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七章时重力势能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第七章 4.重力势能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第七章 4.重力势能](https://img.taocdn.com/s3/m/b36a20e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7.png)
D.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100 J
解析: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即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高度升
高,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但重力势能是相对的,
增加 100 J 的重力势能,并不代表现在的重力势能就是 100 J。故正确
选项为 B、D。
答案:BD
2.如图所示,质量为 m、长为 L 的均匀链条的一半位于光滑水平
WG=mgΔh
影响大小 重力 mg 和初、末位
重力 mg 和相对参考面的高度 h
的因素
置的高度差 Δh
概念
项目
特点
联系
重力做功
重力势能
只与初、末位置的高 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同一位
度差有关,与路径及参 置的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
考平面的选择无关
其重力势能的值不同
过程量
状态量
重力做功过程是重力势能改变的过程,重力做正功,重
高度。
2.重力的功也有正负之分。当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反之,当
物体上升时,重力做负功,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3.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
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4.重力做功的特点可以推广到任一恒力做功,即恒力做功特点
为:与具体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两个位置有关,恒力做的功等于力与沿
预习交流 2
将某一物体从同一高度以平抛、上抛、下抛三种不同的方式抛
出,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做功、重力势能的变化是否相同?
提示:重力做功与经过的路径无关,同一物体下落高度相同,三种
方式重力做功相同,由于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所以三种
方式下重力势能的变化也相同。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公式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e110d3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3.png)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公式重力势能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有其重要作用。
重力势能实际上是运动物体受到的潜在能量,可以通过一种称为“势能定律”的物理法则来计算。
一般来说,重力势能的公式是:GPE=mgh,其中GPE代表重力势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离地面的高度。
由于重力加速度在每个国家的值都不同,因此,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也会有所不同。
重力势能可用于计算任何物体从一定海拔高度至零点时所释放的能量,甚至可以利用重力势能把物体抛向特定的高度。
例如,在坠落过程中,物体从某一高度落下时释放的能量就是它从离地面的高度h处获得的重力势能GPE。
此外,重力势能还可以用来研究物体以固定的角度和冲量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通过对重力势能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世界的机械、电子和其他工程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关实验和活动来熟悉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和原理:实验一:研究投掷物体时重力势能的变化。
学生可以将不同质量的物体从相同的高度抛出,观察物体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变化,用实验数据验证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
实验二:研究投掷物体时的动能和势能变化。
制作一个投掷装置,观察物体在不同角度、不同冲量投掷时的射程和运动轨迹的变化,同时也能验证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
实验三:设计一种悬挂在悬臂上的棒体,从棒体处放出物体,计算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变化,最终棒体的位置就是重力势能的最低点。
以上三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总之,重力势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运用重力势能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和活动来熟悉重力势能计算公式及其应用,让学生对重力势能有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同时从中学习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重力势能》说课稿
![《重力势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e84c3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a.png)
《重力势能》说课稿《重力势能》说课稿1【教材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的二级主题“机械能与能源”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内容的条目是:“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该条目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重力势能,并能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出发,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同时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势能有:重力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重力势能的学习对以后相关概念的学习至关重要。
“势能的改变”是下节“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基础,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本节进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为下节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好准备。
【学生分析】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要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通过弹性力做功来判断弹性势能的变化。
【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具有绝对性。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并能用这一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重力做功与运动路径无关。
3.理解重力做功是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
4.知道弹性势能的初步概念。
㈡过程与方法1.经历发散思维和理论探究归纳能力,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研究问题的方法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重点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及WG=Ep1-Ep2 关系的得出及应用【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探究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说课稿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6ba3ad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c.png)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重力势能》,对于本节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重力势能》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4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明确物体被举高有重力势能,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同时,本节中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是下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必备知识,所以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谈谈我对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这就要求教师在本节课要采取恰当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理性认知架构。
其次,学生已经对功和重力势能有了初步认知,这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论探究的过程,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体会用“理论推导”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经历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重点】重力势能的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五、说教学方法(过渡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法等。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课件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75084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9.png)
【学以致用】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50J,则( BD ) A.重力做的功为50J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了50J C.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了50J D.重力做了50J的负功
探究1:什么是重力势能?猜想它
与什么因素有关?举例说明。
这是因为 物体一旦处在 一定高度时, 就具有了一定 的能量。而当 它从所处的高 处落下时,这 些能量就会以 做功的方式释
放出来
探究2:重力做的功与路径 的关系
mg
情形一:竖 情形二:沿倾斜 情形三:沿任意
直下落
直线向下运动 路径向下运动
探究2:重力做的功与路径的关系
探究3-1:由重力能做多少功可知重力势能的表达
式是什么?
1.重力势能的概念
“mgh”与重
“mgh” 是 一个具有特
力做功有着密 切的关系
殊意义的物
理量
“mgh”随着高
度的变化而变化,
与势能的基本特
征一致
把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EP=mgh
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探究3-2: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重力势能EP=mgh (1)是标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单位:1J=1N·m 2.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式
=mgΔh1 WG=W1+W2+W3+ …… WG=mgΔh1+ mg Δh2
+ mgΔh3 +…… =mg(Δh1+ Δh2 + Δh3+ ……) =mgh
=mgh1-mgh2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7.4重力势能教案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7.4重力势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0f592bb52acfc789ebc9f1.png)
必修二第7章第4节《重力势能》教案一、教材分析《重力势能》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7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4节课的教学内容,这节课通过分析重力做功的特点,推导得出了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并进一步讨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及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系统所共有;是后面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2.能力目标: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物体的势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重力势能一节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制作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教室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提出问题: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时,可以把水泥桩打进地里,为什么?学生回答:重锤具有重力势能.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什么是重力势能?学生回答: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装上沙子.实验一:用一个铁球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在实验一中,铁球的释放高度越大,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在实验二中,质量大的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大.教师:通过上述演示,我们可以定性得到: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引入:那么,怎样定量地表示重力势能呢?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22403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c.png)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在教学上要注意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物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要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分析总结能力等;更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二、教材分析《重力势能》是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4节的内容,教材本章在第1、2节介绍了能量与功的知识,未提及能量与功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学习能量、功还有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的有关知识。
而本节是安排在能量、功、功率之后,弹性势能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能量以及功的基本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们学习重力势能,以及探究学习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后续学生们学习弹性势能、动能、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主要学习重力势能的概念以及表达式,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还有零势能面的选取。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两年的物理学习,他们在物理上都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同时,也有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归纳分析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学习了重力势能的概念。
但是未涉及到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也未将重力势能与做功联系起来分析学习。
本节课就是从重力做功出发,结合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得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功能的关系。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难以理解的是利用无限分割法求取曲线运动重力做功的大小,学生前面只学习了如何求取直线运动过程中做功的大小,而对于曲线运动做功的大小未有接触。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掌握重力做功的特点,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做功的关系。
2、科学思维通过理论探究的过程,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体会用“理论推导”研究问题,学会无限分割的物理思维求取曲线运动重力做功的方法。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https://img.taocdn.com/s3/m/67092caf0975f46527d3e1e5.png)
[解析] 由题意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4g方向向下,物 体上升高度 h,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a,
所以 F=mg-ma=mg-m×14g=34mg,方向竖直向上. 所以拉力做功 WF=Fh=34mgh,
重力做功 WG=mghcos 180°=-mgh, 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 mgh. 又因为 WG=Ep1-Ep2=-mgh<0,所以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了 mgh.
物体在 A、B、C 三点重力势能的正负如下表所示. 参考平面 EpA EpB EpC 地面 正值 正值 零 桌面 正值 零 负值 A 处平面 零 负值 负值
2.重力势能的三个性质 (1)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由于重力势能表达式为 Ep=mgh,高度 h 的相对性决定了重 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选取不同的水平面作为零势能面,其重力势 能具有不同的数值,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 (2)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 物体在这两个高度不同的位置时,由于高度差一定,重力势 能之差也是一定的,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取 无关.
4.重力势能 (1)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与所处 8 高度 的乘积,表达式 为 Ep= 9 mgh . (2)单位: 10 焦耳 ,与功的单位相同.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1)表达式:WG= 11 Ep1-Ep2 =-ΔEp,即重力所做的功等 于物体重力势能变化量的负值. (2)特点: ①当物体从高处运动到低处时,重力做 12 正功 ,重力势能 13 减小,即 WG>0,Ep1>Ep2.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做的功. ②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重力做 14 负功 ,重力势能 15 增加 ,即 WG<0,Ep1<Ep2.重力做负功也叫做物体克服重力 做功.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7
![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7](https://img.taocdn.com/s3/m/5989e37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33.png)
处时,重力做负功。
2.重力做功的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初、
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典例剖析
【例1】
物体沿不同的路径从A运动到B,如图所示,则(
)
A.沿路径ACB重力做的功大些
B.沿路径ADB重力做的功大些
化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典例剖析
【例2】
1
质量为m的均匀链条长为L,开始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时,有 4
的长度悬在桌边缘,如图所示,松手后,链条滑离桌面,问从开始到链
条刚滑离桌面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桌面离地面高度大于L)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解析:解法一:链条从开始到刚滑离桌面过程中,相当于将开始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归纳
1.重力势能的正负
重力势能是标量,其数值可正可负可为零,表示的是相对大小,如
图所示。
物体在A、B、C三点重力势能的正负如表所示。
参考平面
EpA
E pB
EpC
地面
正值
正值
零
桌面
正值
零
负值
A 处平面
零
负值
负值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重力势能的三个性质
(1)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答案:不一定。判断物体运动过程中重力是否做功,主要是看运动
的初、末位置是否在同一高度上,若初、末位置在同一高度上,则
重力不做功;若初、末位置不在同一高度上,则重力做功。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4 重力势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4 重力势能](https://img.taocdn.com/s3/m/217ca7f1763231126fdb11ae.png)
D.无法判断
图7-4-5
[答案] A
[解析] 取桌面为零势能 面,则Ep1=0,物体乙 在桌面以下,Ep2<0,故 Ep1>Ep2,故A项正确.
自我检测
3.(对重力势能相对性的理解)(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很大,位移也很大,这个力做的功可能为零 B.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相互作用的系统做功之和一定为 零 C.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不做功,滑动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 功 D.重力势能与参考面的选择有关,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 面的选择无关
学习互动
例2 如图7-4-2所示,桌面高为h,质量为m的小
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
速度为g.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则小球落到地
面上时,它的重力势能为
()
A.mgh
B.mgH
C.mg(h+H) D.-mgh
图7-4-2
[答案] D
[解析] 据题意知,已选定桌 面为参考平面,则小球在最 高点时的高度为H,小球在 桌面处的高度为零,小球在 地面时的高度为-h,所以 小球落到地面上时,它的重 力势能为Ep=-mgh.
学习互动
例3 (多选)如图7-4-3所示,一个物
体从A点沿粗糙面AB与光滑面AC分别滑
到同一水平面
上的B点与C点,
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图7-4-3
A.沿AB面重力做功多
B.沿两个面重力做的功相同
C.沿AB面减少的重力势能多
D.沿两个面减少的重力势能相同
[答案] BD [解析] 对于同一物体,重力做功只与初、 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选项A错误,选项 B正确;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变化量 的负值,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点评]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做功 与重力势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要熟记,正 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以后的学习是有 帮助的.
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四节重力势能公式-重力势能计算公式
![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四节重力势能公式-重力势能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f3268002cc58bd63086bd24.png)
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四节重力势能公式:重力势能计算公式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是高中物理必修二重点知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四节重力势能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公式(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W重=-ΔEp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复习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
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
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作业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
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
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质疑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
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
第七章 4 重力势能
![第七章 4 重力势能](https://img.taocdn.com/s3/m/b7e93af63186bceb19e8bb48.png)
4 重力势能
4 重力势能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预习导学
4 重力势能
[目标定位]
1.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理解重力势
能的概念.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3.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系
统所共有的.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预习导学
因此物体在此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量 ΔEp=Ep1-Ep2=8 J-(-16)J=24 J.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课堂讲义
4 重力势能
(2)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物体的高度h1′=(0.4+0.8)m= 1.2 m.因而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Ep1′=mgh1′=2×10×1.2 J =24 J. 物体落至地面时重力势能Ep2′=0. 在此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减小量ΔE′=Ep1′-Ep2′=24 J-0= 24 J. (3)通过上面的计算可知,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它的大小与零
【例3】 如图7-4-2所示,桌面
4 重力势能
距地面的高度为0.8 m,一物体 质量为2 kg,放在桌面上方0.4 m 的支架上,求 (1)以桌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计 算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并计算 图7-4-2
物体由支架下落到地面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多少? (2)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计算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 并计算物体由支架下落到地面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多少? (3)以上计算结果说明什么?
势能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它
与零势能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其变化值与重力对物体做功 的多少有关.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课堂讲义
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高中物理备课参考 重力势能
![高中物理备课参考 重力势能](https://img.taocdn.com/s3/m/99aef99f6137ee06eff918ff.png)
典型例题
1.下列物体中具有重力势能的是( ) A.被挤压的海绵 B.教室中悬挂的日光灯管
C.停放在港口码头上集装箱 D.银行大门口两旁的一对大石狮 【答案】B
【解析】A、被挤压的海绵具有弹性势能,不符合题意;B、教室中悬挂的日光灯管具有重 力势能,符合题意;C、停放在港口码头上集装箱,由于在海平面上,没有高度,所以没有 重力势能,不符合题意; D、银行大门口两旁的一对大石狮,没有高度,所以没有重力势能, 不符合题意; 2.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铁锤的重力势能一定比小铁球的重力势能大 B.大铁锤的重力势能可能比小铁球的重力势能小 C.大铁锤的重力势能不可能为 0
2.重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 重 力势能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其定量关系式为:WG=-△EP=EPl-EP2 即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 量的负值。
4.要重力做功不等于零,重力势能就发生变化;也只有在重力做功不等于零时,重力 势能才发生变化。以上结论不管是否有其他力对物体做功,也不管物体怎样运动均成立。
1.B 解:A、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在降低,重力势能在 减小,两种能量都没有增加,所以没有两种能量间的相互转化.A 不符合题意.B、自由下 落的苹果,质量不变,速度增加,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重力势能转化为
重力势能7
![重力势能7](https://img.taocdn.com/s3/m/6b30687da8114431b90dd8a1.png)
生:与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
师:由于物体被举高而使物体具有的能量是什么能?
生: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师: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定量表示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一、重力的功
师: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几个例子来探究一下.
师:下面大家阅读教材11~12页“重力势能”一段,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把问题用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怎样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
生:我们把物理量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进行定义?
生:这是因为mgh这个物理量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与重力做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B.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C.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小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D.上述几种情况重力做功同样多
2.将一物体由A移至B,重力做功………………………………………( )
A.与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有关
B.与物体沿直线或曲线运动有关
C.与物体是做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有关
D.与物体发生的位移有关
(多媒体投影教材上的图5.4—1、图5.4—2、图5.4—3,让学生独立推导这几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
师:比较容易做的是哪一个问题?
生: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师:为什么这两个问 Nhomakorabea容易研究呢?
生:因为这两个问题中物体运动的路径是直线,所以在研究重力做功问题上比较容易研究.
师:那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师:我们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
生1(很为难):这是力在曲线上做功的情况,不容易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8 重力势能【学习目标】1.通过习题掌握规律2.深入认识重力势能【学习任务】【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 重力做功的特点1.如图1所示,图1A 点距地面高为h ,B 点在地面上,一物体沿两条不同的路径ACB 和ADB 由A 点运动到B 点,则( )A .沿路径ACB 重力做的功多一些B .沿路径ADB 重力做的功多一些C .沿路径ACB 和路径ADB 重力做的功一样多D .无法判断沿哪条路径重力做的功多一些 2.图2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从高度为h 的斜面上的A 点滚下,经水平面BC 后再滚上另一斜面,当它到达h 3处的D 点时,速度为零,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A.mgh 3B.2mgh 3 C .mgh D .0知识点二 重力势能3.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B .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变到-3 J,重力势能变小了D.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4.楼上某房间地板高出楼外地面4 m,窗台比地板高1 m.一个质量为10 kg的重物分别放在窗台上A处、地板上B处和楼外地面上C处.(g取9.8 m/s2)(1)以楼外地面为参考平面(零势能面),重物在A、B、C三处的重力势能分别为E pA=________,E pB=________.E pC=________.(2)以该房间地板为参考平面,重物在A、B、C三处的重力势能分别为E pA=________,E pB=________,E pC=________.(3)重物在A、B两处的重力势能之差E pA-E pB=______,A、C两处的重力势能之差E pA-E pC=________.(4)物体在某处的重力势能的量值,跟参考平面的选取____关.【方法技巧练】一、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5.关于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B.在同一高度,将物体以初速度v0向不同方向抛出,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相等,物体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一定相等C.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D.用手托住一个物体匀速上举时,手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所增加的重力势能之和图36.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度为H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高度为h,如图3所示.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及整个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的变化分别为( )A.mgh,减少mg(H-h)B.mgh,增加mg(H+h)C.-mgh,增加mg(H-h)D.-mgh,减少mg(H+h)7.图4如图4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平铺着n块砖,每块砖的质量为m,厚度为h.如果人工将砖一块一块地叠放起来,那么人至少做功( )A.n(n-1)mghB.12n(n-1)mghC.n(n+1)mghD.12n(n+1)mgh二、重力势能变化量的求解方法8.如图5所示,图5两个底面积都是S的圆筒,用一根带有阀门的细管相连通,放在水平地面上.两桶内盛有密度为ρ的水,阀门关闭时两桶液面的高度分别为h1和h2,现将连接两桶的管道阀门打开,让左侧桶中的水缓慢流入右侧桶内,最后两桶液面的高度相同,求在此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的变化量?【补充学习材料】【实验班特供题组】1.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决定B.重力势能恒大于零C.在地面上的物体,它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D.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2.下列关于物体的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势能值随选择的参考平面的不同而不同B.物体的重力势能实际上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C.重力对物体做正功,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D.物体位于所选的参考平面以下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为负值3.关于对重力势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是一个定值B.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C.放在地面上的质量相同的物体,它们的重力势能一定相等D.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4.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50 J,则( )A.重力做功50 J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 JC.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了50 JD.重力对物体做功-50 J5.一实心铁球和一实心木球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在同一水平面上,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铁球的重力势能大于木球的重力势能B.铁球的重力势能等于木球的重力势能C.铁球的重力势能小于木球的重力势能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关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运动中只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时,则重力势能一定改变B.只要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改变C.物体在重力与弹力作用下匀速运动时,则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不变D.物体从A点沿不同轨迹运动到位置较低的B点,则重力做功相同,重力势能变化相同7.一质量为m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竖直向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提升h.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提升过程中手对物体做功m(a+g)hB.提升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做功mahC.提升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m(a+g)hD.提升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mgh8.在高处的某一点将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以相同速率v0分别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从抛出到刚着地,重力对两球所做的功相等B.从抛出到刚着地,重力对两球做的功都是正功C.从抛出到刚着地,重力对两球所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D.两球刚着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9.如图6所示,图6质量为m的小球,用一长为l的细线悬吊于O点,将悬线拉直成水平状态,并给小球一个向下的速度,让小球向下运动.O点正下方D处有一小钉,小球运动到B点后,以D为圆心做圆周运动经过C点,若已知OD=23l,则小球由A点运动到C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重力做功为________.10.质量为3 kg的物体放在高4 m的平台上,g取10 m/s2.求:(1)物体相对于平台表面的重力势能是多少?(2)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重力势能是多少?(3)物体从平台落到地面上,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重力做的功是多少?11.质量是100 g的球从1.8 m的高处落到水平板上,弹回到1.25 m的高度,在整个过程中重力对球所做的功为多少?球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有一空间探测器对一球状行星进行探测,发现该行星上无生命存在,在其表面上,却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冻结的二氧化碳(干冰)。
有人建议利用化学方法把二氧化碳分解为碳和氧气而在行星上面产生大气,由于行星对大气的引力作用,行星的表面就存在一定的大气压强。
如果一秒钟可分解得到质量为m的氧气,要使行星表面附近得到的压强至少为p,那么请你估算一下,至少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已知行星表面的温度较低,在此情况下,二氧化碳的蒸发可不计,探测器靠近行星表面运行的周期为T,行星的半径为r,大气层的厚度与行星的半径相比很小。
下列估算表达式正确的是()A.B.C.D.2.如图所示,半圆槽 MABCN在竖直面内,M点、N点是半圆的水平直径的两个端点,O点是半圆圆心,OB 为竖直半径,A、C为半圆周上的两点,两点连线AC垂直平分OB。
现有三个小球a、b、c,先从M点水平向右先后抛出a、b两小球,两球依次落在A、B两点;再从P点水平向右抛出c球(P是直径MN上的某一点),c球恰好垂直圆周击中C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c三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1︰2︰1B.c球抛出点P有可能与M点重合C.a、b、c三球的平抛初速度之比为(2-)︰︰2D.a、b、c三球的机械能之比为(7-4):2:123.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处于匀强磁场中。
线框绕中心轴OO'匀速转动时,产生的电动势e= 200。
线框的输出端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副线圈连接着一只“20V、8W”的灯泡,且灯泡能正常发光,电路中熔断器熔断电流为0.4A,熔断器与输电导线的电阻忽略不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0s时刻的线框中磁通量变化率为最小B.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0:1C.若副线圈两端并联多只“20V、8W”的灯泡,则最多不能超过10只D.若线框转速减半,产生的电动势e=100cos(l00t)V4.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2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弧形槽底端与水平面相切,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槽高h处开始自由下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下滑过程中,物块和弧形槽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在下滑过程中,物块和槽的水平方向动量守恒C.物块被弹簧反弹后,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为v=2D.物块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5.如图所示为某电场中x轴上电势φ随x变化的图象,一个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在x=0处由静止释放沿x轴正向运动,且以一定的速度通过x=x2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从x=0到x=x2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B.粒子从x=0到x=x2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x1和x2处的电场强度均为零D.x1和x2之间的场强方向不变6.如图所示,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为50匝,副线圈的匝数为I00匝,原线圈两端接在光滑的水平平行导轨上,导轨间距为0.4m。
导轨上垂直于导轨有一长度略大于导轨间距的导体棒,导轨与导体棒的电阻忽略不计,副线圈回路中电阻R1=5Ω,R2=15Ω.图中交流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
导轨所在空间有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T的匀强磁场。
导体棒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v=5sin10πt(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R1的功率为0.2 WB.电压表的示数为5VC.水平外力为恒力D.变压器铁芯中磁通量变化率的最大值为0.04 Wh/s二、多项选择题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AB部分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BC部分是粗糙的水平面.今把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物体与BC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终小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于B、C之间的D点,则B、D间的距离x随各量变化的情况是(____)A.其他量不变,R越大x越大B.其他量不变,μ越大x越小C.其他量不变,m越大x越大D.其他量不变,M越大x越大E.其他量不变,x与m、M均无关8.已知均匀带电球体在其外部产生的电场与一个位于球心的、电荷量相等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相同,而均匀带电球売在其内部任意一点形成的电场强度为零・现有一半径为R、电荷量为Q的均匀帯正电绝缘球体,M、N为一条直径上距圆心O为的两点,静电力常量为k,则A.M、N点的电势小于O点的电势B.M、N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C.M、N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均为D.M、N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均为9.通过观测冥王星的卫星,可以推算出冥王星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