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爆破破岩机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入岩石中的爆炸载荷(续)
爆轰波的透射和反射 爆轰波在岩石分界面发生透射和反射,透射波在岩石中继 续向右传播,反射波则在爆轰产物内向左传播。
炸药的初始参数为:p0 、ρ0 、u0 =0
爆轰波速度为Dv1 ; 爆轰波即爆轰产物初始参数为p1 、 ρ1 、u1
岩石的初始参数为p0 、ρr、u0 =0 反射波参数为p’2 、 ρ’2 、u’2 、D’v2 透射波参数为p2 、ρ2 、u2 透射波波速为Dv2
第二节 岩石中爆炸应力波
炸药在岩石中的爆炸时,最初施加在岩石上的是冲击荷 载,在极短的时间内上升到峰值压力,而后又迅速下降, 爆炸载荷的整个作用过程很短。在此冲击荷载作用下, 岩石内激起爆炸应力波。冲击压缩岩石,造成岩石破坏。 爆炸应力波在距爆源不同距离的区段内可表现为:爆炸 冲击波、爆炸应力波和爆炸地震波。在爆源近区是冲击 波,具有陡峭的波阵面并以超声速传播,波阵面前后的 岩石状态参数(压力、密度、温度、岩石质点移动速度) 都发生突跃变化。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消耗大、衰 减快。随着距离增大,冲击波衰变为压缩应力波,波头 变缓,以声速传播,能量衰减较慢。随传播距离增大, 应力波又衰变为周期性振动的地震波。
岩石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对应不同应力幅值,所形成 的应力波特征不同: (1)在装药近区,作用于岩石的爆炸载荷值很高,当 σ>σC , 时,将在岩石中形成冲击波(图a)。 (2)随着冲击波向外传播、衰减,当 σB<σ<σC时,如 (图 b )所示,由于变形模量 dσ/dε 随应力的增大而增 大,波速大于图中A--B 段的塑性波波速,但小于O--A 段的弹性波波速,因此应力幅值大的塑性波追赶前面 的塑性波,形成速性追赶加载,形成陡峭的波阵面, 但波速低于弹性波速,为亚音速,这种波称为非稳定 的冲击波。
爆破内部作用岩石破坏分区示意图
R0—药包半径; R1—粉碎区半径; R2—破裂区半径
R0
R1
R2
装药内部爆破作用——粉碎区
密闭在岩体中的药包爆炸时,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爆 轰压力在数微秒内急剧增高到数万兆帕,强烈冲击药包周 围岩石,激起起冲击波,产生很高的径向和切相压应力, 其强度远远超过岩石的动态抗压强度。结果造成爆腔扩 大,周围岩石形成粉碎性破坏,形成粉碎区。(对于坚硬 岩石,粉碎性破坏明显,而对于松软岩石则被压缩形成空 腔,空腔表面形成较为坚实的压实层,故这种情况下的粉 碎区又称为压缩区。 粉碎区内冲击波衰减很快,破坏范围较小,粉碎区半 径较小,一些研究表明:对于球形装药,一般是药包半径 的(1.28~1.75)倍;对于柱形装药,一般是药包半径的 (1.65~3.05)倍。但破坏程度大,能量消耗多。
岩石爆破破坏机理的三种假说(综合)
对于不同性质的岩石和炸药,应力波与爆轰气体的作
用程度是不同的。 在坚硬岩石、高猛度炸药、偶合装药或装药不偶合系 数较小的条件下,应力波的破坏作用是主要的。 在松软岩石、低猛度炸药、装药不偶合系数较大的条 件下,爆轰气体的破坏作用是主要的。 工程爆破实践中应根据岩石条件、爆破效果要求,合 理选择炸药品种和爆破方法(特别是装药结构)
为分析岩体爆破破碎机理,通常假定岩石是均质,并 将装药简化为在一个自由面条件下的球形药包。球形药包 的爆破作用原理是其它形状药包爆破作用原理的基础。 最小抵抗线W: 岩石内装药中心距自由面的垂直距离。 临界抵抗线Wc : 对于一定量的装药来说,若最小抵抗线超过某一临界值 (即临界抵抗线)时,可认为药包处在无限岩石介质体中 药包爆后,自由面上刚好不会出现爆破迹象。即装药爆破 只发生在岩石内部,没能达到自由面。
Biblioteka Baidu
炸药在岩土介质中爆炸发展图像
1)岩石中爆炸应力波的演变
炸药在岩土介质中爆炸发展图像(续)
2) 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的变形及其对应的各种应力波
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的变形规律
炸药在岩土介质中爆炸发展图像(续)
2)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的变形及其对应的各种应力波
不同应力幅值时岩石中传播的各种应力波
岩石中爆炸应力波曲线特征
岩石中爆炸冲击波的衰减规律
在爆炸源近区,一般情况下岩石中传播的是冲击波。 这时可把岩石看成流体,冲击波压力随距离的衰减规 律为
P r P2 r

式中 r r rb 为比距离,r为距药室中心的距离; rc为药室(炮眼)半径; σr为径向应力峰值; α为压力衰减指数, 对冲击波,取α=3或
爆生气体和爆炸应力波综合作用假说
这种学说认为,岩石的破坏是应力波和爆轰气体共同 作用的结果。这种学说综合考虑了应力波和爆轰气体在岩 石破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其基本观点如下: 炸药爆炸后在岩石中激发形成冲击波并很快衰减为应 力波。冲击波在药包附近的岩石中产生“压碎”现象,应 力 波在压碎区域之外产生径向裂隙。随后,爆轰气体产物继 续压缩被冲击波压碎的岩石,爆轰气体“楔入”在应力波 作 用下产生的裂隙中,使之继续向前延伸和进一步张开。当 爆轰气体的压力足够大时,爆轰气体将推动破碎岩块作径 向抛掷运动。自由面的反射拉伸作用同样也加强了径向裂 隙的扩展,并造成岩石片落。
传入岩石中的爆炸载荷(续)
爆轰波对炮孔壁的冲击作用 耦合装药条件下,炸药与岩石紧密接触,因而爆轰波 将在炸药岩石界面上发生透射、反射。
通常炸药柱在一端用雷管 引爆,爆轰波不是平面, 而是呈球面形,而且爆轰 波对炮孔壁岩石的冲击也 不是正冲击(正入射), 而是斜冲击。通常按正入 射求解岩石中的透射波参 数。
传入岩石中的爆炸载荷
1)耦合装药时传入岩石中的爆炸载荷: 爆轰波参数:根据流体动力学爆轰理论, 可以建立炸药正常爆轰条件下的爆轰参 数计算式,目前普遍采用的炸药爆轰参 数的简明(近似)计算式如下:
式中:Qv为炸药的爆热; 为炸药的密 度; D为炸药的爆速; p、u、c分别为 0 爆轰波 阵面的压力、产物密度、质点 速度和声速。
传入岩石中的爆炸载荷(续)
岩石中透射波参数——孔壁荷载计算 分别对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建立连续方程和运动方 程,并利用界面上的连续条件即可求得:
p2 p0 1 N p1 p0 1 N 0 DV 1 / r DV 2
上式可化为:
N
1 u1 ) 1 ( DV
0 DV 1
爆生气体膨胀推力作用假说
这种学说从静力学观点出发,认为岩石的破碎主要是 由于爆轰气体的膨胀压力引起的。这种学说忽视了岩体中 冲击波和应力波的破坏作用,其基本观点如下: 药包爆炸,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这些爆炸气体迅 速膨胀并以极高的压力作用于药包周围的岩壁上,形成压 应力场。当岩石的抗拉强度低于压应力在切向衍生的拉应 力时,将产生径向裂隙。作用于岩壁上的压力引起岩石质 点径向位移,由于不同方向受力不等引起径向位移速度不 等,导致在岩石中形成剪切应力。当剪切应力超过岩石抗 剪强度时,岩石即产生剪切破坏。破碎岩块又在爆轰气体 推力作用下沿径向抛出,形成爆破漏斗坑。(内——外)
岩石中爆炸应力波曲线特征(续)
(3)当σA<σ<σB时,由于dσ/dε不是常数, 且随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应力幅值 大的应力波速度低于小应力幅值的应力 波,在传播过程中波阵面逐渐变缓,塑 性波速度以亚音速传播。而应力小于的 部分,则以弹性波速度传播。 (4) 当σ<σA时,dσ/dε为常数,等于岩 石的弹性常数,这时应力波为弹性波, 以未扰动岩石中的音速传播。
爆破内部作用(续)
当最小抵抗线大于临界抵抗线(W > Wc )时,装药 爆破只发生在岩石内部,没能达到自由面。装药的此种 爆破作用叫做爆破的内部作用。 内部作用时,根据岩石的破坏情况,除在装药周围 扩大爆腔外,还将在岩石中自爆源向外依次形成粉碎区 (或称压缩区、压碎区)、破裂区(或称裂隙区)和震 动区。
2 p2 p1 1 0 D1 / r CP
式中Cp为岩石中的弹性波速度;ρ r为岩石的密度;D1为爆轰波 速度。
传入岩石中的爆炸载荷(续)
不耦合装药时炮孔压力 不耦合装药情况下,爆轰波首先压缩装药与孔壁间间 隙内的空气,引起空气冲击波,而后再由空气冲击波 作用于孔壁,对岩石加载。假定: a)爆炸产物在间隙内的膨胀为绝热膨胀,其膨胀规律 为PV 3=常数;b)忽略间隙内空气的存在;c)爆轰产 物开始膨胀时的压力按平均爆压Pm计算,即有: 因此求得不耦合装药时, 孔壁冲击压力为:
爆生气体的膨胀作用
爆炸应力波反射拉伸作用假说
这种学说以爆炸动力学为基础,认为应力波是引起岩 石破碎的主要原因。这种学说忽视了爆轰气体的破坏作 用,也忽视了压应力的作用,其基本观点如下: 爆轰波冲击和压缩药包周围的岩壁,在岩石中激发形 成冲击波并很快衰减为应力波。 此应力波在周围岩体内形 成裂隙的同时向前传播,当应力波传到自由面时,产生反 射拉应力波,当拉应力波的强度超过自由面处岩石的抗拉 强度时,从自由面开始向爆源方向产生拉伸片裂破坏,直 至拉伸波的强度低于岩石的动态抗拉强度处时停止。自由 面形成片落爆破漏斗。(外——内)
从古代至今,采用炸药爆炸来破碎岩体仍然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炸药爆炸作用下,岩体是如何破碎的呢?
早在1613年德国人马林(Marlin)、韦格尔(Weigel) 在弗雷帕格(Freisberg)矿山首先用炸药开掘坑道,开创 了爆破采矿的历史。
国内外学者们经过长期探索,包括高速摄影技术、现场爆破试验和 计算机模拟技术,提出了岩石爆破机理的种种假说。
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示意图
不同药量的岩石压杆爆破试验
自由面附近应用波的发射作用
岩石条爆破试验: 1-雷管; 2-炸药; 3-岩石条试件; 4-粉碎区; 5-裂隙区; 6-震动区; 7-片落区
霍普金森效应
试验:在岩石压杆的一端安臵炸药,起爆后,靠近炸 药一端的岩石被炸碎,压杆中间部分没有明显的破坏, 而杆件的另一端则被拉断呈许多块。 原理:炸药爆炸后,在岩石压杆中产生沿压杆轴向传 播的爆炸压缩应力波,到达压杆的另一端遇端面(自由 面)将发生反射,形成拉伸应力波反射入压杆,当此拉 伸波的拉应力值高于岩石的抗拉强度时,岩石将从该端 被拉断,随着反射波的传播,拉断的块数增多,直至拉 应力小于岩石的抗拉强度停止
1 N p2 p1 1 N 0 DV 1 / r DV 2
传入岩石中的爆炸载荷(续)
岩石中透射波参数——孔壁荷载近似计算 实践表明,并非在所有岩石中都能生成冲击波,这取决于炸药 与岩石的性质。对大多数岩石而言,即便生成冲击波,也很快 衰减成弹性应力波,作用范围也很小,故有时也近似认为爆轰 波与炮孔壁岩石的碰撞是弹性的,岩石中直接生成弹性应力波 (简称应力波),进而按弹性波理论或声学近似理论确定岩石 界面上的初始压力。根据声学近似理论可推得:
第4章 爆破破岩机理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岩石爆破理论发展阶段 岩石中的爆炸应力波 岩石爆破作用 炸药在岩石中的爆破破坏过程 爆破漏斗理论 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 微差爆破 聚能效应 装药量计算原理 影响爆破效应的因素
4.1 岩石爆破理论发展阶段
岩石中爆炸应力波的衰减
在冲击波作用区之外,传播的是应力波,应力波的衰 减规律与冲击波相同,但衰减指数较小。前苏联学者 给出的应力波的衰减指数为:
我国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通过现场试验得出的应力波 衰减指数为:
在应力波作用区,岩石中柱状应力波的径向应力与切 向应力之间有如下关系:
4.3 岩石爆破作用 4.3.1 爆破内部作用
一、岩石爆破破坏机理的三种假说
由于岩石是一种非均质、各向异性的介质,爆炸本身 又是一个高温高压高速的变化过程,炸药对岩石破坏的整 个过程在几十微秒到几十毫秒内就完成了,因此研究岩石 爆破作用机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尽管如此, 理论研究方面仍取得重大成果,归结起来岩石爆破破坏机 理有三种假说 1)爆生气体膨胀推力作用假说; 2)爆炸应力波反射拉伸作用假说; 3)爆生气体和爆炸应力波综合作用假说。
岩石爆破机理早期发展阶段主要为 L.W.利文斯顿的爆破 理论、流体动力学理论以及炸药量与岩石破碎体积成比例 理论。
4.1 岩石爆破理论发展阶段
直到20世纪60年代日野熊雄的冲击波拉伸破坏理论的出 现,标志着早期爆破理论发展阶段的结束,爆破机理发展 第二阶段的开始。 岩石爆破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主要提出了岩石爆破机理 的三种假说: ★ 岩石爆破破坏机理的三种假说: 1)爆生气体膨胀推力作用假说; 2)爆炸应力波反射拉伸作用假说; 3)爆生气体和爆炸应力波综合作用假说。 ★ 装药爆破作用: *内部作用:岩石在炸药作用下发生破坏的物理过程 *外部作用:爆破漏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