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理解
谈谈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谈谈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人为本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它强调以人为中心,认为企业的发展和成功需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将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以人的发展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要认真对待员工,尊重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并且要以员工为中心,创造一种有利于员工发展的工作环境,给予员工充分的发展机会,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要求企业要认识到员工的社会责任,要尊重员工的权利和利益,及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使员工的工作更有效率,更有成效。
总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旨在把企业的发展结果和员工的发展结果结合起来,让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的全面发展。
如何理解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精选资料
如何理解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管理学的以人为本原理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新管理 哲学观。
“其核心思想就是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弘扬人的内在 价值,通过管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使人获得全面和谐 的发展。
”1 学校管理中应用人本原理,在于通过管理职能的执 行,指导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塑造有德,有才,有能力,有个 性的现代人。
当然这里的“人”既指教师又指学生。
其基本主张 有三:1、承认人的主体地位。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潮的 倡导者们就提出了“人不再是在上帝神龛前的默铸者, 而是有血 有肉的感性快乐的享受者; 人不再是上帝手中的傀儡, 宰自己命运的自由人; 人不再是可怜的‘罪犯', 而是具有尊严居于现实生活之中心地位的主人。
” 2【p39】数百年以来人们越 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精神的“可贵”,努力追求着这一精神。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被别人认可和尊重时, 才会有一种 本质意义上的主动的努力和追求, 才能使所有资源力产生倍增效 应。
而这正是管理所追求的。
2、开发人的潜能。
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目的当然是更 好的去教书育人,这里,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只是其中的第一步, 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创造性的前提条件。
尔后还需要激发人努力实践的欲望、 需要搭建实践的平台, 惟如此才能使为目标达成所 需的各种资源有发挥倍增效应的原始动力。
所以以人为本管理的 基本任务就是采取激励手段,开发每一个师生员工的潜能。
3、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发展。
既然人是为人而生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只为了完成任务而去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和开发人的潜 能,把它们仅当作实现目的的手段。
我们还要注重在完成任务中 去实现人的和谐而是能主 j K发展;要实现人生目的与人生手段的统一,创造人生与享受人生的统一,实现人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这也是学校管理的最终使命所在。
二、对“以人为本”理解的误区大多说学校在管理章程中都会讲“以人为本的理念”。
浅析“以人为本”的物业管理理念
浅析“以人为本”的物业管理理念浅析“以人为本”的物业管理理念提要:因此,人性化的管理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人性”融入管理,使员工在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下浅析“以人为本”的物业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伦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管理把人作为最根本的要素,主张人既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更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为此,企业必须充分尊重人、塑造人、培养人,给个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在现代管理中其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第一,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是管理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最具战略性的资本的观念。
第二,以人为本强调了人也是组织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
企业的目标除了获取利润之外,还要满足社会需要,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和满足企业成员成长的需要。
因而引导企业成员全面快速成长也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之一。
第三,以人为本的“人”,代表的是全体企业成员。
这其中体现出的精神实质是: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人的尊严和权利是平等的,不能实现所有企业成员尊严和权利的平等,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
不少企业推行了人性化管理,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有些却陷入了误区。
企业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考核,严格按制度执行,有些员工却认为太死板,不近人情,甚至认为违背了人性化管理。
本人认为,人性化管理是在管理中注入更多人性化的东西,体现柔性的一面。
但并不意味着放松管理,不意味着管理制度的软化和随意性。
强化刚性管理,才是最合理的管理,才能体现对员工的关爱。
如果片面强调人性化,而放松对员工的管理,就会形成疲软的管理机制。
企业倡导人性化管理,决不能自由化,任意化,更不能任性化。
如果过于强调人性化,企业无法形成制度制约员工行为,将会形如一盘散沙,企业也将瓦解。
因此,人性化的管理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人性”融入管理,使员工在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同时,尊重员工的本性,有的放矢的引导,塑造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营造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使之规范操作。
浅谈人本管理思想
浅谈人本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的管理。
企业领导者必须树立“关键在人”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科学管理企业,使企业走上振兴之路,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1.人的管理第一企业是人工的集合,是由以赢利为目的而构筑的经济性组织。
企业的赢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
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
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
调动企业人在创造财富和赢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提高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的层面上来描述人本管理本质和最终意义。
2.以激励为主要方式激励是指管理者针对下属东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之内化为按照管理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
激励是一个领导行为的过程,它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
未满足的需要,才会引起动机,所以它是激励的起点。
人的需要,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因此外部诱因也应有物质的和精神的,我们应该用不同的诱因刺激人们相应的需要。
所以说,激励的实现,必须使外部诱因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激励的目的是激发起人们按照管理要求,按目标要求行事。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中生产、生活,就必然要同其他人结成一定的关系,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
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
它会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工作效率、人的身心健康和个体行为。
实行人本管理,就是为了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达成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以实现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以形成目标期望的相容从而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
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要理解人力资源开发的涵义,应关注到:人力资源开发是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过程,其重点是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开发人的潜能。
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人力资源发展过程的始终,预测规划、教育培训、配置使用、考核评价、激励和维护,都是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内涵
“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内涵党员教育和管理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坚持民主和权利的理念、尊重和关心的理念、服务和发展的理念。
1.民主和权利的理念“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
它要求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和谐环境。
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对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对党内民主早就有深刻的论述,他认为党内只有充分的民主生活,才能发挥全党的积极性,“所谓发挥积极性,必须具体地表现在领导机关、干部和党员的创造能力,负责精神,工作活跃,敢于或者善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批评缺点,以及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爱护观点出发的监督作用。
没有这些,所谓积极性就是空的。
而这些积极性的发挥,有赖党内生活的民主化。
”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高校建立和谐的党政关系。
只有充分发挥民主,让党员充分行使权利,重大情况让党员知道,重要问题经过党员讨论,党委在民主基础上作出的集中,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充分发扬民主,可以实现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的有效协调和沟通,形成融洽的党政关系。
遵守党章,推进党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扩大党员对党组织工作参与权和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完善党支部或总支部全体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大会在党务工作中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党务工作的重大决策以及关系到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经过党员大会讨论通过。
党组织要以民主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民主办学,抓好教学,强化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教育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必须坚持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挖掘党员的潜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2.尊重和关心的理念在遵守党章和党纪的前提下,要树立尊重和关心党员的理念。
党务工作者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要注重党员的情感反应,努力使党员对党务工作产生积极的情感。
情感作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体需要而产生的指向性体验,对主体的认识活动起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1. 引言好嘞,今天咱们聊聊“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说实话,听起来挺正式,但其实背后的道理很简单。
把人放在第一位,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真心实意地关心每一个员工,就像对待家人一样。
大家都知道,一个开心的团队,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理念到底是什么样的。
2. 以人为本的意义2.1 心灵鸡汤——员工的幸福感首先,我们得明白,员工的幸福感是企业的“金矿”。
要是员工每天都是一脸苦瓜,那可真是“自讨苦吃”。
想想看,早上起床就不想上班,那得多郁闷呀!而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让员工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仿佛他们的声音被放大了。
这种感觉,谁不喜欢呢?。
2.2 幸福工作——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再说,大家都希望能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尊重员工的生活需求,别让工作占据了他们的全部生活。
比如,适当的弹性工作时间,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让大家有时间陪陪家人,出去走走,这样一来,生活质量提高了,工作也能更得心应手。
3. 实践中的以人为本3.1 沟通的重要性说到实践,沟通可是重中之重!如果公司里的信息像水流一样被阻断,那大家可就真是“各说各话”了。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强调的是开放的沟通环境。
领导要多听听员工的声音,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可能一条简单的建议,就能让工作流程变得更加顺畅,岂不是美滋滋?3.2 培训与成长再者,员工的成长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谁都希望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进步,不断学习,以便有朝一日能升职加薪。
在这个理念下,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让他们能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新知识。
你想想,要是员工每天都在进步,整个团队也跟着水涨船高,那真是双赢的局面。
4. 以人为本的挑战4.1 文化的融合不过,做到“以人为本”也不是那么简单。
公司里的文化可能千差万别,大家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
这就像一锅乱炖,有时候需要点耐心和智慧,才能把所有的味道调和好。
学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心得体会范本
学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心得体会范本标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心得体会导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一种基于公民利益和社会福祉的治理理念,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长期的学习和思考中,我深入体会到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和实施的难度。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总结自己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心得体会。
一、正确认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内涵和意义以人为本是指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将人的需求、权益和尊严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执政为民则是指政府的目标和使命是为人民服务,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执政者必须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维护民族利益。
这一理念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旨在构建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感和社会公正度。
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理念的内涵和意义,对于正确开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是指政府、政府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依法行政、廉洁执政,以人为中心,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作为一名有幸担任公职的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才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融入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推动社会进步。
三、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保持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关注。
而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公共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这包括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便利的服务环境,主动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在服务中,我们要始终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断追求更高水平的服务,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加强法治意识,推动社会公正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求我们要依法行政、廉洁执政,维护社会公正。
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文/王让成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人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的“企”由“人”和“止”组成,失去对人的有效管理,企业发展无从谈起。
所以企业发展一切要以人为本,从人出发,管理好企业员工、调动好职工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在管理中重视人、尊重人、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发挥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企业不断增强凝聚力、竞争力和向心力,形成人人有用武之地、人人为企业发展不遗余力的氛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目标,也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表现。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要做到情感化管理。
情感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因此管理者就要舍得情感投资,重视人际沟通,建立感情联系,增强职工和领导在感情上的融合度。
情感联系一经确立,职工就会把快速优质的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作为感情上的补偿,甚至会不去计较工资、奖金等物质因素。
建立情感联系,管理者必须改变居高临下的工作方式,变单向的工作往来为全方位的立体往来,在广泛的信息交流中树立新的管理行为模式,如人情往来和娱乐往来等。
管理者会在这种无拘无束、职工没有心理压力的交往中得到大量的有价值的思想信息,增强彼此的信任感。
一些企业由盛而衰,甚至长期摆脱不了亏损的窘境,往往未必是缺乏资金和人才、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好产品,而恰恰缺的是职工与企业管理者思想和精神方面的默契。
人是生产要素最重要的因素,职工对企业的感情是一种巨大的潜在资源,把它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失去或忽略它,必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振兴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带着对职工的深厚感情去做管理工作,给管理中融入人情味,少些粗暴与强硬。
要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一言堂。
尊重职工意见与劳动创造,不摆官架子,不打官腔,多与职工沟通。
把职工冷暖挂在心上,把工作做到“家”,积极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在职工家庭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组织关心和帮助。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内容摘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前沿的企业管理理论.管理中由重物到重人,是管理哲学上的跃迁,它表明人们认识到人是管理中最根本的因素,一切管理都必须依靠人,而且还认识到一切管理活动最终目标也是为了人,为了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企业开始注重培育企业价值观、塑造企业精神,力求以企业文化凝聚人、引导人,结合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进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增强职工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光荣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注意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等等。
在企业营运中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实行以人为本管理.论文结合有关文献对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归纳,重点说明了我国企业在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基本特征,和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探讨了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基本途径.关键词:企业管理;以人为本;对策一、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概述(一)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渊源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很早就有以人为本的说法。
这种以人为本是古代哲人和圣明君主意识到民众力量的一种理论反映。
具体形式有:一、用以人为本反对“以神权为本”,如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二、用“以民为本"反对“以君为本",孟子明确阐述了人民、国家、统治阶级三者的关系。
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三、人为天地万物之尊。
当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主要是从手段意义上来讲的,仅仅是把人当作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
古代一些圣贤和开明君主在一定意义上意识到,民众对于成就霸业和维护统治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而今天我们讲“以人为本”的“人”是真正大写的人。
我国古代政治统治和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它映现着中华民族的人本主义精神,构成了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思想渊源。
(二)以人为本管理的含义企业中的以人为本管理即人本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三层涵义:第一,把人的因素当作企业管理的首要因素和本质;第二,通过以人为本管理活动,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来锻炼人、提高和完善人的意志、品格、智力、体力等,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管理是以人为目的的管理,即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的管理;第三,人本管理应当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对企业外部主体的关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以人为本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的重大突破.这意味着管理者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立场转变为“全面发展性投资”的立场。
我对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认识
我对“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认识我对“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认识内容摘要:在当前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经济背景作用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力为本的思想已经成为诸多企业所共同秉持的人力资源建设观念,为企业经营、发展及壮大规模建立了必备条件,尤其是当前知识经济社会不能缺乏综合型素质人才。
即使企业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也要不断储备人才,以此才能在竞争市场中占绝一席之地、立足自身地位。
文章中主要介绍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相关知识,解释了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企业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以期企业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企业发展,管理模式一、引言: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提出的背景。
在当前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经济背景作用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力为本的思想已经成为诸多企业所共同秉持的人力资源建设观念,为企业经营、发展及壮大规模建立了必备条件,尤其是当前知识经济社会不能缺乏综合型素质人才。
即使企业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也要不断储备人才,以此才能在竞争市场中占绝一席之地、立足自身地位。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概念:(一)定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思想。
(二)含义:1.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
因此在管理中要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手段。
2.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
因此管理中要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目的。
3.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既包括管理客体,也包括管理主体;既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
4.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人在需要和本性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表现:(一)是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
这是人本观念应树立的基本观念。
也就是在观察任何事物,处理任何事情,解决任何问题时,都把人的因素看成是首要因素、关键因素、决定性因素,既不是重物不重人,更不是见物不见人。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无限的机遇,在企业的发展中,更加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成为了进行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和进行各类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人为本”就是要发挥人的决定性因素。
人的素质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思想品德,二是科学文化知识。
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决定着这个人对社会(或企业)是有益还是无益,对于这点认识在各级领导或各级管理层中早已成为共识。
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决定在其所服务的单位(部门)能否提高生产力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可以说,决定那个单位(部门)的命运。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几乎到了白热化程度,而竞争的最终目标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日暮途穷由此,我们在构建星级标准的时候,必须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把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作为确保企业健康、稳定、高速发展的根本任务来抓。
酒店是特殊的企业,直接为社会人群服务决定了它的特殊性。
在它向星级标准建设之时,必须高度注意它的管理服务关系中最活跃的要素——服务对象和提供服务者。
因为这个要素决定着星级标准的实现。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人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否定的,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始终居于管理的中心地位并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以人为本已经由最原始的“成本”观念上升到企业中最宝贵的、可以增值的财富资源。
如何管理有效的开发、利用这种资源,不管是初始的服务业,还是新兴的酒店业,万变不离其宗,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以人为本”就是以员工和管理者对于人本在企业中应有的定为和作用为核心的。
酒店要赢得市场,必先赢得顾客,而只有忠诚于企业的员工服务,才会有顾客的忠诚;同时,只有酒店管理者对员工这个财富点的正确认识和调动,酒店的生命才会经久不衰。
以人为本心得体会简短浅谈以人为本(优秀)
以人为本心得体会简短浅谈以人为本(优秀)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理念和管理方法,强调将人的需求和价值放在首位,注重关注和满足人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首先,以人为本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当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他们会更加投入工作,主动解决问题,追求卓越。
相反,如果组织忽视员工的需求,不给予他们发展的机会和尊重,员工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望,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
其次,以人为本可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当组织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关注员工的健康和福利时,员工会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更加愿意与组织同心协力,共同追求组织的目标。
同时,员工之间也会建立起更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团队合力,共同攻克难题。
最后,以人为本可以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当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时,他们会积极提出建议和创新点子,带给组织新的思路和机遇。
相反,如果组织只关注利益和成果,不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员工可能会选择沉默,不愿意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从而限制了组织的发展。
总而言之,以人为本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理念,它强调将员工的需求和价值放在首位,关注员工的发展和幸福。
在实践中,以人为本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共同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第一篇: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我处是一个有着五十余年历史的单位,虽然还冠以着事业单位的名称,但是实质上早以是企业单位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将直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场竞争中,企业能否站住脚跟、求得发展,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认为,在企业管理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依靠人、尊重人、服务人,充分的发挥人的积极能动性。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单位长兴不衰,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管理中未突出以人为本的种种表现目前,许多企业都存在不能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致使人才缺乏和流失、凝聚力不强等消极现象。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1、企业进人时,无法选择,没有甄别,统统吃进,造成企业内部机构雍肿,人满为患。
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明确了企业的法人地位,企业再不能套用旧的事业单位的人员分配模式,对于新来的员工必须实行相应的考核制度。
现代企业不能按市场经济的要求选拔和使用人才,必然导致人才的流失、缺乏,这将会严重地阻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现有职工素质有待提高,职工心态不稳。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营机制的转换,把大批职工从长期的计划经济“温床”中推到了市场经济的风口浪尖,许多职工面临竞争激烈的企业环境缺少素质准备。
主要表现在:(1)文化不高,缺少竞争实力。
大部分已职工习惯了按部就班地服从命令,竞争意识淡薄,缺乏创造性,一旦面临竞争往往缺乏实力。
(2)思想抵触,患得患失,心态不稳,缺少参与意识。
竞争是市场经济充满活力的动力,企业靠在竞争中发展,职工也靠在竞争中提高素质。
但许多职工习惯了在旧的事业体制下捧“大锅饭”、“铁饭碗”,对企业改制存在抵触情绪,缺少风险意识,职工对企业改制缺乏参与意识,削减了企业活力。
企业改制将更深层次地触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分配方式也不再是单纯的按劳分配,而是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这使许多当惯了“主人”,过惯了“平等”生活的职工难以适应,尤其对下岗、失业难以承受。
以人为本,以管理为本的意思
以人为本,以管理为本的意思"以人为本"和"以管理为本"是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强调将员工置于组织管理的核心位置。
这个理念认为,员工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发展和幸福感。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组织会倾听员工的声音,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鼓励员工的参与和创新,同时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通过关注员工的需要和激励,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旨在建立一个积极、健康和高效的工作团队。
相反,"以管理为本"则着重于组织的管理和控制。
这个理念认为,组织的目标和利益是最重要的,员工的角色是执行和达成这些目标的工具。
在以管理为本的观念下,组织会更注重规章制度、层级体系和过程流程的完善,以确保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目标的实现。
虽然这种管理理念强调组织的稳定性和效能,但却可能忽视了员工的情感和发展需求,导致员工缺乏归属感和动力。
综合而言,"以人为本"和"以管理为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管理思维方式。
前者注重员工的需求和发展,强调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参与度;后者则更关注组织的目标和效率。
在实际管理中,很多组织会结合两种理念,寻求平衡,以实现高效的组织运作同时满足员工的需要和发展。
如何认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如何认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指任何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研究中,不同的管理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动机等不同的认识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只不过这种认识和理论假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而每一次大的理论突破,几乎都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飞跃,各种管理理论的不同,也多是基于对人的认识不同,这说明了在整个管理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是由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的、管理职能和方法、管理环境等构成。
管理主体是管理活动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素,一切管理职能都要通过管理主体去发挥作用,而作为管理主体的单个管理者或群体管理机构都只能由人来承担,而且这些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从管理客体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物质资源、科学技术、信息、时间、空间、观念等诸要素中,人是其中最活跃,唯一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没有人的使用和管理再先进的物要素也只是一堆废物,离开了人的实践和思维活动,就不会有科学技术。
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内突破时间及信息的限制,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只有把人的因素作为根本,才能依靠被管理的人去组织协调物的要素和其他管理要素。
就管理目的而言,现代管理从获得最大效益、最高效率为目的逐步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转变。
尤其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能的全面发挥,作为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即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
另外管理的职能和方法及管理环境等,同样必须由人制定创造并控制或实施。
这充分说明人在管理实践中的决定作用。
我们所说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受历史和社会制约的,具体的人,因此,以人为本决非宣扬非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人本主义,而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以来,对各国的管理实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浅谈“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浅谈“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是生命中不能停止的话题,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永恒主题。
长期以来,我们从事电解铝冶炼工作,深知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如何扎实搞好电解铝冶炼安全工作一直是铝冶炼工作者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在管理方式日渐转变、人们的思维意识深刻变化、行业管理水平日趋提高的今天,特别是青铜峡铝业和中电投集团重组后,抓好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路,突出“四个为主”必将成为铝冶炼安全工作的趋势和发展要求。
首先要以预防为主。
抓安全重在预防,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的最好方法,也是确保安全的基础。
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是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要实现安全必须扎扎实实地从预防为主做起。
预防为主,要“以人为本”,抓教育培训。
预防为主,就是要警钟长鸣,要经常提醒干部职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预防为主,要求安全监察人员经常深入生产现场,查隐患,查漏洞,坚决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操作的行为。
安全生产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麻痹。
对待安全生产工作我们都知道“严是爱、松是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安全管理人员存在着“三怕”思想:对上怕担责任,对下怕得罪人,对工作怕吃苦受累。
这对安全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必须改正。
要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在大力夯实安全基础上下工夫,把重点放在杜绝违章违纪上,从源头查堵漏洞。
更关键的是,我们要建立起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体制与机制;要坚持逐级负责制,落实领导责任制,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其次要以现场管理为主。
在现场管理中要重点强化班组现场监管。
班组是安全管理的“细胞”,是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要充分调动班组抓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班组责任落实到位、技术措施贯彻执行到位、安全监管履职到位。
要全面推行班组精细化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有责任”。
要强化安全检查力度,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监控。
特别要强化节假日、双休日等重点时段、薄弱环节与重点岗位的重点监控与动态巡视。
2024年人本管理学习心得范本(2篇)
2024年人本管理学习心得范本人本管理学是一门以人为本的管理学理论,旨在通过关注和尊重员工的需求和情感,激发其潜力,提高组织绩效。
通过学习人本管理理论,我对如何有效地管理员工和组织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以下内容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人本管理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人本管理学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员工是组织的最重要资源。
传统的管理理论往往将员工视为一种资源,而人本管理学则将员工视为有思想、有感情和有动机的主体。
人本管理学鼓励管理者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情感,从而激发其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建立和员工的互信和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
只有关心和尊重员工,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提高组织的绩效。
其次,人本管理学强调员工参与决策的重要性。
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决策往往是由管理者单方面做出的,而人本管理学认为员工应该参与决策过程,从而激发其工作动力和归属感。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纳入决策过程。
这不仅能够提高决策的质量,还能够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参与感,从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此外,人本管理学强调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员工的角色往往是被动的执行者,而在人本管理学中,员工被视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主体。
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注重与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目标设定,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配备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只有员工得到了充分的成长和发展,才能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另外,人本管理学还强调组织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的管理理论往往将组织视为一个机器,而人本管理学将组织视为一个有情感和意义的社区。
在实践中,我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注重塑造积极向上、乐于合作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归属感。
以人为本心得体会
以人为本心得体会在现代社会,往往因为追求利益、效率而把人的需求置于次要位置。
然而,只有真正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才能达到企业与个人的共同发展目标。
在我的工作与生活中,我有着一些以人为本的心得体会。
理解员工的需求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认为理解员工的需求非常重要。
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有物质需求,如工资、福利等;也有精神需求,比如承认、尊重、工作环境等。
因此,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提供员工所需的物质与心理补偿。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了解员工所想、所需、所想要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给他们提供更好地服务。
尊重员工许多企业在管理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员工流动频繁、员工纷纷离职等。
而往往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缺乏尊重。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遭受不尊重的待遇。
所以,在处理员工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包括我们所领导的员工。
假如我们能够给予员工更多的权利、放手让他们做事,并且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提供解决途径,那么员工们自然会感到被尊重,从而更加信任我们,进而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注重员工的培训一个好的企业应该关注员工的培训。
这不仅仅是为员工创造了更好的机会(比如可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进阶可以更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对于公司而言产品水平和发展也同样非常重要。
现代社会要求员工把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保持时刻与市场接轨,这样才能始终保持竞争力。
因此,注重员工的培训,不仅仅是对员工的招募和留住,也是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在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当劳动力与资本实现协调的最佳途径。
通过建立与培育员工之间的信任、尊重、理解和聚集力,公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要通过深入的理解员工需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培训机会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以人为本,让员工有更好的工作体验,提升公司发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理解
刘武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这就说明,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
所谓工作“以人为本”是强调实际工作中要以人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我对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考是:关注人的需求,凝聚人的智慧,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技能,促进人的发展。
(一)关注人的需求
管理学告诉我们: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大量研究表明人是复杂的。
因此,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人的需求。
首先要了解清楚员工在物质上的需求,比如,要关心员工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交通、劳保福利等等;同时,还要了解清楚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
关心他的个人发展目标在那里,他的人生理想是什么等等。
这样关心了解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且爱护、培养和帮助他们,员工会觉得领导和他们之间的沟通有诚意,他就会产生出强烈的团队归属感和集体认同感。
(二)凝聚人的智慧
人都有愿意展现自己智慧的冲动,但是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之中,面对系统的、复杂的问题,单个人的智慧又显得是如此的渺小,甚至于人人都觉得自己的智慧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因此大家就会比较的压制自己的智慧本能的发挥。
如果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发挥于与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一些适当的激励措施,个人的智慧就可以在集体中得到巨大的激发,形成一个智慧风暴,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三)激发人的潜能
就像我们参加拓展训练所证明的结果那样,人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在没有外部力量激发的
时候,由于人的惰性使然,许多的潜能埋伏于人的内心深处。
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前进的动力是取得最大绩效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是否有效,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员工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人的潜能是否得以充分发挥。
只有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们才能积极参与,勤奋工作,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提升人的技能
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企业规模在不断膨胀,工艺技术日新月异,设备更替马不停蹄。
现在的科技发展可以说十年就能更新一代,而我们的职业生涯却是几十年。
在这几十年的光阴里,一个人再也不可能像以前的补锅匠似的能够“一招鲜,吃遍天”。
所以,要以人为本就必须从职工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为了他自己的岗位竞争、社会竞争的需要,不断的提升他的技能,增加他的综合竞争实力,使他在长期的工作之中都可以是企业的有用之才。
(五)促进人的发展。
我们国电集团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这实际就是“以人为本”理论的实际应用。
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企业的发展,部门管理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本部门能够不断前进。
这些发展最终都不得不依赖于人的发展。
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员工发展的基础之上。
因此我们的管理活动都应该以此为出发点,以“发展人”为根本目的,以发展企业为终极目标。
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可以职位的晋升,岗位的转变,薪水的增加,也可以是技能的提升,爱好的扩展,竞争力的增强,或者是获得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这些都是员工发展的途径。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坚持员工在企业发展事业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的根本利益;体现咱们国电集团公司部门科室各管理层次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员工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关注员工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从而也最终实现企业事业的“爆发式”、“大跨步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