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的说课题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模式、教法与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特点、地位及作用

1、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电功率》中的第三节。本节课将重点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2、《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电能和电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后面又将学习电和热。所以,本节课既是对电功率的进一步理解,又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亲自感知获得知识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程中还安排了通过观察室内灯泡的发光情况来判断灯泡电功率的大小这一内容,这样即降低了难度又提高的兴趣,使得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此

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培养根据理论知识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的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我关注的是,学生上课是不是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否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根据公式(P=UI)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神奇,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三)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①重点: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②难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能力;分析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相应对策:在组织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归纳、补充,完成重点的落实。结合实验时对小灯泡发光现象的观察,突破学生在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时的难度,同时在总结时,也可利用事先做好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完成重难点的教学。二、教学模式: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目标的确立,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任务、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结合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目标导学法,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使学生思维清晰,逻辑通顺,对知识点的认识从直观感受升华到理论规律。

(二)学法的指导:

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学生体会知识获得的探究过程。“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本节课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的平台,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启发、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应引导学生主要用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来完成本节内容,鼓励学生自己感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并提醒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共同体验成功的愉悦。当然要进行必要的实验指导,如:实验中为什么要选择变阻器?为什么要限制高于额定电压的上线?如何根据信息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分配: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及内容,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根据选择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新课引入(约5分钟)

回顾上一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能想办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吗?

根据公式:P=UI,测量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灯泡的电流,就能求出电功率. (二)、进行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的探究

探究,应该遵从一定过程有目的的进行,因为我们毕竟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过程,它有一定的时间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所以在实验探究中应引导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探究的一般步骤进行。由于多年来被动式的学习已使学生的“问题意识”钝化,要使学生把观察到现象“问题化”,还需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目前学生还不具备把现象形成具体的、能清晰明确地用语言或文字表达问题的能力,故此问题由教师提出,这样能使学生尽快的明确学习目标。

猜想与假设:(约5分钟)近一段时间,我用了大量的时间,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了培养和训练,预测学生会主动根据问题去猜想结论是“变”或者“不变”。但对猜想的依据可能表达的不够全面,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生现有经验和知识缺乏或不足导致的。为此在教学中还应不断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日常生活现象,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体验大胆的进行猜想,说出猜想依据,把学生引导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轨道上来。教师继续发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时学生会说出用“实验法”,教师板书课题。

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约8分钟)根据对问题的猜想或假设,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分组讨论,最后选出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数据表,并说明自己的想法与计划安排,要求说出所选器材,选择原因。培养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和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的能力。这一过程会较顺利,因学生已有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设计经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个实验设计是全完相同的,但应注意的是必须引导学生弄清在这个实验中选择变阻器的目的与伏安法测电阻的区别,从而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目的性,以培养学生严紧的科学态度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分化难点,突出重点。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