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的做法和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减负增效的作法和体会
武汉市黄陂区实验小学胡木
【关键词】减负增效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这已经成为全社会公认和关注的问题。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为全社会沉重的呐喊。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高效是我们一线教师必然的追求。高效是花费最小的投入收获最大的效果,是相对于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言的。
教育部门想减负,家长想减负,教师也想减负,全社会都想减负,为什么“负”这么难减?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的吗?我们不可能奢望:通过对一篇文章的探讨就能改变这一陈年顽疾,作为一名教师,凭着对教育的良知和责任以及践行,在这里只能浅谈一下自己的作法和体会。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是减负增效之根
新课标多处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我们的教师只能为学生负责布置一方舞台,学生是舞台上的绝对主角,我们是报幕员或者嘉宾,有了这样的角色定位,才有了参与者的主次之分,才有了教学活动的合理安排。
1、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行为的发展。在英语里有句格言“只要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在六年级上册《分数的除法.》里,面对学生喜闻乐见的折纸活动,我让学生去想一想,画一画、折一折、议一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了,结果事倍功半。学生自身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各种努力也只是将各种外因转化成内因或促进内因的发展。学生个体学习的过程是他人无法代替,教师的思维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教育家杜威说,经验一词的意思是在经历中体验。一旦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的潜能才能被唤醒和激发。
2、处理好教和学的的关系。教师相对于学生是“能者”,完全能够把自己的思路流利的讲下来,一套又一套的,虽然辛苦且耗费时间,但是学生不一定买账,。教师该不该讲?答案是肯定的,教师该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努力一下能
会的也不讲,学生确实不会的再点拨、引导、讲解,讲在疑惑处,讲在关键处,讲在重难处。把讲落到精当处,落到了实处,教师的讲的时间少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多了起来,学生主体地位自然就落实了。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中,学生对“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解方程的方法?”这些问题,学生基本上可以通过自学和交流解决,教师可以不讲或少讲,学生真正疑惑的是:@—3=9,等式两边要同时减去一个数,并且是3。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举一反三解决类似的习题。孔子说:“不悱不启”,即是指讲在精妙处。
二、作业习题少而精,突出方法是减负增效之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无论是陈道训老师的“题组导学”教学法,还是蔡林森老师的“先学后教”教学法,他们的课堂习题训练量都有大约20分钟,有此足见习题训练对于数学的重要性——无需质疑。
我们可能将“重要性”转化成了题海大战,试卷战术,当然结果是教师感觉累,学生负担重。据研究表明,过重的学习负担易破坏脑机能的动态平衡。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学习主要是依靠大脑的积极活动。一般说来,合理的学习训练会促进大脑机能的发展。但是过重的学习负担就容易破坏脑机能的平衡状态,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衡。由于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兴奋和疲劳状态,就会使那些神经活动弱型的学生产生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食欲不振、精神恍惚等种种神经功能症状。我们有时不得不感叹:好心的教育竟然无心的伤害了可爱的学生。
如果习题训练量过少或没有,不但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连对学生的知识巩固都达不到,我们的数学学习又能收获什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既不伤脑,又学得好”的习题训练途径呢?这种途径是以教师的钻研、付出、成长为前提的。我在教学中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做的。
1、精编习题。习题要做到少而精,少是相对于题海而言的。在六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中,我编了如下习题:
42×(1/6+2/7)54×5/9-54×4/9
20×11/9*2/11 29×23/28
20×4/19-4/19
我尽量尝试将习题的全面性和代表性结合起来,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让
学生有大的收获。习题量的多少是以学生的承受能力的大小来决定的,它是以数学学科和学生身心的特点为指导的。(如完成作业的时间和学生的状态为参考指标)
2、突出方法。新课标在三维目标中指出,注重学生的“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学生不仅仅要通过训练学会解答习题,更重要的是从训练中归纳总结出解答的方法,然后再举一反三实践于习题的解答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也在于此。在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法的应用》中,学生通过练习,将习题归纳为三种类型,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学生一旦掌握了解题和学习的方法,则是找到了一把“金钥匙”,不但能够高效而且还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喜悦。
我们寻找着少和精的平衡点,打造着过程和方法的结合体。植物通过叶子的光合作用,让自己获得充分的营养,如果我们的学生通过“平衡点”和“结合体”获得了足够的营养,我们就可以不需要另外给他施肥。
三、鼓励学生编题,渗透数学思想是减负增效之果
数学思想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人们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
我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编题来学习数学,进而感受和形成数学思想。我的学生在《百分数》的学习中编出了这样的习题:
1、黄陂某文具店的“晨光”圆珠笔1.5元/支,如果购买一板(12支),可
以打八折,购买一板需要多少元钱?
2、五湖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4人,五年级有学生16人,五年级的学生人数
比六年级多百分之几?六年级学生人数比五年级少百分之几?(得数保
留三位小数)
学生要编出数学习题,必须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且掌握题型的结构特点,这是对知识和方法的一个深化。学生需要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们的学生肯定会在编题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脱离生活实际,或对其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不透彻等等,但是他们可以重新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