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一、教师角色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时期教育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智能,具有不可代替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他们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爱,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要使学生积极生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由于新课程改革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根本问题入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传授知识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各自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创新,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应同时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因此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形式的需要。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师巧妙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成功创新的无形力量,它能激发创新主体坚持不懈地努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教学,都有必要设计“导入设疑”一环,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

2、课堂质疑,激发创新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随时善于质疑,扣题发问,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学后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质疑争辩,促使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由此既掌握了知识,又增添了提问的积极性,体验了提问的乐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沉浸在乐学之中,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潜在意识。

3、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实行“开放式”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提高广阔的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善于优化讨论,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独创性往往在交流中产生灵感。因此课堂教学中,在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老师的诱导中,逐步使问题明亮化,水落石出。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无论学生讨论的结果如何,教师都要给学生肯定与鼓励,通过情感意识、创新意识去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及设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教师要善于指导运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多思、多解,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由此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重要作用。兴趣就会更浓,就会努力地去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更生动地去学习,这才是创造性地学习,把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五、教师要善于做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在注意了学生的课堂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同时,教师更要注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例如,怎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个性差异设计合情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下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任务从而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效果制定合理的辅导和巩固计划,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同时定期合理的检验是系统知识掌握的必要手段,只有教师做好了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一整套的合理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在较轻松的环境中乐学,学有所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