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随笔两篇咬文嚼字-不求甚解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朱光潜《咬文嚼字》课件PPT(36页)

朱光潜《咬文嚼字》课件PPT(36页)

06.
课堂小结
作者在文中用大量事实论证了“咬文嚼字”的重 要意义,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对语言文字与思想情 感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认识,从而对更能准确表情达 意的“炼字”给予足够重视。
朱光潜先生这种勇于质疑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对 我们的阅读写作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认真读书学习, 学会品味赏析,加上不断地练习,我们的阅读和写作 能力才会真正提高。
YA O W E N J I A O Z I
咬文嚼字
朱光潜
讲师:XXX
20XX.X
01.
古今名人学士阅读和写作时往往 字字推敲,反复研究。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课前讨论
然而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有人会认为这是对 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行为的极大讽刺。
⑫ 我们可以从文章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 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 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一字 之差,就能品味出不同的表达效果。这告诉我们,无论 阅读或写作,一个字也马虎不得。
• 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 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
03.
生字词
jiáo
咬文嚼字
学富五车

尺牍
zī zhū
锱铢必较
索然无味
zhēn zhuó
斟酌
陈言务去
援例


阅读全文,思考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作者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1.文章的段落划分

《咬文嚼字》ppt课件

《咬文嚼字》ppt课件

3.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 敲”。(第五段)
4.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 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 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段)
分析思路:
从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 效果(1-5)
郭沫若改字 (句式改变) 王若虚改句 (字数增减)
贾岛推敲
(意境改变)
近义词辨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 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 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 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 简要赏析。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联想使意 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清茶 (味觉) 联 想
水中月 (视觉)
清沁心脾

联想
水汽
联想
一川烟草
朦胧愁绪(化虚为实)
写愁的具体形象的其他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动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重量)
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 奠基者之一。笔名孟实、孟 石,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 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 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 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代表作 有:《文艺心理学》、《谈 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拓展:
⑴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 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

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PPT课件

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PPT课件
• 第三部分(第5--9段),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 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理解“精神实 质”。
《不求甚解)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 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观点
咬文嚼字
反复修改 精益求精
不求甚解
把握精神实质 不拘于表象
侧重点 角度 关系
写作
读书
态度
方法
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 文主旨是否矛盾?
三:总结归纳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联系
2.写作的目的 :
让读者明白:
•.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的要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咬文嚼字的方法:以严谨的态度,刻苦自励, 精心玩索,推陈出新。
例子
“你是没有骨气的 文人”一句的修改
《史记》中李广射虎 一段的改写
花。”相比之下,苏、黄二位添加的字意思平 常,而苏小妹用一个“扶”字将轻风与细柳拟 人化了,写出了细柳的纤弱形态;一个“失”
字,写出了淡淡的月光中梅花隐隐约约的朦朦 胧胧美景,十分传神。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 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 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 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 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 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 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黄庭坚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 宋代文人苏轼,一天同他妹妹和诗友黄庭
坚一起论诗谈文。苏小妹;“大家在‘轻风细 柳,淡月梅花 ’中间各添一个字,变成五言联
句。”

苏东坡略一思索,脱口而出:“轻风摇细

(完整版)咬文嚼字 课件PPT

(完整版)咬文嚼字 课件PPT
(最终目的) 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以上就是朱光潜所说的:“咬文嚼字” 的道理。这里的咬文嚼字和我们平常说 的咬文嚼字一样吗?
《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1.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 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2.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
谨严精神(贬词褒用)
“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 咬文嚼字 的道理”
找出课文中“咬文嚼字”的实例。
课文中“咬文嚼字”的实例
一、(1——2段)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二、(3——4段)王若虚改史记 三、( 5 段)贾岛诗句的“推敲” 四、( 6 段)苏轼惠山烹小龙团 五、( 7 段)柳腰桃面等套语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 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 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他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 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 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竟 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⑤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
大爷!
——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
大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 课件 (3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 课件 (36张PPT)
8、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 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 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就是调整思 想情感,因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 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 完美。
比较以下语言
•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 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 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 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 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 象。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
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 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 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 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 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 “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 “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 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 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 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 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 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
炼字无处不在 炼字时时不在
题目《咬文嚼字》 :贬 词 褒 用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 词(死扣字眼,不会领会精神实质)。作者 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 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说,语 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 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 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 新入手。

文艺随笔两篇PPT课件

文艺随笔两篇PPT课件
•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结束),进一步强调不能 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理解“精神 实质”。
• 全文的思路;竖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 子--引语录—结上文。
.
14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 的论证方法,并进行分析。(10分钟展示 答案)
.
15
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
6
材料:
•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 一句台词。
•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 的话语。
•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 对它的改动。
•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
7
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
• (1)炼字的重要性。 • (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
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 • (4)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②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
③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过程,精益求 精、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 点要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 盾。
④“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 甚解”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 一致。
.
19
当堂检测
完成课后第四题,练习册基础巩固第五题。
.
20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5分钟后展示答案)
.
13
•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宗明义。先提出人们 对“不求甚解” 态度,再提出作者的观点。
•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阐述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中“不求甚解”的含义。先指 出“一定要好好读书”;其次,再具体解释陶 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一是“虚 心”,二是表示读书的方法。

《咬文嚼字》优秀PPT课件

《咬文嚼字》优秀PPT课件

谨。

第一部分(1—5段) 举例说明文字 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6—7段) 讲文字联想意 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第三部分(8段)全文小结。指出读 者应该从文章阐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
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严谨精神。
.
10
思考
作者在文中举的“几个实例”有哪些?举这 些实例有何用意?
.
11
yùn
•蕴 藉
làn bà

俗滥 灞桥 付梓
qiáng dú
•王 嫱 尺 牍
.
6
解释下列成语
学富五车: 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深恶痛绝: 厌恶、痛恨到极点。 锱铢必较: 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 索然无味: 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趣味也没有。 才高八斗: 形容富有文采。 自鸣得意: 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清沁肺腑: 纯净的味道、感受渗入人的肺腑或内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文字与意味有关
.
18
火 锅 待 客
某单位来了客人,决定以特色火锅招待。
宾主团团围坐于一桌,主人见火锅里水开 了,按照当地的说法叫“水滚了”,便举 筷邀客说:“来来来,别客气!滚了就吃, 吃了再滚。”客人一听,面面相觑。
.
19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 内容。
点铁成金: 多比喻把不好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
很好的 事物。
.
7
高考衔接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C

A.编辑 作揖 舟楫 修葺 缉拿归案
jí yī jí qì jī
B.诽谤 绯红 徘徊 悱恻 妄自菲薄

《咬文嚼字》超级精品ppt课件

《咬文嚼字》超级精品ppt课件

练习 下面两句话的意味有什么区别?
在一次航海途中,有一船员在记录航海
日志时,把船长没喝酒写成船长今天没喝酒。
①船长没喝酒
②船长今天没喝酒
船长只有今天没喝酒
3、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韩贾“推敲”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 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
总结归纳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联系
2.写作的目的 :
让读者明白:
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的要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 合 咬文嚼字的方法:以严谨的态度,刻苦自励, 精心玩索,推陈出新。
主题
本文标题是“咬文嚼字”。按照通常意义来讲, 咬文嚼字含有贬义,说的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即 过于斟酌字句,或说死抠字眼儿而不顾及精神实 质的现象。
蕴藉(jiè ) 尺牍( dú )
付梓(zǐ ) 下乘( chéng )
圆晕/月晕/晕车( yùn )
2.解释下列词语:
镞:箭头 援引:引用成例。援:引用
辎铢必较:对极小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 分计较。
岑寂:寂静。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很多。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 写和防虫蛀,先把青竹简用活烤干叫杀青。 后来泛指写著作。
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 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 严谨。
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突出特征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黄庭坚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 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 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 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 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_不求甚解》ppt课件

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_不求甚解》ppt课件

观点: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本文的中心论点
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
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严。
郭沫若改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王若虚改字——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韩愈贾岛推敲——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课堂训练
(一)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词用的恰当吗,如不好 ,请修改并简析修改原因。 1、春风又过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字为何精警?因为它把看不见的春风转 换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效果,春 风的精神。描绘了春过江南后的效果――绿满
江南.重要的是“绿”字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
心情.
(二)三位作家坐在一起吃饭,分别说了这么三句 话,“吃在中国”“在中国吃”“在吃中国”, 试分析这三句话的意味 • 参考答案: • 吃在中国——食文化在中国; • 在中国吃——想吃美食,到中国去。此两句含有 自豪之情,含褒义;
• 在吃中国——挥霍公款,吃穷中国。此句含有愤 怒的情感,含贬义。
古典诗歌中的炼字练习:
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 诗友黄庭坚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 说出:
“轻风 细柳”和“淡月 梅花”后,要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课外拓展
阅读马南邨《不求甚解》
一文。
该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宗明义,先提
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 。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阐述陶 渊明的本义。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读书 ”,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 有的书”,要“会意”;再具体解释陶 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一 戒“自负”,二戒“固执”。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结束),进一步强 调不能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 要理解“精神实质”。

咬文嚼字(上课)PPT课件

咬文嚼字(上课)PPT课件

苏东坡认真地思 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 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 好了,但仍不属上 品。”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 花。’
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 “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 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 谷吟诵玩味着,不禁拍手称妙。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学习本文给予我们的启示
内容启示
• 让我们明白文学艺术能否进步的根本在于语言 咀嚼是否到位。
• 让我们明白作家的语言修养程度与其艺术成就 甚至一个时代的文学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 让我们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自身语言修养 问题的重视。
• 让我们明白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 个人的人生态度,从而自觉养成一种对待语言文 字的谨严态度。
阅读思考
1.什么是“咬文嚼字”? 2.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3.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 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呢?
在《汉语大词典》中它有三个义项: 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明确:指过分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 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 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文学的语 言跟情感有关。
•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 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 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这三则材料讲的都是李广射虎的故事。 第一则里有多个“石”字,你认为哪个写 得好?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子的作用
• 由郭沫若修改剧本的例子引出了话题,后两个例子从不同方面(删 减和替换,文章和诗句),论证了“炼字”的主题
小结
(1)写文章要“炼字”,表达含糊,往往是思想还没有透彻,感情 还没有凝练。 (2)“炼字”要符合具体的语境、语气、情味、意境等。 (3)“炼字”的方法,可以诵读,可以比较,可以替换,可以增删 等,都是锤炼语言的方法。 (4)朱光潜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不迷信古人,敢于质疑的精神。, 论证了“炼字”的主题。
• 《不求甚解》一文中作者是在开头表明观点的,此文是吗? 在结 尾得出了结论吗?
• ——第三段。“咬文嚼字有时是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 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 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 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 (1)本文是指在哪方面的“咬文嚼字”? • 在“文学”方面,具体指“阅读或写作”方面。 • (2)作者对“咬文嚼字”怎样理解?
关于作者
•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 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 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 《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 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 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 (4)古人写诗作词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 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 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 所谓“诗眼”、“词眼”。
•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 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 (3)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中起到什么作用? • 使思想透彻,情感凝练。 • (4)如何理解“有时”“通常”和“但是”等词语的运用?
• 作者否定了对“咬文嚼字”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明确这里指的是文 学层面的,同时表现了作者辩证的观点和用词的准确和严密。
文艺随笔两篇 咬文嚼字
解释“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
•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 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现代汉语词典》)
•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 质)。(《现代汉语词典》)
• “不求甚解”,旧指读书方法,是褒义词;现在多指做事态度不认 真,是贬义词。
• “咬文嚼字”,多指一种读书做事的坏习惯,属贬义词。
文艺随笔
• 属于笔记文学,是对文艺问题有所感而随手写出的一种具有独特形 式的散文。它篇幅小,形式多样,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朴素自 然,意味隽永,以质朴见长。
•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 想或偶然一得。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 某一观点发表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 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运用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 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丰富多彩。杂文的 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
• (3)有一天,苏轼出游到某地,当地有一位青年拿着自己的诗来 求教。其中有一句“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苏轼一看,心想, 明显有错误嘛:明月怎么会叫呢,黄狗再小,也不能卧在花心上啊。 这与事实不符,所以改成了“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 苏轼得知当地有一种小鸟叫明月、有一种小虫叫黄犬,才知自己改 错了,于是登门致歉。
门。
• (1)作者对“你是”和“你这”的评析。(见课文第2段) • (2)作者对王若虚改文的评价。(见课文第9段) • (3)作者对“推敲”的理解。(见课文最后一段) • 概括作者观点 •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情味不同。 《史
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 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意境不同。
"炼"字体会
• (1)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 • (2)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 (3)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 (4)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
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 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 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法·福楼拜)
• 本文选自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谈文学》一书.
思想主张
• 朱光潜先生认为一篇文章的精要在表述思想。那么,如何表述就尤 其重要了。他膺伏于桐城派所倡导的“言之有物”与“言之有序”, 因此,睿智的思维须借之于明晰的思路与娴熟的技巧了。他说: “就写作技巧来说,好文章的条件都是一样的,第一是要有话说, 第二要把话说得好。思想条理必须清楚,情致必须真切,境界必须 新鲜,文字必须表现得恰到好处,谨严而生动,简朴不至枯涩,高 华不至浮杂。”
• (1)唐朝任蕃夜宿台州巾子峰禅寺,在寺墙上题诗:“绝顶新秋 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他走出几十里路后,觉得“半江水”要比“一江水”更贴切,更符 合现实,忙返回寺院修改。谁知到了寺院,他发现早有人把“一” 字改为“半”字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 (2)北宋范仲淹曾写过“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 水长”来为东汉隐士严子陵的祠堂作记。友人李泰伯看后,夸云山、 江水等句立意宏伟,气势不凡。但“德”字略显局促,换“风”字 会更合适。范仲淹反复吟例子
• 一.(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2)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 (3)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4)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 二.(1)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 • (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
入。 (3)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 三.(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