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0b2cd180066f5335a8121a4.png)
《新闻评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课程学时:学分:适用专业:新闻学开课时间:二年级二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大纲执笔人:陈南先大纲审定人:刘汉光《新闻评论》是高等院校文学院或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
它的内容在于系统地学习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通过扎实的课内外训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评论观,掌握写作新闻评论各类作品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写作技巧,明确从事新闻评论工作应具备的修养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闻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发展和引导舆论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以后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新闻评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常用新闻评论文体知识及写作特点,能进行常用评论文体写作。
.了解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轨迹,探索当代新闻评论的改革方向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对报纸新闻评论复杂琐碎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多角度比较分析,深化认识;注重个案分析,丰富实务经验;强化训练,提高动手写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第一章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掌握第一节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了解一、新闻评论所满足的社会需求了解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掌握三、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了解第二节新闻评论的思维和表达的特点掌握一、集中二、连贯三、有效率第二章新闻评论中的观点掌握第一节观点的认识特征和表达特征掌握一、观点作为对事实的认识二、观点表现为对事实的判断三、评论中观点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评论观点中不同的判断类型掌握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二、具体判断与普遍性判断第三节论点的要求掌握一、认识层面二、表现层面第三章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掌握第一节新闻评论中叙事的特点掌握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由头和评论对象了解一、由头理解二、评论的对象了解第三节新闻评论中的论据掌握一、论据的来源了解二、论据的要求掌握第四节新闻事实的积累与利用了解第五节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方法掌握一、叙事的效率理解二、叙事的策略掌握第四章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掌握第一节论证的作用和当代意义了解一、论证的作用了解二、论证对于当代新闻评论的意义理解第二节形式逻辑的论证规则与方法掌握一、逻辑及其推理类型掌握二、演绎推理的运用掌握三、归纳推理的运用掌握四、类比推理的运用掌握五、运用归谬法进行反驳掌握第三节非形式逻辑的论证方法了解一、征兆关系推理理解二、喻证法理解第五章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掌握第一节新闻评论结构的特点理解一、新闻评论结构的效率性理解二、新闻评论结构的论证性了解第二节新闻评论的开头与结尾掌握一、开头二、结尾第三节新闻评论论证部分的结构掌握一、并列结构二、递进结构第四节新闻评论的节奏掌握第六章新闻评论的选题掌握第一节选题的性质与过程了解一、选题的对象是要评论的事件或问题了解二、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了解三、选题是对媒体定位于受众需求契合点的寻找掌握四、选题是作者的认识结构与新闻事实之间的契合掌握第二节选题的类型了解一、事件性选题二、非事件性选题三、周期性选题第七章新闻评论的标题掌握第一节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了解一、效率性的要求二、表现性的要求第二节新闻评论标题的演进与类别掌握一、新闻评论标题的演进轨迹二、新闻评论标题的分类第八章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掌握第一节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了解一、抽象性二、效率性第二节新闻评论的情感与风格掌握一、新闻评论语言的情感化资源二、新闻评论因为的风格化资源第九章社论掌握第一节社论的制度性特征了解一、代表媒体而不代表个人二、集体讨论的选题程序第二节“社论时评化”的历史过程了解第三节社论写作的借鉴资源掌握第十章言论版掌握第一节言论版的功能与特点了解一、中外报纸言论版概述二、言论版的特点和内在规律第二节言论版的构成要素掌握一、社论二、读者来信三、专栏四、问题讨论五、图像与图表第十一章新闻述评掌握第一节在开阔的视野中理解新闻述评了解第二节从发展资源看新闻述评的功能、特征掌握第三节周期性新闻述评的写作方法掌握一、寻找关联因素二、相关性的新闻因素第十二章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掌握第一节广播评论了解一、“类交流”的语言特征了解二、口语化的文稿写作掌握三、广播评论的音像要素了解四、多元素汇集的主持人评论掌握第二节电视评论掌握一、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更多的资源了解二、电视评论的类型掌握第十三章网络新闻评论掌握第一节网络评论的特点和教学内容了解一、网络评论学习什么了解二、网络评论的标准理解第二节网络评论的传播特征掌握一、即时性二、交互性三、扩散性第三节网络环境对评论写作的影响掌握一、网络环境对评论风格的影响二、网络技术、资源对评论写作的影响三、网络人际环境对评论写作者的影响第十四章新闻评论的伦理掌握第一节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了解一、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基于其影响力二、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的理念和规范三、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体现在具体情境中的审慎抉择第二节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掌握一、文本之外的伦理问题二、文本中的伦理问题五、考试范围与题型、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全书各章节的学习内容()根据本书的理论具体评析作品()联系本书理论知识写作、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简答()论述题()新闻评论作品分析题()根据新闻材料,写作新闻评论六、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出版。
新闻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ea5297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5.png)
新闻评论教学⼤纲《新闻评论》课程教学⼤纲(⼀)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新闻评论是应⽤新闻学中的⼀个分⽀,是以纸质媒体、电⼦媒体和⽹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法以及历史沿⾰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效⽤为主旨的⼀门科学。
在新闻⼗⼋般武艺中,新闻评论起着挂帅的作⽤,同时新闻评论写作⼜是熔采访、写作、编辑于⼀炉的综合性表现⼿法,因此,它是⼀门必修的专业课,也是⼀项应该练的基本功。
(⼆)本⼤纲制定的依据⼀是根据⼴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才的培养⽬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系统讲授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法以及历史沿⾰,并通过评论实践环节使学⽣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培养对具有深度意义的新闻事件进⾏分析评论的能⼒;⼆是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实践环境,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在课程讲授的基础上,培养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三)⼤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新闻评论是⼀门实践性、理论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课程,要特别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让学⽣⼀边学习,⼀边应⽤,动⼝动⼿,提⾼新闻评论能⼒;⼆是互动性原则,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泛开展课堂讨论,形成良性的师⽣互动,培养学⽣的独⽴思考能⼒,提⾼学习效率。
(四)实践环节1.新闻评论习作训练(1)名称:短评写作(2)主要内容与要求:要求学⽣写⼀篇短评,字数500—600字。
(3)学时分配:折合成标准学时为2学时2.新闻评论习作训练(1)名称:编者按写作(2)主要内容与要求:要求学⽣写⼀篇编者按,字数300—500字。
(3)学时分配:折合成标准学时为2学时3.新闻评论习作训练(1)名称:述评写作(2)主要内容与要求:要求学⽣写⼀篇述评,字数1000—2000字。
(3)学时分配:折合成标准学时为2学时4.新闻评论习作训练(1)名称:⼴播新闻评论写作(2)主要内容与要求:要求学⽣写⼀篇⼴播新闻评论稿,字数600—800字。
新闻评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269793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8.png)
新闻评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新闻评论是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继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之后开设的新闻实务课程,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新闻评论工作的原理、知识与操作方法,包括新闻评论的历史与现状、特点与作用、构成要素与动作流程以及不同媒介、不同体裁或节目类型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力图反映中国新闻评论的最新变化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新闻评论工作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质量标准新闻评论是新闻实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闻传播学科和新闻传播实践中均占有重要的位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获知新闻写作或制作的主要环节与基本程序;熟悉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在内的不同媒介、不同体裁样式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制作)的要求与方法;掌握新闻评论的标题制作以及小言论、时评、编者按语、短评、主持人评论等主要体裁写作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新闻评论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分析评论作品。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讲: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知识点: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新闻评论的体裁特点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教学要求: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方法;新闻评论概念的变化与新闻评论实践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2、能力培养要求能够从理论结合实践认知何为新闻评论。
3、课堂讨论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何在?第二讲 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知识点:中国新闻评论历史的简要回顾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教学要求:新闻评论的历史演变;新闻评论现状与趋势2、能力培养要求能够运用历史的视角分析当代评论文体的演变3、课堂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评论有哪些主要变化? 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知识点:新闻评论的选题新闻评论的立论教学要求:选题立论的含义以及选题的根据、立论的要求。
《新闻学概论》教学大纲
![《新闻学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811ff8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3.png)
《新闻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了解新闻的内涵、特点和分类。
3.熟悉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4.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5.能够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6.培养学生的新闻观念和新闻素养。
7.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和新闻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4课时)-新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和主要分支。
-新闻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
2.新闻的内涵、特点和分类(6课时)-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新闻的五大基本要素和新闻价值判断。
-新闻的分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社会新闻等。
3.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范(8课时)-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新闻报道的即时性原则。
-公众利益与新闻报道的平衡。
4.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2课时)-写新闻的要求和特点。
-新闻标题的撰写技巧。
-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
-新闻报道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风格。
5.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影响(10课时)-新闻事件的起因和背景。
-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和意义。
-分析新闻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6.新闻观念和新闻素养的培养(6课时)-培养正确的新闻观念和职业道德。
-培养良好的新闻素养和批判思维。
-积极参与新闻评论和公众话语的形成。
7.新闻写作能力和新闻分析能力的提高(8课时)-提高新闻写作的实践能力。
-培养新闻分析的批判性思维。
-培养新闻报道的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写作实践和课堂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写作能力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写作作业等。
2.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新闻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40%):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能力。
《新闻评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526449e05087632311212e4.png)
《新闻评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22053课程名称:马列新闻论著选读英文名称:News review课程类别:通识选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新闻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二、课程简介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是新闻传播业实务方面的基本学科,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在新闻专业中起着挂帅的作用。
它着重讲述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评论的分类、新闻评论的要素、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新闻评论的常用技法。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好地掌握现代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
News Commentar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This course targets at th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news commentary on different media like print, electronic and network. Politics-conscious and practice-oriented, it is a basic course concerning the practice of news communication and hold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journalism. It emphas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elements, basic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of commentary writing as well as the basic qualities of news commentators.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master the basic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modern news commentary after completing the cours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新闻评论学 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学 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e44d521b4daa58da0114a70.png)
新闻评论学课程简介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Journalism Comment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开课学期:秋先修课程:新闻理论、新闻采访写作适用专业(层次):新闻传播专科、本科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新闻传播系新闻专业专科、本科学生,属于专业课。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声音”,它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功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本教程结合理论与实践,全面教授当代新闻评论写作的学与术,涵盖新闻评论学的科学原理、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技法。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为将来从事的新闻工作提供思想理论指导,可以掌握一定的新闻评论知识,并通过各种评论形式的练笔提高实际写作能力。
本课程分上、中、下三编来讲授。
上编研究新闻评论写作的一般原理,要求了解新闻评论和新闻评论学的界说、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理解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的意义,掌握新闻评论的特点和分类、新闻评论的价值、要素、历史沿革等。
中编系统介绍新闻评论的写作程序,要求了解包括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论证、谋篇结构、说理和文采、忌讳和修改等在内的各个环节的写作程序,以建立理性的评论写作意识。
下编介绍常见新闻评论的常用技法,要求了解常用的新闻评论样式的发展脉络与写作特点,并通过实践练习,重点掌握中小型评论如短评、编者按、编后、记者述评等的写作要领。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新闻评论教程》作者丁法章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参考书目:《当代新闻评论写作》作者陈世寿胡思勇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实用新闻评论写作》作者李德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新闻评论范文评析》作者刘根生新华出版社《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作者(美)康拉克·芬克新华出版社。
新闻评论学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da0adb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0.png)
新闻评论学教学大纲导言:新闻评论是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它在评述时事的同时,具备了思想性、文学性和趣味性,并对公众舆论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塑造作用。
作为一门学科,新闻评论学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从新闻媒体到社交媒体,从学术研究到公共关系,都离不开对新闻评论的研究和应用。
第一部分:导论1. 学科简介1.1 新闻评论的定义与发展1.2 新闻评论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性2. 学习目标2.1 了解新闻评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2 掌握新闻评论撰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第二部分: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1. 新闻与评论的关系1.1 新闻的特点与功能1.2 评论的定义与特点1.3 新闻评论的形式与类型2. 新闻评论的论述学分析2.1 逻辑思维与结构2.2 论证方法与技巧2.3 修辞手法与语言表达第三部分: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与方法1. 主题选择与立意1.1 分析新闻背景与重要性1.2 确定评论的立场与观点1.3 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含义2. 文章结构与段落组织2.1 引子与开篇2.2 论述与论证部分2.3 总结与结尾2.4 段落分割和过渡的技巧3. 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3.1 简明扼要的表达风格3.2 肺腑之言与感染力3.3 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3.4 合适的语气与态度第四部分:新闻评论的伦理与规范1. 公正客观的原则1.1 对事实的准确报道1.2 维护新闻评论的公共利益1.3 总结与展望2. 新闻评论的道德与职业操守2.1 避免驳倒对方和人身攻击2.2 尊重隐私和道德底线3. 媒体伦理与监督机制3.1 新闻自律的规范性文件3.2 监督机构对媒体违规行为的惩戒和处罚结语:通过对新闻评论学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呈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同时,我们也应该牢记新闻评论的伦理和规范,为公众提供客观、公正的评论,推动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和发展。
新闻评论与写作课程标准
![新闻评论与写作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a006a57312b3169a451a4da.png)
《新闻评论与写作》课程标准专业领域:新闻采编与制作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新闻评论与写作课程性质:专业课所属系部:新闻传播系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务处2012年03月30日目录一、课程基本信息 (3)二、课程目标 (3)三、课程设计 (3)1.教学设计 (3)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4)3.考核方法 (4)4.教学环境 (4)5.师资队伍 (4)6.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5)表一《新闻评论与写作》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6)四、实施建议 (8)《新闻评论与写作》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特点、基本规律和方法。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规律和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各种体裁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并具备写作和应用新闻评论的基本条件和技能。
三、课程设计通过对企业、行业前期调研,专家后期讨论,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媒体岗位需要为导向,作为一门专业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重点,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设计课程时,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基本规律和方法,掌握新闻评论各种体裁的基本知识、基本特点以及写作、应用的基本要求和技能。
1. 教学设计本课程采用“项任务”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课程共分为电视信号接收与显示、电视新技术应用等两个任务。
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视频资料丰富。
实践教学部分在电视机实训室和一体化教师完成,由专业教师授课并对学生指导,行业一线实践部分安排在电视台完成,由行业一线专家讲授电视台现采用的设备及技术,并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现场演练、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教师评价等五步完成每个技能项目。
本课程原作为《电视原理》课程的一个项目, 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件、教案、试题库等材料完备,学生通过课后的学习与交流,进一步达到该门课程的学习目标。
课程设计新闻评论
![课程设计新闻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8b123ff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d.png)
课程设计新闻评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新闻评论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新闻评论的定义、特点和写作规范,了解不同类型的新闻评论及其表达方式。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新闻事件,独立撰写新闻评论,提高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新闻评论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良好的新闻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新闻评论的定义与特点、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不同类型的新闻评论及其表达方式。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新闻评论概述,介绍新闻评论的定义、特点和写作规范。
2.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讲解如何选题、立论、论证和结尾。
3.第三章:不同类型的新闻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专栏文章等。
4.第四章:新闻评论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和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写作技巧。
2.讨论法:学生就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和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4.实验法: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撰写新闻评论,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新闻评论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新闻评论著作、杂志、报纸等参考资料。
3.多媒体资料:收集新闻评论相关的视频、音频、网络资源等。
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方便学生实践和展示。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作业:布置新闻评论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经济新闻报道与评论-教学大纲
![经济新闻报道与评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3e4e1a4eff9aef8951e0670.png)
《经济新闻报道与评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205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传播学卓越班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全媒体新闻写作、经济学原理一、教学目标经济新闻报道与评论是传播学卓越班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全部课程共计32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具的课程,通过向学生介绍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要素市场,使学生掌握经济新闻报道和评论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要素市场需要精讲,如何进行经济报道和评论的写作需要细讲。
重难点内容通过案例讨论和课后练习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拟采用翻转式课堂教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并结合相关问题撰写读书报告,从而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教师课堂上再对重难点进行讲授和开展课堂讨论。
由于课程有相当的实践要求,课后学生需按要求进行新闻报道和评论写作,教师在课堂上再辅以点评和案例评析,使学生掌握经济报道和评论的写作。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经济报道概论第一节经济报道的兴起第二节经济报道的特色第三节经济报道的信息源:七大要素市场第四节经济记者的视野第二章资本市场及其报道第一节股票市场及其报道第二节证券市场及其报道第三节基金市场及其报道第四节信托产品市场及其报道第五节风险投资市场及其报道第六节资产证券化及其报道第七节衍生品市场及其报道第三章公司报道第一节公司治理第二节董事与股东第三节股份与股权信息第四节企业的并购第五节重组与资产剥离第六节回购和私有化第七节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计划第四章房地产市场第五章人力资本市场第六章经济新闻与财经、政经报道第七章经济评论概论第一节经济评论的功能第二节经济评论的作用第三节经济评论的分类第八章经济评论的选题第九章经济评论的谋篇布局第十章经济评论的论证第十一章经济评论的语言与媒介特征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考核方式:平时作业(读书报告,3篇经济报道,1篇经济评论)和期末开卷考试平时成绩:70%(读书报告10%,3篇经济报道各15%,1篇经济评论15%)期末考试:30%六、主要参考书[1]贺宛男.《财经报道概论(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2]沈颢主编.《财经新闻二十一讲》.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1月.[3]玉兰.《经济新闻报道》.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4]李道荣等.《经济新闻报道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4月.[5]周红根编著.《财经新闻报道》.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6]肖鲁仁编著.《经济新闻采写导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7]尹学顺,吕继红主编.《财经新闻采写与评析》.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1月.[8]莫林虎主编.《财经新闻经典报道选读》.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9]包国强等编著.《财经新闻评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10]谭云明,祝兴平主编.《财经新闻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11]孙凤毅.《财经新闻报道研究》.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12]赵智敏主编.《财经新闻报道实务教程》.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执笔人: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新闻写作教学大纲
![新闻写作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45a486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2.png)
新闻写作教学大纲新闻写作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写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在社交媒体上,人们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新闻写作能力来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新闻写作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闻写作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
首先,新闻写作教学大纲应该包含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生需要了解新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他们需要学习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习新闻写作的原则和规范,如准确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等。
这些基础知识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其次,新闻写作教学大纲应该注重实践操作。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他们可以从简单的消息报道开始,逐渐提升到复杂的新闻特写和深度报道。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收集信息、采访人物、整理材料和撰写新闻稿件。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写作的要求和技巧。
除了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新闻写作教学大纲还应该涵盖一些专业技能的培养。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进行新闻编辑和校对,以确保稿件的质量和准确性。
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新闻报道的表现力。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如何写作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如新闻特写、评论和采访等。
这些专业技能的培养将使学生在未来的新闻写作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另外,新闻写作教学大纲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学会提出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并能够通过新闻报道来表达和支持这些观点。
他们需要学会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从而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深度的报道。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他们可以在新闻写作中展现出更高的水平和个性。
最后,新闻写作教学大纲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生需要了解新闻行业的规则和道德标准,并能够在实践中遵守这些规则和标准。
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如隐私保护和虚假报道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他们可以成为具有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新闻从业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评论教学大纲责任教师:王文章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新闻评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新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必修课程,学分为4分;主要讲解新闻批评论的诸种评论样式。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新闻评论的基本写作技巧和对新闻评论作品语言或文体等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教材:新闻评论所用教材是由胡文龙、张继缅、涂光晋编写的《新闻评论》和张继缅编写的《新闻评论学习指导》,该教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讲新闻评论的特性和功能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特性第二节新闻评论的任务和功能第三节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第二讲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第一节选题第二节立论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调查研究第三讲新闻评论标题第一节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与功能第二节不同媒介的评论标题第三节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第四讲新闻评论的说理第一节说理原则第二节说理方法第五讲新闻评论的语言第一节明确目的第二节表意准确、明晰第三节用语规范第四节讲究表达艺术第六讲新闻评论的文风第一节真诚感人第二节整体协调第三节要言不烦第四节平实入理第七讲社论、评论员文章第一节社论第二节评论员文章第三节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写作要求第八讲短评、编者按语第一节短评第二节编者按语第九讲专栏评论第一节专栏评论的特点和分类第二节新闻小言论第三节论坛式评论第四节专题式评论第五节杂感式评论第十讲新闻述评第一节新闻述评的特点第二节新闻述评的类型第三节新闻述评的写作第十一讲广播新闻评论第一节广播新闻评论的特殊要求第二节广播新闻评论的特殊形式第三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与制作第十二讲电视新闻评论第一节电视评论的特点第二节电视评论的独特形式第三节电视评论的写作与制作《新闻评论写作》教学大纲(学生自学用)主讲教师李舒一、教学目的《新闻评论写作》着重从体裁的角度,研究新闻评论写作和运用的一般规律。
课程讲授写作和运用这种体裁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收听、收看新闻评论和练习写作。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体裁的基本特征和写作的基本环节;2、了解各种新闻评论的运用情况和规律;3、学会分析和鉴赏评论作品;4、初步掌握新闻评论的写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一)2001年版《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王振业、胡平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共八章,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单元:1、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包括第一、二章;2、新闻评论的内容和分类,包括第四、第五章;3、新闻评论写作的要领,第七、八章;4、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第三、六章。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的,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和掌握以下章节的内容:第一章;第三章第一、二节;第四章第一、二、三节;第五章第一、二、三节;第六章第一、二节;第七章第一、二节;第八章第一、四节。
(三)重点章节主要知识点如下:第一章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界说1、新闻评论的界说: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2、这个界说揭示了新闻评论体裁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新闻媒介的普遍运用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同时概括了体裁的基本特征:新闻性和政论性。
(对于这两个基本特点的理解是本章的重点,第二节、第三节是具体的阐述)3、关于新闻评论的界说,仍然众说纷纭。
这种状态说明新闻评论是一种年轻的、尚未充分发育的体裁:仍处于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
正确界定这种体裁,必须坚持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新闻性l、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特定性、直接的针对性的统一。
2、时效性包括时间和时机两个侧面。
新闻评论有时也注重时间,但尤其关心准确把握时机。
时机是与绝对时间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阶段,社会脉搏跳动变速的时候,人们注意力重心转移的时刻。
把握时机,坚持“言当其时”的原则,既防止“马后炮”、也防止盲目超前的倾向,是赢得预期舆论效果的保证。
3、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强调把评论对象置于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分析、论述。
也就是说,新闻评论不论论述什么,它的评论对象都是此时、此地、此条件下的此事(此人、此物、此现象、此问题等等),即都是“这一个”。
这是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的前提,也是中肯揭示事物本质的保证。
4、直接针对性指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
如果说评论对象的特定性是评论分析、论述的出发点,那么直接针对性就是分析论述的落脚点了。
5、新闻性这一体裁特征关系着新闻评论内容的选择,同时也是它区别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主要界限。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政论性1、新闻评论的政论性概括论说文、政论文的基本特点,其中主要有:(1)明确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2)以说理为主要手段;(3)着重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
2、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是一切论说文的共同特点,也是政论性的基础3、着重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问题,是政论文区别于其它论说文的主要特点,也是新闻评论政论性的核心。
只有坚持这一论述问题的特定角度,新闻评论才能与广大受众建立共同语言,才能引起他们的广泛共鸣,也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导向和作为媒介政治旗帜的作用。
4、政论性这一体裁特征关系着新闻评论的内容表达,同时也是它区别于其它新闻体裁的重要分水岭。
第四节新闻评论的性质和功能1、新闻评论的性质:这种体裁一旦与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就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质和党性倾向。
这是阶级的时代观和社会观的集中表现。
无产阶级的新闻评论,要自觉用无产队阶级的立场和世界观,阐述当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
2、新闻评论的功能:新闻评论具有认识、教育、导向、监督四大功能。
因此不仅新闻媒介,而且社会各阶级、政党、社会集团都十分重视这种舆论形式。
但是体裁拥有的功能与具体作品的实际社会作用,并不是经常一致的。
二者是否一致,取决于掌握媒介、运用体裁的人们的立场、世界观,也就是他们藉评论所表达的见解和主张是否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潮流。
3、新闻评论的地位:当代新闻媒介无不把新闻评论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尤其重视政论和新闻评论的舆论作用。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每一重要历史阶段都有对于新闻评论工作的重要论述。
第三章广播、电视评论的个性第一节广播、听众与新闻评论广播评论是新闻评论适应广播传播特点和听众收听状况的产物,广播、听众、体裁三者互为作用决定着广播评论个性的发展方向。
(对这三者结合的理解是本章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析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作品)(1)广播的传播特点,是有声语言传播特点在电波传送条件下的两极化发展,是巨大的传播优势和不易克服的传播劣势的对立统一。
(2)广播听众与报纸读者相比较,具有数量大、层次多、平均接受能力比较低,以及经常处于半接受状态的特点。
(3)新闻评论较之其它新闻体裁,明显地存在着容量大、内蕴丰富和浓度高、不易理解的两重性。
三者互为作用,决定着广播评论个性的发展方向——如何在稍纵即逝、不易保存、不能微观选择的条件下,使其政论性内容为广大听众所便于听和乐于听。
第二节广播风格与“短、浅、软”短、浅、软是恽逸群所概括的广播风格特点,这些风格特点与新闻评论的体裁特点、互为共性和个性,形成了广播评论的相对个性特点。
(对广播风格“短、浅、软”的理解是本章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这一认识评析、制作广播评论)“短”,就是短小精悍。
由于广播评论求“短”,不仅是为了在有限的节目时间内容纳更多的内容,而且主要着眼于适应听众专注收听的耐久力,因此既要求短而有物,也要求短而易知(理解)。
这样,求“短”就要从精练内容入手,着重在“省意”上下功夫,而不能单纯追求“省文”。
“浅”就是浅显明白、易于理解。
不仅要求语言通俗化、口语化,更重要的是在适当控制说理的抽象程度的基础上,调动各种手段,在内容和表现形式、表现方法方面,为听众创造理解抽象内容的条件。
求“浅”必须以深入理解事物、了解听众接受能力为基础,注意防止庸俗和浅薄的倾向。
“软”,就是“轻松,风趣,使听众在文化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你的观点。
”对于广播评论来说,也就是讲究宣传策略、说理艺术,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
它所排斥的是生硬、不讲究方式方法、不问客观效果的主观主义宣传倾向,丝毫不意味着放弃党性原则,模糊自己的思想、政治倾向,削弱以至放弃人民广播固有的性质和立场。
“短、浅、软”作为广播评论的风格特点,是相互依存、相互辅相成的。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要素(本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论点、论据、论证的基本要求写作新闻评论)第一节要系和要素间的关系新闻评论的要素,实际上就是论说文的要素,如同消息的要素是记叙文的要素一样。
它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项。
要素完备是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但不是好评论的唯一标准。
论点、论据是有形的实体,它们通常具体地存在于评论之;论证则是无形的,它体现于论点和论据的联系之中,贯穿于整个论述过程。
要素间的关系,有如人体的灵魂、血肉和骨骼间的关系。
论点是评论的灵魂,论据是血肉,而论证则如同骨骼。
第二节论点论点概括对于所评论的事物的看法。
按在评论中所处的地位,可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
总论点统帅、支配分论点,任何评论都有总论点,但通常只有一个。
分论点是隶属并服务于总论点的论点;是否设置分论点,设置多少个分论点。
服从于总论点的需要。
论点必须正角、鲜明、牛肯,力求新颖、隽永。
论点间的关系,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诸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总论点和分论点间的关系,通常表现为主从关系和因果关系,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则一般表现为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论点间的关系,决定着评论的结构。
第三节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和说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
按材料的性质可分为理论性论据和事实性论据两大类。
理论性论据常见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的法律,政令,经实践检验过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观点,某些自然科学的公理、定律、仍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文化遗产,以及活的格言、成语、谣谚等等。
事实性论据包括典型事例、概括性事实、知识性材料和具有可靠前提的假设性材料等。
论据必须充分。
论据充分不是数量而是质量要求,意味着每一件论据都要具备一定素质,力求精当。
理论性论据要求本身正确,与论点有内在联系,引用准确,富于启发性,事实性论据必须真实、可靠、贴切,并且为受众所熟悉和易于理解。
要善于按论点的需要,选择、剪裁和表达论据,防止断章取义、生拉硬扯等现象。
第五章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分类在新闻评论的分类问题上,仍然众说不一。
虽然在各种分类说中,有的的确不尽科学、合理,但多数不同的分类,却是分类目的和分类标准不同所使然。
我国新闻界通常将新闻评论分为署名与不署名两大类,然后按所论述的论题的重要程度,将不署名的评论分为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