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
初中几何48个模型及题型讲解
初中几何48个模型及题型讲解一、直线和角1.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对应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相等,垂直线的性质包括互补角相等、邻补角相等等等。
2. 直线的夹角与邻角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等于它的补角,夹角的补角叫相邻角。
3. 同位角与对顶角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4. 角的大小关系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关系。
5. 角和角度角的性质包括平分角等。
6. 角的运算法则相等角相加还是相等角;补角与角补加为90°。
7. 顶角和底角的性质同位角相等、顶底角相等。
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底角相等,两底边相等等。
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三角也相等等等三、全等三角形1.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判定条件AAA、SAS、SSS、ASA四种判定条件。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等等。
四、相似三角形1.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判定条件AA、SAS、SSS、AAS四种判定条件。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等等。
五、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边角关系、三边关系等。
2.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等。
六、三角形的面积1.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公式S=1/2×底×高等。
2.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多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七、四边形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2. 矩形的性质对角相等、对边相等等。
3. 菱形的性质对角相等、对边相等、对角平分等。
4. 正方形的性质矩形和菱形的结合。
五、圆1. 圆的基本概念圆心、圆周、半径、直径等。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周长C=2πr,面积S=πr^2等。
3. 圆中角和弧的关系圆心角、圆周角、同弧对应角等。
4. 切线与切点切线与圆相切于一个点等。
六、坐标系1. 直角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横坐标和纵坐标等。
初中数学常见几何基本模型及结论
八上几何模型归纳“手拉手”模型O【例1(1)如图1,若α = 90︒ ,则AC 和BD 的数量关系是 ,AC 和BD 的位置关系是;(2)如图2,若α = 60︒ ,AC 和BD 相交于点P ,求证:OP 平分∠BPC .(3)如图3 所示,则AC 与BD 的数量关系为 ,试用α 表示直线 AC 和BD 所形成的夹 角,则夹角为.(不写证明)AAADPCDPDCBCO B O B图1图2图31 / 8“帽子”模型常见辅助线做法: ⑴作平行线构造全等⑵作垂直构造全等y【例2A(2) 如图2,连接AB ,若D (0, -6) ,DE ⊥AB 于点E ,B 、C关于 y 轴对称,M 是线段 DE 上的一点,且 DM =AB , 接AM ,试判断线段 A C 与 A M 之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x(3)如图 3,在(2)的条件下,若 N 是线段DM上的一个动点,P 连接PN 交 y 轴于点 Q ,过点 N 作NH ⊥ y 轴于点 H ,当 N 点在线段DM 上运动时,△MQH 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这个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y x【例3(1) 如图1,求△AOB 的面积(2) 如图2,点 C 在线段 A B 上(不与 A 、B 重合)移动,AB ⊥BD ,且∠COD =45°,猜想线段 A C 、BD 、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 如图3,若 P 为 x 轴上异于原点 O 和点 A的一个动点,连接P B ,将线段P B 绕点 P 顺时针旋转 90° 至PE ,直线AE 交y 轴于点Q ,当P 点在x 轴上移动时,线段BE 和线段BQ 中,请判断哪一条线段长为 定值,并求出该定值3 / 8【例4】如图,在△ABC 中,∠ABC = 90︒,AB =BC ,A(-4, 0) ,B(0, 2) .(1)如图1,求点C 的坐标.(2)如图2,BC 交x 轴于点M,AC 交y 轴于点N,且BM =CM ,求证:∠AMB =∠CMN .(3)如图3,若点A 不动,点B 在y 轴的正半轴上运动时,分别以OB、AB 为直角边在第一、第二象限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OF 与等腰直角三角形△ABE ,连接E F 交y轴于P点,问当点B在y轴正半轴上移动时,BP 的长度是否变化?若变化说理由,若不变求其值.2【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 为 x 轴正半轴上一动点,AE 、BF 平分∠OAB 、∠OBA ,AE 、BF 交于点P .(1)求∠BPA 的度数;(2)过P 作PQ ⊥ BF 交x 轴于点M 交 y 轴于点Q ,求证:∠OFM = 1;∠OAB2(3)若B 运动到(4, 0) ,点T 为二象限内一点(2 - 2, 2)且TA ⊥ TB ,过O 作OS ⊥ BT 于S ,求S 点坐标.5 / 8xT x脚拉脚模型【例6】(2015 部分学校月考)如图,△ACB 为等腰三角形,∠ABC=90°,点P 在线段B C 上(不与B,C 重合),以AP 为腰长作等腰直角△PAQ,QE⊥AB 与E(1)求证:△PAB≌△AQE(2)连C Q 交AB 于M,若P C=2PB,求PCBMA的值.E CMQ PB(3)如图2,过Q 作QF⊥AQ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过P 点作DP⊥AP 交AC 于D,连DF,当点P在线段BC 上运动时(不与B,C 重合,式子QF -PD的值会发生变化吗?若不变,求出该值;若变化,FD【例7】2(1)直接写出A、B、C 各点的坐标:A、B、C(2)过B 作直线MN⊥AB,P 为线段OC 上的一动点,AP⊥PH 交直线M N 于点H,证明:PA=PH(3)在(1)的条件下,若在点A 处有一个等腰R t△APQ 绕点A旋转,且AP=PQ,∠APQ=90°,连接BQ,点G 为BQ 的中点,试猜想线段OG 与线段PG 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例8(1)如图,若∠OAD = 30︒ ,∠OBC 的度数;(2)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连OM 、ON ,判断OM 、ON 的关系;(3)在(2)的条件下,连AM 、BN ,取BN 的中点P ,连OP .当点C 、点D 分别以相同的速度沿着y∠MAO + ∠POA轴、x 轴向原点O 运动过程中,求证:∠MON为定值.7 / 8婆罗摩笈多模型x xx【例9AB⊥y 轴于B ,AC⊥x 轴于C .(1)求△AOC 的面积;,(2)如图,E 为线段OB 上一点,连AE ,过A 作AF ⊥AE 交x 轴于F ,连EF ,ED 平分∠OEF 交OA 于yD,过D 作DG ⊥EF 于G ,求DG +1EF 的值;2内心直角三角形x(3)如图,D 为x 轴上一点,CD=CA,E 为线段OB 上一动点,连DA、CE,F 是线段CE 的中点,若BF⊥FK 交AD 于K,请问∠KBF 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改变,请求其值;若改变,求出变化的范围.yx。
初一数学几何模型总结
几何模型A D一、八字模型:结论:1、∠A+∠B=∠C+∠DB C 2、AD+CD <AC+DB(外边之和小于内边之和)A二、飞镖模型:D 结论:1、∠A+∠B+∠C=∠D2、AB+AC>BD+DC ((外边之和大于内边之和)B CA E C三、王冠模型:结论:∠A+∠C=2∠EB DA四、内角平分线模型P 结论:∠P =900+1∠A2BCA五、内角平分线模型∠AB C 结论:∠P =900 - 12PA P 六、一内一外角平分线模型∠A结论:∠P = 12B C1、 两角相等2、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角的两边上关于角平分线对称两点的连线垂直于角平分线4、角的两边上关于角平分线对称两点到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连线所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翻折及对称,对称即全等)5、沿角一边上任一点做另一边的平行线与角平分线的相交,必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6、沿角一边上任一点做角平分线的平行线与角的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的相交,必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A7、角分线定理:AB AC =BPCPB P C二、垂直平分线用法1、 垂直平分线性质:垂直平分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中心:题中若给出中线,可延长一倍,以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将分散条件集中在一个三角形内A P B1、两线段相等AP=BPAP 2、直角三角线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以直接用)AC即:BP= 12B CA3、中位线: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中线连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BCM N 边的一半。
即MN∥BC ,MN=12B C4、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5、中点四边形(不能直接用)一、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对应关系(性质):①、对应边相等;②、对应角相等;③、通过平移、旋转、对称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等;④、三线、周长、面积均相等;(三线:角平分线,中线,高线)2、全等三角形判定:①、定义法(注意SSA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②、边角边(SAS):两边对应边相等,夹角也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③、边边边(SSS):三条边均对应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④、角边角(ASA):两个对应角相等,夹边也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⑤、角角边(AAS):两个对应角相等,临边也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⑥、直角三角线(HL):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一组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则。
初中常见几何模型结论
初中常见几何模型结论
初中常见的几何模型包括圆、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等,
每个模型都有一些常见的结论和性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几何
模型结论:
1.圆:
圆的直径是圆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它等于圆的半径的两倍。
圆的周长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弧长,它等于圆的直径乘以
π(pi)。
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被称为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2.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个内角,它们的和是180度。
三角形的边界是三个边的长度之和。
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相等,每个内角都是60度。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90度,另外两个内角的和是90度。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的一半。
3.四边形: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长方形的对角线不相等,但是互相垂直。
菱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
4.多边形:
多边形有n个顶点和n条边。
正多边形的所有内角相等,外角的度数等于360度除以边的个数。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任意平面凸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其中n是多边形的边数。
这只是初中常见几何模型的一部分结论和性质。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几何模型的更多结论和性质,从而更好地应用于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初中数学9大几何模型(证明结论及推导)
初中数学9大几何模型(证明结论及推导)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1)等边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结论】:①△OAC ≌△OBD ;②∠AEB=60°;③OE 平分∠AED (2)等腰直角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论】:①△OAC ≌△OBD ;②∠AEB=90°;③OE 平分∠AED (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且∠COD=∠AOB【结论】:①△OAC ≌△OBD ; ②∠AEB=∠AOB ; ③OE 平分∠AEDOABC DE图 1OABC D E图 2OABCDE图 1OACDE图 2OABC DEOABCD E图 1图 2二、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条件】:CD ∥AB ,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2)特殊情况【条件】:CD∥AB ,∠AOB=90°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 ③===OAOBOC OD AC BD tan ∠OCD ;④BD ⊥AC ; ⑤连接AD 、BC ,必有2222CD AB B C AD +=+;⑥BD AC 21S △BCD ⨯=三、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条件】:①∠AOB=∠DCE=9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CE ;②OD+OE=2OC ;③2△OCE △OCD △DCE OC 21S S S =+= 证明提示:①作垂直,如图2,证明△CDM ≌△CEN②过点C 作CF ⊥OC ,如图3,证明△ODC ≌△FEC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图4):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 ;②OE-OD=2OC ; ③2△OCD △OCE OC 21S S =-OB CDO ABCDEOB CDEOA C DAO BCDE图 1A OBCDE M N 图 2A OBCDEF图 3A O BCDEMN 图 4(2)全等型-120°【条件】:①∠AOB=2∠DCE=12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CE ;②OD+OE=OC ;③2△OCE △OCD △DCE OC 43S S S =+=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②如右下图:在OB 上取一点F ,使OF=OC ,证明△OCF 为等边三角形。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①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②三角形内角和为0180(外角和为0360);③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三角形的三线:(1)中线(三角形的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三角形三边中线交于一点(重心)如图,O 为三角形的重心,重心O 分中线长度之比为1:2(1:2=OE BO :);DF EF DE 、、分别为三角形AC AB BC 、、边上的中位线(三角形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DE ∥BC 且BC DE 21=。
几何问题中的“中点”与“中线”常常是联系再一起的。
因此遇到中点这样的条件(或关键词)我们可以考虑中线定理与中位线定理进行思考。
中线(中点)的应用:①在面积问题中,中线往往把三角形的面积等分,如果两三角形高相同,我们往往把面积之比转化为底边之比。
(面积问题转化为线段比的问题)如上图,我们可以得到2:1===∆∆∆∆AO OF S S S S ABO BOF ACF ABF ::,②在涉及中线有关的线段长度问题,我们往往考虑倍长中线。
如图,已知AB ,AC 的长,求AF 的取值范围时。
我们可以通过倍长中线。
利用三角形边的关系在三角形ABD 中构建不等关系。
(AC AB AF AC AB +- 2).(2)角平分线(三角形三内角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如图,O 为三角形ABC 的内心(内切圆的圆心);内心O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r OD OF OE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090=∠+∠+∠ACO CBO BAO ;ABCABC C S r ∆∆=2(ABC S ∆表示ABC ∆的面积,ABC C ∆表示ABC ∆的周长);关于角平分线角度问题的常见结论:A BOC ∠+=∠21900A BOC ∠-=∠21900 A BOC ∠=∠2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2024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归纳总结—三角形中的倒角模型-高分线模型、双(三)垂直模型
2024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归纳总结—三角形中的倒角模型-高分线模型、双(三)垂直模型近年来各地考试中常出现一些几何倒角模型,该模型主要涉及高线、角平分线及角度的计算(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等)。
熟悉这些模型可以快速得到角的关系,求出所需的角。
本专题高分线模型、双垂直模型、子母型双垂直模型(射影定理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1:高分线模型条件:AD 是高,AE 是角平分线结论:∠DAE=2B C∠∠-例1.(2023秋·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ABC 中,30A ∠=︒,50B ∠=︒,CD 为ACB ∠的平分线,CE AB ⊥于点E ,则ECD ∠度数为()A .5︒B .8︒C .10︒D .12︒【答案】C 【分析】依据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40BCE ∠=︒,再根据30A ∠=︒,CD 平分ACB ∠,即可得到BCD ∠的度数,再根据DCE BCD BCE ∠=∠-∠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50,B CE AB ∠=︒⊥ ,40BCE ∴∠=︒,又30A ∠=︒ ,CD 平分ACB ∠,1118050305022()BCD BCA ∴∠=∠=⨯︒-︒-︒=︒,504010DCE BCD BCE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例2.(2023春·河南南阳·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中,∠1=∠2,G 为AD 的中点,BG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E ,F 为AB 上的一点,CF 与AD 垂直,交AD 于点H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有()①AD 是△ABE 的角平分线;②BE 是△ABD 的边AD 上的中线;③CH 是△ACD 的边AD 上的高;④AH 是△ACF 的角平分线和高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详解】解:①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知AG 是△ABE 的角平分线,故此说法错误;②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知BG 是△ABD 的边AD 上的中线,故此说法错误;③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知CH 为△ACD 的边AD 上的高,故此说法正确;④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高的概念,知AH 是△ACF 的角平分线和高线,故此说法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线段,且都是顶点和三角形的某条边相交的交点之间的线段.透彻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例3.(2023·安徽合肥·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已知AD 、AE 分别是Rt △ABC 的高和中线,AB =9cm ,AC =12cm ,BC =15cm ,试求:(1)AD 的长度;(2)△ACE 和△ABE 的周长的差.【答案】(1)AD 的长度为365cm ;(2)△ACE 和△ABE 的周长的差是3cm .【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法来求线段AD 的长度;(2)由于AE 是中线,那么BE =CE ,再表示△ACE 的周长和△ABE 的周长,化简可得△ACE 的周长﹣△ABE 的周长=AC ﹣AB 即可.【详解】解:(1)∵∠BAC =90°,AD 是边BC 上的高,∴S △ACB =12AB•AC =12BC•AD ,∵AB =9cm ,AC =12cm ,BC =15cm ,∴AD =AB AC CB ⋅=91215⨯=365(cm ),即AD 的长度为365cm ;(2)∵AE 为BC 边上的中线,∴BE =CE ,∴△ACE 的周长﹣△ABE 的周长=AC+AE+CE ﹣(AB+BE+AE )=AC ﹣AB =12﹣9=3(cm ),即△ACE 和△ABE 的周长的差是3cm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法.例4.(2023·广东东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若30B ∠=︒,50C ∠=︒.(1)求DAE ∠的度数.(2)试写出DAE ∠与C B ∠-∠关系式,并证明.(3)如图,F 为AE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FD BC ⊥于D ,这时AFD ∠与C B ∠-∠的关系式是否变化,说明理由.【答案】(1)10︒(2)()12DAE C B ∠=∠-∠(3)不变,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BA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50BAE ∠=︒,根据高线的性质得到90ADE ∠=︒,从而求出60BAD ∠=︒,继而根据角的和差得到结果;(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12BAE BAC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119022EAC B C ∠=︒-∠-∠,根据角的和差得到结果;(3)过A 作AG BC ⊥于G ,结合(2)知1()2EAG C B ∠=∠-∠,证明FD AG ∥,得到AFD EAG ∠=∠,即可证明.【详解】(1)解:∵30B ∠=︒,50C ∠=︒,∴1805030100BAC ∠=︒-︒-︒=︒,∵AE 平分BAC ∠,∴1502BAE CAE BAC ∠=∠=∠=︒,∵AD 是高,∴90ADE ∠=︒,∵30B ∠=︒,∴60BAD ∠=︒,∴10DAE BAD BAE ∠=∠-∠=︒;(2)()12DAE C B ∠=∠-∠,证明如下:∵AE 平分BAC ∠,∴12EAC BAC ∠=∠,∵180BAC B C ∠=︒-∠-∠,∴()11101902822B C B C EAC ︒-∠-∠-∠︒-==∠∠,∴EAD EAC DAC ∠=∠-∠()11090922B C C =︒∠---∠︒-∠()12C B =∠-∠;(3)不变,理由是:如图,过A 作AG BC ⊥于G ,由(2)可知:1()2EAG C B ∠=∠-∠,AG BC ⊥ ,90AGB ∠=︒,FD BC ⊥ ,90FDC ∴∠=︒,AGD FDC ∴∠=∠,FD AG ∴∥,AFD EAG ∴∠=∠,1()2AFD C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模型2:双垂直模型结论:①∠A =∠C ;②∠B =∠AFD =∠CFE ;③AB CD AE BC ⋅=⋅。
初中几何基础模型赏析——初中生必会的48个模型结论
初中几何基础模型赏析——初中生必会的48个模型结论几何学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的学科,而熟练掌握几何模型结论是初中生学好几何学的前提。
以下是初中生必会的48个几何模型结论,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几何学知识。
1. 垂线段定理:垂直于一条直线的所有线段长度相等。
2. 同位角定理:同位角相等。
3. 对顶角定理:对顶角相等。
4. 外角定理:一个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其余两个内角之和。
5. 内角和定理: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
6.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上的平方和等于其斜边上的平方。
7. 等腰三角形底角定理: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
8. 等腰三角形高角定理:等腰三角形高角相等。
9. 等边三角形角定理: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60°。
10. 等角三角形定理:等角三角形三个角相等。
11. 同弧角定理:在同一圆周上的两个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
12. 弧度制与度数制的转换:1弧度=180°/π。
13.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a/sinA=b/sinB=c/sinC。
14.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a=b+c-2bc cosA。
15. 正切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tanA=a/b。
16. 相似三角形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比例相等。
17. 切线定理:切线与半径垂直。
18.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弦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9. 弧切角定理:弧切角等于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0. 环形角定理:在同心圆中,对于同一条弦所对的两个角,小弧所对的角比大弧所对的角小一半。
21. 正多边形的内角定理: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大小为(n-2)×180°/n。
22. 正多边形的外角定理:正n边形的每个外角大小为360°/n。
23. 中线定理: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的平均值等于三角形三个顶点到中点距离的平均值。
初中几何结论及常用方法总结
初中几何结论总结及常用方法一.基本概念。
1. 直线的基本性质:(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相交与平行;(2)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3)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线段的有关内容:(1)线段中点:点M 在线段上,且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BM ,点M 就是线段AB 的中点。
AM =BM =21AB. (2)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角(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
(2)角的表示:①三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②.用一个数字或阿拉伯字母表示角也看成是有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
平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
周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3)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4)角的单位换算:1周角=2平角=4直角=360 1平角=2直角=1801直角=90 1=60=3600 1=60(5)余角、补角及其性质:互余:如果两个角和是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互补: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而没有公共边(或是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4.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1)性质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性质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即平行于听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判别方法: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线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初中几何12345模型结论总结
初中几何12345模型结论总结
初中几何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平面和空间内的图形、尺寸、位置等性质。
其中初中几何12345模型是初中阶段的基础,也是后续几何学习的重要依据。
下面是初中几何12345模型结论的总结:
1. 垂直平分线定理:平面内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两个不同点垂
直平分线相交于这个点。
2. 角平分线定理:平面内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将这个角分成两个
角度相等的角。
3. 中线定理: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至对边中点的线段称为中线,三角形中任意一条中线的长度等于其它两条边的长度之和的一半。
4. 高线定理: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至对边垂足的线段称为高线,三角形中任意一条高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另外两条边的长度。
5. 余弦定理:在任意一三角形中,其任意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其
余两边平方和的差的两倍再乘以这两边夹角的余弦值。
这些结论是初中几何学习的基本定理,对于后续高中几何的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初中几何时,我们可以通过推导和证明这些结论,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提高我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常见几何基本模型及结论
初中地理常见几何基本模型及结论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其中几何模型在
地理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初中地理中常见的几何基本
模型及相应的结论。
1. 平面几何模型
平面几何模型是描述地表特征的常见模型,其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基本模型:
- 圆形模型:地理学中常用来描述湖泊、盆地等自然地理要素。
圆形模型的结论是,湖泊或盆地的形状通常近似于圆形。
- 矩形模型:地理学中常用来描述田地、建筑物等人文地理要素。
矩形模型的结论是,田地或建筑物的形状通常接近于矩形。
2. 空间几何模型
空间几何模型是描述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理空间关系的模型,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模型:
- 球体模型:地理学中常用来描述地球的整体形状。
球体模型
的结论是,地球的整体形状近似于一个球体。
- 锥体模型:地理学中常用来描述河流的流域和山脉的形状。
锥体模型的结论是,河流的流域和山脉的形状通常呈锥状。
3. 空间位置关系模型
空间位置关系模型是描述地理要素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模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模型:
- 上下游模型:用来描述河流沿着水流方向的位置关系。
上下
游模型的结论是,河流的上游位于源头,下游位于河口。
- 东西方向模型:用来描述地理要素在东西方向上的位置关系。
东西方向模型的结论是,东方位于太阳升起的一侧,西方位于太阳
落山的一侧。
以上是初中地理常见的几何基本模型及相应的结论。
通过理解
和应用这些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球的空间关系。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汇编
更多精品文档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①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②三角形内角和为0180(外角和为0360);③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三角形的三线:(1)中线(三角形的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三角形三边中线交于一点(重心)如图,O 为三角形的重心,重心O 分中线长度之比为1:2(1:2=OE BO :);DF EF DE 、、分别为三角形AC AB BC 、、边上的中位线(三角形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DE ∥BC 且BC DE 21=。
几何问题中的“中点”与“中线”常常是联系再一起的。
因此遇到中点这样的条件(或关键词)我们可以考虑中线定理与中位线定理进行思考。
中线(中点)的应用:①在面积问题中,中线往往把三角形的面积等分,如果两三角形高相同,我们往往把面积之比转化为底边更多精品文档之比。
(面积问题转化为线段比的问题)如上图,我们可以得到2:1===∆∆∆∆AO OF S S S S ABO BOF ACF ABF ::,②在涉及中线有关的线段长度问题,我们往往考虑倍长中线。
如图,已知AB ,AC 的长,求AF 的取值范围时。
我们可以通过倍长中线。
利用三角形边的关系在三角形ABD 中构建不等关系。
(AC AB AF AC AB +- 2).(2)角平分线(三角形三内角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更多精品文档如图,O 为三角形ABC 的内心(内切圆的圆心);内心O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r OD OF OE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090=∠+∠+∠ACO CBO BAO ;ABCABC C S r ∆∆=2(ABC S ∆表示ABC ∆的面积,ABC C ∆表示ABC ∆的周长);关于角平分线角度问题的常见结论:A BOC ∠+=∠21900A BOC ∠-=∠21900更多精品文档 A BOC ∠=∠21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全等模型-角平分线模型—2024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全归纳(全国通用)(解析版)
全等模型-角平分线模型角平分线在中考数学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角平分线常作为压轴题中的常考知识点,需要掌握其各类模型及相应的辅助线作法,且辅助线是大部分学生学习几何内容中的弱点,本专题就角平分线的几类全等模型作相应的总结,需学生反复掌握。
模型1.角平分线垂两边(角平分线+外垂直)【模型解读与图示】条件:如图1,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CA OA ⊥于点A 时,过点C 作CA OB ⊥.结论:CA CB =、OAC ∆≌OBC ∆.图1 图2常见模型1(直角三角形型)条件:如图2,在ABC ∆中,90C ∠=︒,AD 为CAB ∠的角平分线,过点D 作DE AB ⊥.结论:DC DE =、DAC ∆≌DAE ∆.(当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还有AB AC CD =+.)图3常见模型2(邻等对补型)条件:如图3,OC 是∠COB 的角平分线,AC =BC ,过点C 作CD ⊥O A 、CE ⊥OB 。
结论:①180BOA ACB ∠+∠=︒;②AD BE =;③2OA OB AD =+.例1.(2022·北京·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DE AB ∠⊥若2,1,AC DE ==则ACD S ∆=____.【答案】1【分析】作DF AC ⊥于点F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推出1DF DE ==,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作DF AC ⊥于点F ,∵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1DF DE ==, ∴1121122ACD S AC DF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通过作辅助线求出三角形ACD 中AC 边的高是解题的关键. 例2.(2022·山东泰安·中考真题)如图,△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CP 与内角∠ABC 的平分线BP 交于点P ,若∠BPC =40°,则∠CAP =( )A .40°B .45°C .50°D .60°【答案】C 【分析】根据外角与内角性质得出∠BAC 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得出∠CAP =∠FAP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延长BA ,作PN ⊥BD ,PF ⊥BA ,PM ⊥AC ,设∠PCD =x °,∵CP 平分∠ACD ,∴∠ACP =∠PCD =x °,PM =PN ,∵BP 平分∠ABC ,∴∠ABP =∠PBC ,PF =PN ,∴PF =PM ,∵∠BPC =40°,∴∠ABP =∠PBC =∠PCD ﹣∠BPC =(x ﹣40)°,∴∠BAC=∠ACD﹣∠ABC=2x°﹣(x°﹣40°)﹣(x°﹣40°)=80°,∴∠CAF=100°,在Rt△PFA和Rt△PMA中,{PA PA PM PF==,∴Rt△PFA≌Rt△PMA(HL),∴∠FAP=∠PAC=5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全等的判定等知识,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M=PN=PF是解题的关键.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ABC中,ACF∠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分析】过点P作PD AC⊥于D,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即可判断①结论;证明()Rt Rt HLPAM PAD≌,()Rt Rt HLPCD PCN≌,得出APM APD∠=∠,CPD CPN∠=∠,进而得到2MPN APC∠=∠,再利用四边形内角和,即可判断②结论;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判断③结论;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④结论.【详解】解:①如图,过点P作PD AC⊥于D,BP 平分ABC ∠,PM BE ⊥,PN BF ⊥,PM PN ∴=, AP 平分EAC ∠,PM BE ⊥,PD AC ⊥,PM PD ∴=,PN PD ∴=,PN BF ⊥,PD AC ⊥,CP ∴平分ACF ∠,①结论正确;②PM BE ⊥,PD AC ⊥,PN BF ⊥,90PMA PDA PNB ∴∠=∠=∠=︒,在Rt PAM 和Rt PAD △中,PM PD PA PA =⎧⎨=⎩,()Rt Rt HL PAM PAD ∴≌,APM APD ∴∠=∠,同理可得,()Rt Rt HL PCD PCN ≌,CPD CPN ∴∠=∠,()22MPN APM APD CPD CPN APD CPD APC ∴∠=∠+∠+∠+∠=∠+∠=∠,360ABC PNB MPN PMA ∠+∠+∠+∠=︒,360180ABC MPN PNB PMA ∴∠+∠=︒−∠−∠=︒,2180ABC APC ∴∠+∠=︒,②结论正确;③AP 平分EAC ∠, 2CAE MAP ∴∠=∠,CAE ABC ACB ∠=∠+∠,MAP ABP APB ∠=∠+∠,()2ABC ACB ABP APB ∴∠+∠=∠+∠, BP 平分ABC ∠,2ABC ABP ∴∠=∠,222ABP ACB ABP APB ∴∠+∠=∠+∠,2ACB APB ∴∠=∠,③结论正确; ④由②可知,Rt Rt PAM PAD ∴≌,Rt Rt PCD PCN ≌,PAM PAD SS ∴=,PCD PCN S S =, PAC PAD PCD S S S =+,PAC PAM PCN S S S =+APM CPN APC S S S ∴+=△△△,④结论正确,∴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④,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四边形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关键. 例4.(2023秋·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四边形ABDC 中,90D ABD ∠=∠=︒,点O 为BD 的中点,且OA平分BAC ∠.(1)求证:OC 平分ACD ∠;(2)求证:OA OC ⊥;(3)求证:AB CD AC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过点O 作OE AC ⊥于E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OB OE =,从而求出OE OD =,然后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证明即可;(2)利用HL ,证明Rt Rt ABO AEO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OB AOE ∠=∠,同理可得COD COE ∠=∠,然后求出=90AOC ∠︒,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即可证明;(3)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 AE =,CD CE =,然后根据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过点O 作OE AC ⊥于E ,∵90ABD Ð=°,OA 平分BAC ∠∴OB OE =,∵点O 为BD 的中点,∴OB OD =,∴OE OD =,又∵90D Ð=°,∴OC 平分ACD ∠;(2)证明:在Rt ABO △和Rt AEO △中,AO AO OB OE =⎧⎨=⎩,∴()Rt Rt HL ABO AEO △≌△,∴AOB AOE ∠=∠,在Rt CEO △和Rt CDO △中,CO CO OE OD =⎧⎨=⎩,∴()Rt Rt HL CEO CDO ≌,∴COD COE ∠=∠,∴1180902AOC AOE COE ∠=∠+∠=⨯︒=︒,∴OA OC ⊥;(3)证明:∵Rt Rt ABO AEO ≌,∴AB AE =,∵Rt Rt CEO CDO ≌,∴CD CE =,∵AE CE AC +=,∴AB CD A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线的定义,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例5.(2022·河北·九年级专题练习)已知OP平分∠AOB,∠DCE的顶点C在射线OP上,射线CD交射线OA于点F,射线CE交射线OB于点G.(1)如图1,若CD⊥OA,CE⊥OB,请直接写出线段CF与CG的数量关系;(2)如图2,若∠AOB=120°,∠DCE=∠AOC,试判断线段CF与CG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CF=CG;(2)CF=CG,见解析【分析】(1)结论CF=CG,由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即可判断.(2)结论:CF=CG,作CM⊥OA于M,CN⊥OB于N,证明△CMF≌△CNG,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结论:CF=CG;证明:∵OP平分∠AOB,CF⊥OA,CG⊥OB,∴CF=CG(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CF=CG.理由如下:如图,过点C作CM⊥OA,CN⊥OB,∵OP平分∠AOB,CM⊥OA,CN⊥OB,∠AOB=120°,∴CM=CN(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AOC=∠BOC=60°(角平分线的性质),∵∠DCE=∠AOC,∴∠AOC=∠BOC=∠DCE=60°,∴∠MCO=90°-60° =30°,∠NCO=90°-60° =30°,∴∠MCN=30°+30°=60°,∴∠MCN=∠DCE,∵∠MCF=∠MCN-∠DCN,∠NCG=∠DCE-∠DCN,∴∠MCF=∠NCG,在△MCF和△NCG中,CMF CNGCM CNMCF NCG∠=∠⎧⎪=⎨⎪∠=∠⎩∴△MCF≌△NCG(ASA),∴CF=CG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熟练证明三角形全等.模型2.角平分线垂中间(角平分线+内垂直)【模型解读与图示】条件:如图1,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AB OC ⊥,结论:△AOC ≌△BOC ,OAB ∆是等腰三角形、OC 是三线合一等。
初中常见几何模型结论
初中常见几何模型结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中阶段学习几何模型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几何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培养其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初中课本中,涉及到的常见几何模型有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模型的性质和结论。
本文将从几何模型的性质和结论入手,详细介绍初中常见几何模型的相关知识。
一、三角形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之一,包括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需要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三角形外角和等于其对应内角等。
还要掌握利用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等相关知识解决三角形问题。
常见的三角形结论包括: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即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
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等于底边的平方和。
二、四边形四边形是指有四条边的多边形,包括矩形、正方形、菱形等。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四边形的性质和定理,如内角和、对角线交点的性质、边的性质等。
学生还需要学会利用平行线、垂直线等概念解决四边形问题。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同一条对角线上的内角互补。
三、圆圆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模型,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圆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圆的心、弦、弧等概念。
学生还需要掌握切线和切于圆的定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圆的问题。
1.圆的周长等于其直径乘以π,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2.圆的直径、弧、弦之间的关系满足弧长公式、角度公式等。
3.相交圆中的两条切线互相垂直。
4.相交圆的切线与切点处的切线垂直。
总结:通过学习初中常见几何模型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几何概念的深刻理解,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在学习几何模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巩固掌握相关的性质和定理,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完整版)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1)等边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结论】:①△OAC ≌△OBD ;②∠AEB=60°;③OE 平分∠AED (2)等腰直角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论】:①△OAC ≌△OBD ;②∠AEB=90°;③OE 平分∠AED (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且∠COD=∠AOB【结论】:①△OAC ≌△OBD ; ②∠AEB=∠AOB ; ③OE 平分∠AEDOABC DE图 1OABC D E图 2OABCDE图 1OABCDE图 2OABC DEOABCD E图 1图 2二、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条件】:CD ∥AB ,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2)特殊情况【条件】:CD ∥AB ,∠AOB=90°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 ③===OAOBOC OD AC BD tan ∠OCD ;④BD ⊥AC ; ⑤连接AD 、BC ,必有2222CD AB B C AD +=+;⑥BD AC 21S △BCD ⨯=三、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条件】:①∠AOB=∠DCE=9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CE ;②OD+OE=2OC ;③2△OCE △OCD △DCE OC 21S S S =+= 证明提示:①作垂直,如图2,证明△CDM ≌△CEN②过点C 作CF ⊥OC ,如图3,证明△ODC ≌△FEC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图4):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 ;②OE-OD=2OC ; ③2△OCD △OCE OC 21S S =-OB CO ACDEOB CDEOA C DAO BCDE图 1A OBCDE M N 图 2A OBCDEF图 3A O BCDEMN 图 4(2)全等型-120°【条件】:①∠AOB=2∠DCE=12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CE ;②OD+OE=OC ;③2△OCE △OCD △DCE OC 43S S S =+=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②如右下图:在OB 上取一点F ,使OF=OC ,证明△OCF 为等边三角形。
初中数学八大几何模型归纳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总结归纳1.中点模型【模型1】倍长1、倍长中线;2、倍长类中线;3、中点遇平行线延长相交ABCD E ABC DEFEDCBA【模型2】遇多个中点,构造中位线1、直接连接中点;2、连对角线取中点再相连GABCDEFABCD E【例1】在菱形ABCD 和正三角形BEF 中,∠ABC =60°,G 是DF 的中点,连接GC 、GE . (1)如图1,当点E 在BC 边上时,若AB =10,BF =4,求GE 的长;(2)如图2,当点F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线段GE 、GC 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3)如图3,当点F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2)问中的关系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图3图2图1ACDEFGDEFGCDEGABBFCBA【解答】(1)延长EG 交CD 于点H 易证明△CHG ≌△CEG ,则GE =HBEGCFAD(2)延长CG 交AB 于点I ,易证明△BCE ≌△FIE ,则△CEI 是等边三角形,GE =3G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且GE ⊥GCF(3)EJ【例2】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BC 、CD 上一点,连接DE 、EF ,且AE =AF ,∠DAE =∠BAF .(1)求证:CE =CF ; (2)若∠ABC =120°,点G 是线段AF 的中点,连接DG 、EG ,求证:DG ⊥EG .GFE DC BAE H GF EDCBA【解答】(1)证明△ABE ≌△ADF 即可;(2)延长DG 与AB 相交于点H ,连接HE ,证明△HBE ≌△EFD 即可【例3】如图,在凹四边形ABCD 中,AB =CD ,E 、F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BA 交EF 延长线于G 点,CD 交EF 于H 点,求证:∠BGE =∠CHE . 【解答】取BD 中点可证,如图所示:JA BCDE F GH2.角平分线模型【模型1】构造轴对称【模型2】角平分线遇平行构等腰三角形【例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平分∠BAD 交BC 边于E ,EF ⊥AE 交边CD 于F 点,交AD 边于H ,延长BA 到G 点,使AG =CF ,连接GF .若BC =7,DF =3,EH =3AE ,则GF 的长为_______.HGFEDCBA【解答】延长FE 、AB 交于点I ,易得CE =CF ,BA =BE ,设CE =x ,则BA =CD =3+x ,BE =7-x , 3+x =7-x ,x =2,AB =BE =5,AE =,作AJ ⊥BC ,连接AC ,求得GF =AC =3JIAB CDEFGH3.手拉手模型【条件】OA =OB ,OC =OD ,∠AOB =∠COD【结论】△OAC ≌△OBD ,∠AEB =∠AOB =∠COD (即都是旋转角);OE 平分∠AEDDC EBAOOABEC D 导角核心图形:八字形CBAO【例5】(2014重庆市A 卷)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点O 是对角线AC 、BD 的交点,点E 在CD 上,且2DE CE ,连接BE .过点C 作CF ⊥BE ,垂足是F ,连接OF ,则OF 的长为________.FABCOEDDE CBA【例6】如图,△ABC 中,∠BAC =90°,AB =AC ,AD ⊥BC 于点D ,点E 在AC 边上,连接BE ,AG ⊥BE于F ,交BC 于点G ,求∠DFG . GFE DCBAABC【答案】45°【例7】(2014重庆B 卷)如图,在边长为ABCD 中,E 是AB 边上一点,G 是AD 延长线一点,BE =DG ,连接EG ,CF ⊥EG 交EG 于点H ,交AD 于点F ,连接CE 、BH .若BH =8,则FG=_____________.HGDE CBAFABE G【答案】4.邻边相等对角互补模型【模型1】【条件】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D ,∠BAD +∠BCD =∠ABC +∠ADC =180° 【结论】AC 平分∠BCDEB【模型2】【条件】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D ,∠BAD =∠BCD =90° 【结论】① ∠ACB =∠ACD =45°; ② BC +CDABCECB【例8】如图,矩形ABCD 中,AB =6,AD =5,G 为CD 中点,DE =DG ,FG ⊥BE 于F ,则DF 为_____.F ABCEDGG DE【例9】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延长CB 至点M ,使BM =1,连接AM ,过点B 作BN ⊥AM ,垂足为N ,O 是对角线AC 、BD 的交点,连结ON ,则ON 的长为__________. OMN DCBA【例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64,△BCE 是等边三角形,F 是CE 的中点,AE 、BF 交于点G ,则DG 的长为___________. GFEABCDEC【答案】45.半角模型【模型1】【条件】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D ,∠BAD +∠BCD =∠ABC +∠ADC =180°,∠EAF =12∠BAD , 点E 在直线BC 上,点F 在直线CD 上 【结论】BE 、DF 、EF 满足截长补短关系FEDCBA【模型2】【条件】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已知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满足∠EAF =45°,AE 、AF 分别与对角线BD 交于点M 、N . 【结论】①BE +DF =EF ; ② ABE ADF AEF S S S ∆∆∆+=;③AH =AB ;④2ECF C AB ∆=;⑤BM 2+DN 2=MN 2;⑥△ANM ∽△DNF ∽△BEM ∽△AEF ∽△BNA ∽△DAM (由AO :AH =AO :AB =1:可得到△ANM 和△AEF 相似比为1)⑦AMN MNFE S S ∆=四边形;⑧△AOM ∽△ADF ;△AON ∽△ABE ;⑨△AE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N =45°,△AF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FM =45°;⑩A 、M 、F 、D 四点共圆,A 、B 、E 、N 四点共圆,M 、N 、F 、C 、E 五点共圆.H NM FEDCBA【模型2变形】【条件】在正方形ABCD 中,已知E 、F 分别是CB 、DC 延长线上的点,且满足∠EAF =45° 【结论】BE +EF =DFFEDCB A【模型2变形】【条件】在正方形ABCD 中,已知E 、F 分别是BC 、CD 延长线上的点,且满足∠EAF =45° 【结论】DF +EF =BEAB C DEF【例11】如图,△ABC 和△DEF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EDF =90°,△DEF 的顶点E与△ABC 的斜边BC 的中点重合,将△DEF 绕点E 旋转,旋转过程中,线段DE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P ,射线EF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G ,与射线CA 相交于点Q .若AQ =12,BP =3,则PG =__________.Q PGD FECBA【解答】连接AE ,题目中有一线三等角模型和半角模型设AC =x ,由△BPC ∽△CEQ 得BP CE =BE CQ , 3/(22x )=22x /(x +12),解得x =12 设PG =y ,由AG 2+BP 2=PG 2得32+(12-3-x )2=x 2,解得x =5【例12】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BD ,点E 、F 在AB 、AD 上,且AE =DF .连接BF 与DE 交于点G ,连接CG 与BD 交于点H ,若CG =1,则S 四边形BCDQ =__________.HGFED CB A【解答】346.一线三等角模型【条件】∠EDF =∠B =∠C ,且DE =DF 【结论】△BDE ≌△CFDFEDCBA【例13】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G 分别为AB 、BC 、CD 边上的点,EB =3,GC =4,连接EF 、FG 、GE 恰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则正方形的边为__________.GA B CDEF【解答】如图,构造一线三等角模型,△EFH ≌△FGI 则BC =BF +CF =HF -BH +FI -CI =GI -BH +HE -CI =733IH F ED C B A G7.弦图模型【条件】正方形内或外互相垂直的四条线段 【结论】新构成了同心的正方形LK JIHGFECDB AHG FEDCBA【例14】如图,点E 为正方形ABCD 边AB 上一点,点F 在DE 的延长线上,AF =AB ,AC 与FD 交于点G ,∠F AB 的平分线交FG 于点H ,过点D 作HA 的垂线交HA 的延长线于点I .若AH =3AI ,FH =22,则DG =__________.I H AGFEDCB【解答】1742【例15】如图,△ABC 中,∠BAC =90°,AB =AC ,AD ⊥BC 于点D ,点E 是AC 中点,连接BE ,作AG ⊥BE 于F ,交BC 于点G ,连接EG ,求证:AG +EG =BE .FE CGDBABC【解答】过点C 作CH ⊥AC 交AG 的延长线于点H ,易证8.最短路径模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将军饮马Q2、费马点【垂线段最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例16】如图,矩形ABCD 是一个长为1000米,宽为600米的货场,A 、D 是入口,现拟在货场内建一个收费站P ,在铁路线BC 段上建一个发货站台H ,设铺设公路AP 、DP 以及PH 之长度和为l ,求l 的最小值.【解答】3500600 ,点线为最短.【例17】如图,E 、F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上的两个动点,满足AE =DF,连接CF 交BD 于G ,连接BE 交AG 于H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如图,取AB 中点P ,连接PH 、PD ,易证PH ≥PD -PH 即DH ≥15-.【例18】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4,AD =24,E 是线段AB 的中点,F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BEF 沿直线EF 翻折到△EF B ',连接B D ',B D '最短为________________.【解答】4【例19】如图1,□ABCD 中,AE ⊥BC 于E ,AE =AD ,EG ⊥AB 于G ,延长GE 、DC 交于点F ,连接AF .(1)若BE =2EC ,AB =13,求AD 的长;(2)求证:EG =BG +FC ;(3)如图2,若AF =25,EF =2,点M 是线段AG 上一动点,连接ME ,将△GME 沿ME 翻折到△ME G ',连接G D ',试求当G D '取得最小值时GM 的长.图1 图2 备用图【解答】(1)3(2)如图所示(3)当DG ′最小时D 、E 、G '三点共线解得43173-=+'=MN N G GMEH【练习1】如图,以正方形的边AB为斜边在正方形内作直角三角形ABE,∠AEB=90°,AC、BD交于O.已知AE、BE的长分别为3、5,求三角形OBE的面积.【解答】25【练习2】问题1: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BC,AB=BC=CD,点M,N分别在AD,CD上,∠MBN21∠ABC,试探究线段MN,AM,C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问题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BC,∠ABC+∠ADC=180°,点M,N分别在DA,CD延长线,若∠MBN=12∠ABC仍然成立,请你进一步探究线段MN,AM,CN又有怎么样的关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几何学是研究空间和图形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学科。
初中阶段的几何学主要涉及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两个方面。
在学习几何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几何模型和结论。
下面是我对初中几何模型和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平面几何模型:1.点、线、面:-点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用字母表示,如A、B等。
-线是由无数个点连在一起而形成的,用一条直线表示,如AB。
-面是由无数条线连在一起而形成的,用一个平面表示,如三角形ABC。
2.直角:-直角是以一个点为顶点,两条线段以此点为公共端点,相互垂直的角。
-常见的直角符号是“∟”。
3.直线的性质:-相交定理: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那么相交的两个角互为垂直角。
-平行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使得同侧内角和为180°(即补角),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4.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其两底角也相等。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是90°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大于90°的三角形。
立体几何模型:1.立体几何体:-立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
-圆柱体:底面是圆形的立体。
-圆锥体:底面是圆形的立体。
-球体:表面上的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相等的立体。
2.面的性质:-顶点:多个边的交点。
-棱:多个面的交线。
-面:棱围成的区域。
3.体的性质:-体积:表示立体几何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表面积:表示立体几何体外部各个面的总面积。
常见几何结论:1.同位角定理:同位角互等的两条平行线与同一条直线相交。
其中,同位角是指两条直线被前者截过的各对对应角。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4.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正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
-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6倍边长的平方。
初中数学十大模型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几何十大模型1、模型一:“12345”模型
2、模型二:“半角”模型
对称半角模型
旋转半角模型
3、模型三:“角平分线”模型
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垂线=等腰三角
形
角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必呈现
角平分线+垂线=等腰三角形
4、模型四:“手拉手”模型
条件:1、两个等腰三角形;2、顶角相等;3、顶点重合。
结论:1、手相等;2、三角形全等;3、手的夹角相等;
4、顶点连手的交点得平分。
5、模型五:“将军饮马”模型
6、模型六:“中点”模型
【模型1】倍长
1、倍长中线;
2、倍长类中线;
3、中点遇平行延长相交
【模型2】遇多个中点,构造中位线
1.直接连接中点;
2.连对角线取中点再相连
7、模型七:“邻边相等的对角互补”模型
【模型1】
【条件】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BAD+∠BCD=∠ABC+∠ADC=180°【结论】AC平分∠BCD
【模型2】
【条件】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BAD=∠BCD=90°
【结论】①∠ACB=∠ACD=45°②BC+CD=V2AC
8、模型八:“一线三角”模型
【条件】∠EDF=∠B=∠C,且DE=DF
【结论】△BDE=△CFD
9、模型九:“弦图”模型
【条件】正方形内或外互相垂直的四条线段
【结论】新构成了同心的正方形
10、模型十:费马点。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一、引言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几何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不仅涉及到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还涉及到一些基本的几何模型和常见结论。
掌握这些模型和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初中几何模型总结1. 全等三角形模型: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的边相等或角相等。
2. 相似三角形模型: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
3. 直角三角形模型: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 平行线模型: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6.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内角和等于(n-2) × 180度。
7. 三角形重心性质模型: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边中线的交点,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
三、常见结论归纳1. 等腰三角形的特点: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 直角三角形的特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适用;两个锐角互余。
3.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主要是依据平行线的定义和两直线夹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主要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等。
4. 辅助线常见位置和方法:在添加辅助线时,常常用到截长补短、垂直平分线、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等。
四、应用举例1. 利用全等三角形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旗杆高度或河流宽度等问题,需要用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 利用相似三角形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河对岸的建筑物高度或篮球架高度等问题,需要用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 利用平行线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求两直线的距离问题,需要用到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4.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求斜坡的长度等问题,需要用到勾股定理的性质。
五、总结通过总结归纳初中几何模型和常见结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
在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几何模型和结论,并结合辅助线等方法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
三角形的概念
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①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②三角形内角和为0
180(外角和为0360);③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三角形的三线:(1)中线(三角形的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三角形三边中线交于一点(重心)
如图,O 为三角形的重心,重心O 分中线长度之比为1:2(1:2=OE BO :);DF EF DE 、、分别为三角形AC AB BC 、、边上的中位线(三角形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DE ∥BC 且BC DE 2
1=。
几何问题中的“中点”与“中线”常常是联系再一起的。
因此遇到中点这样的条件(或关键词)我们可以考虑中线定理与中位线定理进行思考。
中线(中点)的应用:
①在面积问题中,中线往往把三角形的面积等分,如果两三角形高相同,我们往往把面积之比转化为底边
之比。
(面积问题转化为线段比的问题)如上图,我们可以得到2:1===∆∆∆∆AO OF S S S S ABO BOF ACF ABF ::,
②在涉及中线有关的线段长度问题,我们往往考虑倍长中线。
如图,已知AB ,AC 的长,求AF 的取值范围时。
我们可以通过倍长中线。
利用
三角形边的关系在三角形ABD 中构建不等关系。
(AC AB AF AC AB +- 2).
(2)角平分线(三角形三内角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如图,O 为三角形ABC 的内心(内切圆的圆心);内心O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r OD OF OE ===(角平
分线的性质定理);090=∠+∠+∠ACO CBO BAO ;ABC ABC C S r ∆∆=2(ABC S ∆表示ABC ∆的面积,ABC C ∆表示ABC ∆的周长);
关于角平分线角度问题的常见结论:
A BOC ∠+=∠21900 A BOC ∠-=∠2
1900 A BOC ∠=∠2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如图,AD 是三角形ABC 的内角平分线,那么CD BD AC AB 。
(3)垂线(三角形顶点到对边的垂线);三角形三条边上的高交于一点(垂心)
如图,O 为三角形ABC 的垂心,我们可以得到比较多的锐角相等如COD ABC ACO ABO ∠=∠∠=∠;等。
因此垂线(或高)这样的条件在题目中出现,我们往往可以得出比较多的锐角相等。
(等角或同角的余角相等),此外,如果要求垂线段的长度或与垂线段有关的长度问题,我们通常用面积法求解。
在上图中,若已知CE AC AB ,,的长度,求BE 的长。
特别注意:在等腰三角形中,我们通常所指的三线合一就是指中线、角平分线、高线。
三线合一:已知三角形三线中的任意两个条件是重合的,那么就可以得出第三条线也是重合的。
在具体运用时,我们往往时把三线合一的等腰三角形补充完整再加以运用。
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我们要牢记住它的五个判定方法。
(SSS,SAS,ASA,AAS,HL )
在具体运用时,我们需要找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各种条件,不外乎是关于边相等或相等的问题。
对于寻找角相等:常有四种方法: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出的“三线八角”的结论;②对顶角
相等;③锐角互余;④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对于寻找边相等:常有三种方法:①特殊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菱形、正方形。
);②利用三线合一的正逆定理;③通过已有的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
对于证明角相等,证明边相等,我们都要优先考虑边或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一定要注意对应)如果不能直接通过全等证明,我们就要转化角或转化边(用上面的几种方法)然后再考虑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平移类全等;对称类全等;旋转类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