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德育的名言

合集下载

孔子《论语》中名句注解与语言阐释

孔子《论语》中名句注解与语言阐释

孔子《论语》中名句注解与语言阐释《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这部作品不仅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更以其简练、浅近易懂的语言风格和深远用意的辞约义富而闻名。

本文将选取《论语》中的部分名句进行注解与语言阐释。

这句话是《论语》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它表达了孔子的学习方法。

在这里,“学”指的是获取知识,“习”则指的是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即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而“说”在这里是“愉悦、欢喜”的意思,表达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句话意为“温习旧的知识,进而获得新的认识和发现,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这句话强调了反思和总结的重要性,只有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才能获得新的启示和认知,才能更好地指导未来的行动。

《论语》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远用意的辞约义富而备受称赞。

其语言简练,浅近易懂,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在《论语》中,孔子的每一句话都富有深意和启发性,每一个词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的选择。

例如:这句话中,“知之”和“不知”都是关于知识的态度。

前一个“知”是知道、了解的意思,后一个“知”则是智慧、聪明的意思。

“是知也”则是说,只有具备这种智慧和知识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整句话强调了诚实、正确的知识获取态度,以及智慧与知识的区别和重要性。

这句话是孔子的一句名言,表达了孔子对人们处理彼此关系的建议。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这句话强调了尊重他人、不以自己的意愿去伤害他人,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准则。

《论语》是一部富含哲理、深具智慧的经典著作,其语言风格和内容既具有简单易懂的特点,又具有深远用意的内涵。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仍可以从这部古老的作品中找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如尊重他人、获取知识、智慧与勇气等。

《论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的基础,对于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孔子关于德育的名言

孔子关于德育的名言

孔子关于德育的名言1.学生的品德教育,应该说什么名言警句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2.品德教育的名言1、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吕坤2、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4、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

——冯学峰5、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德谟克利特6、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7、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8、骄谄,是一个人。

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

——申居郧9、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孔子的教育信仰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

孔子的教育信仰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

孔子的教育信仰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一、孔子教育信仰的内涵孔子的教育信仰就是孔子对教育的教育工作崇尚和标榜。

孔子自述“学不厌,教不倦”,一生志学致道,从教四十余载,只为培养君子仁人,实现教育救世。

他把教育提升到了拯救何以沧桑的唯有高度,还赋予自己“拯救者”的使命和责任,勇于担当、乐于担当。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无?”(《论语·子张》)为了传道救世,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性相近,习相远”之人性观是孔子整个教育思想的基点,他正是看到了教育工作对人的发展的意义,才做到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创了平民教育之先河,取得了德育上的伟大成就;“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是孔子对教育价值认识从人到社会的延伸,“讲信修睦”“修道致和”,教育不仅可以育人美善,也可以协和社会,谋天下大同。

这是孔子对教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他对教育意义高度认同的体现,更是他对教育事业积极追求的一种目标和驱动;“君子”“仁人”是孔子的教育目标。

孔子要培养的是具有完整人际关系、并能行仁致道、实现“大同”的君子。

“仁”是君子人格的核心,礼是君子的道德规范,义是君子的收藏价值取向,知是君子的智慧能力,中庸是君子的处事原则;“修己”“立人”体现了孔子的师德修养。

为了培养君子,实现教育价值,孟子先从自身的完善做起,修己之德,具备为师学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安贫乐道,献身教育。

同时他全力钻研立人之法,确立社会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

二、孔子教育信仰的形成孔子说:“诸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通过孔子的终其一生年谱,我们能够发现,教育信仰在他心中的位置,随着他的爱情境界是逐步人生提升的。

1.幼年习礼,好古敏求——孔子教育信仰崩坏阶段孔子出生鲁国,西周文物比较佛经保存比较完好,这样的社会风气文化环境为他“志于学”和树立坏人生榜样提供了好条件;孔子幼年时就对“礼”个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孔子母亲也注重教养;孔子的先世原是商代王室,家族中多有邹韬奋名士,这对孔子志学、致道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教育学孔子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育学孔子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育学孔子知识点归纳总结教育学孔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孔子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人的仁德,使人们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教育去做好人、做有道德的人,并通过道德实践来实现人的自我完善。

2. 教育方法与过程:孔子主张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教育,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

他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教育内容,即父子之纲、君臣之纲、夫妻之纲,以及忠、孝、仁、义、礼五个常行之道德规范。

3. 教育环境与条件:孔子强调教育必须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包括有好的师资、优质的教材和教具,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他也强调国家政治制度的稳定与和谐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国家政治稳定的情况下,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4. 教师角色与使命:孔子非常重视教师的角色和使命,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注重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升。

他提出了“为政以德,以德报德”的观念,也就是通过自己的高尚品德和道德行为去影响和启迪学生。

5. 教育意义与价值:孔子认为,教育是改造人的工具,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他强调教育的人本主义价值,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个人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二、孔子的教育原则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原则:1. 以德育人:孔子认为德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他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修养。

他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教,道德不完。

“这句话体现了他对于德育的高度重视。

2. 以教为主:孔子强调教育要以教为主,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

他说过一句名言:“教无常师,才无常友。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启发的重要性。

3. 以乐育人: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认为通过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德育名言警句

德育名言警句

德育名言警句德育名言警句1、信念是永恒不熄的灯。

2、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智慧是勤劳的结晶,成就是劳动的化身。

45、只有心灵的改善,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6、不撞击到礁石,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7、勤勉而顽强的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8、挫折原来是成功的一块基石,可以垒出希望的丰碑,只要你绝不退缩。

9、令千里马失足的,往往不是崇山峻岭,而是柔软青草结成的环。

10、规则看守的是世间的公平,道德看守的是我们的心灵。

11、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彼岸。

12、如果无风鼓帆,就奋力划桨。

13、空虚的泡沫终会破灭,饱满的种子才能发芽 14、意懒心慵难成事,志坚心恒方有为。

15、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1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7、文理兼修,心怀天下;山川皆纳,气盖乾坤。

18、万物有道,知识无边,学海无涯,好问是帆。

19、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20、经验是从痛苦与幸福中提取出来的。

21、闲事、闲话、闲思是学习的大敌。

22、不要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最可怕的事是被自己打败。

24、险山不绝行路客,水深也有渡船人。

25、真诚、平等、宽容、自律是受人尊敬的首要条件。

26、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

27、不要之看到深厚的黑影,那是因为有一片阳光在你的前方照耀。

28、昨天已成历史,明天还是未来,今天才是我们所能把握的。

29“不可能”只存在愚人的字典里。

30、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31、开拓者的足迹是历史前进的起点,奋斗者的肩头是科学登高的阶梯。

32、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33、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34、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博,永远不会成功。

35、不要为已消逝的年华叹息,须重视欲匆匆流走的时光。

孔子教育学生案例分析(2篇)

孔子教育学生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引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孔子教育学生的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教育思想及其在当代教育中的启示。

二、孔子教育学生的案例1. 子贡问政子贡问政于孔子,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案例分析:孔子认为,国家治理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其次是军事力量,最后是民众的信任。

这体现了孔子以民为本的教育思想。

2. 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今信女言,是为非教也。

教童子,上所施,下所效也。

夫童子之材,始于背文,成于射御,然后可以成人。

若夫信言,非教也。

”遂烹彘以食之。

案例分析:曾子杀猪的故事,体现了孔子教育中的诚信原则。

他认为,教育孩子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3. 孔子教子路驾车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案例分析:孔子针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性格,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4. 孔子教颜回读书颜回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案例分析:孔子认为,仁是一种道德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要克己复礼。

这体现了孔子注重道德修养的教育思想。

三、孔子教育思想的启示1. 以民为本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关注人民的生活。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郑桂芬在孔子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道德教育占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体现了孔子对道德教育的重视。

他的志士、君子、成人的人才观也多体现了对人才道德方面的要求。

孔子的德育思想丰富、系统,深入挖掘有助于古为今用,为现代社会服务。

一、孔子的德育思想孔子对德育的重视是与其以德治国的政治观密切相连的。

可以说,不了解孔子的政治观,就不能真正理解孔子的德育思想。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其内容主要包括统治者自身的修养和对民德、民风的建设两个方面。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也就是说如果统治者品德高尚,人民就会像众星拱月一样拥护他、爱戴他,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孔子还说:“子为政,焉用杀C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上行下效的道理,极言执政者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将影响一国的风气。

同时,孔子把统治者的正身修德与从政治国的管理行为联系起来,指出统治者注意修养德行的本身是在实施对国家的管理,譬如,他说:“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C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C”等等。

后世儒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这一思想,《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的观点。

(一)关于德育内容的论述。

孔子所提倡的德育内容,可以用“仁”字来概括。

仁德是孔子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一高尚的道德品质几乎包括了人应具备的所有的美德:如忠、孝、诚、信、智、勇、温、良、恭、俭、让、廉、和、宽、敏、惠、中庸、忠恕等。

现仅就其所提倡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伦理道德观念作简要介绍。

43 “孝悌”和“忠”等。

“悌”是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实现“仁”的基础。

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孔子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德育1

德育1

美国当代教育家厄内斯特·波伊尔 美国当代教育家厄内斯特 波伊尔(Boyer, 波伊尔 , E.L.)也建议“基础学校”的道德教育应当教 也建议“ . . 也建议 基础学校” 会学生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忍、 会学生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忍、 奉献等七项美德。在亚洲, 奉献等七项美德。在亚洲,1987年成立了以联合 年成立了以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和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为后援的 亚洲国家道德教育研究会” “亚洲国家道德教育研究会”,其宗旨也是寻找 普遍的道德价值” “普遍的道德价值”,用于改进参与国的道德教 育。
德育就是促进学生成人 吕型伟先生提出四方面的标准
第一,要做文明的人,区别于动物的人。 第一,要做文明的人,区别于动物的人。 文明的人 第二,做一个现代的人, 现代的人 第二,做一个现代的人,区别于古代的 人。 第三,是一个中国人 区别于外国人。 中国人, 第三,是一个中国人,区别于外国人。 第四,做一个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人。 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人 第四,做一个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人。
三、德育功能的学校实现
(一)对学校德育功能的逐步认同 (二)学校德育的必要性 (三)学校德育的可能性
学校、家庭和社会道德教育三 者之间的不协调,不能产生教 育的合力。出现了5+2=0(5天 的学校教育+2天的社会影响=0) 的教育效果
第二节 德育目标与内容
一、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 (一)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1.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
班杜拉社会学习模式
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 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 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 阶段。 阶段。 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 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 榜样对品德的作用。 榜样对品德的作用。 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 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试卷6_真题-无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试卷6_真题-无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试卷6(总分70,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

A. 情感陶冶法B. 说服教育法C. 品德评价法D. 榜样示范法2. 某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引发学生内心价值思考,发展学生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

该学校所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 说服教育法B. 榜样教育法C. 角色扮演法D. 品德评价法3.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首要地位,这是由( )的本质决定的。

A. 学生B. 教师C. 教育D. 教学过程4.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 情感陶冶法B. 榜样示范法C. 实际锻炼法D. 品德评价法5. 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 )三个阶段。

A. 内化B. 行为C. 实行D. 反馈6.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A. 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 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D. 品德的教育7. 多多由于中考没考好受到了父母的责备,之后只要一提起考试就觉得很烦,这是一种( )。

A. 认知失调B. 态度定势C. 道德认知D. 刻板印象8. 学校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结合历史课、语文课相关内容及主体团队活动、艺术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教育活动所运用的方法是( )。

A. 说服教育法B. 榜样教育法C. 实际锻炼法D. 品德评价法9. 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德育方法,下列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0. 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

A. 自我中心阶段B. 权威阶段C. 可逆性阶段D. 公正阶段11.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意义◆韩天鹏(甘肃省金昌市第二中学)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创造了许多著名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

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认识传统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对改进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要介绍孔子的教育思想,其次分析了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德育的潜在、深层次的关系,并总结了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启示意义。

孔子教育思想德育精神内涵一、德育的地位及其现代意义孔子十分重视德育的作用,把德育摆在育人的首位,知识教育放在第二位,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第一》)他认为德育主导着整个社会的兴衰,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得以治理的根本,是培养圣贤君子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工作中居于首要地位。

这对于德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德育内容与目标及其现代意义孔子的德育思想主要反应在《论语》中,而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主要内容。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1.重德。

孔子认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重点在于怎样提升群众的道德修养和品质,只有每个人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知识结构,才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所以,他十分注重人的德育教育,认为人的品格的塑造主要取决于道德的自主性,完善的人格需要不断的积累和道德的培养,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就在于其道德思想的培养。

一个真正有学问和才能的人,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只有德才兼备,方能以天下为己任,肩负起“治国”“平天下”的重担。

2.为仁。

孔子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是“仁”,孔子是仁学的开创者,他的“仁”学思想主要内容是“爱人”“孝悌”“克己复礼”。

第一是“爱人”。

“仁”的基本意思是“爱人”,主要讲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要同情人,要爱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应当相爱。

仁爱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和精神追求,其他的美德都是围绕着这种道德修养而展开的,一个人想要追求真正的品德,就应该以爱人为主要的前提。

孔子有关德育的名言警句

孔子有关德育的名言警句

孔子有关德育的名言警句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德育的名言警句。

1.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 ——孔子认为好学是接近于知识的前提,勤奋实践接近于仁德,自省反思接近于勇气。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强调知识只有通过喜欢、热爱和享受的态度才能真正的理解和体味其中的乐趣。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主张我们在和他人交往中应该虚心向优秀的人学习,遇到不善者则要通过改变自己来达到进步。

4.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孔子强调我们不应该担心别人对我们了解的问题,而应该关注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他人。

5.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 ——孔子指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表现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强调通过不断学习、反思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够真正成为他人的良师。

7.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孔子认为真正的智者、仁者和勇者不会被疑惑、忧虑和恐惧所困扰。

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孔子教导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以此来激励自己,同时也要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

9. "不耻下问,能者上问。

" ——孔子认为没有必要因为求知而感到羞耻,我们应该勇于向比自己更有才能的人请教。

1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强调学习和交友是带来快乐与满足感的事情,我们应当持之以恒。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意味着我们应该待人宽容、善良和公正。

孔子的德育思想

孔子的德育思想

孔子的德育思想案例陈述孔子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他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成为圣贤君子的首要条件。

孔子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曾经提出过许多道德规范、道德信条作为其德育的内容,而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礼”和“仁”。

“礼”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从“礼”中引申出来的基本精神,按孔子的说法主要是“爱人”或“忠恕”。

孔子的“仁”是根据“礼”即等级关系去“爱人的,从家庭内部爱起,即以对父母的孝、对兄弟的悌为基础,在转移到其他社会关系方面,君臣之间要忠,朋友之间要信。

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人与人之间各有其礼,各遵其德。

这就是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他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了道德与政治、法律的关系,道德在治乱问题上,即在巩固一种社会秩序中的作用问题。

在他看来,治理国家,只靠法律、行政是不行的。

用刑法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只能使百姓因为害怕而不敢做坏事,却不能使人有知耻之心,自觉地不做坏事。

“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却可以起到行政、法律所不能起的作用,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自觉从善,走上正道。

“齐之以礼,”就是要用礼来统一人们的行为,是人们的一切言论、行动都符合礼的要求,不作违礼的事,不说违礼的话,这是孔子的目标,而这一点又与孔子所提出的德紧密联系,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就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由此可知,齐之以礼也是孔子提倡的“仁”的根本要求。

在孔子那里,仁和礼,或者说德和礼,是互为表里的。

在道德与政治的关系上,孔子曰:“书云:‘孝乎为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孝悌是孔子仁的道德的核心内容。

这里孔子说能够实行孝悌,并把这种品德影响到为政的人身上去,也就是从事政治了。

这就把道德教育看作了政治统治的一个方面。

关于德育的名人名言

关于德育的名人名言

关于德育的名人名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德育的名人名言,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1、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泽东2、智育只能是德育的辅助品,学问只能作为辅佐品德之用,对于心地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对于心地不是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就会使他们变得更坏。

——洛克3、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

…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

——蔡元培4、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

……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

——苏霍姆林斯基5、我们都知道,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

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

所以,儿童教育是人类展重要的一个问题。

——蒙台梭利6、幼儿教育是教好后一代的基础的基础,它关系到进入青少年时期德育、智育、体育的健康发展。

所以说幼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非常细致耐心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其光荣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首先是要求搞幼儿教育工作的同志自身要有高尚的共产主义的道德修养,热爱自己的专业,专心致志,钻研业务,对培养好幼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徐待立7、有许多种的教育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

——别林斯基8、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恃9、善是一切活动的目的,人的最高的善是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亚里土多德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

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

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1、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

2、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程鸿勋。

3、养成教育与终身学习是家教工作永恒的主题。

4、孔子曰因材施教。

——孔子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8、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9、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10、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11、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家人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庭的和谐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12、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1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4、告诉孩子你不仅仅只是父亲,更是朋友,而朋友便是心与心的交换。

15、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16、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17、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18、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19、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20、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江泽民21、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22、以真正其心,以善诚其意,以美修以行。

23、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24、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25、孩子看不见天使模样,但是家庭中要让孩子听到天使的声音。

26、播种赏识收获自信,播种信任收获自立,播种尊重收获自爱,播种激励收获自强。

2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28、投入海中鱼子,并不都长成鱼。

29、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

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

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帮助到您!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1、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

2、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程鸿勋。

3、养成教育与终身学习是家教工作永恒的主题。

4、孔子曰:因材施教。

——孔子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8、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9、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10、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11、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家人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庭的和谐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12、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1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4、告诉孩子:你不仅仅只是父亲,更是朋友,而朋友便是心与心的交换。

15、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16、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17、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18、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19、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20、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江泽民21、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22、以真正其心,以善诚其意,以美修以行。

23、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24、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25、孩子看不见天使模样,但是家庭中要让孩子听到天使的声音。

26、播种赏识收获自信,播种信任收获自立,播种尊重收获自爱,播种激励收获自强。

2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28、投入海中鱼子,并不都长成鱼。

德育经典语录【可编辑版】

德育经典语录【可编辑版】

德育经典语录德育经典语录德育经典语录大德必得其寿。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礼记·中庸》《礼记·中庸》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一定能获得长寿德进则言自简。

——明代官员、理学家薛瑄道德名言修练多从苦处来。

——清代诗人袁枚《遣兴》清·袁枚《遣兴》。

本句太意是:惨练功-法多是从艰苦中得来。

原诗上句为:“须知极乐神仙境”。

这两句采用夸张的手法强调即使是天上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仙,他们的法术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艰苦地掺练才得到的。

言外之意,当然是说一般人要想掌握一点知识,一点本领,更得勤学苦练。

本名句可供勉励青少年刻苦学习时引用,也可用以勉励人们进行刻苦的道德修养。

当仁,不让于师。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卫灵公》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面临着做符合仁义道德的事情,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德不孤,必有邻。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春秋·孔子《论语》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道德是真理之花。

——法国作家雨果关于道德的名言富润屋,德润身。

——西汉学者戴圣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战国·孟轲《孟子》尽心篇。

人穷的时候不丧失道德的标准,而发达的时候也不可以背弃自己做人的原则。

修之至极,何谤不息。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张九龄《上姚令公书》唐·张九龄《上姚令公书》个人的道德修养到了完美的境地,一切毁谤都将自行止息。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卫灵公》道德名言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人能够使道德发扬光大,不是道德使人的才能扩大。

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关于德育的名言
导读:本文是关于孔子关于德育的名言,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3、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8、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20、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3、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24、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2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9、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3、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34、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3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7、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3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9、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4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4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4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5、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4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4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4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1、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5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5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5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7、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8、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5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60、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6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6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6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6、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