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企业国际化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国内经营业务扩展为起点的
国际化过程划分 北欧学派渐进性阶段划分 以多工厂国内经营为起点的国际化过程 以国内营销阶段为起点的企业国际化过程
北欧学派渐进性阶段划分
经营方式渐进性
纯国内经营→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企业自行 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设立海外分公司跨 国生产
海外市场范围扩大的地理顺序的渐进性
Forsgren对企业国际化阶段论的挑战
第一,企业在外国市场的投资是以递增的速度 进行的。 第二,企业有时在没有自己经验知识的情况下 也进行海外投资。 第三,如果企业看到海外投资的风险比不投资 的风险低时,企业即使在不具备经验知识的情 况下也进行投资。 第四,市场知识的逐渐积累并不妨碍企业海外 投资的激进战略。
社会联系阶段和文化联系阶段
社会联系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仍 在发展。 主要方式:合资和合作 主要组织形式:集中型的合资企业增多,独资 企业相对减少 文化联系阶段:大致在2000年后。 上述两个阶段一般可归结为企业走向全球化的 阶段。
企业国际化过程
以国内经营业务扩展为起点的国际化过 程划分 以进出口贸易为起点的国际化过程划分 以对外投资为起点的国际化经营过程划 分
结论: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 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
日本企业国际化过程的实证分析
第一阶段:1951年~1964年,以东南亚、中南美的小规模投资和为 保证海外资源的投资为主。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和东南亚为中心,广泛开展商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集中于销售、物资流通、金融等领域。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将成熟产业正式投向发展中国家; 同时,纤维、电机、化学、汽车等行业也开始对外投资。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扩大海外市场,增加对发达国家 的大型投资。 第五阶段:1985年9月到1987年6月,将向美元圈出口的产品改为在 当地生产。在美国和欧洲,为了新建或收买当地的生产设施而进行 大规模的海外投资。 第六阶段:1987年下半年以后,为了增强在日本国内的价格优势, 在全世界选择生产地点,同时人员的当地化程度较高,进入全球经 营阶段。
企业国际化的学习主义
发展中国家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在技术 创新方面的不同特性 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为大量的 研究与开发投入,处于尖端的高科技领 域,引导技术发展的潮流。 发展中国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主要是 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 掌握和开发现有的生产技术。
企业国际化的学习主义
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21世纪,中小企业的发 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组织学习能力 (Organization Learning)”。 组织学习:为企业或生产单位掌握知识从而提 高其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过程。具体而言,这 种学习得益于四个方面的活动:(1)知识的 掌握;(2)信息的传播或分享;(3)信息的 分析;(4)知识的应用。 组织学习的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 来源。
试验性卷入阶段
出口业务断断续续小规模地发展,停留在 国内业务的附属地位 出口国别也较少 出口往往借助中间商间接进行 对有关出口活动的投资规模不大
积极出口阶段
进入新的更多的不熟悉市场 营销渠道拓宽 出口额大幅上升 管理人员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 需要有新的组织形式与战略
国际战略阶段
鲁桐的国际化蛛网模型
跨国经营方式
A
财务管理
B F C D E
市场营销
人事管理 跨国化指数
组织结构
表1
分 值
1 2 3
从跨国经营方式看企业国际化程度
经营方式
出口代理 出口子公司 许可证、特许经营、管 理合同
经营对象
产品 服务 技术
4
5
合资
独资
部分生产系统
生Leabharlann Baidu系统
表2 从财务管理看企业国际化程度
出口经营成为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有机 组成部分 在国外设置自己独立的销售分部及生产 机构 企业本身向跨国公司演化
以进出口贸易为起点的国际化过程划分
为促进本国产品出口,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设立 销售网点 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设立生产网点 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设立销售网络 在发达国家市场设立生产网点
4.3 企业国际化过程成因
企业自身决定因素
满足于本阶段的经营业绩,不敢尝试或冒险 管理者的眼界、经验迫使其需不断学习
客观决定因素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科技发展水平 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水平 国与国之间的协作关系 双边保护外国投资条约和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 发展的影响 市场条件
社会学和人类学角度的企业国际化发展阶段
经济联系阶段 文化联系阶段
组织联系阶段
社会联系阶段
经济联系阶段和组织联系阶段
经济联系阶段:从19世纪开始,至今仍在继续。 主要方式:商品进出口贸易、对销贸易等为主 主要组织形式:外贸公司。 组织联系阶段: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70年代,现在 仍在发展中。 主要方式:国外投资,建立生产型企业,形成了本 国母公司和国外诸多子公司之间的网络。 主要组织形式:多国公司。 上述两个阶段一般可归结为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阶段。
企业国际化的网络模型
企业国际化的网络模型运用网络理论分析了产 业内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 所谓“商业网络”(Business Network)是指 企业与它的商业伙伴如客户、经销商、供应商、 竞争对手、政府之间的关系。 网络模型认为企业的国际化是企业在国际市场 网络中建立、发展网络关系的过程。企业国际 化程度决定了其在国际生产(市场)网络中的 地位。一个高度国际化的生产网络,意味着拥 有众多在国际分工下的企业间的紧密联系。
Johanson和Mattsson国际化企业的分类 国际化企业
早行动企业 孤独的国际化企业
晚行动企业 全球企业
企业国际化的学习主义
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发展中国家跨国公 司属于“后来者”,它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第一,它们是快速的跟随者,并具有明确的追 赶目标; 第二,它们是技术的模仿者,并充分利用各种 资源实现新的组合优势; 第三,它们有较强的学习吸收消化能力,并结 合当地的市场条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分值 1 财务管理体制 按项目管理海外业 务 资金筹措 海外资金筹措率 * 在5% 以下,并无原则规定, 根据情况筹措 海外资金筹措率在6% -10%,海外投资由海 外公司自筹。 海外资金筹措率在11% -20%,海外投资由总 公司按项目负责筹措 海外资金筹措率在21% -50%,海外投资以海 外事业整体的形式,进 行一元化筹措 全部投资在国内外市场 实行一元化筹措 资金运作体制 资金运用无原则性 规定
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 场→全球市场
以多工厂国内经营为起点的国际化过程 多工厂国内经营
出口 (和进口)
对外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发放许可证和 缔结技术协议
多工厂国内经营
国内经营活动的扩展领先于国际经营活 动的扩展。 国内经营活动的扩展的收获:提高了企 业对地区市场和部门的渗透能力,提供 了控制几个工厂的经验,这是以后各阶 段所需要的。 限制因素:市场规模和竞争水平
出口(和进口)阶段
目的:打破国内市场限制,打开新市场,增加 销售额,维持或提高利润率。 优点:出口是所有进入国外市场投入资本最少、 风险最小的方式。 缺点:同国际生产相比,缺少灵活性和发展潜 力,往往得不到进口国政府的配合。
发放许可证和缔结技术协议
优点:可使拥有技术和商标所有权的企业获得 比较稳定的股权利益,建立成本少,时滞短, 而且可充分利用上一阶段的现成关系,是企业 对国外生产不是很了解的审慎选择,尤其是进 入某些对直接投资有严格限制的市场(如日本) 的唯一可行形式。 缺点:控制成本过高,技术和商标的供应者 (许可方)在控制受许方保证产品质量、可靠 性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受到人为和客观条件的许 多限制。
证券投资
目的 直接投资的前奏; 长期计划的组成部分; 扩大公司在其他国家利益的一种方法。 优点:有助于加强技术许可证和销售协议实施
缺点
无法充分发挥本公司的技术或其他的优势 妨碍国内资产和国外资产的有效结合和使用
对外直接投资阶段
最大特点:转移企业的一揽子资源 而不是单项资源。 对企业的管理能力、管理思想、技 术、劳动者素质等要求都较高。
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带动力理论
订单带动论 客户带动论 竞争带动论 关键企业带动论
4.4 企业国际化程度测量方法
苏利文测量方法
苏 利 文 的 国 际 化 模 型 是 : 国 际 化 程 度 ( DOI ) =FSTS+FATA+OSTS+TMIE+PDIO 其中: FSTS代表外国销售占总销售的比重; FATA代 表外国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OSTS代表海外子公司占 全部子公司的比例;TMIE代表高级管理人员的国际经 验;PDIO代表海外经营的心理距离 威尔什和罗斯坦瑞尼的六要素模型 该模型从企业向国际市场提供的产品、海外生产经营 方法、目标市场的选择、组织结构、融资方法和人员 素质六个方面考察了企业的跨国经营。
卡佛斯格尔的企业经营国际化五阶段论
国内营销阶段:国内生产和销售。 前出口阶段:开始对国际市场感兴趣,有意识地 收集信息,对国际市场进行调查,出现不规则的 出口活动。 试验性卷入阶段:间接出口,开始小规模的国际 营销活动; 积极投入阶段:直接出口; 国际战略阶段:以全球市场为坐标制定企业战略 规划。
2
海外业务与国内业 务财务分开,并按 国别管理 海外业务与国内业 务财务分开,并按 地域管理 对海外子公司财务 实行全球统一管理 国内业务和海外业 务统一财务管理
海外机构的资金运 用全权委托当地 海外资金运作由海 外地区管理中心掌 握 海外资金的运用有 别于国内事业,由 总公司进行一元化 管理 以全球市场为对象, 资金的运用不分海 内外,由总公司实 行一元化管理
以对外投资为起点的国际化经营过程划分
日本学者小林规威教授在《日本的多国籍企业》 一书中,将多国籍企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总公司经营为中心的国际化。 第二阶段:重视“东道国”(有可能进行投资的、 潜在的国家)市场的国际经营。 第三阶段:“东道国”市场和第三方市场结合, 对东道国开始进行直接投资,开始国际性分工。 第四阶段:以全球战略进行跨国经营。 第五阶段:全球战略经营的深化。
第4章
企业国际化过程
企业国际化发展阶段 企业国际化过程 企业国际化过程成因 企业国际化程度测量方法
4.1
企业国际化发展阶段
企业国际化阶段论 企业国际化的网络模型 企业国际化的学习主义 社会学和人类学角度的企业国际化 发展阶段
企业国际化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从事研究与开发(R&D)、 生产、销售等活动的完整过程,是企业经过一定 的发展阶段而最终进入跨国经营的过程。 从广义上说,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它包括企业的 内向国际化(Inward Internationalization)和企业的外向 国际化(Outward Internationalization)两个方面。 内向国际化是指一国通过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国内产 业,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竞争机制,带动本国企 业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 外向国际化是指一国企业积极向外扩张,把生产、经营 环节延伸至国外,开辟国外市场和原料来源地,以国内 为基础,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竞争的过程。
以国内营销阶段为起点的 企业国际化过程
国 内 营 销 阶 段 试 验 性 卷 入 阶 段 国 际 战 略 阶 段
前 出 口 阶 段
积 极 出 口 阶 段
国内营销阶段
这一阶段企业忙于国内产销,对国际市 场视而不见。
企业整体对出口持消极态度
前出口阶段
内外跨国经营的信息刺激使企业开始有意 识地收集有关信息,研究跨国经营的可 行性。 有偶尔的、不规则的、被动的出口业务。 管理人员对于跨国经营所需的基本知识 和市场信息了解、掌握甚少,容易受到 外来因素的影响。
约翰森和瓦伦的企业国际化经营四阶段论
最初的外国市场联系是从偶然的、零星的产品 出口开始。 随着出口活动的增加,母公司掌握了更多的海外市 场信息和联系渠道,出口市场开始通过外国代理商 而稳定下来。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海外业务的扩大,母公司决 定有必要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子公司。 最后,当市场条件成熟后,母公司开始进行海外直 接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制造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