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武卫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倒数,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是不能孤立存在的。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现求倒数的方法,知道不仅可以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倒数,还可以用调换分子和分母位置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0没有倒数,1的倒数还是1。

4、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倒数的一些特征。

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入概念

出示例题的一组算式,开展小组活动:算一算,找一找,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通过计算,发现每组算式的乘积都是1。通过观察发现相乘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是颠倒的……)

师:同学们发现了每组算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所以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分数叫做“互为倒数”。

让学生读一读:“倒数”。

出示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二、探究讨论,深入理解

让学生说说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判断下面的句子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叙述。

因为3/4×4/3=1,所以3/4是倒数,4/3也是倒数。

三、运用概念,探讨方法

出示例题1,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汇报找的结果,并说说怎样找的?

1. 看两个分数的乘积是不是1;

2. 看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否分别颠倒了位置。

讨论一下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比较快?通过具体实例总结归纳找倒数的方法。

3、求倒数的方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倒数。你能分别找出和的倒数吗?

指名回答,让学生说出怎么想的,教师随机板书:× =1,× =1

提问:观察上面互为倒数的5组数,它们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全班交流,谁来把你的发现和大家说说?引导学生说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是颠倒的。

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调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那5

的倒数是多少呢,为什么?1的倒数呢?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因为5×=1,所以5的倒数是;1×1=1,所以1的倒数是1。

4、小结: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提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0没有倒数,0乘任何数都得0)

四、巩固练习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2、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回答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3、完成“练一练”的题目。在做这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书写一个数的倒数,如求的倒数时,可以写作:的倒数是,但不能写成= 。

4、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选择2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5、第4题学生先独立做。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倒数。“倒数”和别的“数”有什么不同?怎样就能很快得到一个数的倒数?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三个方面是我的成功之处:

1、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倒数的意义时,先让每一个学生根据例1上面的口算、观察、同桌讨论找出这些式子有什么规律?给这些数起一个你喜欢的名字。由此引出课题和倒数的意义。很自然的把学生带入今天的知识通过学生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导数的意义“乘积是1怎么理解”,又通过举例说清“谁是谁的倒数”。这样学生对倒数的意义理解十分到位,十分透彻。

2、让学生在碰撞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对于两个特例“1”和“0”,在教学“1的倒数是1时”,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可以是两个整数吗,然后小组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得出1的倒数是1,然后再让学生找另外一个特殊的数“0”,探讨交流得出“0没有倒数”。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了快乐。

3、学生研讨氛围浓厚,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都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特别是在研究求倒数的方法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探究想出了好几种有效的方法,最后总结出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研讨氛围非常浓厚,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效果较好。

二、整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

1.细节太细,浪费了时间。

2.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够简练。

3.拓展题还可以适当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