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认识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认识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 )。
A.能动的反映论B.经验论C.先验论D.不可知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3.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C )。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4.实践的中介是( A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6.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C )。
A.可知论学派B.不可知论学派C.唯理论学派D.经验论学派7.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B )。
A.唯理论学派B.经验论学派C.唯物主义阵营D.唯心主义阵营8.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C )。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B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0.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11.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二)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A.广延性B.持续性C.绝对性D.规律性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卷2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分,每小题1分,共3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在一切实践中所作的无非是两件事,即()A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B 认识社会,改造社会C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D 改造自然,认识社会2,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A 批判的和革命的B 唯物的和辩证的C 科学的和革命的D 实践的和科学的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A 绝对主义B 唯物主义C 不可知论D 诡辩论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 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B 世界是发展的C 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5,在对待运动和静止的问题上,形而上学的典型命题是()A 天不变,道亦不变B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C 此亦彼矣,彼亦此矣D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6,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观点()A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B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C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 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8,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A 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B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规定己经过时C人脑是可以认识的。
思维模拟是可能的D 人类思维最终会发展到机器思维9,“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A 机械的条件决定论B 形而上学的外因论C 辩证法的普遍了解观点D 相对主义的诡辩论10,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A 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B 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C 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D 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11,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A 矛盾的同一性B 矛盾的斗争性C 矛盾的普遍性D 矛盾的特殊性12,质变的复杂性表现为()A 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B 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C 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中包含着量变D 事物构成成分的变化引起质变1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A 机械决定论B 神学目的论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 唯物主义决定论14,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A 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B 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C 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主要是改造世界D 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15,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A 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B 对人类有用的活动C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 社会历史性的活动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 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D 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1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A 制造和使用工具B 具有宗教信仰C 具有语言文字D 具有思想意识1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人口增长的快慢B 地理环境的优劣C 社会风气的好坏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20,先进的社会意识由于反映和代表了进步的社会势力的利益和要求,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测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测试题一、单选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5.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能动性B.被动性C.消极性D.积极性6.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绝对观念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神秘天意的启示9.“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1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11.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实践的观点,另一个是A.缺乏辩证法的观点 B.缺乏反映论的观点 C.缺乏一元论的观点 D.缺乏可知论的观点12.“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13.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 B.能动性 C.抽象性 D.直接性14.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B.经验论C.先验论D.不可知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B.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4.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5.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6.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7.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8.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
”这表明()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9.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10.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工具的改进发达D.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11.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物质手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2.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试题及答案(二)
16、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17、从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
请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
(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
材料题(二)
材料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15、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9、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 (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
5、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
3、《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三章测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三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4.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5.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发展的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D.有用的就是真理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认识——实践——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9.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1O.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1.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C.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论认识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1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1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B.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14.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的错误D.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15.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C.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理论意义(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及其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观点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6、实践及其基本特征(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2.马克思主义认为,杜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丰富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C.炸食分寸 D.实事求是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说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 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 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6.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 B.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C. 人的认识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D.思维能够能动地认识现实世界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强调的是A.直接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B. 书本知识是根本不可靠的C. 间接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D.真理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D.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9.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创新、包容、开放、进取10.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A.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C.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D.唯理论和经验论11.下列各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C.工业社会 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12.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人的本质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 B.人的本质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C.人的本质不是变化的而是永恒的 D.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是有阶级性的13.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A.一切为了群众 B.从群众中来C.一切依靠群众 D.到群众中去14.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C.生产关系 D.交换关系1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位增殖 B.货币投入流通带来剩余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16.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17.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A.资本的有机构成 B.资本的价位构成C.资本的技术构成 D.资本的数量构成18.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C.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 D.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19.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所构成的资本是A.股份资本 B.企融资本 C.两业资本 D.虚拟资本20.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最大限度占领市场 B.最大限度降低成本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获取行业控制权力21.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A.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B.能够自觉保持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C. 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D.可以对经济周期进行一定的调节与控制2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A.共产主义者同盟 B.布尔什维克C.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D.中国共产党2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 民主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24.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25.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实现平均分配 D.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意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共产主义学说
C. 社会主义学说
D. 科学社会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
A. 阶级斗争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社会演进理论
D. 劳动价值理论
4.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是:
A. 社会形态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阶级斗争理论
D. 生产力理论
5.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 阶级分析
B. 实证研究
C. 历史唯物主义
D. 综合分析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劳动价值论?请简要说明其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4. 请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5.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三、论述题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论,并分析其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留白,供回答)。
2022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试卷二)
2022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试卷二)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长期的历史过程,因为:一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个生长、成熟的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从低到高、从初级到高级的很长的发展过程。
我国历史发展是跨越了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阶段,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
由于资本主义在旧中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
因此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主义,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是初级阶段。
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经阶段。
有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这种历史趋势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逾越,企图超越这个阶段,就要受到惩罚。
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这种过渡时期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充分认识,错误地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看成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开始,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结果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反而延缓了历史进程。
苏联在1936年宣布实现社会主义,1961年宣布已经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时期”。
在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不切实际的口号。
从1958年开始,提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认为“巩固社会主义”就是停止向共产主义前进。
这种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左”的错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闭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闭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劳动者的素质B. 科学技术C. 生产管理D. 生产工具2、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B. 产品的分配方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4、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这个“总和”是指( )A. 社会中现有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总和C. 一定的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 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5、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 )A.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 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 它本身的各个部分是否协调D. 它是否与经济基础存在着矛盾6、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 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9.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B.产品分配的结果;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D. 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C. 社会形态的更替D. 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A、根本经济制度的改革B、根本政治制度的改革C、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改革D、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改革2、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图书馆B、法院C、大学D、军队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B、它决定了社会的基本面貌C、它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力量D、它规定了社会制度的性质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方式D、国家政治制度5、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2)及参考答案一、单项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新陈代谢 B科学性与革命性 C合逻辑性D与时俱进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是【】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形而上学的思想C诡辩论的思想 D相对主义的思想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变量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5.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C同一性和斗争性 D有限性和无限性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属于【】A反映论 B不可知论 C先验论 D唯心论8.“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9.认识运动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C真理向价值的飞跃 D谬误向真理的飞跃10.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直接性和形象性B间接性和抽象性 C客观性和实在性 D具体性和历史性1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改革 B社会革命 C科学技术D社会基本矛盾12.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A道德关系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13.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在于【】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社会改革 C阶级斗争 D社会革命1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A生产规模不断扩大B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16.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如何增值 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价值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7.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跨国公司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1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A联合制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19.“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20.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是【】A消灭资产阶级 B实现共产主义C共同富裕D人民当家作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共产主义是【】A一种科学理论B一种社会制度C一种现实运动D一种社会理想2.实践活动的特点有【】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D主观性3.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和残酷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D竞争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4.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A借贷资本的输出 B生产资本的输出 C商品资本的输出D利润的输出5.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平均利润率的大小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文艺复兴7.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电子科技大学大二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及答案-(A3版)试卷二
电子科技大学大二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共产党宣言》的态度… … (多次修改)材料二:英国《焦点》月刊对马克思的评价他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却债务缠身… …他出身于中产阶级上层,却热情捍卫工人的权益… …尽管如此,马克思一生义无反顾追求真理。
材料三:马克思的治学态度点滴马克思为写作《资本论》耗时40年,参阅了1500多种经济学著作… …题目: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事业、治学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答题思路:① 根据材料概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高贵品质从马克思为人类解放而奋斗、严谨的治学态度等方面来理解马克思高贵的人格品质。
如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为事业和理想而献身的人;尊重科学而又勇于开拓进取,具有批判精神的创新者;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是为无产阶级献身的斗士。
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
②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四方面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
③阐述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
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老祖宗不能丢,要搞清楚,还要讲新话。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有人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重复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自然规律如此,社会规律也如此。
但是,波普尔认为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能在精确相似的条件下重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b. 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关系c. 社会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d.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什么?a. 唯物辩证法b. 唯心主义c. 辩证法唯物主义d. 唯物史观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方面?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b. 阶级斗争学说c.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d. 以上全部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什么?a. 马克思列宁主义b.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c. 唯物史观d. 社会形态演进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什么?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实践是认识对象的唯一来源c.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动力d. 以上全部......第二部分:简答题(共10题,每题10分)1.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论。
2.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精神观?3. 阐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4. 以阶级斗争为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原则,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
5. 阐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
......第三部分: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2.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当前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我们应对的策略。
......第四部分:综合题(共1题,60分)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你所学习的实际案例,综合运用各个方面的知识,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项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至此,本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结束。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情况,全力发挥,回答每个问题,并认真仔细地检查答卷。
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习题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问,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资本主义地租是(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0、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2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2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23、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24、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2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27、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5、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6、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8、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有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1、(难度:容易)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答案】:A2、(难度:中等)一一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说明()A.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B.社会形态的更替没有规律可以遵循C.它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它的发展是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的【答案】:D3、(难度:容易)一一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水平D.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A4、(难度:较难)一一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答案】:D5、(难度:容易)一一“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D.自然主义【答案】:B6、(难度:较难)一一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使之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答案】:C7、一一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决定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决定了抽象劳动D.社会劳动决定了具体劳动【答案】:B8、(难度:中等)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斗争原理【答案】:C9、(难度:中等)一一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答案】:B10、(难度:中等)一一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社会意识可以划分为()A.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B.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C.阶级意识和非阶级意识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答案】:BA.向着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B.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答案】:A14、(难度:中等)一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答案】:D15、(难度:容易)一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选举制度C.文官制度D.国家制度【答案】:D16、(难度:中等)一一任何具体真理的正确性都带有“近似性”,这是()A.相对主义观点B.怀疑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案】:D17、(难度:容易)——真理的内容是()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答案】:D18、一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况和企业内部有组织性的矛盾【答案】:CA.人类的精神活动B.人类的社会生活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D.人类的社会实践【答案】:DA.真理具有一元性B.有用即真理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答案】:A26、(难度:最难)——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条件下,每个工人8小时内生产2双鞋,每双鞋生产资料价值为9元,工人活劳动创造价值为6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试题答案
一. 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1. 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是( ) (1分)2.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1分)3.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 (1分)4.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这种观点意味着( ) (1分)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1分)6.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 (1分)7.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1分)8.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1分)9. 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 ) (1分)10.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1分)1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1分)1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1分)13.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 (1分)14.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1分)15.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1分)16.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1分)1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 (1分)18.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1分)19. 二战后为了防止分配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稳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1分)20.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1分)21. 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0 多家企业提供,这是( ) (1分)22.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习题及参考包括答案.doc
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 理论的 ) 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已经完成本次练习总分61.0 分是非题18.0 分单选题33.0 分多选题10.0 分注:您答错的题已经用红色标注一. 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18.0)1.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
(对)标准答案:错2. 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对)标准答案:对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对)标准答案:对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对)标准答案:对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错)标准答案:错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
这说明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错)标准答案:错7.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和方向的行动。
这种观点意味着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
(错)标准答案:错8.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
(对)准答案:对9. 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错)标准答案:错1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
(错)标准答案:错二. 单选题注:每题1.5分。
(得分:33.0)11. “人的依赖性关系”是:(C)标准答案:A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2.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C)标答案:DA. 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B. 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C.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D.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13. 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C)标准答案CA.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 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14.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标准答案:A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资本论》的出版C. 唯物史观的形成D. 私有制的消失15. 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D)标准答案:CA. 产品的分配关系B. 产品的交换关系C.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16.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C)标准答案:D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7.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D)标准答案:DA. 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B.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 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D.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18.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D)标准答案:CA. 人与自然的关系B.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C.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 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19.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B)标准答案:A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 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 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20.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B)标准答案:AA.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B.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C. 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D. 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21.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B)标准答案:AA. 生产力中B. 生产方式中C. 社会形态中D. 经济基础中22. 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标准答案:AA. 形而上学不变论B. 相对主义诡辩论C. 唯心论D. 庸俗进化论23.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标准答案:C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24. “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的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一观点是:(B)标准答案:BA. 相对主义诡变论观点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 庸俗唯物论观点D. 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25.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D)标准答案:BA. 辩证法观点B. 诡辩论观点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 唯心主义观点26. 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标准答案:A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国家政权D. 意识形态27. 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标准答案:AA.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 科学技术水平D. 国家政权的性质2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标准答案:AA. 能动的反映论B. 经验论C. 先验论D. 不可知论29. 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他们:(D)标准答案:D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30. 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D)标准答案:DA.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 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 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 人与人的经济关系31.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D)标准答案:D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B.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C. 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32. 下列提法正确的是:(D)标准答案:D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33.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A)标准答案:AA. 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B.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C. 唯心主义的时空观D. 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34.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C)标准答案:C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 一切从实际出发C. 理论联系实际D. 实事求是35. 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C)标准答案:CA. 普遍性B. 绝对性C. 直接现实性D. 客观实在性36. 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D)标准答案:AA. 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 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C. 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D. 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37.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C)标准答案:CA. 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B. 是否承认事物的永恒发展C.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D.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有客观规律3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D)标准答案:DA. 人类的精神活动B. 人类的社会生活C. 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D. 人类的社会实践39.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A)标准答案:DA. 人脑的进化B. 动物心理的形成C. 语言的产生D. 劳动40.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标准答案:AA. 政治法律思想B. 道德规范C. 文学艺术D. 哲学思想41. 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A)标准答案:BA. 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B.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 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D. 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42. 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D)标准答案:B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 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43. 质与量的最根本的区别是:(B)标准答案:CA. 质是内在的,量是外在的B. 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量是由矛盾普遍性决定的C. 质与事物直接同一,量与事物不直接同一D. 质是单一的,量是多方面的44.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D)标准答案:BA.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 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 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45.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B)标准答案:BA. 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B. 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 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D. 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46.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B)准答案:AA.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 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 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 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47.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D)标准答案:C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48. 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B)标准答案:BA. 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B. 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C. 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D. 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需要的方面49.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C)标准答案:CA.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 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50. 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B)标准答案:CA.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三. 多选题注:每题2分。
(得分:10.0)51. 19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在哲学领域超过了经济上先进的英国。
表明:(CD)标准答案:CD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经济B. 社会意识独立于社会存在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 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52.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现象形态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