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与家具设计史原始社会时期
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样-----从字面上看是指形态、模样、图样、榜样和指 品种、类别。 式-----是指形式、样式等。 样式:一般是指造型艺术作品的样式,或称为“体 裁”。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是指形成生活空间诸要素 的形象、模样、形式特征和所具有的艺术特点(如中 国明式家具中的京式、苏式、和广式三种形式)。 样式中的经典样式,是指经久不衰的样式,经历史变 迁仍被沿用的样式,跨越国界广被选用的样式可称为 经典样式(如希腊柱式因其造型、比例典雅端庄,被 世界范围公认为欧式建筑柱子的经典样式)。
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第一章Leabharlann 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风 格 ---- 即风度品格,体现创作中的艺术特色和个 性;它本身带有某种可知的内涵,这就是把整体的概 念都集结到一个概念中去,以显示出它不同的特性, 并用来区分或评论其它的设计。 1.风度品格; 2.与风韵有同义; 3. 可泛指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 术特质和个性。 风格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有:时代、地域、民族特点、生活习俗、文化思潮、 宗教信仰、装饰材料、装修技术等。
关于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和流派
1.所有的风格样式和流派都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 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2.任何设计都是社会整体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与其他 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风格流派样式的形成和 发展,就必然受到所处时代科技水平和学术思想的影响。 3.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和流派受到地域风土、民风民俗、 审美情趣的直接影响。
具体表现
1、在空间装修上,多采用“框栏”或“格扇”两种形式。 2、在构件细部上多采用雕梁画栋的手法,显得富丽堂煌, 其装饰构件不是多余的为装饰而装饰,有的对建筑起保护 作用,或直接作为建筑构件。 3、在梁枋和顶棚多用彩绘装饰。 4、整个室内构图庄严严谨,多采用对称与均衡的手法, 常巧妙的运用题字、字画、玩器、盆景以及借景等手段创 造出一种清雅、含蓄的意境。
室内设计理论
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已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存在了。
一、国内室内设计的发展原始社会西安半坡村的方形、圆形居住空间,已考虑按使用需要将室内作出分隔,使入口和火炕的位置布置合理。
方形居住空间近门的火炕安排有进风的浅槽,圆形居住空间入口处两侧,也设置起引导气流作用的短墙。
早在原始氏族社会的居室里,已经有人工做成的平整光洁的石灰质地面,新石器时代的居室遗址里,还留有修饰精细、坚硬美观的红色烧土地面,即使是原始人穴居的洞窟里,壁面上也已绘有兽形和围猎的图形。
也就是说,即使在人类建筑活动的初始阶段,人们就已经开始对“使用和氛围”、“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功能同时给予关注。
商朝的宫室,从出土遗址显示,建筑空间秩序井然,严谨规正,宫室里装饰着朱彩木料,雕饰白石,柱下置有云雷纹的铜盘。
及至秦时的阿房宫和西汉的未央宫,虽然宫室建筑已荡然无存,但从文献的记载,从出土的瓦当、器皿等实物的制作,以及从墓室石刻精美的窗棂、栏杆的装饰纹样来看,毋庸置疑,当时的室内装饰已经相当精细和华丽。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有”与“无”、围护与空间的辩证关系,也提示了室内空间的围合、组织和利用是建筑室内设计的核心问题。
同时,从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看,“有”与“无”,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对待的。
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古以来建筑装饰纹样的运用,也正说明人们对生活环境、精神功能方面的需求。
在历代的文献《考工记》、《梓人传》、《营造法式》以及计成的《园冶》中,均有涉及室内设计的内容。
清代名人笠翁李渔对我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构思立意,对室内装修的要领和做法,有极为深刻的见解。
在专著《一家言居室器玩部》的居室篇中李渔论述:“盖居室之前,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窗棂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其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对室内设计和装修的构思立意有独到和精辟的见解。
室内设计发展史
室内设计的流派
六、超现实派 超现实派追求所谓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在室内布置中常采用异常的空间组织,曲 面或具有流动弧形线型的界面,浓重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光影,造型奇特的家具与设备, 有时还以现代绘画或雕塑来烘托超现实的室内环境气氛。超现实派的室内环境较为适应 具有视觉形象特殊要求的某些展示或娱乐的室内空间
室内设计的流派
一、高技派或称重技派 高技派或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 中加以炫耀,祟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粱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 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 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室内设计的流派
室内设计风格
三、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 奥尼斯 1934 年的 ( 西班牙与酉班牙 语类诗选 ) 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对现代主 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
室内设计风格
四、自然风格 自然风格倡导“回归自然”,美学上推崇“自然美”,认为只有祟尚自然、结合自 才能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使人们能取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因此室 内多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显示材料的纹理,清新淡雅。此外,由于其宗 旨和手法的类同,也可把田园风格归入自然风格一类。田园风格在室内环境中力求表 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也常运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质质朴的纹 理.巧于设置室内绿化,创造自然、简朴、高雅的氛围。
洛可可
楼
中国名楼之一:鹳雀楼
楼 有作为商业建筑的茶楼酒肆,或作为卧室、书房和观赏风景之用 体型繁简不一,有简单的型式,有体型非常复杂的
台
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 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 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 古典园林中的台后来演变成厅堂 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完整版)设计学概论第三章
3.4 陶瓷设计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3.从秦代到晚清
元代瓷器: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 心。元瓷的突出成就,是烧成了青花和釉 里红瓷器。元代青花瓷器,被称为“白地 蓝花瓷”,属釉下彩绘,多为白地蓝花, 色调清新明丽,风格纯朴雅致,与民间蓝 印花布形同双壁,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1.史前时期
1.1 石器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挑选石块,打制成石 斧、石刀、石铲等各种工具。由于石块粗笨,器形短小,为了使用方便, 人们又在石器上安装木头或骨角的把柄,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 成的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不只是为了使石器光滑美观,且能使之工 整、锋利。最后有的还进行钻孔,以便于装柄或便于携带,以提高实用 价值。
明宋应星在《天工开 物·乃服》中写道:“贵者垂 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贱 者祖(音呸)褐集(音思)裳,冬 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 于禽兽。
而这个在科学上有杰出
贡献的大学问家也附和了 “人物相丽,贵贱有章”的 说法。这就是说服饰之美有 着深深的政治属性。 中国 历代把章服定为制度,以法 令的形式加以推行。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纹饰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棋盘纹彩陶双耳罐
1.2 玉器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1.史前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几乎与彩陶器和黑陶器同时产生和发展的是玉 器。比之石器和陶器,不具有使用功能的玉器从诞生之时便具有独特的 审美价值和附加的象征意义。
1.3 建筑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1.史前时期
主要有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和继之而起 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以及长江以南东南广大地区的几何 印纹陶。
=设计的源流 中国
Design Introduction
设计的源流(中国)
隆兴寺摩尼殿
Design Introduction
设计的源流(中国)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Design Introduction
设计的源流(中国)
元代宫殿建筑开始
元大都
Design Introduction
设计的源流(中国)
塔刹
华盖
相轮
塔身
塔座 北京妙应寺白塔
春秋时期:铜制、漆木家具发展(造型古拙,装饰繁缛)。
商周时期至三国时期:起居主要是跪坐,床(榻)与席为主要家具。 东汉末期:胡床由西域传入中原(宋以后称交椅或太师椅);胡床在南
北朝普及民间,发展成扶手椅、方凳、圆凳等。
隋唐时期:垂足而坐(为主) 席地而坐
Design Introduction
设计的源流(中国)
青龙(东)
朱雀(南)
Design Introduction
设计的源流(中国)
魏晋南北朝----佛寺、佛塔、石窟盛行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梁武帝时,建康佛寺达 500多所,僧尼10万多人,各地郡县也都有佛寺。北魏统治者更是不遗余 力地崇佛,建都平城(山西大同)时,就大兴佛寺,开凿云冈石窟。 迁都洛阳后,又在洛阳伊阙 开凿龙门石窟。到北魏末年, 北方佛寺达3 万多所,其中
设计的源流(中国)
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案面较宽,下有六条腿,脚下有横木承
托;漆面装饰华丽而庄重,时代特色浓厚。
漆案 ·战国·
Design Introduction
设计的源流(中国)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此几的造型延用至魏晋时期,是最典型的凭
几。几面以黑漆为底,略绘彩色花纹。
我国室内建筑的发展史简述
我国室内建筑的发展史简述我国室内建筑的发展史可谓是一段“蜿蜒曲折”的旅程,像极了穿越古今、跨越东西的“时光机”。
想想看,咱们现在的家里,窗明几净、墙壁光滑,沙发柔软,灯光柔和,四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装饰品,空气清新,简直就像进入了“仙境”一样。
但这一切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哦,这背后可是经历了无数的变化和演变,真是有点让人感叹“天道酬勤”了。
从古代到近代,咱们的室内建筑可是有过不少波折。
先说说古代吧,咱们祖先的房子都是非常“接地气”的。
比如,最早的房子是用土坯和木材建成的,屋顶基本上就是“草皮”或者“茅草”,简直就是那种“天然大氧吧”。
不过,那个时候的室内建筑可不讲究“装饰风格”啊,屋子里几乎啥都没有,简单到你只需要一张床、一张桌子、几张椅子就可以过日子。
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简陋,更多的是注重实用性,啥“美学”那都是后来才说得上的事。
咱们再看看明清时期,这时候的室内建筑就开始有点“讲究”了。
尤其是在皇宫和贵族府邸,里面的装饰可是“奢华”到让人眼花缭乱。
你看看那时候的宫殿,不管是天花板、还是地板,每一寸都雕刻得精美绝伦,真是让人觉得“富贵荣华”触手可及。
那会儿有了“红木家具”,上面有雕花,有镶嵌,讲求的就是“华丽高贵”。
可是,普通百姓的家里嘛,还是比较简单,虽说比起原始社会可算是好了一点,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
再往后推,到了民国时期,室内建筑风格开始多元化了。
大家都知道那时候社会的变化特别快,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让室内设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有些洋房的设计开始融入西方的元素,墙壁变得更加平整,窗子也不再是“窄窗格”了,逐渐变得大而明亮。
室内的布局也开始注重“舒适感”和“美感”,不再单纯是为了防寒避暑或者避风遮雨,更多的是考虑人的居住体验。
所以说,那时候的室内设计就有了些现代感。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室内建筑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变化。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古家具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古家具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古家具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原始阶段、封建社会阶段和近代阶段。
原始阶段是指远古时期至新石器时代的家具发展阶段。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简单,只需简单的住所和基本的生活用具。
因此,家具在这个阶段非常简单粗糙,多数是以地洞为住所,使用石头和木材制作简易的凳子和桌子进行日常生活。
这个阶段的家具没有经过繁琐的工艺处理,主要以实用为主,形式简单朴素。
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中国古家具进入了封建社会阶段。
这个阶段跨越了大约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包括了夏、商、周等朝代。
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乐府制度逐渐形成,宫廷以及贵族们开始注重富丽堂皇的家居布置和家具制作。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有阶级分化的,富贵人家的家具更加精致丰富。
在这个时期,家具开始使用更多的材料,如紫檀木、黄花梨木和红木等,制作过程也逐渐讲究工艺技巧和装饰品的使用。
例如,明式家具就是封建社会阶段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线条流畅、造型典雅、雕刻精细,富有强烈的装饰性。
近代阶段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中国正好遭遇到了近代化浪潮的冲击,西方的家具制作技术和设计思想也开始进入中国。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家具制作开始融合了中国传统家具和西方现代家具的特点。
中国的家具制作技艺得到了改进,注重实用性和舒适度的提升。
同时,中国的家具设计也开始受到现代派设计思想的影响,更加简洁、线条流畅、功能实用。
近代阶段的家具也开始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例如金属和塑料材料的应用。
总之,中国古家具的发展经历了原始阶段、封建社会阶段和近代阶段三个主要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研究和了解古代家具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历程
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历程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
它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那你知道多少关于室内设计的知识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室内居住设计的发展历程,希望能帮到你。
居住空间设计的发展历史在漫长而发展缓慢的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逐渐掌握了营造最基本的居住需求的地面房间技术,最原始的室内设计从居住空间设计开始出现。
在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按功能需要在室内入口设置门道,室内地面、墙面就有细泥抹面或烧烤便面使其陶化,以避潮湿,也有铺设木材、芦苇等作为地面防水层的,在仰韶晚期,室内地面和墙上开始采用白灰抹面。
龙山文化时期已存在以家庭为单位私有的痕迹,出现了内室与外室相联的套间式半穴居,内室与外室设有烧火面煮食与烧火,用来储藏的窖穴设在外室,白灰抹面被普遍采用。
随着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神庙遗址(辽宁西部的建平县内)室内开始采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室内设计和艺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到了阶级对立的奴隶社会,虽然奴隶阶层大都倒退到穴居、半穴居窝棚状态,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青铜技术的使用和瓦的发明使建筑技术得到极大提高,奴隶主阶层的功能完善大规模室内空间和精细华美的建筑装饰开始出现,空间规划的严谨、建筑空间规模、室内空间装饰氛围体现着人对自然由崇拜转向敬畏与渴望支配、统治者的意志、力量和严格的等级制度,室内设计开始与奴隶主的统治思想结合,从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居住空间设计发展集中体现在奴隶主阶层的生活环境。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奴隶制时代宣告结束,成熟系统的文化思想对室内设计风格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孔子、老子等人的“儒”、“道”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孔子重“礼、乐”,老子倡导“无为”,强调托物言志。
室内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巧妙利用,生活化、欣赏性强、趣味化的纹饰出现,象征性纹样设计由用以巩固统治阶层的地位增加了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容。
由于各诸侯日益追求宫室华丽,装修用砖的出现和铸铜等技术达到较高技术水平,使得室内装饰更为发展,雕梁画栋为特色的室内装饰风格开始形成,《论语》中“山节藻棁”描述的斗上画山,梁上短柱画藻文,《左传》记载鲁庄公丹楹(柱)刻桷(椽),正佐证了这一点。
居住空间设计案例欣赏 ppt课件
居住空间的功能分类:
1.客厅(起居室) 2.卧室 3.厨房 4.餐厅 5.卫生间 6.书房 7.儿童房 8.老人房 9.活动、娱乐用房:琴房、画室、健身房、花鸟房 10.家政房 11.其它用房:储藏室、更衣间、洗衣间、晾衣间等
居住空间设计案例欣赏
居住空间设计内容:
1.平面布局与空间组织关系 2.空间界面:天花、地面、墙面、楼梯 3.家具与用物的设计 4.陈设与装饰物的设计 5.照明与光源的设计 6.绿化植物的配置设计 7.色彩关系的设计 8.材料与肌理的设计
2.餐厅 (1)餐桌高:750—790mm。 (2)餐椅高;450—500mm。 (3)圆桌直径:二人500mm.二人800mm,四人900mm,五人1100mm,
六人1100-1250mm,八人1300mm,十人l500mm, 十二人1800mm。 (4)方餐桌尺寸:二人700×850(mm),四人1350×850(mm),
居住空间设计案例欣赏
2、居住空间的结构及材料
⑴空间结构
①六面体围合结构 ②砖混柱板梁结构 ③钢混框架结构 ④预制件组装结构
⑵空间形式
①平面组合 ②越层空间组合
⑶材料:钢材、木材、水泥、石材、砂料、塑料、复合材料等。
居住空间设计案例欣赏
3、居住空间的功能构成
起居室——会客、聚谈、休闲、视听娱乐、阅读 餐 厅——用餐 厨 房——造厨 卧 室——睡眠休息 卫生间——洗漱、化妆、排泄 洗衣间——洗涤、晾晒 书房、琴房、健身房、花鸟房——学习工作娱乐 走廊、过道、楼梯——交通、连接
居住空间设计案例欣赏
1、居住空间发展简史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 (山洞、地穴、树上、猛犸骨小屋、三角窝铺)
奴隶社会——青铜时代 (石砌小屋、泥土小屋、砖砌小院、砖瓦套宅)
家具发展史
中外家具发展史中国传统家具源远流长,随着人们生活起居习惯的变化,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商、周和三国时间“席地跪坐”的矮形家具,演变到隋、唐、五代到北宋而定型“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以后又经过约五、六百年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到明代达到了其艺术的顶峰。
中国家具随人类生活的改变而改变,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而进步,随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原始时代在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西半坡遗址发现有高出地面约10厘米左右的土台,据考证是“床”的形状,也许是中国家具的源头。
开始时,土台铺设防潮的草或荆条纺织的席,后来发展到在土台上铺设“筵”(竹篾编的席)。
当时人们的室内生活不仅坐、卧、睡眠在土台上,连吃饭、待客也在土台上,所以后来人们称待客宴会为“摆筵席”。
我国在陕西临潼发现出土的姜寨遗址也看到了可供一家人休息、寝卧的土床;在斯卡拉的史前石头房子里同样可找到一些用石头、石块或石板铺成的凳子和床;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人们是用当地的主要建筑材料――粘土砖砌成的桌和椅,这些原始的家具由于其宠大而笨重被固定在地面上,才能保存至今。
商周时代在我国商代的家具形式中已有了“几”和“榻”,这在甲骨文中有所记载。
“几”是在长方形板下两端带足的家具,“榻”是一种无顶无框的小床,“几”与“俎”酷似,“榻”与“禁”相仿,显然,“几”和“榻”是由“俎”和“禁”演变过来的,且这种演变是那样直接,无需复杂地改造,只要简单地模仿加工即可。
在这以后的家具中,“几”、“案”、“桌”等形式均是“俎”的形象演化。
西周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公元前722-481年),人们的室内生活仍保持着席地跪坐的习惯。
家具的种类除商朝延续下来的以外,又出现了凭靠的“几”和“屏风”、“衣架”等。
在装饰纹样上多为饕餮纹、龙纹、凤纹、云纹、波纹和涡纹等。
秦汉时代秦汉时代,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于经济制度的改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果说,在奴隶社会,家具还只是为奴隶主阶层服务的话,那么,到了封建社会,不仅是封建阶层需要,广大平民百姓由于有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和村落活动,也提出了对家具的迫切需求,因而,可以说自秦汉始,中国家具发展的历史才真正开篇。
中国传统建筑与室内风格的特点(室内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与室内风格的特点(室内设计)在世界建筑艺术百花园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朵奇葩,它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绵延数千年,直至 20 世纪初还保持着自己的造型特征和布局规则,并传播影响到东亚等邻近国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早、中、晚五个历史阶段。
大约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和陵墓,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
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随着公元 5 世纪左右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新的生产关系和中央集权的建立,经济趋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故而有能力修建起规模空前的宫殿、陵墓、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等,建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经过 500 多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划最严密的都城——长安城。
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代,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但同时也走向衰微。
著名的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中国古代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规划思想在此得到了最完整、最精彩的体现,其建筑群体布局艺术可谓臻于化境。
始于商周时代的中国园林,至明清时也达到了极度的艺术境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则以江南的苏州、扬州等地最为兴盛,名园佳作不胜枚举。
此外,在明清时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存的著名建筑有西藏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札时伦布寺”,以及云南傣族的“缅寺”、贵州侗族的“风雨桥”等等,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现象。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以汉民族木构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自古以来就以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而称颂于世。
这种建筑风格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体系和鲜明而一贯的特征:它以木构架主要结构方式,并创造了与这种结构方式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形式和外观造型,常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抬梁式”的木构架结构体系。
室内设计发展史
室内设计发展史1、中国原始社会的西安半坡人的室内空间已经有了科学的功能划分,且对装饰有了最初的运用。
根据西安半坡遗址资料显示,原始人已经意识到对室内空间的空间分隔和装饰美化。
夏商周时期的宫殿建筑比较突出。
建筑空间秩序井然,严谨规整,宫室里装饰着朱彩木料,雕饰白石等。
2、春秋战国时期砖瓦及木结构装修上有新发展,出现了专门用于铺地的花纹砖。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中提出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哲学思想,揭示了室内空间设计中“有”与“无”之间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
3、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达到了第一次高峰,建筑规模体现出宏大的气势。
壁画在此时已成为室内装修的一部分。
而丝织品以帷幔、帘幕的形式参与空间的分隔与遮蔽,增加了室内环境的装饰性,而此时的家具也丰富起来,有床榻、几案、茵席、箱柜、屏风等几大类。
4、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室内空间设计开始进入以家具为设计中心的陈设装饰阶段,家具形式普遍采用垂足坐的习惯,室内家具设计极为多样化。
建筑结构和装饰结合完美,风格沉稳大方,色彩丰富,装修精美,体现出一种厚实的艺术风格。
5、宋朝是文人的时代,当时的室内设计气质秀雅,装饰风格简练、生动、严谨、秀丽。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最后的辉煌,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
室内空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等级差别。
室内陈设更加丰富和艺术化,室内隔断形式在空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个时期的家具工艺也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7、现代室内设计特别重视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用以科学地、探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
在室内空间的组织、色彩和照明的选用方面,以及对相应使用性质室内环境氛围的烘托等方面,更需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
中国古代建筑史(纯手打)
一、原始社会建筑:巢居(长江干阑式)穴居(黄河木骨泥墙)1长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最早的榫卯技术的房屋2黄河:仰韶文化:河流两岸二级台地,有利于耕牧与交通(同心圆模式,以中为尊)龙山文化:家庭私有,双室相连的套间半穴居,平面“吕”,木骨泥墙二、奴隶社会建筑:1夏:最早的宫殿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廊院式,外有一圈回廊,(茅草盖顶,夯土筑基)2商:最早的城市遗址,郑州商城——不同功能,分布在不同位置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偃师商城——三重城(宫城,内城,外城)庭院式建筑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宫殿宗庙陵墓(1 2 4出羡道)各功能区域无严格划分3周: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陕西岐山凤雏遗址(宗庙):2进院,周围有檐廊环绕瓦的发明:使西周从“茅茨土阶”的简陋到了较高的阶段4春秋:高台建筑的出现,瓦,砖的普遍使用5秦始皇陵是中国最大的一座人工坟丘,6汉茂陵陵上石刻“马踏匈奴”是中国最早最著名石刻艺术的杰作7世界最早的空腹拱桥:李春设计的河北赵县安济桥8宋最高的砖石塔: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9最早的琉璃塔:河南开封祐国寺塔10最早的石窟:库车克孜尔石窟11元代采用减柱法的代表建筑:广胜下寺正殿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1战国:齐故都临淄/邯郸赵城:工商业在大城中,宫城在大城西南角。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高台建筑盛行,城市建设的高峰期1曲阜鲁故都:(与考工记相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2秦:1秦都咸阳:摒弃了传统的城郭制度,大山大水间宫室散落,无郭,弥山跨谷,广布宫苑,天人合一,遭运发达3汉:木架建筑逐渐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的发展,抬梁式和穿斗式木结构已形成,悬山顶和庑殿顶为最普遍1汉长安城:在秦咸阳兴乐宫建立起来,自由的里坊制布局1城市外形不规则,城内主要用地被宫殿所占2在东南与北面郊区设陵邑(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3道路系统为八街九陌4北有渭水,西有上林苑,和自然有机结合4三国,晋,南北朝:大量兴建寺庙,石窟1三国曹魏邺城:布局规划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做棋盘式分割,中轴线明确,军营园林官衙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组成“里”2北魏洛阳城:在西晋都城洛阳的废墟上重建,创建内城,外郭城形制,三重墙体系,左祖右社,不规则方格网路3南朝建康城:1城市经过不断扩建形成,由东府城、西州城、中宫城等一系列小城组成;2城市整体布局呈不规则状,三重墙体系3宫城按照一定的规划制度建设,比较方正规则,采用严格中轴线和前宫后苑的布局,多宫并制向一宫制发展4城中市场多,分布布置,方便百姓5坊市地区的居民居住地则自发建造,街巷布置自由6因地制宜,外层利用天然地形,以山为阙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中国建筑成熟期)2唐:建筑特点:1规模宏大,b规划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发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的进一步发展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1隋唐长安:1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为严整的城市2总体是中轴对称布局,平面呈矩形,由外郭城,宫城,皇城组成,城内道路纵横交错,划分108座里坊3把官府集中于皇城,与居民区分开,功能分区明确,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4实行宵禁(唐玄宗时期)和里坊制5开凿了河湖水系6利用龙首原高地建大明宫7道路两侧设排水沟,街道两侧种植槐树2唐大明宫:大明宫位处高地,居高临下,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前部由丹凤门、含元、宣政、紫宸等前朝南北中轴线布置,后部以太液池为中心组成内庭,分布麟德殿、三清殿等3东都洛阳:1隋代洛阳是新建城,地势平坦,布局整齐2宫城皇城位于西北高地,占据有利地形,3全城除皇城与宫城外划分为103坊3市,坊内都是十字街,四边开门,三个市场位于漕运方便地点4漕运较长安发达5城墙很多,宫城北东西三面都有几重隔城环绕,皇城再从东南西三面包围宫城6在皇城西侧苑建造上阳宫,其作用于大明宫相似3五代:石塔和砖木混合结构的塔较唐代有所发展,建成铁塔4宋:发展: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不采用里坊制和宵禁2木构架建筑采用古典模数制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6园林兴盛宋塔主要是砖石塔,特点:发展八角形平面的可供登临远眺的楼阁式塔,塔身多作筒体结构,墙面及檐部多仿木建筑形式或采用木构屋檐1宋东都汴梁:(居中)1三重墙体系,三重城墙均有护城河环绕2四水贯城,水运发达3打破里坊制,形成街巷制,市坊杂居,商业发达4出现瓦市勾栏,御街千步廊,消防制度确立5是一个商业都会,军事政治中心地位下降,市内有绿化7城市平面并不十分规则,道路有自发性5辽:较多的保留了唐代的建筑手法,辽墓室除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外,还常用圆形6金:建筑沿袭辽代的传统,又受到宋朝的影响,但建筑装饰与色彩比宋更富丽7西夏:受宋影响,有受吐鲁番影响,具有汉藏文化双重内涵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1元:1喇嘛庙的兴起2木构架建筑继承宋金传统,但规模和质量上都逊于两宋,尤其在北方,加工粗糙,用料草率,常用弯曲的木料做梁构件,许多构件被简化了简化的优点:节省木材,使木构架进一步加强了本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加强梁檩与柱子之间直接的联系,减柱法虽然失败了,但也是一种革新的尝试1元大都:(偏南)1保留金中都旧城(偏西),在其东北另建新城2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轴线合一,三重城墙,左祖右社,道路系统规整,呈方格状,平面近于方形3街巷制布局,南北为大街,东西为胡同,城内市肆分散4除北侧两门,剩下均旁三门,门外设瓮城5开凿了大面积的人工河谷水系(山水城市)2明:建筑特点:1砖已经普遍用于民居砌墙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广3木结构经过元代的简化,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增强,构建卷杀简化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7明代家具闻名于世界8风水术到明代已达极盛1明南京:1南京城功能划分:城东皇城,城南居住和商业区,城西北是军事区2城墙顺应地形,四重城(宫城,皇城,都城,外郭)三重瓮城3新宫以富贵山为中轴线的基准点向南展开,左祖右社4居住在秦淮河一带。
第二章 家具风格演变
第二章 家具风格演变
第一节 中国古典家具
(七)明代时期的家具(1368—1644年) • 明代初期由于恢复经济的措施,社会生产得到发展,郑和7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技术交流。家具的艺术风格及用材发展至明 代已渐趋成熟,可以说明代家具是中式古典家具的成熟期。 • 明代手工业更加发达,锻铁技术的提高使传统木工工具更加齐全、完善。明代的漆器家具开始流行,漆艺家黄成撰写的《髹饰录》 对漆器技艺作了完整记录。木工胶料据传起源于鲁班时期,最早采用鱼鳔熬胶,一直沿用至20世纪50年代。明代民间使用动物的皮 骨制胶,只在高档家具的加工中才使用鱼鳔胶合缝。 • 明至清初家具达到了中式古典家具发展的高峰,除了继承宋代的优良传统外,还由于社会稳定增加了家具的需求;海禁开放输入大 量硬木,使制造精美坚实的家具成为可能。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木、榉木、瘿木是这段时期家具的主要选料。明式家具的特 点是“种类齐全、款式繁多、用料合理、造型朴素大方、结构规范、制作严谨、坚固耐用”。这一时期家具无论结构工艺,还是造型 艺术皆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成为世界家具发展史上最具感染力的家具艺术精品。
(一)原始社会家具(远古时期—公元前21世纪) •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以穴居、巢居为主,常以石块、树墩为坐具,两者是坐具的雏形;以茅草、树叶或兽皮作席,继而为躲避虫害 辅以树干、竹竿,形成了卧具的雏形;从以掘土而居的穴居和架木而居的巢居逐步形成的土木建筑与干栏式建筑模式表明木材的榫卯 构造方法逐步成熟,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石质工具为家具的加工提供了可能。 • 从河姆渡遗址发掘的干栏式房屋中板与板的企口拼接形式、木构件横竖连接形式推动了家具木结构加工的形成;其中出土的朱漆大 碗利用野生漆树的汁涂刷表面,是较早的漆质用品。此时的家具制作十分简陋,但是工具、工艺基本适应了家具加工的需求。
中国艺术设计简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艺术设计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之一,距今(9000)年前,已制作出质地较为疏松的灰陶。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的淘气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陶器遗存。
2.就具体器型而言,不同功能的器物在造型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最为典型的炊煮器就是鼎)。
3.原始社会建筑形式主要有:穴居建筑穴居建筑大致呈现出从地穴——半穴居——地面建筑——下建台基的地面建筑的发展历程。
干阑建筑新石器时代的橄榄建筑遗址及相关文物多发现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结语:新石器时代艺术设计所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
2.因材施教。
3.功能至上。
4.以人为本。
5.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艺术设1.自(夏代)起青铜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物质材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2.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艺术面貌的形成与其所采用的(陶范法)(或泥摸法)的铸造工艺不可分割。
3.西周时期的统治者重视礼制,大约在周穆王时期,一系列的祭祀,军事,飨宴、相见等礼仪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严格的行为规范,以维护其统治,并对不同身份等级者所拥有的物品材质、形状、尺度、数量以及色彩等均加以限定起到明贵贱、别尊卑的目的,成为后世多遵循追慕的“周礼”。
4.因为青铜器在西周礼仪中具有严格的标示作用,周人也由此形成(“藏礼于器”)的制度,组合有序的青铜容器又称之为(“礼器”)。
青铜器的占有状况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体现。
5.除陶文外,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汉子为(甲骨文)。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艺术设计1.商人重酒,(商代)的酒器十分发达。
(周代)禁酒,酒器的制作开始衰落。
2.(龙凤题材)是这一时期璧、璜最为常见的装饰题材。
3.(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建筑类型,(《礼记》)提出了(“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将主要殿堂建在中轴线上接近中心点的最重要的位置,第一次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建筑群的中轴对称布局对于(烘托尊贵)的作用。
4.此外,最终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不仅全面的记述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经过整理归纳,力图探索规律,并加以科学的总结。
3中国古代室内设计的发展
隋唐时期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室内空间设计开始进入以家具为设计中心 的陈设装饰阶段,家具形式普遍采用垂足坐的习惯,室内家具设计极为多样化。建 筑结构和装饰结合完美,风格沉稳大方,色彩丰富,装修精美,体现出一种厚实的 艺术风格。
宋朝建筑与室内设计受唐朝影响很大,总体上却又比唐朝精致。宋朝已经完全改变了跪坐的习 俗,家具也因此有了很大发展,高型家具已经日渐普遍了。宋朝的装饰风格概括讲是简练、生 动、严谨、秀丽。 自此,我国传统建筑根本体系未发生大的改变,室内处理手法多数任然停留在对建筑构件或其 表面进行装饰,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方式也常局限于家具的布置、古玩陈设的摆布、字画的挂 置等,室内设计并没有发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设计门类。
封建社会初期,著名的阿房宫和未央宫,宏大壮丽、严谨规整。文献记载阿房宫“覆压
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lí )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 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段话的意思是:
(从渭南到咸阳)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向 北建构,再往西转,一直延伸到咸阳。渭水和樊水浩浩荡荡,水波荡漾地流入阿房 宫的围墙。每隔五步(有)一栋楼,每隔十步(有)一座阁。走廊宽而曲折,(突起
饰美化。
这些今天看来不起眼的“马架子窝棚”,却是六千年前先民的杰出创造,是中国土木合 构的古典建筑的发端。穴居日久,容易“下润湿伤民”,人们便就地取材,铺茅草、 皮毛甚至烘烤地面。方形屋内的火塘接近门口,并安排有进风的浅槽,以使进来的冷 空气得到加热;而圆。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最后的辉煌,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室内空间具
有明确的指向性,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等级差别。室内陈设更 加丰富和艺 术化,室内隔断形式在空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家具工艺也有了很大发展,
中国设计史1—原始社会-文档资料
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
除具有上述特征外,常在口沿附近 饰以红色宽带纹,这表明彩陶渐渐 出现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
夹炭黑陶,器形有罐、钵、盆、盂尤以釜 最著名,圆底深腹,大翻唇,肩部有突出的 裙边,造型敦实,装饰纹样有猎纹、鱼纹、 澡类纹、稻穗纹等。
第一章第一章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约200200万年前万年前约前40004000年设计的起源设计的起源石器玉器陶器制作与器形设计石器玉器陶器制作与器形设计劳动实践劳动实践生产力低下生产力低下原始宗教巫术原始宗教巫术第二章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约公元前约公元前2121世纪世纪前前771771年青铜的出现与形制设计青铜的出现与形制设计城市布局与建筑设计城市布局与建筑设计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政治气氛恐怖森严政治气氛恐怖森严第三章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公元前公元前770770年年前前221221年冶铁与铁器制作设计冶铁与铁器制作设计青铜器的设计演变和创新青铜器的设计演变和创新制陶业的发展与漆器工艺设计制陶业的发展与漆器工艺设计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渊源的渊源古代哲学思想及设计理论产生古代哲学思想及设计理论产生文艺繁荣文艺繁荣第四章第四章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约公元前约公元前221221年年公元公元265265年手工业的形成背景手工业的形成背景纺织印染服装设计纺织印染服装设计制陶业与瓷器烧制技术的成熟制陶业与瓷器烧制技术的成熟漆器设计与建筑设漆器设计与建筑设计以及车船制造业的发展计以及车船制造业的发展古代设计理论的形成古代设计理论的形成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第五章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公元公元265265581581年瓷器时代的形成瓷器时代的形成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建筑与雕刻建筑与雕刻工艺设计工艺设计佛教艺术佛教艺术战乱战乱儒教遭质疑儒教遭质疑佛教简略佛教简略第六章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艺术设计隋唐五代时期的艺术设计公元公元581581960960年建筑建筑手工业的繁荣与手工产品设计的提高手工业的繁荣与手工产品设计的提高陶瓷陶瓷金属漆器家具与服装工艺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的金属漆器家具与服装工艺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的成熟与繁荣成熟与繁荣政治经济强大政治经济强大交流广泛交流广泛第七章第七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艺术设计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艺术设计公元公元90790712791279年瓷器丝织印染服装金属工艺设计与瓷器丝织印染服装金属工艺设计与制作制作建筑与家具设计建筑与家具设计宋辽金的工艺设计宋辽金的工艺设计设计思想与理论的拓展设计思想与理论的拓展政治上重文轻武政治上重文轻武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第八章第八章元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
——韩非子《五蠹》
社
会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
巢。”
——《礼记·礼运》
原始社会晚期,还出现了一些与精神生活有
原 更多关系的建筑,如母系氏族公社的“大房
始 子”、祭坛和包括巨石建筑在内的葬墓等。
社 这些建筑可以看成宫殿、庙宇、陵墓的前导,
会
表明此时的原始人在栖身之所以外,已有新
的建筑内容和追求。
三、漆器
原 始 社 会
髹漆工艺在中国 具有悠久的历史。
主要是龙的彩绘图 案,描绘在陶盘的 内壁。其形呈盘蜷 状,尾在中间,头 在外,张嘴露齿。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4400~4100 年之间的彩绘龙盘
四、陶器
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陶器很快成了人
原
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陶器作用之大、
始
用途之广,在整个新石器时代乃至秦汉以
社
交编织而成。
会
据考古专家分析推测,当时的苇席除了用
于覆盖、承托茅屋顶棚外,讲究一点的苇
席应主要用来铺陈坐卧,有的还可能用于
分隔房间或垫铺窑穴底壁等。
原
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
始
址出土的苇编残片, 用于干阑式建筑铺垫
社
地板用
会
原 始 社 会
河姆渡遗址的席纹与纺织纹
二、家具
原 始 社 会
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墓地出土的案
原 体装饰品,具有初始的审美意识。 始 社 会
旧石器时代的石斧
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之为“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始于距今1万年前后,是人类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时代,也是
原
人类开始进入半开化、半文明状态的时代。
始 社
此时,人类已学会农业种植,并开始驯养家 畜,能够磨制石器,并掌握了制陶技术。
晚期则出现了土坯墙和夯土墙,因而具有更
好的强度、耐久性和保温性。而在南方干阑
式建筑的地面和墙体则广泛采用竹木材料。
二、灶
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用夹砂红陶制成的陶
原
灶。它平面呈箕形,长0.5m有余。火门敞开,
始
宽大略微上翘。内壁有三个支钉,用来架釜。
社 会
外壁有一对提环,为的是便于提携。底呈椭 圆形,形体稳重。可以说,灶的使用,推动 了原始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他们的生活
新石器后期,建筑的地面和墙面上都有一层白灰 面层,当时先民已经开始使用石灰。
⑵墙面
原始社会早期的墙面大都是用树枝编成的,
原 在树枝和树枝之间用枝条以绑扎法相扎结。
始
之后采用的是木骨泥墙结构,其做法是在木
社 会
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继而又出现了与 地面做法同步对应的火烤墙面和白灰墙面。
新石器中期出现了挖槽垫基的痕迹。新石器
态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出现。
原 始 社 会
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上的席纹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我国现知
最早的苇编残片实物,色泽鲜黄,纹理清
晰。编织工艺主要是采用二经二纬的斜纹
原 始
编织方式,即以两条蔑条为一组作“X”形 纵横叠压编排;也有以四条、五条或六条 蔑条为一组,或斜交,或呈十字形垂直相
原 始 社 会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Need-hierarchy theory )
第三节 装饰与装修
一、装修
原
⑴ 地面
始
原始社会时期,房屋的地面都是土质的。
社
新石器早期的半穴式房屋中的土质地面都有人工
会
夯实的痕迹,有的土质地面还经火烤后使之陶化, 形成硬土层,也有铺设木材、芦苇在地面上作为
地面防水层的做法。
辽宁建平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内墙面线脚
第四节 家具与陈设
一、席
原 从史前时期的考古发现看,出现最早最原始的
始 坐卧类家具应是“席”。旧石器时代用于坐卧
社 的毛皮、草垫等,可谓是席的最原始形态。而
会
经过人手工加工、制作的席,则是纺织和缝纫
技术发展的产物。编织技术的出现大约是在旧
石器时代晚期至中石器时代。编织席的成熟形
变得更加文明。
三、装饰
原始社会早期已经有了简单的室内装饰,如
原 在祭祀建筑中,辽宁建平牛河梁女神庙内的
始
墙面已经开始用施彩画和做线脚的方式进行
社 会
室内装饰,彩绘图案以黑、红、白色交错绘 成,为三角形几何纹和勾连纹。但是在一般 住宅中是否也存在着这种形式的室内装饰则
尚未定论。
原 始 社 会
辽宁建平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内墙面彩绘图案残片
始
中,最著名的是彩陶和黑陶。
社 会
⑴ 彩陶
综观已经出土的彩陶,流行的色彩有黑、
红、黄,图案则有平行条纹、波浪纹、网
纹、人形纹、人面纹、鱼纹、蛙纹等。
原 始 社 会
陕西半坡出土的卷唇圜底盆
原 始 社 会
从穴居到地面建筑的演化
原 始 社 会
从巢居到干阑式建筑的演化
原 始 社 会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900年之久 的干阑式建筑构件。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采用榫 卯结构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
原 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社
前一直占有绝对优势。因此,作为新石器
会
时代主要家庭用品的陶器,无疑起着不可 替代的家具作用。从家具发展的客观规律
和家具内涵的演变来看,把新石器时代称
作“陶制家具”时代并不过分。
早期的陶器为手制,火候低,颜色不均,
厚薄不一,质地松脆,器型不整,纹饰也
不多。中期出现了慢轮法,随后又出现了
原
快轮法,陶器的器形逐步丰富起来,艺术 性也逐步提高了。原始时代已发现的陶器
会
湖北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钻孔为巢”的
原 “巢居”和“穴而处”的“穴居”两种主要
始 构筑方式。这两种最初的居住形式经过近万
社 会
年的演变,最终都发展为地上建筑的形式— —穴居演变为木骨泥墙房屋,巢居演变为干 阑式建筑。
干阑式建筑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造的高出地 面的房屋。此外,一般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 所指的也是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流 域以南以及东南亚,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北部,苏联西伯利亚和日本等地。
室
内
室内与家具设计史
与
家
具
设
主讲教师:赵林红
计
史
室
第一篇 中国古典
内
与
室内与家具设计
家
具
设
计
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 ——朦胧的设计意识
原 始 第一节 社会背景 社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的史前 会 时代即考古学家所称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
时代,属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
人类早期使用的石器一般是打制成型的,打 制石器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旧石器阶 段相当于170万年前至1万年前,这一时期人 类使用的是粗糙的石器,能够制作简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