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合集下载

自-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自-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和价值量是同一个概念吗?二者是何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是一个事物质和量的关系。

就质来讲是指耗费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量来讲是指劳动量的多少,即价值量。

那么,商品价值的大小用什么来衡量?这就是价值量的决定问题了。

2、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抬价值的大小,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价值的大小当然就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

又由于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如天、小时、分等),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就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l)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2)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3)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是一个重要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强调说明三点:第一,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并非指绝大部分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比如织布,有的用织布机,有的用手工或电脑,如果社会上绝大部分布匹是用机器织出来的,而很少一部分是用手工或电脑织的,那么使用机器的生产条件就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商品的价值量就由这个“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第二,“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在同样生产条件下,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比如,在同样使用机器织布的生产条件下,由于每个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有高有抵,生产经验有多有少,体力有强有弱,劳动态度有勤有做,因而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不一样的,生产同样一匹布的劳动时间也就不同,有快有慢,决定这一匹布价值量的既不能取决于快者,也不能取决于侵者,而是取决于大多数生产者或企业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431

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431

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41.[单选题]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B)成正比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答案:A解析:2.[单选题]“一带一路”中的“一路”是指:A)丝绸之路B)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C)高速铁路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案:B解析:3.[单选题]俄罗斯( )是“休克疗法”在所有制领域的体现,是快速私有化与国内资金匮乏的矛盾产物。

A)土地私有化B)证券私有化C)企业私有化D)产权私有化答案:B解析:4.[单选题]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C)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答案:B解析:5.[单选题]在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中,熊彼特提出的理论是( )A)存货周期B)投资周期C)长波周期D)创新周期6.[单选题]社会总资本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A)Ⅰ(v+m) =ⅡcB)Ⅱ(v+m) ﹥ⅠcC)Ⅰ(v+m) <ⅡcD)Ⅰ(v+m) ﹥Ⅱc答案:D解析:7.[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活动最可能产生消费的外部性?()A)学生坐在家里看电视B)学生在宿舍里聚会C)学生为了娱乐而读小说D)学生在学生会吃一个汉堡包答案:B解析:8.[单选题]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社会总产品D)社会总资本答案:A解析:9.[单选题]世贸组织取代了( )成为协调世界经贸关系的国际性组织。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C)关贸总协定D)联合国答案:C解析:10.[单选题]社会福利最基本的内容是( )A)社会服务B)社会保险C)社会救济D)社会优抚答案:A解析:所在章节:第七章第三节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答案:B解析:12.[单选题]预算线上的点表明( )。

薪酬制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薪酬制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薪酬制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薪酬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要素,对员工的绩效和工作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薪酬制度,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面对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薪酬制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1. 薪酬制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绩效和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一般情况下,采用合理的薪酬制度,能够给员工带来更多的激励,从而加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意愿,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工作积极性,有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的提高。

然而,薪酬制度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需求,采用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往往会导致员工的不满,减少员工的绩效和工作动力,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

因此,企业应该采用合理的薪酬策略,并根据不同工作类别和岗位等级制定不同的薪酬标准,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选取合适的薪酬激励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力,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2. 薪酬制度和员工动力的关系薪酬制度是对员工工作的一种直接激励手段。

通过薪酬制度的安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薪酬激励方式:(1)固定薪酬方式此种方式采用固定的薪酬水平和薪酬标准,几乎不考虑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积极性,对员工的激励程度较低,难以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力,从而比较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计件制和计时制类别此种方式采用计件制和计时制等方式,将员工的工作量或工作时间作为薪酬计算核算的主要标准,对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长有着强烈的激励促进作用,较好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力,并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3)奖励制类别此种方式采用绩效奖励、年终奖等奖励形式作为员工的主要激励手段,通过激励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力,促进员工的工作动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3. 建议和总结综上所述,薪酬制度和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与生产相关的各项指标劳动生产率等

与生产相关的各项指标劳动生产率等

与生产相关的各项指标结合TPS推进,为有效熟知掌握生产指标和员工技能,现要求各生产车间按批次、月、季度、年核定如下各项指标,生产安全部汇总。

1、劳动生产率=产量/人数·年,按年统计。

各生产车间。

汇总:杨饶例:零件车间90人,2013年生产客车823辆,则劳动生产率=823/90=9.14,即2013年零件车间每人生产9.14辆车。

当然将统计单位换成月也可以得出月度劳动生产率。

2、单位产品投入工时(SOP后)=计算期内产品投入总工时/总产量,工艺部SOP后,产成品投入工时,按批次统计,月报。

工艺,各车间。

汇总:杨饶例如:形成标准作业的量产车型6101共计100辆,零件车间90人用15天(作业时间)时间下料完成,则单位产品投入工时=90*15/100=13.5天,即每辆车在零件车间加工需要13.5天,每天工作6.5小时(工艺确定的作业时间,是基本作业时间+辅助作业时间,不含生理时间和不可控停顿时间),则单位产品投入工时=13.5*6.5=87.75h(如果不是90人参与可按实际人数折合,在作业时间确认的情况下,人数越少单位产品投入工时越少)。

3、生产线平衡率(IE关键指标)=生产线各工序时间总和/人数*节拍*100%,按车型批次为统计单位,月报。

各车间。

汇总:杨饶工序作业时间是指剔除辅助时间的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

例:根据测时资料,已知完成某施工过程需要工人消耗基本工作时间100min,辅助工作时间的比例为15%,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的比例为5%,不可避免中断时间的比例为1.5%,休息时间的比例为10%,则完成该施工过程的工人工作的工序作业时间为(D)min。

A.134B.141C.115D.118100min/(1-15%)=118 min又:一项工作的基本工作时间(纯加工时间)是4h,辅助时间占工序作业时间的比率是12%,规范时间比率为7%,则该工作的定额时间是多少小时。

利用工时规范,可以计算劳动定额的时间定额,计算公式为:作业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基本工作时间/(1—辅助时间%);定额时间=作业时间/(1—规范时间%),作业时间=4/(1—12%)=4.545(h) ,定额时间=4.545/(1—7%) =4.887(h).规范时间是工艺给出的余量。

人力资源统计学第五章企业劳动生产率及劳动效益统计

人力资源统计学第五章企业劳动生产率及劳动效益统计
1. 分子与分母在时间范围上要具有一致性. 2. 分子和分母在空间范围上也要具有一致性,即都发生于同 一企业内部. 3. 分子和分母在计算口径和范围上也必须一致,均由同一主 体发生. 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势必影响整个统计结果的可 信度。 产品产量的多种表现形式:实物量指标、价值指标、生产工 作量指标 劳动消耗量的形式: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企业全部职工、企 业生产工人
工业净产值 劳动生产率

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工业净产值 * * 活劳动消耗量 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4 按工业销售产值计算 工业销售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本企 业的工业产品,以现行价格计算,反映生产效益. 5 按新产品产值计算 以实际价格计算,分母为:研发生产新产品活劳动消耗量 6 按出口交货产值计算 以外汇价格结算,说明企业参与经济一体化的程度。 (三) 生产工作量劳动生产率
150

125
178.5
指数(%)
2 生产工人时间利用情况对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分析 月劳动生产率水平综合反映生产工人纯劳动时间的劳动效率、 劳动组织的合理程度以及制度工作工日的利用情况。 月劳动生产率水平=小时劳动生产率水平(a)*实际工作日长度(b) 实际工作月长度 (c)
q1 a1b1c1 a1b1c1 a0b1c1 a0b0c1 * * q0 a0b0c0 a0b1c1 a0b0c1 a0b0c0
第二节、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计算
一 不同的产量指标表示的劳动生产率:
(一) 产品实物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产品实物总量 活劳动消耗量
涉及半成品和外购零部件,则需将其折算。
工业产品,由于规格和含量不同,处理上有两种方法: 1 不分型号,直接汇总产量,即混合产量

农业发展的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

农业发展的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

农业发展的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决定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评估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一、农业总产值的概念与影响因素农业总产值简单来说就是农业生产中所有可量化的产品的总和。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资源配置、科技水平、农民素质等。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定义与计算方式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农产品价值。

计算方式通常是将农业总产值除以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得出。

三、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农业总产值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能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长。

四、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相互作用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农业总产值的增加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长。

五、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及农业投入等都是决定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六、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较好,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农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普遍较高;而北方地区则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七、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策略提高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管理,加大农业投入等。

八、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机制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都是农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积极影响。

工资、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研究

工资、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研究

工资、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研究摘要:文章利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对工资及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程度。

企业层面的计量结果显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是决定工资水平、劳动力成本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在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变化并非同步。

垄断行业工资、劳动力成本对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变化更加敏感,而竞争行业更倾向于“挤压”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应带来的工资水平的提高,并且不愿意为劳动生产率提高而支付更多的劳动力成本。

所有制分割状态下的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倾向于“挤压”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高工资收入、支付的高劳动力成本,而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则更倾向于提高工人工资。

关键词:平均劳动生产率;边际劳动生产率;工资收入;劳动力成本;工资差距一、引言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是经济分析中常见的两个变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受到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一直以来有观点认为名义工资的增长率应当相当于实际劳动生产率的增幅加上通胀率,该也被称为“工资铁律”。

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工资水平及其变动情况可能受到劳动力市场中其他很多复杂因素,例如市场分割等的影响,使得二者并不会处于增长率一致的理想状态。

通过研究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可以探讨影响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一致的因素。

另外,从企业角度看,其更关心的是雇佣劳动力所付出的成本。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还将研究扩展到企业付出的“劳动力成本”方面,讨论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这样,通过分别研究企业劳动生产率对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以及企业付出的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所得信息对个人实际收入水平以及企业的成本管理都可提供有益参考。

前人在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收入以及劳动力成本关系的研究中已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

张军(2012)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推导出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但该推导以一系列严格假定为前提。

他指出,在中国这一复杂经济体中,影响企业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众多,二者的理论联系并不直接。

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分析

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分析

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分析在微观经济学中,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联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工资水平的确定不仅与个体的技能和能力有关,还与劳动生产力的表现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影响这一关联的因素。

一、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工资是雇主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通常以货币形式给予。

而劳动生产率则是指单位劳动所创造的产出。

在市场经济中,工资往往是根据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和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来决定的。

而劳动生产率则取决于劳动者的技能、工作环境、生产工具和技术水平等因素。

二、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一方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往往会导致工资的增加。

当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提高时,雇主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出,从而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资来留住和激励这些高效率的劳动者。

此外,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降低单位成本,使企业更具竞争力,从而有能力支付更高的工资。

另一方面,工资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增加。

当工资水平较高时,劳动者有更大的动力去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努力工作,以保持高工资水平。

此外,高工资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某个行业或岗位,从而提高整体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三、影响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关联的因素1. 技能和教育水平:技能和教育水平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具备高技能和良好教育背景的劳动者往往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从而获得更高的工资。

2. 技术水平和生产工具:技术水平和生产工具的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生产工具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产出,为雇主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进而支持更高的工资水平。

3. 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也会影响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

当劳动力供应相对紧缺时,雇主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往往会提供更高的工资待遇。

相反,当劳动力供应过剩时,工资水平可能会下降。

4. 劳动力组织和集体谈判:劳动力组织和集体谈判也会对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产生影响。

劳动生产率概念

劳动生产率概念

劳动生产率概念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企业或个人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劳动生产率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 = 产出 / 劳动投入其中,产出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价值,劳动投入指单位时间内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首先是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和应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其次是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提供良好的培训和教育机会,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

此外,合理的劳动组织和管理也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激励员工等方法都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加企业利润。

企业利润的增加可以促进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消费能力,拉动内需,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加入国际分工和合作,提高产品的出口比重,能够进一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生产设备需要大量的投资,这对一些贫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在劳动者素质提升方面也存在挑战。

一些地区和行业劳动力素质较低,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

此外,一些企业在追求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忽视了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导致员工满意度和工作动力的下降,反而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科技进步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研究

科技进步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研究

科技进步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引言科技进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科技进步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广度和深度,并提出一些相关观点。

一、科技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影响科技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动化与机械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与机械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的引入可以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2. 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管理和生产方式。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调配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3. 高新技术的推广:高新技术的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和工具,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二、科技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间接影响除了直接影响外,科技进步还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一些间接的影响:1. 教育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促使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发生变化,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人们在面对科技进步时,更加重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这种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 创新能力的增强:科技进步激发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不断地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科技进步与劳动生产率的相互作用关系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科技进步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1. 科技进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技进步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技术,使得劳动力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同时,科技进步还促使企业进行生产方式的改革,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2.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科技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实现更高的产出。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经济学中常被提及的概念。

它是评估一个国家或者企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简单解释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开始,通过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回顾其理论模型,以及分析其对经济和个人发展的意义。

一、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或生产的产品数量。

简单来说,它可以衡量一定劳动投入所实现的经济产出,是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资源配置、生产工具和管理方式等。

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生产方式不断涌现,使得工人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或者提供更多的服务。

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很多重复性劳动可以被机器替代,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都会对个体的劳动创造力产生直接影响。

一个掌握了先进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往往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个人和国家应该注重教育和技能培训,并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生产工具的改进也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配置决定了生产效益的高低。

资源的流动和利用效率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工具的升级和改进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采用更高效的机器设备、创新的生产工艺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生产力水平。

二、劳动生产率的理论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该模型描述了劳动、资本和技术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关系,揭示了劳动生产率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关联。

价值量的计算题及其公式理解

价值量的计算题及其公式理解

价值量的计算题及其公式理解
一、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
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或多少。

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时间。

分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

1、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

即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同样的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少;反之,劳动时间越多。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假设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为原来的一半(50%),则商品的价值量=原价值量×50%。

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假设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则提高后的价值量=提高前的价值量/(1+x%)。

二、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
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质商品的数量
1、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减少;反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

所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价值总量不变。

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定量研究

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定量研究

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定量研究引言:工资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劳动生产率则是决定工资水平的关键因素。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者们一直对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寻找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本文旨在通过搜集并分析相关数据,探讨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对这一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

一、理论背景1.1 工资水平的定义和测量工资水平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工作获取的报酬,可通过 GDP 和总就业人数来计算。

1.2 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和测量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或产出,可通过 GDP 与劳动力投入量的比值得出。

二、文献回顾2.1 前期研究的主要结论过去的研究显示,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即劳动生产率越高,工资水平也相应提高。

这一关系可能是由于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从而提高了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

2.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前期研究主要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使用的数据包括国民账户数据、劳动力调查数据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差异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三、数据与方法3.1 数据的选择和处理本研究选取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数据,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

3.2 方法的选择和实施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本文将劳动生产率作为自变量,工资水平作为因变量,同时引入其他可能影响工资水平的控制变量,如教育水平、技能水平等。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4.1 回归结果概述根据实证结果,劳动生产率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是正向的,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推动工资水平的提升。

4.2 影响工资水平的其他因素除了劳动生产率,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劳动力市场机制等因素也会对工资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控制这些因素后发现,劳动生产率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仍然存在并保持一定的强度。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5.1 结论总结本文通过定量研究证明了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正向关系。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促进工资水平的提高。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投入所能创造的产出数量。

简单来说,就是用同样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投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它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劳动生产率,分别是劳动力素质、劳动组织和技术创新。

劳动力素质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劳动力素质包括劳动者的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等。

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生产和管理的要求。

技能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专业知识的积累可以提高劳动者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提高劳动力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劳动组织也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高效的劳动组织可以使劳动力合理配置和协调,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产生。

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力的潜能,减少工作重复和环节冗余,提高生产效率。

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可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优化劳动组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不断涌现,使得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和交流,使得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劳动力得以更好的协作和竞争。

技术创新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提高劳动力素质、优化劳动组织和推动技术创新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个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优化劳动组织的运作,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我们才能够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作为每一个个体,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解析

2.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解析

2.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解析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撰写:概述部分旨在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概念框架。

本文将探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

通过解析这两个概念的相互作用,我们希望尽可能清晰地展现劳动生产率如何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以及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如何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的货物或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它是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经济体或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则表示人们对商品使用价值的评估,它是由商品所具备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决定的。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进一步理解经济运行中的规律与机制。

通过分析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商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并在经济决策中提供参考。

此外,通过研究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我们也可以深入理解价格形成的机制以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解释劳动生产率的概念,探讨其如何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然后,我们将详细分析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并给出相应的案例和实证数据支持。

最后,我们将总结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的关系以及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并对其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意义进行讨论。

通过对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经济理论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产和消费活动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参考以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以及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这两个主题展开分析。

如何理解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如何理解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①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②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③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④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注: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①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解释: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则这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所以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例如: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远远大于生产一支圆珠笔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一辆汽车的价值量远远大于一支圆珠笔的价值量。

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短,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所以,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如:生产一辆汽车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那么,一辆汽车的价值量就变小了,表现为一辆汽车的价格下降。

(理解这一问题,还必须搞清楚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②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解释:首先要注意此问题的“个别”这一关键词(是“个别”而不是“社会”)。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因此,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例如:生产同样的一辆汽车,甲企业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是100个小时,乙企业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是200个小时,而绝大多数企业耗费的劳动时间是160个小时,那么一辆汽车的价值量就由绝大多数企业耗费的劳动时间160个小时来确定。

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了,如果社会劳动生产率没有变化,那么,随之而来发生变化的是个别劳动时间而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根据上述道理,所以,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单位产品成本与劳动生产率

单位产品成本与劳动生产率

单位产品成本与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与劳动生产率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的指标之一。

单位产品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而劳动生产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或产出。

一、单位产品成本的影响因素1.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到产品中的原材料的费用。

直接材料成本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单位产品成本。

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那么单位产品成本也会随之上涨。

2.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到产品制造中的劳动力费用。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劳动力技能水平以及薪酬水平等因素都会对直接人工成本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单位产品成本。

3.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间接材料费用、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间接费用等,这些费用不直接参与到产品制造过程中,但是对整个生产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制造费用的增加会导致单位产品成本的上升。

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1.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2. 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素质是指劳动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能力。

高素质的劳动力通常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3. 组织管理:良好的组织管理可以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也能够促进团队合作,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4. 劳动条件:良好的劳动条件包括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充足的休息时间等。

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投入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单位产品成本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单位产品成本与直接人工成本有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降低直接人工成本,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来降低制造费用,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年龄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年龄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境和技术变革。
稳定性与忠诚度
中老年员工通常更加稳 定,对企业的忠诚度也 更高。他们往往能够在 企业中发挥重要的角色 ,维护企业的稳定运营

04
行业和地区间差异分析
行业间年龄与劳动生产率差异
不同行业对劳动者技能、经验和知识的 要求不同,导致年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 系存在行业差异。
在一些技能密集型行业,如航空航天、医疗 等,劳动者的技能和经验对劳动生产率影响 较大,因此年龄较大的劳动者可能具有更高 的劳动生产率。
中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 作经验和人生阅历,能 够为企业提供宝贵的建 议和指导。
技能传承
中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 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年轻 人,促进企业技能传承
和发展。
体力和精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 年人的体力和精力可能 逐渐下降,对劳动生产 率产生一定影响。同时 ,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 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环
不同行业和职业存在差异
不同行业和职业对劳动者的技能、经验和体力要 求不同,因此年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也存在差 异。
个体差异的影响
除了年龄因素外,个体差异如教育水平、健康状 况、工作经验等也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
政策建议及企业实践指导
01
制定针对不同年龄 段的就业政策
政府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劳动者制 定相应的就业政策,促进劳动力 资源的合理配置。
• 劳动生产率计算方法: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比较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 值劳动生产率等。其中,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同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反映 该部门当年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 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工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与 同期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之比,表示每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工业增加值。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图表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图表


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的产生
7
(1)偶然的物物交换(第一次社会分工后)
2只羊 1把石斧(等价物) (公式)
注意点:①此时的交换为什么是偶然的? ②等价物:是在商品交换中,用来表现其他“某 种”商品价值的商品。
8
(2)扩大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25
辨析题:
“货币的产生,使商品的内在矛盾更加深刻了。”
答:(1)商品的内在矛盾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 盾。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又拥有价值,商 品生产者要获得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商品交换成功,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解决了。(2)在货币产生 以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这时, 内在矛盾就已经 存在了。货币产生之后,商品交换表现为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样, 商品内在的使用 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3)在商品 流通条件下,商品生产者首先必须把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人卖了 之后,却不能马上就买,这就相应地会使另外的人卖不出 去商品,可见,货币的产生是买和卖分离,这使得商品的 内在矛盾更加深刻了。(4)因此,上述观点是正确的。
26
27
5
(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请同学们用几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第13—15页上 的相关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其产生经历了几个阶段? ●什么叫一般等价物? ●金银为什么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
6
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可见,货币的产生是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分不开的,要研 究货币的产生,就得研究商品交换的发展历程。那么,纵观 商品交换的发展,亦即货币产生的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M商品在2008年的价值总额=100亿×(1+10%)=110亿; 价格总额=100×(1+10%)×(1+10%)=121亿
6、(2008海南卷)上个世纪90年代末,某国中西 部出现了罕见的灾害天气,导致该地区玉米产量 比预计下降了53%,造成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 玉米价格的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 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这说明( )
需求量才1万7000吨。 材料二: 因金融危机,欧洲国家纷纷取消太阳能补贴,国外 订单锐减,多晶硅价格从去年8月的每吨300万元暴跌至现在的每
吨55万元,匆忙上马的多晶硅企业将如何生存?
(1)结合材料一多晶硅价格变动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2)现聘任你为某多晶硅企业的发展顾问,请你为企 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种商品
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价格
需求量
互补品 上涨
下降
下降
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4、(2007宁夏卷) 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
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如果
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D ②乙商品的需
求量增加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求量增加
• 人们购买减少 • 人们购买增加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对消费有影响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 的反方向变动,这就是需求法则。
不同商品 的需求量对价 格变动的反应 程度不同
在经济学中,将商品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动 的反应程度称之为需求的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 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8、2008年8月3日,某市居民发现瓶装液化 气价格已经从三月份的110元一瓶涨到130 元一瓶。液化气涨价带来“厨房困惑”: 现在烧什么最划算?
(1)气价上涨对不同收入家庭的生活影响 有什么不同?
(2)面对“厨房困惑”,使用瓶装液化气 的居民可能的选择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正比
反比 (单位商品)
价值量
无关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反比
不变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
价值总量
(价值量*商品数量)
反比
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 正比
“蒜你狠 “
“豆你玩”
思考:你认为大蒜价格的飙升对你的
大蒜消费有何影响?你是如何根据价 格变化进行消费的?
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商品价格上升 • 商品价格下降
“蒜你狠 “
“豆你玩”
思考:大蒜价格为什么飙升?
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卖方 市场
价值规律
价值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买方
社会劳动生产率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市场
1、(2007年全国文综Ⅱ)假定生 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 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 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 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
价格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供过社于会求资源 价格下跌 流入这个 部门
生产扩大
社会 资源 流出 这个 部门
获利减少
生产缩小
获利增加 价格上涨 供不应求
自发的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2、提高劳动生产率
商品交换以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 行等价交换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社会 生产力的提高
• (1)对高收入家庭而言,由于生活必需品 的消费在其全部消费中所占比重不大,气 价上涨对其生活的影响比较小;但对低收 入家庭来说,生活必需品的涨价会使他们 的生活更为艰难,加重经济和精神负担。
• (2)①继续使用,增加“烧”的费用支出, 因为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 比较小 。②减少对瓶装液化气的使用,增 加电、蜂窝煤的使用,因为在可以相互替 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 消费者可以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
④丙商品的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情境体验
多晶硅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和电子信息产 业
情境体验
材料一:多晶硅,作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工业原料, 中国2006年的总产量才只有87吨,与市场需求的缺口差上万吨。
价格从原来的20美元/公斤飙升到了300美元/公斤。 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 模达到3万吨/年,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总规 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而2008年我国多晶硅的总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 动时间
改进技术 改善经营管理
使自己产品在价格竞争 上有优势。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适应市场变化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如何 形成
价格
有何 影响
供求影响 价值决定
影响生活 影响生产
5、(08全国文综合四川卷第24小题)假设某国 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 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 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
3、根据价格影响需求的理论,不同 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在下列图示中(横轴Q为需求量,纵 轴P为价格)能够反映价格变动对高 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影响的是
P
P
P
P
BQΒιβλιοθήκη AQBQ
C
Q
D
两种商品功能相同或相近、满足同一需要—替代品
互替品
一种商品
价格
需求量
上涨
下降
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增加
两种商品组合才能满足人们需要——互补品
价是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D别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2007年,某商品价值为1
元.20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
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
B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价值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A.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 品
B.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 品
C.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D.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

7、( 07海南卷)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 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 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 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 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 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 求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