简化证明过程。

通过找到图形中的对称点、对称线或对称中心,我们可以直接得出结论或简化推理过程。

2. 函数对称性求解题技巧函数对称性是指函数中存在某种对称的特征。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对称性来简化问题或得到一些特殊的性质。

例如,对于奇函数和偶函数,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的对称性质进行猜测和求解。

奇函数满足f(-x)=-f(x),即对称轴为原点。

当我们需要求解奇函数在某点的函数值时,可以利用函数的对称性,将其转化为对称点的函数值。

这样,可以节约计算时间和精力。

偶函数满足f(-x)=f(x),即对称轴为y轴。

当我们需要求解偶函数在某点的函数值时,可以直接由已知求得,省去了计算步骤。

另外,对于一些具有周期性的函数,我们也可以利用其对称性来简化问题。

例如,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有周期为2π,我们可以利用周期性和对称性的特点来求解具体的数值问题。

3. 代数方程对称性求解题技巧代数方程中的对称性指的是方程中的变量或项之间存在某种对称的关系。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对称性来简化方程,从而求得解或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对称方程是指方程中某些项之间满足对称关系。

在解这类方程时,我们可以只考虑其中一部分项或利用对称关系得到方程解的特殊性质。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专题3对称问题及其应用课件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专题3对称问题及其应用课件

+C=0(C≠-4)上,所以3×4-2+C=0,所以C=-10,所以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3x-y-10=0.
方法总结 直线关于点P的对称问题的求解策略 (1)在所求对称直线上任取一点( x, y),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求出点( x, y)关于点P的 对称点( x', y'),利用点( x', y')在已知直线上即可求解; (2)在已知直线上任取两点,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分别求出它们关于点P对称的两 点坐标,从而得到所求对称直线的方程; (3)利用已知直线与所求对称直线平行,得到所求对称直线的斜率.再在已知直线 上任取一点(x0,y0),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求出点(x0,y0)关于点P的对称点(x,y),利用 点(x,y)在所求对称直线上及所求对称直线的斜率求出所求对称直线的方程.
所以直线l2的两点式方程为 y 0 = x 2,即直线l2:x-2y-2=0,所以点M到直线l2的距
1 0 0 2
离为|1 4 2 |= 5.
1 4
类型四 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 8.如果直线y=ax+2与直线y=3x-b关于直线y=x对称,那么 ( A )
A.a=1 ,b=6
3
C.a=3,b=-2
5 2
2
b 2a
2a b
=
9 8
,
当且仅当a=
4 3
,b=
8 3
时等号成立,所以
1 2a
+
2 b
的最小值为
9 8
.故选B.
类型六 圆关于点的对称问题 13.(2024江苏宿迁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校考)圆x2+y2+4x-1=0关于点(0,0)对称的 圆的标准方程为 ( D ) A.x2+y2-4x-1=0 B.x2+(y-2)2=5 C.x2+y2+8x+15=0 D.(x-2)2+y2=5

高中数学:直线方程中的对称问题

高中数学:直线方程中的对称问题

高中数学:直线方程中的对称问题在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第三章“直线方程”中,可以有一个小专题为直线中的“对称问题”。

这主要有:点关于点对称;点关于直线对称;直线关于点对称;直线关于直线对称。

一、对称问题的求解方法1、点关于点的对称【例1】已知点A(-2,3),求关于点P(1,1)的对称点B。

分析:利用点关于点对称的几何特性,直接应用中点坐标公式求解。

2、直线关于点的对称【例2】求直线3x-y-4=0关于点P(2,-1)对称的直线l的方程。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出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所以可设所求直线方程为3x-y+b=0。

说明:充分利用直线关于点对称的特性:对称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且点P到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几何图形特性的灵活运用,可为解题寻找一些简捷途径。

此题还可在直线3x-y-4=0上取两个特殊点,并分别求其关于点P(2,-1)的对称点,这两个对称点的连线即为所求直线。

3、点关于直线的对称【例3】求点A(2,2)关于直线2x-4y+9=0的对称的点的坐标。

分析:利用点关于直线对称的性质求解。

4、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二、关于对称常见的几种题型1、角平分线问题已知的一顶点A的坐标为(x0,y0),∠B、∠C的内角平分线分别为直线A1x+B1y+C1=0与A2x+B2y+C2=0,求边BC所在的直线方程。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点A分别关于∠B、∠C的内角平分线分别为直线A1x+B1y+C1=0与A2x+B2y+C2=0的对称点P、D均在直线BC上,所以只要分别计算出P、D的坐标,再由两点式方程即可得BC所在直线方程。

例1:已知△ABC的顶点A(-1,-4),内角B、C的平分线所在直线分别为1:y+1=0,2:x+y+1=0 ,求BC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2、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问题关于过点A(x0,y0),入射光线遇直线A1x+B1y+C1=0的反射光线经过点B(x1,y1),求反射线所在直线方程的有关问题。

根据光学性质,点A关于直线A1x+B1y+C1=0的对称点C在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上.因此,只要求出A点关于直线A1x+B1y+C1=0的对称点C的坐标。

高中数学对称问题

高中数学对称问题

高中数学对称问题一、点关于已知点或已知直线对称点问题1、设点P(x,y)关于点(a,b)对称点为P′(x′,y′),x′=2a-x,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y′=2b-y2、点P(x,y)关于直线L:Ax+By+C=O的对称点为x′=x-(Ax+By+C),P′(x′,y′)则y′=y-(AX+BY+C)事实上:∵PP′⊥L及PP′的中点在直线L上,可得:Ax′+By′=-Ax-By-2C解此方程组可得结论。

(- )=-1(B≠0)特别地,点P(x,y)关于1、x轴和y轴的对称点分别为(x,-y)和(-x,y)2、直线x=a和y=a的对标点分别为(2a-x,y)和(x,2a-y)3、直线y=x和y=-x的对称点分别为(y,x)和(-y,-x)例1 光线从A(3,4)发出后经过直线x-2y=0反射,再经过y轴反射,反射光线经过点B(1,5),求射入y轴后的反射线所在的直线方程。

解:如图,由公式可求得A关于直线x-2y=0的对称点A′(5,0),B关于y轴对称点B′为(-1,5),直线A′B′的方程为5x+6y-25=0`C(0, )`直线BC的方程为:5x-6y+25=0二、曲线关于已知点或已知直线的对称曲线问题求已知曲线F(x,y)=0关于已知点或已知直线的对称曲线方程时,只须将曲线F(x,y)=O 上任意一点(x,y)关于已知点或已知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替换方程F(x,y)=0中相应的作称即得,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曲线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的方程是F(2a-x,2b-y)=02、曲线F(x,y)=0关于直线Ax+By+C=0对称的曲线方程是F(x-(Ax+By+C),y-(Ax+By+C))=0特别地,曲线F(x,y)=0关于(1)x轴和y轴对称的曲线方程分别是F(x,-y)和F(-x,y)=0(2)关于直线x=a和y=a对称的曲线方程分别是F(2a-x,y)=0和F(x,2a-y)=0(3)关于直线y=x和y=-x对称的曲线方程分别是F(y,x)=0和F(-y,-x)=0除此以外还有以下两个结论:对函数y=f(x)的图象而言,去掉y轴左边图象,保留y 轴右边的图象,并作关于y轴的对称图象得到y=f(|x|)的图象;保留x轴上方图象,将x 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得到y=|f(x)|的图象。

高中数学对称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对称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对称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对称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团体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对称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 对称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对称问题的基本概念2. 对称图形的性质3. 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对称性的图形,引入对称问题的讨论。

2. 学习对称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关于对称轴、对称中心等概念的讲解和示例演练。

3. 学习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等内容的讲解和练习。

4. 学习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包括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形等内容的讲解和练习。

5. 教师总结,让学生对对称问题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6. 操练与扩展,让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和实际问题的应用来巩固对称问题的知识与技能。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称问题的概念;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对称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团体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团体讨论,促使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水平:考察学生对对称问题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情况;2. 能力水平:考察学生解决对称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3. 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热情。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相应的课后习题,巩固对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2. 思考并解决一个与对称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以上是一份高中数学对称问题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帮助。

祝教学顺利!。

函数图像的对称问题专题总结-高中数学专项训练

函数图像的对称问题专题总结-高中数学专项训练

函数图像的对称专题一、图像的对称变换(1)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____ 去下翻上_____得到;“去下翻上”详解:x 轴及其上方的图像不动,x 轴下方的图像(如果有的话)沿x 轴对称翻折到x 轴上方. (2)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______去左翻右____得到。

“去左翻右”详解:y 轴及其右边的图像不动,y 轴左边的图像(如果有的话)去掉 ,并将y 轴右边的图像沿y 轴对称翻折到y 轴左边.(3)关于,(,)x a y b y x a b ===,, 的对称翻折见二(二) 【例1】(1)2()2||3f x x x 的增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1,0),(1,)(2)2()|2||3|f x x x k 的增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3,1),(0,1),(3,)(3)若2()|2||3|f x x x k 有6个零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4)二、 图像的对称(一)自对称图一图二 图三1.基本结论:(1)若()y f x =满足()()f a x f b x +=-,则()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成轴对称(图一). 特殊化: ()()f a x f a x -=+⇔()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 再特殊化: ()()f x f x -=⇔()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对称;(2)若()y f x =满足()()f a x f b x +=--,则()y f x =的图象关于点(,0)2a b+成中心对称(图二). 特殊化: ()()f a x f a x -=-+⇔()y f x =的图象关于点(,0)a 对称; 再特殊化: ()()f x f x -=-⇔()y f x =的图象关于点(0,0)对称.一般化:()()2()2()f a x f a x b f a x b f a x -++=⇔-=-+()2(2)f x b f a x ⇔=--()y f x ⇔=的图象关于点(,)a b 对称(图三).2.核心原理:中点坐标公式.从而易得()(2)f x f a x =-()()f a x f a x ⇔-=+3.梳理成表格:一般情况关于直线___对称)()(x b f x a f -=+差个 负号 ↔ )()(x b f x a f --=+关于点___对称 特殊化:上式b a =时 关于直线___对称 )()(x a f x a f -=+ 差个 负号 ↔ )()(x a f x a f --=+关于点___对称 更特殊:上式0=a 时关于 ___对称 )()(x f x f -=差个 负号 ↔)()(x f x f --=关于 ___对称3.核心原理:中点坐标公式【例2】(1)若函数()f x 满足:(1)(1)0f x f x +--=,则()f x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________;1x = (2)若函数()f x 满足:()(4)f x f x -=-,则()f x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________;2x =-(3)若函数()f x 满足:(22)(22)0f x f x +--=,则()f x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________.2x = (4)若函数()f x 满足:(1)(1)0f x f x ++-=,则()f x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________;(10), (5)若函数()f x 满足:()(4)f x f x -=--,则()f x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________;(20)-, (6)若函数()f x 满足:(2)(2)2f x f x ++-=,则()f x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________.(21), (7)已知函数1(bx f x x a-=-满足6)2()(=-+x f x f ,则=a ________;=b _________.1,3 (8)已知函数1312()(1)12x x f x x ---=+-++,则(2)()f x f x -+=______________.2 (9)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1(,)2对称,则1()()...20222022f +2020...()2022f +2021()2022f +=_________.20212. (二)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初步(1)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_______对称; (2)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________对称; (3)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______对称; (4)函数)2(x a f y -=的图像与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______对称(图四); (5)函数2()y b f x 的图像与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_______对称(图四);图四(6)函数2(2)ybf a x 的图像与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_________对称(图四);(7)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_________对称. 核心原理仍然是_____中点坐标公式______(图四).【例3】(1) 函数1lg600100y x=-与 x y lg =的图像关于______对称.(3,1)-(2)已知x x g lg )(=, )(x f 的图像与)(x g 的图像关于)1,2(对称,则)(x f 的解析式是________. (3)若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y =-f (x +1)的图象大致为( )解析:C 由y =f (x )的图象得到y =-f (x +1)的图象,需要先将y =f (x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得到y =-f (x )的图象,然后再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y =-f (x +1)的图象,根据上述步骤可知C 正确.三、图像的应用(综合练习与巩固)【1】将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y x =对称,然后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与曲线e x y =关于y 轴对称,则()f x 的解析式为()BA .()ln 1f x x =-B .()ln 1f x x =--C .()1ln f x x =-D .()1e xf x --=【2】若函数y =f (2x +1)是偶函数,则函数y =f (x )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 A .x =1 B .x =-1 C .x =2 D .x =-2解析:A 因为f (2x +1)是偶函数,所以f (2x +1)=f (-2x +1),所以f (x )=f (2-x ), 所以f (x )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1.【3】对于函数f (x )=lg(|x -2|+1),给出如下三个命题:①f (x +2)是偶函数;②f (x )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③f (x )没有最小值.其中正确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②.作出f (x )的图象,可知f (x )在(-∞,2)上是减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由图象可知函数存在最小值0.所以①②正确.【4】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g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1g x f x =-,则()()20172019f f +的值为__________.0A .1-B .1C .0D .无法计算解析:由题意,得(()1)g x f x ---=,∵()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g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 ∴()()g x g x -=-,()()f x f x -=,∴()()11f x f x =--+,∴()(2)f x f x +=-,∴()()4f x f x =+,∴()f x 的周期为4,∴()20171f f =(),()()20193(1)f f f ==-,又∵()1100()f f g -===(),∴()()201720190f f +=.【5】若函数()f x 满足:()(4)f x f x -=-+,且与直线2y kx k =-交于四个点,则这四个点的横坐标之和x 1 +x 2 +x 3 +x 4 =__________.8.【6】已知函数满足22|1|,1(43,1x f x x x x -+<⎧=⎨-+≥⎩则方程()12xf x -=的解的个数为______. 3 【变式一】已知函数满足22|1|,1(43,1x f x x x x -+<⎧=⎨-+≥⎩则方程[()]0f f x =的解的个数为______. 5 【变式二】 已知函数满足22|1|,1(43,1x f x x x x -+<⎧=⎨-+≥⎩则方程[()]0f f x ≤的解集为__________. (,6][2,0][22,4]-∞--+【7】已知函数2()2||1f x x x =+-,则对任意x 1,x 2∈R ,若0<|x 1|<|x 2|,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f (x 1)+f (x 2)<0B .f (x 1)+f (x 2)>0C .f (x 1)-f (x 2)>0D .f (x 1)-f (x 2)<0解析:D.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实线部分所示,且f (-x )=f (x ),从而函数f (x )是偶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又0<|x 1|<|x 2|,∴f (x 2)>f (x 1), 即f (x 1)-f (x 2)<0.思考: 若上题的函数改为f (x )=⎩⎪⎨⎪⎧x 2+2x -1,x ≥0,x 2-2x -1,x <0,呢?【8】已知当[]0,1x ∈时,函数21()y mx =-的图象与y x m =+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正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0,1][23,+)∞B .(0,1][3,)+∞C .(0,2][23,+)∞D .(0,2][3,+)∞解析:B.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221()(1)f x mx m x m ⎛=-=-⎝与()g x x m =+的大致图象.分两种情形: (1)当01m <≤时,11m≥,如图①,当[]0,1x ∈时,()f x 与()g x 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符合题意. (2)当1m >时,10m<<,如图②,要使()f x 与()g x 的图象在[]0,1上只有一个交点,只需()()11g f ≤,即211()m m +≤-,解得3m ≥或0m ≤(舍去).综上所述,(][0,13),m ∈+∞.故选B .【9】函数0.5()|log |2x f x x -=的零点个数为________.解析:2.由()0f x =,得0.51|log |2x x ⎛⎫= ⎪⎝⎭,作出函数105log ||y x =.和212xy ⎛⎫=⎪⎝⎭的图象, 由上图知两函数图象有2个交点,故函数()f x 有2个零点.【变式一】函数f (x )=2x |log 0.5x |-1的零点个数为________. 解析:2.由f (x )=0,得|log 0.5x |=⎝⎛⎭⎫12x.【变式二】0.5()|log |(0)f x x k k =->的零点是1,x x ,则( )A A.11x x = B.11x x < C.11x x > D.112x x <【变式三】0.5()|log |2xf x x -=的零点是1,x x ,则( )B A.11x x = B.11x x < C.11x x > D.112x x <【10】(波浪锯齿形)若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2)()f x f x -=,且当x ∈[0,1]时,f (x )=x ,则函数y =f (x )-log 3|x |的零点有_______个.解析: 4.因为偶函数f (x )满足f (x +2)=f (x ),故函数的周期为2.当x ∈[0,1]时,f (x )=x ,故当x ∈[-1,0]时,f (x )=-x .函数y =f (x )-log 3|x |的零点的个数等于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函数y =log 3|x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函数y =log 3|x |的图象,如图所示.显然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函数y =log 3|x |的图象有4个交点,故选B.【11】(波浪锯齿形)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2)()f x f x -=,且f (x )在区间[0,1]上 是减函数,则( )C .A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2对称B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3,0)-对称C .(3)(2018)(2019)f f f -<<D .[11,12] 是f (x )的一个单调增区间 【12】已知函数f (x )=2x ,x ∈R .(1)当m 取何值时,方程|f (x )-2|=m 有一个解?两个解?(2)若不等式[f (x )]2+f (x )-m >0 在 R 上恒成立,求m 的取值范围. 解:(1)令 F (x )=|f (x )-2|=|2x -2|,G (x )=m ,画出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看出,当m =0或m ≥2时,函数F (x )与G (x )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即原方程有一个解; 当0<m <2时,函数F (x )与G (x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即原方程有两个解.(2)令f (x )=t (t >0),H (t )=t 2+t ,因为H (t )=⎝⎛⎭⎫t +122-14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所以H (t )>H (0)=0.因此要使t 2+t >m 在区间(0,+∞)上恒成立, 应有m ≤0,即所求m 的取值范围为(-∞,0].四、真题赏析(全国卷中的对称)全国卷是“对称热爱狂”.新课标高考十六年以来(2007-2022)的和新高考三年以来(2020-2022),全国卷函数小题大约有共120道左右的,和对称有关的真题超过40道,占三分之一,是函数板块第一高频考点.现积累如下. 1.基础的对称【1】(2007全国一,文9,理9)()f x ,()g x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h x f x g x =+,则“()f x ,()g x 均为偶函数”是“()h x 为偶函数”的( )A .充要条件B .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C .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2】(2014全国一,文5,理3)设函数)(),(x g x f 的定义域为R ,且)(x f 是奇函数,)(x g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C ) A. )()(x g x f 是偶函数 B. )(|)(|x g x f 是奇函数 C. |)(|)(x g x f 是奇函数D. |)()(|x g x f 是奇函数【3】(2014全国二,文15)偶函数)(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2=x 对称,3)3(=f ,则)1(-f =________.3【4】(2008全国一,理9)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1)0f =,则不等式()()0f x f x x--<的解集为( D )A .(10)(1)-+∞,,B .(1)(01)-∞-,,C .(1)(1)-∞-+∞,,D .(10)(01)-,,解析:由奇函数()f x 可知()()2()0f x f x f x xx-<,而(1)0f =,则(1)(1)0f f -=-=,当0x >时,()0(1)f x f <=;当0x <时,()0(1)f x f >=-,又()f x 在(0)+∞,上为增函数,则奇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01,10x x <<-<<或.【5】(2014全国二,理15)已知偶函数()f x 在[)0,+∞单调递减,()20f =.若()10f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3-)【6】(2020新高考全国一卷8)若定义在R 的奇函数f (x )在(,0)-∞单调递减,且f (2)=0,则满足(10)x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1,1][3,-+∞B. 3,1][,[01]--C. [1,0][1,)-⋃+∞D. [1,0][1,3]-⋃【答案】D【解析】因为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且(2)0f =,所以()f x 在(0,)+∞上也是单调递减,且(2)0f -=,(0)0f =, 所以当(,2)(0,2)x ∈-∞-⋃时,()0f x >,当(2,0)(2,)x ∈-+∞时,()0f x <,所以由(10)xf x -≥可得:021012x x x <⎧⎨-≤-≤-≥⎩或或001212x x >⎧⎨≤-≤-≤-⎩或或0x =解得10x -≤≤或13x ≤≤,所以满足(10)x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1,0][1,3]-⋃,故选:D.【7】(2004全国一,理2,文,2)已知函数=-=+-=)(.)(.11lg)(a f b a f x xx f 则若( ) A .b B .-b C .b 1D .-b1【8】(2009全国二,文3)函数22log 2xy x-=+的图像(A )(A ) 关于原点对称 (B )关于主线y x =-对称 (C ) 关于y 轴对称 (D )关于直线y x =对称【9】(2017全国一,文9)已知函数()ln ln(2)f x x x =+-,则( C ) A .()f x 在(0,2)单调递增 B .()f x 在(0,2)单调递减C .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 =1对称D .y =()f x 的图像关于点(1,0)对称【10】(2018全国三,文7)下列函数中,其图像与函数ln y x =的图像关于直线1x =对称 的是(B )A .ln(1)y x =-B .ln(2)y x =-C .ln(1)y x =+D .ln(2)y x =+【11】(2021全国乙,文理4)设函数1(1xf x x-=+,则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 ) A. ()11f x -- B. ()11f x -+ C. ()11f x +- D. ()11f x ++【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1()11xf x x-==-++,对于A ,()2112fx --=-不是奇函数;对于B ,()211f x x -=+是奇函数; 对于C ,()21122f x x +-=-+,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不是奇函数; 对于D ,()212f x x ++=+,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不是奇函数.故选:B【12】(2015全国一,理13)若函数()ln(f x x x =+为偶函数,则a =.【13】(2021新高考全国一,13)已知函数()()32xx a f x -=⋅-是偶函数,则a =______.【答案】1【解析】因为()()32xx a f x -=⋅-,故()()32xf x x a --=-⋅-,因为()f x 为偶函数,故()()f x f x -=,时()()32222xx x x xa x a -⋅-=-⋅-,整理得到()()12+2=0x x a --,故1a =,故答案为:1【14】(2007全国一,文、理14)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3log (0)y x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f x =__________.【15】(2008全国一,文8、理6)若函数(1)y f x =-的图像与函数ln 1y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f x =( B )A .21x e -B .2xe C .21x e +D .22x e +【16】(2008全国二,文4、理3)函数1()f x x x=-的图像关于( C ) A .y 轴对称 B . 直线x y -=对称 C . 坐标原点对称 D . 直线x y =对称【17】(2012全国新课标,理12)设点P 在曲线12x y e =上,点Q 在曲线ln(2)y x =上,则PQ 最小值为( A )()A 1ln 2- ()B2(1ln 2)-()C 1ln 2+ ()D 2(1ln 2)+解析:函数12xy e =与函数ln(2)y x =互为反函数,图象关于y x =对称 函数12x y e =上的点1(,)2x P x e 到直线y x =的距离为122x e d -=,设函数min min 111ln 2()()1()1ln 222x g x e x g x e g x d -'=-⇒=-⇒=-⇒=由图象关于y x =对称得:PQ 最小值为min 22(1ln 2)d =-【18】(2015全国一,文12)设函数()y f x =的图像与2x ay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且(2)(4)1f f -+-=,则a =(C )(A ) 1- (B )1 (C )2 (D )4此题的出现,提醒我们,理解到本质最重要.否则纲貌似超了,说不超说超纲也不超.【19】(2013全国一,理16)若函数()f x =22(1)()x x ax b -++的图像关于直线2x =-对称,则()f x 的最大值是______.16【20】(2018全国二,文12,理11)已知()f x 是定义域为(,)-∞+∞的奇函数,满足(1)(1)f x f x -=+.若(1)2f =,则(1)(2)(3)(50)f f f f ++++=…(C )A .50-B .0C .2D .50【21】(2021全国甲,理12)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1fx +为奇函数,()2f x +为偶函数,当[]1,2x ∈时,2()f x ax b =+.若()()036f f +=,则92f ⎛⎫= ⎪⎝⎭( )A. 94-B. 32-C.74D.52【答案】D 【解析】因为()1f x +是奇函数,所以()()11f x f x -+=-+①;因为()2f x +是偶函数,所以()()22f x f x +=-+②.令1x =,由①得:()()()024f f a b =-=-+,由②得:()()31f f a b ==+,因为()()036f f +=,所以()462a b a b a -+++=⇒=-,令0x =,由①得:()()()11102f f f b =-⇒=⇒=,所以()222f x x =-+.思路一:从定义入手.955122222f f f f ⎛⎫⎛⎫⎛⎫⎛⎫=+=-+=- ⎪ ⎪ ⎪ ⎪⎝⎭⎝⎭⎝⎭⎝⎭,133512222f f f f ⎛⎫⎛⎫⎛⎫⎛⎫-=-+=-+=- ⎪ ⎪ ⎪ ⎪⎝⎭⎝⎭⎝⎭⎝⎭511322=2222f f f f ⎛⎫⎛⎫⎛⎫⎛⎫-=-+=--+- ⎪ ⎪ ⎪ ⎪⎝⎭⎝⎭⎝⎭⎝⎭,所以935222f ⎛⎫⎛⎫=-= ⎪ ⎪⎝⎭⎝⎭. 思路二:从周期性入手由两个对称性可知,函数()f x 的周期4T =.所以91352222f f f ⎛⎫⎛⎫⎛⎫==-= ⎪ ⎪ ⎪⎝⎭⎝⎭⎝⎭.故选:D .2.和零点有关的对称问题(或利用对称性求值)见下:1.具体函数对称性【22】(2010全国一理10)已知函数()|lg |f x x =,若0a b <<,且()()f a f b =,则2a b +的取值范围是( A )(A))+∞ (B))+∞ (C)(3,)+∞ (D)[3,)+∞【23】(2010全国一文7)已知函数()|lg |f x x =.若a b ≠且,()()f a f b =,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C )(A)(1,)+∞ (B)[1,)+∞(C) (2,)+∞ (D) [2,)+∞【24】(2011全国新课标文12)已知函数()y f x =的周期为2,当[1,1]x ∈-时2()f x x =, 那么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函数|lg |y x =的图象的交点共有(A )A .10个B .9个C .8个D .1个【25】(2010全国一理15)直线1y =与曲线2y x x a =-+有四个交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5)4解析: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直线1y =与曲线2y x x a =-+,观图可知,a 的取值必须满足1,414a a >⎧⎪⎨-<⎪⎩解得514a <<. 【26】(2015全国二文12)设函数()()2111ln x x x f +-+=,则使得()()12->x f x f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A.⎝ ⎛⎭⎪⎫13,1B.()∞+⋃⎪⎭⎫ ⎝⎛∞,,131- C.⎝ ⎛⎭⎪⎫-13,13 D.⎪⎭⎫ ⎝⎛∞+⋃⎪⎭⎫ ⎝⎛∞,,3131--【27】(2016全国二文12)已知函数f (x )(x ∈R )满足f (x )=f (2-x ),若函数y =|x 2-2x -3| 与y =f (x ) 图像的交点为(x 1,y 1),(x 2,y 2),…,(x m ,y m ),则1=mi i x =∑ (B)(A)0 (B)m (C) 2m (D) 4m【28】(2020全国二理9)设函数()ln |21|ln |21|f x x x =+--,则f (x )( ) A. 是偶函数,且在1(,)2+∞单调递增B. 是奇函数,且在1(,)2-单调递减 C. 是偶函数,且在1(,)2-∞-单调递增D. 是奇函数,且在1(,)2-∞-单调递减【答案】D【解析】由()ln 21ln 21f x x x =+--得()f x 定义域为12x⎫≠±⎨⎩,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又()()ln 12ln 21ln 21ln 21f x x x x x f x -=----=--+=-,()f x ∴为定义域上的奇函数,可排除AC ;当1,2x ⎛∈-⎪⎝时,()()()ln 21ln 12f x x x =+--,()ln 21y x =+在1,2⎛-⎪⎝上单调递增,()ln 12y x =-在1,2⎛-⎪⎝上单调递减,()f x ∴在1,2⎛-⎪⎝上单调递增,排除B ;当1,2x ⎛∈-∞-⎪⎝时,()()()212ln 21ln 12ln ln 12121x f x x x x +⎛=----==+⎪-⎝,2121x μ=+-在1,2⎛-∞- ⎪⎝上单调递减,()ln f μμ=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根据复合函数单调性可知:()f x 在1,2⎛-∞- ⎪⎝上单调递减,D 正确. 故选:D.【29】(2020全国三理16)关于函数f (x )=1sin sin x x+有如下四个命题:①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②f (x )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③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 =2π对称.④f (x )的最小值为2.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 【答案】②③【解析】对于命题①,12622f π⎛⎫=+=⎪⎝⎭,12622f π⎛⎫-=--=- ⎪⎭,则6f π⎛⎫⎛⎫-≠ ⎪ ⎪⎝⎭⎝⎭, 所以,函数()f x 的图象不关于y 轴对称,命题①错误;对于命题②,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x x k k Z π≠∈,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11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f x x x x f x x x x ⎛-=-+=--=-+=- -⎝,所以,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命题②正确;对于命题③,1sin cos 22cos sin 2f x x x x x πππ⎛⎫⎛⎫-=-+=+⎪ ⎪⎛⎝⎭⎝⎭- ⎪⎝,1sin cos 22cos sin 2f x x x x x πππ⎛⎫⎛⎫+=++=+⎪ ⎪⎛⎝⎭⎝⎭+ ⎪⎝,则2f x f x ππ⎛⎫⎛⎫-=+ ⎪ ⎪⎝⎭⎝⎭,所以,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x π=对称,命题③正确;对于命题④,当0x π-<<时,sin 0x <,则()1sin 02sin f x x x=+<<, 命题④错误.故答案为:②③. 【30】(2022全国甲文理5)函数()33cos x x x -=-在区间ππ,2⎡-⎥⎣的图象大致为( )A. B.C. D.【答案】A【解析】令()()33cos ,,2xxf x x x ππ-⎤=-∈-⎥⎦, 则()()()()()33cos 33cos xx x x f x x x f x ---=--=--=-,所以()f x 为奇函数,排除BD ;又当0,2x π⎛⎫∈⎪⎝时,330,cos 0xx -->>,所以()0f x >,排除C.故选:A.【31】(2022全国新高考全国一卷9)记函数()sin (0)4f x x b πωω⎛=++> ⎝的最小正周期为T .若23T ππ<<,且()y f x =的图象关于点3,22π⎛⎫⎝中心对称,则2f π⎛⎫= ⎪⎝⎭( ) A. 1 B.32C.52D. 3【答案】A【解析】由函数的最小正周期T 满足23T ππ<<,得23πππω<,解得23ω<<,又因为函数图象关于点3,22π⎛⎫⎝对称,所以3,2k k Z ππωπ+=∈,且2b =,所以2,6k k Z ω=-+∈,所以52ω=,5()sin 22f x x π⎛=++ ⎝, 所以5sin 21244f ππ⎛⎫⎛⎫=++=⎪ ⎪⎝⎭⎝⎭.故选:A【32】(2022全国新高考全国二卷9)函数()sin(2)(0π)f x x ϕϕ=+<<的图象以2π,03⎛ ⎝中心对称,则( )A. y =()f x 在5π0,12⎛ ⎝单调递减B. y =()f x 在π11π,1212⎛-⎪⎝有2个极值点C. 直线7π6x =是一条对称轴 D. 直线2y =是一条切线【答案】AD【解析】由题意得:2π4πsin 03f ϕ⎛⎫⎛⎫=+= ⎪⎪⎝⎭⎝⎭,所以4ππ3k ϕ+=,k ∈Z , 即4ππ,3k k ϕ=-+∈Z ,又0πϕ<<,所以2k =时,2π3ϕ=,故2π()sin 23f x x ⎛= ⎝.对A ,当5π0,12x ⎛∈⎪⎝时,2π2π3π2332x ⎛+⎪⎝,由正弦函数sin y u =图象知()y f x =在5π0,12⎛ ⎝上是单调递减;对B ,当π11π,1212x ⎛∈-⎪⎝时,2ππ5π2322x ⎛+⎪⎝,由正弦函数sin y u =图象知()y f x =只有1个极值点,由2π3π23x +,解得5π12x =,即5π12x =为函数的唯一极值点; 对C ,当7π6x =时,2π2π3x +,7π()06f =,直线7π6x =不是对称轴;对D ,由2π2cos 213y ⎛'=+=- ⎝得:2π1cos 23x ⎛+=- ⎝, 解得2π2π2π3x +=+或2π4π2π,3x k k +=+∈Z ,从而得:πx k =或ππ,3x k k =+∈Z ,所以函数()y f x =在点0,2⎛ ⎝处的切线斜率为02π2cos13x k y =='==-,切线方程为:(0)2y -=--即2y =.故选:AD .【33】(2022全国新高考全国一卷10)已知函数3()1f x x x =-+,则( )A. ()f x 有两个极值点B. ()f x 有三个零点C. 点(0,1)是曲线()y f x =的对称中心D. 直线2y x =是曲线()y f x =的切线【答案】AC【解析】由题,()231f x x '=-,令()0f x '>得3x >或3x <-,令()0f x '<得3x -<<,所以()f x 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所以x =是极值点,故A 正确;因(103f -=+>,103f =->,()250f -=-<,所以,函数()f x 在,⎛-∞ ⎝上有一个零点,当x ≥()03f x f ⎛≥ ⎝,即函数()f x 在3⎛∞ ⎝上无零点,综上所述,函数()f x 有一个零点,故B 错误;令3()h x x x =-,该函数的定义域为R ,()()()()33h x x x x x h x -=---=-+=-,则()h x 是奇函数,(0,0)是()h x 的对称中心,将()h x 的图象向上移动一个单位得到()f x 的图象, 所以点(0,1)是曲线()y f x =的对称中心,故C 正确; 令()2312f x x '=-=,可得1x =±,又()(1)11f f =-=,当切点为(1,1)时,切线方程为21y x =-,当切点为(1,1)-时,切线方程为23y x =+, 故D 错误.故选:AC2.抽象函数对称性(或虽为具体函数但是具体函数虚晃一枪的对称)【34】(2009全国一,理1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若(1)f x +与(1)f x -都是奇函数,则( D ) (A) ()f x 是偶函数(B) ()f x 是奇函数 (C) ()(2)f x f x =+ (D) (3)f x +是奇函数【35】(2021新高考全国二8)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2f x +为偶函数,()21f x +为奇函数,则( ) A. 102f ⎫-= ⎪⎭B. ()10f -=C. ()20f =D. ()40f =【答案】B【解析】因为函数()2f x +为偶函数,则()()22f x f x +=-,可得()()31f x f x +=-,因为函数()21f x +为奇函数,则()()1221f x f x -=-+,所以,()()11f x f x -=-+,所以,()()()311f x f x f x +=-+=-,即()()4f x f x =+,故函数()f x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因为函数()()21F x f x =+为奇函数,则()()010F f ==,故()()110f f -=-=,其它三个选项未知.故选:B.【36】(2011全国新课标理12)函数11y x =-的图像与函数2sin (24)y x x π=-≤≤的图像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D) (A )2 (B) 4 (C) 6(D)8总结:换元后提取对称性【37】(2012全国新课标文16)设函数()f x =(x +1)2+sin x x 2+1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则M+m =____解析()f x =22sin 11x x +++,设()g x =()1f x -=22sin 1xx ++,则()g x 是奇函数, ∵()f x 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g x 的最大值为M-1,最小值为m -1, ∴110M m -+-=,M m +=2. 总结:拆分后提取对称性【38】(2016全国二,理12)已知函数()()f x x ∈R 满足()2()f x f x -=-,若函数1x y x+=与()y f x =图像的交点为1122(,),(,),,(,),m x y x y x y ⋅⋅⋅则1)mi i xy ==∑ (B )(A )0 (B )m (C )2m (D )4m总结:换元后提取对称性【39】(2017全国三,理11,文12)已知函数211()2()x f x x x a e e --+=-++有唯一零点,则a =(C )A .12-B .13C .12D .1总结:换元后提取对称性,背景在课本《必修一》P83,B 组4.【40】(2018全国三文16)已知函数())1f x x =+,()4f a =,则()f a -= ______.2-【41】(2022全国乙卷理12)已知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均为R ,且()(2)5,()(4)7f x g x g x f x +-=--=.若()y g x =的图像关于直线2x =对称,(2)4g =,则221(k f k==∑( )A. 21-B. 22-C. 23-D. 24-【答案】D【解析】因为()y g x =的图像关于直线2x =对称,所以()()22g x g x -=+,因为()(4)7g x f x --=,所以(2)(2)7g x f x +--=,即(2)7(2)g x f x +=+-, 因为()(2)5f x g x +-=,所以()(2)5f x g x ++=, 代入得[]()7(2)5f x f x ++-=,即()(2)2f x f x +-=-,所以()()()()35212510f f f +++=-⨯=-,()()()()46222510f f f +++=-⨯=-.因为()(2)5f x g x +-=,所以(0)(2)5f g +=,即()01f =,所以()(2)203f f =--=-.因为()(4)7g x f x --=,所以(4)()7g x f x +-=,又因为()(2)5f x g x +-=, 联立得,()()2412g x g x -++=,所以()y g x =的图像关于点()3,6中心对称,因为函数()g x 的定义域为R ,所以()36g =因为()(2)5f x g x ++=,所以()()1531f g =-=-.所以()()()()()()()()221123521462213101024.(k f f f f f f f f f k=+++++++++=----=-⎡⎤⎡⎤⎣⎦⎣⎦=∑【42】(2022全国新高考全国一卷12)已知函数()f x 及其导函数()'f x 的定义域均为R ,记()()g x f x '=,若322f ⎛- ⎪⎝,(2)g x +均为偶函数,则( )A. (0)0f =B. 102g ⎛-= ⎪⎝ C. (1)(4)f f -= D. (1)(2)g g -=【答案】BC 【解析】因为322f ⎛-⎪⎝,(2)g x +均为偶函数, 所以322f x f x ⎛⎫⎛⎫-=+ ⎪ ⎪⎝⎭⎝⎭即32f x f x ⎛⎫⎛⎫-=+ ⎪ ⎪⎝⎭⎝⎭,(2)(2)g x g x +=-,所以()()3f x f x -=,(4)()g x g x -=,则(1)(4)f f -=,故C 正确;函数()f x ,()g x 的图象分别关于直线3,2x =对称,又()()g x f x '=,且函数()f x 可导,所以()()30,32g g x g x ⎛⎫=-=-⎪⎝⎭,所以()(4)()3g x g x g x -==--,所以()(2)(1)g x g x g x +=-+=,所以102g ⎛⎫⎛⎫-== ⎪ ⎪⎝⎭⎝⎭,()()()112g g g -==-,故B 正确,D 错误;若函数()f x 满足题设条件,则函数()f x C +(C 为常数)也满足题设条件,所以无法确定()f x 的函数值,故A 错误.故选:BC.【43】(2022全国新高考全国二卷8)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且()()()(),(1)1f x y f x y f x f y f ++-==,则221(k f k ==∑( )A. 3-B. 2-C. 0D. 1【答案】A【解析】因为()()()()f x y f x y f x f y ++-=,令1,0x y ==可得,()()()2110f f f =,所以()02f =,令0x =可得,()()()2f y f y f y +-=,即()()f y f y =-,所以函数()f x 为偶函数,令1y =得,()()()()()111f x f x f x f f x ++-==,即有()()()21f x f x f x ++=+,从而可知()()21f x f x +=--,()()14f x f x -=--,故()()24f x f x +=-,即()()6f x f x =+,所以函数()f x 的一个周期为6.因为()()()210121f f f =-=-=-,()()()321112f f f =-=--=-,()()()4221f f f =-==-,()()()5111f f f =-==,()()602f f ==,所以一个周期内的()()()1260f f f +++=.由于22除以6余4,所以()()()()()221123411213k f k f f f f ==+++=---=-∑.故选:A .。

高中数学对称点公式

高中数学对称点公式

高中数学对称点公式
1)点关于点对称:思路:利用中点坐标公式
点A(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A′(-a,-b).
(2)点关于直线对称:
①点A(a,b)关于x轴的对称点A′(a,-b).
②点A(a,b)关于y轴的对称点A′(-a,b).
③点A(a,b)关于y=x的对称点A′(b,a).
④点A(a,b)关于y=-x的对称点A′(-b,-a).
⑤点A(a,b)关于x=m的对称点A′(2m-a,b).
⑥点A(a,b)关于y=n的对称点A′(a,2n-b).
⑦点A(x0,y0)关于直线l:Ax+By+C=0的对称点A′.
思路一:利用中点坐标公式、中点在直线l上、垂直关系.(重点掌握)
思路二:利用点斜式求出方程,联立方程求出交点,再利用中点坐标公式. (3)直线关于点对称:
思路一:轨迹法.(重点掌握)
思路二:在给定直线上任取两点,求出这两点关于点的对称点,再求方程. 思路三:平行直线系.
(4)直线l:Ax+By+C=0关于直线对称:
①直线l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是:Ax+B(-y)+C=0
②直线l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是:A(-x) +By+C=0
③直线l关于y=x对称的直线是:Ay+Bx+C=0
④直线l关于y=-x对称的直线是:A(-y) +B(-x) +C=0
⑤直线l关于直线l1:A1x+B1y+C1=0对称的直线是l′:思路一:到角公式法(重点掌握)思路二:中点坐标法思路三:轨迹法思路四:待定系数法思路五:直线系法.。

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常见“对称”问题的探讨共5页文档

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常见“对称”问题的探讨共5页文档

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常见“对称”问题的探讨“对称”问题不仅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

由于“对称”问题的形式较多,知识点较分散,学生对此都感到头疼。

对此,笔者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对称”问题进行归类总结,找出每种“对称”问题的特点和内在联系,以期使学生能够轻松地解决对称问题。

一、有关点的对称1.点关于点的对称。

点P(x,y)和P′(x′,y′)关于点M(a,b)对称,可把点M看做是线段PP'的中点,利用中点公式,得到它们坐标之间的关系,即a=■,b=■。

2.点关于直线的对称。

点P(x,y)和P′(x′,y′)关于直线l对称,可以利用直l为线段PP′的垂直平分线的特点,即线段PP′的中点在直线l上,其坐标满足直线l所在方程,并且线段PP′与直线l互相垂直。

3.点关特殊点、线对称。

可以省略中间推导过程,按照一定规律直接得到对称点坐标,如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为(x,-y),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为(-x,-y),关于直线y=x对称点的坐标为(y,x);关于直线y=-x对称的坐标为(-y,-x)。

例1.点M(8,9)关于x轴的对称点(8,-9),关于y轴的对称点(-8,9),关于原点的对称点(-8,-9),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9,8),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9,-8)。

例2.若函数y=f(x),在(-∞,+∞)上为奇函数,且当x∈[0,+∞)时有f(x)=x2-4x-3,求x∈(0,+∞]上的最大值。

解:由于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可直接得到x∈(-∞,0]的关系式。

-f(x)=(-x)2-4(-x)-3即f(x)=-x2-4x+3,当x=-■,即x=-2时,有f(x)max=f(-2)=-(-2)2-4×(-2)+3=7。

二、有关直线的对称1.直线关于点的对称。

直线l∶y=kx+b关于点M(a,b)的对称直线l′∶y=k1x+b1,它们之间具有如下两个特点:(1)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C
3.已知直线l1:x+my+5=0和直线l2:x+ny+p=0,则l1、l2关于y轴对称的充要条件是
A. = B.p=-5C.m=-n且p=-5D. =- 且p=-5
解析:直线l1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x)+my+5=0,即x-my-5=0,与l2比较,
∴m=-n且p=-5.反之亦验证成立.
则 = .解得k=- .代入点斜式得直线b的方程为
y-(-2)=- (x-3),即2x+11y+16=0.
方法二:设直线b上的动点P(x,y),直线a上的点Q(x0,4-2x0),且P、Q两点关于直线l:3x+4y-1=0对称,则有
= ,
= .消去x0,得2x+11y+16=0或2x+y-4=0(舍).
A.2x-y-5=0 B.x+2y-3=0
C.x+2y+3=0D.2x-y-1=0
解析:将x+2y-1=0中的x、y分别代以2-x,-2-y,得(2-x)+2(-2-y)-1=0,即x+2y+3=0.故选C.
答案:C
8.两直线y= x和x=1关于直线l对称,直线l的方程是____________.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析:l上的点为到两直线y= x与x=1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即 =|x-1|,化简得x+ y-2=0或3x- y-2=0.
解:由点M(3,5)及直线l,可求得点M关于l的对称点M1(5,1).同样容易求得点M关于y轴的对称点M2(-3,5).
据M1及M2两点可得到直线M1M2的方程为x+2y-7=0.
令x=0,得到M1M2与y轴的交点Q(0, ).
x+2y-7=0,
x-2y+2=0,故点P( , )、Q(0, )即为所求.
答案:C
4.点A(4,5)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B(-2,7),则l的方程为____________.
解析:对称轴是以两对称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垂线.
答案:3x-y+3=0
5.设直线x+4y-5=0的倾斜角为θ,则它关于直线y-3=0对称的直线的倾斜角是____________.
解析:数形结合.
答案:π-θ
由Δ=k2-4( + - )>0 <0 -2<k<0.
A.(a,b)B.(b,a)C.(-a,-b)D.(-b,-a)
解析:N(a,-b),P(-a,-b),则Q(b,a).
答案:B
2.曲线y2=4x关于直线x=2对称的曲线方程是
A.y2=8-4xB.y2=4x-8C.y2=16-4xD.y2=4x-16
解析:设曲线y2=4x关于直线x=2对称的曲线为C,在曲线C上任取一点P(x,y),则P(x,y)关于直线x=2的对称点为Q(4-x,y).因为Q(4-x,y)在曲线y2=4x上,所以y2=4(4-x),即y2=16-4x.
6.已知圆C与圆(x-1)2+y2=1关于直线y=-x对称,则圆C的方程为
A.(x+1)2+y2=1 B.x2+y2=1
C.x2+(y+1)2=1D.x2+(y-1)2=1
解析:由M(x,y)关于y=-x的对称点为(-y,-x),
即得x2+(y+1)2=1.
答案:C
7.与直线x+2y-1=0关于点(1,-1)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所以函数y是x轴上的点P(x,0)与两定点A(0,3)、B(4,3)距离之和.
y的最小值就是|PA|+|PB|的最小值.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若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0,-3),
则|PA|+|PB|的最小值等于|A′B|,即 =4 .所以ymin=4 .
12.直线y=2x是△ABC中∠C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若A、B坐标分别为A(-4,2)、B(3,1),求点C的坐标,并判断△ABC的形状.
14.直线l经过点(1,1),若抛物线y2=x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l对称,求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设抛物线上关于直线l:y-1=k(x-1)对称的两点为(y12,y1)、(y22,y2),
=-
-1=k( -1)
y1+y2=-k,
y1y2= + - ,
∴y1、y2是方程y2+ky+ + - =0的两根.
对称问题
【知识要点】
1.点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对称中心恰是这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因此中心对称的问题是线段中点坐标公式的应用问题.
设P(x0,y0),对称中心为A(a,b),则P关于A的对称点为P′(2a-x0,2b-y0).
2.点关于直线成轴对称问题
由轴对称定义知,对称轴即为两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利用“垂直”“平分”这两个条件建立方程组,就可求出对顶点的坐标.一般情形如下:
(4)点(x,y)关于直线x-y=0的对称点为(y,x);
(5)点(x,y)关于直线x+y=0的对称点为(-y,-x).
【典型例题】
【例1】求直线a:2x+y-4=0关于直线l:3x+4y-1=0对称的直线b的方程.
2x+y-4=0,
3x+4y-1=0,
方法一:设直线b的斜率为k,又知直线a的斜率为-2,直线l的斜率为- .
答案:(5,6)
10.已知△ABC的一个顶点A(-1,-4),∠B、∠C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l1:y+1=0,l2:x+y+1=0,求边BC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设点A(-1,-4)关于直线y+1=0的对称点为A′(x1,y1),则x1=-1,y1=2×(-1)-(-4)=2,即A′(-1,2).
∴k = =-2.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6=-2(x+2),即2x+y-2=0.
【例3】已知点M(3,5),在直线l:x-2y+2=0和y轴上各找一点P和Q,使△MPQ的周长最小.
剖析:如下图,作点M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M1,再作点M关于y轴的对称点M2,连结MM1、MM2,连线MM1、MM2与l及y轴交于P与Q两点,由轴对称及平面几何知识,可知这样得到的△MPQ的周长最小.
在直线BC上,再设点A(-1,-4)关于l2:x+y+1=0的对称点为A″(x2,y2),则有
×(-1)=-1,
+ +1=0.
x2=3,
y2=0,
即A″(3,0)也在直线BC上,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得 = ,即x+2y-3=0为边BC所在直线的方程.
11.求函数y= + 的最小值.
解:因为y= + ,
深化拓展
.已知点A(1,3)、B(5,2),在x轴上找一点P,使得|PA|+|PB|最小,则最小值为____________,P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答案: ( ,0)
【巩固练习】
1.已知点M(a,b)与N关于x轴对称,点P与点N关于y轴对称,点Q与点P关于直线x+y=0对称,则点Q的坐标为
(1)曲线f(x,y)=0关于已知点A(a,b)的对称曲线的方程是f(2a-x,2b-y)=0.
(2)曲线f(x,y)=0关于直线y=kx+b的对称曲线的求法:
设曲线f(x,y)=0上任意一点为P(x0,y0),P点关于直线y=kx+b的对称点为P′(y,x),则由(2)知,P与P′的坐标满足
·k=-1,
【例2】光线从点A(-3,4)发出,经过x轴反射,再经过y轴反射,光线经过点B(-2,6),求射入y轴后的反射线的方程.
剖析:由物理中光学知识知,入射线和反射线关于法线对称.
解:∵A(-3,4)关于x轴的对称点A1(-3,-4)在经x轴反射的光线上,
同样A1(-3,-4)关于y轴的对称点A2(3,-4)在经过射入y轴的反射线上,
设点P(x0,y0)关于直线y=kx+b的对称点为P′(x′,y′),则有
·k=-1,
=k· +b,
特殊地,点P(x0,y0)关于直线x=a的对称点为P′(2a-x0,y0);点P(x0,y0)关于直线y=b的对称点为P′(x0,2b-y0).
3.曲线关于点、曲线关于直线的中心或轴对称问题,一般是转化为点的中心对称或轴对称(这里既可选特殊点,也可选任意点实施转化).一般结论如下:
+2· -2=0,
·(- )=-1.
x1=- ,
y1=- .
由两点式求得直线A1B的方程为y= (x-4)+1,直线A1B与l的交点可求得为P( ,- ).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PA|+|PB|最小.
(2)由两点式求得直线AB的方程为y-1=-(x-4),即x+y-5=0.
直线AB与l的交点可求得为P(8,-3),它使|PA|-|PB|最大.
=k· +b,
代入已知曲线f(x,y)=0,应有f(x0,y0)=0.利用坐标代换法就可求出曲线f(x,y)=0关于直线y=kx+b的对称曲线方程.
4.两点关于点对称、两点关于直线对称的常见结论:
(1)点(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x,-y);
(2)点(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x,y);
(3)点(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x,-y);
y=2x,y=4.∴所求C点坐标为(2,4).
由题意|AB|2=50,|AC|2=40,|BC|2=10,∴△ABC为直角三角形.
13.已知两点A(2,3)、B(4,1),直线l:x+2y-2=0,在直线l上求一点P.
(1)使|PA|+|PB|最小;(2)使|PA|-|PB|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