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对策
随着新课程 标准 的实施 ,新课改 已逐渐深入到教学的方方 面面,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和对教材在教 学中的实施,我 们感觉到教育教 学观念、教 学目标、 教 学方法、课 堂教 学模式、 学生学 习 方式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旧 有 的考试评价制度等受到 了前所未有 的冲击 ,教 师在教改 中面临 巨大的挑战 ! 因此在新 课程实施 中我们遇到 了一 系列问题 ,也采取 了相应 的对策,但 有 些问题还期待 专家、同行 能给予 良策。 面对新课标 、新教材的要求以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认 识与观念也随之 改变。主要表现在 :
课 程 与教 学之 间 的相 融 关 系, 突破 以往 用 固定 方 式处 理 教 材 和
l 、开展校本培训 ,提 升教 师素质新课标 实施 中,一是对 教 师 进行 新 课 程 理论 培 训 , 让 教 师理 解 新课 程 的一 些基 本 原 理 , 明确改革 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 、改革 目标 ,掌握课程功能 、 课程 结构 、课程 内容 、课程管理政策,为新课程 实施提供理论 保障 ; 二 是 对教 师进 行 专 业知 识培 训 , 不断拓 宽其 知 识 面 , 重 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新课程 实施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保
证 。
教 学大纲的习惯图式,创造 性地 、灵活地 、结合学生生活 实际 对课程进行设计并实践 。当然, 教 学观念的 习惯图式一旦形成 ,
t h e s e t wo mo d e l s a r e b o t h r e g rd a e d t h e a fe c t i v e f a c t o r a s o n e o f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k e y f a c t o r s i n S e c o n d La n g u a g e Ac q u i s i t i o n . An d t h e s e t wo mo d e l s a r e b o t h r e g a r d e d t h e mo t i v a t i o n a s o n e o f t h e i mp o ta r n t f a c t o r s .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r e:f i r s t l y, t h e s e t wo mo d e l s re a d i s c u s s i n g t h e d i fe r e n t 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 n g e n v i r o n me n t , t h a t i S ,t h e n a t u r a l a n d c l a s s l e a r n i n g e n v i ‘ r o n me n t:s e c o n d l y , he t s e t wo mo d e l s re a f o c u s i n g o n t h e d i fe r e n t a s p e c t s i n l e a r n i n g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t h a t i S ,c u l t u r e nd a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We C n a l e a r n f r o m t h e i r e s s e n c e ,g e t i n s p i r a t i o n, a n d g r a d u a l l y p e r l e c t S L A t h e o r y, a nd u s e t h e mi n o r t e a c h i n g .
新课改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策略
弥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兼顾全体学生差异 的特点, 从
而实现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 目标 。
61
N
茔 § i
从善意的谎言想开去
磊 总~ 第一
— —
读 一个有 思想 的教 师 做
李 万晨
~
高密市柏城镇大 吕小学,山东 高密 2 10 65 1
、
更新教育观念 , 关注学生发展
俗话说:观念指挥行动 。教师持有什 么样的教学观将 “ ” 直接影 响课改的效 果。因为任何一项课 改设想 , 都要靠广 大教师在 自己的教学实践 中实施和完 善, 教师 能否改变原 有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 变革早 已驾轻就熟 的教学方法 是十分重要 的。 以说, 所 要想搞课改 , 首先教师就应该彻底
说, 那么学生 的思维能力还能开发吗 ?此外开发学生的思 维, 我认 为还应该注意第二课堂 的开发 。学生只有走出去 和大 自然 、 社会广泛接触 , 才有机会获取真知灼见 , 才能在
实践 中检验理论知识是否正确 。 三、 改变学习方式, 营造学生 自主学习氛 围
更新教育观念 , 着眼于学生 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那么 我们 如何做到更新教育观念 , 关注学生发展呢?我认为首
学生对完成学习任 务既有挑战性又充满神奇感 。 其次, 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 习也是新课改中的一种主要
学 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小组为 了完成共同任务 , 明确的 有 责任和分工的一种学习方式 。 这种学 习方式在新课改课堂
以来教师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传授 , 忽视 了知识的形
成过程, 教师授课大多是压缩 了知识 的思维过程, 呈现给学 生的往往是问题的结论, 结果导致学生思维过程出现 断层 ,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1、结合自身体会,?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塑造学生的灵魂;就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会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2)教师应该具备一种反思的能力.过去教师工作往往被当作一种简单操作的技术工作来看待,先观摩别人的课,然后自己模仿.这种技能的训练是由外到内的过程,没有关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技能.因此,必须有一个肯定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评价观:教师的成长是个性越来越鲜明的过程,要在发展中体现出每一个教师的个性,不能千篇一律.(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一个好的课件制作还得靠教师,因为他最熟悉学生,他创造出来的内容最适合学生,因而是最有价值的.(4)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对待职业的态度、情感、需要、创新精神、自主意识等都将影响教师的职业行为.专业情意健全的教师,往往善于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能够民主管理、公正处事、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宽容守信,善于遵循教育规律,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2、请结合实际分析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体现了自身的诸多特征:(1)综合性与开放性——探究学习的一个初衷是要消除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分科学习的弊端.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学习提供了综合学习的机会,通过围绕某个问题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且,探究学习的许多内容是学校无法提供的,其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既使在同一主题下,研究的视角或切入口也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因而教师和学生须要更多地发挥创造性.(2)主动性与自主性——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组织课题组,到实施研究、撰写课题报告都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只是承担指导者的角色.(3)探究性与创造性——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广大中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身心发展时期,探究学习也正适合他们的个性发展,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对未知的结论层层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学生创造性的发挥.(4)实践性与过程性——探究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探究学习的始终.学生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是获得直接经验,并在探究的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对于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从中感受到探究的魅力所在.(5)互动性与灵活性——探究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互学习来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其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交流和合作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灵活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6)层次性与超越性——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在专题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有的专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有的专题更偏向学术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在强调层次性的同时,也强调要发挥超越性的一面,要让学生大胆地怀疑,大胆地猜测,从而创造性学习,不断地向自我挑战和超越自己.3、举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支持策略.答:对策一,需要进一步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对策二,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位置;对策三,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对策四,选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4、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答:(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单元、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明白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务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语文学科中讲读那些带有文艺性的记叙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应该通过提供某些情景的媒体,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唤起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节的想象,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提供条件,使之加深理解和体会.又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比较抽象,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应该提供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媒体教材,才能帮助学生理解.(3)根据学生变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要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色彩鲜艳,最好多配以动画,每节课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解释要细致一些;使用录像和电影也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发展起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他们选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则增多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增加了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该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上,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也可以长一些.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1.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进取心强是青年教师心理状态的主流.但是,对于多数青年教师来说,由于他们主观上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心理准备不足,对教师工作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认识不深,加之缺乏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又初涉教育工作,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业务能力较弱,一时难以适应教师角色,因而存有挫折心理,情绪波动和情感变化较大.再加上教师待遇偏低,校外高收入的诱惑,更增强了他们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强度,进而阻碍了他们迅速进入教师角色.2.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广大青年教师追求的心理目标.他们处于青年时期,情感丰富,才思敏捷,富有朝气,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师表,热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但是,由于他们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内涵认识不深,对为人师表要求的艰巨性复杂性的心理准备也不足,往往呈现出心顺了大干一场,心不顺就对付一阵的心理状态,缺乏对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的循循善诱精神.这种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使他们在初涉教师角色中,表现出情绪不稳,情感起伏较大的特征.3.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冲突勇于竞争是当代青年教师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参与平等竞争,施展才华学识.但是,由于他们一方面初涉社会,人生阅历浅,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力较弱,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在初级阶段既想尽快胜任教育工作,参加讲师评聘,又考虑必须认真处好上下级和同事间的关系,加之客观上职称评聘、奖金分配、分房等“论资排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使他们既渴望参与平等竞争,脱颖而出,又苦于成家立业的奔波和部分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的困扰,时常发生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激烈冲突,往往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烦恼、忧郁的心理失衡状态,个别的导致神经官能症或心理变态的发生.(二)成熟阶段的心理冲突及其形成因素青年教师在走向成熟阶段中,集中表现为完善教师人格的心理冲突.据调查分析,此阶段青年教师大体有三类设计方案,其心理冲突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因素为:1.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型他们大多是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他们较早地确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较为融洽,进而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因此,他们下定决心,再接再厉,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力争再上一层楼.他们的心理状态,集中表现为进取心理与焦虑心理的矛盾,有时因某种挫折或困惑,表现出过度紧张和急躁不安的情绪.2.先紧后松完善教师人格型他们晋升为讲师,表明自己在初级阶段努力的成功,成功之余何不松弛一下!可见他们的心理特征,集中为甘居中游与不甘落后的心理冲突,突出表现在自以为不如自己的某青年教师做出了突出贡献或教学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时,会产生一些情感振荡和情绪起伏.3.放慢完善教师人格型在初级阶段中,有少数教师较长时间陷入不切实际的旋涡之中,他们迟迟进入不了教师角色.后几经挣脱,方减轻些心理冲突,终于评上了讲师,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转移兴趣中心,热衷于家庭生活,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至于完善教师人格就慢慢来吧.以人生一回何必那么苦自己为宗旨,进取意志重又消退.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是追求安逸与害怕落伍的冲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适当的心理调节对于缓解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解决青年教师的心理矛盾,完善教师人格,进而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实施新课程,学习理论、改变观念只是第一步;只有把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发展了学生素质,新课程改革才落到了实处。
观念不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没有方向,没有了基础;教学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
所以,新课程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教学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
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我们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实践新课程还是一场攻坚战,不能一蹴而就。
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但是长期的“教师中心论”给学生以惯性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要完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教师首先要适应新课程,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一个转变学习方式的适应环境和过程。
那么,新课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教师应如何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呢?我认为教师要完成如下四个角色的转变:一是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二是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三是要由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四是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
一、教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作为组织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营造一个可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其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就更灵敏,思维也更活跃,记忆力会增强,想像力也更丰富,学习效率会提高,学习潜能会在更大的程度上得到挖掘与发挥。
但是现在的课堂,仍有部分教师或多或少地定位于管理者的身份。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观念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观念转变初二英语组全体教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们初一英语组这次的课研题目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观念转变。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带来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个亮点。
新课程改革转变观念是关键,只有观念的变化才能带动其它变化,才能完成新课改目标。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多方面的,很难一概而论,但以下几个方面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学校观——学校是教育改革中心、教育研究中心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学校对课程、教学、教师发展等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因此,过去的“官本”、“国本”等僵化的管理体制正在被打破,学校将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
这就意味着,教育改革将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的生活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重视教师的赋权感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强化所有成员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
一旦学校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基础教育便有了振兴之日。
同时,学校的传统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日益成为探索的中心,兼具教育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科学探索将成为新型学校的重要特征,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学校首要的重大使命。
二.教室观——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教室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教室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教室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讲课室”。
因此,教室的设置安排应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探究活动的展开,要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三.课程观——课程是经验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课程是经验的观念得以在实践中形成和确立。
浅谈新课改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教育观念及行为转变
问、 于质疑。 , 敢 如 笔者在课堂上开展小讨论 : 为春秋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 你认
说中, 哪一 派 的 学说 更 有 利 于 中 国社会 的发 展 ? 生 根据 上 网查 找 的资 料 踊 跃 发 学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 教学观念对教学过程 起着指导作用 , 切先进的教学改 一 革都是从新 的教学观念 中引发出来的 ,一切教学改革 的困难 都来 自旧的教学 观
念的束缚 。 一切教学 改革的尝试都是新 旧教学 观念 、争的结果 。 斗 新课程理念下 的 历史教学过程 的设想 ,要求 我们 首先确立与之相适应 的体 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新
识、 能力 、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并重 , 这就要求历 史教师 在教学过 程 中更新 教
育理 念 、 变传统的教学方 式 , 改 在帮助学生有 效学 习知识 的同时 , 培养 其能力 和
完善其人格 。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 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观念 、 为角色都 行 随之发生变化 。 对此 , 笔者有以下深刻体会。
一
、
教 育理念 的转变
1 . 学生观的转变 。 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 , 是有血有 肉 、 有思想 、 有灵 性 、 以 可
教育引导的人 。 在历史教学 中要对每一个学 生充满信心和爱 , 充分利用新教材 中 的“ 动脑筋 ” “ 和 活动 与探究 ” 锻炼学生 动脑 、 , 动日和动手能 力 , 让更多 的学生有
观念。
新课 标要 求课堂教学“ 以转变学生的学 习方式 为核心 , 要 注重学 生学 习历史 知识的过程 和方法 , 使学生学会学 习。 转变教学方式 , 立 以学 生为主体 的教 要 树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的实行,让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新课程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的变革,也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个明智型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该如何给自己重新定位呢?本文拟就此问题与大家商榷:一、教育理念的转变理念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根本和基石,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
教育的不适应,应当首先是教育观念的不适应;收效不大,首先是教育观念转变不够。
在新课改形式下,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观念转变:1.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现代全新教育理论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成长发展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于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
2.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
我们要把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3.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
今天的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学生意识,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打破过去以知识为中心的授受关系、主从关系和不平等的权威、依赖关系。
要尊重学生,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实行教育民主、教学民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通过交往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创设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教师在总体教育体系下,还将面临教学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诸多实际教学情境的影响和挑战。
因此,要成功地做好现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扮演好如下的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转变教育观念 推进课程改革
转变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当今的教育正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轨,按新课改理念,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我们不难认识到:广大教师必须就教育观念推陈出新,才有可能把课程改革工作落到实处,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现将笔者在教育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教师要转换角色,规范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作为教师首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身份。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辅导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1.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导者。
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结合现行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 依照现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原则,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2.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仅只有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学习方法、思辨能力、团结协作等多面的知识。
引导时以启发学生为主,学生遇到疑问时,教师不要立即告诉答案,而是要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的引导还可以用一种激励的方式,当学生被困难吓倒时,教师不要拖着走,而是要激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们不断战胜困难,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3.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一个必须注重的环节,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即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如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较为广阔的空间。
4.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兴趣,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倾听学生心声,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只有这样的互动交流,才是认知的交流,有价值的交流,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真正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中语文教师的三个转变
XIB IZ I I O西北职教期师资建设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新课程改革正在大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
教师作为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的主体角色,应尽快跟随课改步伐,在教育教学中加快行为的改变,以适应新课改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一、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过去,我们习惯以知识教育为中心,崇尚教材知识点的“拉网式”教学。
现在新课改一反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文化熏陶,人文教育和综合实践。
于是,很多教师认为这样的教学,教师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似乎心里不踏实,不放心,甚至忧心忡忡,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将来的考试怎么办。
其实这正是在新课改中教育观念跟不上的原因,是教师的陈旧思想所致。
就拿考试来说吧,考试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而学习效果决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落实与掌握的层面上,更多地则要表现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学生所学知识不能真正变化为学生的能力,不能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帮助的话,学生的知识再多又有何意义呢?这也不正像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下死读书本所造就的那些书呆子一样了吗?另一方面,现行考试题型的变化,也反映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发展的转变,彻底改变了过去单纯以学习成成绩评价学生能力的倾向,考试作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要求教师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原则下,从过程和方法、情感价值方面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
传统的教学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让他们得出结论或抄背前人提供的答案,这种做法是舍本求末,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害的。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知识的发生过程,急于得出自己的教学结论,这样,学生感到似懂非懂,一知半解,造成严重的“消化不良”,从而增加了学习的负担。
很明显,这急于求成的方法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教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完全听从教师摆布,接受教师灌输,师生之间的关系明显是不平等的。
新课改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一、教师角色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新时期教育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智能,具有不可代替的意义。
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他们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爱,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要使学生积极生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
由于新课程改革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根本问题入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传授知识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各自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创新,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应同时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因此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形式的需要。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师巧妙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成功创新的无形力量,它能激发创新主体坚持不懈地努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教学,都有必要设计“导入设疑”一环,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
2、课堂质疑,激发创新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随时善于质疑,扣题发问,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学后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质疑争辩,促使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由此既掌握了知识,又增添了提问的积极性,体验了提问的乐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沉浸在乐学之中,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潜在意识。
3、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行“开放式”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提高广阔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新课改(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极探索新课改的实施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教学中实施新课改的策略与成效。
一、新课改的实施策略1. 转变教育观念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为此,教师需要树立以下教育观念:(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改革教学方式(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应结合实际,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优化教学评价(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师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注重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新课改的成效1.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通过实施新课改,教师们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2.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通过实施新课改,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3.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4.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改的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做好的四个转变
撷英篇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做好的四个转变王志伟(甘肃省积石山县甘藏沟小学)想要更好地开展行动,就需要对教育观念进行更新,使得教育思想得到有效的转变,从而更好地对教育进行改革,并对教育发展进行促进,而这同样也是对素质教育进行实行的前提。
要全面推进新课改,教师是主力军,抓好教师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保证。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观念和思想的转变。
一、变“主宰”为“主导”,尊重学生,注重参与我们天天接触学生,可脑子里是怎么看待学生的?是一群无知的小顽童任人摆布;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任你灌装,还是有思想、有主见、有感情的活泼好动的小主人?尽管我们口中天天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一碰到具体问题,常会变成一切由教师“主宰”。
如果老师眼中有学生,把学生真正看做是学习的主体,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和学中,让学生把话说完,哪怕是错误的,我们教师应明确:温柔听话的“小绵羊”不是新时代的好学生。
教师应该在一定的空间当中给予孩子一定的权利,使得孩子能够进行自主选择;教师也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使得孩子能够在自主探讨当中对答案进行寻找;教师还应该给孩子一些条件,使得孩子能够得到自由的锻炼;教师更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使得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
二、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学生的“学”为中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库、活教科书。
教师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所以在新课标中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沟通以及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对互相的经验以及知识进行分享,从而得到全新的发现,使得教学相长的目的真正地得到实现。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各种优越的条件进行努力创造,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并利用多种方法使得学生将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进行培养,将传统教学中的“要我学”真正地转变成为学生主观的“我要学”以及“我爱学”。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一)转变课程观“课程”是什么?传统的教学中,“课程”被理解为教材或课文,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教材编者所关注的事,它规定学校“教什么”,学校和教师就忠实有效地去传递、落实课程内容,完成课程任务。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课程不仅仅是教材、教学内容,而且包括学生整个学习活动过程。
课程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资源,意味着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学校课程由此重返生活世界,超越了课堂和教科书的限制,真正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
把课程作为这样来界定,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可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是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二)转变教材观以往我们总认为“教材即知识”,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
因此,教材中罗列学生应掌握的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法则,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不给教师、学生发挥空间和研讨的余地。
这种远离生活情境的“学科中心”的教材观,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去甚远。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材的观念呈现出新的转向,“教材是范例”。
所幸的是我们小语“能力训练”实验对教材的认识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二多年前遵循叶圣陶先生关于“教材无非是例子”的理论,明确提出以“课文无非是例子”的理念,在全国第一个以“能力系列”与“主题系列”整合来建构单元体系。
因此我认为我们实验说的“例子”涵盖这么两层意思――一是传授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例子;二是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
(比如94年我在乐安执教《我的弟弟》是以一个自然段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因果式的自然段后,指导朗读文章结尾“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教师观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价值、特点、角色、责任、素质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观点,教师观在考试中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会考查单选题和主观题。
今天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部分内容。
中小学教师观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教师角色转变,二是教师行为转变。
(一)角色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材料匹配角度:关键在于教师是怎么对待学生;材料切入点:老师关注学习动机、注重人格养成。
2.从教学与课程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匹配角度:关键在于教师是怎么处理教材;材料切入点:老师灵活使用教材、补充教材内容、课程资源开发。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材料匹配角度:关键是教师怎么处理实际教学问题;材料切入点:老师查阅相关资料解决当前的教育问题。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材料匹配角度:关键是教师怎么对待校外教育;材料切入点: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社区服务。
(二)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材料切入点:老师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依然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材料切入点:老师不断启发学生自觉,引导学生学习。
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材料切入点:老师认识到自身或者是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探索或及时向他人请教。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材料切入点:老师加强与同事、家长等人之间的合作。
【材料】多年来,徐老师一直坚持还课堂于学生。
他安排的“课前五分钟”深受好评。
其做法是在每堂课的开始安排一名学生上台演讲,主要程序是:学生讲述—大家评论—师生共同给出成绩。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集锦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集锦6篇)以供参考。
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转变
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转变摘要: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角色,创设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改革,才会与时俱进。
关键词:新课改;转变观念;改变角色;创设新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像一股巨大的洪流涤荡着教育大地。
课程改革主要是人的改革,而教师是新课改中最主要的因素。
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改变角色,创设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改革,才会与时俱进。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传统教学提倡“师道尊严”,把教师摆在一个非常神圣的地位。
教师也总认为,自己说的一定是对的,学生不能超越自己。
但是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知识面特别广,教师高高在上的传统地位动摇了,教师被“挂”在黑板上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意识到自己只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主导因素,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交往、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力,是有培养前途的,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要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合作、探究。
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新课改就会富有生机。
二、教师要转变角色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经常“一言堂”“满堂灌”,不管学生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教师课讲完了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新课改中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方法。
要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学生会受益匪浅。
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教会学生学习和生活。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知识不断更新,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大,教师也不能完全依靠原有的知识“吃老本”,而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钻研新教材、新课标。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钻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好五转变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好五转变新课程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
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观念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
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
二、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 1)教师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课程教学 >>188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覃剑兰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兴仁小学新课改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这轮课改的意义时,深深的感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改革教材、而是教育思想的一系列改革和转变。
作为教师应首先转变教学理念。
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思路去教学。
这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有创造的见地,出现了高分低能。
新课程理念使我们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也逐渐转化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者也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将被代替,教学过程不在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而是我们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
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新课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那么教师在新课程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本人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以课标为依据。
从新课程理念来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根据学生情况来设计,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认知水平,围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而设定目标,最大限度去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与热情。
二、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只顾赶课,抓进度,而不在乎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识。
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使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继而领悟知识之源,达到自行探索,自求解决。
三、教师要转变课堂上的角色新型的课堂结构教师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
新课堂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扮演双重角色,既是主导者,又是引导者,适当引导而不强制;还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学思想和方法
管理动态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学思想和方法■陈炳权摘要:在新课改深入推进阶段,小学教学模式正在从“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模式转变。
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思想与方法也要跟着转变。
教师如何打破传统单方灌输教学的局限,如何进行教育思想维式改革,推进课堂学习方法的创新等,都需要老师不断地进行摸索前进。
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主要通过如下几种教学思想与方法来探析新课改下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教学方法;思想探究;课程转变引言:尽管新课改的进程正在不断深化,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授课中仍是主要教学模式。
教学思想与方法的转变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一步步进行摸索,逐渐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提高同学们对认识知识、掌握技巧的热情。
对于如何帮助教师转变授课思维并改进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从加强实践教学、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堂理论应用性等方面做出调整。
一、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思想转变,更新教育观念(一)课堂主体转变,课程因素多元化在传统教育观念中都要求教师遵循“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学会的知识才是最容易掌握和理解的,只有让学生们参与授课过程才能调动他们的感官,逐渐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在掌握新课程改革大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学特色,对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式改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既承担了引导者的角色也扮演着推动课程进度的主导者角色,然而新课改下要求教学模式要从强迫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教师应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将原有只追求课堂成绩这一单因素理念向多元化素质培养转变,培养学生参与课堂、主动展现自我的积极性。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观潮》一课时,在领会作者感情时,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对主题思想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享自己在多次阅读文章后的感受,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互动,也加深了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知识的理解。
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
程 改革 的重点之一是 如何促进 发和身心发展的 。
程改革 式展开, 而基础教 育课 师 “ ” 讲 为中心 的教学 , 是不 利予学生 的潜 能开 : 功半 , 新课 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 和谐 的新 型师 : 生关 系。
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 注学生在语言逻辑
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其最大的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点不是 “ 教教材” 而是“ 教材 知识形成 的过程上 , , 用 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 , 学 让
教” 即通过知识 、 , 技能的传授 , 生通过“ 感知——概括一—应用 ” 的思维过程 去 : 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 , 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 最大 限度 地发 挥课程 潜能 , 发现真理 , 实 掌握规律 , 使学生在教学 过程 中思维 : 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 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
、
特点 , 要变革学 生的学习方 式 , 的交往 , 教学过 程是 师生交往 、 积极互动 , 同 精神氛围 对学生而言 ,交往意味着心态 的开 共 教师除 了要认 真解读 、领悟新 发展 的过程 , 基于这一理; 师生关系应是平等 : 岔, 放 主体性的凸现 , 个性 的张显 , 创造性的解放 。 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 , 树立正
。
, ,
确的教育观念 , 还应根据新课程
教 学 是 主 ,学 围 是 快和;教 而 ,往 味 上 不 传 知 而 与 应 民 的教 氛 应 愉 、 对 师 言交 意 着 课 是 授 识,
的要求 , 自 改变 身的教学行为。
一
、
教 师教 学行 为从 注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一、教师角色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时期教育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智能,具有不可代替的意义。
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他们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爱,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要使学生积极生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
由于新课程改革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根本问题入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传授知识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各自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创新,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应同时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因此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形式的需要。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师巧妙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成功创新的无形力量,它能激发创新主体坚持不懈地努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教学,都有必要设计“导入设疑”一环,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
2、课堂质疑,激发创新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随时善于质疑,扣题发问,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学后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质疑争辩,促使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由此既掌握了知识,又增添了提问的积极性,体验了提问的乐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沉浸在乐学之中,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潜在意识。
3、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实行“开放式”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提高广阔的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善于优化讨论,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独创性往往在交流中产生灵感。
因此课堂教学中,在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在老师的诱导中,逐步使问题明亮化,水落石出。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无论学生讨论的结果如何,教师都要给学生肯定与鼓励,通过情感意识、创新意识去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及设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教师要善于指导运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多思、多解,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由此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重要作用。
兴趣就会更浓,就会努力地去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更生动地去学习,这才是创造性地学习,把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五、教师要善于做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在注意了学生的课堂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同时,教师更要注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例如,怎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个性差异设计合情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下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任务从而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效果制定合理的辅导和巩固计划,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同时定期合理的检验是系统知识掌握的必要手段,只有教师做好了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一整套的合理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在较轻松的环境中乐学,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