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3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侦查学名词解释、简答目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侦查学名词解释、简答目录

名词解释1.刑事侦查学:是在认识犯罪活动、侦查活动和二者互相作用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揭露、证实犯罪、揭发确认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对策的一门应用学科。

2.比较研究法:是拿本身研究的课题、项目以及相关内容,与古今中外相类似的对象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批判借鉴、取长补短,达到完善、发展自身的目的。

3.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侦查活动的方法、对策和规律,以及犯罪行为与侦查活动相互作用这一特殊矛盾。

4.逻辑证明:是运用已知为真的命题,通过必然性推理论证某一命题为真的思维方式5.侦查假设:是指根据案件已有的事实材料,借助于逻辑推理、逻辑证明和逻辑规律,对案件部分或全部内容给予假定说明。

6.刑事侦查的同一认定:是指某物质分解或分离的部分、形成的痕迹和遗留的映像,一定时间内,在本物质特征上与某物质保持一致的理论。

7.犯罪现场访问:是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情,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在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依法对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人员进行的调查询问工作。

8.刑事侦查工作:是公安机关依据法律和国家赋予的权力,运用各种侦查措施、手段和刑事科学技术发现、控制、揭露、证实刑事犯罪的一项专门工作。

9.刑事侦查工作基本原则:是依据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制定的,是刑事侦查人员履行职务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是对业务思想和业务行为的规范。

10.犯罪现场勘验:是侦查人员借助感觉器官和科学技术手段,对犯罪现场中有关的痕迹、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观察、显现、记录、提取、分析和检验,发现、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的一项侦查活动。

11.个体勘验:是勘查人员在局部观察的基础上,对现场上与犯罪行为有关或可能有关的痕迹、物证,逐一进行勘验和检查。

12.局部观察:是指勘查人员在现场整天巡视的基础上,根据已经确定的犯罪现场勘验范围、重点和顺序,将现场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组织现场勘察人员分工负责或集中力量逐一对犯罪现场上客体的特点、状态、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进行观察研究和记录13.整体巡视:勘查人员对犯罪现场的周围环境、现场外部和内部状态所进行的概览性的巡视观察。

刑事侦查学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侦查学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侦查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徐西振执笔人:王文娟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课程名称:刑事侦查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Criminal Investigation Study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54理论学时:51 实验学时: 3学分:开设专业:法学先修课程: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法学类专业选修课程。

刑事侦查工作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环节,是收集犯罪证据,揭露、证实犯罪,揭发犯罪人的极为重要的专门工作。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通过对刑事侦查的基本程序、技术、策略和方法的学习,能够了解犯罪的规律和特点,培养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开展侦查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一方面需要利用经典案例的评析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开展一系列实训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对刑事侦查学基础理论有所认识,包括刑事侦查学的学科性质、刑事侦查的性质和形式2. 掌握刑事技术鉴定的原理、程序和方法3. 应用刑事图像技术,记录现场、记录和检验物证、辨认照相;掌握痕迹勘验、文书勘验的技术4. 学习并掌握各种侦查措施,包括现场勘查、侦查实验、辨认、询问、讯问、强制措施、侦缉措施,注意其中的程序和方法5.掌握刑事案件侦查的一般步骤,针对不同类型的犯罪适用不同的方法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绪论(包括刑事侦查学概述和刑事侦查概述)1.了解刑事侦查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2.掌握刑事侦查的概念、任务、性质和形式注意刑事侦查权的归属,以及刑事案件侦查的模式第二部分刑事科学技术1.了解刑事技术鉴定的程序2.掌握刑事技术鉴定原理即物质交换与转移原理的机理和意义,掌握同一认定和种属鉴定的概念和方法3.注意刑事技术鉴定权的归属,同一认定与种属鉴定的关系4.掌握刑事图像技术中刑事照相的内容,包括现场照相、物证照相和辨认照相的内容的方法5.掌握痕迹勘验中的主要对象形象痕迹的相关内容,掌握手印勘验和脚印勘验的技术6.掌握笔迹检验中书写习惯的形成过程及笔迹检验的科学依据7.了解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国际通行指标和方法第三部分侦查措施1.了解现场勘查的步骤和方法,掌握现场勘验和现场访问、现场分析的内容注意犯罪现场及其构成要素,犯罪现场保护的内容及对于现场勘查的意义注意现场勘验的概念,有判明事件性质的作用2.掌握侦查实验解决哪些问题,侦查实验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如何审查侦查实验的结果3.了解辨认的形式,掌握辨认的规则注意同时具备哪些条件辨认结果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4.掌握询问的注意事项和方法5.了解追缉堵截的方法、控制销赃掌握追缉堵截的适用条件,通缉通报的程序方式注意通缉通报的关系,通报的形式6. 注意搜查扣押的注意事项7.了解讯问的程序和方法,掌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相关内容第四部分刑事案件侦查的方法1.掌握刑事案件侦查的一般步骤2.掌握杀人案件和盗窃案件的侦查方法3.了解投放危险物质罪、诈骗案件以及几种特殊犯罪案件的侦查(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1.运用刑事照相技术完成现场照相2.通过捺印指纹了解指纹形态,掌握指纹的显现和提取技术3.用石膏制模和静电复印提取脚印,掌握脚印的测量和分析四、学时分配五、考核说明本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法是考试。

刑事侦查学的基本原理

刑事侦查学的基本原理

刑事侦查学的基本原理刑事侦查学是刑事诉讼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学科之一,研究刑事侦查规律和方法,为侦查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在刑事侦查工作中,遵守基本原理是确保侦查工作合法、公正、严密的重要保障。

第一步,法律原则。

刑事侦查学的基本原则是以法律为基础。

在侦查工作中,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使用侦查权力,确保侦查过程合法、公正、严密。

同时,法律原则还要求侦查人员在办案中尊重人权,严格保护和尊重被侦查人、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和尊严。

第二步,事实查明原则。

事实查明原则是刑事侦查学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侦查人员必须努力查明案件中的事实,排除一切对案件事实查明的干扰和误导。

事实查明原则要求侦查人员注重证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细心分析、挖掘事实,发掘笃实的证据,切实维护案件的公正性。

第三步,依法打击犯罪原则。

依法打击犯罪原则是刑事侦查学的又一个基本原则。

侦查人员必须坚决打击和依法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和治安秩序。

同时,在侦查工作中,要遵循合法程序,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确保正当权益得到保障。

第四步,独立自主原则。

独立自主原则要求侦查机关在开展侦查工作时,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干扰和制约,独立自主。

侦查人员必须自主选择侦查手段,自主决定侦查方案,保证侦查工作真实、严格、科学、独立、客观。

第五步,定罪量刑原则。

定罪量刑原则是刑事侦查学的最后基本原则,要求侦查人员在侦查工作中,尽可能详实地查明案件事实,保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为法庭作出准确的定罪量刑提供充分、确凿、权威的证据。

同时,在案件侦查到达一定程度后,侦查人员还需及时向检察机关提交侦查报告,以便检察机关及时审查评估定罪量刑。

总之,刑事侦查学的基本原则是侦查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的一个重要保证。

侦查人员需要深入学习、贯彻并坚持这些基本原则,提高侦查工作的精确度、独立性和效率,为制止犯罪、维护社会安全、保障人民幸福安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01

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01

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一、学习刑事侦查学的意义导言二、刑事侦查学的学科体系一、学习刑事侦查学的意义是侦查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是研究刑事案件的理论起点是侦查人员全面审视案件的理论基础案例一案件性质:杀人死者情况:女性;裸体;割头剖腹现场勘查结果:提取少量物证现场异常情况:女尸阴部的油菜杆现场分析结果:1、死者与作案人矛盾很深2、死者与作案人关系亲密案例二案件性质:抢劫杀人死者情况:苹果园老板;锐器致死现场勘查结果:未发现明显搏斗痕迹;提取到苹果一个;烟头四支现场分析结果:熟人作案;图财害命•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学科体系包括:刑事侦查基础理论、刑事侦查措施、刑事案件侦查方法三个部分。

•有些学者认为应将侦查程序、侦查谋略和各国侦查比较也作为侦查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理论体系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同一认定理论在侦查中的地位和作用辨证唯物主义侦查中的运用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刑事侦查学的历史基础工作体系刑事特情刑嫌调控阵地控制刑事犯罪情报资料刑事技术侦查刑事犯罪调查研究侦查协作侦查程序体系受案立案收集证据侦查终结侦查破案侦查对策体系犯罪现场勘查预审侦查指挥谋略侦查专门手段侦查措施第一章刑事侦查学概述刑事侦查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刑事侦查学的基础理论参考书目•《犯罪侦查》[美]韦恩W.贝尼特等著,但彦铮等译,ISNB7-5014-2274-5/D.1083,2000年9月第1版,群众出版社出版;•《刑事侦查学》公安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编,ISBN7-5014-2108-0/D918,1999年12月第1版,群众出版社出版•《侦查学原理》王传道编著,ISNB7-5620-2049-3/D.2009,2001年6月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节刑事侦查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一、刑事侦查的概念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1款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的)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公大刑侦学教学大纲

公大刑侦学教学大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侦查教学大纲《刑事侦查学》教学大纲编写说明《刑事侦查学》是为非刑事侦查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本大纲适用于所有非刑事侦查专业本科学生。

本门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即:刑事侦查学概论部分、犯罪现场勘查部分、侦查措施部分和刑事案件侦查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应突出刑事侦查学的基础性和实践性,既要注意基本内容的讲解,也应根据实践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相关重点。

本教学大纲由翟金鹏、孙亚伟、陈刚、杨郁娟、刘涛执笔,其中第1、2章由翟金鹏老师撰写,第3、4、5章由孙亚伟老师撰写,第6、7、8章由陈刚老师撰写,第9、10章由杨郁娟老师撰写,第11、12由刘涛老师撰写,经征求教研室全体教师意见后,由侦查系郝宏奎审定。

课程编号:030001授课对象:非侦查学专业(含计算机犯罪侦查方向)学时:见教学安排表教学内容:第一章刑事侦查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让学生了解刑事侦查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掌握刑事侦查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一、刑事侦查的概念二、刑事侦查学的概念三、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四、刑事侦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五、刑事侦查学的学科体系第二节刑事侦查学的发展历史一、中国刑事侦查学的发展历史二、国外刑事侦查学的发展历史第三节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一、案例分析法二、调查法三、科学实验法四、比较研究法第四节刑事侦查学的基础理论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刑事侦查活动的认识基础(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指导刑事侦查活动的科学理论(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是刑事侦查活动的思维向导二、逻辑理论(一)关于推断的逻辑理论(二)逻辑证明的理论(三)侦查思维的逻辑规律(四)侦查假设三、同一认定原理(一)同一认定原理的概念(二)同一认定原理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第二章刑事侦查工作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让学生了解刑事侦查工作的任务,掌握刑事侦查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2013公安大学 各专业 及参考书目 初试 复试

2013公安大学 各专业 及参考书目 初试 复试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专业方向考试科目备注030101法学理论01法理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2警察法学理论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1宪法学与行政法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30104刑法学01中国刑法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2经济刑法学03犯罪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犯罪学系培养030105民商法学01民法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30106诉讼法学01刑事诉讼法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2行政诉讼法学03侦查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侦查系培养04侦查学(讯问学)05侦查学(国内安全保卫学)06刑事科学技术(法化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1化学或622物理④821刑事科学技术由刑事科学技术系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培养07刑事科学技术(文件检验技术)08刑事科学技术(痕迹检验技术)09刑事科学技术(刑事图像技术)030109国际法学01国际公法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30301社会学01犯罪社会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3社会学④822社会研究方法由犯罪学系培养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1公安政策研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4马克思主义原理④82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由人文社会科学教研部培养030505思想政治教育01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4马克思主义原理④82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由人文社会科学教研部培养02公安文化035101法律(硕士)(非法学)学业学位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35102法律(硕士)(法学)学业学位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35300警务硕士学业学位01刑事侦查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2警务硕士专业基础④438警务硕士专业综合由侦查系培养02治安管理由治安系培养03网络保卫执法技术由信息安全工程系培养040203应用心理学 01警察心理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由犯罪学系培养02犯罪心理及测试研究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1信息安全及计算机犯罪侦查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408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由信息安全工程系培养02公安信息系统与指挥决策083700安全科学与工程01安全防范工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5信号与线性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或826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由安全防范系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培养02安全防范工程(安全检测及管理工程)03安全风险评估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7安全管理学由安全防范系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培养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1智能交通管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4交通工程由交通管理工程系培养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1交通管理与控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4交通工程由交通管理工程系培养02道路交通安全085224安全工程学业学位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由安全防范系培养100105法医学01法医病理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由刑事科学技术系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培养02法医遗传学110506军事教育训练学01警察体能与警务实战技能训练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5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④828运动训练学由警体战训教研部培养(限招男生)02警务战术训练120401行政管理 01公安管理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6管理学④829政治学由公安管理系培养02公安管理学(公安人力资源管理)03公安管理学(比较警察研究)由犯罪学系培养04治安学(治安管理)由治安系培养05治安学(安全管理)06治安学(涉外警务)由涉外警务系培养 07公安情报学(情报分由公安情报学系培养析)125200公共管理(硕士)学业学位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204英语二②3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由公安管理系培养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参考书目考试代码考试科目参考书目101思想政治理论△全国统考科目201英语一△全国统考科目204英语二△全国统考科目301数学一△全国统考科目302数学二△全国统考科目306西医综合△全国统考科目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科目332警务硕士专业基础△全国联考科目(参考《警务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考试大纲》)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全国联考科目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全国联考科目3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全国联考科目408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科目438警务硕士专业综合△全国联考科目(参考《警务硕士联考专业综合考试大纲》)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全国联考科目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全国联考科目620法理学、宪法学《法理学》,周农、张彩凤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宪法学导论》,齐小力主编,群众出版社,2006年版621化学《有机化学》,汪小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四版;《无机及分析化学》,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622物理《物理学》,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主编,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623社会学《社会学概论新编》,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24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625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运动心理学》,张力为、毛志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1日出版626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等3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五版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李文燕、杨忠民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刑事诉讼法教程》,崔敏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821刑事科学技术《刑事科学技术》,罗亚平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822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82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824交通工程《交通工程学》,韩凤春、刘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交通工程学》,任福田、刘小明、荣健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版825 信号与线性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线性系统》,管致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自动控制原理》,刘舒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三版826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周明德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五版;《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沈美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827安全管理学《安全管理学》,田水承、景国勋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828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829政治学《政治学基础》,王浦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专业笔试科目及参考书目专业研究方向复试科目参考书目030101法学理论01法理学901西方法律思想史《法理学》,周农、张彩凤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02警察法学理论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1宪法学与行政法学90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孟昭阳、张建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030104刑法学01中国刑法学903刑法学《刑法学》,李文燕、杨忠民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新编中国刑法学》,高铭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02经济刑法学904经济刑法学《经济刑法研究》,孙国祥、魏昌东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版;《经济刑法学》,赵长青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03犯罪学905犯罪学《犯罪学新编》(修订本),宋浩波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030105民商法学01民法学906民法学《民法学》,徐武生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民法》,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030106诉讼法学01刑事诉讼法学907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教程》,刘万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刑事证据学》,崔敏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02行政诉讼法学908行政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03侦查学909刑事侦查学《刑事侦查学》(修订本),孟宪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04侦查学(讯问学)910侦查讯问学《侦查讯问学》,王怀旭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05侦查学(国内安全保卫学)911国家安全学《国家安全学》,刘跃进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非传统安全论》,陆忠伟主编,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06刑事科学技术(法化学)912毒物毒品检验、微量物证检验《刑事毒物毒品及其检验》,徐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微量物证分析学》,杨瑞琴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07刑事科学技术(文件检验技术)913文件检验《文件检验学》,黄建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08刑事科学技术(痕迹检验技术)914痕迹检验《痕迹检验教程》,罗亚平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09刑事科学技术(刑事图像技术)915刑事图像技术《刑事图像技术教程》,杨玉柱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030109国际法学01国际公法916国际公法《国际法学》,高智华、于泓主编,工商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030301社会学01犯罪社会学917犯罪社会学《犯罪社会学》,吴鹏森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1公安政策研究918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李侃主编,中华书局,第四版030505思想政治教育01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919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02公安文化920文化学与公安学理论基础《文化学教程》,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公安学理论基础理论教程》,本书编写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035101法律(非法学) --------921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刘万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035102法律(法学)--------035300警务01刑事侦查909刑事侦查学《刑事侦查学》(修订本),孟宪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02治安管理922治安管理学《治安管理学概论》(修订本),熊一新、李健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03网络保卫执法技术923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概论(第二版)》,牛少彰、崔宝江、李剑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040203应用心理学01警察心理学924心理统计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张敏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02犯罪心理及测试研究925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李玫瑾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犯罪心理学》,罗大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1信息安全及计算机犯罪侦查923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概论(第二版)》,牛少彰、崔宝江、李剑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02公安信息系统与指挥决策926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王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083700安全科学与工程01安全防范工程929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02安全防范工程(安全检测及管理工程)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1智能交通管理927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管理与控制》,吴兵等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三版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1交通管理与控制928道路交通管理学《新编道路交通管理学》,路峰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02道路交通安全085224安全科学与工程---------929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100105法医学01法医病理学931法医学《法医学》,王保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02法医遗传学932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周爱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医学遗传学教程》,赵刚、彭惠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一版110506军事教育训练学01警察体能与警务实战技能训练933警察体育《警察体育》,宋万年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02警务战术训练934警务战术训练《查缉技能与战术训练教程》,谢林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20401行政管理01公安管理学935公安管理学《公安管理学》,杨建和、张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02公安管理学(公安人力资源管理)936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警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修订版),张惠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03公安管理学(比较警察研究)937公安学基础理论《公安学基础理论教程》,本书编写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04治安学(治安管理)922治安管理学《治安管理学概论》(修订本),熊一新、李健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05治安学(安全管理)938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公共安全危机管理》,郭太生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06治安学(涉外警务)939涉外警务《涉外警务》,向党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07公安情报学(情报分析)940情报分析《情报主导警务》,(英)杰瑞•莱特克里菲著,崔嵩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03月;《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政府决策》苏新宁等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7月125200公共管理941管理理论综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等3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五版。

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2

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2

第十一章杀人案件侦查第一节杀人案件概述一、概念杀人案件,是指犯罪行为人凭借一定的物质和能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件。

二、死亡类型非犯罪行为引起的死亡:自然死亡、意外事故和自杀身亡犯罪行为引起的死亡:他杀三、杀人案件的分类(一)杀人动机和目的不同政治性杀人私仇报复杀人奸情杀人强奸杀人婚恋、家庭纠纷杀人图财杀人其他动机杀人:练胆、转椅视线、杀人灭口、甩包袱、封建迷信等(二)尸体是否完整全尸案件碎尸案件白骨案件灭尸案件(三)杀人手段、工具不同根据犯罪行为人杀人的手段和所凭借的犯罪工具的不同情况,可分为枪杀、锐器杀人、钝器杀人、投放危险物质杀人、爆炸杀人、放火杀人、电击杀人、驾车杀人、徒手杀人等。

(四)死者身份是否明了根据受理案件时死者的身份是否明了,可分为死者身份明确的案件和死者身份不明的案件(即通常所说的无名尸体案件)。

(五)尸体是否被发现根据受理案件时尸体是否被发现,可分为已发现尸体案件和未发现尸体案件(也有人称为无尸体案件、失踪人案件)。

四、杀人案件的特点(一)多有与杀人犯罪相联系的特定预谋过程犯罪预谋的内容包括:杀人手段的选择及犯罪工具的准备,了解和掌握实施杀人行为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选择杀人地点和杀人时机,选择靠近被害人的方式、方法,排除实施杀人行为的障碍,等等。

(二)犯罪行为具有致命的强度犯罪行为人对杀人方式的选择,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有利于实现犯罪目的。

二是有利于逃避侦查和打击。

三是自身的体力、技能和占有工具的条件。

四是犯罪的空间环境和接近犯罪对象的方式。

(三)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大多存在着既有的利害关系大多数杀人案件,双方之间存在着一种既有的利害关系或矛盾冲突。

杀人案件的发生,正是这种利害关系或矛盾冲突发展演变的结果。

在现代社会里,随着图财杀人、精神病患者杀人、变态人格杀人、性变态杀人案件所占比重的增加,这一特点的普遍意义越来越小。

对一些杀人案件的侦查,如果过分依赖因果关系的排查,就可能使侦查陷入僵局。

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03

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03
第三章 犯罪现场勘查
一、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简介
导言
二、我国犯罪现场勘查的发展史
犯罪现场勘查内容体系
犯罪现场勘查总论部分
犯罪现场勘查分论部分

犯 罪 现
犯 罪 现
犯 罪 现 场
场 勘 查 现现 现 的 场场 场
场 场 勘 组 访勘 分
概 保 查 织 问验 析
述护
概 述
与 指

现 场 搜 索
犯 罪 现 场 勘 查 记 录
• 两个现场提取的指纹输入指纹自动识别 系统进行特征放大编辑处理 认定部分指 纹系同一人所留。
• 根据蚊帐上“扬中市跃华皮革制造有限 公司”字样胶带 发现该公司有工人也叫 “朱建平”,其于8月13日与同事宗继军 一同辞职回家,下落不明。至此,犯罪 嫌疑人朱建平和宗继军被成功锁定。
彭文教授对全国犯罪现场勘查大 练兵比赛的总结
• 后排座位上一只矿泉水瓶子上显出指纹 三枚。
• 最后技术人员对车内进行了“502”胶熏 显
• 技术人员在车内提取了40余处血痕送到 扬州市公安局DNA实验室检验,均为被 害人血迹。
• 对两个矿泉水瓶瓶口进行DNA检材处理, 为非一人所留。
• 尸检结果:刺破心脏,导致被害人因心 脏循环衰竭死亡
• 死者 镇江市江天出租汽车公司驾驶员沈宝 安。

现 针对这类现场必须要将现场上的变
场 动排除
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以犯罪现场形成以后有无重
考 大变化为标准。
该分类在实践中 有什么现实意义?

对勘验的方式方法和对现场
考 分析的准确性有直接的影响
在实践中是否可以只重视 原始现场不重视变动现场?

《刑事侦查学》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侦查学》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侦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刑事侦查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Criminal Investigation Science(三)开课对象:非法学院专科生(四)课程性质:刑事侦查学是非法学专业专科生的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类的选修课。

(五)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明确刑事侦查学与刑事侦查工作的关系,刑事案件与刑事侦查工作的关系,侦查目的和侦查工作原则,侦查质量、效益的评估依据,侦查办案的基本程序。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四个专题:第一个专题:刑事侦查学概论,包括刑事侦查的任务和原则、刑事侦查学的体系和对象以及侦查史;第二个专题:刑事侦查措施,包括询问、搜查、扣押和讯问等;第三个专题:刑事技术的类型,包括刑事照相、痕迹勘验和文书检验等;第四专题:典型个案的侦查,包括杀人、抢劫、强奸、诈骗等案件的侦查方法。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32 学时学分数: 2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并穿插课堂讨论、相关题材影视、辩论赛等形式。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专题绪论一、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明确刑事侦查学与刑事侦查工作的关系,刑事案件与刑事侦查工作的关系,侦查目的和侦查工作原则;学会运用正确的思维分析案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侦查质量观和效益观。

二、教学时数:6学时三、课程内容第一节侦查与侦查目的一、侦查概念二、侦查目的第二节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一、刑事侦查学的概念二、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三、刑事侦查学的体系四、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侦查工作的原则一、依靠群众原则二、实事求是原则三、遵守法制原则四、迅速及时原则五、协同作战原则六、保守秘密原则第四节分析案情中的思维方法一、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用联系的、运动的、变化的观点进行分析三、坚持认识规律四、抓住关键性问题五、设身处地地分析六、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七、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导第六节侦查效益、质量评估一、侦查效益评估二、侦查质量评估四、考核要求识记:1、侦查;2、侦查目的;3、刑事侦查学;4、侦查原则;5、刑事案件;6、侦查效益;7、侦查质量第二专题侦查基础工作一、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侦查基础工作的内容,认识侦查基础工作在侦查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开展工作的步骤和方法。

公大刑侦模拟卷一

公大刑侦模拟卷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侦查试卷《刑事侦查学》模拟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____________是刑事侦查活动的认识基础。

2、根据辨认的客体不同分为人身辨认、___________、物品辨认和___________。

3、确定摸底排队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时调整。

4、辨认时应遵循的规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观辨认。

5、_____________是在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一般规律指导下,针对案件实际情况,在分析、判断案情的基础上,对整个侦查破案工作所做的全盘规划和具体部署。

6、破案前对犯罪证据的审查包括对犯罪证据的_____________的审查和对犯罪证据的_____________的审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选项不属于侦查工作方针的是()A.依靠群众 B.实事求是 C.抓住战机 D.积极侦查2、有关确定摸底排队范围要求表述不正确的是()A.具体 B.准确 C.适时调整 D.及时3、某人将其妻子杀害后,将尸体运至荒郊野外掩埋,该现场为:()A.碎尸现场 B.关联现场 C.伪装现场 D.第一现场4、以下哪个不属于现场访问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A.确定现场访问的范围和重点 B.了解重点访问对象的有关情况 C.拟定访问计划 D.稳定访问对象的情况5、作案人与被害人因果关系明显的案件,应采用()措施发现犯罪嫌疑人。

A.调查 B.堵截 C.搜查 D.辨认6、辨认笔录的核心部分是()A.辨认对象 B.辨认目的 C.辨认过程及结论 D.辨认地点7、《不予立案通知书》应当在()日内送达控告人。

A.3 B.5 C.7 D.128、在一间着火的房间内发现一具尸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不移动尸体,就地保护 B.设法将尸体拖出火场 C.立即组织人员救火 D.用洁净的布将尸体拖出火场9、法医在对尸体进行外表检验时,错误的做法是()A.由表及里 B.由内到外 C.从头到脚 D.从前到后10、以下对犯罪的分类哪个是不正确的?()A.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 B.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 C.室内现场与室外现场 D.真实现场与伪装现场三、多项选择题(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10分)1、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拥有侦查权的机关、部门包括()A.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B.国家安全机关C.军队保卫部门D.监狱E.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2、刑事侦查基础工作包括()A.专门调查工作B.实施侦查破案工作C.有关的强制性措施D.阵地控制E.刑嫌调控3、下列备选答案中()是犯罪现场的特点。

2016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考研目录 录取人数 录取分数 参考书 历年真题 复习经验 报录比 真题讲解

2016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考研目录 录取人数 录取分数 参考书 历年真题 复习经验 报录比 真题讲解

2016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复习经验指导一、2016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招生考研招生目录学院、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代码、名称复试科目0306公安学侦查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学基础二④821公安学通论刑事侦查学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科目命题范围和考试形式三、2016年中国公安大学考研独家专业课复习经验指导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分为六大阶段,六大阶段是考研专业课复习的“六部曲”。

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优化每个阶段的复习,才能让考研“更容易”,才能做到“不走弯路,一次成功。

”(一)择校预备阶段(1月中旬——3月初):关键词:全面自我分析、确定考研院校专业、了解内部信息、抱定信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的自我分析基础上,定下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该专业必备考研资料。

提醒广大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兴趣、专业课基础、外语水平、未来职业规划、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因素。

考研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跨考与否,报考名校与否,择校、择专业一定要要建立在全面自我分析的基础上。

一旦决定,要抱定信念,切勿轻易中途换学校、转专业!中途换院校和专业会极大浪费有限的备考时间和精力。

(二)基础理解阶段(3月上旬——7月初):关键词:扎实理解、参考书及核心资料通读3遍、记下核心概念和公式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理解,为后面记忆和运用打下基础。

将参考书目完整地看至少3遍以上。

全部知识点重在理解,除了核心概念和公式外,不必刻意记忆。

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后面通过相关的辅导或者查阅解决。

此外,这一阶段做笔记,切不可过分细致,以梳理框架和概念为主,太细会浪费很多时间,也记不住。

建议考生制定每天和每周的规划,一般2-3章/天,这个速度比较合适。

刑事侦查学ppt课件

刑事侦查学ppt课件
.
触摸物体极易留下手印,故其还有易反 映性。
(2)现场指纹的寻找和发现。
犯罪人出入现场的路径,犯罪目的物所 在处,现场上的犯罪使用物和有关遗留 物,被变动过的物品,与其他痕迹有关 联的部位,尸体、赃物所在地及其包装 物,犯罪人藏身或隐蔽的地点等。
.
(3)现场指纹分析:指纹与犯罪的关系 分析;犯罪人的手位的分析;犯罪人的 指位的分析;犯罪的形态分析,如身高、 年龄、体态的分析等。
1.形象痕迹:是一个客体在另一个客体 上形成的反映形象。
2.形象痕迹勘验:是指对造型体外表结 构的物质反映形象的勘验、检查。
3.指纹勘验:
.
(1)指纹概述:人的手指、掌面布满了 粗细不等的凹凸纹线,其中比较粗的、 数量较少的凹线称屈肌线;比屈肌线稍 细、数量较多的凹线称为皱纹;数量最 多、线条最细、排列均匀的凸线称乳突 线;与乳突线并列的凹线称小犁沟。指 纹勘验的对象主要是人的手指、掌面的 乳突线花纹留下的痕迹。
.
五、国外新兴侦查技术
(一)测谎技术
兴起于20世纪初期,是以生理学、医学、 心理学、机械学、电子学等有关原理和 方法为基础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科学技 术。称之为“刑事心理技术”。
(二)夜视技术
(三)声纹技术
.
(四)录音技术 (五)录像技术 (六)计算机技术 1.侦查资料的超级档案库。 2.为侦查鉴别物证提供特殊效用。 3.为侦查进行出色的纹痕鉴定。 4.协助侦查和充任“侦探”。
要作用。 3.侦查是提起公诉和正确审判的基础和前提。 4.侦查是一项重要的法制活动。
.
三、侦查的原则 1.专门侦查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2.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积极侦查,及时破案 4.正确执行法律,严格依法办案 四、两大法系刑事侦讯制度之比较 (一)两大法系刑事侦讯制度的差异 1.大陆法系

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07

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07

2.正文部分 亮明身份和目的 说明有关作证的法律规定及访问对象的态度 以问答的形式将案件有关情况问全、记清
问:我们是某公安局(说明单位名称)的警察, 今天找您来了解情况,依据法律规定(讲有关 公民作证的法律规定),请您如实谈谈,知道 吗? 答:我知道(或者简单记为:好、行等词语, 不宜繁琐) 问:请您将某日在某地附近发生的某情况给我 们叙述清楚好吗? 答:好的。
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合
10 - 30 40 50 60 - - 90 10 计
20
70 80
0
人1 数
31 85 144 255 255 184 89 24 2
0
1070
占 0.0 2. 7. 13. 23.9 23. 17. 8. 2. 0.1 0 100
接 触
感知的距离 感知时的(气(候23))感证作知人证的作亮的度证动愿机望
证人证言 与 “真实的谎言”
►“证人个人的诚恳、诚实,以及证人对他在侦 查和审判时所作的证言的责任感,并不能对 事情起特殊作用,更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最 诚恳、最诚实的证人也时常陷入对真实情况 的矛盾之中。”
►从实例和实验谈起
5、
(1)现场遗留物自身情况

向当事人或专业人士询问:

物品的性能、用途、生产日期、生产厂家、

销售范围.


(2)现场遗留物使用情况
情 况
向当事人或专业人士询问:
使用范围、使用修理过程中形成的特征、
何人曾使用或拥有此物品等.
二、 现场访问的步骤
(一) 现 场 访 问 的 准 备
1、了解访问对象的有关情况
前面的过渡性询问结束后,就可以围绕七何要素 进行询问,但由于询问笔录的特性,不可能象讯 问笔录一样对“七何要素”有全面反映。

刑事侦查学教案

刑事侦查学教案

刑事侦查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新中国诞生以前我国警察职能机构的犯罪侦查活动的历史概况我国刑事侦查活动是随着奴隶社会的阶级形成、国家与法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一种阶级对抗行为,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一、奴隶制警察职能机构的侦查活动夏:兼有警察职能的司法官称作“士”或“理”,中央最高司法官则称“大理”。

在《尚书》、《国策》、《论语》、《左传》等典籍中,都有关于官吏、士卒“昼夜巡逻”,逮捕破坏社会安宁的“作恶者”的活动记述,对“流氓乞团”的杀人案件要及时审理,“三日”内侦破,“捕获凶犯”以“严明法治”。

商:司法官兼有侦查权、拘捕权、审讯权和处罚权。

采取了极端残酷的镇压措施,刑罚有“族诛”、“斩戮”、“炮烙”、“剖心”、“流刑”等。

族诛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诛灭其亲族的刑罚制度。

起源较早,在秦代施行较多。

族诛包括夷三族(即父母、兄弟、妻子或父族、母族、妻族)、诛七族(一说上至曾祖下至曾孙)、诛九族(一说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十族(一说宗亲九族外加门人)等。

是一种十分残酷的刑罚制度。

周:周王是最高司法官,下设司寇专门负责司法工作,兼有侦查权、拘捕权、审讯权、处置权和行刑权。

周朝警察办案有一个侦查的阶段,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勘验。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中记载:“命理瞻伤、察创、视折”。

审讯犯人重口供,强调“听狱之两辞”,而不轻信“单辞”。

主张观察当事人的心理活动,来帮助确定口供的真实性,即所谓“以五听狱讼,求民情”。

五听:一是辞听,二是色听,三是气听,四是耳听,五是目听。

二、封建制警察职能机构的侦查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加强了对社会治安的治理。

十分重视擒拿罪犯,惩罚盗贼、谋叛、污吏的罪行。

特别是在“除奸反间”和排除暗探方面,各国诸侯都极为重视。

秦:1975年12月,《云梦秦简》中的《封诊式》很像现代的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笔录,记载了案件现场勘查的情况,证明我国在秦朝就已经有了专职的刑事技术人员,并且有了相当成熟的刑事检验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盗窃案件的侦查第一节盗窃案件的特点一、盗窃案件的概念盗窃案件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窃取较大数额的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所构成的案件。

盗窃案件是各类刑事犯罪案件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其发案率在各类刑事案件中居首位。

二、盗窃案件的分类(一)按侵害部位不同可分为:入室盗窃和室外盗窃。

及(二)按盗窃性质可分为:内盗、外盗、内外勾结盗窃和监守自盗等。

北京大宅院系列盗窃案简介 通过此案介绍,请同学们考虑此案所反映出的盗窃案的特点有哪些?再请同学们谈谈什对这些特点有哪些侦查的途径?三、盗窃案件的特点(一)有赃款赃物可查(二)现场一般遗留有犯罪的痕迹物品(三)多有预谋准备和窥测踩点过程,及(四)盗窃的手法带有习惯性千里拘盗在此案的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的侦查方法是什么?第二节盗窃案件侦查的基本方法一、及时勘查盗窃案件现场(一)抓紧现场访问,了解被盗经过。

1、发现被盗的情况。

2、被盗财物情况。

3、被盗财物的保管情况。

及4、发案前后的可疑情况。

(二)勘验盗窃现场,获取犯罪证据。

1、对现场进出口进行勘验。

2、对现场中心部位进行勘验。

及3、对现场周围环境进行搜索。

二、全面分析研究案情,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一)分析判断事件性质。

即分析盗窃事实是否存在,有无可能当事人监守自盗后伪造现场,谎报案件。

分析有无可能是伪造现场,通常考虑以下情况:1、当事人陈述的情节本身与现场之间有无矛盾;2、现场痕迹与破坏行为、作案过程有无矛盾;3、失窃财物的准确数额与一般犯罪规律及保管人员的记忆能力是否相一致;4、提供的失窃时间是否经得起推敲;及5、保管人品质和最近的经济状况如何。

(二)全面分析案件构成情况。

通常分析以下内容:1、分析判断盗窃案件性质。

2、分析判断盗窃的时间、空间。

对盗窃时空的判断,着重抓住以下问题:第一,被盗的财物是何时、存放于哪个特定空间、何时还在?第二,失主和被盗物分离多长时间,何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被盗?第三,实施盗窃过程所需多少时间。

3、对盗窃案件中作案人的分析推断。

一是作案人的人数及其个体生理特征以及被盗财物的数量、重量、体积、运载方法和盗窃部位、障碍物高低等;二是作案人盗窃的动机目的及其心理特征,主要根据盗窃时空的选择和目标对象的选择,盗窃目的物的种类、用途以及现场遗留物等推断;及三是作案人的知识技能特征和行为特征,主要根据盗窃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预谋准备、选择出入口排除障碍、使用工具技巧等犯罪方法手段,以及破坏、伪装现场等反侦查伎俩和专业特长、习惯性动作等推断。

三、通过各种侦查途径寻找犯罪嫌疑人(一)迅速布置追缉堵截。

(二)控制销赃去向。

(三)深入群众,排查嫌疑对象。

(四)从现场痕迹物证调查入手,追根寻源。

(五)从犯罪情报资料入手,寻找犯罪嫌疑人。

(六)秘密巡查,守候伏击。

(七)开展清查,发现线索。

(八)从审查犯罪嫌疑人,发现线索。

及 (九)从并案侦查,发现线索。

智擒盗车贼通过此案的侦破过程,请谈谈此案的侦破成功之处有哪些?在证据的收集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四、运用侦查措施,获取犯罪证据(一)组织群众辨认,获取证据。

(二)通过技术鉴定,认定同一。

(三)通过依法搜查,获取赃款、赃物。

(四)通过秘密监控获取犯罪证据。

第三节内盗案件的侦查要领一、内盗案件的特点(一)盗窃目标准确,盗窃时机选择恰当。

(二)盗窃手法简单,盗窃物品单一。

(三)盗窃现场不乱。

及(四)现场大多有伪装。

二、内盗案件的侦查要领(一)及时公布案情,发动群众提供嫌疑线索。

(二)认真摸底排队,发现与确定犯罪嫌疑对象。

(三)从现场痕迹物证调查入手,开展侦查工作。

及(四)注意内外结合,控制销赃。

第四节外盗案件的侦查要领一、外盗案件的特点外盗案件,是相对于内盗案件而言的,指单位外部的人员(排除内盗案件中列举的各类人员)侵入机关、团体单位所实施的盗窃案件。

由于作案成员比较复杂,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故其侦查难度较大。

外盗案件的特点是:(一)实施盗窃前多有踩点活动。

(二)盗窃目标不准,现场较乱。

(三)进出口比较明显,现场破坏程度大。

及(四)作案手法带有习惯性,盗窃物品多而杂。

二、外盗案件的侦查要领(一)在确定的侦查范围内进行摸底排队,发现嫌疑线索。

外盗案件包括:现场周围的本地区近距离的盗窃犯作的案;离发案地点较远的外地区远距离的流窜犯作的案。

对于本地区盗窃犯作案可能性大的案件,应依靠当地派出所、保卫部门和群众,以发案地为中心,逐步展开层层排查,寻找发现犯罪嫌疑人。

对于推断属于流窜犯作案的,可以通过发通报的形式,将有关犯罪痕迹、作案手段等信息发往有关地区公安机关要求协查,如果是重特大案件,根据可能的条件指派专人在当地公安机关协同下展开侦查。

(二)迅速控制赃款赃物去向。

侦查中,迅速控制赃款赃物去向,是破获外盗案件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布置控制之前,先要根据被盗财物的类别、特征和用途、流向及范围等,分析犯罪人对赃物可能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处理,然后有重点地运用公开管理和秘密控制的方法,搜集信息,发现赃物。

涉及相关地区的,一般可以通报要求协查控制;必要时,要派员直接到相关地区,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协助配合下落实布控措施。

(三)查询犯罪情报资料,发现侦查线索。

及外盗案件的作案人多数是惯犯、流窜犯,这些人大多被公安机关处理过。

侦查外盗案件,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现场痕迹、作案手法等,及时查对犯罪情报资料档案,以及本地区和外地区通报的有关案情,同时向有关劳改、劳教、看守所等了解,尽可能从中发现线索和嫌疑人。

如果在本地或外地过去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案件,或连续发生类似的案件,可以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进行串案分析,组织并案侦查。

(四)加强侦查协作,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手段。

针对外盗案件的复杂性和侦查的艰巨性,要求公安机关各部门加强整体协作,协同作战,形成打击的合力,并要求在侦查中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手段,如加强对单位内部重点部位的技术防范,对可能再次遭到侵害的目标组织巡查守候,对流窜犯经常涉足的场所加强控制,运用隐蔽力量调查发现犯罪线索,在对劳改、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中搜集各种犯罪信息,从中筛选出与所侦查案件相关的线索。

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成效。

钻石大盗案侦破纪实在此案中,请同学们谈谈在通过监控录像锁定嫌疑人后,可以运用什么途径寻找这些犯罪嫌疑人?第五节扒窃案件的侦查要领 扒窃案件是指罪犯在公共场所乘事主不备之机,秘密窃取其随身所带财务的犯罪行为构成的案件。

扒窃案件虽然属于盗窃案件的一种,但它与-般盗窃案件有着不同的特点。

嫌犯正在作案中一、扒窃案件的特点(一)扒窃活动多在公共场所进行。

(二)犯罪过程短暂,扒窃现场大多无法确定。

(三)扒窃对象具有特定性。

及(四)扒窃的目标多为现金。

二、扒窃案件的侦查要领(一)详细询问事主搞清被盗情况。

对扒窃案件,接到事主报案后,要进行认真详细地登记。

询问登记要问清记录以下情况:1、被盗事主的姓名、地址和工作单位;2、被盗的时间、地点、车次和详细经过;3、被扒窃财物的种类、各称、数量和特征;及4、被扒窃时现场周围的可疑人员,回忆他们的性别、年龄、相貌、口音、着装、特征等。

(二)走访群众,发现犯罪嫌疑线索。

在搞清被盗有关情况的基础上,要立即深入被盗地点或可能发生被盗的场所,向发案地当班的汽车、电车司乘人员,商店的营业人员,饭店的服务人员和在场的有关群众进行调查访问。

调查了解在发生被盗时有哪些可疑人员在场及他们的情况,调查该地点是否经常发生扒窃,哪些扒窃分子经常出没此地,发生案件时这些人是否在场等。

(三)及时组织搜索查找被窃物品。

根据扒窃作案人得手后迅速抛赃弃证的特点,在开展访问调查的同时,要以被盗地点为中心,及时组织力量,对被盗地点周围的一些隐蔽场所,如厕所、下水道、垃圾箱、邮筒、防空洞、偏僻胡同等进行搜索检查。

搜查有无空钱包、工作证、介绍信、提包、车船票等被抛弃的事主所失物品。

发现后,要注意发现提取上面的指纹。

同时,要根据罪犯扒窃地点和抛赃地点推测其逃走的方向和居住范围,为侦查提供线索和依据。

(四)查询犯罪档案,发现犯罪嫌疑人。

因扒窃犯罪分子大多连续作案,多被公安机关处理过。

因此,通过查对扒窃犯罪的档案资料常可发现重点嫌疑人。

在查对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注意嫌疑人有无作案时间,查明发案时是否在现场,发案当天的去向是否有人证明。

2、要注意嫌疑人的犯罪手法与发生案件中被盗事主所陈述的是否一致。

3、要注意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与发生案件中被盗事主所陈述的是否一致。

4、要注意嫌疑人在案后是否经济异常,行动可疑,(五)利用对多发地区的秘密监控,抓获现行。

请看《小偷的秘密》(五)认真讯问现行犯扩大破案战果。

扒窃案件的作案人一般都有多次扒窃的经历,许多是结伙作案。

当抓获扒窃分子时,应及时进行审讯。

扒窃犯罪分子一般都具有反审讯经验,不轻易交代全部罪行,有的在证据面前也蛮横抵赖。

因此,在审讯中必须根据具体犯罪分子的气质、反应能力、机智程度、社会知识的多寡等采用不同的审讯方法。

要以政策攻心为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消除其对抗情绪,除其侥幸和绝望心理,这样才能促使其坦白交代自己的罪行,积极揭发犯罪同伙。

以期通过讯问,挤清余罪,扩大战果,破现案破积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