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随笔两篇咬文嚼字-不求甚解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子的作用
• 由郭沫若修改剧本的例子引出了话题,后两个例子从不同方面(删 减和替换,文章和诗句),论证了“炼字”的主题
小结
(1)写文章要“炼字”,表达含糊,往往是思想还没有透彻,感情 还没有凝练。 (2)“炼字”要符合具体的语境、语气、情味、意境等。 (3)“炼字”的方法,可以诵读,可以比较,可以替换,可以增删 等,都是锤炼语言的方法。 (4)朱光潜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不迷信古人,敢于质疑的精神。, 论证了“炼字”的主题。
•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 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 (3)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中起到什么作用? • 使思想透彻,情感凝练。 • (4)如何理解“有时”“通常”和“但是”等词语的运用?
• 作者否定了对“咬文嚼字”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明确这里指的是文 学层面的,同时表现了作者辩证的观点和用词的准确和严密。
门。
• (1)作者对“你是”和“你这”的评析。(见课文第2段) • (2)作者对王若虚改文的评价。(见课文第9段) • (3)作者对“推敲”的理解。(见课文最后一段) • 概括作者观点 •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情味不同。 《史
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 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意境不同。
• 《不求甚解》一文中作者是在开头表明观点的,此文是吗? 在结 尾得出了结论吗?
• ——第三段。“咬文嚼字有时是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 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 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 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 (1)本文是指在哪方面的“咬文嚼字”? • 在“文学”方面,具体指“阅读或写作”方面。 • (2)作者对“咬文嚼字”怎样理解?
• (3)有一天,苏轼出游到某地,当地有一位青年拿着自己的诗来 求教。其中有一句“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苏轼一看,心想, 明显有错误嘛:明月怎么会叫呢,黄狗再小,也不能卧在花心上啊。 这与事实不符,所以改成了“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 苏轼得知当地有一种小鸟叫明月、有一种小虫叫黄犬,才知自己改 错了,于是登门致歉。
• “咬文嚼字”,多指一种读书做事的坏习惯,属贬义词。
文艺随笔
• 属于笔记文学,是对文艺问题有所感而随手写出的一种具有独特形 式的散文。它篇幅小,形式多样,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朴素自 然,意味隽永,以质朴见长。
•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 想或偶然一得。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 某一观点发表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 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运用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 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丰富多彩。杂文的 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
"炼"字体会
• (1)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 • (2)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 (3)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 (4)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
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 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 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法·福楼拜)
• 本文选自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谈文学》一书.
思想主张
• 朱光潜先生认为一篇文章的精要在表述思想。那么,如何表述就尤 其重要了。他膺伏于桐城派所倡导的“言之有物”与“言之有序”, 因此,睿智的思维须借之于明晰的思路与娴熟的技巧了。他说: “就写作技巧来说,好文章的条件都是一样的,第一是要有话说, 第二要把话说得好。思想条理必须清楚,情致必须真切,境界必须 新鲜,文字必须表现得恰到好处,谨严而生动,简朴不至枯涩,高 华不至浮杂。”
关于作者
•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 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 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 《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 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 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文艺随笔两篇 咬文嚼字
解释“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
•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 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现代汉语词典》)
•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 质)。(《现代汉语词典》)
• “不求甚解”,旧指读书方法,是褒义词;现在多指做事态度不认 真,是贬义词。
• (4)古人写诗作词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 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古人ຫໍສະໝຸດ Baidu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 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 所谓“诗眼”、“词眼”。
• (1)唐朝任蕃夜宿台州巾子峰禅寺,在寺墙上题诗:“绝顶新秋 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他走出几十里路后,觉得“半江水”要比“一江水”更贴切,更符 合现实,忙返回寺院修改。谁知到了寺院,他发现早有人把“一” 字改为“半”字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 (2)北宋范仲淹曾写过“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 水长”来为东汉隐士严子陵的祠堂作记。友人李泰伯看后,夸云山、 江水等句立意宏伟,气势不凡。但“德”字略显局促,换“风”字 会更合适。范仲淹反复吟咏,果真韵味无穷,大喜而改之。
三个“咬文嚼字”的例子
• 一.(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2)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 (3)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4)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 二.(1)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 • (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
入。 (3)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 三.(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