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企业国际化过程

合集下载

第4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第4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可以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 增强自身竞争力。
缺点
合作双方差异易导致冲突分歧, 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技术机密和商业机密的保护有难度。
各投资方都面临着与各自母公司关系的协调问题。
4.4.2 投资型进入模式一: 独资进入模式
概念
指企业直接到目标国家独立出资, 按照东道国的法律, 经东道国政府
更方便、更深入地接触合作企业所在国的其他企利用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4.3.2契约式进入模式五: 工程承包模式
概念
指企业通过与目标东道国的政府部门、公司、企业或项
目所有人(一般称工程业主或发包人)签订合同, 完成某一工
程项目, 并最终将该项目交付给对方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模
第四章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学习内容
4.1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概念与基本方式 4.2 出口式进入模式 4.3 契约式进入模式(非股权式) 4.4 投资型进入模式(股权式) 4.5 影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模式选择的因素
4.1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概念与基本方式
4.1.1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概念
4.1.2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三种基本方 式
优点 特许方不参与被特许方内部具体管理, 减少投入, 在获得定量回报的同时, 能
以最小的资本风险实现市场扩张的目标。 特许方有可能更广更快地分销, 迅速形成规模, 扩大品牌影响力。 特许方有权检查被特许方经营管理, 有权终止合同, 有效防范风险。 政治风险较小。 缺点 特许方盈利有限, 受合同严格制约。 特许方难以保证被特许方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达到统一标准, 导致标准化、规
4.3.2契约式进入模式二: 特许经营模式
概念 指企业(特许方)将商业制度及其他产权(如专利、商标、包装、产品 配方、公司名称、专有技术、经营模式和管理服务等无形资产)以合同 的形式授予独立的企业或个人(受许方)使用, 受许方按合同规定, 在特 许方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作为回报, 受许方除向特许方支 付初始费用以外, 还定期按照销售额一定的比例支付报酬。

2024某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题库及答案--中国制造

2024某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题库及答案--中国制造

专业技术继续教育题库及答案--中国制造第1/100家族制企业管理企业的方式是()。

A遵循现代企业治理模式的分权原则B按照家庭伦理进行日常管理C引入外部专业管理团队D设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正确答案:B第2/100家族制企业在()方面可能会受到制约,导致外部投资者和高质量劳动者不愿意进入。

A家族成员的专业能力B家族企业的创新能力C家族制的封闭性和非规范性D家族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正确答案:C第3/100家族制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的主要弊端是()。

A解决了资金、劳动力等问题B制约了优秀企业家的进入C促进了社会生产要素的引入D实现了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正确答案:B第4/100在推动我国文化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各项措施中,直接关联到“一带一路”倡议和“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是()。

A打造具有国际话语权的平台B协同和信息服务共享C全球价值链构建和国际分工合作D国际化模式创新和战略规划正确答案:C第5/100在文化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因素对于提升我国文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至关重要。

A企业规模B经营管理水平C盈利能力D协同发展和信息服务共享正确答案:D第6/100DPE悖论的核心是()。

A如何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避免垄断B如何平衡竞争优势与影响优势C如何利用数据规模实现社会公平D如何应对外部治理的挑战正确答案:B第7/100DPE的“大”体现在()方面。

A参与者数量的大B生产资源和服务资源的大C数据规模的大D组织结构的大正确答案:C第8/100DPE中技术的核心是()。

A管理技术B生产技术C数字技术D信息技术正确答案:C单选题第9/100DPE中的参与者集群与传统组织的最大不同是()。

A参与者数量的多少B参与者岗位的不同C参与者角色的多样性D参与者对组织的贡献正确答案:C第10/100DPE相比传统组织,其最大的创新点是()。

A参与者集群的复杂性B盈利目标的本质改变C结构的元结构与数字互联D技术的高度互嵌与互融正确答案:C第11/100中国重燃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发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方式是()。

第四章-国际企业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

第四章-国际企业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

一、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
(一)间接出口
间接出口是指企业通过本国的中间商经销或 代理其出品出口。在间接出口情况下,企业 与国外市场无直接联系,也不涉及国外业务 活动,故不必专设机构和雇用专职人员经营 出口,因而既可节省费用,又不承担出口风 险。但这样难以获得经营国际化的直接经验, 信息反馈不及时,无法控制产品进入国外市 场的过程
一、契约式国际合作经营
(二)契约式国际合作经营的特征
1.合作各方对合作经营企业的投资不折为股本或 不计算投资比例
2. 投资形式十分灵活,分配方式也灵活
3.管理关系比较简单,往往采用以一方为主进行 管理的方式
4.合作在经营在提前收回资本方面比较灵活。一 般当合作各方或一方希望在合作期满之前收回其 出资,则经协商可以采取快速折旧或扩大利润分 成比例等方式,并将这种收回资本的方式和期限 在合作合同中做出规定。
(二)直接出口
2.直接出口的优点
直接出口使企业更加接近国际市场,因而企业能够直 接掌握国际市场的动态及发展状况,直接了解消费者 各种需求变动的情况。
直接出口减少了中间环节,从而能够使企业及时掌握 国际市场环境的突变情况,并作出迅速、适当的反应。
直接出口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商标、品牌的市场渗透, 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定的品 牌忠诚度。
1.国际企业海外独资子公司
国际企业独资子公司是指按东道国当地法律登记 注册成立,由国际企业总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是 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的企业机构。子公司自身就 是一个完整的公司。其独立性及法人资格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子公司有自己独立的公司名 称、章程和行政管理机构;子公司有能独立支配 的财产,有自己的财务报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子公司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开展业务,进行各种民 事法律活动,包括、起诉和应诉。

第四章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管理《跨国公司管理》PPT课件

第四章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管理《跨国公司管理》PPT课件
20
三、建立合同或生产合同方式
(一)交钥匙工程
(二)制造合同 (三)分包
21
四、双向贸易
1.易货贸易,即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跨国交换; 2.反向购买,即出口方在出口的同时向进口方购买相当 于一定比例进口价值的产品(如汽车出口商有时在出口汽车 时,从进口国采购一些汽车零部件); 3.补偿贸易,即出口方在向进口方出口设备的同时,同 意从进口方购买用该设备制造的产品。
经常出现失败,这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有70%的联盟不成功就比较能够说
明问题。国际战略联盟的缺点或者说造成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合作难度大; 利益平衡很难达到;合作开发的技术被滥用。
39
第七节 战略视角下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一、利益相关者概述 二、利益相关者管理概述 三、跨国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40
一、利益相关者概述
31
一、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概述
(一)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涵义
企业跨国战略联盟是指不同国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为了实现一 定的战略目的而进行企业间资源跨国整合活动的一种长期合作安排。
企业跨国战略联盟除了具有战略联盟的基本涵义之外,还包括以下涵义:
1.跨国战略联盟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 2.跨国战略联盟涉及不同企业间的资源跨国整合活动。
(二)并购
所谓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总称。前者指在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购买另 一家企业的全部财产,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行为;后者则指一家企业通过公开收 购另一家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而获取该企业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
并购的特征
30
第六节 战略联盟进入模式
一、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概述 二、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和条件 三、跨的特征 :
(1)总体性与跨国性; (2)长远性与稳定性; (3)纲领性与指导性; (4)抗争性与全局性; (5)现实性与前瞻性; (6)风险性与可变性。

国际企业战略-第4章 企业国际化过程

国际企业战略-第4章  企业国际化过程
• 所谓国际化的成本在某一点(拐点)必然超过赢利的观点并不能得到证实,相反,跨国公司在高的 国际化程度下就考虑开发优良财务绩效,通过内部重组经历了组织的学习过程,公司在调整过程中 会有相对长时间的绩效损失,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很多公司在到达拐点之前最终认输或放弃国际 化。
三、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方式与绩效表现
5. 稳重型国际化
国 际
A

BC
D


年份
四、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
1.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 的规模与数量持续增长
2.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 的主体发生了显著变化
4.新兴市场对外直接投资产业仍 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但服务业、 能源开采所占份额增长较快
3.跨国并购日益成为新兴市场跨 国公司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之 一
•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中国企业的竞争范围不断扩大,竞争领域不断推进,竞争层面不断 上移,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官产学各界关注的焦点。
二、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
1.中国企业的资源
• 提高中国企业资源竞争力,必须改善银企关系、政企关系、企学研之间的关系,为稀缺资源的获得 寻求途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盟与合作,也可以加宽资源获得渠道。上述关系和渠道的不断开拓 与稳固,是企业资源竞争力得以维持、更新的必要条件,而加强员工在职学习,是企业低成本提高 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
度之间的联系,他们的测评指标选取国际化战略、组织结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服务) 管理、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当地化及经济指标等9个尺度来综合评价企业的国际化指数
二、国际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绩效变化与拐点
• 国际化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起码有一个“会合、下降、再定位、会合的周期”特征,而且最近的发现 也证实存在这样一种水平的S型的国际化——绩效关系。

国际化战略与扩张方式

国际化战略与扩张方式

国际化战略与扩张方式第一章介绍国际化战略的概念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已成为各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尤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企业需要依靠国际化战略来获取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盈利空间。

国际化战略是一个系统性的计划,其核心是通过整合企业内外的资源,调整与改善企业的内部结构和管理方式,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国际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资源,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风险。

因此,通过国际化扩张和战略来管理企业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竞争方式。

第二章国际化战略的类型与选择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方式和类型有很多种,比如直接投资、合资、收购、特许经营等。

经济环境、政策法规、文化差异以及市场需求是制定国际化战略的主要考虑因素。

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战略类型是企业成功实施国际化扩张的关键因素。

直接投资可以使企业完全掌握其在海外设立的企业经营管理权,有利于企业保持其核心技术和管理能力。

而合资可以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共同奉献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此外,收购和特许经营也是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常用方式,但需要考虑到收购公司对整个企业的影响以及特许经营的合作风险等众多因素。

第三章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国际化扩张不仅是一种战略选择,更是需要付出高昂成本的复杂过程。

因此,实施国际化战略需要企业完善自身管理、策略、文化以及组织架构等核心要素。

这些要素的具体实施包括:1.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2.策略:建立合理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适应当地市场需求。

3.文化:了解当地文化差异,尊重本土习惯和风俗,有效避免文化冲突。

4.组织架构:建立适合国际化经营的组织架构,强化企业内外沟通合作。

第四章国际化战略的风险与应对像任何经营活动一样,国际化扩张也伴随着一定风险。

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汇率风险和文化差异等。

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全面考虑风险,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跨文化管理》第4章——跨国公司的文化整合

《跨文化管理》第4章——跨国公司的文化整合

地区差异化、地区应变能力
4.1.2 跨国公司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 从字面上理解,跨国公司就是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1973年,联合国曾将跨
国公司定义为“在两个或更多国家里拥有或控制着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但是一直以来, 对跨国公司存在着不同的定义,其主要的分歧点在于对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的理解有所不同。 1986年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中对跨国公司作了新的界定:“本守则中使用的跨国公 司一词系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不论此等实 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 中心使企业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 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 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4.2.1 文化差异给外派人员造成的文化冲击
外派人员是指由母公司任命的在东道国工作的母国公民或者第三国公民,也包括在 母公司工作的外国公民,其中以在东道国工作的母国公民为主。 “文化冲击”是指 突然发现自己生活和工作在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的人所经历的心理失衡,是一个人 从熟悉的环境进入到新文化环境后所产生的焦虑。文化冲击主要表现在价值观方面 的冲击。对经营管理者来说,主要表现为经营、风险观念的差异和冲突;对于普通 员工来说,价值观念集中表现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具体地说,有个人主义和集体 主义(人与组织的管理)、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制定规则与发现例外)、赢得地 位和赋予地位(成就者的认定)、平等和层级(提供成员均等的表现机会)之间的 冲突,也正是因为存在这些不同的价值选择,跨文化管理中的冲击才有可能发生。 另外文化冲击还表现在经营方式,经营思想、管理风格等方面的冲击。

论国际化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论国际化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论国际化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第一章: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仅需要在国内市场上获得成功,同时也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

因此,国际化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备工具。

本文将探讨国际化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第二章:国际化战略的概念与特点国际化战略(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指的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经营活动的策略和行动。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它是企业实现国际化的基础。

国际化战略是企业国际化的基础,只有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国际化战略,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2. 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和市场适应性的提高。

3. 它需要创新的思维。

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企业需要创新的思想,不断地寻找和开拓新的市场。

4. 它需要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组织架构。

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时候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才能实现国际化战略的有效实施。

第三章:国际化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国际化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拓展市场。

企业通过国际化战略可以进入到其他国家的市场中,从而拓展市场规模,增加企业的营收和市场份额。

例如,阿里巴巴在美国、欧洲等国家推行分销战略,帮助其拓展海外市场。

2. 降低成本。

在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布局产业链、建立跨国采购体系等方式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

例如,联想集团在全球厂房的选址上互相依存,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3. 增加人才和资源。

企业通过国际化战略可以获取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例如,华为不断将研发中心分布到全球范围内,吸引全球人才,提高了研发的创新能力。

4. 提高品牌价值。

企业通过国际化战略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从而提高品牌的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管理学第3、4章-全球化与信息化

管理学第3、4章-全球化与信息化
8
3.2.1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二)全球化的任务环境 1供应商——全球化采购和全球化外包 2销售商——全球化给企业带来更为丰富的销售 商选择机会 3顾客——标准化/差异化的产品 4竞争对手——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5劳动力市场及工会
9
3.2.1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国际化的本质不仅是“产品国际化”,更重要 的是“国际消费者”,而“国际消费者”的背 后是那个国家独特的文化,独特的阶层结构乃 至消费习惯 如何在一个习惯馒头包子的国家出售汉堡比萨?
2
3.1全球化内涵
(一)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注相互依赖性,反 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 流通上。 (二)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 间的联系程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 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品额占GDP的比例、国外 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衡量信息采集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是所采集的信息是否对组织及 其管理者有用 信息采集的要点:

1、明确采集的目的
2、界定采集的范围 3、选择信息源
35
采集的标准和方法:
标准: 1、明确采集的目的
是否有用
文献 口头
2、界定采集的范围
3、选择信息源 电子 实物
4.2.2 信息的加工

定义:对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 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过程
销 售 商


竞 争 对 手
劳 动 力 市 场 及 工 会
6
3.2.1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一)全国化的一般环境 1、政治与法律环境

国际企业管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青岛理工大学

国际企业管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青岛理工大学

国际企业管理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青岛理工大学第一章测试1.国际企业狭义概念要求国际企业经营的国家或地区达到2个及以上。

()参考答案:对2.国际企业的全球性是指企业应具有一个统一协调的决策控制中心。

()参考答案:错3.经济全球化中的经济要素包括:()参考答案:资本;技术;商品;人才4.()是经济全球化最显著的标志。

参考答案:贸易系数5.美国前特朗普总统在世界上搞“退群”、“砌墙”等行动是一种反全球化行为。

()参考答案:对6.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绩效指数比较高,因为中国对外投资数排名世界首位。

()参考答案:错7.公司语言和沟通方式的国际性、无障碍性属于企业国际化的行为特性标准。

()参考答案:对8.中国企业国际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参考答案:国外投资设厂9.反映一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不包括()参考答案:国际采购规模10.下列属于市场国际化战略模式的做法是()参考答案:并购或合资整合品牌的合并成长模式;收购获得海外品牌的借船出海模式;新建海外企业的安营扎寨模式11.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包括()参考答案:市场寻求型;资源寻求型;技术寻求型;成本寻求型第二章测试1.()根据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衰退时期,对应企业国际经营的。

参考答案:对外直接投资阶段;标准化生产阶段;本国生产阶段;产业转移阶段2.发展中国家企业依靠()优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参考答案:成本优势3.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的基础上。

参考答案:比较利益4.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各国应该出口能够利用本国充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利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这是()的观点参考答案:要素禀赋论5.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需要同时具备()参考答案: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6.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竞争力受到四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的直接影响,这四个因素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某行业中促进或抑制竞争优势的环境,这四个因素分别是()参考答案: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性和支持性产业7.国际企业将原材料、知识、信息、技术、管理等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而企业进行内部化的能力则是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之一。

国际商务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商务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商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国际商务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business课程编码: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学分:3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开课院系:经济学院二、课程性质与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商品的进出口、技术转让与引进、海外直接投资等国际经营的各种形式往往被各类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不同区位交替使用,并通过有效的跨国管理使企业的国际经营更有效率和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

国际商务是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的需要,超越传统的理论局限,整合了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国际商法、国际投资、企业管理等学科,以企业国际商务这一主线加以提炼、分析、总结而建立的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

本课程主要是针对我校为经济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在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本课程所起的作用是将学生所学的基础与转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于企业国际商务实践,是培养复合型国际经营管理企业家人才的入门课。

本课程提供有关企业开展国际商务的理论方法和运作程序,本课程将为学生今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国际商务是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其涉及的学科知识广泛,且大量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的应用极富个性化,学习不可生搬硬套,为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上需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参考资料阅读、自学等方式进行。

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授各章的知识要点,介绍国际商务研究中的主要学术观点及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结论,总结概括国际商务运作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及其应用技巧,并通过有代表性的案例教学,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力求使学生领会和吸收知识中的精髓,培育学生在不可预知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营环境下随机应变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实践能力。

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通过案例讨论来进行,教师选择好典型案例发给学生阅读和分析。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农业大学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农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1.美国的IBM公司为其中国分公司派遣一名新加坡籍高层管理人员,这名新加坡籍管理人员属于()。

A:东道国员工B:不一定C:母国员工D:其他国员工答案:D2.文化往往以一种做事方法的形式代代相承,消弱了在()存在的差异。

A:行为模式B:语言C:价值观D:行为规范答案:ACD3.一个有效的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包括()。

A:企业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程序B:一国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程序C: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程序D:适应不同国家、地区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程序答案:AD4.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包括()。

A:不了解海外市场B:跨文化冲突C:缺乏国际化相关知识及经验D:管理者及员工国际的激励与保持答案:ABCD5.外派人员就是在国外工作并暂时居住的员工。

()A:对B:错答案:A6.为跨国公司内部和海外经营机构的沟通提供导游服务,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项重要的辅助性国际活动。

()A:对B:错答案:B7.如果把国际竞争模式看成一个连续体,它多国产业的一端往往是在每一个国家独立展开竞争的。

()A:错B:对答案:B8.在欠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趋于低廉,并且可以更好地去组织。

()A:错B:对答案:A9.一家属于多国产业竞争模式的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在每一个国家的内部市场和基本活动提供支持。

()A:对B:错答案:A10.管理继承可以使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节约内部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以下属于行为层面文化的是()A:行为规范B:价值观念C:民族节日D:园林答案:C2.以下属于制度层面文化的是()A:交通工具B:审美情趣C:风俗习惯D:行为规范答案:D3.()的文化中,人们的地位较为平等,参与决策的程度也比较高。

A: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高B:权力距离小C:不确定性规避程度低D:权力距离大答案:B4.长期取向文化的典型特征包括()A:注重当前利益获取B:做事留有余地C:注重节约和储备D:绩效考核周期短答案:BC5.米尔维斯和马克斯针对并购企业中的文化冲突解决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即()A:隔离双方文化B:重视双方文化C:明晰双方文化D:促进相互适应答案:BCD6.企业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的某一阶段,必须十分注重对障碍焦点的监控,所谓障碍焦点,是指可能对文化整合造成障碍的关键因素,它可能是()A:原企业的某项制度B:某一关键人物C:双方文化的差异性D:某个利益集团答案:ABD7.美国企业常常把()推崇为英雄。

【实用文档】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类型

【实用文档】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类型

第三章战略选择第四节国际化经营战略一、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一)国际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1.垄断优势理论海默首次提出垄断优势理论,后得到其导师金德尔伯格的支持并加以完善,成为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

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

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具备支配市场的力量,它们生产同样的产品,同样地获得生产要素,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特别利益,而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企业则有可能在国内获得垄断优势。

在此基础上,海默认为当企业处在东道国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足以抵销跨国竞争和国外经营所面对的种种不利而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

企业凭借其拥有的垄断优势排斥东道国企业的竞争,维持垄断高价,导致不完全竞争和寡占的市场格局,这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2.区位理论索思阿德提出区位理论,用以研究国内资源的区域配置问题。

后来,艾萨德等用此理论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

企业拥有的优势并不能单独地说明为什么对外直接投资优于出口。

企业拥有某些特殊优势,可以不对外直接投资,而只是在本国生产,然后通过出口到第三国市场。

因此,又必须引进有关东道国的区位因素。

以便充分说明为什么一个企业会不辞辛劳,并承担风险到国外去从事制造经营活动,许多区位因素则适合解释这种情况:(1)劳动成本。

国际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可能导致实际工资成本的差别。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当技术已经标准化的时候,人们就可能把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投入的来源地。

那些纵向一体化的企业把某些装配活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就属于这类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企业实行世界范围的制造和装配政策,其目标就是要使总生产成本最小。

(2)市场购销因素。

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市场增长、发展阶段以及当地竞争程度等特征,会对直接投资的决策产生影响。

尤其是在东道国有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市场规模等因素明显与利用生产和销售的规模经济有关。

第四章 企业国际化

第四章  企业国际化

企业国际化的网络模型:企业的国际化是企
业在国际市场网络中建立发展商业网络关系 的过程。所谓“商业网络”(Business Network)是指企业与其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 按照国际化企业在商业网络中的地位,可以 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企业: (1)早行动企业:主要依赖代理商进入国际 市场,国际化程度较低; (2)孤独的国际化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的资 源和能力开拓市场,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较低;
以及结合职能、产品、地区主线的矩阵结构, 在此基础上将国际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划分为 职能性结构、产品型结构、地区型结构、混 合型结构和网络型结构五个层次,分别赋值1, 2,3,4,5。 (5)人事管理:海外派遣管理人员的选拔培 训对国际化企业至关重要,设置“海外派遣 管理人员的培养与管理”和“当地录用管理 人员的培养与管理”两个指标,将人事管理 分为五个层次并分别赋值。
⑤可以集中生产,实现规模经济。 缺点:①对市场缺乏控制,国际市场信息反 馈不灵敏,不能获得国际经营的直接经验; ②贸易环节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导致 利润较低。 适用企业:小企业或认为目标市场潜力有限 但风险较大的大企业。前者将间接出口方式 作为国际化的主要进入方式,对于后者间接 出口只是其诸多进入方式之一。 主要形式:①出口管理公司。按照地域或行业
日本模式的特征: (1)综合商社是先导和主体; (2)综合商社具有独特的发展历程; (3)综合商社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独特物; (4)综合商社是一种独特的跨国公司。 美日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比较 共同点: (1)规模经济; (2)强大的产业组织和管理能力;
(3)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 (4)政府的支持、鼓励和保护政策。 不同点: (1)跨国经营的主体不同; (2)对外投资区域不同; (3)对外投资的方式不同; (4)经营的侧重点不同。 需要指出的是两种模式并非截然对立,只不 过前者以制造业促进贸易,后者则相反。

第四章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

第四章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
➢ 方式
✓ 许可证转让模式:转让方授权受让方在一定的时间一 定的地理范围内有偿使用转让方的专利、商标、版权 或专有知识。
✓ 服务合同模式:通过工程咨询服务、销售与商业服务、 人员培训等“软技术”转让的方式介入。
✓ 设施合同或生产合同:通过代理的方式在国外生产。
许可证转让模式
优点
➢ 不必进行海外市场的资本投资,获得杠杆效应, 并且可以规避投资风险和壁垒;
➢ 有些资源最好分散使用。或者是由于潜在的规 模经济低于从更高程度的差异化和市场敏感性 中获得的收益;或者是由于创造灵活性和为降 低风险、避免依赖单一设施的需要。
(四)跨国战略
例子:通用医疗系统
1997年,通用医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 资源的重新配置。
基础研究继续集中在美国,开发和工程力量则 向匈牙利、印度、韩国和中国扩展,这些国家 技术专家充裕且成本较低。
➢ 有助于转让方实现当地生产,从而节约关税和 运输成本;
➢ 有助于转让方进入东道国的一些垄断行业; ➢ 获取财务收益:销售提成、技术咨询费、机器
等的出售利润、工程服务费、管理费。
许可证转让模式
缺点 ➢ 可能在东道国培育潜在的竞争对手; ➢ 管理成本不低,利润回报不稳定; ➢ 控制权经常受到挑战。
(四)跨国战略
全球公司倾向于集中所有资源,以获取每种价 值活动中的规模经济;多国公司将资源分散到 不同国家的经营中以使其能够对当地需求做出
反应;国际公司则倾向于集中那些对发展创新 极其重要的资源,而分散其他资源,以使其创 新适应于全球范围。
(四)跨国战略
跨国战略需要决定:哪些价值活动该集中?哪 些该分散?
国际合资企业:国外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 联合出资组建的企业,共同管理、共担风险, 共负盈亏。国际合资企业分为股权式和契约式。

企业国际化管理制度

企业国际化管理制度

企业国际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订立本《企业国际化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含高管、部门经理、普通员工等。

全部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必需遵从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同时敬重本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法规。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四条设立企业国际化发展部,负责订立和实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等。

第五条企业国际化发展部设有若干支部,分别负责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国际化工作。

支部下设团队,供应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

第六条每个支部都应有一名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支部的工作,同时负责与总部的沟通和协调。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人应乐观搭配企业国际化发展部的工作,供应必需的资源支持和帮助。

第三章国际市场拓展第八条企业国际化发展部应订立认真的国际市场拓展计划,包含市场调研、战略规划、营销推广等内容。

第九条在拓展国际市场过程中,企业必需了解并遵守本地的贸易法规、商业习惯和市场行情,不得从事任何违法违规的活动。

第十条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时应重视文化差别,敬重本地习俗和风俗,乐观与本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十一条企业国际化发展部可以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市场调研和推广活动,但必需遵守公司相关规定,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和利益。

第四章国际项目合作第十二条企业国际化发展部可以与国外企业或组织进行项目合作,供应优质产品或技术服务,共同开展合作项目。

第十三条在与国外合作伙伴进行项目合作时,企业国际化发展部应严格审核合作伙伴的资质和信誉,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第十四条企业国际化发展部应加强对合作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依照计划顺利进行,并定期评估项目的进展和效果。

第十五条在项目合作中,企业应遵守国际商业惯例和本地法律法规,不得搞钓鱼执法、贿赂受贿等违法行为。

第五章人才培养和沟通第十六条企业国际化发展部应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和沟通机制,不绝提升员工的国际化素养和本领。

第三章企业国际化的过程

第三章企业国际化的过程

第三章企业国际化的过程第一节经营国际化的渐进论从大多数企业走向世界的历史轨迹来看,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演变过程。

经营国际化的这种渐进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市场范围扩大的地理顺序,二是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化发展。

一、目标市场选择的渐进性:由近及远,先熟悉后陌生从大多数企业走向世界的实际过程来看,其市场的扩大通常遵循“有近而远,先熟悉后陌生”的路线。

市场扩张的地理顺序通常是: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

二、跨国经营方式的渐进性:先易后难,逐步升级经营国际化的渐进性也明显表现在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选择上。

在跨国经营的各种方式中,最简单易行、投资要求最少的是间接出口,然后依次是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办事处和设立在海外生产的分公司。

其中各方面要求最复杂,所需投资量最高,风险也最大的是设立海外分公司,直接在海外目标市场当地生产。

因此,从一般企业来看,其跨国经营方式演变的最常见类型是:纯国内经营——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企业自行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设立海外分公司跨国生产。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这种“摸着石子过河”的方式,主要是出现在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

在企业进入了若干海外市场之后,其跨国经营实力的增强和国际营销经验的积累,使企业在选择跨国经营方式时有了较大的战略自由度,这时就应该按照目标市场的具体情况选择跨国经营方式。

三、经营国际化采取“渐进方式”的原因企业经营国际化的演变之所以采取渐变的形式,主要是由经营国际化过程的本质所决定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指出,企业可以被看作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接收和处理信息。

企业经营的规模越大,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越大,所需处理的信息内容也越复杂;与之相应,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面也越广,需要具有的信息处理能力也越强。

因此,经营国际化并不是企业产销范围的简单的量的扩大,其实质是管理人员学习、掌握和消化有关知识,逐步积累国际营销经验的过程。

国际化运营管理制度

国际化运营管理制度

国际化运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规范和提升国际化运营管理水平,订立本规章制度。

2.本规章制度依据《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司全部涉及国际化运营的部门、项目和员工。

第三条术语定义1.国际化运营:指企业在境外市场开展业务活动的一系列管理和运营过程。

2.境外市场:指企业在国内以外的市场,包含但不限于国外市场。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国际化运营部门1.国际化运营部门是负责企业境外市场业务拓展和管理的部门,直接向企业管理层报告。

第五条国际化运营团队1.国际化运营部门设立相应的国际化运营团队,负责具体的境外市场开拓、运营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项目组织1.为了保证国际化运营项目的顺利推动,国际化运营部门将组建相应的跨部门、跨地区的项目组织。

第三章国际化运营流程第七条市场调研1.对于即将拓展的境外市场,国际化运营团队将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包含市场规模、竞争情况、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市场进入策略。

第八条产品定位1.依据市场调研结果,国际化运营团队将对产品进行定位,并依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制或优化,以适应境外市场的特点和需求。

第九条渠道选择1.国际化运营团队将依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和消费者行为习惯选择最佳的渠道,包含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以确保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获得销售。

第十条销售推广1.在产品进入市场后,国际化运营团队将进行有效的销售推广活动,包含广告、促销、展览等,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第十一条售后服务1.国际化运营团队将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供应及时、详细的售后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第四章绩效考核第十二条目标设定1.国际化运营团队将依据公司战略目标和市场预期,订立相应的年度国际化运营目标,并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和确认。

第十三条绩效考核指标1.绩效考核指标包含但不限于市场份额、销售额、市场增长率、客户满意度等,具体指标依据境外市场特点和业务要求进行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性卷入阶段
出口业务断断续续小规模地发展,停留在 国内业务的附属地位 出口国别也较少 出口往往借助中间商间接进行 对有关出口活动的投资规模不大
积极出口阶段
进入新的更多的不熟悉市场 营销渠道拓宽 出口额大幅上升 管理人员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 需要有新的组织形式与战略
国际战略阶段
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 场→全球市场
以多工厂国内经营为起点的国际化过程 多工厂国内经营
出口 (和进口)
对外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发放许可证和 缔结技术协议
多工厂国内经营
国内经营活动的扩展领先于国际经营活 动的扩展。 国内经营活动的扩展的收获:提高了企 业对地区市场和部门的渗透能力,提供 了控制几个工厂的经验,这是以后各阶 段所需要的。 限制因素:市场规模和竞争水平
出口经营成为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有机 组成部分 在国外设置自己独立的销售分部及生产 机构 企业本身向跨国公司演化
以进出口贸易为起点的国际化过程划分
为促进本国产品出口,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设立 销售网点 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设立生产网点 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设立销售网络 在发达国家市场设立生产网点
Forsgren对企业国际化阶段论的挑战
第一,企业在外国市场的投资是以递增的速度 进行的。 第二,企业有时在没有自己经验知识的情况下 也进行海外投资。 第三,如果企业看到海外投资的风险比不投资 的风险低时,企业即使在不具备经验知识的情 况下也进行投资。 第四,市场知识的逐渐积累并不妨碍企业海外 投资的激进战略。
结论: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 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
日本企业国际化过程的实证分析
第一阶段:1951年~1964年,以东南亚、中南美的小规模投资和为 保证海外资源的投资为主。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和东南亚为中心,广泛开展商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集中于销售、物资流通、金融等领域。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将成熟产业正式投向发展中国家; 同时,纤维、电机、化学、汽车等行业也开始对外投资。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扩大海外市场,增加对发达国家 的大型投资。 第五阶段:1985年9月到1987年6月,将向美元圈出口的产品改为在 当地生产。在美国和欧洲,为了新建或收买当地的生产设施而进行 大规模的海外投资。 第六阶段:1987年下半年以后,为了增强在日本国内的价格优势, 在全世界选择生产地点,同时人员的当地化程度较高,进入全球经 营阶段。
以对外投资为起点的国际化经营过程划分
日本学者小林规威教授在《日本的多国籍企业》 一书中,将多国籍企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总公司经营为中心的国际化。 第二阶段:重视“东道国”(有可能进行投资的、 潜在的国家)市场的国际经营。 第三阶段:“东道国”市场和第三方市场结合, 对东道国开始进行直接投资,开始国际性分工。 第四阶段:以全球战略进行跨国经营。 第五阶段:全球战略经营的深化。
约翰森和瓦伦的企业国际化经营四阶段论
最初的外国市场联系是从偶然的、零星的产品 出口开始。 随着出口活动的增加,母公司掌握了更多的海外市 场信息和联系渠道,出口市场开始通过外国代理商 而稳定下来。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海外业务的扩大,母公司决 定有必要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子公司。 最后,当市场条件成熟后,母公司开始进行海外直 接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制造基地。
分值 1 财务管理体制 按项目管理海外业 务 资金筹措 海外资金筹措率 * 在5% 以下,并无原则规定, 根金筹措率在11% -20%,海外投资由总 公司按项目负责筹措 海外资金筹措率在21% -50%,海外投资以海 外事业整体的形式,进 行一元化筹措 全部投资在国内外市场 实行一元化筹措 资金运作体制 资金运用无原则性 规定
企业国际化的网络模型
企业国际化的网络模型运用网络理论分析了产 业内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 所谓“商业网络”(Business Network)是指 企业与它的商业伙伴如客户、经销商、供应商、 竞争对手、政府之间的关系。 网络模型认为企业的国际化是企业在国际市场 网络中建立、发展网络关系的过程。企业国际 化程度决定了其在国际生产(市场)网络中的 地位。一个高度国际化的生产网络,意味着拥 有众多在国际分工下的企业间的紧密联系。
Johanson和Mattsson国际化企业的分类 国际化企业
早行动企业 孤独的国际化企业
晚行动企业 全球企业
企业国际化的学习主义
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发展中国家跨国公 司属于“后来者”,它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第一,它们是快速的跟随者,并具有明确的追 赶目标; 第二,它们是技术的模仿者,并充分利用各种 资源实现新的组合优势; 第三,它们有较强的学习吸收消化能力,并结 合当地的市场条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社会联系阶段和文化联系阶段
社会联系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仍 在发展。 主要方式:合资和合作 主要组织形式:集中型的合资企业增多,独资 企业相对减少 文化联系阶段:大致在2000年后。 上述两个阶段一般可归结为企业走向全球化的 阶段。
企业国际化过程
以国内经营业务扩展为起点的国际化过 程划分 以进出口贸易为起点的国际化过程划分 以对外投资为起点的国际化经营过程划 分
证券投资
目的 直接投资的前奏; 长期计划的组成部分; 扩大公司在其他国家利益的一种方法。 优点:有助于加强技术许可证和销售协议实施
缺点
无法充分发挥本公司的技术或其他的优势 妨碍国内资产和国外资产的有效结合和使用
对外直接投资阶段
最大特点:转移企业的一揽子资源 而不是单项资源。 对企业的管理能力、管理思想、技 术、劳动者素质等要求都较高。
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带动力理论
订单带动论 客户带动论 竞争带动论 关键企业带动论
4.4 企业国际化程度测量方法
苏利文测量方法
苏 利 文 的 国 际 化 模 型 是 : 国 际 化 程 度 ( DOI ) =FSTS+FATA+OSTS+TMIE+PDIO 其中: FSTS代表外国销售占总销售的比重; FATA代 表外国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OSTS代表海外子公司占 全部子公司的比例;TMIE代表高级管理人员的国际经 验;PDIO代表海外经营的心理距离 威尔什和罗斯坦瑞尼的六要素模型 该模型从企业向国际市场提供的产品、海外生产经营 方法、目标市场的选择、组织结构、融资方法和人员 素质六个方面考察了企业的跨国经营。
鲁桐的国际化蛛网模型
跨国经营方式
A
财务管理
B F C D E
市场营销
人事管理 跨国化指数
组织结构
表1
分 值
1 2 3
从跨国经营方式看企业国际化程度
经营方式
出口代理 出口子公司 许可证、特许经营、管 理合同
经营对象
产品 服务 技术
4
5
合资
独资
部分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
表2 从财务管理看企业国际化程度
企业国际化的学习主义
发展中国家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在技术 创新方面的不同特性 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为大量的 研究与开发投入,处于尖端的高科技领 域,引导技术发展的潮流。 发展中国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主要是 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 掌握和开发现有的生产技术。
企业国际化的学习主义
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21世纪,中小企业的发 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组织学习能力 (Organization Learning)”。 组织学习:为企业或生产单位掌握知识从而提 高其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过程。具体而言,这 种学习得益于四个方面的活动:(1)知识的 掌握;(2)信息的传播或分享;(3)信息的 分析;(4)知识的应用。 组织学习的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 来源。
社会学和人类学角度的企业国际化发展阶段
经济联系阶段 文化联系阶段
组织联系阶段
社会联系阶段
经济联系阶段和组织联系阶段
经济联系阶段:从19世纪开始,至今仍在继续。 主要方式:商品进出口贸易、对销贸易等为主 主要组织形式:外贸公司。 组织联系阶段: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70年代,现在 仍在发展中。 主要方式:国外投资,建立生产型企业,形成了本 国母公司和国外诸多子公司之间的网络。 主要组织形式:多国公司。 上述两个阶段一般可归结为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阶段。
4.3 企业国际化过程成因
企业自身决定因素
满足于本阶段的经营业绩,不敢尝试或冒险 管理者的眼界、经验迫使其需不断学习
客观决定因素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科技发展水平 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水平 国与国之间的协作关系 双边保护外国投资条约和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 发展的影响 市场条件
以国内经营业务扩展为起点的
国际化过程划分 北欧学派渐进性阶段划分 以多工厂国内经营为起点的国际化过程 以国内营销阶段为起点的企业国际化过程
北欧学派渐进性阶段划分
经营方式渐进性
纯国内经营→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企业自行 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设立海外分公司跨 国生产
海外市场范围扩大的地理顺序的渐进性
以国内营销阶段为起点的 企业国际化过程
国 内 营 销 阶 段 试 验 性 卷 入 阶 段 国 际 战 略 阶 段
前 出 口 阶 段
积 极 出 口 阶 段
国内营销阶段
这一阶段企业忙于国内产销,对国际市 场视而不见。
企业整体对出口持消极态度
前出口阶段
内外跨国经营的信息刺激使企业开始有意 识地收集有关信息,研究跨国经营的可 行性。 有偶尔的、不规则的、被动的出口业务。 管理人员对于跨国经营所需的基本知识 和市场信息了解、掌握甚少,容易受到 外来因素的影响。
卡佛斯格尔的企业经营国际化五阶段论
国内营销阶段:国内生产和销售。 前出口阶段:开始对国际市场感兴趣,有意识地 收集信息,对国际市场进行调查,出现不规则的 出口活动。 试验性卷入阶段:间接出口,开始小规模的国际 营销活动; 积极投入阶段:直接出口; 国际战略阶段:以全球市场为坐标制定企业战略 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