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误分析讲义Lado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法理论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母语习惯向目的语习惯逐步迁移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把所教授的目的语和学习者的母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一一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列出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或相似之处是学习者容易掌握的方面,在学习中会出现正迁移;不同之处则是学习的难点、教学的重点,在学习中会出现负迁移,即学生可能会出错。
对比分析法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上。由此衍生的“听说法”在二战及战后二十年里成为语言教学的主流。“听说法”语法教学的顺序是根据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不同,把两种语言中差别大的结构作为重点并按其难易程度进行安排,课堂教学方法则以反复操练和句型训练为主,旨在准确。
但是对比分析法也有其致命的弱点:
1)对比分析只对语言表层结构进行对比,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方面,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是不全面的。
2)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着看做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学习者的研究,只进行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的对比,单纯从两种语言本身的对比预测学习的难易,不可避免地造成预测的不准确性。
3)对比分析只研究L1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L2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不只是来自L1的干扰,学习者错误的困难和错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语言差异与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之间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如:全香兰《汉韩同形词偏误分析》(汉语学习2004,3)
韩国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 ,其中汉韩同形词所占比例相当大。比如 ,汉语水平等级大纲甲、乙两级 2021 个多音节词当中汉韩同形词就有1256 个 ,占 62 %。因此 ,在韩汉翻译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词语时 ,韩国语的汉字词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方便 ,可是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汉字词在两种语言中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学语言,免不了会说错、写错。对待错误,可以有不同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错误要竭力避免;“吃一堑,长一智”——错误有积极作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也免不了会犯错误。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对待错误属于消极态度,有错必纠,体现在听说法、直接法中,遇到学生错误尽量纠正,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而另外一种态度则是认为,错误在语言学习中是必然会出现的,通过不停的学习,其可以自然消失,因此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体现在教学法中就是交际法。(也称功能意念法、功能法,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兴盛于美国,功能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语言的功能项目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它面对错误的一个原则就是:强调内容表达,不过分苛求形式,只要不影响交际,一般性的语言形式错误是可以容忍的。Follow me)
所以Johnson(2002)说过:外语学习者的话语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中的错误。如果学习者的每句话都正确无误,我们就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但是,话语中一旦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研究它的特点,推测出错的原因。错误可能暗含着关于外语学习过程的重要信息。这就好像是医生看病一样。对于医生来说,患者
的疼痛部位(而不是其他部位)能够告诉他更多的信息。——错误反映学习过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占统治地位的语言学习理论是对比分析假说。六七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随着认识的深入,研究者发现,用迁移理论不能解释学习者的全部错误,这样,人们逐渐对对比分析失去热情。更重要的是,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也受到了很多批评。乔姆斯基不断提醒人们,语言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语言运用是一个由规则支配的、创造性的过程,刺激反应无法解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全部。研究者们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学习理论,就是偏误分析。
Corder1971年提出的偏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奠定了最初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偏误指学习者在过渡性语言能力下所出现的语言错误,反映了学习者中介语所处的状态。偏误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了一个窗口,从中我们可以描述、解释中介语的语言现象,学习者的认知机制和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过程。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规律性错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与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偏误分析法的心理学基础:认知理论;语言学基础: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将二语习得过程看做规则形成的过程,学习者不断从目标语的输入中尝试对目标语规则作出假设,并进行检验与修正,逐渐向目标语规则体系靠近。)偏误分析法的发展过程:
20世纪60年代末: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引起学者关注(Corder,1967,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学习者错误的重要意义)
20世纪70年代:偏误分析的鼎盛时期(J.C.Richards 1974;J.Schachter 1974; S.N.Sridhar 1975; J.Schachter & M.Celce-Murcia 1977; J.M. Hendrickson 1978)(桂诗春1988;鲁健骥1984,1988,1994;戴炜栋 2001)
区别“偏误”和“失误”。
偏误分析的步骤:
1、语料收集和选择
2、偏误辨识(偏误: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不足;失误:偶然性、
非系统性)(显性偏误:在形式上违反句法规则;隐性偏误:从一个句子内
部看可能没有语法毛病,但放在上下文或语境里就有问题了)
3、纠偏
4、分类、描述
(1)他把书放在桌子。(遗漏)
(2)国庆假期他再去了许多地方旅游。(误代)
(3)语言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的思维,使得大脑更加发达。(遗漏)
(4)我们班有十五个学生们。(误加)
(5)佐藤明天回国,关于田中,我就不知道了。(误代)
(6)开始学汉语的时我觉得很难过。(杂糅)
(7)他的见解独到而且深刻,常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遗漏)
(8)不但他不接受批评,还要继续违反纪律。(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