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种种因素,农田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不高,存在着较大的浪费。
测算和分析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对于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灌溉水在农田中起到实际作用的比例。
它是农田灌溉水安排和管理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越高,说明灌溉水利用效率越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益越好。
测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一种是利用水平田块在农田间道上的宽度和与田块的关系来计算。
具体步骤是:首先测量农田间道的宽度,然后测定农田的总面积和功能区面积,最后根据农田间道宽度和功能区面积的对应关系计算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农田灌溉水计量设备来测算。
一般利用水表来实时记录农田灌溉用水量,然后根据农田的实际需水量和测量得到的用水量,计算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这种方法比较直接和准确,但需要安装设备和进行实时监测,成本较高。
还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来进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预测和计算。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考虑农田的土壤水分和作物需水量等因素,对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进行模拟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农田灌溉水的实际利用情况,并为农田灌溉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分析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时,需要考虑农田的土壤水分状况、作物的需水量、灌溉水的供应情况等因素。
同时还需考虑灌溉水的供应方式和农田管理的措施等因素对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准确地评估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摘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评价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概念,并详细描述了其计算方法。
接着分析了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包括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灌溉方式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了测算分析,验证了其在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方面的重要性。
最后指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意义,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促进农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灌溉、水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因素、案例分析、意义、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田灌溉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由于中国农田灌溉水资源的短缺和浪费现象严重,对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衡量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研究中,虽然有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针对中国当前农田灌溉水资源短缺和浪费问题的研究还显得不足。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实际测算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途径和措施,为我国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深入探讨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确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2. 分析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揭示影响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3.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实际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一、引言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质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消耗,灌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衡量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测算分析,可以为农田灌溉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概念和意义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农田实际利用的灌溉水量与其需水量之比,它反映了农田对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通常情况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数值范围在0~1之间,数值越高表示农田对灌溉水的利用越有效。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对于评价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情况,指导农民合理使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对于农田灌溉水的规划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灌溉水需求计算农田灌溉水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期水分需求来计算。
通常采用灌溉制度系数法或水分平衡法来计算农田灌溉水需求。
灌溉制度系数法一般是指根据土壤水分蒸发量和作物蒸腾蒸发量来计算农田灌溉水需求;水分平衡法则是指根据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来计算作物的生长期间需水总量。
2. 实际灌溉水量测算实际灌溉水量通过灌溉设备的测量和田间水文测定来获得,通常需要结合实地观测和气象数据来确定。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实际灌溉水量 / 灌溉水需求为了更加具体地了解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和案例,我们以某农田的玉米种植为例进行测算分析。
该农田的具体情况如下:1. 玉米作物生长期为120天,生长期水分需求为600mm。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计算该农田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500mm / 600mm = 0.83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该农田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83,说明该农田对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较高,能够充分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浪费。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田灌溉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入手,探讨在不同条件下如何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以促进农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概念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在灌溉过程中,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总水量的比值。
通俗地说,就是指农田灌溉所用水中,被植物实际利用的部分所占的比例。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水分利用效率。
通过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可以为农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1. 地理环境因素: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质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有着显著的影响。
气候干旱的地区,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较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相对较高;而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会相应减小。
2. 灌溉方式:灌溉方式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有着直接影响。
常见的灌溉方式包括地下水灌溉、地表水灌溉和雨水灌溉,而不同的灌溉方式会影响土壤中水分的分布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效率,从而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3. 土壤类型:土壤类型的不同也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有显著影响。
砂性土壤和粘土土壤对水分的储存和释放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也会有所不同。
4. 作物品种: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也不同,某些作物在相同的灌溉条件下,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水分,从而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5. 土地管理措施:适当的土地管理措施,比如精细施肥、覆膜保墒等,能够优化土壤结构,改善土壤保水性,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1. 土壤水分测定法:通过监测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变化,可以直接测算出灌溉前后土壤中水分的变化量,从而计算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河北省冶河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与分析
河北省冶河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与分析刘洪超;谢晓彤;杨路华;张志英【摘要】Irrigation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s an quantitative indicator to evaluate irriga‐tion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farmland .The 4# and 5# branch canals were selected as typical cases in the Yehe irrigationdistrict ,and dynamic water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canal conveyance water loss ,and net field irrigation water was estimated by soil water conte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irrigation .Finally ,the irrigation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s about 0 .623 in typical area of Yehe irrigation district ,and the loss proportion of canal conveyance water loss is 72 .7% , which is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irrigation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e method of irrigation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Yehe irrigation distrct will improve irrigation water -saving projects ,w hich has a great reference in Hebei Province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评价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主要指标。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
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1计算公式(1)灌溉水利用系数:η=ηη式中:η——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乘求得。
η——田间水利用系数。
(2)渠道水利用系数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η=1-土渠:=净衬砌渠:=式中:——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L——渠道长度(km)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3.1.9-1查得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3.1.9-1查得——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3.1.9-3查得2 参数选择(1)设计净流量:1)干渠:Q净=q s A干=0.368 2.46=0.972m3/s2)支渠:Q净=支=m3/s3)斗渠:Q净=n Q农净=20.091=0.182 m3/s4)农渠:Q净= 农==0.091 m3/s(2)渠道长度:1)干渠:1条,长12.6km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
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支渠:4条,总长7.6km,平均长1.9km,平均灌溉面积0.66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3)斗渠:14条,总长21km,平均长1.5km,平均灌溉面积0.1886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4)农渠:100条,总长0.65km,平均长度0.65km(3)m、k、的选择查表3.1.9-1沙壤土:K=3.4,m=0.5查表3.1.9-3干渠砼板衬砌:=0.15-0.05,取=0.10支渠浆砌石衬砌:=0.20-0.10取=0.15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渠道水利用系数4.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05.灌溉水利用系数干渠至田间:η干田=0.9090.9430.8620.9080.9=0.604支渠至田间:η支田=0.9430.8620.9080.9=0.664斗渠至田间:η斗田=0.8620.9080.90.9=0.704农渠至田间:η农田=0.9080.9=0.81二、各种水源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拆算系数以渠道水利用系数为依据,各种水流按照进入田间的途径,分别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拆算平衡断面的拆算系数。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灌溉水利用是保障农作物生长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是评价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的重要方法,本文将从测算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实际灌溉水量与作物需水量的比值,它能够反映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测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常用方法包括水文法、渗透法和水平衡法等。
水文法是指通过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补给量的测定,统计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系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丰富且水位变化明显的地区。
渗透法是指通过测定土壤的渗透性和作物的蒸腾蒸发量来计算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具体操作是根据土壤的渗透性和作物的耗水量,推断灌溉水的渗漏和蒸发量,从而得出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以上三种方法各有其适用的场景,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测算方法。
二、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地条件、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和灌溉方式等。
土地条件是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土地类型对水分的滞留和渗透能力不同,因此其有效利用系数也会有所差异。
气候条件是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间等气候要素都会对农田水分蒸发和作物需水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作物种类是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一些节水作物对水的利用效率较高,而一些耗水作物则相对较低。
灌溉方式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传统的地面灌溉和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方式,在水分利用效率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对于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因此在具体的测算和分析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农业灌溉有效水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报告
农业灌溉有效水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报告【引言】农业灌溉是提高农田水分供应的重要手段,而农业灌溉中的有效水利用系数对于农田水分管理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农业灌溉中的有效水利用系数进行测算分析,并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搜集农业灌溉实验基地的资料,包括灌溉水量、蒸散发量、作物产量等数据。
2. 理论分析:基于农业水文学和水文模型,对农田水分平衡进行理论分析,包括蒸散发、作物蒸腾和地下水补给等过程。
3. 水利用系数计算:根据农田水分平衡理论,计算农业灌溉中的有效水利用系数。
【测算结果】经过对农田实验基地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测算结果:1. 灌溉效率:根据数据分析,农业灌溉的灌溉效率平均为80%左右,即80%的灌溉水量有效供应到作物根区。
2. 作物蒸腾:通过测算,发现作物蒸腾占农田水分消耗的主要比例,平均约为70%。
3. 土壤蒸发:土壤蒸发对农田水分的消耗较小,平均在10%左右。
4. 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对农田水分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平均补给量占总供给量的20%左右。
【分析讨论】1. 灌溉优化:基于测算结果,可进一步优化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2. 节水灌溉:结合作物蒸腾数据,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无效蒸发和作物蒸腾,提高水利用效率。
3. 地下水管理:鉴于地下水补给对农田水分平衡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超采和地下水位下降。
4. 水资源规划:基于测算结果,可为水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合理分配农业用水资源,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对农业灌溉有效水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我们得出了灌溉效率、作物蒸腾、土壤蒸发和地下水补给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农田水分管理、灌溉优化和水资源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本报告也提出了优化农田灌溉、采用节水技术和加强地下水管理等建议,以提高农业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农业生产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而农业生产的基础,就是农田的灌溉水利用。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评价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和分析方法。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农田从灌溉水中吸收的水分与灌溉水总量之比。
它反映了土地利用效率的高低,是衡量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因此,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数量。
测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一般采用试验田和实际灌溉面积进行测算。
具体方法如下:1. 对试验农田进行水分平衡试验。
将测量过的降雨量、蒸发量、地下水流量、农田排水量等数据,代入水分平衡公式中计算出农田蒸发量和灌溉水的总量。
2. 测量灌溉面积内的土壤含水量。
每天拔取一些土样,并化学分析土壤中的含水量。
测量土壤含水量的时间间隔取决于灌溉面积的大小和灌溉水的总量。
3. 测定灌溉水量。
灌溉中的水量包括输送、洒水、滴头灌溉、喷灌、滴灌等方式。
需要根据灌溉方式和实际灌溉面积来进行测算。
4. 计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将试验田中的农田蒸发量和农田从灌溉水中吸取的水分量相除,即可得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受到多种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土地性质、气候条件、灌溉技术和作物类型等。
1. 土地性质。
土地的类型、土壤的质地、土壤的密度和含水量等都会影响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因为不同类型的土地所需要的灌溉水量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土壤质地也会影响到灌溉水的渗透速度。
2. 气候条件。
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候因素都会影响农田灌溉水的蒸发和渗透速度,进而影响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3. 灌溉技术。
灌溉技术的选择和灌溉方式的不同也会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产生影响。
在灌溉时,合理选择灌溉方式能够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4. 作物类型。
不同类型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所以不同类型的作物种植所需要的灌溉水量也会有所不同。
河北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09.07•【字号】冀水农[2009]26号•【施行日期】2009.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河北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工作的通知(冀水农[2009]26号)各相关市、扩权县(市)、灌区管理局(处):为适应"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我国节水灌溉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科学评价"十一五"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与灌溉节水潜力,建立全国灌溉水利用率测算评价网络体系,水利部于2007年布置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工作,2009年4月水利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09]125号)。
我省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在全省展开此项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形式该工作由省水利厅农水处(省灌排总站)牵头,由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由各市农水处(科)负责辖区内相关县(市)、典型灌区的选点和测算分析汇总工作(扩权县的测算成果报所在市)。
各市、各测算试点县、各典型灌区要逐级确定专管人员,名单由各市汇总报省。
二、测算分析方法本工作依据《河北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进行(详见附件)。
采取实际调查、统计分析、现场测算相结合,通过分析测算典型灌区、试点县灌区的灌溉用水管理资料、灌溉试验与观测资料、灌溉实践经验数据,确定各地现状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并建立覆盖全省的测算分析网络体系,跟踪测算灌溉用水效率的变化情况。
请各地按要求组织开展相关的调查测算与分析工作,及时将数据逐级汇总报省。
三、典型灌区的确定典型灌区的确定根据水利部关于样点灌区的选择要求和全省灌区分布及管理情况确定。
其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的具体位置由所在市县分析确定。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压力的增加,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农田灌溉水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往往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盐碱化问题。
研究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各国对于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很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因此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于灌溉水利用的影响。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实用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于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深入探讨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介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实测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应用情况,最终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田灌溉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1.3 意义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意义在于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农田灌溉水资源的浪费,促进农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提高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业用水的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提高还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盐碱化的风险,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作物利用灌溉水的水分占灌溉水总量的比例,通常用水分平衡法或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监测法进行测算。
水分平衡法是通过测量灌溉前后土壤水分含量以及作物生长期间的降
雨量和蒸发量等因素,计算作物利用灌溉水的量。
具体步骤如下:
1.测定作物整个生长期间的灌溉量(包括滴灌、喷灌、渗灌等灌溉方式)和降雨量。
2.在灌溉前、灌溉后和生长季节末,分别取土样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3.计算通过作物生长获取的水分量,包括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以及作
物的降雨量和蒸发量等因素。
4.通过对比灌溉量和作物利用的水分量,计算有效利用系数。
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监测法是通过定期测量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含量、
作物生长状况、光合效率等指标,综合评估作物利用灌溉水的情况。
该方
法需要基于实时监测数据,精度更高,但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成本支持。
河北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河北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1 目的及意义我国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全国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灌溉面积的98%为地面灌溉,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较低,因此,灌溉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首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十一五”末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预期性指标)。
《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左右。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
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水农[2006]617号),为了统一和规范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按照《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的要求,我们编制了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及要求,望各市县及有关灌区管理部门按照要求收集汇总资料,及时上报。
2 技术路线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
各市县及有关灌区管理部门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下同)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分析计算出各市县及样点灌区管理局平均值;最后,由市县及样点灌区管理局数据推算全省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是指供给给定农田面积的灌溉水中,实际用于作物生长的比例。
它是一个重要的农业指标,可以帮助农民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农田水资源利用的效率,以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和分析。
1. 测算方法(实际灌溉面积× 实际灌溉深度)/(灌溉用水量× 农田面积)其中,实际灌溉面积指已经灌溉的实际土地面积,实际灌溉深度指土壤中实际湿润的深度,灌溉用水量指为给定农田面积补给的总灌溉水量。
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式只适用于规律性灌溉,不适用于雨养农业和不规则灌溉。
2. 分析结果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值通常在0.5至0.9之间。
如果值较低,则说明灌溉效果不佳,耗费的灌溉水大部分浪费掉了,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如果值较高,则说明灌溉效果良好,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高,农业生产效率也相应提高。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不同的区域和季节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干旱缺水的地区,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可能需要提高灌溉水的供应量,从而导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偏低。
在潮湿多雨的季节,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已经充足,灌溉水的供给量需要减少,从而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3. 影响因素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主要包括:(1)灌溉方式。
现代灌溉系统采用微量灌溉、滴灌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消耗,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2)土壤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不同。
有些土壤能够有效保持水分,避免浪费,从而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3)作物类型。
不同类型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有些作物需要更多的水分,从而影响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4)气候条件。
气温和湿度等气候条件会影响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从而影响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一、背景介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有效利用水资源是农田灌溉的关键,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对于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实际利用于作物生长的灌溉水量与灌溉总水量的比值。
其计算方法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实际利用水量 / 灌溉总水量实际利用水量是指作物需要的水分量,通过作物的灌溉需要量来确定;灌溉总水量是指实际灌溉水量的总和,包括雨水和灌溉水。
对于不同作物种类和不同地区的农田,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会有所差异。
三、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1. 土壤类型: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于水分的渗透和保存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2. 灌溉方式:不同的灌溉方式对于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也有所影响,喷灌和滴灌相对于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更加节水高效。
3. 大气环境:气温、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也会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产生影响。
4. 作物类型:不同的作物需水量差异较大,其对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也有所差异。
四、测算分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主要从实际利用水量和灌溉总水量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对农田灌溉的现场观测和数据统计来进行分析。
1. 灌溉水的实际利用量可以通过灌溉水量计算仪器来进行测算和记录。
2. 灌溉总水量可以通过降雨观测和灌溉水量记录统计来进行测算和记录。
3. 通过对实际利用水量和灌溉总水量的测算和统计,可以得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4.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灌溉方式,可以进行多次测算和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五、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途径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滴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2. 合理调整灌溉方案:根据作物需水量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合理调整灌溉水量和灌溉频次,以减少浪费。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衡量灌溉效率的一个指标,用来评估灌溉系统对于耕作农田的用水效果。
本文将从灌溉用水的定义、有效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影响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以及提高有效利用系数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导。
一、灌溉用水的定义灌溉用水是指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通过灌溉系统供给到田地中的水。
有效利用灌溉用水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农业对水环境的污染,发展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二、有效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有效利用系数(CUE)是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指标,计算公式为:CUE=实际灌溉量/理论灌溉量。
其中,实际灌溉量指的是灌溉系统向农田供给的水量,理论灌溉量指的是农作物所需的水分量。
通过计算有效利用系数,可以评估灌溉系统的效率和农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情况。
三、影响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1.灌溉系统设计:灌溉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对于有效利用系数有着重要的影响。
包括灌溉设备的选用、灌溉方式的合理性、灌溉周期的安排等方面。
2.土壤水分管理:合理的土壤水分管理是提高有效利用系数的关键因素。
包括确定合适的灌溉量、控制灌溉时机、灌溉水分的适度保持等。
3.农作物品种选择:不同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可以提高有效利用系数。
4.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的配合灌溉和施肥,通过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机,可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5.水质管理:水质的控制对于提高有效利用系数也很重要,特别是要控制灌溉水中的盐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防止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损害。
四、提高有效利用系数的方法1.灌溉技术改进: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分的流失。
2.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性,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
3.精确施肥:通过科学的施肥技术,保证养分的供应与作物需求的匹配,减少养分的损失,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首尾测算法”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首尾测算法”1.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概述1.1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内涵(1)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灌溉水是指采用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对天然状态下的水进行有目的的干预、控制和改造,为农田灌溉提供的水量。
灌溉水可以是从水库、河流引来或用水泵提取的地表水,也可以用水泵从井提取的地下水。
灌区在灌水时,灌溉水除一部分为被灌溉的农作物耗用外,还有一部分水量是在输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损失掉,没有被农作物利用,这部分水量也称为非生产性水量损失。
这些损失主要有:①渗漏损失,包括各级输水渠道渗漏和田间深层渗漏;②蒸发损失,渠道中的水面蒸发,一般仅占渗漏损失的1/20~1/50;③田面流失,由于灌水流量过大,与灌水沟、畦规格不相适应,水稻田的田埂不坚固,或采用不合理的灌水方法,流失到灌溉地以外的水量;④泄水损失,由于配水与田间灌水不协调,或控制建筑物不完整以及不良的灌水习惯,流失到排水沟或灌区以外的水量;⑤跑水损失,因工程质量不好,引起渠堤决口跑水造成水量损失。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就是:渠首的总引进水量扣除了损失水量外,能够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渠首的引进灌溉水量的比值。
可用下式表示:W W m jg =η (1-1)式中:ηg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w j —灌溉时能够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w m —渠首引入的总水量。
(2)测定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意义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反映灌区从水源引进的灌溉水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灌区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水所采用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标。
在我国国家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而据2011年测算分析,我国目前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1 ,节约用水的潜力很大。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与分析技术指南一、引言农业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一直是农业灌溉面临的关键问题。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环节,水的有效利用对于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提
高农田生产能力至关重要。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可以帮助农民和农田管理
者合理安排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农田实际利用水量与供应水量之比,反映了农田对供水
资源的利用程度。
该系数的测算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测算农田的实际灌溉水量。
实际灌溉水量是指实际向农田供水的数量,可以通过
农田灌溉水表、水井水表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可以通过统计灌溉水表的读数和时
间来计算实际灌溉水量。
需要测算农田的供应水量。
供应水量是指供水系统向农田供应的水量,包括引水渠道、水井、水库等供水设施的供水能力。
供应水量可以通过水量计、供水录井器等设备进行测算,也可以根据供水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水源情况进行估算。
然后,需要计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以通过实际灌
溉水量与供应水量之比来计算得出。
计算公式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实际灌溉
水量 / 供应水量。
若实际灌溉水量为1000立方米,供应水量为2000立方米,则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
需要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分析。
通过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
可以评估农田对供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现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提高农田
灌溉水利用效率。
如果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较低,可以通过改进灌溉设备、调整灌溉
水量和灌溉方式等方法来减少水的浪费,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1 目的及意义我国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全国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灌溉面积的98%为地面灌溉,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较低,因此,灌溉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首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十一五”末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预期性指标)。
《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左右。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
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水农[2006]617号),为了统一和规范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按照《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的要求,我们编制了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及要求,望各市县及有关灌区管理部门按照要求收集汇总资料,及时上报。
2 技术路线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
各市县及有关灌区管理部门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下同)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分析计算出各市县及样点灌区管理局平均值;最后,由市县及样点灌区管理局数据推算全省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具体思路如下:第一,各市县及有关灌区管理局对灌区情况进行整体调查,分类统计灌区的灌溉面积、工程与用水状况等,确定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不同工程状况、不同水源条件与管理水平的样点灌区,构建本市县及样点灌区管理局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网络;第二,搜集整理各样点灌区的相关灌溉用水管理、气象、灌溉试验等资料,并进行必要的田间观测,分析计算样点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规模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和分类灌区灌溉用水情况,分别推算大、中、小及纯井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第三,根据各市县及样点灌区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年毛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加权平均得到各市县及不同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第四,根据各市县及灌区的年毛灌溉用水总量和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加权平均得出全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
3 有关要求与说明3.1 样点测算分析方法为了规范和统一测算分析方法,便于点面结合和汇总分析,合理推算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各市县及样点灌区管理局样点灌区的测算分析统一采用本指南推荐的首尾测算分析法。
简单表达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即为某时段灌区田间净灌溉用水总量与从灌溉系统取用的毛灌溉用水总量的比值。
计算公式如下: a jw W W =η (4-1)式中 w η——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j W ——灌区净灌溉用水总量,m 3;a W ——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m 3;在实际计算中,可先用下式计算灌区亩均综合净灌溉定额综M :A A M M N i i i ∑⋅=综 (4-2)式中 i M ——灌区第i 种作物净灌溉定额,m 3/亩;i A ——灌区第i 种作物实灌面积,亩;N ——灌区作物种类总数;A ——灌区实灌溉面积(不考虑复种指数情况),亩; 则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a w W A M ⋅=综η (4-3)符号意义同前。
为了能够反映灌区灌溉水利用的整体情况,计算分析时段以测算分析年的日历年为准,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于跨年度的作物则应分段计算(以下同),合理确定测算分析年该作物净灌溉用水量。
3.2 样点灌区选择鉴于各市县及样点灌区管理局灌区数量较多,应分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灌区进行测算分析。
样点灌区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样点灌区应按照大型(≥30万亩)、中型(1-30万亩)、小型(<1万亩)灌区和纯井灌区四种不同规模与类型进行分类选取。
在选择样点灌区时,应综合考虑工程设施状况、管理水平、灌溉水源条件(提水、自流引水)、作物种类和种植结构、地形地貌等因素。
同类型样点灌区重点兼顾不同工程设施状况和管理水平等,使选择的样点灌区综合后能代表全市县及样点灌区管理局该类型灌区的平均情况。
样点个数具体要求如下:大型灌区:根据水利部的工作要求,所有大型灌区均纳入样点灌区测算分析范围,即大型灌区的总个数即为样点灌区个数。
中型灌区:按有效灌溉面积(A 中型)大小分为3个档次,即1≤ A 中型<5、5 ≤ A中型<15、15 ≤ A 中型<30万亩,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个数不应少于全市(县)相应档次灌区总数的5%。
同时,样点灌区中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两种水源类型,样点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总和应不少于全市(县)中型灌区总有效灌溉面积的10%。
小型灌区:样点灌区个数应根据各市(县)小型灌区(或小型水利工程控制的灌溉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同时,样点灌区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两种水源类型,不同水源类型的样点灌区个数应与该类型灌区数量所占的比例相协调。
有条件的市县可以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作物种类等因素分区选择样点灌区。
纯井灌区:一般应以单井控制面积作为一个样点灌区(测算单元)。
样点灌区(测算单元)个数应根据各市(县)纯井灌区实际情况确定,样点灌区数量以能代表纯井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整体情况为原则。
鉴于纯井灌区范围大、井数多的特点,应根据土渠、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喷灌、微灌等不同灌溉工程形式分类选择代表性样点,同一种灌溉工程形式至少选择3个样点灌区。
(2)样点灌区一般应具有一定的观测条件和灌溉用水管理资料等,并具备相应的技术力量。
3.3 样点灌区典型田块选择与灌溉水量观测为了合理确定和复核灌区实际灌溉情况(充分灌溉或非充分灌溉)、田间净灌溉用水量等,原则上样点灌区应对典型田块进行田间灌水次数、灌水方式与习惯等调查,并进行田间灌溉用水量观测。
基本要求如下:(1)典型田块应面积适中、边界清楚、形状规则,同时综合考虑田间平整度、土质类型、地下水埋深、降雨气候条件、灌溉习惯和灌溉方式等因素的代表性。
如果以上因素差异较大,则应分区选择典型田块进行观测;对于范围较大的灌区,至少应在其上、中、下游针对主要作物选择典型田块进行观测。
(2)典型作物选择可根据其实灌面积在灌区内的比例确定。
原则上对于作物实灌面积超过灌区实灌面积10%以上的作物,均应进行田间毛灌溉水量(直接进入田块的灌溉水量)观测,灌水量观测位置应为田间进水口,水量进入田间的过程中无任何渠道输水;如不具备上述条件,也可根据其它方法估算田间毛灌溉用水量,如在斗(农)渠供水口计量,应考虑从计量口到田块入口过程的输水损失,或按照相近作物灌水情况进行估算。
(3)原则上每次灌水期间都应进行典型田块毛灌溉水量观测,并据此确定田间毛灌溉定额。
田间毛灌溉定额与灌溉次数多少是判断是否充分灌溉的重要依据。
有条件的灌区也可以进行深入的田间灌水观测分析,确定田间净灌溉定额,为净灌溉用水量计算以及相关数据复核提供依据。
4年毛灌溉用水总量确定4.1一般情况年毛灌溉用水总量W是指灌区全年从水源地等灌溉系统取用的用于农田灌溉a的总水量,其值等于取水总量中扣除由于工程保护、防洪除险等需要的渠道(管路)弃水量、向灌区外的退水量以及非农业灌溉水量等。
当农业灌溉输水与工业或城市、农村生活供水共用一条渠道(管路)时,还应扣除其相应的水量(从分水点反推到渠首)。
年毛灌溉用水总量应根据灌区从水源地等灌溉系统实际取水测量值统计分析取得。
4.2灌区内结合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情况在一些利用塘堰坝与骨干灌溉水源联合灌溉供水的灌区,其塘堰坝的蓄水一部分来自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同时还可能有一部分来自渠道补水,这两部分水量应计入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中,并按以下要求分析测算:⑴如有塘堰坝或其它水源灌溉供水量统计资料,则以统计资料为准。
但供水量中不应包括灌区渠系引水蓄入塘堰坝的水量。
⑵如无统计资料,则应对测算年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情况进行代表性典型调查分析后进行估算。
4.3灌区渠系纳蓄雨水用于灌溉情况有些灌区在雨季存在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进入渠系纳蓄的现象,这些水量如果也用于农业灌溉,而且水量较大,则应进行降水径流分析,将进入渠系用于灌溉的水量计入到年毛灌溉用水总量中。
5 年净灌溉用水量确定净灌溉用水量分析计算以作物净灌溉定额为基础。
本指南针对旱作充分灌溉、旱作非充分灌溉、水稻常规灌溉和水稻节水灌溉等几种主要灌溉方式,分别提出相应的净灌溉定额测算分析方法。
如果灌区范围较大,不同区域之间气候气象条件、灌溉用水情况等差异明显,则应在灌区内分区域进行典型分析测算,再以分区结果为依据汇总分析整个灌区净灌溉用水量。
5.1 旱作充分灌溉净灌溉定额(1)样点灌区主要作物净灌溉定额可直接采用田间观测资料(田块选择与观测要求见(3.3),也可参考当地灌溉试验站当年观测资料估算。
(2)样点灌区如观测资料有限,可根据当年的水文气象资料,依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得出主要作物的净灌溉定额(式4-4)。
i ei ei ci i W G P ET M ∆+--= (4-4)式中 i M ——第i 种作物净灌溉定额,mm ;ci ET ——第i 种作物的蒸腾蒸发量,mm ;ei P ——第i 种作物生育期内的有效降水量,mm ;ei G ——第i 种作物生育期内地下水利用量,mm ; i W ∆——第i 种作物生育期始末土壤储水量变化值,mm 。
具体计算方法详见《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5.2 旱作非充分灌溉净灌溉定额在水资源紧缺灌区,用水户往往采用非充分灌溉。
是否非充分灌溉应根据典型田块观测(见3.3)或实际灌溉经验进行判断。
当观测的进入田间的亩均灌溉用水量小于充分灌溉时的净灌溉定额时,即视为非充分灌溉。
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灌水次数按照需求不变,但每次灌水都达不到作物生长需要的净灌水定额(即达到充分灌溉时的净灌水定额,下同);②减少灌水次数,但每次灌水均能达到作物生长需要的净灌水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