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系列解读之第二编物权
017第九章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民法典第二编物权——第二分编所有权)

第九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取得方式)一、物权的取得(一)物权取得的分类1、所有权取得可分为一般取得和特别取得。
善意取得、拾得遗失物等财产取得方式是所有权的特别取得。
2、物权的取得可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原始取得指非基于他人的权利和意志取得物权,继受取得指基于他人的权利和意志取得物权。
继受取得又分为移转取得和创设取得,移转取得指按原状取得他人物权,创设取得指于他人所有权上设定用益物权。
3、财产权的取得还可分为合法取得和违法取得财产权的合法取得,指财产权的取得符合法律规定。
财产权的违法取得,指财产权的取得违反法律规定。
对于违法取得的偷盗物、抢劫物、抢夺物、贪污物,偷盗人、抢劫人、抢夺人、贪污人不能取得物的所有权,这些物品的所有人不变。
(二)取得不动产物权、动产物权、用益物权的法律事实有以下行为和事实1、合同。
通过买卖、互易、赠与取得物权。
2、善意取得。
受让人基于对不动产登记、动产占有的信赖,以对价善意受让不动产、动产的物权,纵使出让人无转让的权利,受让人依然能够取得该不动产、动产的物权。
3、继承、遗赠。
公民死亡的时间,是继承人、受遗赠人取得遗产物权的时间。
4、赔偿、补偿。
通过获得赔偿、补偿取得物权。
5、判决、裁决。
判决、裁决生效的时间是当事人取得物权的时间。
6、划拨。
7、时效。
通过取得时效取得物权。
二、善意取得(一)善意取得的概念善意取得是指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即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仍取得其所有权。
受让人须是善意的,不知出让人是无处分权人,否则不构成善意取得。
(二)善意取得的条件(构成要件)依据311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善意取得),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1、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不知出让人是无处分权人);2、以合理的价格转让(支付了合理的价款);3、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026第二十章占有(民法典第二编物权——第五分编占有)

第五分编占有第二十章占有第一节占有概述一、占有的概念占有是对物在事实上的占领、控制。
占有的标的以物为限,因而物之外的财产权(如专利权),只能成立准占有,而不能成立占有。
在民法上,占有成为独立于所有权及他物权的一项制度,无论所有权人的占有,还是非所有权人的合法占有、非法占有等,均受到占有制度的保护。
由于占有是在事实上对物的管领、控制,因此它不要求占有人有占有物的权利。
至于根据什么标准确认占有人在事实上对物有管领、控制,应当从人对物的空间、时间的支配来具体确认。
在空间上,物应当处于人的力量作用的范围内始得谓占有,如房屋、土地因使用而占有,放置在家中的衣物、家具等财产属于主人占有;在时间上,人对物的某种支配应当持续一定的时间方为占有,如仅是暂时的接触,就只是持有而不是占有,如主人请客,客人对餐具虽有使用,但不能认为是占有。
持有在法律上不能得到占有的保护,它不能如同占有移转或者继承,也不得如同间接占有依抽象状态而成立。
占有人的占有,并不以占有人对于物的亲自支配为必要。
占有人基于某种法律关系,通过他人为媒介,也可以成立占有。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占有人依辅助人而成立的占有,如雇主依雇员占有机器;另一种情况是间接占有,如承租人直接占有租赁物,对于出租人构成间接占有。
二、占有的分类(种类)依占有的不同状态,占有分为不同的种类:(一)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根据进行的占有是否依据本权所作的分类)所谓本权,是指基于法律上的原因,可对物进行占有的权利,如所有权、地上权、典权、质权、留置权等。
有权占有即指有本权的占有,主要基于合同等债的关系而产生的占有。
如地上权人依地上权对土地的占有;根据运输或保管合同,承运人或保管人对托运或者寄存货物发生的占有。
无权占有是指无本权的占有,主要发生在占有人对不动产或动产的占有无正当法律关系,或原法律关系被撤销或者无效时的占有,如拾得人对于遗失物的占有,误将他人之物认为已有或借用他人之物到期不还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编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编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编物权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人对自己的物的支配利用权和排他权。
其内容主要包括了物权的取得方式、物权的内容、物权的侵权、物权的保护等方面。
物权的取得方式包括了合法取得和不当取得两种方式。
合法取得包括了通过交付、占有、继承、赠与以及购买等方式所取得的物权。
而不当取得则是指通过欺诈、威胁、恶意串通等手段所得到的物权,是不被法律保护的。
物权的内容则包括了物的支配利用权和排他权。
物的支配利用权是指物权人可以依法支配和使用自己的物,享有物的经济效益,如农民使用土地耕种、工人使用生产工具等。
排他权则是指物权人排除他人对自己的物的支配和使用的权利,如农民排除他人进入自己的田地、工人排除他人使用自己的生产工具等。
物权的侵权包括了侵害物权的行为和物权的相对人的义务。
其中,侵害物权的行为有侵占、毁损、破坏、拒不返还等,而物权相对人的义务则体现为保护物权人的物权,尊重物权人的物权,合理使用公共物品等。
物权的保护则包括了物权的优先权、物权的追回权以及物权人的救济措施。
物权的优先权是指物权人在与其他人的竞争中,享有优先受到保护的权利;物权的追回权是指物权人请求回收他人占有的物,或者要求其他违反物权行为的人向其赔偿损失的权利;而物权人的救济措施则包括了请求确认物权、责令排除妨害、请求修复损害、请求停止侵害等方式。
总体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编物权针对物权的多个方面做出了详尽的规定,为社会中的各个角色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在未来的实践中,它将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服务。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应知应会知识点梳理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应知应会知识点梳理一、物权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权利1.物权的概念与特征-物权是法律规定的、对特定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有限权利。
-物权具有专有性、绝对性和绝对效力的特征。
2.物权的基本权利-占有权:对物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使用权:对一个或多个物进行其中一种行为的权利。
-收益权:对物产生的自然和法律收益享有的权利。
-处分权:对物经济价值实现的权利。
二、不动产和动产1.不动产的概念及种类-不动产是地面、地底和空中的物权对象,包括土地、建筑物和与土地紧密连接的设施等。
-不动产按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商业用地、工矿用地等,按性质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
2.动产的概念及种类-动产是一切可以转移的物权对象,包括货币、有价证券、机动车、动物等。
-动产可分为标准动产(货币、有价证券、票据等)和非标准动产(机动车、动物等)。
三、担保物权1.担保物权的概念及种类-担保物权是以债权为担保的物权。
主要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抵押权是指债务人将不动产或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物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的权利。
-质权是指债务人将动产交付给债权人保管,并在债务履行期限内享有保管人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时,以债务人负有的动产暂时占有作为担保。
2.抵押权的设立和变更-抵押权的设立:采取形式合同的方式,通过合同约定并办理登记。
-抵押权的变更:设立抵押权后,抵押权人和债务人可以在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变更抵押权。
四、共有和共同共有1.共有的概念和种类-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物享有共同权益的制度。
-共有可分为同物共有和单位共有。
-同物共有是指多个权利主体对一个物拥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
-单位共有是指多个权利主体对一个物按份额拥有独立的权利和义务。
2.共同共有的主要特征和效力-共同共有的主要特征是共有共享、互利共担、受益共享、分割不得拒绝等。
民法典物权编2 所有权

当所有权的行使受到非法干涉时,所有权人可以行使物上请求权,请求行为人返还 原物、排除妨碍和消除危险,以恢复其对物的支配的圆满状态。
占
所有人占有
有
非所有人占有
合法占有 非法占有
善意占有 恶意占有
(一)占有
占有是所有权人对于财产实际上的占领、控制。
例:自然人对于自己所有的房屋、家具、生活 用品的占有,集体对于厂房、机器的占有等。
所有人的意志,通过某种民事法律行为对财产进行处理。
例:大米被食用,原材料经过生产成为产品,把房屋拆除等。将物 转让给他人,在物上设定权利(如质权、抵押权),将物抛弃等,都是法律 上的处分。
处分权能是决定财产命运,通常只能由所有人自己行使,非所有人不得随意处分他
人所有的财产。只有在法律特别规定的场合,非所有人才能处分他人所有的财产。
例:保管人将保管物消耗,承租人将租赁物出卖,都是不允许的, 这是侵犯他人所有权的侵权行为。旅客在包裹中夹带危险品或者禁运物品, 承运人有权依法处理;在加工承揽关系中,定作方超过领取期限不领取定作 物,承揽方有权将定作物出卖。
三、保护
第241条: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 保物权。用益物权人、担保物权人行使权利,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权益。
第245条:因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 程序可以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 ,应当返还被征用人。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 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2所有权的类型——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与其他所有权
《民法典》对所有权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 ●以所有制为标准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与私人所有权。国家所有权与国 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关系,法律另有规定。 ●以民事主体为标准分为:单独所有权与共有,单独所有权又分为自然人所有权、 法人所有权两类。这一分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适用于物权法的各条规 定。
011第三章物权的保护(民法典第二编物权——第一分编通则)

第三章物权的保护物权纠纷的解决途径:233条: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物权的保护方法有:一、请求确认物权234条: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在财产的归属问题发生争议而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时候,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产权。
确认产权只能由当事人向法院提出,并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
在这一点上与物权人享有的其他请求权不同。
确认产权是一种独立的保护方法,不能以其他方法代替之;同时,确认产权又是采取其他保护方法的最初步骤。
在财产归属问题未得到确定时,其他的保护方法也就无从适用。
例如,甲将一部分财产寄存于乙处,乙死亡后其继承人将这部分财产作为遗产继承,在甲向乙的继承人请求返还其寄存的财产时,乙的继承人认为这部分财产应属于乙所有,在乙死亡后由他们继承取得了所有权,因而拒绝返还。
这里首先应当确定所有权的归属问题,然后才能确定是否应当返还:如果确定财产屑于甲所有,则乙的继承人应当将这部分财产返还给甲;如果不能确认甲的所有权,则甲就无权请求返还。
司法实践中一般都是首先确定所有权的归属问题,然后再根据所有权的确认;按所有权被侵犯的情况,采取其他的保护方法。
二、请求返还原物235条: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物权人在其所有物被他人非法占有时,可以向非法占有人请求返还原物,或请求法院责令非法占有人返还原物。
只要能够返还原物的,就必须返还原物,不能用其他的方法如金钱赔偿来代替。
物权人只能向没有法律依据而侵占其物的人即非法占有人请求返还。
这里的非法占有是指占有人占有财产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并不一定是指占有人取得手段上的违法或主观上的过错。
如,从小偷那里购得赃物的公民,虽然他不知是赃物,但他仍然是非法占有人。
物权人对于合法占有人在合法占有期间不能请求返还原物。
如房屋所有人与他人签订租赁合同将房屋出租,在承租期限届满以前,他不能请求承租人返还原物。
《民法典》干货之物权编所有权

《民法典》干货之物权编所有权《民法典》针对所有权部分的调整和修改较多,总体上加强了对业主权利的保护和救济。
老师加油将就《民法典》第二编物权编中的所有权部分的内容,与其他现行的相关(旧)法进行比对,摘编其中的差异和重点予以说明,提供大家学习参考。
完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设立的法律规定《民法典》增加了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设立条件和程序应依法的规定;增加了居民委员会对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设立给予指导和协助的责任。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第二分编所有权/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二百七十七条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成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
《物权法》:第二编所有权/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七十五条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
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
调整业主决策比例,强化业主权利相比物权法,《民法典》对于选聘、解聘物业服务者等一般事项,降低了对决策业主人数的要求,仅要求“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即可,使这类事项的决策变得更容易通过;而对于特殊事项,则把决策人数从“双三分之二”上调到“双四分之三”;同时,增加了“改变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从事经营活动”作为一项新的决策事项,将“使用和筹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分离,并对应不同业主决策人数要求。
这些变动既细化了住宅用地用途,又调整了不同决策事项的最低人数,强化了业主的权利。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第二分编所有权/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二百七十八条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一)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二)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三)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四)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五)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六)筹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七)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八)改变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从事经营活动;(九)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概述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概述民法典第二编物权概述导言:物权是民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人们对物品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
在民法典第二编中,对物权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对民法典第二编中的物权概念、种类、取得、内容和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物权知识。
一、物权的概念和主要特征1.1 物权的定义和特点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且其他人必须尊重并承认。
物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绝对性:权利人的物权一经建立即得到法律保护,不受他人的侵害或干扰;2) 继承性:物权可以继承给继承人,继承人可以享受权利人的物权;3) 不可分割性:权利人的物权不可分割,每个物权只能对应一个权利人。
1.2 物权的基本要素民法典规定,物权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 主体:包括权利人和义务人。
权利人是享有物权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义务人是承担相应义务的主体,通常是非权利人。
2) 客体:是物权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物品、不动产或动产等。
3) 内容:是权利人对物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
二、物权的种类和获取方式2.1 物权的种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物权可以分为主权利和附属权利两种。
1) 主权利:权利人有关物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 所有权:权利人对物享有最完备的权利,包括对物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
- 用益物权:权利人对物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但不包括占有和处分权利。
- 担保物权:权利人将自己的债权担保给债务人,债务人将财产作为担保物给予权利人,以确保债权的履行。
2) 附属权利:附属权利是主权利的一部分,包括地役权、担保物权和其他附属权利。
2.2 物权的获取方式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物权的获取可以通过占有、约定、法律规定和法院判决等途径实现。
1) 占有:在符合法定要求的情况下,具备占有能力的人可以通过占有方式获取物权。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应知应会知识点梳理-物权编与物权法的对比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应知应会知识点梳理:物权编与物权法的对比《民法典》第二编应知应会梳理(第二篇物权,共259条)一、物权编七大亮点1.新设添附制度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不可分离的物或者具有新物性质的物。
《民法典》规定了加工、附合、混合三种添附形式,如物加工、材料生产、房屋增建、房屋装修等。
(第三百二十二条)2.三权分置——土地经营权来了以适应“三权分置”后土地经营权入市的需要,《民法典》物权编增加土地经营权的规定,并删除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
(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三百六十一条、第三百六十三条)3.完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适当降低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特别是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维修资金的表决门槛,增加规定紧急情况下使用维修资金的特别程序。
(第278条、第281条)4.细化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自动续期规则《民法典》规定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届满自动续期,有利于保护房屋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物权法》规定使用期限最长七十年,如继续使用需再签订合同,缴纳费用。
是否缴纳费用、缴纳多少费用等等问题,《民法典》授权单行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后规定。
(第三百五十九条)5.居住权入法实现物尽其用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住房制度的要求,增加规定“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明确居住权原则上无偿设立,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或者遗嘱,经登记占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满足其稳定的生活居住需要。
(第二编第十四章)6.走向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登记制度的统一删除了《物权法》中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具体登记机构的内容,为今后建立统一的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登记制度留下空间。
(第四百零二条、第四百二十七条)7.扩大担保合同的范围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民法典》在现行物权法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担保物权制度,明确融资租赁、保理、所有权保留等非典型担保合同的担保功能,增加规定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第三百八十八条第一款)二、主要知识点梳理1.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民法典》第二编 物权 第六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1. (单选题)关于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业主共有B.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除外C. 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D.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属于业主共有【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因此A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
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
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所以B、C两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六条规定: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因此,D项错误,本题应该选择D项。
2. (单选题)小明购买了一套房产,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小明与其他业主共有花园、健身房、停车场等。
但是需要交纳物业管理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可以不去花园健身房停车场为由,拒绝缴纳物业费B. 小明对花园健身房停车场与其他业主享有共同管理的权利C. 小明可以将自己的房子专有及共有部分分开转让D. 在符合法律及管理规范的情况下,有权将住房改为经济性用房【答案】B【解析】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三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为由不履行义务。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民法典第二编物权物权是指权利人对自己的物品所享有的权力,是法律规定下人与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是对于物权法律制度的总结和规范,是处理物品所有权、用益权、担保物权、共有财产及其调整等方面的一种法律规定。
一、物品所有权物品所有权是指物品所有者对该物品的支配、使用和收益的一种权利,物品所有者有权决定物品的用途、处置和收益。
在民法典第二编物权中,明确规定了物品所有权的获得方式、范围及其限制、物品所有权的丧失等基本原则。
其中,物品所有权的获得方式一般有依法取得、通过占有起始、遗失物转移、自然增加等。
二、用益权用益权是指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的物品,以事实上占有进行支配、使用和收益的一种权利。
用益权不会影响到物品的所有权,但权利人可以对物品拥有很大的支配权,可以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并有权将其转让给他人。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对于用益权的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例如用益权的种类和方式、用益权的转移和结束等。
三、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指在债务履行中,债权人可以在特定的质押、抵押等担保物品上取得的一种担保权利。
其目的在于保证债务人能够按时履行债务,如债务人逾期未还,则债权人可以依法在担保物品上行使相应的权利。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对于担保物权的种类、要件、权利的行使和担保债务的履行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范。
四、共有财产共有财产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权利人共同拥有的物品,每个权利人都对共有财产享有一定的使用和管理权。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对于共有财产的调整机制、共有人的关系和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同时,对于共有财产的分割和转让也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总之,民法典第二编物权是对于物权制度的总结和规范,为人们在处理物品所有权、用益权、担保物权、共有财产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导。
在现代社会中,正确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定,对于保护个人的财产权,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023第十七章抵押权(民法典第二编物权——第四分编担保物权)

第十七章抵押权第一节一般抵押权一、抵押权的概念与特征(一)抵押权的概念抵押权是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移转占有而供担保的不动产或其他财产,债权人得优先清偿其债权的权利。
394条: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
(二)抵押权的特征1、抵押权的标的物是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担保的不动产或其他财产抵押物主要是不动产,也可以是动产。
抵押权是就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的抵押物设定的,要债权人(抵押权人)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就抵押物设定抵押权进行约定。
在这一点上,它与依法律规定当然地产生的留置权有所不同。
2、抵押权不移转标的物占有抵押权的成立不以对标的物的占有为要件。
抵押人不必将抵押物的占有移转给债权人(抵押权人),而由自己继续对抵押物进行使用、收益、处分,发挥物的效用。
3、抵押权是就抵押物优先受偿的权利抵押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有权依法律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从抵押物的变卖价金中优先得到清偿,即抵押权人得排除无抵押权的债权人就抵押物优先受偿;次序在先的抵押权人比次序在后的抵押权人优先受偿。
4、抵押权依抵押行为而设立抵押行为是当事人(主债权人和主债务人或第三人)以意思表示设定抵押权的双方民事行为,其具体表现形式为抵押合同。
二、抵押权的设立(一)抵押标的抵押权的标的,习惯上称为抵押物。
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担保的财产。
1、可以抵押的财产395条: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抵押人可以将所列财产一并抵押):(1)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注意:关于房地产抵押。
由于房地产的不可分性,在处理房地产关系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地随房走或房随地走”。
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抵押,在设定抵押权时,房屋的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同时抵押,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实现抵押权时。
民法典系列解读之第二编物权PPT模板

他稍稍站定,拿出那把破旧木吉他, 调试了 几个音 ,似乎 是准备 好了, 他慢慢 道来:“在这个 车上相 遇,于 你,于 我,都 是一种 缘分。 ”说完 ,一阵 悦耳, 动听的 音乐慢 慢响起 ,他的 嗓音低 沉浑厚 ,富有 磁性, 十分动 听。
他稍稍站定,拿出那把破旧木吉他, 他稍稍站定,拿出那把破旧木吉他, 调试了 几个音 ,似乎 是准备
他稍稍站定,拿出那把破旧木吉他, 调试了 几个音 ,似乎 是准备 好了, 他慢慢 道来:“在这个 车上相 遇,于 你,于 我,都 是一种 缘分。 ”说完 ,一阵 悦耳, 动听的 音乐慢 慢响起 ,他的 嗓音低 沉浑厚 ,富有 磁性, 十分动 听。 他稍稍站定,拿出那把破旧木吉他, 调试了 几个音 ,似乎 是准备 好了, 他慢慢 道来:“在这个 车上相 遇,于 你,于 我,都他是稍一稍种站缘定分,。拿出”说那完把,破一旧阵木悦吉耳他,,动调听试的了音几乐个慢音慢,响似起乎,是他准的备嗓好音了低,沉他浑慢厚慢,道富来有:磁“在性这,个十车分上动相听遇。,于 你,于 我,都 是一种 缘分。 ”说完 ,一阵 悦耳, 动听的 音乐慢 慢响起 ,他的 嗓音低 沉浑厚 ,富有 磁性, 十分动 听。
调试了 好了,
几个音 他慢慢
道,来似:乎“是在准这他备个稍好稍车了站上,定相他,遇慢拿,慢出于道那你来把,:破于旧“ 我在木,这吉都个他他是车稍,一上稍调种相站试缘遇定了分,,几。于拿个你出”音说,那完,于把似,破我乎一旧,阵是木都他准悦吉是稍备耳他一稍,好,种站了动调缘定,听试分,的他了。拿慢音几出”慢乐说个那慢完道音把来慢,,破:响一似旧起阵“乎木在,悦是吉这他耳准他个的,备,车嗓动好调上音听了试相低的,了遇沉音他几,浑乐慢个于厚慢慢音你,慢道,,富响来似于有起:乎我磁,“是,在性他准都这,的备是个十嗓好一车分音了种上动低,缘相听沉他分遇。浑慢。,厚慢”于说,道完你富来,,有:于一磁“ 阵我在性,这悦,都个耳十,是车分一上动动种相听听的缘遇。分,音。于乐慢你”说,慢完于响,起我一,,阵都他悦的是耳一嗓,种音动低缘听分沉的。浑音厚”乐说,慢完富慢,有响一磁起阵性,悦,他耳十的,分嗓动动音听听低的。沉音浑乐厚慢
《民法典》第二编 物权 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1. (单选题)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将其不法占有他人的动产让与第三人后,如果受让人再取得该动产时没有恶意的共谋,即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善意取得的是()。
A. 甲出差前将家中一台彩电交由邻居乙保管。
在甲出差期间,乙将彩电卖给丙,丙以为彩电为乙所有,便以合理价款购得该彩电B. 刘某因出国留学,将自己家中一幅名画委托好友李某保管。
后李某因急需用钱,便将字画卖给不知情的王某C. 甲拥有一头牛,甲将牛借给乙使用,乙将该牛卖给了丙,牛在丙家饲养不到半月便丢失,被丁拾得,后丁以市场价将牛卖给了戊D. 某建筑公司员工张某在建筑工地上挖到价值不菲的古钱币【答案】D【解析】A项中丙的行为属于善意取得;B项中王某的行为属于善意取得;C项中丙和戊的行为属于善意取得;D项不符合定义。
因此答案选D。
2. (单选题)刘某在家将一件内藏5000元人民币的旧大衣扔到垃圾堆,后被拾荒人丁某拾取,并发现了此钱。
刘某闻讯前往丁某家要钱,末果。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丁某应将钱返还给刘某,仅仅保有衣服B. 刘某已抛弃了衣服和钱C. 丁某依据先占原则得到了衣服和钱D. 该钱为隐藏物,丁某因发现而取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抛弃物与遗忘物的区别,前者当事人有放弃所有权的意思表示,故抛弃后即丧,所有权,拾得人可取得所有权,而遗忘物虽然客观上当事人失去占有,但是主观上没有放弃所有权的意思表示,即使遗失也不适用善意取得,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
本题中刘某仅有抛弃大衣的意思表示,对5000元人民币是遗忘物,故丁某应将钱返还给刘某,仅仅保有衣服。
故本题答案选A。
3. (单选题)沈某将一笔记本电脑遗忘于一辆出租车上,内有重要资料,沈某在电台发布寻物启事,声称将向归还电脑者支付1000元酬金,出租车司机乔某获悉将电脑返还沈某,但沈某拒绝支付酬金。
民法典物权编(2024版)

民法典物权编(2024版)合同目录第一章:物权总则1.1 物权的概念与特征1.2 物权的种类与内容1.3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二章:物权的设立2.1 物权设立的一般规定2.2 物权设立的程序与要求2.3 物权设立的效力与限制第三章:物权的效力3.1 物权的排他性3.2 物权的优先性3.3 物权的保护第四章:物权的转让4.1 物权转让的一般规定4.2 物权转让的程序与要求4.3 物权转让的效力与限制第五章:物权的担保5.1 担保物权的一般规定5.2 抵押权5.3 质权第六章:物权的保护6.1 物权的侵害与救济6.2 物权的争议解决6.3 物权的法律保护第七章:物权的特别规定7.1 共有权7.2 相邻权7.3 地役权第八章:物权合同的签订与备案8.1 物权合同的签订8.2 物权合同的签到时间8.3 物权合同的签订地点及备案程序合同编号______第一章:物权总则1.1 物权的概念与特征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物权具有直接性、排他性和绝对性。
1.1.1 物权的直接性物权的直接性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对物进行支配,而无需他人协助。
1.1.2 物权的排他性物权的排他性是指同一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物权。
1.1.3 物权的绝对性物权的绝对性是指物权的实现不依赖于他人的行为,权利人可以对抗一切不特定的第三人。
1.2 物权的种类与内容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
每种物权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效力。
1.2.1 所有权所有权是物权中最完整、最全面的权利,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1.2.2 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对他人之物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如地役权、地上权等。
1.2.3 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指为保障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等。
1.3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必须依法进行,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要求。
1.3.1 物权的设立物权的设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物的存在、权利人的意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 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
政法规规定。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二百一十一条 不动产登记材料
当事人申请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 要 材料。
第二百一十六条 法律效力
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
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
第二百一十不七动条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
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 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九十日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 登记失效。
第二百二十二条
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因登记错误,造成他人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可以向
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
第二百二十三条 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共7编 1260条
第一编 第二编 第三编 第四编
总则 物权 合同 人格权
第五编 婚 姻 家 庭 第六编 继 承 第七编 侵 权 责 任
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
第一分编 通则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 转让和消灭
第三章 物 权 的 保 护
第二分编 所有权
第四章
(一) 要 求对不动产进行评估; (二)以年检等名义进行重复登记;
(三)超出登记职责范围的其他行为。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二百一十四不条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
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第二百一十五条 法律效力
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 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二百二十七条
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第三人占有该动产的,负有交付义务的人可以通过转让请求 第三人返还原物的权利代替交付。
第二百一十二条 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 要 材料;(三)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二)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有关情况需 要 进一步证明的,登记机构可以 要 求申请人补充材 料,必 要 时可以实地查看。
第二百一十三条 登记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第二部分
物权的设立、变更、 转让和消灭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百零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 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登记机构予 以异议登记,申请人自异议登记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提起诉讼的,异议登记失效。异议登 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二百二十一条
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的协议或者签订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 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 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民/法/典/系/列/解/读
第二编 物权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汇报人:党支部
日期:202X-00-00
前言导读
民/法/典/系/列/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 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 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二 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一般规定
第二百零七条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 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二百零八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第四分编 担保物权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一般规定 抵押权 质权 留置权
第五分编 占有
第二十章
占有
第一分编
通则
第一部分
一般规定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一般规定
第二百零五条 适用范围
本编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二百零六条 适用范围
一
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百一十八权条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登记机构应当提
供。
第二百一十九利条害关系人不得公开、非法使用权利人的不动产登记资料。
第二百二十条
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 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 更正。
一般规定
第五章
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 私人所有权
第六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七章
相邻关系
第八章
共有
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
第三分编 用益物权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一般规定 土地Βιβλιοθήκη 包经营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
居住权 地役权
不动产登记费按件收取,不得按照不动产的面积、体积或者价款的比例收取。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二节 动产交付
第二百二十动四产条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百二十五条
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的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 三人。
第二百二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