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神性的斗争:简析丁梅斯代尔
思辨“人性”与“神性”的抗争
思辨“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梁铎(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00)摘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每每带有悲剧色彩。
在西方文学作品关于神职人员的爱情的描写中,便有了“人性”与“神性”的抗争。
本文试从三部作品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爱情;人性;神性;抗争;悲剧爱情,永远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爱情与“谈爱色变”的禁欲主义一直在作着努力的抗争,即“人性”与“神性”的抗争。
尽管这种碰撞都带有悲剧色彩。
文章试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中笼罩在宗教统治下的爱情悲剧。
1人性悲剧:扭曲、变态的爱情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副主教克洛德一直被看作邪恶势力的代表,但如果认真考察他的内心世界及同周围环境的联系,就不难发现,他身上不仅有牧师的虚伪,也有着人性遭到压抑之后的悲哀。
纵观14世纪后期的欧洲,资产阶级掀起人文主义运动,这场运动直接抨击了中世纪的教会的精神独裁和禁欲主义,追求个人的现世幸福已成为普遍现象。
克洛德一直过着远离女人的清修生活,节制自己的各种欲望。
直到见到了在巴黎街头跳舞的艾斯美拉达,人的意识才觉醒了。
他被这种强烈的爱折磨着。
作为一个神职人员,这可谓是大逆不道。
但是副主教也是一个人,他也有人的感情、欲望和爱。
然而,他所要求的这种爱是他所代表的势力和环境所不能允许的,因此,它表现出来的方式便是扭曲的,变形的。
他一方面憎恨宗教的非人性,一方面又在心里激起了对自己人性要求的憎恨,使自己成为一个无法解脱的疯狂的人。
于是在他爱而不得中,他设置了一系列阴谋,劫持爱斯美拉达,诬陷她,直到把她送上绞刑架,处在“人性”与“神性”双重压迫下的克洛德,最终也在自己布下的宗教网中毁灭了。
2处境悲剧:内疚、自责的爱情与克洛德的悲剧不同的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中则描写了海丝特·白兰与神职人员亚瑟·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悲剧。
《红字》中三个主要人物人性的复苏
167BI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霍桑是19世纪前半期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其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重讲一遍的故事》、《红字》等。
其中《红字》以十七世纪北美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讲述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
故事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在几年前曾与一个畸形的年老学者结合,但他们的结合是无爱的,年老的学者只是想借海丝特的年轻使自己恢复活力。
婚后两人决定移居波士顿,在途经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时,丈夫因有事留下,妻子先行来到波士顿,一住近两年。
其间丈夫杳无音信。
在独居生活中,海丝特与当地牧师阿瑟·丁梅斯代尔相爱并生下一个女婴——珠儿。
海丝特对爱情的追逐触犯了基督教“十戒”中的通奸罪,为清教教义所不容。
她被投入监狱,法庭判她有罪,令她在刑台上站立三个小时当众受辱,并终身佩戴一个红色的字母“A”(英文通奸Adultery的第一个字母)作为惩戒。
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海丝特的坚忍和执着的爱与年轻牧师的伪善和最后人性的复苏以及老罗杰·齐灵渥斯仇恨的丑恶心理与恐怖的复仇构成了作品的主要框架。
三个主要人物在这场人性与神性的斗争中呈现出了不同的性格最后也导致他们拥有不同的命运。
但相同的是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幸福的,都深深囿于被看成法律的清教教规。
1 海丝特·白兰——由被辱骂的到被尊重的海丝特·白兰是美国小说中第一位真正的女英雄。
她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甘心做不合理教规的奴隶。
她在不幸福的时候会像个真正的人去反抗。
既然与老学者的结合是没有爱情的,在遇到真正倾心的牧师的时候,海丝特勇敢地去爱了。
新殖民地的人们把宗教和法律几乎完全视为一体,所以他们要用清教教义来惩罚这个败坏了道德的女子。
海丝特的胸前永远要佩戴那个象征耻辱的鲜红的“A”字。
清教徒给她设定的惩罚是严苛的、无止境的,连她的女儿也要受到牵连。
珠儿没有朋友,被当做是邪恶的精灵。
海丝特一直生存在这样苦难的生活下,但她并没有对人生产生恨,相反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回报着社会。
宗教对人性的扼杀
宗教对人性的扼杀——《红字》与《巴黎圣母院》的对比研究学号:AS1001140 姓名:邹土娇摘要:本文通过《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与《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克洛德的对比研究,阐述宗教下的神性与人的自然欲求的矛盾冲突,“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揭示宗教对人性的扼杀,对人的精神的扭曲。
关键字:人性神性抗争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与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闻名于世,都以宗教为题材。
比较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和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形象,两个同为神职人员,两人的形象虽有有相似之处,但一个令人憎恶,一个令人同情。
两位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时有一种相似性,都从角色的需求矛盾引申出了相同的主题。
在宗教禁欲主义的压制下,这些神父对待爱情,内心往往伴随着激烈的神性与人性的抗争,体现了宗教与爱情永恒冲突的主题,都表现了宗教对人性的扼杀。
它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抨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禁欲主义一致,是呼唤社会文明进步的艺术表现。
正如黑格尔说:“情欲是人的自然本性,具有原始本能的特性,情欲是能动的,躁动不安的,本质上讲是不安于现状的。
”神性与人性的冲突就显得尤为激烈。
现在就情欲这方面简单的阐述克洛德和丁梅斯代尔是如何的遭受宗教的压抑的。
教士们虽然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信奉着上帝,但他们毕竟是社会上的一员,离不开社会的影响,身上有着人类的本性。
别林斯基曾说过:“每个人都是包括情欲、感情、愿望、认识的独立的特殊世界。
每一个人的个性如果是普遍事物的表现,他就会渴求亲人的同情,爱情战栗般的陶醉,友情温暖的幸福,就会渴求感情的骚动,生活的风暴和险恶的考验,对障碍进行斗争。
”所以,作为一个人,教士们也会有人性的自然萌动,虽然这人性由于信奉着上帝一直被压抑,但一旦遇到适合的时机,就会如洪水冲破堤防,一泻千里。
这集中体现在他们对待异性亦即自我情欲的态度上,尤其在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身上,这一点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神性压抑下的人性抗争
神性压抑下的人性抗争摘要:在西方国家,宗教思想、教会思想自古以来就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们借宗教信仰来寄托自己的祈望,来减轻自己的罪恶、痛苦,认为对上帝彻底的忠实就能使人的灵魂得到洗涤,从而成为圣洁高尚的人。
然而,随着宗教、教会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呆板的教规戒律压抑着人性的正常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压抑已久的人性开始爆发、抗争。
在此,我们将以一群神父的爱情悲剧来反映这一现象。
关键词:宗教;人性;神性;抗争;爱情悲剧在西方文学中,有一群引人注目的神父形象:《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红字》中的丁梅斯迪尔以及《荆棘鸟》中的拉尔夫。
他们从小接受神学教育,修身灭欲,对上帝有一种狂热的虔诚与笃信。
但他们毕竟是肉体凡胎,呆板的教规只能暂时地禁锢他们的心,一旦那个能在他们心中掀起轩然大波的女神出现,他们灵与肉的平衡便被打破了。
在禁欲主义的压制下,这些神父的爱情往往伴随着人性与神性的抗争,体现了宗教与爱情永恒冲突的主题,被赋予了爱情悲剧美的内涵。
一、教士的神性基督教是西方国家最主要的宗教信仰,西方一些基督教学者曾把基督教奉为“西方的神明”,柏拉图的思想体系可以说是其正宗而权威的信仰源头。
蒂利希曾总结说:“基督教力图使它的教义被有教养的罗马人所理解和接受时,柏拉图体系仍成为它的思想宝库。
”[1]柏拉图的学说尤其是灵肉二元对立学说,被基督教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柏拉图高扬灵魂,鄙视肉体,认为肉体是不完善的,是灵魂的桎梏,而灵魂却是不朽的。
他在《斐德诺》对话中做了有趣而详细的论述:灵魂“羽翼的本性是带着沉重的物体向高飞升,升到神的境界,所以在身体各部之中,是最接近于神灵。
”[1]如果灵魂不被肉体的罪恶所污染,不断追求超越,就能获得永恒的幸福;而如果灵魂迷恋于感性世界,则只会被囚禁在肉体之中。
二元论造成的灵魂与肉体的分裂是难以弥合的,信徒们从信仰中首先得到的是罪感,而罪感的根源又在于自身,那么修身律己的首要戒规便是对性的约束。
《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矛盾形象
清教对异己教派的迫害, 以及清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 让霍桑感到困惑不满 。作者 以一个有着宗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2 4 。 作者 简介 : 王晓倩 ( 1 9 9 2 一) , 女, 辽宁鞍 1 【 J 人。
第4 期
王晓倩 , 等: 《 红字》 中丁梅斯代 尔的矛盾形象
教义而受到内心与精神上的折磨n 。马俊杰则把《 红字》 中的人物形象和霍桑的宗教观结合起来分析 , 认
为正是因为霍桑本人深受清教主义宗教观的影响, 才能对清教所奉承的“ 人人平等” 教义下的人物做 出生 动的刻画陋 。关于《 红字》 的研究还有很多是对小说 中A字作用的描写 , 他们认为 , A字是文章的主题 , 推 动情节的发展 。然而 , 在这篇文章中, 本人却把丁梅斯代尔的形象看做是对作者当时思想的反射 , 重点 分析丁梅斯代尔的矛盾特性 。霍桑在信仰清教的同时 , 又敢于对其不合理性进行批判 。他将 自己的思 想 与作 品人 物相结 合 , 将 自己对 于 当时 事情 的看 法 与人 物 结局 相结 合 , 用 深 刻 的动作 和 心理 描 写刻 画 出
教 叉的不满。从 丁梅斯代 尔身上所反 映的矛盾揭示 了宗教信 仰与 3时生活的矛盾 " - 、 人类理性 与社会 规则的 矛
盾, 以及 清教 的残 酷 与 不 合 理 性 。
关 键词 : 丁梅斯代尔; 《 红字》 ; 矛盾心理
中图分 类号 : H 3 1 9 ; H 3 1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1 0 4 8 ( 2 0 1 3 ) 0 4 . 0 4 3 4 — 0 3
2 矛 盾形 象
霍桑的矛盾性格清晰地体现在作 品中。一方面 , 他深受爱默生 的哲学观念影响 , 相信在现实生活 中 存在着某种神秘 的力量 ; 另一方面 , 他又受到宗教意识的控制 , 用善恶将人在社 会中加 以区分。在《 红字》 中, 丁梅斯代尔的矛盾形象正是作者矛盾思想的反映。丁梅斯代尔 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 一是所处
由神性走向世俗
由神性走向世俗摘要霍桑的长篇小说《红字》中的红色字母a,从小说的发展来看,隐含着这样的寓意:开始,终结,新的开始。
霍桑主要通过刻画主人公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变化过程和描写珠儿的叛逆性格以及她最后的幸福生活向读者表达了一种对新生活的期盼。
关键词:《红字》开始终结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引言美国19世纪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的长篇小说《红字》为其代表作。
自该小说问世以来,广泛的读者和研究者对其给予极大关注,并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大量探究,相关的研究文章可谓汗牛充栋。
中国对之也给予极大热情,研究的切入点多,有深度。
霍桑作品最大的魅力之一便是其模糊性,因此对极其隐晦神秘的a字还可以有新的解释。
对于字母a,霍桑本人曾在小说里给出模棱两可的提示,他说:“那个红字是她职务的标记。
在她身上能够得到那么多的帮助——她做事那么有能力,又那么富有同情心——致使很多人不愿照原来的意义解释鲜红的a字。
他们说,那个字的意义是‘able’(能干)。
”他还说:天上出现一个大红字母——a字,人们解释为“天使”到此。
笔者认为,霍桑既有真诚的一面,更有狡猾的一面,之所以认为他是真诚的,是因为我们可以顺着他的思路进行探究,可以得出合理的解释;之所以说他狡猾,不是贬低他,而是说,作为一个大作家,他机智地设置悬念,由你做出各种合理的解释。
通过阅读整部小说,如果我们不拘泥于细节的话,会发现a字除了以上提及的含义之外,还隐含着:开始,终结,新的开始。
字母a作为26个字母之首,意味着事物的本源。
在清教徒看来,就是恶与原罪。
这是霍桑作品中主要的主题之一。
但是,从小说的发展脉络来看,字母a的“开始”之意不仅于此,更隐喻着新的“开始”——神性由初始走向终结,其终结之时便是人性勃发之始。
霍桑实际上是通过这样的演绎阐明这样一个道理。
一神性与人性的较量英语单词adultery是“通奸”之意。
人性的复苏_解析霍桑_红字_的人物_薛静
第4卷第4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4,N o.4 2006年12月 J ournal of S outhw est Agri cu lt u ralUn ivers i ty(Soci al S ci en ce E diti on) Dec.2006y人性的复苏解析霍桑 红字 的人物薛 静,王庆光(重庆邮电大学外语学院,重庆南岸 400065)摘 要: 红字 表达的深刻含义一直以来都是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
文中从人性这个角度来诠释 红字 中3个主要的人物,探讨在清教的专制统治下,个人在自由与权威中的挣扎以及主人公在此压制下人性的发展,以此揭示作者霍桑本人的内心世界,即内心对爱的欲求以及呼吁人以极大的勇气抛弃虚伪、回归真实的人性。
关键词:人性;发展;回归;爱中图分类号:I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6)04-0179-04RES U SCI TAT I ON OF HUMAN I TYANALYSI S OF THREE CHARACTERSI N HAWTHORNE S T H E SCARLET LETTERXUE Ji ng,W ANG Q i ng-guang(Co llege o f F oreign L anguage,Chongqi ng U ni v ers it y of Post and Co mmunicati ons,N an an,Chongqi ng400065,Ch i na)Abstrac t:The sign ifi ca tion o f T he Scarlet Letter has been a controversy ever since it w as born.A na lyzi ng the three m ai n characters fro m t he perspective of hu m anity,th i s pape r probes i nto the deve l op m ent o f their hu m an ity and t he i ndi v iduals strugg le be t w een free-do m and aut hor ity under the severe oppressi on of Puritan i s m.It i s furt her disc l osed thatH aw tho rne,the w r iter o f the nove,l expresses h i s o w n w is hes:t he pursuit of love in h i s inner heart and h i s appea l for the d i scard i ng o f hu m an hypo crisy and the resusc itation of rea l hu m an it y.K ey word s:human i ty;deve l op m ent;resusc itation;love霍桑,这位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浪漫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以其深沉、凝重、忧郁、哀婉的笔触深深地吸引了世界各国文学爱好者。
《红字》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红字》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乔艳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分析霍桑小说<红字>的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形象.认为丁梅斯代尔是虚伪宗教的代言人,是圣人与罪人的结合体,是宗教和清教徒的法律毁了他的一生.
【总页数】2页(P140-141)
【作者】乔艳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阜新,1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分裂的自我:《红字》中阿瑟·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J], 苏玉鑫
2.十字架下的心灵烛照——《红字》主人公丁梅斯代尔的心灵磨难 [J], 华英
3.分裂的自我:《红字》中阿瑟·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J], 苏玉鑫
4.在完美与分裂之间的挣扎——析《红字》主人公丁梅斯代尔的悲剧 [J], 王珏;刘昊多
5.丁梅斯代尔-《红字》注定的的悲剧主人公 [J], 张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性的回归——解读影片《红字》中的人物
磨 ,在 痛 苦 中挣 扎 。 在 丁 梅 斯 代 尔 和 海 斯 特 会 面 时 ,他 说 道 :“ 无 法 想 象 ,我 的心 里 多 么 害 怕 这 次 会 面 , 又 多 么 渴 你 望 它 ! 。让 我们 看 到 了一 个 矛 盾 的 自我 。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 ”
一
罪 的 女人 ,她 还 汲 取 了 比 红 字 烙 印 所 代 表 的 罪 恶 还 要 致 命 的精 神 。那 就 是 对 偏 见 的 蔑 视 与 对 爱 情 的 忠 诚 。 在 艰 苦 的 …
忍 受 中 ,海 斯 特 对 爱 情 的 忠 诚 依 然 如 故 。她 不 但 在 丁 梅 斯
代 尔 生 前 不 肯 远 离 他 所 在 的 教 区 ,在 他 死 后 ,她 仍 然 放 弃 了和 珠 儿 共 享 天 伦 的 生 活 。 她 从 欧 洲 回 到 埋 有 她 心 爱 的 人
到 观 众 面 前 时 ,给 人 们 的 感 觉 是 她 不 但 没 有 在 灾 难 中 黯 然 失 色 ,反 而更 加 美 丽 。她 面 带 微 笑 ,从 容 镇 定 。她 胸 前 佩 戴 的 红 字 本 来 是 耻 辱 的 象 征 ,而 她 却 把 它 做 得 十 分 精 致 , 像 是 一 个 奇 妙 精 巧 的 艺 术 品 ,成 了他 衣 服 上 最 完 美 的 装 饰 。 同 样 ,对 待 珠 儿 的 打 扮 上 ,她 更 是 匠 心 独 运 。 她 总 是 用 最 好 、最 漂 亮 的 料 子 ,把 珠 儿 的 衣 服 做 得 极 为 绚 丽 ,富 有 激 情 。 海 斯 特 不 受 世 俗 的 影 响 ,勇 敢 地 承 受 周 围 人 的 蔑 视 和
灵与肉的冲突
想题目浅谈《荆棘鸟》与《红字》中灵与肉的冲突文学院08级中文系6班罗娟1045408018[摘要]:灵与肉的冲突源于十八世纪的“浮士德难题”,在十九世纪的《红字》和二十世纪的《荆棘鸟》中都有体现,两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面对灵与肉的冲突,都有不同的态度倾向和选择。
灵与肉的冲突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现代社会,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我们要适当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之和谐的发展。
[关键字]:灵与肉;冲突;人性;神性;和谐灵与肉的冲突是一个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它滥觞于十八世纪歌德的“浮士德难题”,又可以在十九世纪霍桑的《红字》中找到发展的影子,二十世纪麦卡洛的《荆棘鸟》是灵与肉问题的典型代表作。
灵与肉的冲突,在浮士德身上体现为他“内心世界中理性与欲望的对立,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致起来——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1】最终歌德得出的解决“浮士德难题“的办法是:灵与肉相结合而获得“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处理好灵与肉的冲突,“自然欲望与道德本体的和谐,是人与社会、人与人自由和谐发展的前提”,【2】让灵与肉自然而和谐的发展,让理性与欲望在冲突中和谐成长。
上升到哲学层面,灵与肉的冲突我们可以借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阐述,即本我和自我的矛盾以及本我和超我的矛盾。
本我是属于人的本性中的东西,这是与生俱来的,即对欲望的追求和幸福的向往。
自我是人按照社会道德与法则的规范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超我是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虽然每个时代都存在着灵与肉的冲突,但是每个时代都赋予了灵与肉不同的意义与表现,在浮士德那里是理性与欲望的对立,在《荆棘鸟》与《红字》中,灵与肉的冲突又是怎样的呢?两部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这一形象群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
《荆棘鸟》与《红字》中的两位牧师身上都存在人性欲望与神性虔诚的矛盾,也就是对爱情的追求与对宗教的忠诚之间的矛盾,在丁梅斯代尔身上还有一层自身爱情与社会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这些都是灵与肉冲突的具体表现。
堕落的天使——《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性格分析
Degraded angel --character Analysis of Dimmesdale
in THE SCARLET LETTER
作者: 潘滢[1]
作者机构: [1]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出版物刊名: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27-29页
主题词: 挣扎;堕落;天使;人性;神性
摘要:霍桑<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是作者塑造得最丰满的人物形象.批评者大多对其持批判态度,忽略了他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事实上,丁梅斯代尔一直挣扎于内心的真实与现实的伪善之中.他身上同时闪耀着人性和神性的光辉,并且因为他的藏罪更好地完成了一个天使的职责.最终这个堕落的天使公开忏悔并回到了他天上的家园.。
神父的爱情——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而 , 因为他所要求的这种爱是他所代表的那种势力和环境 正
所不能 允许 的 , 因此 , 它表 现 出来 的方 式便 是扭 曲的 , 变形 的。人要 想得 到解放 , 就必须消灭集 中表现在他本身处境 中 的一切违 反人性 的生活条件 , 带着十字架的副主教既没有这 样的勇气 , 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觉悟 。他一方面憎恨宗教 的 非人性 , 一方面又在心里激起 了对 自己人性要求 的憎恨 。他 极力把这双重 的憎恨搅合在一起 , 自己成为一个无法解脱 使
、
扭 曲、 变态 的爱情— — 人 性悲剧
“ 非人性 ” 才决定 了克洛德 的畸形可怕爱情 观 , , 才有了他 为
人性而丧失人性 的追求 。
1 9世纪法 国浪漫 主义 作家雨果在《 巴黎圣母 院》 中塑 造 的副主教克洛德一直被看作 邪恶势力 的代 表 , 也是人们极力
二、 内疚、 自责的爱情——处境悲剧
斯代尔 的爱情悲剧 , 们的爱情 , 他 可谓处 境艰难 , 举步维艰 。 作 品以严酷 的清教政权统治下 的北 美洲殖 民地时期 为背 景,
女 主人公海丝特 ・ 白兰 , 由于犯 了通奸罪 , 坚决不交待 同犯, 被
清教徒政权关进监狱 , 终生戴 上耻辱 的红 A 字示众( 是英 A
语单词 “ 通奸” d hl 一词 的第一个字母 )作为劝诫世人 的 A uey , 活标本, 受到人们的鄙 视和摒弃 。 海丝特是年青 、 美貌 的女郎 , 却嫁 了一个年纪衰老 、 体态畸形的丈夫 , 她感受不 到爱 情 , 在 她丈夫失踪 以后 ,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 闯进她孤独 的生活 , 她爱上了牧师。追求纯真的爱情 , 渴望幸福的生活 , 这是一个 活 的女人的生活权 利和合理要 求 , 可是 , 她却遭 到清教政权 的惩罚 , 终生戴着红字示众 。丁梅斯代尔是一个博学多识, 前 途无量的教 师, 很早 就立下 了献身宗教的志 向。但是, 清苦的 教会生 活 , 呆板 的教条 , 虽然一 时禁锢 了丁梅斯代尔这样 虔 诚教徒 的内心 , 但一看 见“ 身体 修长, 容姿完 整优美到堂皇程 度, 乌黑 丰茂 的头 发那么 光泽 , 闪耀 出阳光 的颜色 , 的面 她 孑, L 除去润泽 的肤色与端 正美丽 的五官之外 , 还有 清秀 的眉 宇和深黑的眼睛” 的海丝特时 , 的“ 他 人性” 复活 了 , 就 并且最 终战胜 了“ 神性” 与海丝特发生了关系 , , 但是 , 宗教精神像鸦 片一样毒害着他 的心灵 , 他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早 已
长篇小说红字男主角的分析
长篇小说《红字》( The Scarlet Letter)是19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
《红字》自问世以来,便因其严谨而精美的文体,深刻细腻的心理分析和娴熟的象征手法以及所揭示的人性悲剧的深刻内涵而成为美国文学的经本典。
由于霍桑本人世界观的矛盾和有意识的模棱两可的象征手法,致使后人对《红字》有不同的释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认为《红字》是对悲剧人性的深刻挖掘。
我们曾探讨过其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人性悲剧的因果,本文拟探讨男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和齐灵窝斯的悲剧人性。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丁梅斯代尔的人性牧师丁梅斯代尔是一个年轻的圣徒,一个正统的、真正的僧侣,一个神学家。
他的博学在牛津都享有盛誉,地位高贵,是一位成功的宗教人士。
“许多人说,他的话如同天使的声音一样感人肺腑”,人们把他看成是上帝派来的神圣的人,甚至认为连他的脚踏过的地方都是神圣的,少女愿为他保贞洁,老人渴慕死后葬在他身边。
他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对上帝的敬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然而,丁梅斯代尔毕竟是个人,他偶尔也用一种非正统的观点去看望世界,而且感到一种愉快和欢欣“,正如那紧闭而窒息的书斋,被打开一扇窗户,放进一股清新的气息来”。
于是,“身体修长,容姿完整优美到本堂皇程度,乌黑丰茂的头发那么光泽,闪耀出阳光的颜色,她的面孔,除去润泽的肤色与端正美丽的五官之外,还有清秀的眉宇和深黑的眼睛”的海丝特使他长期以来受压抑的“人性”复活了,并且最终战胜了“神性”,激情之下,与海丝特发生了关系。
正是长期以来受压抑的人性和爱的喜悦使他走出宗教的樊篱、走出清规戒律;同时,也使他一时忘却了他心目中神圣的上帝、神圣的宗教职责。
2.丁梅斯代尔的双重人格丁梅斯代尔是矛盾的:一方面,由于人的天性,由于一时的激情,他背叛了他所笃信的宗教,背叛了“上帝”;另一方面,由于狂热的宗教信仰和自身懦弱的性格,想认罪又不敢,他变成了信徒心目中完美的教士,拖着沉重的“脚镣”,继续传道布教。
《红字》中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
《红字》中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红字》通过对男女主人公丁梅斯代尔与海斯特的爱情悲剧的描写,以一件通奸案为题材,表现了宗教对人的心灵的摧残和对人权、人性的压抑,反映了清教殖民统治的黑暗。
通过描叙小说人物的思想矛盾和生活遭遇,反映了自然的个人与社会的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一、人与宗教的冲突《红字》中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中叶殖民地时期的新英格兰。
故事一开始就是怀里抱着婴儿的海斯特在一群清教徒的众目睽睽下等待对自己“罪孽”的宣判。
女主人公海斯特出身于英国没落贵族家庭,下嫁给畸形年老的齐灵渥斯。
在他们移民波斯顿的途中,齐灵渥斯被印第安人俘虏,海斯特只身到美,从此丈夫音信杳无,谣传已经葬身海底。
后来,她遇到了当地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两人相恋并生下女儿珠儿。
这个孤苦伶仃的少妇与才华横溢的牧师的结合本应是合乎情理。
但当地的居民大都是清教徒,强调理性,禁绝欲望。
“浓厚的宗教气氛是新英格兰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1}。
此事被当时虚伪的清教社会视为大逆不道,海斯特便被认定为犯下了通奸罪,被关进监狱,并罚终身佩戴象征耻辱的红色字母A。
然而,即使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和世俗的非议,海斯特也没有因此消沉,反而变得坚强,她忍辱负重,独自顽强地抚养着珠儿。
在海斯特看来,追求爱情纯属个人的私事,与宗教无关。
虽然她在形式上接受了胸前佩带红色A字的惩罚,而在思想上却“没有接受惩罚她的那些社会道德规范”{2}。
表面上看,海斯特“诚实”地“招认”了自己的罪行,并“顺从”地接受社会、宗教、法律对她的惩罚。
但她内心深处并没有一刻顺从过。
一方面,宗教强加在她身上的无形的精神桎梏增添了她的痛苦;另一方面,外界的束缚更强烈地激励起了她的反抗,促使了她坚定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
海斯特不仅仅是一个勇敢追求美好爱情和家庭幸福的独立女性,更是一位从心底里与清教统治和愚昧传统顽强对抗的斗士。
与海斯特相比,在宗教教义和世俗规范的束缚下,丁梅斯代尔显得十分懦弱。
他在教区中担任至高的社会责任,自认是教区中最神圣的人。
“人性”与“神性”的抗争--从《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看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
扭 曲、 态 的爱 情一 变
』 性 悲 剧 、
刑 架 , 在 “ 性 “ 性 重 压 迫 下 的 克 浩 德 , 终 姓 人 与 神 双 最
1 纪 法 国浪漫 主义 作家 雨果 在 《 9世 巴黎圣 母 院》 中 也 在 自 己 布 下 的 宗 教 网 中 毁 灭 了 。 塑 造 的 副主教 克 洛 德 一 直 被 看 作 邪 恶 势 力 的 代 表 , 电 雨果 曾宣 称 : 人 是 生 来 善 良、 洁 、 正 和 诚 实 “ 纯 公
“ 性 ” “ 性 ” 抗 争 人 与 神 的
从《 巴黎 圣母 院》 《 字》 《 棘 鸟 》 西方 宗教 下的 爱情 悲剧 、红 、荆 看
陈 秀敏
鞍 山 师 范 学 院 中文 系 . 与 江 鞍 山 14 0 ) 1。 5
[ 摘 要 ] 爱情 . 人 娄 永恒 的话 题 , 在 西方 宗教 的禁载 主 艾 压制 下 是 而 爱情每 每 带 有 悲剧 色彩 。 在 西方 文 学作 品 关 于神 职 人 员的 爱情 的描 写 中 使 有 了 人 性 ” 神 性 与“ 的抗 争 。本 文 试 从 三部 作 品
维普资讯
第 1 9卷 第 5期 2O O 2年 5月
辽 宁教 育学 院 学报
Jun l f o ra “∞ r d c t n lIs tt o I E u a o a n tue g i i1 N ຫໍສະໝຸດ 9 05 Ma O 2 y2 O
诠释 西方 宗教 下 的 爱情 悲剧 。
【 关键 词 】 爱情 ; 九性 ; 性 ; 争 ; 神 抗 悲剧 [ 图分 类 号 】 10 9 中 16 9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10 -9 X(0 2 0 -0.0 文  ̄ 31 1 20 ) 50 8- 2 5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突围——简析《红字》的男主人公丁梅斯达尔
学 中亘 古不 变 的主题 就是对 于 “ 人性 ” 的一个 很好 阐释 。尤 其是 在 制 内心 作为一 个 自然 人所 应有 的种种 欲望 和 冲动 。但在 结识 白兰 之
一
个人 的 自然属 性终 于凌 驾在 宗教 戒律 之上 。红 字 的袒露 是对 于清
红 色的 “ ”字 。在世人 看来 ,这 样 的一 个红字代 表 的是 耻辱 ,而对 教 严苛 教规 的最 好抗 争 。而 丁梅斯代 尔 也是 这时 完成 了对宗 教束 缚 A
的解 脱 。尽 管其 肉身 已经死 亡 ,但在 世人 面前 ,在 精神 领域 ,重 生
文学评论
宗教枷锁 下 的人性突 围
— —
简析 《 红字 》的男 主人公 丁梅斯达尔
喻晋 殉
( 四川城 市职 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0 5 ) 10 1
摘 要 :美 国著名 作 家霍 桑 的作品 《 字 》为 我们 展 示 了一幅 在 宗教压 制 下 的爱 情 画卷 。在 清教教 规 和教 义 的束缚 下 ,男女主 人公 为 红 我 们上 演 了一部 “ 爱情 至上 ” 的 恋爱 悲剧 。特别 是 男主人 公 丁梅 斯代 尔作 为一名 牧 师 ,深 受清教 教规 的浸 淫。在 禁欲 主 义 的压 制 下 ,他 的爱情是 隐忍的 。而 正是 这种在 宗教 枷 锁下 的情欲 挣 扎 为他 们 的 爱情 添上 了一抹 重 彩 ,也让他 们 的 爱情在 “ 红字 ” 中永生 。 关键 词 :红 字 ;人 性 ; 清教 ;丁梅 斯达 尔 中图分 类号 :14 文献标识码 :A 2 文章编号 :1 0 — 2 X2 0 )1- 0 0 6 0 6 (0 9一 0 1- 1 0 8 9 西方 世界 自 “ 系 ”文 明以来 ,一 直有 张扬 个性 ,注 重个 人发 的主 人公 ,作 为上帝 代 言人 ,丁 梅斯代 尔受 禁欲 主义 的束 缚更 深 。 两 展 的传统 。尤其 是在 文艺 复 习之后 ,对 于 “ 人性 ” 的张扬更 是 达到 在 还没 有遇 到 白兰之 前 ,他虔 诚地 信仰 上帝 ,他 的言谈 举 止都受 到 了一 个前所 未有 的高 度 。随着 时代 的不 断发展 ,西方文 学 中流 派纷 严 苛 的清教 教规 约束 ,他 用神 职人 员 的规 范 来净 化心灵 。与其说 他
论《红字》中阿瑟.丁梅斯带尔
论《红字》中阿瑟·丁梅斯代尔—高尚与脆弱人格的矛盾统一性刘浩宇史小平(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望城410200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红字》是世界文学殿堂中的名著,同时也是霍桑的成名作。
当读者读到这部作品时总是被女主人公心地善良的人格和动人心弦的爱情所感动,而往往忽略了丁梅斯代尔。
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都是犯了通奸罪的罪犯,他们在书中都展现出了特有的对清教教义社会的反抗。
面对罪孽,丁梅斯代尔挣扎于人性与神性的冲突中,最终在上帝恩典的感召下认罪悔过,以生命的代价获得了灵魂的救赎。
本文将丁梅斯代尔推向前台,分析其人格的两面性—高尚与脆弱。
关键词:《红字》高尚脆弱矛盾统一性On the Contradictive Unity of Arthur Dimmesdale’s personality—Loftiness and Frailty in The Scarlet LetterLIU Haoyu SHIi Xiaoping( Hunan Information College, Wangcheng, Hunan 410200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Abstract:The Scarlet Letter is a famous novel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t is Hawthorne’s masterpiece. Whenever readers read it, they are always moved by the heroine’s good personality and her touching love story, as a matter of which they usually depreciate Arthur Dimmesdale, the partner of adultery. Confronting sin, Arthur Dimmesdale struggles against the conflict of humanity and godhood, and finally comes to confess his sin, and repent in the call of God’s grace, consequently attaining atonement in his death.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put Arthur Dimmesdale in the foreground and analyze the duplic ity of his personality—loftiness and frailty. Key words: the Scarlet Letter Loftiness Frailty Contradictive unity一.前言霍桑上美国19世纪最具矛盾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与基督教关系密切且具特色的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以《红字》看霍桑的宗教观
以《红字》看霍桑的宗教观摘要:纳萨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
由于清教自身的复杂状况,霍桑对清教的态度也是复杂的。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其中也深刻地体现了他对清教的认同与怀疑:一方面对人性恶与救赎之路进行深入挖掘;一方面又对清教的严酷极端予以批评和揭露。
就整篇作品而言,后者占据了主要方面。
本文通过对《红字》中清教对主要人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方面的讨论,来揭示霍桑矛盾和彷徨的宗教观。
关键词:霍桑《红字》清教引言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基督教,是世界上影响最大,传播范围最广的宗教。
在欧洲的发展史上,宗教更是无处不在,特别是基督教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渗透于欧美文学中。
基督精神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已深扎根在信仰上帝的人们的心里,主导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成为精神世界中不可获缺的存在。
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萨尼尔·霍桑就把关注的领域集中到宗教这方深沉而宽广的土地上。
出生于清教世家的霍桑,自幼丧父随寡母寄居在外公家,超验主义对他的影响很深,再加上他很早就潜心研究新英格兰的清教史,这些都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主要源泉。
但霍桑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清教徒,对于清教自身与当时社会现实状况的复杂性,他有着困惑和怀疑。
作为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最典型的体现了霍桑对待清教有着矛盾性这一特征。
本文通过对《红字》中清教对主要人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方面的讨论,来揭示霍桑矛盾和彷徨的宗教观。
一、原罪与救赎之路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夏娃的经历,是一个从犯罪,堕落到赎罪并获得拯救的典型,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
亚当和夏娃违背了上帝的意愿踏上了痛苦的赎罪之路。
《圣经》指出在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通过赎回原罪,行善去恶,人们将会在死后重返伊甸园。
救赎作为清教教义之一,有着很重要的价值意义。
在这一方面,霍桑是认同这样的清教教义的。
在《红字》中,体现在对人性罪恶的深入挖掘上,也体现在内心的忏悔与行为的过失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上。
《红字》中丁梅斯代尔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字》中丁梅斯代尔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字》中丁梅斯代尔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导语】:丁梅斯代尔是《红字》中的重要人物,关于丁梅斯代尔是个怎样的人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与神性的斗争:简析丁梅斯代尔
导读:本文人性与神性的斗争:简析丁梅斯代尔,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性与神性的斗争:简析丁梅斯代尔
作者/许培芝
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是美国现代文学的经典著作。
相对于众人瞩目的女主角海丝特·白兰,人们对故事的另外一个主角阿瑟,丁梅斯代尔几乎一致持批判的态度,认为他只有伪善的面孔和脆弱的心灵。
但这种评价对丁梅斯代尔是很不公平的,也不符合霍桑塑造这个角色的初衷。
霍桑的本意是想通过这篇小说为那个时代的人送去一些道德之花的香甜。
相比于海丝特,丁梅斯代尔承受的痛苦更为沉重,因为海丝特胸前的红字只是摧残着她的生活,并不能啃噬她的心灵。
但丁梅斯代尔的红字却是深深地灼烧在他的心底。
尽管我们可以清晰地从丁梅斯代尔身上看到人性的丑恶,但他的不懈努力最终使他超越自我走向了煎熬的终点,走向了痛苦的解脱。
作为一个时代的悲剧,丁梅斯代尔从罪恶走向解脱的内心演变值得我们细细去分析。
一、背景介绍
(一)红字简介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他熟练地运用独特的写作手法将庄严的人性道德与真实的历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红字》作为霍桑的代表作,其深刻的主题、丰富的想象力和
独特的写作技巧是美国长篇小说史上的一大突破。
《红字》出版于1850年。
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鼎盛时期,这个时代的美国人有着鲜明的特征:信心与焦虑的特殊结合。
一方面,他们对当时的社会充满自信;另一方面,社会的急速变迁、奴隶制的残酷和宗教的排斥异己等,又给他们带来种种焦虑。
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人性已经被人们察觉并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神性和人性之间的斗争也越来越白热化。
在诸多反映这段特殊时期下社会现状的著作中,《红字》是最具代表性的,它鲜明地折射了强烈的人性,更对伪善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二)清教主义
清教主义起源于16世纪晚期的英国。
当时,清教徒试图简化罗马天主教中繁缛的礼节、复杂的仪式和严苛的等级结构。
但因为清教的提议违背了国王和国教利益,他们的多次提议都不被批准。
1660年,查理二世为了巩固自身政权,驱逐了那些异己的清教徒,许多清教徒迁徙至美国。
由于清教牧师一般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因此清教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理想价值观。
但他们遵守严苛的道德准则,并一直警戒邪恶思想,在他们眼里,教规永远是公正的,甚至有时在没有一丝一毫罪恶存在的地方,人们都杯弓蛇影地聒噪一番。
《红字》从一个批判甚至是蔑视的角度去描写清教主义。
作者描述了在没有自由、偏激残酷的清教徒社会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海丝特·白兰。
在海丝特出狱这个场景中,作者将镇上警官描述成“清教徒法典那种阴森森的威严”的代表,相反,作者用“颇能表
明尊严和人格力量的动作……出于她自己的意志”来赞扬海丝特。
在保守的清教徒眼里,这些自由的气息是被压制的,但作者却用自己的笔墨对这些不屈的坚持表示了无比的尊敬。
一、丁梅斯代尔人性和神性的分析
在霍桑的描述中,阿瑟·丁梅斯代尔“眼睛呈褐色,大而略显忧郁,嘴唇在不用力紧闭时微微颤动,表明他既具有神经质的敏感,又有巨大的自制力”。
他是人性和神性的矛盾体:一方面,他是一个普通人,出于人的本性他背叛了他的信仰;另一方面,狂热的宗教信仰和自身性格的软弱,他又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罪过。
(一)丁梅斯代尔的人性
丁梅斯代尔终归是一个人,偶尔也会用非正统的观点看世界。
因而当“身材颀长,体态优美绝伦”的海斯特·白兰出现时,他被压抑的人性的释放给了他冲破宗教束缚的冲动,他一时忘记了不可亵渎的上帝和他心中神圣的宗教职责,他和海丝特通奸并有了私生女。
可当海丝特因通奸被羞辱时,他却没有足够的勇气站出来。
之后的七年,他一直为内心的矛盾所纠缠,而矛盾的根源正是他人性的耸动。
再次和海丝特和珠儿见面,他的人性主宰了他的思想,他想要和她们在一起,甚至一时冲动做了逃离的决定。
虽然最后他选择留下来,但是作为一个虔诚的清教牧师,他能做到这些已经是对自己人性的最大容忍。
可是,丁梅斯代尔的人性终归是扭曲的,他虚伪、怯弱、自私,是宗教信仰可悲的受害者。
为了忏悔,他在房间里用鞭子抽打自己,希冀借此稍许平息内心的不安和愧疚,然而他的良心并没有因此变得
平和。
他“肉体上备受疾病的痛苦,精神上忍受灵魂深处不可告人的烦恼的煎熬与折磨,行动上又只得听他死敌的任意摆布”。
对于丁梅斯代尔,人类本性的回归是短暂的,人类本性的扭曲却是永远的。
他将宗教信仰作为终身的事业,甚至在答应和海丝特一起逃跑之后依然如此。
因此,在布道那天,他在队列中被教徒、绅士和官员围绕着,他“那么精力充沛,精社抖擞,步履矫健”。
他笔直地目视着前方,想着和海丝特逃跑的约定,但不予理会地和她擦肩而过,以至于海丝特觉得“他离她自己的天地是那么的遥远”。
在最后一刻,他依旧对海丝特说:“我们犯了法!犯下了在这里被可怕地揭露出来的罪孽!……我怕!我怕呀!”最终他还是带着深深的宗教罪恶感离开了。
(二)丁梅斯代尔的神性
丁梅斯代尔作为教徒们心中的完美牧师,他带着沉重的心理镣铐说教布道。
贯穿整部小说,更多的是对丁梅斯代尔被迫隐藏罪行的描写。
实际上,他没有被任何人强迫,他的内心煎熬是作为一个清教徒对自己行为的自责。
在他的一生中,神性是一直存在的,甚至在他神性与人性的斗争中,他神性的一面更是逐渐膨胀占尽上风。
当然,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清教徒,他的信仰不允许他背叛他的神性;而且作为一个有着无限尊荣、被无数人尊崇的完美牧师,他的虚荣心也不会允许他亵渎自己的神性。
因此,在饱受煎熬的七年中,丁梅斯代尔始终坚持维持着他神性的一面。
即使在和海丝特约定一起远走高飞之后,为了自己神圣的职业,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虽然,最后丁梅斯代
尔公开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