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碳相图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铁碳合金相图的分析
Fe-Fe3C相图如图3-25所示。可以看出,Fe-Fe3C相图由三个基本相图(包晶相图、共晶相图和共析相图)组成。相图中有五个基本相:液相L,高温铁素体相δ,铁素体相α,奥氏体相γ和渗碳体相Fe3C。这五个基本相构成五个单相区(其中Fe3C为一条垂线),并由此形成七个两相区:L+δ、L+γ、L+ Fe3C、δ+γ、γ+ Fe3C 、γ+α和α+ Fe3C。
图3-25 以相组成物标注的铁碳合金相图
在Fe-Fe3C相图中,ABCD为液相线,AHJECF为固相线。相图中各特征点的温度、成分及其含义如表3-2所示。
点的符号温度
/℃
含碳量
/%
说明
A 1538 0 纯铁熔点
B 1495 0.53 包晶反应时液相的
成分
C 1148 4.3 共晶点L C ⇄γE+
Fe3C
D 1227 6.69 渗碳体的熔点
E 1148 2.11 碳在γ-Fe中的最大
溶解度
F 1148 6.69 渗碳体
G 912 0 γ-Fe ⇄α-Fe同素
异构转变点
H 1495 0.09 碳在δ-Fe中的最
大溶解度
Fe- Fe3
HJB水平线(1495︒C)为包晶线,与该线成分(0.09%~0.53%C)对应的合金在该线温度下将发生包晶转变:L0.53 + δ0.09→γ0.17(式中各相的下角标为相应的含碳量),转变产物为奥氏体。
ECF水平线(1148︒C)为共晶线,与该线成分(2.11%~6.69%C)对应的合金在该线温度下将发生共晶转变:L4.3→γ2.11 + Fe3C。转变产物为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用符号“Le”表示。莱氏体的组织特点为蜂窝状,以Fe3C为基,性能硬而脆。
PSK水平线(727︒C)为共析线,与该线成分(0.0218%~6.69%C)对应的合金在该线温度下将发生共析转变:γ0.77→α0.0218+ Fe3C。转变产物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珠光体的组织特点是两相呈片层相间分布,性能介于两相之间。共析线又称为A1线。
此外,Fe- Fe3C相图中还有六条固态转变线:
GS、GP为γ⇄α固溶体转变线,HN、JN为δ⇄γ固溶体转变线,例如,GS线是冷却时铁素体从奥氏体中析出开始、加热时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终了的温度线。GS线又称为A3线,JN线又称为A4线。
ES线为碳在γ-Fe中的固溶线。在1148︒C,碳的溶解度最大,为2.11%,随温度降低,溶解度下降,到727︒C 时溶解度只有0.77%。所以含碳量超过0.77%的铁碳合金自1148︒C冷至727︒C 时,会从奥氏体中析出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标记为Fe3C II。二次渗碳体通常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ES线又称为A cm线。
PQ线为碳在α-Fe中的固溶线。在727︒C,碳的溶解度最大,为0.0218%,随温度降低,溶解度下降,到室温时溶解度仅为0.0008%。所以铁碳合金自727︒C向室温冷却的过程中,将从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标记为Fe3C III。因其析出量极少,在含碳量较高的合金中不予以考虑,但是对于工业纯铁和低碳钢,因其以不连续网状或片状分布于铁素体晶界,会降低塑性,所以对于Fe3C III的数量和分布还是要加以控制。
综上所述可见,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根据形成条件不同可分为一次渗碳体Fe3CⅠ(由液相直接析出的渗碳体)、二次渗碳体Fe3CⅡ、三次渗碳体Fe3CⅢ、共晶渗碳体和共析渗碳体五种。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组织组成物,区别仅在于形态和分布不同,但都同属于一个相。由于它们的形态和分布不同,所以对铁碳合金性能的影响也不相同。
另外,Fe- Fe3C相图中还有两条物理性能转变线:MO线(770︒C )是铁素体磁性转变温度。在770︒C以上,铁素体为顺磁性物质,在770︒C以下,铁素体转变为铁磁性物质。此线又称为A2线;UV线(230︒C)是渗碳体磁性转变温度,又称为A0线。
(1)Ac1 钢加热时,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
(2)Ac3 亚共析钢加热时,所有铁素体都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3)Ac4 低碳亚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开始转变为δ相的温度。
(4)Accm 过共析钢加热时,所有渗碳体和碳化物完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5)Arl 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温度。(6)Ar3 亚共析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铁素体开始析出的温度。
(7)Ar4 钢在高温形成的δ相在冷却时,开始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8)Arcm 过共析钢高温完全奥氏体化后冷却时,渗碳体或碳化物开始析出的温度。
(9)A1 也写做Ae1,是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温度,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下临界点。
(10)A3 也写做Ae3,是亚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铁素体共存的最高温度,也就是说亚共析钢的上临界点。
(11)A4 也写做Ae4,是在平衡状态下,δ相和奥氏体共存的最低温度。(12)Acm 也写做Aecm,是过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最高温度,也就是过共析钢的上临界点。
(13)Mb 马氏体爆发形成温度,以Mb表示(Mb≤ MS)。当奥氏体过冷至MS点以下时,瞬间爆发式形成大量马氏体,并伴有响声,同时释放相变潜热,使温度回升。
(14)Md 马氏体机械强化稳定化临界温度。
(15)MF 马氏体相变强化临界温度。
(16)Mf 有的文献以Mf表示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终了温度。
(17)MG 奥氏体发生热稳定化的一个临界温度。
(18)MS 钢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其中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氏体的温度,符号中的“S”是“始”字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也就是俄文书籍中的MH和英文书籍中的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