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注意
教育心理学_第三章_注意
![教育心理学_第三章_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75f20410915f804d2b16c16c.png)
我们在阅读章回小说往往爱不释手,可能注意到 作者常常在描写关键而紧张的情节时,会突然写 道:“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是什 么原因?
(2)个人的知识经验。
自身了解的或经验过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 注意。
(3)个体当时的心理生理状态。
(二)有意注意
1、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
首先,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虽属两种性质不同的 注意,但它们在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中都是需要的。
其次,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是 可以互相转化的。
(三)有意后注意
1、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后注意是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
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 特征。如它有自觉的目的,这类似于有意注意。但它 又不需要意志努力,这类似于无意注意。
一、注意的稳定性 二、注意的广度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一、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所感受的事物或所从事的活动上,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品质。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条件:
●客体的复杂性。
●主体的积极性。
●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
●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
我国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特点: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小 学阶段发展速度快,幼儿阶段和中学阶段发展较慢。
(二)过滤器模型图示
(三)过滤器模型的主要观点
注意类似于滤波器,它的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筛选, 从而防止容量有限的通讯通道超载。
选择性装置使人能从几个有物理差别的同时性信息 中知觉一个信息。
滤波器是基于感觉特征选择信息的,同时也是按照 “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注意课件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注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a4860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3.png)
第三十一页,共33页。
1. 小红在听爸爸讲故事,听的聚精会神,突然,她的小狗跑来了
,她对小狗的注意属于( )B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注意分配
2.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
。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D)
A.注意的选择性
第十三页,共33页。
(二) 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
❖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意的一 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
第十四页,共33页。
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
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3岁幼儿能够集中 注意3~5分钟左右,4岁幼儿注意可持续10分钟 左右,5~6岁幼儿注意能够保持20分钟左右。
第十二页,共33页。
第二节、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一)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 ❖ 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
性。在众多的信息刺激中,注意的选择性表现 为偏向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对另一类刺 激注意得少。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 兴趣和情绪引起的 2.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 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4. 刺激物的特点:鲜艳、多变的事物容易成为 幼儿选择的对象。
有意注意是幼儿能自觉控制的注意,它服从于我们 的生活、学习。 在良好的教育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 钟左右,4岁幼儿注意可持续10分钟左右,5~6 岁幼儿注意能够保持20分钟左右。
第八页,共33页。
在幼儿园,孩子们看到老师带来一幅漂亮
的挂图,会不由自主的围过来看,就是
(无意注意)
但是一段时间后,孩子们没有兴趣了,这时
第三章 注意 认知心理学(课件)
![第三章 注意 认知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f43c87360cba1aa811dadd.png)
*选择性注意研究(4)
• 蒙布莱(Mowbray,1953)进一步研究发 现: 让被试同时注意两种信息。被试收听一个 故事,与此同时安静地阅读另一则故事, 其内容与录音呈现的故事毫无关系。然后 让被试做一项测验,了解其对两个故事理 解的情况。几乎所有的被试对第一个故事 的理解比对另一个故事的理解要好的多。
大量刺激 中一次一 个方式进 行。
输入
感觉登记
选择性过滤
觉察器
短时记忆
记忆时间很短,但内容是最
初刺激的精确表象;在感觉
登记中刺激受到前注意分析, 它决定刺激物理特征;
过滤器决定哪
些刺激接受进 一步加工。
只有通过选择
性过滤器的刺
激,我们才能 “知晓”
反应
演示
实验依据
实验技术:双耳同时分听技术(不附加追随 程序)
2、中枢能量及其分配
Kahneman的容量分配模型
支持性实验一
Johnson & Heinz(1979)设计双耳同时分听 的追随靶子词实验。
在实验中设置了4个条件: a.感觉可辨度低条件:两类词都由男生读 出; b.感觉可辨度高条件:靶子词由男生读出, 非靶子词由女生读出; c.语义可辨度低条件:两类词同属一个范 畴; d.语义可辨度高条件:两类词分属不同范 畴。
inhibitionposner与cohen采用典型的返回抑制研究范式如图在屏幕中央并排出现三个大小相同的小框中间小框内有注视点要求被试始终盯住注视点接着外侧某一小框迅速闪烁一下通常是变亮叫线索化以吸引注意此即对外侧小框的线索化该线索常被称为外周线索主要是为了和后面出现的中间线索相区分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对中间小框线索化该线索被称为中间线索centralcue使注意脱离外侧小框而被吸引到中间小框最后靶子出现在某个外侧小框要求被试迅速做出反应按键或眼睛扫视
第3章 注意
![第3章 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1facc8a60029bd64783e2c87.png)
第二节:选择性注意
一、两种研究范式: 追随作业 双耳分听
影响信息选择的因素
(一) (二) (三) (四)
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实验一) 刺激物的语义联系(实验二) 作业的相似性 作业的熟悉性
影响信息选择的因素
实验一
用双耳分听范式,让被试听3对词,如7-3 4-2 1-5.其中7.4.1, 依次呈现给左耳,3.2.5依次呈现给右耳。每对数字达到两 耳的时间相同;前后两队数字之间的间隔是0.5s。 要求被试按自己选定的顺序把听到的数字报告出来。结果大 多数被试先左耳,后右耳。 如果要求被试按时间呈现的顺序报告数字,结果准确率降低, 间隔0.5s 是正确率20%;2s时正确率50%。 即物理特性惹人注意的占优势。
不管是双听实验还是双听追随实验,被试只 能注意到一个通道,一般是追随通道的信 息,而常常无法报告或觉察另一个通道的 信息。
过滤器模型无法解释的事实
(1)鸡尾酒会效应
…
Anny…
…
(2) Gray & Wedderburn 的实验(1960) 6 JEC 9
OB 2 TIVE
追随耳 3 AUNT 4 DEAR 5 JANE
实验结果p124图结果的解释第一个字母出现之前之后的时间资源分配的策略?持久性倾向新异刺激?临时性意向当时注意的任务?对容量要求的评价分配的合理性?唤醒水平高低情绪状态anderson等1987的实验被试35岁儿童程序看电视中屏幕上插入声音和图片干扰结果儿童凝视时间越长越抗干扰
第三章 注 意
本章内容
影响信息选择的因素
实验二:语义联系对注意选择的作用。
Gray等人用双耳分听范式,两耳接受的单词可以构成一个有 意义的句子。如呈现给左耳是:6——老鼠——2,呈现给 右耳的是:吃——9——奶酪。 要求被试把自己听到的数字报告出来。 结果:老鼠吃奶酪;6——9——2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aa31752eee06eff9aff80715.png)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 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 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新事物、突然巨响)。无意注意是任何动 物都有的初级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 1.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声音、颜色相对强 度);(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 动静特点等);(3)刺激物的新异性(新奇的刺激容易吸引人 的注意,而刻板的、千篇一律的、多次重复的习惯化刺激不易 吸引和维持注意)
根据刺激物的特点,在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刺激物的强度对注意的影响,教师改变说话声音的大小 和快慢,突出重点,加强语气并辅以必要的手势以吸引学生的无 意注意,如果上课时学生的注意涣散,不注意听课,教师可以暂 停讲课,这种暂停讲课的行为比责备学生更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 注意。根据刺激物的新异性对注意的影响,教师讲述教材是每次 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变更讲述的方式,同时,讲述新内容又 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这 样,不仅可以从外部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可以长时间的维持注 意。 2.人本身的状态 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物引起的,但也取决于人本 身的状态。同样一些刺激物,由于感知他们的人本身状态不同, 可能引起有的人注意,而引不起其他人的注意。属于人本身的状 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和兴趣: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机体的、物质的、)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 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最早进行注意范围实验的是汉密尔顿 (Hamilton,1859)。注意广度的另一种形式是感知在时间上分 布刺激物的广度。一般来说,刺激物的数量越多,呈现速度越快, 判断的错误就越多,而且越趋向于低估。 注意的范围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知觉对象的特点 在知觉任务相同时,由于知觉对象的特点不同,注意的范围 也会有很大变化。即,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的越有规律,越能 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5e936b312cc58bd63086bdea.png)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选择题)二、注意概述(选择题、简答题)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选择题)四、注意的品质(选择题、简答题)五、注意的认知理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2、意识的种类(1)非意识过程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入意识。
例: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觉知。
但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当个体无法用意识来解释其某些行为时,个体才会意识到无意识信息的存在。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①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
例: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问题,或与他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动作,如挠鼻子等。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被试所听的材料包含了一些歧义词,其含义并不确定,如bank 可以指河岸,也可以指银行,当bank出现在追随耳(要求听内容的)时,非追随耳(尽量避免听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的单词,如money或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
③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信息加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正确感受刺激的位置等信息,但都声称自己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而没有意识到对刺激的某种加工。
认知心理学 第3章 注意
![认知心理学 第3章 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93b7e8f99e314332396893d3.png)
• 表明当有意义的材料由追随耳转到非追随耳时,被试会将 注意转向另一耳朵,表现出对意义的追随。
二、注意的衰减模型
该模型是Treisman(1964)年根据 追随实验中对非追随耳信息的信息也可 以得到加工的实验结果,对过滤器模型 加以改进的结果。
(一)基本思想
过滤器的作用是减弱信息的信号,受到衰减
(三)支持过滤器模型的实验证据
1. Broadbent 的双耳分听实验 2. Cherry 的双耳分听实验
Broadbent 的双耳分听实验 实验设计: 通过耳麦给被试两 耳同时放音,但每只 耳朵所接受的刺激信 息是不一样的。如右 图所示。通过实验考 察被试反应信息与双 耳接受信息的关系。 从而了解被试注意的 特点。
的信息仍可以进行高级加工。 已经贮存的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仍有不同的 兴奋阈限,衰减的信息也有可能激活一些兴 奋阈限很低的信息。
追随耳
非追随耳
物 理 特 征 分 析
选 择 性 过 滤 器
。。 。。 。。 。。 。。
意 义 分 析
反 应
衰减模型简图
(二)衰减模型与过滤模型的不同点:
对刺激信息 的加工方式
Broadbent过滤器模型
感觉
登记
选 择 性 过 滤 器
容量有限的高级 心理加工(知觉)
反应
长 时 记 忆
(二)过滤器模型的特点:
1. “过滤器”位于语义分析之前,即信息 加工的初级阶段; 2. “过滤器”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 3. 刺激信息的物理特性决定它能否通过过 滤器,个体的知识经验等对刺激信息的筛选 并不起作用。
左耳
6 2 7
右耳
4 9 3
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在这样的实验中通常 采用两种应对策略: 1、 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听到的 信息;再现正确率为65%。 2、以双耳同时接收信息的顺序成对地再现信 息,如6,4;2,9....正确率为20%。
第三章注意
![第三章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37c42eb828ea81c758f578ab.png)
请大家看下面的图,看完后请 回答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 的总和是多少?
9
5
3
7
问题:图上写着什么数字? 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5,3,7 总和:24
另外的几个小问题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5
3
7
9
为什么在众多的人群中 我们能一下子看到熟悉 的脸?
例如,儿童在看电视时其注意完全被电视 画面与故事情节吸引,预先根本就没有学习的 目的,也不用强迫自己去集中精力,这便是一 种无意注意。
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 个小脸?
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客观刺激物本身如果具有较
强的某种物理特性,那必将是造成人们去无意注 意的重要原因。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 注意稳定性。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如果注意的对象内容 丰富,复杂多变,注意就容易稳定。反之, 如果内容贫乏单调和静止的对象,那么就 难于维持稳定的注意。
2、活动多样化。在复杂而持续时间长的 活动中,必须适当安排变化活动的内容和 方式,才能维持稳定的注意。
为什么在琳琅满目的书 籍中我们最先发现喜欢 的图书?
我们的大脑能够在众多 的事物中进行选择,对 事物分配不同的注意。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的生理机制 三、注意的功能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 1、指向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瞬间,选择了某个对象, 而忽略了另外一些对象。(方向)
第三章 注意的概述(教学简单版)
![第三章 注意的概述(教学简单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ac4ea7551810a6f52486ea.png)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以及培养方法
注意是一座门,凡是从外界进入心 灵的东西都要经过它。 ——乌申斯基
第三节 注意的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P47)
“心理活动的第一 道门户 ”
生活中的运用:
1)公路上的交通灯,
2)液化气泄漏
3)广告心理学 “广告首先要抓住受众 的眼睛和耳朵。”
举例:心理学家难住心算家
●眼睛看黑板上的一 段文字,同时耳朵录 音机放出的一段文字
●朗读一段课文,同 时用笔写另一段
●朗读一段文字,同时做 简
单的数学题
●左手画椭圆,右手画梯 形
●有史料记载,一位法国 学者当众表演,能够边朗 诵诗歌,边做数学运算。
(2)影响注意的分配的条件:
A.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 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第三章 第三节 注意的概述
1、注意的广度
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觉察到的事物的数 量.
案例分析:
爸爸妈妈带着5岁的小明逛动物园,爸爸和小明比 赛数猴子、数老虎、数孔雀……结果每次都是爸爸赢 ,爸爸想教小明一次数五个,数三个,数两个,可都 是教不会,知道为什么吗?
四、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1)定义::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
4、注意的转移
(1) 定义: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 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判断:
幼儿正在听老师讲故事,突然另一个老师 进来找东西。这时,幼儿的眼睛一齐转向这 位进来的老师,想一想,这是不是注意的转 移?
(2)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
◆注意的转移:根据新任务的要求,将注意转向新的 对象或活动。(主动的、有目的、任务要求)
局限性 有效的活动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注意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26d4e7c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5.png)
采用加工方式得不同导致判定速度得不同
被试在不同范畴条件下所进行得自动加工,就是在长期得 实践中分辨字母和数字得结果
Schneider & Shiffrin,1977b
– 实验方式:给被试视觉呈现一系列字母; – 被试任务:要求被试搜寻目标字母,目标字母得
两种注意模型得比较
知觉选择模型——早期选择模型—— 知觉选择——觉察/识别之间
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 反应选择——识别/反应之间
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得比较
不同点:
(1)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得位 置
(2) 注意得知觉选择模型研究得就是集中性注意,而注意 得反应选择模型则反映得就是分配性注意
争论仍在继续。。。。。。。。。
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Treisman,1960,1964)
内容: 1、 Treisman认为,过滤器不就是只允许一个通道得信息
通过,其余通道得信息也可通过,只就是受到衰减,强度减弱。 2、 已贮存得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即意义分析)有不同得兴
利用追随程序双听技术
实追随耳和非追 随耳时,被试会不顾主试得事先规定(即复 述追随耳所听到得项目),而去追随意义
实验推论:
这种现象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得信 息都能通过得前提下才能实现,即人可同时 注意两个通道得刺激
两个模型得比较
相同:
出发点: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容量有限,需要过滤器来调节; 过滤器位置:都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得意义分析之间; 过滤器作用: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得知觉分析水平
两种加工过程(Schneider & Shiffrin, 1977)
注意PPT
![注意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a2e77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5.png)
❖ 3.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以同样的强度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 或活动上的特性。( )
❖ 4.“一目十行”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
❖ 五、问答 ❖ 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是什么? ❖ 2.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 3.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 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合理的组织活动,分配时间 稳定的间接兴趣 坚强的意志力
(四) 注意的种类
3. 有意后注意
(1)什么是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
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 活动的自动化
❖ 2.知觉者的经验。知觉者的经验越丰富,就越善 于把所感知的对象组成一个整体来感知,因而注意 的范围就越大。
❖ 3.知觉者的活动任务。知觉任务越简单,注意范 围就越大;知觉任务越复杂,注意范围就越小。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TCI G AHNE
图1
TEACHING 图2
(四) 注意的品质
2. 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将注 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
•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 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 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保持 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图形, 你看到了什么?
注意的起伏
❖ 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 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7 9
5 3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872ef10016fc700abb68fc12.png)
本章要点:
注意的概念与功能 意识的概念与功能 注意的种类与品质
注意与意识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意的概述
1、注意的含义和特点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点:
①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 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②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 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
激发兴趣 ; 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 ; 排除干扰,创设良好的活动条件 。
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
志努力的一种注意形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 形式,它兼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注意 的特点。
四、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叫做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同一 时间内所能清楚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多少的 特性。 注意范围的影响因素 : 知觉对象的特点 知觉者的活动任务与目的 知觉者的知识经验
8、 想干的事情很多,却不能专心于一样事情 9、 听课时常呵欠不断 10、说话时,有时会无意识地说出其他的事情 11、在等人时,感到时间长得难熬 12、对刚看完的笔记会重新阅读好几遍 13、读书不能坚持两个小时以上 14、一件事做得时间太长后,就会急躁地希望早点 结束 15、学习时,对周围人的说话声听得很清楚
课堂实验:注意的动摇
请注视下图3分钟, 在注视时请不要把它想 象成任何实际物体
(三)培养转移注意的能力 (四)扩大注意的范围 (五)培养注意的分配能力
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如何运用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创设有利于教
学的环境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明确目的任务,
认知心理学-注意
![认知心理学-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53d96d2a5ef7ba0d4b733b0a.png)
级分析的实验结果,对过滤器模型加以改 进,提出了衰减模型。
• Gray & Wedderburn (1960)和Treisman (1964) 的实验表明信息的选择取决于材 料的语意关系。当同时输入的信息具有 某种语意关系时,人们不仅能从被注意 的通道中获得信息,而且也能从未被注 意的通道中获得某些信息。
第二节 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一)双作业操作研究中的一些发现
• 不同通道的作业会优于同一通道内的作业 • 追随作业越容易,非追随作业完成得越好 • 生手(8%)比专家(67%)的双作业操作要差
被试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的活动效果,依赖于两种作 业是否相似、作业本身的难易程度以及个人的技能、
练习等因素。
(二)中枢能量理论
第三节 自动化加工
一、两种加工过程
1.控制性加工: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注意 的加工,受人有意识的控制。其容量有限,可 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2.自动加工:自动加工是一种不受人意识控 制的加工,无须应用注意,没有一定容量限制, 一旦形成难予改变。
3、过滤器模型无法解释的事实
(1)鸡尾酒会效应
…
Anny…
…
(2) Gray & Wedderburn 的实验(1960)
6 JEC
9
OB 2 TIVE
3 AUNT
4
追随耳
OBJECTIVE DEAR AUNT JANE
DEAR 5
JANE
• 表明非追随耳的信息也能得到一定的识别
(3) Treisman 的实验 (1964)
1、中枢能量理论的主要观点
Kahneman(1973): 《注意与努力》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注意PPT课件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注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b393f9453610661fd9f46c.png)
2021
7
一 选择性注意
挑战一: 如何解释鸡尾酒效应?
挑战二:来自牛津大学的两名学生的实验 Gary和Wedderburn (1960)双耳实验中的有意义材
料
➢ 左耳:“Who 6 there”
➢ 右耳:“4 goes 1”
结果:被试先报告“Who goes there”,然后再报告 “461”,即被试报告刺激的顺序受到材料意义的影响。
的注意,不能仅仅通过姿势或视线的方向来识别注意的对象。 基于位置的注意(前置线索):注意如何定位到一 个空间和 位
置上。 基于客体的注意:当注意定位到某个客体时,注意的提高
效果会扩散到整个客体上。
2021
18
特征整合理论:客体图像加工分为两个阶段: 前注意阶段和集中注意阶段
前注意阶段:将刺激的基本特征进行空间提取,并将各 个特征在各自的“特征地图”上进行编码;
2021
8
一 选择性注意
(二)中期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 代表人物:特瑞斯曼(Terisman,1964) 主要观点: (1)过滤器并非全或无; (2)并非只允许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非追随耳的信号只是衰减了,部分信 息仍能得到高级加工。
2021
9
一 选择性注意
(二)中期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
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激 活阈限低,如自己的名字,火警信号等,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耳的 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一)早期过滤器模型
实验证据: (2)双耳分听技术:Cherry,1953 采用追随耳技术 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一个耳朵听到的材 料。 结果: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 实验结果说明
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因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工、 处理;
第三章 注意(、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 注意(、练习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6a8b4aa76e58fafab003e3.png)
第三章注意教学要求:1.了解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分类、青少年注意的特点。
2.掌握注意的规律、注意分散的防止、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3、.掌握注意的品质及青少年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第一节注意概述二、什么是注意( 一 ) 注意的概念定义: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三、注意的特征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和注意的集中性。
(一)注意的指向性:定义:~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二)注意的集中性:1 、定义:~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2、两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基础;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发展。
3 、注意与心理过程( 1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因为它没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它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
没有心理活动就谈不上有注意。
( 2 )注意贯穿到各个心理过程的始终,保证心理过程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
没有注意就没有心理活动。
注意与心理过程是谁也离不开谁,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四、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一)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略讲)(二)注意的外部表现1 、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2 、无关动作的停止。
3 、出现生理性变化。
(如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其内部的心理活动状况,但要慎重,还应根据学生平时的一贯表现来综合分析判断。
五、注意的生理机制(略讲)1. 注意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密切联系2. 定向反射所引起的大脑皮层上的优势兴奋中心是注意最主要的生理机制3. 大脑皮层额叶对调节有意注意起着重要作用第二节注意的种类、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一、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的目的性以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
![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113056759b6648d7c1c746f4.png)
• (二)根据注意有没有自觉目的性和意 志努力。
•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既没有自 觉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
• 有意注意: 也叫随意注意,具有自觉的 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 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类型
没有 不需要
强度、新异性 客观条件 对比关系、运动变化
产
需要、兴趣
1.
生
情绪和精神状态
2.Βιβλιοθήκη 条 件主观条件知识经验
3.
4.
有意注意 有
需要
培养间接兴趣 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合理的组织活动(把智力活 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性质
局限性 有效活动
低级、被动、不学而 能
高级、主动、学而能
难以持久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目的性
无 有
有意后注意
有
意志努力
性质
不需要
低级、自发的
例如
窗外的歌声
需要
高级、自觉的
学习、听课
不需要
最高级、自觉性程度很强
电脑打字“盲打”,打 毛衣不用看
第二节 注意的规律性
一、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程度 3.刺激物的对比程度 4.刺激物的活动变化状态
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无论干什么事,不能漫不经心!” 培养自己注意力的可靠途径就是训练自己能在各式各样的环境条件 下都专心学习或工作。一旦确定了要干的事,你就有计划有目的集 中注意力,去干好要干的事,不受其它刺激的影响和干扰。据说毛 泽东主席青少年时为了自己的注意力,就常到繁华闹市去读书,而 且能不受周围的影响。坚持无论读书学习,还是干事情,都把它们 当作锻炼注意力的机会和场合,经常训练就会逐步形成良好注意的 习惯。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注意课件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注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4b047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a.png)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注意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的内容,主题为“注意”。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第一节“注意的基本概念”和第二节“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我们将详细探讨注意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以及幼儿在注意方面的发展特点和相应的教育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注意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 了解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能分析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3. 学会运用教育策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注意的类型及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重点:注意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同学们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共同点,引导同学们关注“注意”这一主题。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注意的基本概念、类型、影响因素,以及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析一个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让同学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关于幼儿注意力的题目,让同学们学会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同学们分组讨论,针对一个注意力问题提出教育策略。
六、板书设计1. 注意的基本概念、类型、影响因素。
2. 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3. 注意力教育策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幼儿注意力问题的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见附件。
2. 课后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幼儿注意力训练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同学们对幼儿注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实践操作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方法,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同学们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
![基础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dc80dd1f0b4c2e3f572763cd.png)
(4)人的情绪状态。
二、有意注意 1、概念: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 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稳定的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
4.坚强的意志力。
三、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 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 意。 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第四节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有限时间 内所能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范围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制约,这些因素主要包 括以下几方面:
1.知觉对象的特点。注意对象越相似,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 越能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知觉者的经验。知觉者的经验越丰富,就越善于把所感知的 对象组成一个整体来感知,因而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3.知觉者的活动任务。知觉任务越简单,注意范围就越大;知 觉任务越复杂,注意范围就越小。
注意的品质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 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注意稳定性 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 性是指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学生注意能否长久保持稳定,与以 下因素有关: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活动的组织安排。 3.人的主体状态。
一堂公开课
今天是初一英语的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 漂亮艳丽的新衣服提前来到教室,用早已准备好的 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开始上课了, 林老师显得镇静自若,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 并鼓励大家要再接再厉。在正式讲课中,林老师言 语平静、流畅,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她便加 快了速度,对讲课内容也不予重复。正当林老师专 心致志的讲课时,偶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小差, 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 上课。一节课很快过去了,林老师从容的走出了教 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 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 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 • 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看书,用手指着) • 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游戏)
第四节 注意的规律与幼儿活动
方向
强度、紧张度
视盲现象
二、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的功能
1. 选择功能 2. 维持功能 3. 调节功能
(挑衣服)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1.知觉
注意的对象,知觉清晰完全 是知觉发展的指标
2.记忆
进入长时记忆
3.坚持性
发展坚持性行为
4.学习活动
学习效果
第二节 趋势
1、发展表现
• 注意活动本身性质的变化 • 注意对象的变化
• 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 • 基本条件:同时进行的活动中至少一种非常熟练,达到自
动化 • 要求:培养幼儿有意注意及自我控制能力
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之对其中一项熟练 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密切联系
• 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 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 无意注意
指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
• 有意注意
指有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2岁以后,有意注意开始萌芽。
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特征
定向、选择——选择——有意无意
一、新生儿注意的特征
1、定向性注意出现
在适宜的觉醒状态下,外界刺激引起全身反应
同时出现的刺激不宜太多 采用幼儿喜欢的方式扩大他们的注意范围
3、注意的稳定性 4、注意的分配
1、注意的选择性 2、注意的范围 3、注意的稳定性
• 持续时间 • 3岁—6岁:3-5分钟,10分钟,15分钟 • 要求:教学内容难易适当
教学方式新颖多变 小中大班的作业时间长短有别
4、注意的分配
• 1、注意的选择性 • 2、注意的范围 • 3、注意的稳定性 • 4、注意的分配
2、趋势
•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 无意注意的发生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
有意 > 无意
定向 选择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 定向性注意
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是与生俱来的定向性反射发展 而来的,主要由外界事物的特点所引起。
• 选择性注意
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更多,而在同样情况下 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1、注意的选择性
• 有赖于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 有赖于儿童的兴趣和情绪 • 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教育的目的,有意识地训练幼儿
注意的选择性,使幼儿的注意指向和集中有利于其身心健 康发展的活动内容。
2、注意的范围 3、注意的稳定性 4、注意的分配
1、注意的选择性 2、注意的范围
• 在比较短的时间片断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 • 要求:同一时间不能要求幼儿注意很多方面
2、选择性注意萌芽
视觉偏爱:成形图形>不成形的刺激点或线条 简单明了>复杂 人脸>其他
二、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 2.基本特征:经规化 • 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视觉偏好)
大、多、乱、杂、曲,但对称
• 注意的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
由小到大,由表及里
• 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
熟悉
三、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三生有幸
1.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认识密不可分;
当客体从视野中消失或无法通过感官觉察到时,仍认为物 体存在。
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 3.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的支配; 4. 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
四、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六小龄童
1、无意注意占优势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 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 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第一节 作用
一、 注意的概念
(一)定义 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
活动的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状态。 (二)特点
指向性 ; 集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