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四则混合运算-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 -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使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符号。

2.能正确阅读和解决包含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

3.借助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

2.能够理解和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教学难点1.将混合运算题目记录下来,并正确解决。

2.通过反复实践,能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解法以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程序1.引入教师通过出示包含加减乘除符号的小数四则运算题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发对混合运算的兴趣。

2.基础讲解教师针对四则运算中的加减乘除符号的定义和使用方法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对于这些符号的加减乘除运算在数学中的实际意义和运用。

3.混合运算讲解教师对混合运算的特点进行讲解。

运用例题进行分析和练习,深化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4.实例演练教师通过试卷、小练习等方式进行演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包含混合运算符号的问题,并适时进行课堂讲解。

5.考核讲解教师对于四则混合运算的考核方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强化逻辑思考能力和计算速度。

6.复习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复习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混合计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1.案例演示法:突出混合运算实际运用场景,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

2.群体讨论法:通过单项测试、小组测试等方式,培养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合作的能力。

3.案例练习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筋骨清晰、形式多样的例题进行演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竞赛评价法:通过竞赛、评价的形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评价1.及时反馈学生解题情况和进步。

2.定期安排小考测试和模拟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

3.对学生进行集体轮流讲解给出的混合运算题目,提高学生对于混合运算题的掌握程度。

总结本节课以四则混合运算为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方法,并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练的方式深入剖析了混合运算中的重难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作业和测验: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检查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掌握情况。 口头反馈:与学生进行口头交流,了解他们对四则运算的困惑和建议。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数学学习情况。
课堂观察:观 察学生的表现, 了解学习情况
作业批改:检 查学生的作业 完成情况,了
解掌握程度
口头反馈:与 学生进行一对 一的交流,了 解他们的学习
感受和困惑
测试与评估: 通过测试和评 估,了解学生 的学习成果和 需要改进的地

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即乘法可以转化为除法。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x4=12,可以转化为12÷3=4,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 关系。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法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时,回顾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强调其重要性,并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 所学知识。
复习旧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新课主题 情境创设:通过实际情境或趣味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规律和特点,促进知识迁移 归纳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定义四则运算:加、减、乘、 除四种基本运算的总称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Leabharlann 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计 算方法
理解加、减、乘、除的意 义和关系
能正确进行四则运算,提 高计算能力
培养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优选】四年级下数学导学案-四则混合运算-西师大版(2014秋)

【优选】四年级下数学导学案-四则混合运算-西师大版(2014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1、出示题目70×(750-715÷65)2、组织全班交流,并总结计算的方法。

3、组织学生讨论:例二与例一有什么不同之处?有小括号,应怎样算?1、看题目,独立思考计算方法。

2、与全班同学交流算法。

3、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又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乘除再加减。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巩固练习、拓展知识2页课堂活动1、出示1题,组织练习。

2、引导读懂题意,进行练习。

3、把混合运算拆成几个一步计算。

1、独立标出顺序,并计算,交流结果。

2、理解题意,自己思考,交流。

3、独立书写,交流看法。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总结作业布置作业: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5×58-(73+89)回答提问,全班总结。

独立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

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板书设计不含括号或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200-80÷4×7 70×(750-715÷65)=200-20×7 =70×(750-11)=200-140 =70×739=60 =5330先乘除,再加减先算括号里面的,里面的也要先乘除,后加减注:本课时可以用两节课完成,把例2和课堂活动放到第二课时,这样处理更显合理。

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理解新知识。

5、引导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6、及时练习:630×[840÷(240-212)]7、评讲练习,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5、独立练习。

6、交流结果。

说出运算顺序。

7、练习,说顺序和结果。

计算的顺序。

巩固练习、拓展知识7页课堂活动1、引导完成1题。

2、和学生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学知识。

3、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完成,交流结果。

1、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了解游戏办法,分组进行游戏。

3、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和运算律》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和运算律》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和运算律》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四则运算和运算律》是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并学会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打下数学基础和提高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和作用;2.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概念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基本运算。

通过四则运算,可以对数值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2. 加法的运算方法加法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结果的运算。

加法的运算方法包括竖式加法和横式加法两种形式。

竖式加法竖式加法是一种按位数对齐进行相加的方法。

它能更清晰地展示每位数的加法运算过程。

横式加法横式加法是一种不按位数对齐,采用逐位相加的运算方法。

它在计算速度上相对较快,但对于位数较多的数值较难观察运算过程。

3. 减法的运算方法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值从另一个数值中相减得到结果的运算。

减法的运算方法也包括竖式减法和横式减法两种形式。

竖式减法竖式减法是一种按位数对齐进行相减的方法。

它能清晰地展示每位数的减法运算过程,并且能解决借位的情况。

横式减法横式减法是一种不按位数对齐,采用逐位相减的运算方法。

它在计算速度上相对较快,但对于位数较多的数值较难观察运算过程。

4. 乘法的运算方法乘法是指将两个数值相乘得到结果的运算。

乘法的运算方法包括竖式乘法和横式乘法两种形式。

竖式乘法竖式乘法是一种按位数对齐进行相乘的方法。

它能更清晰地展示每位数的乘法运算过程。

横式乘法横式乘法是一种不按位数对齐,采用逐位相乘的运算方法。

它在计算速度上相对较快,但对于位数较多的数值较难观察运算过程。

5. 除法的运算方法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值除以另一个数值得到结果的运算。

除法的运算方法包括竖式除法和横式除法两种形式。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单元目标:1.认识中括号理解中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技能,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第1课时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 结合以往知识经验,能利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 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3.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知识的迁移并进行良好运用。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课前准备:课件,展台导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

25-15 +18 27÷9×6 100-15×6 200÷8+10反馈时,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看计算是否正确。

小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

齐读。

二、学习探究活动一: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1)情境导入元宵节快到了,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做大红灯笼,在做灯笼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吗?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200-20×7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一)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一)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 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明去超市买水果,苹果每千克5元,香蕉每千克3元,小明买了2千克苹果和1千克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钱?2. 探究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导入中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尝试用四则运算解决导入中的问题,并讨论运算顺序。

(3)教师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 操练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题过程,强调运算顺序和注意事项。

4.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第1页练习题1、2、3。

2. 课后找一些实际问题,尝试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并记录解题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西师大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

2.能够完成有括号,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1.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2.培养学生注意细节的能力,避免因疏忽而出错。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克服难题的信心。

2. 教学内容2.1 知识内容1.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

2.有括号,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2 教学重点1.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

2.有括号,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3 教学难点1.有括号,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3. 教学步骤3.1 导入环节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四则混合运算。

3.2 感性认识指导学生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超市购物、打折等,对四则混合运算做简单的感性认识,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3.3 认识有括号和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有括号和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讲解它们的特点。

3.4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师通过实例演示教学,让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示范计算过程中,要提示学生注意细节,如括号内外的数学符号的变化。

3.5 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师再通过实例演示教学,让学生学习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注意无括号运算的特点,完成计算需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3.6 師生互动补充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有括号和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的特点以及处理方法,并带领学生共同解答习题,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7 巩固与评估教师设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和作业中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和技巧。

4. 教学评价4.1 教学效果评价学生能够掌握有括号和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熟练处理有括号和无括号混合运算的计算;4.2 教学方法评价教师采用情境模拟和实例演示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西师大版我是一名四年级数学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四则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的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法则及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的规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运算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元,又买了一块橡皮花了3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2. 讲解与演示:我利用黑板和粉笔,结合PPT,向学生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和解释。

3. 随堂练习:我在讲解后,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进行计算和解答,以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清晰的符号,将运算顺序和法则展示给学生,方便他们记忆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例如:1. 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元,又买了一块橡皮花了3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2. 小华有20个苹果,他给了小明6个,又给了小红8个,请问小华还剩下几个苹果?答案:1. 8元2. 6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进行课后反思,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教案: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我深入研究了教材,并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教材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四则混合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以及四则运算的顺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规则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包括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我准备了PPT和计算器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学习卡片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到四则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我使用PPT和计算器等教具,详细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我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学习卡片进行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对四则混合运算规则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列出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并加以解释和示例。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设计自己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并解答。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还想拓展延伸一下,让学生了解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购物、计算工资等方面。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编排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和难点的确定,以及相应的教具和学具准备,都是我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精心设计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2总复习 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2总复习 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2总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则运算的定义和运算顺序。

2. 熟练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定义和运算顺序-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定义。

-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2. 四则运算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减法的性质。

-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除法的性质。

3. 四则运算的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

- 混合运算,包括有括号的运算。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3. 互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出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概念。

2. 讲解(15分钟)- 详细讲解四则运算的定义、运算顺序和运算律。

- 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应用。

3. 练习(10分钟)- 让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其对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掌握程度。

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更多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游戏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竞争力。

教学资源1. 教材: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说课教学课件复习指导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说课教学课件复习指导

174+205÷5=
729÷9-26×3=
451+804÷6×12= 300-225÷5+145=
一艘汽艇每分钟行驶640米,是帆船速度 的4倍,帆船15分钟能行驶多少米?
640÷4×15 =160×15 =2400(米)
买两个羽毛球和6根跳绳,共要多少钱?
36×2+13×6 =72+78 =150(元)
04 学以致用
四年级
一、判断快车 1、320与280的差除它们的和,列综合算式是(320+280)÷(320-28 2、18×5+(36-12)去掉括号后,结果不变。 3、所有四则混合运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 4、780+20÷5加上括号变成(780+20)÷ 5时,运算顺序发生了改变
04 学以致用
方法一: 147 - 27 = 120(个)
方法二: (147 - 27)÷(
18 + 12 = 30(个)
= 120 ÷ 30
120 ÷ 30 = 4(小时)
= 4(小时)
答:师徒合作还要4小时才能完成。
03 练习解析
四年级
练习4、某市2019年暖房工程计划为1200户居民住宅做保暖,2 户。照这样的速度,还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
方法二: 27 ÷ ( 5 – 4 )
27 ÷ 1 = 27(人)
= 27 ÷ 1
27 × 4 = 108(块)
= 27(人)
27 × 4 =108(块)
答:有27个小朋友,有108块饼干。
03 练习解析
四年级
练习3、一盒糖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分6颗,那么剩 每人分8颗,那么正好分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盒糖共有多少

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第3课时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科书第4页例3。

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含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混合运算的价值。

2、掌握含两个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在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含有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并能正确计算含有两个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件出示三个计算题:60-80÷16×3 15×40-360÷12 247-(17+180÷6)请同学们先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再计算。

(预计2分钟)预设:第1小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第2小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减法;第3小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

师:同学们说一说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呢?嗯,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在三步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面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那么就要先算括号里的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二、讲授新知师:现在我们接着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同学们从这幅图和题干中能得出哪些数学信息呢?预设:我们从图中可以知道徒弟每时做12个零件,师傅每时做18个零件,现在两人共做147个零件,师傅先做了27个,要求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任务?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求出什么?预设:我们要先算出师傅做27个零件后剩下的零件个数,然后再算出师徒两人每时共做的零件个数。

师:经过刚刚的分析和审题,同学们能试一试怎样列出综合算式吗?我们可以列出这样一个综合算式:(147-27)➗(12+18)师:那请问在这里为什么要加两个小括号呢?预设:因为我们要先求出师傅做了27个后,剩下的零件个数,所以就用147-27求出剩下还要做的零件个数,然后算出师傅和徒弟每时共做的个数,所以有12+18,所以列出算式就是这样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四则混合运算(一)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四则混合运算(一)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四则混合运算(一)教材版本:西师大版年级:四年级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练习题或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四则运算知识。

2. 提问:在进行四则运算时,我们需要遵循什么顺序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a. 先乘除,后加减。

b.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c. 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提问: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在练习环节,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后作业环节,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在练习环节,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运算律的概念和运用。

3. 四则运算和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运算律的概念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四则运算和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概念,以及运算顺序。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四则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概念:讲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概念,以及运算顺序。

讲解运算律的概念,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

3. 演示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示四则运算和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4. 布置练习题: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四则运算和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正确率。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3.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能力。

4. 学生对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理解程度。

5. 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

通过以上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四则运算和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这个细节是教学难点,也是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关键。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四则混合运算 ︳西师大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四则混合运算 ︳西师大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认识四则运算的概念,了解加减乘除的运算属性。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注重算式中的运算符号,提高计算精度和速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掌握运算的优先级。

2.训练学生注意运算符号在算式中的作用,提高计算精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材。

2.学生准备好数学课本、笔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
导入
1.教师介绍四则运算的概念,和加减乘除的运算属性。

2.引导学生回忆小学二年级、三年级学过的四则运算知识。

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算式中不同的运算符号。

2.教师介绍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从内向外,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3.给学生提供一些例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拓展
1.让学生尝试练习连加、连减、连乘、连除的混合运算。

2.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和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精度和速度。

2.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其计算精度和速度是否提高。

2.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总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算式中的运算符号,注意计算顺序和括号的运用。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计算准确性和速度,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西师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介绍
XXX小学校 XXX
第一部分
全册教材概况
实验教材与修改教材内容对比
实验教材
一 四则混合运算

乘除法的关系与运算律 综合与实践:节约一滴水
三 确定位置
四 三角形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 综合与实践:三峡库区生态环 境调查
六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统计 综合与实践:我们长高了
3.经历探索三角形的特征及根据 不同标准三角形分类过程,体会三 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主题图, 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 说一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而且 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 用的思考。
单元内容结构与编写思路
认识三角形 高 三边的关系 内角和 按边分类 按角分类
小数的意义(描述性) 小数的计数单位(告知)
数位顺序表
例3,小数的读法
注意强调: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 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
不要忽视小数的写法。以老师念,学生写等方式教学写小数 的内容。
例1,探究小数的性质
通过让学生判断0.3和0.30是否 相等,从换算成“角”和“画 图”比较,引导学生探究小数 的性质。(还可以:米、分米 、厘米和画线段图)
1.明确各自的方向; 2.理解速度相同; 3.直接用数对表示(不再提示“几列几行”)
课标要求:
1.认识三角形,能说出三角形 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观察、操作, 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能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 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知识点: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材第4~6页,例3,课堂活动1,2,练习一,1,2,5,思考题。

◆教学提示
例3是有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时,重点防在引导学生列出混合运算算式后讨论运算顺序。

首先得出“师徒合作的零件个数÷师徒两人每时共做的个数=师徒合作的时数”,从而列出“(147-27)÷(12+18)”。

再讨论“为什么要用两个括号”、“计算时,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完成例3的计算后,可引导学生对照计算过程,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种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与态度: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难点
掌握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多媒体出示工厂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有很多制造工厂,因此,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怎样才能培养技术高超的工人呢?其中,由有经验的工人担当师傅,新工人作为徒弟,经过几年的学习,就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间加工零件的工厂,看看里面的数学问题吧!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要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刻体会到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学。

(二)探究新知:
多媒体出示课本第4页例3情境图。

①让学生仔细读题,提问:用你们现有的知识能做出这道题吗?
②你们能用自己话概括这道题的思路吗?
③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
师徒合作的零件个数÷师徒两人每时共做的个数=师徒合作的时数。

④让学生在刚才总结的文字的基础上列出式子:(147-27)÷(12+18)
⑤讨论为什么这个式子要有两个括号?
⑥讨论有两种括号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先做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⑦完成例3的计算过程。

⑧引导学生对照着计算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种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交流,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

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计算的本质。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页,课堂活动1。

用6,3,2,4这四个数借助加、减、乘、除和括号等运算符号列出结果是24的算式。

答案不唯一。

2. 教材第5页,课堂活动2。

不计算,判断每组中哪个算式的得数大,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先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再集中订正。

(四)达标反馈
习题:
教材第5页,练习二,第1题计算。

①(220-185)×14 ②500-300÷25 ③25×(33+19)
④(459-27×5)÷36 ⑤(53+19)÷(12×2)⑥(253-195)×(72÷6)
答案:
①490;②488;③1300;④9;⑤3;⑥696。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在使用小括号的时候,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第3课时:
1.教材第5页,练习二,第2题。

2.教材第6页,练习二,第5题。

3.教材第6页,练习二,思考题。

答案:
1.21元;
2.459,45;
3.答案不唯一,仅供参考。

(3+3)÷(3+3)=1 3÷3+3÷3=2
3×3-3-3=3 (3×3+3)÷3=4
(3+3)÷3+3=5 3+3+(3-3)=6
3+3+3÷3=7 3×3-3÷3=8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一般步骤
概括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老师反思的框架:
1.发现问题。

老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老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

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学发现问题所在。

2.分析问题。

老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

老师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这里,老师可以利用自我提出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根据合作的方式(互相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3.确立假设。

明确问题以后,老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

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老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地解决办法。

4.验证假设。

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老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会遇到新的问题,当这种行动过程中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中国数学家——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时,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