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题与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题与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一、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以意逆志2、发愤著书说3、妙悟说4、六义说5、无我之境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

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答题要点答案要点: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1、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方法。

“逆”,此处即为“求”的意思;“志”,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的理解历代有分歧,旧注指说诗者之意,近代指作者之意,两者实际很难分开。

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解说作品时,不要抓住其中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

3、妙悟说:是严羽提出的学诗的重要方法。

妙悟原为佛语,指佛理高深莫测,不可言传,因而认识佛理不能靠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的解说,只有心领神会的方式才能进行。

严羽认为学诗与学佛相似,诗歌意境空灵虚幻,变化无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诗境的把握同样只有通过“悟”才能实现。

4、六义说:《诗大序》对《诗经》的诗体与艺术手法的归纳。

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前三者指诗体,后三者指创作手法。

5、无我之境: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类。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考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温柔敦厚:见于《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孔颖达解释为“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

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

” 要求作诗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即合于“中和”的要求。

2“兴观群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来的诗学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①兴(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②观(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

观世与观志是读诗的两个重要方面。

③群(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群”,就是“群居相切磋”。

文学作品可以使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④怨(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怨”的主体是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

但怨的对象不一定都是“上政”,可以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牢骚和感情上的不如意。

3.以意逆志:孟子《万章》上篇,针对《诗·小雅·北山》: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 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读诗不能以“以文害辞,以辞害志”,亦即不能以个别文字影 响对词句的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 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

对“以意逆志”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 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二是以诗人之意,逆诗人之志。

4.知人论世:孟子批评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则与方法。

要正确地做到“以意逆志”须要能“知人论世”,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5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提出的命题,意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是听不见的,真正美妙的形象是看不见的。

老子认为具体的声音只是声音美的一部分,不是全美,故非“大音”,而“无声”则可以使你去想象全部最美的声音,而不受有限声音的局限,故而是“大音”。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题(课程代码 262338)一、单选题1、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对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的解释是 (c)。

A.和而不流 B.引譬连类 C.感发志意 D.考见得失2.最早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 d )A.陆机B.刘勰C.钟嵘D.曹丕3."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b )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B、扬雄C、班固D、刘安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b ) 。

A.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B.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C.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 C )。

A.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B.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C.王充的《论衡•超奇》 D.《毛诗大序》6、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文论家是( b)A.曹丕B.陆机 C.刘勰D.钟嵘7、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 (b ) 。

A.《文心雕龙·体性》 B.《典论·论文》C.《诗品序》 D.《文赋》8、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是 (b) 。

A.庄子 B.钟嵘 C.孟子 D.刘勰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b )A.陈子昂 B.殷璠 C.刘禹锡 D.司空图10、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写作的方法分别是( b)。

A.“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 B.“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C.“因事作文”和“文事相济” D.“因事生文”和“因文运事”11、李渔涉及戏曲、建筑、园林、饮食等方面的著作是 ( d ) 。

A.《十二楼》B.《风筝误》C.《比目鱼》D.《闲情偶记》12、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以及他的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a)。

其他系统衡水学院-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所有答案

其他系统衡水学院-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所有答案

其他系统衡水学院-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所有答案10“女性阅读”中的“女性”,指的是生理意义上的女人()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B9印象批评和中国古代的印象式批评不是一回事()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A8文学工业在制作产品过程中,也制作出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A文学批评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学科()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B6文体批评进行语音分析时,需要把握的只是作为形式因素的音韵和节奏()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B5社会历史批评在阐述作品的思想内容时,要求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价值标准,以作品的题材、人物形象、语言等为切入点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显示内容,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A西方印象批评不看重理性的表达()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B3时序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编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叙事文中排列的事件顺序之间的关系()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A2有洞见必然有盲视,没有一种批评方法具有万能的效应,每一种批评方法都有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A1.社会历史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B10下列不属于文体批评特征的是()A、突出文学的语言性质B、审美意识的融入C、分析人物的心理D、具有可操作性答案是:答案:C9下列哪种分析属于叙事文结构分析()A、叙述方式B、二元对立C、反讽D、张力答案是:答案:B8印象批评的基本步骤不包括()A、获取印象B、抒情描述C、演绎推理D、整合感受答案是:答案:C7关于文学观念与批评方法的关系,下面哪一项理解有误()A、文学观念对批评方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B、文学批评方法不受文学观念的影响C、持有不同的文学观念,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就会大相径庭D、批评方法对文学观念可以有所超越答案是:答案:B6对文学批评的内涵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批评是阐释B、批评是创造C、批评是批判D、批评是评价答案是:答案:C5印象主义批评注重直觉,表现在()A、对作品的评价重在感受,不经过逻辑推理B、认为任何人对作品的任何感受都是合理的C、不只关注作品的审美特性D、认为批评无需对作品的价值做出判断答案是:答案:A4细读法的批评策略不包括()A、选择短小且意蕴丰富、充满歧义的文本B、关注文学作品的节奏与作家情感表达的关系C、了解词源知识以及该词与神话、历史或文学有关的典故D、发现文学文本结构上的矛盾统一答案是:答案:B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A、文学价值在于丰富人们的知识B、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情操C、消遣阅读D、维护一定的意识形态答案是:答案:C2.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关系,表述不准确的是哪一项()A、文学批评以文学欣赏为基础B、文学批评需要通过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等一系列逻辑思维传达自己的思想C、文学批评不需要情感投入D、文学欣赏允许而且必须有个人爱好,文学批评答案是:答案:C1.印象主义批评所说的印象,不是指()A、对作品条分缕析的分析B、对作品的瞬间感受C、对作品的整体感受D、对作品的直觉鉴赏答案是:答案:A。

中国文学批评史测试题(三)

中国文学批评史测试题(三)

中国文学批评史测试题(三)《中国文学批评史》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07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钟嵘《诗品》认为继承了小雅诗风的五言诗人是()。

a、曹操c、蔡文姬b、嵇康d、阮籍2、温柔敦厚,《》教也。

a、诗c、礼b、书d、乐3、反对“永明声病说”的是a、沈约c、刘勰b、钟嵘d、司空图4、中国古代现存第一部文学选本是:a、文章流别集c、昭明文选b、玉台新咏d、文苑英华5、“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这段诗论出自()。

a、论衡?艺增c、史记?屈原列传b、孟子d、毛诗大序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钟嵘《诗品》评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说他():a、骨气奇高b、风神标举c、篇体华美d、词采华茂e、情兼雅怨f、体被文质2.受“诗可怨”理论影响:a、发愤著书说b、不平则鸣说c、知言养气说d、诗穷而后工说3.以“物情论”为文学成因的文学理论包括:a、礼记?乐记b、荀子?乐论c、文赋d、诗品序4.提出“清道集圣宗”思想的文学理论家有:a、荀子b、扬雄c、钟嵘d、刘勰5.《文心雕龙》中属于“文学枢纽”的章节包括:a、神思b、辨骚c、原道d、正纬第三个问题,判断问题(每个问题1分,5个问题5分)1、《文心雕龙》最先提出了“建安风骨”的观念,并给于了很高评价。

对与错2。

“神与物之间的旅行”是关于概念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正确与错误3。

“诗因情而美”的意思是“优美的文字”。

对与错4。

“专注于八根杆子,游一万英尺”是关于灵感的。

正确与错误5。

《诗序》的作者是东汉的魏红。

是非。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题(课程代码262338)一、单选题1、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对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的解释是(c)。

A.和而不流B.引譬连类C.感发志意D.考见得失2.最早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d)A.陆机B.刘勰C.钟嵘D.曹丕3、"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b)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B、扬雄C、班固D、刘安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b)。

A.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B.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C.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C)。

A.司马迁的《报任安书》B.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C.王充的《论衡•超奇》D.《毛诗大序》6、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文论家是(b)A.曹丕B.陆机C.刘勰D.钟嵘7、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b)。

A.《文心雕龙•体性》B.《典论・论文》C.《诗品序》D.《文赋》8、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是(b)。

A.庄子B.钟嵘C.孟子D.刘勰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b)A.陈子昂B.殷璠C.刘禹锡D.司空图10、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写作的方法分别是(b)A.“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B.“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C.“因事作文”和“文事相济”D.“因事生文”和“因文运事”11、李渔涉及戏曲、建筑、园林、饮食等方面的著作是(d)。

A.《十二楼》B.《风筝误》C.《比目鱼》D.《闲情偶记》12、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以及他的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a)。

A.读者之意B.作品之意C.作者之意D.古人之意13、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题目及答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题目及答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题目及答案名词解释:温文尔雅:可以从《礼记》的解释中看出:“孔子说:当你进入他的国家时,你可以知道他的宗教。

他也是温文尔雅的,他的诗歌也被传授。

”孔英达解释说:“温暖意味着颜色温暖湿润;柔和意味着气质温柔柔和。

诗歌违背了讽刺的建议,不涉及切割的东西,因此被称为温柔真诚的诗歌教学。

”它要求诗人“怨而不怒”、“悲而不悲、乐而不淫”,符合“中和”的要求。

2“兴观群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来的诗学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① 邢(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朱子将其解读为“情感与表达意志”,这意味着诗歌生动而具体的艺术意象能激发人们的精神兴奋和情感波动,并能从背诵和欣赏诗歌中获得一种美丽的享受。

②观(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

观世与观志是读诗的两个重要方面。

③ 群体(文学作品的统一功能)“群体”是“群居、相互竞争”。

文学作品可以统一思想,增进理解,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④怨(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怨”的主体是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

但怨的对象不一定都是“上政”,可以对社会不合抱怨的现象有理性和情感上的不满。

3.以意逆志:孟子《万章》上篇,针对《诗?小雅?北山》: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违背自己的意愿说坏话是为了利益。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不能用文字来伤害文字,也不能用文字来伤害意志,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个别的文字来掩盖响对词句的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对诗歌的准确理解是对作者原意的演绎。

关于“违背自己意愿”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二是以诗人之意,逆诗人之志。

4.知人论世:孟子批评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则与方法。

要正确地做到“以意逆志”须要能“知人论世”,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大音希声。

伟大的形式没有形状。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一、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以意逆志2、发愤著书说3、妙悟说4、六义说5、无我之境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

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答案要点: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1、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方法。

“逆”,此处即为“求”的意思;“志”,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的理解历代有分歧,旧注指说诗者之意,近代指作者之意,两者实际很难分开。

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解说作品时,不要抓住其中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

3、妙悟说:是严羽提出的学诗的重要方法。

妙悟原为佛语,指佛理高深莫测,不可言传,因而认识佛理不能靠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的解说,只有心领神会的方式才能进行。

严羽认为学诗与学佛相似,诗歌意境空灵虚幻,变化无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诗境的把握同样只有通过“悟”才能实现。

4、六义说:《诗大序》对《诗经》的诗体与艺术手法的归纳。

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前三者指诗体,后三者指创作手法。

5、无我之境: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类。

无我之境指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意趣隐藏于客观事物之中,使客体表现上看不出主体的主观情感色彩。

(完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第一章一、填空题:1、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以前——————————————,从孔子开始——————————————————————————。

2、人类早期的文艺观总是和——————————相联系的。

3、战国以前人们(包括孔子在内)都不把《诗经》看作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把它作为————————————————————。

4、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

二、解释概念:1、文学观念2、文艺观念三、简答题:1、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有何特点?2、先秦时期所讲的“文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学”含义相同吗?3、试述“诗言志”提出的大概时间和具体内涵。

4、春秋时期,人们对诗的认识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第二章一、填空题:1、孔子的文学思想以————为核心,强调文学————————,认为文学是——————————————————————。

2、孔子在美学思想上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的结合。

3、孟子提出了——————和————————的文学批评方法。

4、荀子的《》对先秦儒家关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作了全面的理论总结。

二、解释概念:1、“兴、观、群、怨”2、“以意逆志”“知人论世”3、“以道制欲”“乐合同,礼别异”4、“温柔敦厚”三、翻译: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2、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3、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荀子·乐论》4、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

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荀子·乐论》四、论述题:1、试述孔子的文学思想。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考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温柔敦厚:见于《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孔颖达解释为“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

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

” 要求作诗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即合于“中和”的要求。

即合于“中和”的要求。

2“兴观群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来的诗学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诗学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①兴(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①兴(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朱熹解释为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②观(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

观世与观志是读诗的两个重要方面。

感情心态。

观世与观志是读诗的两个重要方面。

③群(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群”,就是“群居相切磋”。

文学作品可以使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④怨(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批评社会的作用)”怨”的主体是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

但怨的对象不一定都是“上政”,可以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牢骚和感情上的不如意。

感情上的不如意。

3.以意逆志:孟子《万章》上篇,针对《诗·小雅·北山》: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读诗不能以“以文害辞,以辞害志”,亦即不能以个别文字影,亦即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即用自己对 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

对“以意逆志”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 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二是以诗人之意,逆诗人之志。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第二套)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第二套)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第二套)一、填空(10分,每空1分)1.古代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被收入集部的类中。

2.国内最早的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出版于年。

3.孔子用以评论整部《诗》的“思无邪”一语,在《诗·鲁颂》中的本义是。

4.《文心雕龙》是刘勰寓居期间完成写作的。

其“文体论”的写作大致按照“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四个方面展开的。

《文心雕龙札记》一书的作者是。

5.“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6.《典论·论文》中的“气”包括和两层意思。

7.王国维《人间词话》最初发表于(刊物名)。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基本内涵。

2.简述南北朝之前“诗言志”说向“诗缘情”说发展的逻辑进程。

3.简述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内涵及区别。

三、阅读分析题(每题20分,共60分)1.朱光潜在《诗论·抗战版序》中说:“诗话大半是偶感随笔,信手拈来,片言中肯,简炼亲切,是其所长;但是它的短处在零乱琐碎,不成系统,有时偏重主观,有时过信传统,缺乏科学的精神和方法。

”请简要提炼朱光潜的学术观点,并联系有关事例谈谈你对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看法。

2.《庄子·达生》:“梓庆(鲁大匠)削木为鐻(乐器,似虎形),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斋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斋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斋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

当是时也,无公朝(视朝廷若无),其巧专而外滑(身外杂乱之事)消。

然后入山林,观天性(自然好木),形躯至矣(木形适合制作鐻),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

不然则已。

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请简要提炼这段文字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例,谈谈文学创作的类似情形。

3.钟嵘《诗品序》:“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

中国文学批评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习题及答案(中文考研远离尘嚣)一、名词解释:1.思无邪2.兴观群怨3.文质论4.以意逆志5.知人论世6.知言养气7.得意忘言8.“虚静”和“物化”说9.“三表法”10.“发愤著书”11.《毛诗序》12.文气说13.诗缘情而绮靡14.风骨15.六观16.应感17.《体性》18.《情采》19.文以明道20.不平则鸣21.气盛言宜22.含英咀华,闳中肆外23.点铁成金24.夺胎换骨25.竟陵派26.肌理说27.理、事、情28.《南词叙录》29.童心说30.“脂评”31.《艺概》32.《饮冰室诗话》33.古雅说:二、简答题:1.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

2.简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两句的理论内涵。

3.简述先秦两汉文论的历史影响。

4.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5.简述《典论·论文》的产生背景。

6.《典论·论文》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文学理论?7.“文学的自觉时代”有哪些表现?8.简述曹丕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9.简述曹丕文学批评论的主要内容。

10.简述陆机《文赋》的主要内容。

11.陆机是如何论述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想象的关系的?12.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应注意那四个问题?13.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应防止那五种弊病?14.陆机是如何论述文体与风格的关系的?15.简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16.简述刘勰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17.钟嵘《诗品》的主要理论内容18.钟嵘是如何论述五言诗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的?19.钟嵘进行诗歌批评的方法有哪些?20.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

21.简述殷璠的诗歌理论。

22.简述元好问诗论的主要内容。

23.简述唐代的小说理论批评。

24.简述宋元小说理论的特点。

25.简述皎然的“诗教”观。

26.皎然的“复变”观。

27.韩愈的文论思想包含哪几方面?28.简述苏轼“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文学观。

29.简述苏轼“辞达”的文学观。

30.简述苏轼的传神论。

31.简述黄庭坚对诗法的基本观点。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第一章一、填空题:1、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得萌芽与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得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以前-——-————-————-,从孔子开始———-———-—————-—-——————————。

2、人类早期得文艺观总就是与-———-———-—相联系得。

3、战国以前人们(包括孔子在内)都不把《诗经》瞧作一部单纯得文学作品,而就是把它作为———--——---————-—--—-。

4、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就是我国历代诗论得————--————.二、解释概念:1、文学观念2、文艺观念三、简答题:1、先秦时期得文学理论批评有何特点?2、先秦时期所讲得“文学”与今天所讲得“文学”含义相同吗?3、试述“诗言志”提出得大概时间与具体内涵。

4、春秋时期,人们对诗得认识就是怎样得,试举例说明。

第二章一、填空题:1、孔子得文学思想以———-为核心,强调文学--————-—,认为文学就是——————-—-————-——-—————。

2、孔子在美学思想上得主要特征就是强调———-——得结合。

3、孟子提出了———-——与-———-———得文学批评方法.4、荀子得《》对先秦儒家关于文艺与政治得关系作了全面得理论总结。

二、解释概念:1、“兴、观、群、怨”2、“以意逆志"“知人论世”3、“以道制欲”“乐合同,礼别异”4、“温柔敦厚”三、翻译: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2、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3、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就是矣。

《荀子·乐论》4、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

乐中平,则民与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民与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荀子·乐论》四、论述题:1、试述孔子得文学思想。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有部分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有部分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2002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一、单项选择。

20分1、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A、自然朴素B、得意忘言C、心斋、坐忘D、观生、观民2、"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B、杨雄C、班固D、刘安3、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A、疾虚妄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C、文有真伪,无有故新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4、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A、《文赋》B、《文心雕龙》C、《毛诗序》D、《诗品序》5、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A、诗品B、文心雕龙C、原诗D、文赋6、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A、王充B、陆机C、沈约D、刘勰7、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论述的是()A、文学创作过程B、文学鉴赏过程C、文学活动的全过程D、观察事物的过程8、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的是()A、传为王昌龄的《诗格》B、皎然《诗式》C、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9、"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句"出自司空图的()A、《与李生论诗书》 B 、《与王驾评诗书》C、《二十四诗品》D、《与极甫书》10、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A、文与道俱B、文道合一C、文以贯道D、文以明道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

A、欧阳修B、苏轼C、韩愈D、严羽12、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A、《答谢民师书》B、《论诗绝句三十首》C、《与李生论诗书》D、《四溟诗话》13、明代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A、前后七子B、公安派C、唐宋派D、竟陵派14、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与创作关系观点的是()A、陆游B、袁宏道C、梁启超D、刘熙载15、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与实录的矛盾对立。

山东工商学院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工商学院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工商学院2020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试题 A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特别提醒:1、所有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2、每份答卷上均须准确填写函授站、专业、年级、学号、姓名、课程名称。

一单选题 (共32题,总分值32分 )1.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是一种(1 分)A. 理性思维活动B. 形象思维活动C. 想象心理活动D. 情感感受活动2. 代表19世纪现实主义批评最高成就的是(1 分)A. 别林斯基的著作B.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C. 杜勃罗留波夫的著作D. 费尔巴哈的著作3. 在新批评中,布鲁克斯用“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歪曲”来定义(1 分)A. 含混B. 反讽C. 悖论D. 张力4. 文学批评的目标是对文学现象作出(1 分)A. 欣赏B. 阅读C. 判断D. 批判5. 南北朝时期,将诗歌风格与诗人精神个性结合起来评诗的是(1 分)A. 钟嵘《诗品》B. 江淹《杂体诗序》C. 陆机《文赋》D. 《文心雕龙明诗》6. 文学批评所依据的事实应该是确凿无误的,所以文学批评具有(1 分)A. 审美性B. 思辨性C. 实证性D. 历史性7. 在作家的研究上,社会历史批评十分强调(1 分)A. 职业习惯对作家的影响B. 时代环境对作家的作用C. 作家情绪对写作的干扰D. 自然气候对写作的影响8. 新批评强调在批评中要进行(1 分)A. 结构分析B. 语义分析C. 填补空白D. 联系现实9. 狭义的“文化批评”的前驱者当推(1 分)A. 葛兰西和本雅明B. 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C. 福柯和罗兰·巴特D.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10. 形式主义的什克洛夫斯基在分析托尔斯泰小说时提出(1 分)A. 文学性概念B. 陌生化概念C. 非个性论D. 诗性语言11. 别林斯基的批评文章《智慧的痛苦》属于(1 分)A. 论著体评论B. 随笔体评论C. 对话体评论D. 序跋体评论12. 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的实现是通过(1 分)A. 对作家的帮助B. 对读者的提高C. 对文本意义的阐释D.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3. 被视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开端和源头的是(1 分)A. 俄国形式主义B. 新批评C. 结构主义D. 解构主义14. 在现代心理学史上提出所谓“意识流”主张的是(1 分)A. 冯特B. 詹姆斯C. 弗洛伊德D. 荣格15. 与文学作品的政治、道德评价不同,审美价值判断的第一个层面是(1 分)A. 社会政治判断B. 道德判断C. 传递美感D. 理智判断16. 图像化的深层实质是信息表达和接受上的(1 分)A. 理性化B. 理论化C. 感觉化D. 条理化17. 把文学批评看成是“一种不断运动的美学”的是(1 分)A. 黑格尔B. 别林斯基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杜勃罗留波夫18. 与文学创作比较,文学批评文章的结构更讲究(1 分)A. 随意性B. 变化C. 规格D. 章法19. 从本质上讲,文学批评是一种(1 分)A. 科学研究活动B. 艺术审美活动C. 创作实践活动D. 社会交际活动20. 文学批评整体说来属于逻辑思维,但包含了不可缺少的(1 分)A. 抽象思维成分B. 艺术构思成分C. 艺术虚构成分D. 艺术思维成分21. 第一次从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因素研究文学的是(1 分)A. 维柯B. 斯达尔夫人C. 丹纳D. 赫尔德22. 结构主义批评发端于(1 分)A. 列维-施特劳斯的神话学B. 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C. 胡塞尔的现象学D. 伽达默尔的阐释学23. 在文本理论中,具有诗性功能的文学语言表现为(1 分)A. 透明的标签B. 处于从属地位的媒介C. 对普通语言的有组织的违反D. 交流的语境24. 叔本华主张审美直觉,他强调(1 分)A. 绵延B. 世界是我的表象C. 借拉辛来谈论我自己D. 瞬间感觉25. 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功能是(1 分)A. 阐释功能B. 意识形态功能C. 哲学功能D. 审美功能26. 文学批评准备工作的第一项是(1 分)A. 研读B. 选题C. 立意D. 运思27. 文学批评思维的实证性强调的是(1 分)A. 科学抽象B. 客观事实C. 审美愉悦D. 纯粹思维28. 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首先表现为(1 分)A. 文学批评内部的相互运动B. 文艺学内部的相互运动C. 文学内部的相互运动D. 文学理论内部的相互运动29. 在魏晋南北朝,把“味”视为把握诗歌特质的独特途径的是(1 分)A. 曹丕B. 陆机C. 刘勰D. 钟嵘30. 精神分析批评的核心是(1 分)A. 文学文本B. 潜意识C. 读者D. 作者31. 新批评的威姆萨特和比尔兹利提出的一个观点是(1 分)A. 期待视野B. 意图谬误C. 历史距离D. 历史文本32. 我国古代最早的较为完整的诗乐评论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的(1 分)A. 孔子评《韶》B. 季札评周乐C. 孟子评乐D. 荀子论乐二多选题 (共8题,总分值8分 )33. 在结构主义理论中,叙事结构分析的基本步骤有二,即(1 分)A. 分解情节B. 抽象集合C. 非聚焦型D. 内聚焦型E. 同叙述者34. 下列概念中属于新批评提出的有(1 分)A. 张力B. 细读法C. 内聚焦D. 隐喻E. 互文35. 心理批评的主要形态有(1 分)A. 传记批评B. 文本批评C. 原型批评D. 文体批评E.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36. 荣格继弗洛伊德之后提出的理论有(1 分)A. 无意识B. 集体无意识C. 欲望升华D. 原始意象E. 原型37. 中国古代心理批评的两次高潮出现在(1 分)A. 先秦时期B. 两汉时期C. 魏晋时期D. 唐宋时期E. 明清时期38. 印象批评的基本步骤是(1 分)A. 情感体验B. 获取印象C. 入乎其中D. 整合感受E. 抒情描写39. 受分析哲学影响的文学批评一般具有两个共同特征,即(1 分)A. 从历史观点出发B. 以语言为研究对象C. 强调读者的地位D. 推崇分析方法E. 注重心理分析40. 论著体的文学批评文章的特点是(1 分)A. 逻辑严密B. 短小精悍C. 论据充分D. 论点明确E. 卓约轻灵三简答题 (共8题,总分值8分 )41. 简述《文心雕龙》中“文之枢纽”各篇的理论内涵及相互联系。

中国文学批评史湖北师范大学在线考试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湖北师范大学在线考试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湖北师范大学在线考试及答案1、《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A对B错参考答案:A2、钟竦诗论的根本主张是提倡“自然英旨”(见《诗品序》),强调感情真挚。

A对B错参考答案:A3、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A对B错参考答案:A4、《毛诗大序》还提出了讽谏说,文中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戒。

”A对B错参考答案:A5、《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谪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A对B错参考答案:A6、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

“四科”具体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四科”实际上共八种文体。

A对B错参考答案:A7、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A对B错参考答案:A8、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A对B错参考答案:A9、教材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

广义的文指的是指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

狭义的文当即是''人文",指人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

A对B错参考答案:A10、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A对B错参考答案:A11、《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一、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以意逆志2、发愤著书说3、妙悟说4、六义说5、无我之境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

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答案要点: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1、以意逆志:就是孟子提出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方法。

“逆”,此处即为“求”的意思;“志”,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的理解历代有分歧,旧注指说诗者之意,近代指作者之意,两者实际很难分开。

所谓“以意逆志”,就是指解说作品时,不要抓住其中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发愤著书说:就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就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愤”就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与质量。

3、妙悟说:就是严羽提出的学诗的重要方法。

妙悟原为佛语,指佛理高深莫测,不可言传,因而认识佛理不能靠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的解说,只有心领神会的方式才能进行。

严羽认为学诗与学佛相似,诗歌意境空灵虚幻,变化无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诗境的把握同样只有通过“悟”才能实现。

4、六义说:《诗大序》对《诗经》的诗体与艺术手法的归纳。

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前三者指诗体,后三者指创作手法。

5、无我之境: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类。

无我之境指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意趣隐藏于客观事物之中,使客体表现上瞧不出主体的主观情感色彩。

二、简答(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1)情志统一论——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2)止乎礼义——儒家诗学的思想规范(3)讽谏教化——对诗歌社会政治作用的强调(4)诗有六义——儒家政教化诗体观的体现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一)文之枢纽——总原则(创作的原则,评价的标准)(1)依据什么指导创作:原道、征圣、宗经——文章根源于道,圣人文章体道,以圣人之经为文章标准。

(2)对不合道的著作的态度:正纬——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

(3)怎样解决文学演变:辨骚——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

执正驭奇。

(二)论文叙笔(1)论文:《明诗》至《谐隐》十篇,有韵之文。

(2)叙笔:《史传》至《书记》十篇,无韵之笔。

(三)剖情析采(1)创作论:《神思》—《总术》二十篇(《物色》提前)(2)批评论:《时序》—《程器》四篇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唐:强调文道并重,文从字顺,务去陈言;宋:古文家文道观与唐基本相同;道学家文道观重道轻文,认为作文害道。

三、论述(30分)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兴:意谓诗歌对于人们思想情感有启发感染作用,可以引起联翩的想像。

[想象力]观:指通过诗歌可以考察社会状况、政治得失、人民愿望,还包括赋诗者的品性、志向等。

[观察力]群:指诗歌可使人们借以交流思想,促进感情融洽,起到协与群体的作用。

例:孔子与学生间便就是这么一个群体。

[亲与力] 怨:意谓诗歌可以抒写不满,疏导人情。

“怨刺上政”,批判现实作用,但要求“怨而不怒”。

当然“怨”情并不限于政治方面。

孔子从“用诗”角度方论,其“兴观群怨”全面地总结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但其实精神却接触到诗歌的一些本质特征,如诗歌的抒情性、感染力与认识作用、社会效果等。

因此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中“兴”“怨”侧重于个体心灵的情感抒发功能;“观”“群”侧重于群体审美时诗歌所表现的社会教化功能。

王夫之的“兴观群怨”说改造与发展了前人的见解,对诗歌的本质与功能作了更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指出“兴观群怨”四者都就是“情”的表现。

尽管它们的表现形态不同,但它们的共同本质都就是“情”,就是人们在各自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事父、事君、草木鸟兽等)所触发的形形色色的感情的具体表现,这就深刻地阐明了诗歌的社会本质。

其二、王夫之还指出,兴、观、群、怨四者并不就是各自独立无关的,而就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兴中可观,观中有兴,群而愈怨,怨而益群,四者的配合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量。

其三、对“兴观群怨”作雅俗得失之辨。

这就不就是一般地讲“兴观群怨”的社会本质与社会功能,而就是对“兴观群怨”作审美价值的判断。

其四、诗人的创作与读者的阅读鉴赏都与“兴观群怨”紧密相关。

总之,在王夫之瞧来,“兴观群怨”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互为配合,相得益彰,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故而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各自不同境况、经历来接受这种艺术感染。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

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1)出处“发愤著书”就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太史公自序》云:“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2)内涵愤,怨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

司马迁指出“愤”就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所以,司马迁对“发愤著书”的心理机制作了较深的探索与阐发。

(3)意义其一,揭示“愤”就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其二,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与质量;其三,“发愤著书”具有与儒家“温柔敦厚”、“中与”不同的美学品格。

(4)后来文论家相似观点:韩愈:不平则鸣;欧阳修:穷而后工;李贽:不愤则不作;金圣叹:怨毒著书;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二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1、直寻2、熟参3、尊情二、简答(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下段文字所表达的文学思想。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简述《文心雕龙》中“文之枢纽”各篇的理论内涵及相互联系。

三、论述(30分)孟子有“养气”“知言”之论,曹丕有“文以气为主”之言,韩愈有“气盛言宜”之说,刘勰《文心》更有《养气》一篇。

试述各家文论观点之内涵,并比较各家所论“气”之异同。

答题要点:一、名词解释1、直寻:钟嵘《诗品序》:“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1)直寻:即直抒胸臆,不需用典。

“寓目辄书”;(2)内容:提倡自然之美,反对声律、用典等;(3)直寻说揭示诗歌创作中艺术思维的三大特征:直接性,形象性,契合性。

2、熟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妙悟的重要条件,熟参前代优秀作品,从而领会创作技巧,把握创作规律,提高艺术修养。

3、尊情说:龚自珍《长短言自序》:“情之为物也,亦尝有意乎锄之矣,锄之不能,而反宥之,宥之不已,而反尊之。

” (1)尊情:就就是要求尊重人的自然真率的思想感情;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就就是心无成念,一无拘束,情之所至,自由驰骋,强调创作要完全尊重作者当时的真情实感,并充分表达好这种感情。

(2)尊情说的主要特征:A强调抒发衰世怨情,B提倡在“自尊其心”的基础上写真情,C强调“完”的美学原则,D推崇《庄》《骚》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二、简答1、《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这就是以绘画先要有好的质地,而后才可施以五彩为喻,来说明作品的必须先有好的内容,然后才有可能进行修饰与加工。

2、《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1)原道、征圣、宗经A、本乎道:文章就是道的表现,道就是文的本源。

B、师乎圣:圣人文章体道;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向圣人学习创作;C、体乎经:圣人之经就是各文体之源;为文学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树立了标准。

(2)正纬、辨骚A、执正驭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

B、唯务折中:奇正兼采,华实相扶。

三、论述1、孟子“知言养气”说本来论述的就是关于道德修养的问题,后经文学批评家引申发挥,遂成为“文气”说的先导。

所谓“养气”,就是指一种道德修养。

孟子所言“浩然之气”,就是指人们经过道德的修养所达到的博大而崇高的精神状况,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由义与道凝聚而成的凛然正气。

“知言养气”合起来理解就就是,一个人经过养气而具备了浩然之气,就能够知言,即具备正确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曹丕《典论.论文》所论之气,指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作家的自然禀赋、个性气质;曹丕论为文之气,尤其强调创作个性的独特性及不可改变性,强调作家独特个性对于作品风格的决定性意义。

3、韩愈“气盛言宜”:A,气盛:气指作者的精神状态,气盛指对于所说之事持理自信,情感强烈,深思熟虑,胸有成竹这样一种精神状态;B,言宜:气盛则遣物造句时声调之抑扬,句式之长短,便能自然合宜;C,方法:“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强调的就是道德学识的修养。

4、《养气》:保持精神与心态的从容不迫。

“气”:精神、神气。

讨论怎样酝酿文思。

心与气畅——理融情畅——文思开通。

强调勤学,但又不可强求。

《养气篇》即强调作家在创作时须保持精神与心态的从容不迫。

由于个体不同,其文思有利有钝,但只要顺应自然,注重养气则可顺利由物到情,亦即进入到构思这一创作的内化过程。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三一、名词解释(20分)1、文质彬彬2、得意忘言3、绘事后素4、诗有六义二、简答(40分)1、简述曹丕“文气”说的主要内涵。

2、简述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出的正确批评方法。

3、简述李渔《闲情偶记》中论戏曲结构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40分)1、试论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主要内涵。

后世有哪些文人提出过类似观点,请列举不少于二个并略作阐释。

2、“气”就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在不同时代、不同理论家处其意义往往有较大差异,试举出三家不同观点进行比较。

答题要点:一、名词解释1、《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原意质指质朴,文指文采。

文质彬彬指仁义道德修养与礼仪文化修养兼备。

而在“绘事后素”之喻中仁为质素,礼为文采。

故后世批评家常将文质引伸指文章的内容与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